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博彦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疫情防控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关于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的论文18篇

时间:2022-11-06 19:05:09 浏览量:

关于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的论文18篇关于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的论文  农民可通过移动手机拨打12582完成gps地块定位系统根据种植作物和目标产量分析土壤成分推荐施肥以短信的方式直接反馈实现了对农民的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的论文18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的论文18篇

篇一:关于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的论文

  农民可通过移动手机拨打12582完成gps地块定位系统根据种植作物和目标产量分析土壤成分推荐施肥以短信的方式直接反馈实现了对农民的远程施肥指导服务解决了农民由于不合理施肥导致的土壤生态恶化农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是实现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措施

  农业产业课题研究论文(五篇)

  内容提要:

  1、智慧农业基本概况分析2、谈高效农业助力脱贫攻坚发展建议3、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在蚕业发展的影响4、谈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成效及对策5、谈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乡村振兴全文总字数:18055字

  篇一:智慧农业基本概况分析

  智慧农业基本概况分析

  摘要:多年来,辽宁省十分重视农业信息化发展,但是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业信息化理念已经逐步不再适用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智慧农业提出是对农业信息化的一种升级、补充和完善,是从农业生产、经营、监管和服务领域的一种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

  1引言

  研究的目的:辽宁智慧农业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

  2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2016年以来,辽宁省连续多次向国家申报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光纤改造项目,完成全省11个市3775个行政村的光纤升级改造工作,其中涉及贫困村501个。截止2019年底,全省11520个行政村全部实现光纤接入,并具备12M以上宽带接入服务能力。普遍服务试点光纤改造项目,缓解了省内农村地区宽带安装难、网速慢、网络信号不稳定等问题,为农民享受信息通信便利、搭建智慧农业项目,提供了有力的网络基础支撑。

  3组织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自2014年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启动以来,在各市县农业部门和运营主体大力协助下,截至2018年底,辽宁省依托农村商超建设益农信息社9800个,约占全省所有行政村的86%以上。通过农村商超加挂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益农信息社牌匾,安装50寸触摸屏电脑、农行POS机或壁挂式转账机具等服务设施,植入移动、电信、保险等代办业务,广大农民群众切实体验到了“互联网+农村”带来的便利和快捷。益农信息社已逐渐成为农村信息集散地、便民服务点、电商新领域,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4推广“互联网+精准施肥”

  2015年,开通了“辽宁省测土配方施肥手机定位指导服务平台”,正式启动测土配方施肥手机定位信息指导服务工作。农民可通过移动手机拨打12582,完成GPS地块定位,系统根据种植作物和目标产量,

  分析土壤成分,推荐施肥,以短信的方式直接反馈,实现了对农民的远程施肥指导服务,解决了农民由于不合理施肥,导致的土壤生态恶化、农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是实现“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措施。目前,我省已在33个县(市、区)开通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化服务,实现了对农户施肥的点对点服务。

  5结语

  总体来看,智慧农业是一个现代农业与信息化、数字化交汇发展阶段的笼统概念。大体可以将它概括为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以信息流为驱动的农业感知、处理、应用与控制的闭环系统,是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管理决策服务体系智慧化,是现代农业的高级阶段和发展方向。智慧农业既是一种发展理念,体现着方法论;也是一种生产方式,体现着生产力水平。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空前活跃,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推动全球经济格局和产业形态深度变革。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发展智慧农业也日益重视。发展智慧农业,不断开拓农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已经成为促进产业进步,乡村振兴,助力数字辽宁建设的重要抓手。

  本文字数:1578

  篇二:谈高效农业助力脱贫攻坚发展建议

  谈高效农业助力脱贫攻坚发展建议

  摘要:加大对贫困户的扶持力度,通过发展设施农业、调整种植结构、培育特色产业等,多措并举,发展高效农业,助力脱贫攻坚。

  关键词:高效农业发展;助推脱贫;服务特点;合理分析

  1发展设施农业,带动贫困户脱贫

  目前,设施农业已成为我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一是对有棚贫困户要加强技术扶持,帮助他们选择有市场前景的作物,组织他们到先进地区拉练参观,安排技术人员经常入棚进行技术指导,让贫困户尽快掌握实用技术,实现高产高效,二是对没有棚的贫困户要鼓励建棚,要通过实地技术宣传和典型参观,鼓舞他们通过建棚实现脱贫的信心和决心。建议政府筹措一部分资金,用于贫困户新建大棚和旧棚改造资金补助,并协週金融部门,帮助争取低息扶贫贷款,政府可通过扶贫资金予以贴息。三是提供政策支持,引导贫困户从事高效设施农业,通过补血达到造血的目的,最终实现脱贫目标。

  2调整产业结构,带动贫困户脱贫

  针对目前玉米价格偏低的实际情况,要引导贫困户及时调整种植结构,进一步提升种植业发展质量与效益。在抓好粮食生产、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适当合理调减非优势玉米种植面积,结合种植业结构

  补贴,引导农民种植谷子、酒高梁、中药材等高效农作物,提高大田经济效益。

  3发展特色种植,带动贫困户脱贫

  采取“贫困村党支部+驻村工作队+扶贫龙头企业+扶贫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五位一体”精准扶贫模式,借助朝阳本色、大地农产品、健源食用菌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种植有机蔬菜、南瓜、食用菌等附加值较高的特色农产品,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鼓励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先在贫困村落实基地,并优先吸纳贫困人口到基地务工。

  4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

  目前,新型经营主体已成为带动贫困村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通过发展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带动贫困户共同脱贫。要加强宣传引导和培训,充分发挥“三委”在农民合作社建设中的骨干核心作用,由“三委”成员和村民小组负责人带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先吸纳贫困户以土地经营权、资金、技术等要素入股,形成“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依托产业发展增加合作社收入,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实现脱贫致富。

  5建立现代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促进贫困户脱贫

  结合农业部门自身优势,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移动手机定位指导服务平台,让实用技术覆盖偏远山区,做到服务无死角。打造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业”计划,推进“农村淘宝”益农信息社等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农村淘宝、益农信息社+精准扶贫”的模式,为贫困户提供信息帮助,解决偏远地区买难、卖难问题。采取集中办班与分户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技术培训,大力普及现代种养加技术,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帮扶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结合农时季节,不断深化“技术走基层”活动,不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到各贫困村授课。通过不同形式加大对贫困户在信息提供、政策宣传、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支持,让实用技术得到广泛使用,使贫困人口劳动力掌握至少两门农业实用技术,促进全县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

  本文字数:1650

  篇三: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在蚕业发展的影响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在蚕业发展的影响

  摘要:2009年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在镇江召开,主题是贯彻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会议精神,启动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传达贯彻农业部在京召开的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会议精神,按照建设实施方案要求,研究落实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要学习专项资金管

  理办法。文章对农业产业技术对蚕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我国蚕业农业技术现代化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现代农业;产业技术;蚕业发展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是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新举措,2007年在水稻等农产品产业链开展试点,2008年启动包括蚕桑产业的50个农产品产亚链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科技进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2007年农业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为农业与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在水稻等农产品产亚链开展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后,从目标规划深入研讨到对职能定位认识,各阶段工作得到扎实推进,对我国现代蚕桑产业健康发展技术支撑作用凸显。

  1建设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是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依托创新优势的地方科研机构,以产品为主线,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建设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紧密衔接、服务农业社会发展的产业技术体系,得到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农业部启动水稻等农产品产业技术体系试点,在服务产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新增40个农产品开展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蚕桑农产品进入体系建设。产业技术体系框架由研发中心与试验站构成,设有国家产业技术研究中心与首席科学家岗位,研

  发中心由6个功能研究室组成,每个岗位聘请专家,由中央财政支持基本研发费。从事产业技术发展基础性研究工作,解决国家产业技术发展重要问题。收集分析技术发展动态信息,开展产业技术发展规划,监管功能研究室运行。另一层级按农产品区域生态特征,中央财政支持试验站每年30万元研发费,开展产业综合集成技术试验示范,调查生产实际问题,监测分析疫情等动态变化。全国设置50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954个岗位专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农业技术管理机制创新,50个产业技术体系吸纳近2000位农业科技专家,创新了科技管理方式,选题立项把握产业需求,重点考核技术应用效果,经费支持实行以任务定经费的方式稳定支持优秀专家。促进科研人员深入一线,加强应急科技服务能力。产业技术体系抓住农业产业特点,蚕桑产业纳入50个体系中,推进蚕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2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构架

  蚕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拥有67多万hm2,丝绸工业年产值愈3000亿元,蚕业成为许多区域农民增收支柱,根据蚕桑优势区域发展规划提出提高蚕茧单产的指导思想及提升中部发展西部的战略,规划桑园面积达150万hm2,根据蚕桑产业区域布局,经深入调研研讨,提出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调研报告,主要内容是专项研究框架。按照农业部财政部关于技术体系实施方案要求,提出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方案。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由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与实验站构成,技术研发中心依托西南大学,下设6个功能研究室,遗传种研究室依托西南

  大学,养蚕研究室依托农科院研究所,病虫防控研究依托农科院研究所,加工综合利用研究依托广东农科院,设施与机械研究依托四川农科院,产业经济研究依托浙大,中心由11个科研教学单位一线从事研究专家组成,科研单位占58%,蚕桑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25个岗位科学家聘用基本覆盖范围广蚕茧总量95%以上产区,整合蚕桑领域优势科技资源,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将对产业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技术体系工作任务是对蚕桑产业面临的国内外竞争及产业发展战略需求,开展产业发展储备性与前沿性研究,解决大面积提高单产,提高经济效益技术问题,提出解决突发性生产问题的可行建议,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任务是支撑产业可持续发展,核心是增加农户收入。我国蚕桑产业随着结构调整,带来系列产业技术需求变化,对产业技术需求广泛调研,提出产业技术核心任务,但随着亚热带蚕业的发展,必须从新的视角思考产业发展需求的研究技术支撑,要求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必须改革创新,解决产业发展新问题。

  3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下的蚕业发展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立,是我国蚕业振兴的机遇,通过东桑西移加大对产业投入、产业技术体系加强对应用科技投入,以家蚕基因组代表的基础科学成就为蚕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面临重大任务,为建设好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要通过提高认识,落实任务,强化管理创新,促进我国蚕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部分,要充分认识到体系建设

  的重要性,转变为以产业为主线发展的模式,是农业科技体制的创新,对农业产业产生深远影响。当前蚕业面临改革发展历史机遇,科技人员与参与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者应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有无私奉献精神,刻苦攻关,深入蚕业生产一线,为蚕业发展做出历史性贡献。要把握建设重点,突破关键技术,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中心要针对蚕业发展重大关键技术重点研发,开展关联科技基础工作,通过各功能研究室实现研究工作。需要功能研究室专家深入调研,把握产业需求,落实任务,取得直接应用于生产技术的成果,试验站需发挥实验示范功能,为农户提供服务,建立先进典型示范基地,造就现代蚕业。健全管理机构,强化岗位职责,需要发挥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的作用,需要体系专家讨论制定产业技术体系工作细则,制度建设是产业技术体系运行保障,体系专家要以自身行动实现管理制度创新,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坚决杜绝挪用项目资金情况发生。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构成整合了全国优势科技资源,任务是为蚕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产学研农科教专家成为推进产业发展核心队伍,要求体系专家有强烈的合作意识,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在体系内紧密合作,团结其他岗位科技人员,做到开拓创新,完善历史赋予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巫国军,刘蕊,钟进良,等.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下梅州水果业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6):326.

