欢迎来到专业的博彦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疫情防控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特斯拉在中国发展7篇

时间:2022-11-07 20:35:03 浏览量:

特斯拉在中国发展7篇特斯拉在中国发展  2018-2024年中国特斯拉产业链投资分析与投资决策研究报告(目录)  www.chyxx.com  公司介绍  北京智研科信咨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特斯拉在中国发展7篇,供大家参考。

特斯拉在中国发展7篇

篇一:特斯拉在中国发展

  2018-2024年中国特斯拉产业链投资分析与投资决策研究报告(目录)

  www.chyxx.com

  公司介绍

  北京智研科信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从事市场调研、产业研究的专业咨询机构,拥有强大的调研团队和数据资源,主要产品有多用户报告、可行性分析、市场调研、IPO咨询等,公司高覆盖、高效率的服务获得多家公司和机构的认可。公司将以最专业的精神为您提供安全、经济、专业的服务。中国产业信息网(www.chyxx.com)是由北京智研科信咨询有限公司开通运营的一家大型行业研究咨询网站,主要致力于为各行业提供最全最新的深度研究报告,提供客观、理性、简便的决策参考,提供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有效工具,也是一个帮助咨询行业人员交流成果、交流报告、交流观点、交流经验的平台。依托于各行业协会、政府机构独特的资源优势,致力于发展中国机械电子、电力家电、能源矿产、钢铁冶金、服装纺织、食品烟酒、医药保健、石油化工、建筑房产、建材家具、轻工纸业、出版传媒、交通物流、IT通讯、零售服务等行业信息咨询、市场研究的专业服务机构。我们的服务领域

  产业产业环境市场区隔全球概况产销状况产业特性吸引力发展条件发展轨迹产业政策竞争分析发展策略产品产品定义占有率应用市场规模市场结构营销通路供需变化产品关联生命周期竞争者成本结构技术技术现况技术关联新产品技术动向替代技术专利标准零组件技术层次技术趋势...企业基本数据发展沿革大事纪动大投资经营概况竞争优势经营策略潜在竞争者

  2018-2024年中国特斯拉产业链投资分析与投资决策咨询报告(目录)

  【出版日期】2018年【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价格】纸介版:8000元电子版:8000元纸介+电子:8200元

  【报告编号】R677719【报告链接】http://www.chyxx.com/research/201809/677719.html

  报告目录:

  特斯拉(Tesla),是一家美国电动车及能源公司,产销电动车、太阳能板、及储能设备。特斯拉努力为每一个普通消费者提供其消费能力范围内的纯电动车辆;特斯拉的愿景,是『加速全球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特斯拉产业链行业投资分析与投资决策咨询报告》分析了特斯拉行业的产业链,竞争格局,面临的机遇及挑战以及发展前景等,您若想对中国特斯拉产业链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该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特斯拉新能源汽车相关概述1.1新能源汽车概念界定1.1.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1.1.2新能源汽车的分类1.2纯电动汽车概述1.2.1纯电动汽车的定义1.2.2纯电动汽车的原理1.2.3纯电动汽车的优势1.3特斯拉纯电动汽车主要型号1.3.1TeslaRoadster1.3.2ModelS1.3.3ModelX1.3.4Model31.4特斯拉纯电动汽车技术优势1.4.1电池组技术1.4.2快速充电技术1.4.3超跑原理技术1.4.4无人驾驶技术1.4.5空气净化技术第二章2016-2018年特斯拉汽车公司运营分析2.1特斯拉汽车公司经营状况

  2.1.1企业发展概况2.1.2财务数据分析2.1.3盈利能力分析2.1.4核心竞争力分析2.1.5风险因素分析2.2特斯拉汽车公司商业模式分析2.2.1独特的造车理念2.2.2准确的市场定位2.2.3突破传统的直销模式2.2.4多样化的增值服务2.3特斯拉汽车公司专利开放分析2.3.1特斯拉公司专利申请结构2.3.2特斯拉免费开放技术专利2.3.3特斯拉开放专利的商业逻辑2.3.4开放专利对行业发展的影响2.42016年特斯拉发布现象级产品Model32.4.1Model3市场反应热烈2.4.2Model3订单交付时间2.4.3Model3的行业影响2.4.4Model3的经验借鉴2.52016-2018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发展2.5.1特斯拉在华发展路径

  2.5.2特斯拉进入中国2.5.3特斯拉在华销量2.5.4特斯拉在华选址2.5.5中国市场竞争对手分析2.5.6中国市场制约因素分析2.6特斯拉汽车公司发展前景分析2.6.1企业战略2.6.2产能规划2.6.3发展前景第三章2016-2018年特斯拉产业链上游供应商分析3.1特斯拉产业链构成情况3.1.1特斯拉产业链结构3.1.2核心零部件供应商3.1.3非核心零部件供应商3.2特斯拉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市场分析3.2.1锂资源3.2.2钴资源3.2.3石墨烯3.2.4三元材料3.2.5永磁材料3.3特斯拉产业链上游电池市场分析

  3.3.1特斯拉电池特性3.3.2特斯拉电池产业链3.3.3特斯拉电池供应商3.3.4特斯拉电池业务扩张3.4特斯拉产业链上游电机市场分析3.4.1特斯拉电机特性3.4.2特斯拉电机产业链3.4.3特斯拉电机供应商3.4.4永磁电机成本分析3.5特斯拉产业链上游电控市场分析3.5.1电控系统结构3.5.2电池管理系统3.5.3电机管理系统3.6特斯拉其他零部件供应商3.6.1轮胎3.6.2中控屏3.6.3摄像头3.7中国企业参与特斯拉产业链3.7.1特斯拉与中国企业的产业链合作3.7.2进入特斯拉供应链的国内企业3.7.3带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

  第四章2016-2018年特斯拉产业链下游充电站发展分析4.1特斯拉充电站建设运营模式4.1.1充电体系4.1.2电站构成4.1.3建设布局4.1.4收费模式4.1.5众筹模式4.2特斯拉充电站在美国建设进展4.2.1发展规模4.2.2布局思路4.2.3成本分析4.3特斯拉充电站在其他国家建设进展4.3.1荷兰4.3.2日本4.3.3乌克兰4.3.4加拿大4.3.5澳大利亚4.4特斯拉充电站在中国建设进展4.4.1建设规模4.4.2电站模式4.4.3光储充一体电站4.4.4充电站本土化

  第五章2016-2018年涉足特斯拉产业链的国内企业分析5.1均胜电子5.1.1企业发展概况5.1.2经营效益分析5.1.3业务经营分析5.1.4财务状况分析5.1.5竞争实力分析5.1.6公司发展战略5.1.7未来发展前景5.2宏发股份5.2.1企业发展概况5.2.2经营效益分析5.2.3业务经营分析5.2.4财务状况分析5.2.5竞争实力分析5.2.6公司发展战略5.2.7未来发展前景5.3信质电机5.3.1企业发展概况5.3.2经营效益分析5.3.3业务经营分析5.3.4财务状况分析

  5.3.5竞争实力分析5.3.6公司发展战略5.3.7未来发展前景5.4广东鸿图5.4.1企业发展概况5.4.2经营效益分析5.4.3业务经营分析5.4.4财务状况分析5.4.5竞争实力分析5.4.6公司发展战略5.4.7未来发展前景5.5万丰奥威5.5.1企业发展概况5.5.2经营效益分析5.5.3业务经营分析5.5.4财务状况分析5.5.5竞争实力分析5.5.6公司发展战略5.5.7未来发展前景5.6天汽模5.6.1企业发展概况5.6.2经营效益分析

  5.6.3业务经营分析5.6.4财务状况分析5.6.5竞争实力分析5.6.6公司发展战略5.6.7未来发展前景第六章2016-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分析6.1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综述6.1.1行业由大转强6.1.2推广普及进展6.1.3市场格局分析6.1.4行业技术路线6.1.5开展国际合作6.22016-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6.2.1新能源汽车产销回顾6.2.2新能源汽车产销现状6.2.3新能源汽车产销态势6.32016-2018年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现状6.3.1行业发展规模6.3.2市场消费分析6.3.3市场竞争格局6.3.4行业发展机遇