  [2]向仲怀.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进蚕业新的发展——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第一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蚕业,2009,30(2):4-6.

  本文字数:2900

  篇四:谈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成效及对策

  谈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成效及对策

  摘要:在精准扶贫的决胜时期,总结产业扶贫工作的成效,分析研究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发展特色产业,让产业增收成为农民脱贫的根本途径,以期为推动产业助推精准扶贫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扶贫;成效;对策

  2018年,西峰区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产业扶贫这个攻坚战难点,紧盯产业扶贫这个重中之重,积极探索“331+”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3”:公司+合作社+贫困户“三方”合作。“3”:“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1”:建立农业特色产业统一科学的品牌质量管理体系,解决农户发展产业品牌不响亮、管理不规范、效益不明显的问题,有效降低经营风险,实现长期稳定收入。“+”:增加农村集体经济、建立党建联络员制度),全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转方式,抓关键,补短板,强基础,全力助推产业扶贫,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产业扶贫工作主要成效

  1.1依托区域优势,全面精准地谋划扶贫产业

  按照省上提出的六大产业,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按照“东果、南菜、北畜”的产业布局,积极推广“中盛模式”,突出肉羊产业,紧扣“一户一策”落实,大力带动发展。同时,扬长避短,着眼短平快,扶持产业基础好、比较优势明显的畜禽养殖和小杂粮、瓜菜、中药材种植,推动产业扶贫多元发展。发展规模养殖户3200多户,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100多个。草产业也在不断发展,留存多年生牧草达13.5万亩,年青贮氨化饲草10万吨。以“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循环链”为主攻方向,成功招引甘肃中盛、正大集团等畜牧业龙头企业,全面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采取“两投两收”(企业投放良种羊,政府投放优质牧草种子及地膜;企业回收肉羊、回收牧草)和“五统一”(统一品牌、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统一回收)措施,引导贫困户到企业务工、建办养殖场、种草养畜。同时鼓励贫困户以土地、劳力、扶贫贷款等多种方式入股,建立农户与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以种促养、种养结合”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带动900多户贫困群众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5个、养殖专业合作社12个,种植紫花苜蓿、玉米等优质牧草1.25万亩,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瓜菜产业以“331+”产业扶贫模式为主线,以全区15个精准扶贫村为重点,探索推广效益带动、入股分红、项目带动和农旅一体等4种产业扶贫模式,同时区上确定每

  户贫困户1370元的产业扶贫补助标准,确保产业帮扶取得实效。至目前,全区瓜菜产业扶贫144户,其中:脱贫户129户、未脱贫户15户,共种植各类瓜菜390亩,预计瓜菜产业提供贫困群众人均收入1500元。坚持“苹果为主、多果并举”的发展理念,创新“合作社+贫困户”抱团经营和贫困户自主经营两种模式,通过产业到户项目投放果苗、地膜、农药等生产要素,对甘肃居立现代苹果产业示范园和110个果业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先后把990多户贫困群众聚在苹果产业链上。通过几年的连续抓促,东部什社、温泉、董志3个乡镇28个村基本实现了“农民一半经营苹果,收入一半来自苹果,土地一半栽植果树”的“三个过半”目标,带动贫困群众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1.2增强帮带效果,加大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

  全区共建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8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个,市级龙头企业15个;年内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7个,申报省级示范合作社6家,全国休闲农庄示范点2处,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1250个,家庭农场54个,加入农民合作社成员6584人,带动非成员农户14912户。区级以上示范合作社达到149家,示范性家庭农场9家。全区15个贫困村累计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18家,其中,产业合作社103家,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15家。产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659户,实现了贫困村合作社全覆盖。截至2018年底,村集体资金资产总额45155.2454万元,有经营收益的村24个,占行政

  村总数的24%,比上年增加了12个,增长率100%,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4497.8905万元。

  1.3发展农业产业化,延伸农产品加工业链条

  通过“组团发展”,极大改变了原有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管理、市场运行和社会协调方式,实现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进一步明确了政府、企业、合作社的职能。政府从原来的大包大揽、管得过宽、管得过死的产业结构中调整解脱出来,由参与式引导变为协调式引导,充分调动群众发展的积极性,避免了政府强制、群众不情愿的局面。企业和合作社逐渐成为土地流转、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在产业培育、管理水平和管理技术上日益提高。群众变身“股东”和“产业工人”,在取得土地流转费用的同时,还可获得经营收入、股份分红和劳务费用,实现了收入的稳定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由初级为主向精深加工延伸,农产品加工业年实现产值8.7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5.84%。形成以籽仁加工、果蔬贮藏加工、肉食品加工、粮油加工等特色农产品加工集群,初步形成了彭原工业园、董志工业园等农产品加工园区,带动全区种养业生产基地的发展,在产业扶贫中增加了贫困户就业机会和工资性收入。

  2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措施

  2.1紧扣脱贫需求,认真完善制定方案

  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出台了《西峰区产业扶贫实施方案》《西峰区推广“331+”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意见》《西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西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多个方案,实现了产业扶贫政策覆盖有发展意愿的所有贫困户,完成了产业扶贫与“一户一策”数据的对接。同时,为建立健全“产业上水平”这篇大文章的政策支撑体系,推动“东果、南菜、北畜、西游”产业蓬勃发展,按照区委、区政府安排,我局拟定了《西峰区北畜产业上水平发展指导意见》《西峰区南菜产业上水平发展指导意见》和《西峰区北畜产业上水平发展考核办法》《西峰区南菜产业上水平发展考核办法》。

  2.2针对技术需求,开展产业扶贫培训

  结合我区贫困村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在全区7个乡镇15个贫困村开展产业扶贫培训工作,围绕“苹果、蔬菜、养殖”三大产业为主要培训内容,依托主导产业办班,以点带面,采取现场讲解、答疑解难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共完成产业扶贫培训27期18天,培训1171人,其中培训精准扶贫户995户。发放果、菜、养殖书籍1303本,果树管理年历1720份,发放培训学习奖品1485份。

  2.3加强合作社管理,充分发挥带动作用

  2018年6月份,利用一周时间对全区1125个合作社和15个贫困村合作社建办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特别是对“空壳社”“挂牌社”

  “家庭社”进行全面摸排梳理,准确掌握贫困村合作社运行情况及贫困户入社情况,共清理出“空壳社”348家。通过摸底调研,对“空壳社”“挂牌社”“家庭社”等逐一列出名录,逐项核销整改,不断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社务公开程序,促进合作社规范运行。

  3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存在问题

  3.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虽然政府抓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已有多年,抓点示范的力度只增不减,宣传教育引导的办法措施不断创新,但农民的恋土情结还比较深厚,传统的小农经济观念没有彻底转变,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还没有形成,土地流转难度大。加之新一代农民勤劳致富意识和吃苦耐劳美德有所淡化,宁愿外出务工,放任土地粗放耕作,也不愿按现代农业的新模式、新格局创新发展。

  3.2区级财政扶贫资金配套压力大

  受宏观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影响,区级财政主要用于保工资、保民生、保运转。当前扶贫开发已进入到啃“硬骨头”、攻坚克难的冲刺阶段,更需要有效的资金支持和项目支撑,由于我区没有被列入六盘山特困片区扶持范围,一些扶贫上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无法享受,仅靠区级财力保障扶贫资金十分困难。加之近年来我区在基础设施、民生领域、城市建设、园区开发等方面投入力度加大,区财政在资金调度上捉襟见肘。

  3.3插花型贫困县退出摘帽即被摘除扶贫项目减少资金渠道的问题

  尽管我区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部分贫困群众增收产业基础薄弱,增收渠道依然不宽,巩固脱贫成效难度较大,仍需要相关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持续跟进,不断巩固脱贫成果。但目前插花型贫困县退出摘帽即被摘除扶贫项目,减少资金渠道的问题比较突出,如交通、水利上的一些项目,贫困县有非贫困县没有,贫困村有非贫困村没有,省上拨付的扶贫专项资金也在逐年的减少。

  3.4服务保障不够到位

  个别乡镇、部门工作人员服务基层、服务农户、服务重点产业发展的方式、方法、能力、手段不够灵活,不能正确面对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倾向于政府主导、政府投入,不能很好地动员激发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导致部分产业政府包袱沉重。特别是销售渠道的拓宽、互联网营销手段的运用、流通环节的对接等方面都存在薄弱环节,亟待改进。

  4农业产业扶贫下一步工作打算

  4.1分类抓好产业扶贫工作

  按照“扶贫主攻抓产业、产业深度抓覆盖、覆盖分类要达标、达标力争见效益”的思路,精准界定,分类施策,全域全产业推广“331+”

  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在扶贫产业培育上实行分类抓捉,畜牧局主要抓好牛、羊、生猪以及饲草料种植等畜牧产业培育,瓜菜办主要负责瓜菜产业培育,农技中心主要负责中药材、小杂粮、旱作农业产业培育,种子管理站主要负责马铃薯产业培育,农培中心负责产业扶贫技术培训,对有发展产业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实施散养户产业提升工程,测算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规模,制定并落实产业奖补政策,帮助补齐产业缺额,支持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帮助农户获得更稳定持久的收益。对无发展产业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实施互助合作工程,大力支持发展以养羊为主的“331+”农业产业化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加入合作社,采用入股、务工、分红等方式开展互助扶贫,培植稳定增收产业,增加收入。

  4.2进一步扶持龙头企业

  严格落实省上出台的《全省贫困地区龙头企业扶持办法》,认真履行职责,吃透政策,下功夫培育连接市场和农户的龙头企业,让贫困户跟着干,跟着富。扎实做好企业服务工作,积极配合市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税务等部门落实好省上对龙头企业的贴息补助、用地、电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全力支持中庆、中盛、正大等骨干龙头企业发展,培育壮大一批特色龙头企业,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实现上市融资。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有效发挥白银今日阳光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实现精准脱贫。积极组建一批龙头企业,在不具备培育和引进龙

  头企业条件的地方,鼓励周边龙头企业采取重组、联合等方式组建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的企业集团,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

  4.3抓好合作社建办和规范化建设工作

  要切实将合作社建办工作抓在手上,根据我区出台的《西峰区引导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创新组建方式,严格规范推进,确保合作社建设按期完成任务。按照“六有标准”(有营业执照、有固定的办公场所设备、有规范的章程和管理制度、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有完整的财务管理流程、有保障社员利益的分红机制),确保新建合作社覆盖当地种养产业,吸纳一定数量的贫困户,有一套带贫机制和模式,把投入到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的一部分量化成股份,把合作社资金按股份量化到贫困户,确保扶贫产业到村到户覆盖面。同时,大力推广“331+”产业扶贫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优势,带动合作社发展,使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个“331+”产业合作社。

  参考文献

  [1]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党政视野,2016(7):44.