  6.3.5市场前景展望6.42016-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区域分析6.4.1北京市6.4.2天津市6.4.3上海市6.4.4深圳市6.4.5武汉市6.4.6重庆市6.52016-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解读6.5.1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6.5.2新能源汽车投资门槛6.5.3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6.5.4新能源汽车专牌管理6.5.5“十三五”政策导向6.6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6.6.1主要发展瓶颈6.6.2制约因素分析6.6.3行业发展对策6.6.4发展战略分析第七章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7.1产业链上游动力电池

  7.1.1锂电池产业链结构7.1.2动力电池市场规模7.1.3动力电池需求分析7.1.4动力电池项目动态7.1.5动力电池市场格局7.1.6行业政策调整分析7.1.7动力电池发展方向7.2产业链上游新能源汽车电机7.2.1行业运行特征7.2.2市场竞争格局7.2.3技术研发进展7.2.4电机供应商分析7.2.5未来发展趋势7.3产业链上游汽车零部件7.3.1行业运行特征7.3.2市场发展规模7.3.3出口贸易分析7.3.4行业转型升级7.3.5未来发展趋势7.4产业链下游充电站7.4.1充电站建设阶段7.4.2充电站发展规模

  7.4.3充电站建设模式7.4.4充电站运营模式7.4.5充电站投资主体7.4.6充电站建设目标7.5产业链下游车联网7.5.1车联网商业化进程7.5.2车联网市场规模7.5.3车联网竞争格局7.5.4车联网盈利模式7.5.5车联网前景展望7.6产业链下游汽车租赁7.6.1汽车租赁市场规模7.6.2汽车租赁商业模式7.6.3汽车租赁市场主体7.6.4汽车租赁竞争格局7.6.5汽车租赁前景展望第八章2016-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重点企业分析8.1当升科技8.1.1企业发展概况8.1.2经营效益分析8.1.3业务经营分析

  8.1.4财务状况分析8.1.5竞争实力分析8.1.6公司发展战略8.1.7未来发展前景8.2江特电机8.2.1企业发展概况8.2.2经营效益分析8.2.3业务经营分析8.2.4财务状况分析8.2.5竞争实力分析8.2.6公司发展战略8.2.7未来发展前景8.3新宙邦8.3.1企业发展概况8.3.2经营效益分析8.3.3业务经营分析8.3.4财务状况分析8.3.5竞争实力分析8.3.6公司发展战略8.3.7未来发展前景8.4长信科技8.4.1企业发展概况

  8.4.2经营效益分析8.4.3业务经营分析8.4.4财务状况分析8.4.5竞争实力分析8.4.6公司发展战略8.4.7未来发展前景8.5东睦新材料8.5.1企业发展概况8.5.2经营效益分析8.5.3业务经营分析8.5.4财务状况分析8.5.5竞争实力分析8.5.6公司发展战略8.5.7未来发展前景8.6华翔电子8.6.1企业发展概况8.6.2经营效益分析8.6.3业务经营分析8.6.4财务状况分析8.6.5竞争实力分析8.6.6公司发展战略8.6.7未来发展前景

  8.7奥特迅8.7.1企业发展概况8.7.2经营效益分析8.7.3业务经营分析8.7.4财务状况分析8.7.5竞争实力分析8.7.6公司发展战略8.7.7未来发展前景8.8易事特8.8.1企业发展概况8.8.2经营效益分析8.8.3业务经营分析8.8.4财务状况分析8.8.5竞争实力分析8.8.6公司发展战略8.8.7未来发展前景第九章2018-2024年特斯拉产业链投资潜力分析9.1特斯拉产业链投资机遇分析9.1.1中国制造2025战略机遇9.1.2政府鼓励电动汽车发展9.1.3特斯拉在华本土化提速

  9.1.4细分板块驱动因素9.1.5产业链微笑曲线9.2特斯拉产业链投资机会点9.2.1整车制造9.2.2锂电池材料9.2.3充电桩设备9.2.4充电设施运维9.3特斯拉产业链投资风险预警9.3.1盈利风险9.3.2技术风险9.3.3配套风险9.3.4政策退出风险9.4特斯拉产业链投资策略建议9.4.1投资标的选择9.4.2降低成本路径9.4.3企业整合策略9.4.4创新运营模式9.4.5上下游合作共赢第十章2018-2024年特斯拉产业链前景预测10.12018-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预测10.1.1行业发展趋势

  10.1.2市场前景展望10.1.3发展规模预测10.2特斯拉产业链上游市场前景展望10.2.1未来发展趋势10.2.2市场前景预测10.3特斯拉产业链下游市场前景展望——ZYCY10.3.1未来发展趋势10.3.2市场前景预测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

  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判断行业投资价值揭示行业投资风险为投资者提供依据

  市场行业报告相关问题解答

  1、客户我司的行业报告主要是客户包括企业、风险投资机构、资金申请评审机构申请资金或融资者、学术讨论等需求。2、报告内容我司的行业报告内容充实,报告包括了行业产品定义、行业发展现状(产品产销量、产品生产技术等)、行业发展最新动态以及行业发展趋势预测等。对购买者认识和投资该行业起到初级作用。3、报告重点倾向我司的行业报告重点倾向主要包括:行业相关数据、行业企业数据、行业市场相关数据等。报告侧重点略有差异,具体情况看报告结构目录。4、我们的团队我们的团队人员组成各高校的知名导师、行业高管的人员和经验丰富的市场调查人员。我们的团队人员对客户需求定位精准,能抓住项目精华,以合适的文字图表和图形展示项目投资价值。对行业或具体产品的投资特性、市场规模、供求状况、行业竞争状况(结构与主要竞争企业)、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和论证,寻求规律、发展机会、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案、做大做强的对策等等。我司研究员在信息、理念、创新思维上具有开拓性给客户服务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5、报告数据来源我司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特斯拉行业报告特点

  特斯拉行业环境:我们的环境分析主要包括国外相关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行业相关政策法规整理以及国内宏观经济发展现状等。特斯拉行业结构:我们行业结构分析主要包括产品市场消费需求结构、行业投资主体性质结构以及行业生产主体结构等等。特斯拉行业市场:我们的行业市场分析对行业产品整个供求状态以数据或文字方式表述、对行业市场现状呈现的特点进行概述,并对行业市场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特斯拉行业企业:我们的行业企业分析主要包括行业企业发展历程、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相关财务数据和指标、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等。特斯拉行业成长性:我们的行业成长性分析主要包括行业所属生命周期的位置,行业投资增长性,行业近几年发展速度情况以及未来市场增长速度等。我司报告特色:在研究内容上突出全方位特色,报告以本年度最新数据的实证描述为基础,全面、深入、细致地分析各行业的市场供求、进出口形势、投资状况、发展趋势和政策取向以及主要企业的运营状况,提出富有见地的判断和投资建议;在形式上,报告以丰富的数据和图表为主,突出文章的可读性和可视性,避免套话和空话。报告附加了与行业相关的数据、政策法规目录、主要企业信息及行业的大事记等,为投资者和业界人士提供了一幅生动的行业全景图。

  

  

篇二:特斯拉在中国发展

  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期限停止生产进口销售含铅汽油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章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规划出台4月18日国务院讨论通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下称规划明确了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推广普及非插电式的混合动力汽车并提出了在2015年纯电动预计混合动力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到2020年超过500万辆的目标