  本文字数:5327

  篇五:谈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乡村振兴

  谈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乡村振兴

  摘要: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顺利完成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基于乡村振兴的视角,从农业产业化体系的主要特征和发展意义入手,探索农业产业化体系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以富顺县马安村的脱贫摘帽为例,分析农业产业化体系发展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化体系;脱贫;现状;对策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对乡村振兴作出战略部署,将乡村振兴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强调以农业生产体系为基础,农业经营体系为驱动,构建农业产业体系,同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农户搭上现代农业发展的快车。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进一步完善农村农业的经营制度,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奠定制度基础,大力发展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2019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是必须要完成的硬任务,只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才能确保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目标的圆满完成。农业产业体系是现代

  农业产业组织创新发展的最新表现,也是解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的关键,因此,在农村大力构建农业产业体系,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对于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战略意义。

  1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体系的主要特征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为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发展的全新思路,指明了方向。我国现代农业体系把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作为最终目标,保证我国农业沿着科学发展道路走,这也是十九大对我国今后农业发展的原则。现代农业产业组成要素构成一个功能强大的体系,是改造我国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农业产业体系是以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工合作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共同体为纽带的新农业组织形式。

  1.1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实现联合发展

  农业产业体系涉及散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发展模式。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具有明确的定位,发掘自身优势和潜力进行分工和合作,从而构建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实现农业产业经营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效率达到最大化。龙头企业的优势体现在人才团队、技术支持、资金保障、农产品质量、销售市场等方

  面,在农业产业体系中起到核心作用;农民合作社是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服务组织,连接着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起到桥梁作用,在动员和组织农民加入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农民合作社的主体为农民,最终让农民受益;以家庭农场为主体,家庭农场(专业散户)拥有土地、劳动力和农业基础技能,主要负责种植和养殖生产。农业产业体系各成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通过合作过程、协议保障等方式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农业产业体系中的现代化的农业企业是“龙头”,合作社是“龙骨”,家庭农场是“龙甲”,实现了信息与技术共享、效益提升和成本降低,从而达到农业经营的体系化、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农业收益最大化。

  1.2体系内要素流通,合作共赢

  农业产业体系内各经营主体按照市场资源配置规律,通过签订协议、合同实现要素流通,合理优化资金、土地、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实现各类经营主体在农业体系内稳定合作,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各类风险。在农业产业体系中,龙头企业通过合作社向家庭农场、散户提供资金、技术、市场等要素,家庭农户则通过合作社向龙头企业提供过剩的劳动力、土地、初级农产品。农业产业体系内各经营主体间的要素流动,通过合理的配置获得规模效应,同时又增强了体系内成员的凝聚力,形成了稳定的利益联结体系。

  1.3体系市场化发展,提升竞争力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已经具备了市场化发展特征。从当前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上来看,已经具备了适应市场发展的能力。市场化发展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市场化发展为我国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保障,并直接促进了农业企业的现代化,全面提升了整个农业产业的市场经济下的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也积极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2发展农业产业体系的意义

  2.1实现农村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农业产业体系包含了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农业观光旅游等产业的各个主体,主体之间的分工协作,使各产业更加专业化,经营更加效益化,实现了产业体系内的融合,农业产业发展空间更加广阔。马安村发展农业产业化体系,通过着力做大做强海升标准化柑橘种植园、德康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园、贡醋文化产业园、七里荷塘农耕互动产业园四大产业,重点规划建设以马安村为核心的苗仙湖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坚持多产融合发展的模式。

  2.2加强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重要措施

  农业产业化体系内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牢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分工协作,实行共同发展,促进了农村的要素流动,各种规模经营协调发展。马安村培育的海升现代化标准化柑橘产业基地,通过马安村的柑橘产业合作社的搭桥牵线,海升与家庭农场、散户三者间形

  成了利益共同体,有效推动了马安村柑橘生产基地的建设,扩大了经营规模。

  2.3提高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

  通过发展农业产业体系,处于产业体系内农业技术、农业资金薄弱的家庭农场与散户,通过加入产业合作社达到了弥补自身不足,发掘自身优势,产业合作社的各成员之间形成一种要素共享、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家庭农场与散户的是散户,农民通过合作社的“搭桥”、龙头企业的带领。一是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得到最前沿的生产技术、较低的生产要素,包括较低服务的农资、农机,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确保了农民经营领域的收入增长;二是龙头企业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和稳定的数量来收购农民的原材料,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如位于马安村的千天百味醋厂,收购散户的过剩粮食用于酿醋原料,在酿造高峰时段雇佣本地农民工,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3马安村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现状

  狮市镇马安村地处富顺县城北10km,是沱江绿色发展经济带核心区域。全村幅员面积5.17km2,总人口3935人,贫困人口425人。该村为省定贫困村,于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该村打造三基地为核心发展农业产业化,培育海升标准化柑橘示范基地、千天百味贡醋文化产业基地、德康生猪种养循环示范基地。同时,马安村以一圆为基

  础促进乡村旅游,即七里荷塘农耕互动产业园。总投资2.1亿元、占地200hm2地的海升标准化柑橘示范基地全面建成,并带动5家新型经营主体入住该村;总投资5000万元的德康生猪种养循环养殖场,已经投产;总投资1亿元的百年贡醋文化产业园,传统技艺贡醋有序晾晒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总投资5000万元的七里荷塘农耕互动产业园,已经完成荷叶、特色水产养殖,并实现业主、群众双增收。马安村的农业发展模式呈现规模化和体系化,马安村村委引导龙头企业吸纳产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成立利益共同体,并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创建农产品研究所提高农业产业体系的科研能力,如:马安村的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以柑橘产业基地为科研和实践的双重载体,既可以研究新技术,又能够将新技术第一时间运用到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将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体系。虽然马安村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已经初步构成,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临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3.1合作社规范性不够,利益联结机制较弱

  马安村的生产型合作社占多数,服务型合作社少数,同时管理规范的合作社很少,因此在培育农业产业化体系的过程中,合作社发挥好桥梁作用的难度较大。一是合作社的内部管理制度不规范。马安村的大部分合作社都制定了合作社的规章,但在组织运行时按照规章管理的很少。合作社重大决策权集中在少数农民手中,合作社的盟员也很少关心这个组织的管理运作情况,盟员发现问题,很少有人能够提

  出建设性的意见。二是部分合作社缺乏经营活动。由于农民合作社成立门槛低,又能获得相关政策扶持,造成了个别合作社成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政府的补贴,实际没有发挥任何合作社的作用。

  3.2合作社的大部分盟员观念落后

  目前,马安村的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是农民,但部分村民的文化素质不高,中国传统农业的小农思想一时难以改变,市场竞争和抗拒外部风险的能力较弱。一是缺乏责任和担当意识。部分农民只会看到眼前收益,不会做长远打算,只愿意享受当前的权利,不愿承担相应的责任,只能分蛋糕,不能做到风雨同舟。二是农民对契约的认识不够。多数农民缺乏契约精神,农民与其他生产经营主体签订的协议书、合同不能履行,导致其他生产经营主体利益受损,甚至出现经济、劳务等形式纠纷,严重影响农业产业体系的健康发展。

  3.3农业产业资金扶持不足

  从马安村的圣果园生态旅游项目推进缓慢来看,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致使农业项目缺乏推力。一方面由于金融机构一旦放贷给农业产业,就面临资金回收慢的情况;另一方面大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银行贷款时,没有信贷额度,抵押资产又较少,因此金融机构面对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时,很少选择放款。马安村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体系亟须解决融资问题,体系内各经营主体提

  升农机装备水平、建设灌溉设施、购买肥料等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资金问题无法解决,农业产业体系就难以发展壮大。

  4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农业产业体系的对策

  通过分析马安村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需要全新的理念来引领,乡村振兴战略无疑为今后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方针指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指引下,为构建适合当前国情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着力培育龙头企业

  马安村结合实际情况,重点规划建设以马安村为核心的苗仙湖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坚持“大园区、小业主、三产相融”模式,着力做大做强海升标准化柑橘产业园、康德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场、贡醋文旅产业园、七里荷塘农耕互动产业园四大产业。因此龙头企业在整个农业产业体系中居于“C”位,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其优势性能否体现出来,直接影响体系的发展与壮大,因此发展农业产业化体系必须要抓龙头企业,发挥其优势地位。一是坚持引进、本土扶持的战略构想。重点引进一批实力雄厚、技术人才优势明显、生态友好的龙头企业,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同时农业部门应加强与龙头企业的沟通。二是产业区域化建设。一方面打造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本土优势产业与文化底蕴的融合;另一方面以建设高标准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引进更多的现代农业企业,并引导企业运营,发展科技农业、精品农业、农业观光旅游产业。

  4.2合作社的规范运行

  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必须要有优秀的合作社做支撑,合作社在产业体系内发挥着桥梁作用,规范化的合作社是产业体系发展的动力源,因此合作社要规范发展。一是管理制度的规范。俗话说“无规矩,不方圆”,说明制度的重要性,如果制度不规范,难以规范管理。合作社章程的拟定,首先应当从实际出发,需要符合本社的产业发展和人员组成,要严格按照合作社的章程进行农业生产和服务工作。二是建立取缔机制。对区域内的合作社要建立取缔机制,取缔管理混乱和作用缺失的合作社,防止这些合作社占用社会资源,误导产业发展。同时对运行规范的合作社加强指导和扶持,不断提升并发挥其服务功能,让农业产业体系内各成员互惠共赢。

  4.3针对农民进行相关教育培训

  如果农民进步与发展,那么农业产业体系也将进一步发展,因此要加强对农民的文化知识、农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使农民具备加入农业产业体系的基本素养,同时引导农民支持并参与产业体系的发展。一是健全农民的教育培训机制。农业部门要建立本部门主导、相关部门协作的农民教育培训机制,同时农业部门要做好监督工作,确保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开花结果。二是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机构

  应当以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为原则,内容设置贴近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农民。通过对马安村农民的问卷调查,发现农民最需要接受契约规定方面、农业技术方面、农业法规方面的知识。只有通过多种形式、方式的培训,才能让农民接受必备的农业知识,与时俱进,向现代化职业农民蜕变。

  5结语

  近几年,自贡市积极培育了一批带农作用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重点规划建设了以马安村为核心的苗仙湖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成为引领自贡地区现代农业建设的中坚力量,大力推进了脱贫攻坚任务,促进了自贡市的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大力开展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进程中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原动力,必将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性超越和战略性提升,展现出新时代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参考文献:

  [1]周昊天.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新发展研究———运营特征、发展困境和路径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7):32-35.