  题

  目:特斯拉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前言在当前国际低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在美国快速扩张发展的特斯拉在中国遇到了车辆限购,不对进口车进行补贴,通货膨胀下的关税贸易等一系列政策。国民购买力相对下降,中国的环保低能产业的发展落后于国际标准使得该市场的潜在市场的风险加大等等,都要求从理论的角度结合市场现状进行实证研究,所以非常有必要对特斯拉的潜力和业务营运方向的评估的分析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整理。对特斯拉业务营运方向的研究,现已有不少研究成果,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从生态经济学,能源战略,传统经济学理论与生态经济学比较,资源环境经济学与生态经济学,以及对锂电子研究的进展等方面的研究。此论文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运用学术理论的辩证法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环境,二是考证各项专利技术,科技发展水平来衡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三是对国际立法,国家立法,未来立法的趋势来看新能源汽车能否适应需求。由此借鉴,中国又该如何在大环境的趋势下如何提高新能源产业的市场占额。第一部分理论一.生态学理论经济与生态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观的中心问题,对此西方学者给予了持续关注,并且形成了多种影响深远的理论学说,分别有罗马俱乐部的经济零增长论、戴利的稳态经济论、环境库兹尼茨曲线说和协同发展观,对经济与生态关系的总体认识由对立走向统一,由冲突走向协同。从一定意义上说,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观更接近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对生态经济学的看重,西方国家的人民对生态环境的态度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1】

  二.传统经济学理论与生态经济学经济学理论生态经济学是对主流经济学的变革当前,随着生态环境问题变得日益严重,从企业到社会、从决策层到学术界,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和讨论起生态经济学。在国内学术界,通常把生态经济学理解为是用当前主流的经济学理论与方法(例如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来解释和解决生态环境特殊领域问题的应用性学问。但是在国际上,生态经济学的含义是要从根本上反思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重建有关经济增长、社会公平、生态规模的新的总体性的发展理论与行动原则,因此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和管理学(Cost-anza,1997;Daly,2007)。【4】权威出处:《经济学动态》2009年11期,

  【1】来源:河http://bd.hbrc.com/rczx/shownews-2981034-14.html

  脚注:

  北

  博

  才

  网

  三.资源环境经济学与生态经济学据《生态经济(学术版)》(2010年01期)称资源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资源环境经济学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问题,生态经济学则通过多学科相关理论以及多元化方法取得研究进展。二者对于可持续发展也有不同的视角和追求,资源环境经济学强调经济增长,注重规模和效率,追求弱可持续性;而生态经济学强调发展,更重视分配和公平,求强可持续性。【2】第二部分科技成果一.锂电子研究锂二氧化硫电池和锂亚硫酰氯电池就非常有特点。他们的正极活性物质同时也是电解液的溶剂。这种结构只有在非水溶液的电化学体系才会出现,所以,锂电池的研究,也促进了非水体系电化学理论的发展。除了使用各种非水溶剂外,任务还进行了聚合物薄膜电池的研究。锂电池广泛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邮电通讯的不间断电源,以及电工工具,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军事装备,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锂离子电池以及特有的性能优势已在便携式电器,移动通讯中得到普遍应用。目前开发的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已在电动汽车中开始试用,预计将成为21世纪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电源之一。随着能源的紧缺和世界环保方面的压力。锂电现在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车行业,贴别是磷酸铁锂材料电池的出现,更推动了锂电池产业的发展和应用。【3】二.新能源汽车专利技术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统计简报(2011年第18期)称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新能源汽车行业专利态势分析,深入研究新能源汽车涵盖的三种主要车型(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以及一个关键技术(动力电池技术),掌握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产业发展热点,以及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起到参考作用。在全球范围内,混合动力汽车专利申请量持续增长,纯电动汽车专利申请迎来第三次高速增长期,燃料电池汽车专利申请量趋于稳定。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中国专利申请中纯电动汽车技术增长最快,国内申请人参与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究的热情不足,国内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呈现跟随式模式。

  动力电池技术度过停滞期,开始快速发展;国内增速高于全球水平。新能源汽车领域专利区域专利区域分布全球范围内,日本,美国在新能源汽车各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均占前两位。TeslaMotors的公司最新泄漏的专利(专利编号为20130187591和20130181511)显示其已经在汽车电池领域获得重大突破。专利描述了此电池组由锂离子和金属空气电池(lithium-ionandmetal-air)组成,充一次电可以让汽车行驶距离大400英里(约合650公里)。第三部分立法环境一.新能源战略奥巴马的新能源政策短期目标是利用新能源政策打击政治经济对手,简历新的经济增长点,并通过发展实业,扩大就业来解决内忧,拉动经济复苏:长期目标是摆脱美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在新能源领域占领制高点。从政府政策看,【4】1970年的美国《清洁空气法案》规定炼油厂生产研发更清洁汽油可获得银行贷款。1988年提出的的《替代机动车燃料法案》规定替代燃料车型可以享受CAFÉ考核的优惠政策。1990年,《清洁空气修正法案》引入重整汽油,实施清洁车队计划。1992年,《能源政策法案》实施替代燃料示范项目。1994年,”PNG计划”降低中级轿车2/3油耗。2002年,”FreedomCar计划”关注氦燃料电池车,追求汽车零污染。能源政策在奥巴马的施政纲领中占重要位置,在经济刺激计划提出的五大主要投资领域中,能源领域居首位。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是奥巴马政府能源政策的组成部分,奥巴马政府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插电式混合电动车研发,生产和销售。2011年第一季度,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脚注:

  增长37%,新能源汽车占其2.6%,比上季度提高了20%。【5】美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二.现行法律(针对汽车污染):(一)移动污染源包括各种道路车辆、机动船舶、非道路机械、火车、航空器等,应按照机动车、柴油车等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具体内容,开展相关工作。防治移动源污染应将尽快降低燃料中有害物质含量,加速淘汰高排放老旧机动车辆和机械,加强在用机动车船排放监管作为重点,并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移动污染源的排放控制水平。(二)进一步提高全国车辆和机械用燃油的清洁化水平,降低硫等有害物质含量,为实施更加严格的移动污染源排放标准、降低在用车辆和机械排放水平创造必要条件。采取措施切实保障各地车用燃油的质量,防止车辆由于使用不符合要求的燃油造成故障或导致排放控制性能降低。(三)加强对排放检验不合格在用车辆的治理,强制更换尾气净化装置。升级汽车氮氧化物排放净化技术,采用尿素等还原剂净化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并建立车用尿素供应网络。新生产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应安装尾气颗粒物捕集器。用于公用事业的压燃式发动机在用车辆,可按照规定进行改造,提高排放控制性能。(四)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公共交通宜优先采用低排放的新能源汽车。交通拥堵严重的特大城市应推广使用具有启停功能的乘用车。大力发展地铁等大容量轨道交通设施。按期停产达不到轻型货车同等排放标准的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五)制定实施新的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收紧颗粒物、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限值。开展适合我国机动车辆行驶状况的测试方法的研究。制定、完善并严格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明确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排放控制要求。(六)严格控制加油站、油罐车和储油库的油气污染物排放,按时实施国家排放标准。-----《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政策》-四、防治移动源污染第三十二条机动车船向大气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制造、销售或者进口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船。第三十三条在用机动车不符合制造当时的在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不得上路行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对在用机动车实行新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对其进行改造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机动车维修单位,应当按照防治大气污染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进行维修,使在用机动车达到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第三十四条国家鼓励生产和消费使用清洁能源的机动车船。国家鼓励和支持生产、使用优质燃料油,采取措施减少燃料油中有害物质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期限,停止生产、进口、销售含铅汽油---《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章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染《规划》出台,4月18日,国务院讨论通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下称规划),明确了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推广普及非插电式的混合动力汽车,并提出了在2015年纯电动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预计混合动力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到2020年超过500万辆的目标。在无形中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不见动力电池产业勾勒出一个庞大的市场轮廓。在《2012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研究》显示,中国是世界上除日本外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国及主要消费国,规模达到397.4亿元。而《规划》这一强大的助推剂,将有望改变当前世界锂电池产业格局。三.中国对环保汽车的政策支持战略规划:决定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电动汽车机器管家零部件产业化,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发展目标:在整车方面,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要形成规模,通过改造现有生产能力,未来要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关键零部件方面,我国企业应该掌握新能源汽车的专用发动机和动力模块(电机、电池及管理系统等)的优化设计技术、规模生产工艺和成本控制技术。建立动力模块生产体系,形成10亿安时车用高性能单体动力电池生产能力。发展普通型混合动力汽车和新燃料汽车专用部件。新能源汽车专用零部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战略规划、发展目标依托城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一)继续依托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重点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细颗粒物治理任务较重的区域,选择积极性较高的特大城市或城市群实施。(二)示范城市或区域须满足以下条件:2013-2015年,特大型城市或重点区域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不低于10000辆,其他城市或区域累计推广量不低于5000辆。推广应用的车辆中外地品牌数量不得低于30%。不得设置或变相设置障碍限制采购外地品牌车辆。政府机关、公共机构等领域车辆采购要向新能源汽车倾斜,新增或更新的公交、公务、物流、环卫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30%。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公交车运营、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已出台具体明确的政策措施。相关城市须接受年度考核评估,未能完成年度推广目标的将予以淘汰。能够满足上述条件的城市,可编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于10月15日前逐级上报至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以下简称四部委)。四部委将对上报方案进行审核评估,择优确定示范城市名单。四.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一)补助范围。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应是符合要求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重点加大政府机关、公共机构、公交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二)补助对象。补助对象是消费者,消费者按销售价格扣减补贴后支付。(三)资金拨付。中央财政将补贴资金拨付给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实行按季预拨,年度清算。生产企业在产品销售后,每季度末向企业注册所在地的财政、科技部门提交补贴资金预拨申请,当地财政、科技部门审核后逐级上报至财