  [2]宋山梅,向俊峰.乡村振兴视野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研究[J].农业经济,2019(9):6-8.

  [3]廖敦平,王川,吴芋钢,等.眉山市东坡区晚熟柑橘产业区域优势、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9(7):58-61.

  [4]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撷要[J].新农业,2019(6):7-10.[5]程丽波.发力农业产业化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役[J].吉林农业,2017(8):42.

  [6]杨仁代.农村经济中农村产业化的发展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07(15):197-198.

  本文字数:6330

  

  

篇二:关于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的论文

  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摘要:本文阐释了智慧农业的概念与内涵,分析了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智慧农业未来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智慧农业;农业大数据;智能装备;现状与展望

  1智慧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至今为止学术界尚未对智慧农业的概念作出确切的定义,一般根据智慧农业的实质内容或应用场景,将其描述为以信息和知识为核心要素,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等与农业深度跨界融合,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个性化服务的全新农业生产方式,并且认为智慧农业是农业信息化发展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智能化的高级阶段。学者普遍认为,智慧农业强调的是通过综合运用智能技术,提高人类对农业系统综合管控能力水平;智能农业强调的是通过在机器上运用各类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提高机器装备的名词概念强调或侧重点有所不同;数字农业是通过将农业全要素、全系统、全过程数字化,进而实现农业科学决策和数字化管理;精准农业强调的是基于农业动植物和空间环境等信息的变化而采取的精细投入管理。

  2.智慧农业的特征

  结合智慧农业技术特点与应用场景,智慧农业作为先进的生产力融合了三大生产力要素:一是农业生物技术,这是智慧农业的技术基础;二是农业信息技术,三是农业智能化装备主要是辅助或替代人操作,减少生产经营者的劳动强度。智慧农业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智慧农业也是未来最活跃的农业生产力,互联网、农业人工智能、农业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将提升农业生产者决策和管理行为的智能化水平;农业传感器、农业机器人、农业智能装备等技术将实现传统农业生产工具的转型升级;数字化技术将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和把握农业生产对象及其与各生产要素、环境要素、技术措施等的相互作用关系。

  3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3.1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3.1.1高度重视智慧农业的发展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动农村千兆光网、第5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规划建设;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深度融合”。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建设智慧农业”。

  3.1.2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取得明显进步

  近年来,我国智慧农业技术取得长足进步,主要表现在:农业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农情监测、估产以及灾害定量化评损定级;一般性环境类农业传感器基本实现国内生产;肥水一体化技术、测深精准施肥技术、智能灌溉技术、精准施药技术广泛应用于规模化生产;农业无人机应用技术达到国际领先,广泛用于农业信息获取、病虫害精准防控;农机北斗导航在农业耕种管收全程得到广泛应用,自主产权技术产品成为市场主导,对国外产品实现了全替代;设施园艺超大型智能温室技术、植物工厂技术等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基本上可以实现自主技术自主生产。

  3.1.3智慧农业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均得到初步应用

  在东北、西北、黄淮海平原等大田生产领域,通过广泛应用遥感监测、专家决策系统和农机北斗导航作业等技术,实现大田精准作业。在设施养殖领域,主要应用包括动物禽舍环境监测、动物个体形态与行为识别、精细饲喂、疫病防控等,特别是近年来,非洲猪瘟大范围发生后,高度智能化的楼房养猪发展迅速;在农业农村信息服务领域,通过机器学习、时空大数据挖掘、知识图谱构建,语音智能识别等技术的应用,实现个性化精准服务。

  3.2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特点与问题

  3.2.1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

  近年来我国加大力度支持和推广全程、全面机械化,2020年底我国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71%,丘陵山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49%,设施园艺综合机械化率为32%。然而,受机具作业环境复杂、农机产品需求多样化等因素影响,我国目前农机装备的智能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尤其是部分农机装备的农机农艺结合不够紧密等因素制约了我国智慧农业的大规模发展。

  3.2.2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宽带网络虽然已经覆盖到村,但4G网络信号不稳定、5G基站少、通讯费用高等问题限制了农业生产基地信息化产品的应用;农村信息采集终端应用少、物联网基础设施薄弱,以及农田气象、耕地质量、土壤墒情、水文等监测点偏少;缺乏专业的信息化设备运维队伍,使得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获取信息难且成本高。

  3.2.3智慧农业技术有效供给不足

  智慧农业技术有很多,但由于缺乏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缺乏核心的农业传感器和智能决策的算法模型以及高端农业智能装备,不能满足实施智慧农业的需求。在传感器方面,尽管我国农业环境信息传感器和仪器仪表的国内市场占有量超过进口产品,但在稳定性、可靠性、精度、等方面与国外产品差距巨大,核心感知元器件主要依赖进口,高端产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难以满足我国广大小农户的需求。

  4对我国智慧农业的展望、农业发展目标

  当前,我国正处于向第2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对变革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大幅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积极应对更加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市场的多重约束,探寻通过现代信息科技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用率和土地产出率的中国

  特色智慧农业发展道路,既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要求。

  以提高主要农业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为目标,重点突破农业传感器、农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农业智能控制与农业机器人等智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实现技术产品自主化;集成建立“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个性化服务”的智慧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成智慧农(牧、渔)场,建立农产品智慧供应链,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数字化、服务网络化,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个性化,推进知识替代经验、机器替代人工,培育农业智能装备、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可信流通等新产业。

  结束语

  为实现我国智慧农业未来的发展目标,要积极统筹各类政府资源,加强政府支持,突破重点核心技术,实现技术自立自强;同时应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实施一批智慧农业重大项目工程,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与经验;加强技术标准建设与数据资源共享,尤其要重点加强数据标准、产品标准、市场准入标准等标准的制定。

  参考文献

  [1]赵春江,李瑾,冯献.面向2035年智慧农业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1,23(4):1-9.

  [2]赵敏娟.智慧农业的经济学解释与突破路径[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24):70-78.

  [3]赵春江,郭新宇,肖博祥.玉米数字化可视化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1.

  [4]宋超,孙胜凯,陈进东,等.世界主要国家工程科技重大计划与前沿问题综述[J].中国工程科学,2017,19(1):4-12.

  作者简介:刘耕源(2001.8-),男,籍贯: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就读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专业:植物保护

  

  

篇三:关于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的论文

  势在必行!我国智慧农业重点发展任务(附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我国在智慧农业发展方面开展了系列部署,实施了一批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农业专家系统、农业智能装备、北斗农机自动导航驾驶等智慧农业科技取得了突破。

  然而相比发达国家,因起步晚、基础薄弱,我国智慧农业研发应用水平整体呈落后态势;

  农业传感器、农业模型与核心算法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受制于人,仍处于“跟跑模仿”阶段,落后先进国家10~15年;

  由于行业顶层设计缺失,各地区的智慧农业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建设智慧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

  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智慧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亟需从战略层面进行系统谋划与科学布局。

  现阶段关于智慧农业的研究较多关注概念解析、技术方法创新、技术产出效率测算、技术进展梳理、技术方案论证等方面,而从宏观角度入手,面向2035年我国智慧农业发展路线进行的前瞻性分析较为少见,尤其缺乏针对不同规模主体、不同产业类型的路径选择问题研究。

  智慧农业发展需求分析(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效益的需要技术论证和应用实践都表明,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可实现农业大产业的精准布局、技术管控、提质增效,是解决农业生产

  效率低下问题的有效路径。例如,北京市小汤山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的蔬菜无人农场,通过蔬菜规模化生产全生长周期的无人化管理,平均减少人工投入成本约55%,分别减少水、肥、药施用量25%、31%、70%。我国要跻身世界农业现代化国家第一梯队,唯有加快部署智慧农业,推动智能装备替代劳力,根本性地提高生产效率。

  (二)提升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需要人多、地少、各地资源禀赋不均衡、极端气候灾害频发,这是我国的基本农情,同时面临面源污染、疫病防控等压力。根据《2019年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报告》,我国1~3等的优质耕地占比仅为27%,基础地力贡献率约为50%,均比农业发达国家低20~30个百分点。从资源利用率看,尽管近年来农业部门积极推进农业节肥节药行动,至2020年年底我国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农药利用率已提高至40%以上,但相比农业发达国家仍有20个百分点的差距。此外,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与农业发达国家也相差20个百分点以上。(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随着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转变,城乡居民对优质、绿色、安全、健康农产品的需求量进一步加大。因食品制造涉及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多个环节/主体,受到投入品、环境、技术、经营主体机会主义行为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生产者、消费者、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农产品质量监管难度大、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公众对农产品缺乏信心。

  根据《中国城市公共安全感调查报告(2019)》,2019年城市居民食品安全感指数仅为0.4972,约66%的受访者在过去1年中至少经历过1起食品安全事件,而反映食品事故违法信息的公开程度较低。确保国家食品安全,更好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个性化的食物需求,必须尽快构筑安全可控的农产品透明供应链,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可追溯管控,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四)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发展智慧农业有利于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是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亟需通过智慧农业技术来提升农业产业价值链,促进我国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尽快接近农业发达国家水平。另一方面是国内市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成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小农户在我国农业经营中的占比依然较高,应充分发挥信息服务联农带农的作用,构建面向小农户的大数据智能服务体系,让亿万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畅通城乡经济循环,让小农户增收更有底气。(五)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实施了一批与智慧农业相关的科技项目和工程,推动北斗农机自动导航驾驶、植物工厂、无人机农业应用等技术方向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系统层面之外的一些

  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如高端农业环境传感、生命信息感知设备被美国、日本、德国等企业垄断,大马力高端智能装备较多依赖于进口,动植物生长模型与核心数据主要来自美国、以色列、荷兰、日本等。

  随着农业进入数字化时代,智慧农业成为传统农业强国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方向。我国应掌握发展主动权,注重并保持科技自立自强,围绕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涉及的“短板”核心关键技术,开展集中攻关与示范应用,推动自主可控,提高国产核心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我国智慧农业发展总体战略构想(一)发展思路按照国家部署,从当前到2035年是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加快智慧农业发展必须立足新的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发展;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针对农业“新基建”、智慧种养、智慧供应链、农业智能信息服务、智慧农业相关技术产业化等方向,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总体思路,开展重点建设。突出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强智慧农业的战略性、前沿性、基础性研究与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论证实施智慧农业重大科技专项与应用示范工程。攻关农业传感器与高端芯片、农业大数据智能与知识模型、农业人工智能(AI)算法与云服务等关键技术,研制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农业智能感知产品、农业

  自主作业(机器人)智能服务产品等重点产品。推动高端产品在智慧农(牧、渔)场、植物工厂、农产品加工智能车间、农产品智慧供应链等的集成应用示范,培育农业软件开发与智能信息服务、农业传感器与测控终端、农业智能装备制造等配套产业。融合生物技术(品种选育)、信息技术(数字赋能)、智能装备(机器替代),建立以“AI+大数据+新一代通信技术+物联网+北斗卫星导航”为技术支撑、与农业强国发展目标相适应、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智慧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动农业“机器替代人力”“电脑替代人脑”“自主技术竞争力增强”三大转变,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和经营网络化水平,强化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篇四:关于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的论文

  当今时代下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

  展趋势

  摘要:我国在建设智慧经济的过程中,智慧农业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智慧农业是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将互联网及各种先进的网络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从而实现对我国农业生产的信息化管理。作为一名大三的在校生,即将要面临实习,为了能够对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进行完善,对当今时代下智慧农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也提出了智慧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能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各大高校都在将培养大学生智慧化的思维方式当做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希望能够为社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输送更多的综合性人才。我国的智慧农业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同时也已经和物联网结合在一起。智慧农业的发展是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虽然我国的智慧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只要对其中的不足之处加以调整,很快就能实现全面提升。

  1.当今时代下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

  1.缺乏专业的综合性人才

  我国大部分农村的地理位置都比较偏远,为了能有更好的发展,很多农村人口都选择到城市中谋生,导致农村的人口流失情况非常严重,依然留在农村的基本上都是年龄较大或者文化水平较低的女性,他们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不够全面,

  对信息化农业生产的认识也不充分。另外,我国对农民的现代化教育系统也不够完善,缺乏对农民的专业教育,很难培养出职业农民,再加上农村缺乏专业的综合性管理人才,这对智慧农业的构建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智慧农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核心力量,所以在我农村的发展速度非常缓慢。缺乏专业的综合性管理人员已经成为限制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国家必须加强对这一现状的重视。[1]

  1.缺乏完善的科研体系

  国家政府管理部门对智慧农业缺乏重视,所以智慧农业的科研体系一直不能得到完善,即便已经研究出了科研成果,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化成为农业生产力,严重影响了我国智慧农业的建设和发展。首先,国家政府管理部门并未根据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构建系统性的科研体系,虽然已经设立多个科研机构,但是由于缺乏系统性的管理办法,科研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分工,各个科研机构之间也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小型的科研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出现重复,浪费了很多资源,但是大型的科研课题单靠一个科研机构很难完成,需要多个科研机构共同合作,正是因为科研机构不能进行有效合作,所以大型的科研课题也一直没有提升日程。其次,科研机构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所以研究出的成果也不能得到良好的推广,这就意味着科研成果在转化成农业生产力的过程中缺乏大规模的生产数据当做参考意见,科研成果在转化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的检验,严重影响了科研成果的准确性。

  1.缺乏先进的基础设施

  现如今虽然智慧农业已经开始进行发展阶段,但是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仍然是非常落后的基础设施,更加谈不上机械化的农业设备。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我国有些农村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道路建设也不够完善,如果遇到恶劣的天气,甚至会影响到道路的通行。有些农村用于农业生产的牲畜一般都是在家庭中圈养,牲畜禽舍也没有现代化的养殖设施,基本上只能维

  持正常的照明和取暖。我国还有很多地区仍然没有建设现代化的农田水利工程,仍然采用传统的光方式,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还会使土地资源中的养分严重流失。除此之外,我国用于农业生产的机械设备价格较高,市场上的投放量也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基本需求,在加上政府也给予相应的补贴政策,一些个体的农户根本买不起专业的机械设备,严重影响了智慧农业发展的顺利进行。

  1.当今时代下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趋势

  1.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提高农民的综合素养

  政府管理部门要在各个方面给予智慧农业一定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并且还要从多个维度对我国的智慧农业进行推广和宣传,同时还要提高农村居民的综合素养,引导他们能在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自主创业。其次,加强对示范农业基地的构建,这样就能够为农业智慧的推广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并且还要组织先进的生产力到示范基地进行实地参看和学习,促使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最后,国家的各个高校也要着重为智慧农业的发展培养专业人才,同时还要将培养职业农民的重任纳入高校或者科研机构的规划中,将培养职业农民的教育体系进行完善,吸引高校的毕业生能够回到农村,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2]

  1.对系统性的科研体系进行完善,推动科研成果向农业生产力的转化

  政府管理部门要增加对建设智慧农业的资金支持,同时还要为科研体系的完善提供强大的支撑,这样才能构建系统性的科研体系。各个科研机构之间也要进行相互沟通,确保科研项目在研究的过程中避免出现重复,各个科研机构之间还要在合作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推动我国智慧农业的建设和发展,另外,我国农村的农业技术退工工作也要进行创新,并且还要积极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建立线上的交流平台。农业推广人员与基层的农业生产人员接触较多,所以就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推广形式强化农民对智慧农业的认识,并且还要将先进

  的农业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最后,推广人员在基层还要负责对农业成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农业生产的数据进行全面搜集,这样才能为我国农业可以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促使科研人员根据基层群众的需求对科研成果进行完善,从而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

  总结

  总而言之,在当今时代下智慧农业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虽然智慧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境,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就可以制定出更加全面的完善措施。最为一名高等院校的大三学生,即将步入社会,所以要更加努力的学习专业知识,加强对创新模式的学习,离开学校之后要投入到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当中,为我国智慧农业的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颢.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调查——以新疆额敏县为例[J].农业经济,2012(6):92-93.

  [2]赵文,李孟娇,王芳,王静.探析国外主要农业推广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4,(09):134-137+196.

  

  

篇五:关于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的论文

  农业科技创新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我们不仅要发展它,还要依靠科技的力量将农业现代化、智慧化,打造成智慧农业,使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水平专业化、信息服务全面化,促进三农的发展。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来源于农业,是人类及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了农业,生物就无法存活。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但是我们依然要重视农业这个第一产业,依靠科技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智慧化,也就是实现智慧农业。

  1.农业科技和智慧农业

  农业科技,顾名思义就是把科学技术运用到农业中,具体包括种植业、养殖业,依靠现有的科学技术进行田间耕作,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现代化程度,涉及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所谓智慧农业,是农业中的智慧经济,或智慧经济形态在农业中的具体表现,它是智慧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实现后发优势、经济发展后来居上、实现赶超战略的主要途径。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之下用科技创新助力智慧农业的发展。

  2.农业科技的现状

  农业科技普及力度逐步加大,农村地区网络也在不断覆盖,农民对于网络的认知程度日益提高,除了依靠原有的电视来作为传播新闻和技术的媒介,现在很多农民也会通过手机上网形式获取最新的农业科技信息、学习现代农业科技,并付诸实践,积极运用到农业生产活动之中。农民在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名词和专业术语,例如精准播种、科技创新、职业农民、智慧农业、3S技术等,这说明农业科技正在逐步被广大的农民所认知、所熟悉,农民对农业科技敏感度明显提高。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在真正运用的过程中,还需要由专业的农业科技人员进行具体指导、培训,不仅仅让农民知道字面意思,还要真正落实到具体的生产中去。

  3.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3.1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我国近十年来基础通讯设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中国几

  大通讯运营商公司在全国各地区域内已建造了上万余座基站,大部门地区已接入有线宽带,带宽速率10M起步,已经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的基本需求,截止到2018年,超过60%的乡镇、行政村,带宽速率已经达到50M—100M,网速更快,浏览图片、观看视频,可以瞬间打开,无需等待,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需求。但是偏远的山区地带,网络覆盖率亟待完善。这也从侧面说明我国广大地区的网络覆盖率在逐步加大,不仅城市的网络化程度在不断提升,农村地区也在不断完善。对于发展网络智能、智慧农业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平台。

  3.2智慧农业发展初见成效

  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智慧农业示范工程,临邑县智慧农业大棚作为全国单体面积最大、技术水平世界一流的智慧农业大棚,在建造之初就采用了世界先进的一流水平,高标准、高科技,高度智能化。有利于农民第一时间获取大棚内情况,快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难题。其他地区以此为示范,在全国主要蔬菜种植基地建设智慧农业大棚,引领现代农业向智慧型、精致型农业发展。

  3.3智慧农业发展已形成良好态势

  现代社会是一个网络化、智能化的社会,科技不断进步,科技对于农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已密切关注智慧农业的发展,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发展模式,借助现代科技,建立互联网农业大数据平台、建立网络便民服务平台、成立农业电商服务点、打造电商平台,通过互联网等现代多媒体科技手段把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通过网络平台及时统计销量,分析销售情况,评估市场风险,不仅完善了农村的金融业务,也为农民开辟一条致富之路。

  4.农业科技创新对智慧农业的积极作用

  4.1加速农业生产智能化

  科技创新有利于让农业生态环境健康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采用现代科技能够改良传统农业种植。智慧农业生产是借助科技来进行生产,通过农业信息平台,可以及时了解农业环境的动态信息,如空气湿度、土壤温度、细菌控制等,自动搜集信息并检测,适时进行自动灌溉和播种。如出现异常情况,还会自动警示。现代科技也能促进水产养殖的智能化,及时检测水温、细菌,避免了人工经常手工检测的繁琐,

  让水生物保持健康的生长态势,顺利通过检疫,放心的进入市场。

  4.2促进农业管理专业化

  农业管理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智慧农业管理是运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方法来实现现代农业的生产与经营。智慧农业管理主要涉及农业灾害监测、农村电子商务等。天有不测风云,农业灾害监测系统可以通过“互联网+气象”的精准服务让农民及时获取最近几天的天气情况,有必要地采取措施做好农业保护工作,防灾减灾,让自然灾害对农业的破坏减少到最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让电商平台不断壮大,使农村电子商务逐渐成为农产品销售的主要手段,涉及农产品信息、物流、交易完成全过程。

  4.3丰富农业信息服务内容

  智慧农业信息服务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用手机和电脑就可以看到,考虑到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信息内容以直接、简洁、明了的方式直观呈现。主要涉及农业信息,便民信息,物流信息等。具体包括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专家讲座、农产品交易信息等等。农民通过在信息平台

  上发布农产品需求和价格等相关信息,帮助农民有指向性地把握市场动态。当前的农村大部门地区通过接入网络宽带,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开启了农民们的智慧生活。

  5.结语

  综上所述,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农业科技会被更多地运用于农业生产当中,我们要抓住机遇,让科技的力量真正服务于农业,助力于农业,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篇六:关于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的论文