  脚注:

  政部、科技部。四部委组织审核后向有关企业预拨补贴资金。年度终了后,根据核查结果进行补贴资金清算。(四)补助标准。补助标准依据新能源汽车与同类传统汽车的基础差价确定,并考虑规模效应、技术进步等因素逐年退坡。2013年具体补助标准见附件。2014年和2015年,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纯电动专用车、燃料电池汽车补助标准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分别下降10%和20%;纯电动公交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公交车标准维持不变。对示范城市充电设施建设给予财政奖励中央财政将安排资金对示范城市给予综合奖励,奖励资金将主要用于充电设施建设等方面。具体奖励办法及标准另行制定。2013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1.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纯电续驶里程R(工况法、公里)车辆类型80≤R<150≤R<R≥250R≥50150250纯电动乘用车3.5万元/辆5万元/辆6万元/辆/

  插电式混合动力3.5万///乘用车(含增程式)元/辆2.纯电动客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客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车长L(米)车辆类型6≤L<88≤L<10L≥10纯电动客车30万元/辆40万元/辆50万元/辆插电式混合动力/25万元/辆客车(含增程式)此外:超级电容、钛酸锂快充纯电动客车定额补贴15万元。3.纯电动专用车(主要是:邮政、物流、环卫等)推广应用补助标准:按电池容量每千瓦时补贴2000元,每辆车补贴总额不超过15万。4.燃料电池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车辆类型补助标准燃料电池乘用车20万元/辆

  燃料电池商50万元/辆用车---工信部《新能源补贴政策》五、北京将出台鼓励私人购买纯电动汽车政策纯电动汽车税费优惠不免征“今年上半年,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将正式出台。”陈贵如表示,消费者购买纯电动汽车将无需摇号,补贴标准将是每辆小客车国家最高补贴6万元,地方政府最高补贴6万元,具体标准是按每千瓦时容量补贴3000元。以北汽E150为例,电池容量超过20千瓦时,补贴额度就是最高的6万元标准。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需要提醒的是,北京免摇号的优惠仅限于纯电动车型。混合动力车型能享受一定补贴,但必须摇号购买,因为混合动力车型还是会用到传统能源,达不到真正的零排放,因而不是鼓励扶持的重点。与之前“购买电动车不摇号、不限行、免车船税”的传闻不同,本市鼓励私人购买纯电动小客车政策不包括不限行,并且各种税费是按照电动车市场价格减去补贴后的实际购车款来计算,而不是免于征收。另外,享受购买电动车鼓励政策的消费者也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即与北京市小客车摇号政策所规定的条件一致。此前征求意见的鼓励政策草案中还规定,免摇号购买电动车后,消费者将失去再购买传统汽油车的资格。对此,陈贵如回应说,这项条款还没有最后定论,汽车业界人士普遍希望能取消这条限制条款。六.一般税收问题。产品/服务的具体税收。售价低于预期在华税收占定价30%特斯拉称,ModelS85kWh在华售价的计算公式为:81070美元(在美国的价格)+3600美元(运输与装卸)+19000美元(关税和其他税)+17700美元(增值税)=121370美元=734000元人民币(汇率为6.05元/美元)。经测算,在华的关税、增值税及其他税共计36700美元,占售价的30%。

  总结据以上研究,可见新能源产业在国际上和国家中所得到的重视度。总体来说,由于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相关有关新能源技术,配套实施,理论知识研究也比较粗浅与落后,我国在这方面的还处于摸索阶段。在当前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下,虽然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已经引起了政府的政策扶持,但是由于现今国内国情,新能源产业的市场份额不理想,新能源的科学技术成本尚高,国内居民的消费能力还不能跟上产业发展,因此特斯拉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现今发展风险较大。我国政府相继出台各项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报告等,体现了政府对此市场的宏观调控。理应说再未来不管是特斯拉还是其他新能源产业都有一个政策保障,新能源产业是国际重视并大力发展的新兴行业,我国应参考国外研究理论和科学技术提高自身的文化软实力,为新能源行业提供更好的保障使其发展。文献来源:----《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战略规划、发展目标----《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政策》-四、防治移动源污染【4】权威出处:《经济学动态》2009年11期,【3】美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章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染----《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战略规划、发展目标--工信部《新能源补贴政策》

  脚注: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篇三:特斯拉在中国发展

  特斯拉的电池工厂的最大问题在于战略,而非技术。毕竟,实验室里的创新和实用产品不是一回事。一切都还未尘埃落定,在科技市场,先面世或许可以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决定胜负的还是最终产品的性能。当地时间4月30日,特斯拉为其新品发布会发出了极为“特别”的邀请函——邀请函上只有一个类似于白盒子的轮廓,并带有“消失的部分(themissingpiece)”一行标语。此举让外界猜测不断。随后,科技界的传奇人物、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Musk)在活动中揭开了谜底——他搬来了一台白色的“大冰箱”,上面写着“TESLA”(特斯拉)。不过,这可不是一个靠电动车“吃饭”的附属品,它是既可被挂在墙壁上,也可与电动车匹配的家用储能电池“Powerwall”。这台“大冰箱”面世之后,赞叹声和质疑声也随之而来。有人感叹,这将是特斯拉的又一颠覆性产品;也有观点质疑,这台售价3000美元起的家用太阳能储电电池组,对于中国市场来说,价值并没有那么大。值得一提的是,《国际金融报》记者获悉,今年1月,富士色素株式会社(并非富士子公司)就已宣布,在铝空气电池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这个产品与特斯拉即将量产的锂聚电池相比,铝空气电池的理论容量多出40倍以上。而且富士色素表示,将在今年年底前实现商业化。业内人士直言,如果富士色素株式会社的产品按时推广,就意味着斥资50亿美元、定于2016年投产的特斯拉超级电池工厂可能未开张就已过时。何为“能量墙”要研究特斯拉的新产品到底过不过时,首先得弄清Powerwall究竟是什么?具体来说,Powerwall犹如在家安装的一块巨型电池,用户可以用它将清洁能源所供给的电量保存起来,从而辅助家用电网。当然,最重要的是,Powerwall可被安装到车库中直接为特斯拉充电。在容量方面,特斯拉提供了两种版本:一是专为普通用户设计使用的10千瓦时大容量版,另外一种是功率为7千瓦时的版本。相对前者,这一款更适合家有太阳能供电系统的家庭。据悉,Powerwall在使用时可提供2千瓦至3千瓦的最大功率,正常日用并无问题。总而言之,Powerwall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可以被挂在墙上,成为家庭电力来源,所以业内俗称“能量墙”。对此,有专业人士普及,能量墙的电力来自于不同渠道,既可以是太阳能,也可以是电网或者特斯拉ModelS电动车。它既可以在电价低的时候作为储能、电价高时提供电力并节省电费,也可以在停电时应急用。如果把能量墙里面的锂电池取出来串联在一起,便可作为能量包,供工商业直接使用。齐鲁证券分析师沈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能量墙是一种储能技术。目前,该技术主要分为几类:物理储能(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化学储能(锂离子电池、铅酸

  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以及其他储能(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其中,以锂电池为代表的化学储能具有建设周期短、运营成本低、对环境负面影响小、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等优点,适用于电网的储能应用。因此,逐渐成为储能的首选方案。而且在电动车大规模推广后,各类配件成本也有望下降,推进了锂电池在储能方面的降价。然而,作为储能装置,能量墙与ModelS的差别并不大:同类电池管理系统、技术和架构,不同的是,前者分为10千瓦时、7千瓦时等更小的容量,售价分别为2.17万元人民币(约合3500美元)和1.86万元人民币(约合3000美元),比后者划算许多。另有外媒引述穆迪今年1月发布的报告称,目前电池投资成本已接近500到600美元/千瓦时,因此上述报价并不算太贵。事实上,除了特斯拉汽车外,马斯克还有一家名为“Solarcity”的公司,专门提供光伏服务,包括光伏系统安装、光伏租赁以及电力购买协议(PPA)业务。其曾提出,到2017年将发展100万用户,即拥有总计60亿美元的合同。2013年12月,Solarcity推出了一种名为DemandLogic的储能系统服务,该服务用于补充发电设备的储能方案,也使用特斯拉电池技术。但是,DemandLogic储能电池的价格在当时并不便宜,而且特斯拉一直希望推出一个家庭可以接受的新电池。如今,能量墙的出现,就可以很好地配合Solarcity在美国的全新家庭储能战略。“从这些条件和性能来看,这是一项颠覆性的产品。”新能源技术研究员陈浩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单从概念层面上看,这项产品让未来居民用电逐步脱离了传统的发电站,让可循环的新能源成为人类生活主流,是一项科技创新。或在中国遇冷与其说这是一项科技创新,倒不如说马斯克的野心早已盯上新能源市场。事实上,早在数年前,马斯克就已经在筹划做这样的储能电池了,因此,Powerwall的推出并没有让业界感到特别意外。媒体分析称,马斯克的能源战略证明,他已经不拘泥于光伏电站、电动车等领域,而是要构建一个更为庞大的能源生态链。一位专业人士举例说明,“假设白天你用了1千瓦时的电,但家里的小电站发了10千瓦时,那么9千瓦时就可以用能量墙储存下来,并在晚上给你的电冰箱、电视、电脑以及电动热水器、空调供电。”由于美国的家用电费比较贵,加上每年电费的涨幅预期可能在10%到30%之间。因此,能量墙与Solarcity所构建的小电站模式,将会给居民节省不少电费,这也是为什么Solarcity一直在美国有较高估值的原因所在。而如今,特斯拉将发展目标放在了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该公司对外表示,能量墙将于今年夏季正式发售,目前接受预订,明年可能登陆中国市场。然而,相比特斯拉的乐观,更多人对于这样的发展战略提出质疑。他们认为,这样的“市场价值”是有地域划分的。

  一家中国媒体就报道称,“在中国,储能产品的售价还是偏贵。装一套储能系统要比单纯装一个电站贵出50%,甚至更多。”目前,用储能产品的还主要是偏远山区和海岛等地。而且在中国,家用电费与使用光伏发电的差价也不如美国那么大。对于一般家庭用户来说,吸引力明显不足。除非家用发电可以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更多的补贴,这样中国的家用储能和电站产品才可能全面发展。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也表示,这款产品主要针对的是美国市场。美国部分地区自然灾害较多,停电经常发生。而且,很多美国人住在独立房屋中,每日用电量也比较大,能量墙的价格对于美国家庭来说并不贵,与分布式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可以很好地结合。“相比之下,中国城市家庭则不太适合。”韩晓平说,而中国农村也可以通过合作机制,建立小的分布式电站,减少对外部的供电需求。一方面可以减少电力远距离传输的损失,一方面间接减少排放。所以特斯拉电池组在中国的需求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毕竟3000美元的电池对于大部分中国家庭来说,并不划算。”资深家电分析师刘步尘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目前,停电在中国城市已经成为小概率事件,蓄能电池显然是无法普及的,而且价格方面也会让中国消费者对其“性价比”产生疑虑。战略决定一切除了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受到外界质疑,全球电池技术的迅速发展,也给特斯拉设在美国内华达州的超级电池工厂(Gigafactory)笼上一片阴云。尽管新技术面临诸多障碍,但如果5年内市面上出现既实用又远好于现有产品的电池,特斯拉斥资50亿美元新建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工厂就可能变成巨大负担。这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今年1月,富士色素株式会社就宣布,已在铝空气电池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与特斯拉即将量产的锂聚电池相比,铝空气电池理论容量多出40倍以上。而且富士色素表示,将在今年年底前实现项目商业化。这意味着,定于2016年投产的特斯拉超级电池工厂可能从一开始就处于落后位置,而该厂预计还需要7至10年才能达到设计产能并收回成本。据财富中文网报道指出,在电池领域,创新遵循的规律基本一致:电池都有阴极和阳极,靠阴阳极之间的电解质发生反应产生电流。铝空气电池以水为电解质,通过氧气和铝的反应产生电流。标准的铝—空气反应会消耗铝阳极,因此必须替换阳极,并不能简单充电了事。而富士色素表示,通过在关键位置放置陶瓷和碳精片隔层,即可抑制腐蚀和副产品,这样铝空气电池只需加水就能多次充电。对此,美国西北大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学教授马克·赫尔萨姆认为,如果富士色素真能完成铝空气电池的商业化,那就“非常了不起”。不过,他认为,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比如铝空气电池的体积在使用过程中会缩小,可能出现破裂,因此很难集成到无法容错的汽车系统中。

  财富中文网援引的一封电子邮件也显现出,富士色素的预期并不像其公司公告中所说的那样容易达到。富士色素铝空气电池项目首席研究员森亮平在给财富中文网的邮件中写到:“我们仍处于开发阶段,近期内可能大规模生产。”措辞中充满了谨慎与不肯定。即便如此,特斯拉也不能因此放松警惕,因为苦心钻研先进电池技术的并不只有富士色素一家。以色列公司Phinergy也在追寻铝空气电池梦。美国初创企业PathionandSakti3则着眼于更激进的创新,他们的想法是用陶瓷或水晶代替液态电解质,制造固态电池。该公司已成功展示了一种新电池,能量密度为每升1000瓦时,一旦启用可将特斯拉的行驶里程增加一倍以上。PathionandSakti3的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利德尔预计,固态电池技术可在两年内投放市场。当然,特斯拉的电池工厂主要任务不是生产最先进的电池,而是采用现有技术并通过量产来降低成本。特斯拉理想的电动车售价为3.5万美元。在降低成本方面,铝空气电池和固态电池都有潜在优势。而铝比锂便宜得多,固态电池则可以像计算机芯片一样“压制”出来,比起锂聚电池生产所需的金属分层和轧制工艺效率高多了。说到底,特斯拉的电池工厂长期维继的最大问题在于战略,而非技术。毕竟,实验室里的创新和实用产品不是一回事。正如PathionandSakti3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利德尔所言,电池研究处于“零敲碎打”的状态,实际推进有限。许多初创公司和研究人员都可以制造出更好的阴极、阳极或者电解质,但三者得完美结合才能成为电池。一直以来,很少有资金用在结合三者并进行大规模量产方面。而对于特斯拉的电池可能“过时”一说,陈浩持否认态度。他认为,这不过是外界的揣测,“一切都还未尘埃落定,在科技市场,你先面世或许可以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决定胜负的还是最终产品的性能。”在陈浩看来,称霸电动汽车市场的特斯拉不会让自己处于“被动”和“被过时的”的境地。更多机遇并存虽然外界对于特斯拉新电池的议论不断,但是一些专业人士对其未来市场还是保持了乐观的态度。有媒体指出,特斯拉可以选择改进超级电池工厂的锂聚电池。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可快速充电的二氧化钛阳极;马克·赫尔萨姆在西北大学的团队则通过加入石墨烯等材料,将锂聚电池阳极的失电子能力提高了一倍。尽管阴极方面已经落后,但特斯拉整合新材料应该不用彻底革新锂聚电池生产工艺。然而,据咨询公司NextEnergy负责工业及创新发展的副总裁丹·拉多姆斯基介绍,对特斯拉来说,新出现的创新调整会非常困难,“这就与从盒式录像带转向光盘差不多,会改变整个供应链。”不过,一些国家新能源政策的出台或许会对特斯拉Powerwall的普及运用有着积极的推