  基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智慧农业发展思考

  摘要:智慧农业将科学技术和物联网更好的结合,是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使各要素全面优化配置、上下游供求信息交换、实现治理精准、高效,促进生产节约,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本文对智慧农业发展的意义、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快智慧农业发展的思路,以供借鉴。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智慧农业;发展1智慧农业的发展意义在信息化、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受到阻碍,无法保证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目前农产品市场,普遍存在农产品价格低廉,流通速度低,流通领域也是最低阶段,农民收益远远低于投入成本。传统的生产方式产出的农产品产量不足,质量不佳,价格远远低于“精品”农产品。农民收入难以提高,则会阻碍乡村经济发展,不利于乡村振兴政策的推行。物联网等创新技术的应用,能够缓解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现状,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其中,“智慧农业”是一个农业全产业链优化的过程,实现农业智能化管理,将现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应用于农业生产中,通过控制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对农业进行智能管理、远程监测、生产决策,灾害预警等管理,对农业进行管控,使农业更加“智能”。目前,出现了专门用于农业生产作业的机器人设备,例如可以完成大棚作物的种植和修剪任务的机器人。也有可以通过线上APP来操作小型播种机器人,具有质量轻、耗能低、灵活度高、云端智能控制等优点。用最少的资源,科学合理地种、养出最优质的农产品;用最低的成本和时间,将农产品以最快的运输速度

  送到销售地,这应当是“互联网+”或“智慧+”在整个农业行业的深度运用。因此,为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智慧农业,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

  2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分析1.多数居民对智慧农业场所建设不是很了解,部分地区设立了智慧农业建

  设所需场所,但总体而言,智慧农业场所的设立还不是很完善。第二,智慧农业相关设备与平台正被人们所接受,但智慧农业系统设备与平台不完备。第三,智慧农业相关的组织机构较少,智慧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尚未达到预期,智慧农业建设中相关专业人才稀缺问题突出。第四,通过对智慧农业在生产上带来效益的期望统计,人们对智慧农业提出了新的期望,希望在管理、信息掌握等方面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尤其是事关生产的管理,例如实现科学化管理、减少人力投入以及病虫草害的监测和防治问题。根据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统计情况,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已投入使用的占比稍微较低,现代农业产业科技中心建设现已保持高速发展中。我国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一直未放缓过脚步。第五,虽然智慧农业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智慧农业场所、相关设备与平台、组织机构以及政府保障政策都没有完善和落实到位,但有望在未来的得到发展与完善。3基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智慧农业发展思考3.1加大智慧农业建设投入力度政府部门需要加大财政投入,调动市场积极性,通过金融机构的支持来形成完善的融资平台,还可以设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基金,鼓励社会资本和企业资本积极参与,破解智慧农业融资难题。要进一步打造出共识效应,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以推进智慧农业在县域快速发展为目标来开展相关的工作。

  智慧农业的建设中有许多重要的政策,其中最常被提起的是农业补贴政策。农业补贴方面,主要从扩大补贴范围、加大补贴力度及提高补贴效率三部分展开。在原有的补贴基础上,不断建立与完善利于智慧农业建设的政策,有的放矢地增加直补资金量;同时,适当改进补贴方式,由直补的“特惠制”向“普惠制”推进,加强农业补贴结构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补贴政策体系。

  3.2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整合资源对于智慧农业发展而言,必然是经过培育发展成熟的整体性过程,也是全产业链条集合的重要业务,要做出科学的谋划,制订出符合平台实际情况的智慧农业发展规划,结合各类配套推进措施来提升业务的水平。加强农业资源整合,形成共享化、规模化和带动效应。在未来,智慧农业网络平台需更多完善。应结合本地农业特色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智慧农业发展战略。有计划地部署发展战略,提高每个审核批复环节的工作效率,做好资源的整体调配和对每个环节的精准应用。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完善相关信息包括数据公开,进程透明。另外,地方农业政府部门还应做好与新时代网络热门元素的接轨工作,如电商直播、公众号宣传等,抓住网络电商发展“风口”,与网络电商平台达成合作,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等。发展智慧农业,要建立和推广应用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在未来,智慧农业网络平台需更多完善。3.3积极融合大数据技术进行智慧农业建设针对当前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采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智慧农业建设,重点解决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并最终构建智慧农业新生态。面向大数据技术的智慧农业建设要点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抓住农业基础设施,完善智慧农业新生态建设。相关技术部门给农业企业和市政府部门提供标准化的安全、网络、存储、计算等云资源服务。设置以农业基础设

  施为根基的新农业体系,协同管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资源和生产数据。其二,设置农业驱动为数据资源,完善数字农业新体系的构建。借助大数据技术完成农业数据的动态更新、高效流转、精准感知,创建农业大数据资源池,确定智慧农业的战略目标,将传统思维转变为数据驱动思维,最终形成新型的数字农业生态,即通过数据实现感知、决策、管控、考核等。其三,树立企业以创新应用为主的引领目标,创建精准化农业新模式。努力探索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发展前景,结合区域性地方特色和数据资源发展农业精准产销,最终构建一个精准化的农业新模式,包括辅助诊断、精准监督、综合应用、资源共享等。

  3.4加强人才培育与创新发展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目前,各地智慧农业的发展亟需高新技术人才、数据人才、农业经济人才和管理类人才等的投入,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才流失现象愈发严重。如何吸引人才返乡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在前期准备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加强城乡联系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应做好校园与乡村的接轨工作,设立智慧农业相关学科欢迎学子报考,鼓励更多毕业生投入乡村振兴事业,并同时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利用优惠政策优势吸引更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家乡智慧农业事业作出贡献。4结语综上所述,智慧农业能够构建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体系。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智慧农业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要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主导下,通过政策推动智慧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篇七:关于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的论文

  智慧农业发展现状与策略探讨

  摘要:传统农业生产形式存在诸多弊端,如土地资源过度浪费、自然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以及农耕文化日渐流失等。开展智慧农业是提升农业各类资源利用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弘扬农村优秀文化的主要举措。基于此,分析我国智慧农业发展进程,针对当前智慧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关发展策略。

  关键词:智慧农业;发展进程;策略

  1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1.1生态环境建设方面

  现如今,农村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态环境相比较存在较大差距,而生态环境关系着农村的整体发展,对智慧农业建设和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我国智慧农业建设应从农村自然生态环境治理与完善开始。1)政府方面需要积极优化当前农村生态环境,致力于原生态自然地区的建设,为农业发展提供优质环境,从而推动智慧农业建设及发展。2)国内智慧农业发展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不但需要创建地域环

  境,还要建设人文自然生态环境。3)智慧农业作为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集物联网、互联网与云计算等技术于一体,所以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需要借助科学技术改善传统农业生产环境,进而实现智慧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1]。

  1.2层次化模式形成方面

  我国农业发展状况体现出层次化的形式,即存在农业发展繁盛区域,亦存在农业发展落后的山区。通过对农业发展状况进行详细分析,国内智慧农业发展进程亦展现出层次化特点。1)现代技术水平的层次化特点。农业现代技术水平状况是国内智慧农业发展与进步的关键标志,追求现代科学技术进步更是国内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式,但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往往需要大量资金、人力、物力等多种资源的投入。然而,当前我国在智慧农业建设发展进程中,部分区域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仍有待进步。基于当前农村地区农业发展现状,政府与相关部门应提高现代化科学技术研究及开发领域的经费投入力度,促进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实现智慧农业可持续发展。2)各个地区智慧农业建设管理水平具有层次化特点。具体来说,在智慧农业发展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粗放化管理与精细化管理两种模式,若想促进智慧农业健康发展,需要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但事实上,每个地区智慧农

  业精细化管理应用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具有明显的层次化特点。故此,在国内智慧能力创建进程中,设置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和标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各地区智慧化农业创建都不可忽视。所以,在智慧农业建设过程中,明确精细化管理标准,构建精细化管理模式,是促进智慧农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2]。

  2我国智慧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1高素养农业生产管理人员短缺,未创建职业农民教育体系

  现如今,我国农村技术复合型人力资源流失十分严重,留守在农村的居民年龄、文化以及性别缺少协调性,整体年龄普遍较大、文化水平偏低,且留守女性居多,同时也对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科学技术缺少应有的认识和了解,科技化农业生产意识非常薄弱。而且我国目前尚未创建职业农民教育体制,培育拥有现代技术手段的新型农民对应组织较少,且培育内容单一、片面,导致无法有效培育出现代化职业农民,使得农村高素养优质农业生产管理人员严重短缺,进而造成智慧农业建设发展所需的创造人员与技术人员短缺,影响智慧农业内部整体建设与实际发展成效,基于此,

  我国农村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故而,高素养农业生产管理优质人才不足早已成为当前国内智慧农业发展与进步面临的巨大难题,急需创建新型职业农民教学体系,进而为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2.2当前智慧农业科研体系不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宣传能力不够

  政府及社会对智慧农业科研培育支持力度较低,致使目前我国智慧农业科研体制不完善,农业科研成果无法充分转变成实际生产力,导致国内农业科研发展进度十分缓慢且无法有效运用在现代智慧农业发展建设中。1)我国还未能创建高阶层、全面化开展智慧农业科学研究的相关组织,许多智慧农业科研组织还未能规定统一体系,缺少明确合理的科研分工、协作引导和交流路径,大部分科研组织开展的小型课题趋同性极高,缺少创新发展,而且突破性强的重大科学研究课题无法系统有效完成。2)我国农业科研组织缺乏统一引导与支持,宣传推广科研成果的力度较薄弱,造成我国众多农业科研系统运作所需的标准参考数据无法通过对大规模生产数据的了解进行确定,致使诸多科研成果缺少科学、系统化检验,使得一部分智慧农业科研成果缺少应有的精准度,而且智慧农业科技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频繁波动,

  对现代智慧农业发展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2.3智慧农业基础设施陈旧,机械设备科技化程度较低

  我国目前许多地方的农业基础设施仍然非常落后,大型现代化科技农业机械设备极少,主要体现在我国众多农田道路均损坏十分严重,狭窄并且高低不平、坑坑洼洼,如果遇到下雨天或是下雪天更是泥泞不堪,甚至时常会出现难以行走、无法通车的现象。农村大部分牲畜禽舍大都仅有照明与取暖设施,其他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养殖设备基本不存在。另外,我国很多地方的农业灌溉设施只是采用单一简单的水道沟渠,运用传统陈旧的大水浇灌式、喷灌式以及滴灌式等多种灌输方式,且所需要的运输管道只在一些地区创建应用,造成农业用水十分浪费,亦导致农田土壤表面变硬、养分大量流失。此外,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的社会市场投放数量相对较少、价格过高,并且政府农业机械补贴政策较少,致使我国小型农业生产人员没有能力购买,诸多具有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农业机械难以进入田间作业[3]。

  3我国智慧农业发展优化策略

  3.1重视完善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是国内智慧农业发展的关键条件,生态环境状况会对智慧农业建设成效和建设速度产生直接影响。与此同时,生态环境建设亦是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主要保障,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成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智慧农业建设效率。由此可见,生态环境建设与智慧农业建设具有一定关联性,二者相互推动、相互影响、相互协调。所以,需要重视运用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杠杆推动智慧农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推动我国智慧农业发展道路的完善和优化,进而为智慧农业发展建设奠定牢固基础。

  