  动作用。沈成就指出,2013年起,国外陆续出台了储能政策:德国于2013年5月发布实施《支持分布式光伏储能的新政》;2013年10月,美国加州公共事业委员会(CPUC)也通过了“储能采购框架和设计项目”,确立了三大公共事业公司到2020年将完成1.325GW储能采购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11月印发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首次将储能列入9个重点创新领域之一,储能的战略地位逐步提升。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到鼓励储能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与此同时,能源局2014年底首次委托专业机构评估储能产业,科技部也正在研究如何将储能列入“十三五”规划。沈成认为,储能产品的前景很广阔:一方面,储能技术配合的是光伏发电,这类发电的特点是“白天有、晚上无”,储能有利于更好地调配电量;其次,光伏与风电等属于间歇性的电源。当其发电占比较高时,会对电网造成一定的冲击(如德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占德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1.5%),所以需要用到储能;第三,在能源互联网中,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能源会大量介入,而且微网和电动车也会普及,储能技术也是协调上述应用的重要一环。陈浩对本报记者表示,如今汽车行业的需求也许会成为特斯拉的优势。由于高温和低温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很大,相应的安全标准当然也很严格。而目前新技术生产的各类电池,需要市场的长时间检测。对于有电动汽车的特斯拉来说,他们的电池性能应该更契合未来的电动汽车。“我们知道,随着凯迪拉克和宝马等主要汽车厂商更积极开拓电动汽车市场,汽车市场的局面已经改变,电池技术已成关键竞争点。”陈浩认为,电池领域正飞速革新,未来对于马斯克来说,是极具挑战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更多机遇并存。

  海淘,品牌,哪里买http://www.bibijie.cn

  编辑:bszcm

  

  

篇四:特斯拉在中国发展

  特斯拉的中国难题

  作者:暂无来源:《新经济》2015年第18期

  随着ModelX上市在即,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中也是动作频频。自朱晓彤接替吴碧瑄成为特斯拉中国区负责人以来,其正努力通过一系列举措试图重新拉动中国市场的销量,并于日前表示要在三年内完成本土化,不过就目前销量看来,特斯拉未免有些心急了。

  文|NEWECONOMY宋爽劲

  即便是面临持续亏损的压力,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Musk)也不愿放慢在中国市场扩张的步伐。8月20日,特斯拉位于上海马当路新天地的体验中心正式开业。而这时距离特斯拉位于杭州东坡路18号体验中心的开业,仅仅只过去了两天的时间。据悉,除了上述两个新增的城市体验店外,按照规划特斯拉在今年下半年还计划在另外两个城市开设体验店和服务中心。

  虽然特斯拉一直希望中国市场能成为特斯拉在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但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一直未达到预期。特斯拉中国区相关负责人在此前接受《新经济》采访时表示,为了保证全球统一定价,提供优质服务,以及快速有效地收集客户反馈,特斯拉与传统汽车厂商不同,其在全球都采用直销模式,且所有体验中心和服务中心都是由特斯拉直营。

  不过,自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特斯拉只是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及西安等城市开设了特斯拉的体验中心和服务中心。渠道布局的缓慢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在中国市场的销量造成了影响。

  在2014年,马斯克曾信心满满地预计特斯拉2014年的全球销量将较2013年提高一倍,达4.6万-4.8万辆,而中国市场的销量将占三成,达1.4万-1.7万辆。不过,最终2014年特斯拉全球市场销量仅仅只有3.2万辆。

  虽然特斯拉一直都未公布单个国家的销售数据,不过据长期关注特斯拉的业内人士估计,目前中国大陆的特斯拉的保有量约为5000辆,到年底可能增长到7000-8000辆,最高不超过一万辆。

  显然,目前特斯拉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远远低于马斯克早前的预期。“我认为一个新的产品、新的品牌进入一个新的市场,遇到问题是正常的,这是成长的烦恼,不过我们正在修正原来的做法。”在上海新天地特斯拉体验中心开业当日,特斯拉中国区总裁朱晓彤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加快直销渠道的扩张步伐,无疑就是朱晓彤口中所提及的“修正原来的做法”。

  不过,随着直销渠道的扩张,特斯拉势必还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而这或许也将加剧特斯拉的亏损状态。知名汽车行业评论员张志勇在接受《新经济》采访时表示,特斯拉现有的这种销售模式注定会让其营销成本逐渐走高。

  根据特斯拉日前发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统计,其报告期内的营业收入较上一财年同期的7.69亿美元增长24%,至9.55亿美元,净利润亏损达1.84亿美元,较上一财年同期亏损的6190万美元扩大198%。与此同时,由于支出仍大于营收,特斯拉的现金准备余额由上一财年同期的26.7亿美元降至11.5亿美元。

  对于亏损扩大的原因,特斯拉方面表示,主要是由于持续投资美国内华达州超级工厂和购买相关设备,同时,研发层面的资金投入也超出预期。

  为了缓解现金压力,特斯拉于8月13日宣布将增发210万普通股,以募集5亿美元。随后,特斯拉又于8月19月宣布,由于第二次股票发行工作的承销商行使了超额配售选择权,因而将此次融资规模提升到约7.383亿美元。

  马斯克之所以不遗余力地加大对超级工厂的投入,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缓解特斯拉电动汽车电池的产能压力,为即将上市的ModelX保驾护航。

  作为继特斯拉Roadster、ModelS之后的车型,ModelX自2012年发布后,原本计划将于2014年底正式投产上市,但投产时间却一再延期,一直延期到今年的第三季度。据海外媒体报道,目前ModelX最快将在今年9月上市。

  与此同时,ModelX也是马斯克冲击5.5万辆销售目标的重要一子。根据今年年初的统计数据,特斯拉已经接到了超过1万个ModelS订单,以及超过2万个ModelX的订单,如果订单全部交付,那么特斯拉就有可能超额完成5.5万辆的销售目标。

  据朱晓彤透露,特斯拉计划最快将于2016年上半年在中国市场交付ModelX。

  不过,在特斯拉向中国市场交付ModelX之前,其在中国还有大量ModelS的库存尚要消化。

  据汽车移动媒体CarTek的报道,特斯拉近期将对一批老车进行打折处理,部分车型的折扣甚至可低至7折。虽然特斯拉方面称,这批打折处理的车辆属于之前的展车,分为P85与85车型,且均为中、高配车型,落地价格在100万左右,展车只是展示用途,没有进行试驾,不过,有消息人士指出,由于目前特斯拉中国其实还囤积了数百辆老款的ModelS,没有彻底消化完,因此此次打折促销的车辆,很有可能是去年特斯拉所剩下的库存,其中包括去年双十一电商促销活动被美国总部腰斩后所囤积的库存,以及一嗨租车近百辆的退订车。