篇八:关于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的论文

  以智慧农业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的思考--以阜阳市为例

  童云;李康【摘要】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五个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运用互联网+农业思维,将传统农业演化为智慧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升级,规模化经营催生农业产业链向二产和三产延伸,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本文通过对农业产业集群理论和现实条件梳理,分析智慧农业对农业产业集群的影响,进而提出推动农业产业集群的政策建议。【期刊名称】《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32)015【总页数】4页(P129-132)【关键词】智慧农业;产业升级;产业集群【作者】童云;李康【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7要实现农业由“大”向“强”的转变,需要把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更广泛地应用在农业中,用“互联网+”思维将现代农业和信息业深度融合,把现代金融和现代物流业引入农业,传统农业演化为智慧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升级,规模化经营催生农业产业链向二产和三产延伸,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促进产业结构

  调整.智慧农业是一个伴随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出现的产业创新,它将成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强大动力,产生“互联网+农业”效果.学者们从不同视角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对农业产业集聚一般特征的研究,尹成杰(2006)分析了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及特点,具有专业化分工和高度协作、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以龙头企业作为核心力量等八个特点,总结了其发展途径及条件[1].在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对策上,兰肇华(2006)从产业集群形成和效应发挥的机理出发,采取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自组织能力、加强物流和信息服务等措施[2].武云亮(2010)建立核心组织主导的网络链条,促进网络层级融合,强化网络主体的联系与合作,是促进农业集群网络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3].任青丝(2014)以河南农业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存在的问题,从增强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力度、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建议[4].在政府对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关系中,黄雪梅,敖德玉等(2007)认为地方政府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5].黄海平,黄宝连(2011)以新疆棉花产业集群为例,分析了面临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足、龙头企业竞争力不强、水资源供求矛盾加剧等约束,站在国际视野提出实施政策性补贴、明确发展定位、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等集群战略升级的具体思路[6].从智慧农业技术应用方面,彭程(2012)通过分析“智慧农业”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智慧农业”中可行性以及难点及发展策略,能带动IT产业,通信产业、自动化识别产业链的再次飞跃[7].从智慧农业特征看,阮青,邓文钱(2013)认为智慧农业主要特征是农业思想认识的智慧化,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细化,农业发展环境的审美化,农业生产运行的系

  统化,农业产品质量的优质化,农业发展资源的持续化[8].从智慧农业试点入手,任丽娟,张要杰(2014)就宁波智慧城市建设中智慧农业试点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建设与智慧城市匹配的智慧农业生产运营体系,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9].跟学者们观点相比,本文所指的智慧农业不仅仅停留在新兴技术对农业的升级改造层面,而是在信息化带动下实现产业间的融合,完成信息化对农业生产、供应、加工、销售全程的引领和整合,更容易聚集区域内农业资源形成产业集群,打通农业特色产业集群的金融、物流的通道,打造生产有计划、销售有网络、质量可追溯的高品质农业产业集群.1.1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理论方面,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阐述了劳动分工是自然条件下推动专业生产、形成产业集聚的原动力,分工与专业化发展促进产业聚集,市场的扩大又反过来推动分工的加速,两者形成了一个互为强化的循环体系.马歇尔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认为工业的地区分布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比如附近地方的矿山、交通的便利、气候和土壤等等,认为由于外部规模经济的存在,产业集聚后有利于产业的发展[10].农业产业集聚更多依赖资源禀赋,很多农产品产业链条的展开是在农产品产地周边进行,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农产品不易储藏以及运输的高成本,通过一系列的“聚集因素”的作用,农产品加工业围绕农业生产地而集聚,最终形成农业产业集群[11].1.2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因素1.2.1自然环境和市场因素自然资源禀赋是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因素,农业生产依赖于特定的自然生长环境,是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首要原因.市场因素是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因素,

  长期稳定的市场需求刺激生产供给,所以只有市场对特定农产品有大量需求并且保持长时期稳定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聚集产能,形成规模化的专业特色产业集群经营方式.1.2.2政府支持虽然市场经济主体拥有自主经营决策权,但是政府必须利用宏观调控引导经济走向,以达到经济最优.为了克服小农经济,政府通过投融资政策、财政税收优惠、惠农补贴等形式给予产业集群政策、法律和资金扶持等制度安排,能够吸引资本、管理、技术和人等生产要素向本区域的优势农产品经营领域流动.1.2.3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创造了有利于农业工厂化生产的条件,如物联网的引入,让人们实时感知作物生长情况,通过设施农业的水、肥、药、日照和通风的管理控制作物长势,实现质量全程可追溯,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高品质提供保障.1.3农业产业集群现状以传统农业城市——阜阳市为例,阜阳市农业资源优势明显,拥有众多的特色农产品,农业部发布《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年)》确定全国重点发展特色蔬菜等10类144种特色农产品的区域布局,其中,阜阳市涉及2类9种特色农产品.2014年阜阳市首次认定了18个市级产业集群专业镇,产业集群专业镇是主导产业相对集中、经济规模较大、专业化配套协作程度较高的新型经济形态,按照产业聚集度、产业特色、成长度为标准,对全市乡镇经济产业中,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并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显著支撑和示范带动作用的,以镇为基本地理单元,认定为产业集群专业镇,产业涉及食品及包装、建筑材料、印刷、家具、农产品加工、柳编、中药材加工和发制品等特色产业.以中小企业高度集聚为特征,呈现出产业聚集程度不断提高、块状经济发展加快、龙头企业带动性增强、集群产业链逐步延伸、产业主体向园区集聚等突出特征,成为推动县域工业化、城镇化的

  重要力量.1.4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制约因素作为农业大市,阜阳市有较为优越的资源禀赋,正在进行以土地流转为基础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但是农业生产方式仍以小农生产为主,农业仍然没有较好地实现集约和集群发展.1.4.1区域内农业分工协作不明确阜阳市自然资源丰富,辖内三区五县(市)各自有自己独特的资源禀赋.各个县(市)、区下辖的乡镇“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规划特色还没有明显展现出来,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仍旧处于自然状态之中,缺少在资源整合与分工协作中起到凝聚作用的核心力量,小而散是突出特点.作为粮食主产区,通过土地流转,经营土地的集中度和规模有较大提高,但总体来看,散户经营仍占据主流,农户数量多、生产细碎,规模小、品种繁杂,大多数农户兼业经营,以农业为辅,导致专业化进程缓慢,产业化集中程度有限.1.4.2农业产业链条较短生产经营分散性和规模不经济特征突出,受制于资金、知识和管理水平,农户没有能力参与到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之中,无法真正成为农业产业链的主体.在整个农业产业链条中,有农业产前的物质生产资料链、产中的种植、养殖链、产后的生产、加工、储藏和物流链,在没有龙头企业或者合作社组织下,单个农户只能拘束在种植、养殖中.农产品加工中拥有大市场容量的品种少,高品质、高附加值的项目少,加工工艺科技含量较低、产品增值空间小.在副产品加工方面,很多资源开发和再利用处于空白状态,其他方面的开发利用率还很低.1.4.3农产品地域品牌少、知名度低品牌缺乏竞争优势,加工品种单一,缺乏特、新、优、奇,新消费时代下不能迎合新群体的个性消费需求,也无法吸引传统消费模式群体的消费欲望,更无法自觉适

  应细分化市场对农产品生产提出的要求.品牌相对生产规模较小,一品多牌现象加剧地区内部的内耗,以及品牌仿冒,在削弱了在全国全省创立知名度高的品牌的后劲,竞争优势不明显.1.4.4集群的配套服务水平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目前农业产业集群建设参与者有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和协会,主要是起到中介作用的社会中间组织发育迟缓.信息在农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农村地区信息传递效率有限,微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普通农户信息观念不强,获取信息能力差,信息获取存在时差、阻断和偏差情况,不能达到通过信息网络实现产业链联结的目的.1.4.5缺乏人才农村的常住人口是妇幼老弱,知识素养比较低,体力差;接受过教育的青壮年劳动力以打工为主,对农业兼业而作,缺乏对农业的热情,不愿意对农业投入精力、时间和资金;农业科技人员总量不足,农户遇到技术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帮助解决,对生产指导作用极其有限;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民企业家,他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推手,是农村特色产业的贡献者,在农村创业的示范者,缺少这样的农民企业家队伍.2.1智慧农业对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推动作用生产的四个要素,即土地、劳动、资本和组织(企业家才能).随着信息时代来临,科技对经济的参与度和贡献度加大,知识产权受到保护,技术、信息也作为相对独立的要素投入生产.在科学技术对生产的作用日益增强的现代经济中,信息业已经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经济的主导产业,并被称为“第四产业”[12].2.1.1智慧农业提供形成农业产业集群的条件现代产权理论的核心就是要消除或降低市场的交易费用,以改善资源配置的效率,要通过界定产权、安排和变更所有权来降低交易费用[13].智慧农业首先表现在

  农业发展思维的智慧化,以规模化代替零碎分散的农业生产,用产业集群把众多小农户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为下游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足够的原料所需;其次智慧农业克服农业地域分布广而且分散的弱点,用网络把集群内的生产者连接起来,方便地沟通和传递知识、技术和信息,能够降低集群内部交易成本,取得资源配置最大效率.2.1.2智慧农业提供农业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保障一些专业村昙花一现,专业村只是农户(或企业)的纯粹扎堆,还没有形成基于产业链的分工和联系,迫切需要一个载体进行培育和理论指导,使其升级为产业集群.智慧农业的特征表现为:发展思维的智慧化,农业生产的网络化.由于物联网和智慧农业平台的加入,使农业通过网络从小生产聚合成大生产,克服了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群而不聚、缺乏知识学习和合作互动,缺乏凝聚力,没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智慧农业平台具有网络本质,能够加强经营主体间的合作,创建集群内的产业网络.2.1.3智慧农业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品质提升智慧农业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市场行情,指导农户精确选择种养殖品种和产量,有效避免由于盲目跟风种植带来的市场价格大起大落,损害农户利益.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农业生产过程全程可控,按照国家“四品一标”的不同生产标准,选择确定农产品生产环境,精准施用各种农药等物质,平台的专家系统能够帮助解决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质量追溯体系让消费者对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哪些肥料、农药清楚明白.2.2各地智慧农业试点情况2013年,中国智慧农业的产业规模已达到4000亿元,各地智慧农业试点蓬勃展开,从农业信息化应用项目、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农业物联网应用、生产专家级指导和农产品交易平台等为重点进行试点,实施了农业物联网重大技术专项,建设了