  尽管对于此消息的真实性,特斯拉方面并未做出回应,不过自朱晓彤接替吴碧瑄成为特斯拉中国区负责人以来,其正努力通过一系列举措试图重新拉动中国市场的销量。

  除了稳步推进对充电网络的建设外,为了加大中国市场的交易量,特斯拉还在今年5月底正式对外宣布,将继续放宽在中国买车贷款的限制,与中信银行达成合作,贷款期限最高放宽到60个月,首付最低不到20%。据悉,此项合作将于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成都试点,从7月份起逐步覆盖全国100多个城市。与此同时,朱晓彤还于日前公布了最新的本土化战略,其预计在未来三年左右的时间内在中国实现本土化生产,以获取更多政策红利的同时,降低成本。

  有分析人士指出,可以预见的是,特斯拉想要在切实落实本土化战略,除了要进行巨大的投入外,还需要销量的支撑。虽然从分析机构的数据看来,在第二季度中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有所增长,但离本土化的销量水平还相距甚远。

  

篇五:特斯拉在中国发展

  特斯拉与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的对比

  作者:暂无来源:《汽车与运动》2014年第8期

  中国数家企业高价竞购和特斯拉定位

  类似但是商业运作失败的,比如同在加州惨淡倒闭的CODA电动车公司的

  案例,证明了特斯拉定位决策的正确性

  ?产品的市场定位与盈利模式

  特斯拉的成功或者说暂时的成功,应当归功于公司决策层对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的准确定位,对电动汽车消费者心态的准确把握,对公司盈利模式的精准策划。

  首先,特斯拉的决策层非常清楚,在目前,甚至今后若干年内,纯电动汽车一定是小众市场。无论政府有什么样的激励政策,纯电动汽车也很难在短期内为普通大众所接受。

  即使政府补贴大到其价格和同级别传统汽车相同甚至更低,纯电动汽车给用户带来的仍然是不方便。因此,特斯拉选择了“高端起步”,指向价格不敏感的富裕阶层,开发时速200km/h以上,续航里程达到300km,加速性能堪比法拉利的纯电动跑车。它第一个“告诉”世界纯电动汽车可以是这样的,赚尽了世界的眼球,赢得了“高端品牌”的美誉,满足了富人的“特殊”需求,实现了品牌战略,即使商业运作失败,其品牌价值也相当可观。中国数家企业高价竞购和特斯拉定位类似但是商业运作失败的,比如同在加州惨淡倒闭的CODA电动车公司的案例,证明了特斯拉定位决策的正确性。

  其次,特斯拉盈利模式是非常特殊的,也是非常现实的。

  特斯拉决策层从一开始就没有准备靠产品销售牟取利益,事实也的确如此,其起步的几年内连续亏损。它的盈利模式定位在品牌价值,定位在股票市场,定位在美国实施的企业平均油耗法以及较为成熟的碳交易市场。如果这种盈利模式能够支撑到电动汽车技术能和传统汽车竞争的那天,特斯拉就成功了。如果支撑不到,它只要选择合适的机会华丽转身,对于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的终极目标而言,它仍然是成功的。

  我国发展电动汽车众多的企业中,真正理解电动汽车价值的不多,只有比亚迪应该是悟出了其中的一些真谛。比亚迪因为集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于一身,因曾被业界热议又诟病的、为了续驶里程而装备接近1000kg磷酸铁锂电池的e6,吸引了巴菲特,吸引了戴姆勒,从而股价爆涨。加上装备超过300kWh动力电池的K9纯电动客车出口欧洲,再加上动力性极佳的插电式电动汽车“秦”的上市,聚焦了世界投向中国电动汽车的目光,比亚迪在世界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因为电动汽车而超过业界所有其他民族品牌。

  ?特斯拉进军中国的发展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特斯拉进军中国,是为实现其终极目标的又一次战略选择,这一战略决策无疑又是正确的,因为中国必然是电动汽车最受关注的市场,因为对电动汽车发展关注程度,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政府能够超过中国政府,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中国更加欢迎并热议特斯拉。我们是要静观特斯拉是否能够在“热议”之后,适应中国的“水土”,还是等待的是它在中国镀金后,“更加华丽”地转身?时间会给出答案。

  无论特斯拉未来发展怎样,如果透过“特斯拉现象”,我国民族汽车产业能够全方位认识到发展电动汽车对国家、对社会,尤其是对企业发展的综合价值,不错过电动汽车给我们的企业所带来的“数十年一遇”、“稍纵即逝”的提升品牌价值的战略机遇,实现“汽车强国”的“中国梦”,那我们还是要感谢特斯拉。

  

  

篇六:特斯拉在中国发展

  特斯拉汽车中国发展环境研究

  作者:任四惟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20年第20期

  摘要:特斯拉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无论是研发技术、全球销量还是品牌价值都占据该行业的领先地位。随着中国对外资企业相关政策的变化,特斯拉也开始全方位地进入国内市场。本文对特斯拉在国内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进行分析,并对我国新能源车企发展给予一些启示。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宏观环境;行业环境

  一、宏观环境分析

  (一)政治环境

  我国的政治局势非常稳定,总体上是有利于特斯拉在中国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不断推出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政策。国家工信部在2019年12月份颁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此次规划让我国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更加清晰,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还会随着市场份额的提升进一步扩大。

  2.中国放开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

  2018年,中国在博鳌论坛年会上宣布将会逐步放开在汽车领域的股比限制,当年就取消了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并且还将进一步降低进口汽车关税。放开汽车领域外资的股比限制其核心是允许外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独立拥有工厂,而不是像目前通过与中国企业一起成立一家合资企业来运作。

  (二)经济环境

  1.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2019年,我國GDP为99万亿元,同比增长6.1%。虽然因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GDP增速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没有任何改变。首先,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2万亿元,对整体经济的贡献度已高达

  57.8%。其次,我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较上年同比增长8.9%,已达到30733元。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收入连年增长,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张,为中国的快速发展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中国资本偏好高新技术产业

  近年来,我国高新科技行业的融资规模快速扩张,增长速度更是明显快于整体全行业的信贷市场。同时,我国金融业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信贷便利程度显著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不管在信贷的市场份额还是贷款总额的年增长速度均是行业领先。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渠道更加丰富,除了传统信贷渠道,还可以引进风投或者在科创板进行上市。

  3.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广阔

  2019年我国比美国多售出800万辆,达到2576.9万辆。同时在新能源汽车消费领域,我国市场规模也是世界第一。根据2019年第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车全球份额的报告显示,中国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五成。与之相比,欧盟仅占两成、美日共占两成。根据国家工信部颁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可看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会持续不断地扩张。

  (三)社会和文化环境

  1.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逐步觉醒和增强,消费者开始倾向于选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更为有利的产品,例如新能源车、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等。同时,在购车时,有意识会选择低碳、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工艺的汽车。未来,我国会更加重视对环境的保护,新能源、低碳等环保概念和产品会越来越备受推崇。

  2.消费理念

  在移动互联网、5G通讯技术、移动支付、新能源汽车等新技术的应用上,我国的市场规模均为世界第一。我国的移动支付规模超过200万亿,支付总额全球第一,交易笔数更是达到375亿笔。在移动支付应用上,我国移动支付的使用率也是全球最高的国家,几乎一半的大陆手机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相比之下美国使用手机移动支付的用户仅有17%。这种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也同样体现在5G等最新技术上。

  “面子文化”的影响也尤为深刻。中国消费者买车讲究面子,当前中国国产品牌能源汽车主要走的低端路线,而特斯拉品牌高端的形象可以充分满足中国消费者对品牌和面子的需求。

  (四)技术环境

  随着越来越多厂商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技术会越来越完善。同时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锂电池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会有更多的新技术运用到新能源汽车领域中,从而增强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

  二、行业环境分析

  (一)潜在进入者威胁

  对于特斯拉来说,主要面对两大类的潜在进入者的威胁:第一类是具备相关资质并有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打算的传统汽车企业;第二类是不具备相应资质,但具备相关技术、融资能力的新兴企业,这些企业可以通过和传统汽车企业的合作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我们以具备资质并准备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传统车企宝马为例来分析。宝马作为传统车企,从规模经济、对资源的控制、渠道、品牌等方面均强于特斯拉。虽然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准入门槛被拔高,但是特斯拉在中国还是面对非常大的潜在进入者威胁。

  (二)替代品的威胁

  汽油汽车是特斯拉目前最主要的替代品。目前,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中,汽油汽车市场份额仍远高于新能源汽车。汽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具备更完善的技术、更长的续航能力、更稳定的安全性。同时也要看到,近期国际油价持续走低,几乎达到了历史最低位,低油价也进一步提升了汽油汽车的竞争力。不过从环保角度来看,汽油汽车对环境的不友好性会削弱其竞争力,在未来存在被淘汰的风险。

  特斯拉属于纯电动车,还面临着混合动力车和燃料电池电动车的替代威胁。混合动力车在研究开发和使用后,技术日臻完善,具备很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市场认可度较高,但缺点是汽车创新空间不大。而燃料电池电动车电池寿命长,稳定性适中,但是其电池系统较为复杂,燃料电池价格居高不下,技术有待突破。

  短期上看替代品的威胁程度较高,这主要是由于汽油汽车的竞争力进一步得到提升;长期上看,替代品的威胁程度会降低,源于汽油汽车在未来可能被淘汰以及特斯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三)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传统汽车行业发展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各个供应链环节相比新能源汽车来说更趋于成熟,市场机制比较完整。同时,在特斯拉的供应商目录中,每个部件的供应商均有数家可供选择。

  

篇七:特斯拉在中国发展

  特斯拉入华

  作者:暂无来源:《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2017年第15期

  月6日,特斯拉公司CEO马斯克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展示了Model3量产车的真面目,随后订单量已达50万辆的该车型开始下线。制造各种利好信息,似乎成为了近来特斯拉颇为热衷的一件事,其中包括放出将在中国建厂的消息。

  文张书乐

  必须到中国建厂,特斯拉待解的不光是产能

  入华建厂的绯闻,特斯拉从来就没少过。近两年来,特斯拉先后4次被传在华确认合作伙伴,多方“绯闻”对象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比如今年6月20日,就有媒体发布了特斯拉入华厂址将落地上海临港的消息,不过当天便被辟谣。

  其实在笔者看来,此事或许并非子虚乌有,特斯拉近年来一直都在中国各地游走,和各方就建厂事宜进行洽淡,并适当的释放出一些“传闻”,让投资者对于其入华的决心和未来的“故事”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特斯拉入华建厂的一个基本原因是打破产能瓶颈。在首辆Model3下线之际,特斯拉股票却连续大跌两天,市值减少了120亿美元。投资者的担忧就在于特斯拉的产能严重不足。

  仅以Model3为例,特斯拉预计8月份该车型的产量将提升至100辆,9月份产量可达1500辆,12月份产量可达20000辆。据此计算,特斯拉可能要到2020年以后才能完成50万辆的订单。在华建厂,或许将成为特斯拉释放产能的关键一步棋子。

  特斯拉入华事宜之所以迟迟没有尘埃落定,也许是颇有些掮客风范的马斯克游走于各方时,总是用A地的条件来压迫B地给出更优厚的条款,顺手再从C地赚取更诱惑的入驻指南—早前在超级电池项目上,马斯克就曾经在美国各州玩过这一手。

  对于这样的“合纵连横”,各方其实也心知肚明,但大家都在耐心等待别家与特斯拉“谈崩”后,再次与自己重启谈判。究其原因,“待价而沽”的特斯拉正在逐步“贬值”。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没有谈成落地建厂只是本地少了个漂亮的“成绩”,而对于一直在亏损的特斯拉来说失去的却可能是上得了台面的“业绩”。

  马斯克自己就曾多次表示对中国市场很感兴趣,认为中国将是特斯拉的第二大市场,并预测特斯拉汽车在中国的销量将占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或者更多。可现实是,2016年,特斯拉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总额不过数千量,和特斯拉汽车在全球销量的7.6万辆相比,离“特斯拉汽车在中国的销量将占全球销量三分之一”的预期还有点远。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2016年,受补贴政策年底到期的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50万辆大关,生产量达51.7万辆,销售量为50.7万辆。

  上诉现象的根源之一就是特斯拉汽车太贵,各种费用累积之后,特斯拉汽车在中国消费者看来,只能是“极客”的装备和“土豪”刷存在感的玩具。这一瓶颈,似乎除了特斯拉在中国建厂和国产化之外,无法可解。

  那么,入华建厂与否的关键症结也就凸显而出: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各方都有意向,只是特斯拉依然不想按照合资建厂的规则进入中国,而且即使合资,也不想拿出核心技术。

  如果有一款国产化的“特斯拉”……

  EVSalesBlog在今年2月份发布了全球2016年电动汽车销量排行榜,比亚迪以全年100183台的销量成为当之无愧的2016年新能源汽车霸主,远超特斯拉的76243台。对于“光环”不再的特斯拉来说,能否开拓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市场,将成为它重走“iPhone崛起之路”的关键。

  可怕的市场收割能力,一直是国内舆论对于特斯拉入华建厂会产生怎样影响的核心话题。全国乘用汽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就曾对媒体表示,假设特斯拉未来能够在中国建厂,剔除25%的关税,特斯拉汽车产品价格将大幅降低。同时,特斯拉汽车的国产化将引发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鲶鱼效应”,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崔东树的话语颇为含蓄,而实质上,如果来华建厂让特斯拉汽车这一“奢侈品”出现一定降价空间,但其价格依然不具备太强的竞争力,特斯拉汽车国产化后的价格比起国产新能源汽车来依然高高在上。

  真正令市场担忧的,是中国的“特斯拉粉”在这样的利好下,形成“报复式”的消费增长。这主要是由于Model3的出现,让特斯拉汽车从100万元人民币级降到了30万元人民币级,这让中国汽车消费的主力人群中的中产阶级们有了消费它的可能性。在预售过程中,中国消费者是Model3的主力群体之一的事实,就可佐证。特斯拉Model3的性价比摆在那里,就成了“光环”和“神话”,但这样的窗口期,已经开始越来越稀薄。如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特斯拉汽车续航里程达到400公里,比肩燃油汽车。但在中国,比亚迪、吉利汽车、北汽新能源和上汽乘用车等厂家已经有了300公里水准的车型,而且比亚迪e6和北汽的腾势、家轿EU400更是已经打破了400公里续航的瓶颈。此外,2016年,腾讯和百度参投的蔚来汽车,还创造了7分05秒的纽北赛道最快新能源汽车圈速……

  近期若实现真正有一款国产化的特斯拉汽车,则可以打破产能瓶颈,顺便在中国市场上,趁国产新能源汽车的覆盖率较低,以及自己的“神话”效果,形成一次短平快的市场收割。对了,同时为中国市场进行一次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教育,即使日后的结果是等待被纯血的国产新能源车企用更高性价比的产品给“逼退”。

  但要是特斯拉入华落在2020之后年呢?或许马斯克一切努力的意义就不大了。

  特斯拉不是敌人,但膨胀的国产新能源汽车却有点“自残”

  对于国产新能源汽车来说,这一次汽车产业的进击,和改革开放之初“以市场换技术”的局面有太多不同。30年来,在燃油汽车上,尽管用市场换来了汽车技术,但技术空心化和中外技术差距的难题,一直没能得到有效破解。而新能源汽车则是一次弯道超车的机遇。

  以电池、电机和电控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而言,中国品牌在充分整合国内外资源之后,与跨国汽车企业的技术差距并不大。尤其是电池技术,中国、日本和韩国已经在亚洲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同时不要忘记,70年代恰恰因为石油危机,使得汽车市场抛弃美式大油耗汽车,转而购买日本性价比高的低油耗小型汽车,促成了日系汽车的崛起。

  

推荐访问:特斯拉在中国发展 特斯拉 中国 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