  一系列面向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交易和流通的信息平台,例如在蒙城农业示范场、龙亢农场、三十岗小蚂蚁农场、芜湖国家农业科技园进行农业物联网集成技术试点,围绕蔬菜、畜牧、茶叶、水产、水果等产业进行应用试点,支持小岗村建设600多亩樱桃、蓝莓种植园农业物联网和在利辛、长丰、巢湖等地开展大棚蔬菜、水产、畜牧物联网应用试点.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发布的《2014-2019年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发展现状与投资机会研究咨询报告》数据显示,预计2015年,智慧农业的产业规模将突破6000亿元,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各地智慧农业的实践呈现爆发式增长①.阜阳市农业物联网建设始于2012年初,其下辖太和县被确定为省级农业物联网工程示范县,正式拉开全市农业物联网建设序幕.随后,全市范围内建设了5个省级大田农作物“四情”监测点和7个省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物联网示范点.2013年住建部公布了该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阜阳市名列其中.按照智慧城市和信息惠民试点建设规划,开展智慧三农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及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作,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流通、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充分发挥农业高新科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树立大农业思维,统筹各种资源,合理使用国家支农惠农资金,规划、设计、引导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和壮大.建设智慧农业信息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模式,设计功能合理的数据库、应用程序以及手机应用软件,提供“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信息服务,对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提供一个移动互联的平台.3.1政策方面3.1.1做好农业产业集群的规划抓住有利机遇争取智慧试点普及到农业,获得国家更多的项目和资源帮助.结合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和历史传承,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宏观掌握各地农产品种类和规模,科学指导种植、养殖,调控市场

  供给,成为农业产业新型的组织模式和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有效载体,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3.1.2财税政策的支持新的政策鼓励部分财政资金的投入由农民或农民通过合作社对龙头企业持股.对于在异地建设生产基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允许在项目所在地申报产业化经营项目等等.根据政策规定,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的利好,有助于解决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发展资金项目等问题.3.2农业品牌方面针对有特色农产品,而缺少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需要树立地方品牌,需要一个品牌传播的渠道和营销的平台.3.2.1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按照《十三五规划建议》,国家将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农产品生产标准化问题被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销组织、中介服务组织、物流企业以及农业科研服务部门等纳入其中,使农业实现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性发展.引入农产品加工企业、批发商进驻平台,做到农产品线上销售,让供应和需求之间不再有障碍.3.2.2依托智慧农业信息平台,推广农业品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任何创新都要有传播渠道,品牌创新也不例外.除了传统媒体对品牌的推广,自媒体时代,网络对品牌传播更加便利和有效,特别是大众社交软件的介入,起到了品牌口口相传的亲民效果,是传统广告无法实现的.3.3技术方面发挥科技在农业产业集聚中的引导和支撑作用,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一方面智慧农业平台需要设计功能合理的数据库、应用程序以及手机应用软件,另一方面农业产业集聚需要企业之间、企业与农业科研机构、企业与各大高校之间的合作,培养

  人力资源,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使用新技术.根据区域优势农业的需求,依托农业科研院所等技术部门,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引进优良品种,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特色产业生产力水平,保障农业产业集聚的持久发展.3.4人力资源方面新的技术和管理手段的运用,没有新型农业产业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就无法实现产业集群的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户组织的企业化演变是培育农业产业集群的关键一步,通过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人力资源培养尤其重要,培育新型农民,逐步将传统劳动力松散式管理模式向人力资源集约式管理模式转变,引导农民沿着农业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去创业,打通农业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一体化发展.3.5新型城镇化方面配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城镇化总体上有利于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和机械化,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同时城镇化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同步,巩固农业根基、缩小城乡区域差距、调整产业结构.城镇化发展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型势在必行.现代农业,不仅是为人们提供衣食基本物质产品的基础产业,而且日益与环境、休闲、教育、文化等精神生活相连,产业功能进一步拓展,成为多部门结合的产业,具有集群化发展的产业条件氛围[14].智慧农业充分整合各种信息资源打造智慧农业信息平台,通过智慧生产使农业生产精准化,提高农产品品质,完成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实现食品安全,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中现货和期货市场并举,线上与线下同步,延长产业链条,构建特色农业产业集群,避免了农业生产中丰产不丰收的窘境,拉近消费与

  供给的距离,减少中间成本,把更多的利润留给了生产者和消费者.智慧农业实质就是农业信息化的过程,开发利用各种农业信息资源,引入涉农的相关企业,培育和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全新生产力,应用于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去,实现农业与工业、农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整合农业企业资源,形成合力,促进地区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化,形成地方经济的新增长级.注释:①数据来源:三胜咨询.〔1〕尹成杰.新阶段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及其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6(03):4-7.〔2〕兰肇华.基于集群机理的中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对策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6(08):87-89.〔3〕武云亮.农业集群的网络结构与链接模式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2010(05):81-86.〔4〕任青丝.河南农业产业集群集聚程度与发展策略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4(03):27-32.〔5〕黄雪梅,敖德玉,谢宝剑.贵州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与政府作用[J].乡镇经济,2007(10):56-58.〔6〕黄海平,黄宝连.我国农业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的困境分析——以新疆棉花产业集群为例[J].农村经济,2011(08):32-35.〔7〕彭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发展策略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2(02):94-98.〔8〕阮青,邓文钱.发展智慧农业问题研究——以广西为例[J].桂海论丛,2013(02):49-52.〔9〕任丽娟,张要杰.宁波智慧农业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

  (30).〔10〕AlfredMarshall.PrinciplesofEconomics.1890,朱志泰译.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1〕WeberA.IndustrialLocationtheory.1909,李刚剑等译.工业区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2〕万宝瑞.我国农村又将面临一次重大变革——“互联网+三农”调研与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5(08):4-7.〔13〕RonaldCoase[美]科斯(Coase,R.)等,1994/1990.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胡庄君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4〕叶依广,纪漫云.基于个案的区域农业集群成长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01):121-126.

  

  

篇九:关于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的论文

  智慧农业驱动农业现代化创新发展-农业水保论文-农业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提要]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当前,吉林省正处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期,但是农业劳动力资源短缺、耕地环境质量下降、生产经营效率低下、自然灾害抵御能力不足、供给侧结构严重不合理等制约因素却严重阻碍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亟须科技赋能。基于此,本文结合吉林省农业发展实际,从智能化、生态化、精细化、数字化等四个方面,以智慧农业为突破口,对实现吉林省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径做出有益探讨,以期为吉林省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添薪续力。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智慧农业;创新发展

  农业农村是新时代吉林振兴的最大潜力和希望。“率先实现农业现

  代化”是对吉林省农业农村发展赋予的重大使命,此次在吉林省视察期间,在对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成就予以高度肯定的同时,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等重要指示,为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在最新发布的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等重要文件中,亦强调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中的创新应用,以信息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智慧农业是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空间信息技术与智能装备等信息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所催生的新型农业技术,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破解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是吉林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驱动力量和必经之路。

  一、实现农业智能化发展,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让农民的“金扁担”挑得越来越好

  劳动力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必需因素,但吉林省农业劳动力资源却明显短缺,“谁来种地”的问题亟须解决。从数量上看,过去十年吉林

  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2016年至2019年更是连续四年出现了负增长,长期的低人口增长率势必会导致包括农业在内的各领域劳动力资源不足。并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吉林省农业转移人口增速除2014年和2015年因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行出现放缓外,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地区,剩余劳动力不断减少,“空心化”问题突出。从质量上看,由于思想观念保守、职业认同感不足等因素,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多以青壮人口为主,这导致农村原有的人口结构和家庭分工模式发生显著变化,男女比例失衡、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并且留守劳动力平均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目前拥有初中及以上学历的农业劳动力比例仅为55.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3个百分点,农业劳动力资源短缺、素质整体不高、劳动技能不足,势必会阻碍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智慧农业相关技术实现农业生产活动的智能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就成为当前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和唯一出路。在缓解劳动力短缺方面,可将人工智能、物联网、5S等多种信息技术深度融到农业生产活动中,实现更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更精准的农业环境信息感知、更科学的生产决策理论依据,以及更智能化的自动操作控制,为农业机械化、自动化赋能,推进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领域“机器换人”,节约劳动力资源,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提升劳动技能方面,可通过专家系统突破时空限制,向农业生产者提供便利、权威、实用的业务指导和咨询服务,模拟人类专家帮助其解决在生产活动中遇到的各类难题,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率和普及率,弥补个人

  生产经验的欠缺和劳动技能的不足。用智能化的“金戈铁马”传统的“镐锄镰犁”,使得农业生产更加“机械化”和“智能化”,让农民的“金扁担”挑得越来越好。

  二、实现农业生态化发展,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黑土地

  土地是农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吉林省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人地矛盾”尚不突出,但耕地土壤环境质量不容乐观。从数量上看,2018年吉林省耕地面积为703万公顷,总量位居全国第五位,人均耕地面积约0.26公顷,相当于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两倍,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处于局部波动但整体可控的状态。从质量上看,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的过度使用已造成耕地严重污染,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尤其吉林省素有“黑土地之乡”的称号,但每400年才增长1厘米的黑土却在以每年近1厘米的速度流失,目前吉林省黑土区的腐殖质层已减少近40厘米,有机质含量也不足开垦前的一半。在化肥使用方面,过去五年吉林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均超过44.5公斤/亩,明显高于国际社会36.4公斤/亩的安全标准,化肥的过量使用必然会造成土壤功能退

  化、环境污染加剧;在农药使用方面,基本与全国情况一致,吉林省农药使用量亦成逐年上涨趋势,农药残毒不但会引起人体慢性中毒和损害,还会造成土壤、大气及地下水的污染,将对吉林省乃至我国的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相比,智慧农业将更有效地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建基于生态理念的高效的现代农业体系。在资源利用方面,运用智能化手段可精准及时地采取、传递、分析作物生长数据,实现对其重要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控,纠正传统生产方式导致的化学投入品过度投放,避免对资源掠夺性使用,实现资源可持续化利用;在质量安全方面,可利用物联网、农产品追溯等信息记录和传递工具构建食品追溯和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对农产品生命周期中各环节进行全面追踪和严格监控,构建农产品追踪清查绿色防控体系,实现质量安全化;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可通过智能环境监测系统对环境污染存量和环境容量进行有效检测,化解由“水、土、气、生”污染链条循环富集产生的立体污染风险,用智能化的源头防控代替传统的末端治理,实现环境优美化。在实现更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产生更大的生态效益,使得农业生产更加“绿色化”和“生态化”,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篇十:关于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的论文

  智慧农业发展现状与策略探讨-农业发展论文-农业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传统农业生产形式存在诸多弊端,如土地资源过度浪费、自然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以及农耕文化日渐流失等。开展智慧农业是提升农业各类资源利用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弘扬农村优秀文化的主要举措。基于此,分析我国智慧农业发展进程,针对当前智慧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关发展策略。

  关键词:智慧农业;发展进程;策略

  1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1.1生态环境建设方面

  现如今,农村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态环境相比较存在较大差距,而生态环境关系着农村的整体发展,对智慧农业建设和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我国智慧农业建设应从农村自然生态环境治理与完善开始。1)政府方面需要积极优化当前农村生态环境,致力于原生态自然地区的建设,为农业发展提供优质环境,从而推动智慧农业建设及发展。2)国内智慧农业发展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不但需要创建地域环境,还要建设人文自然生态环境。3)智慧农业作为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集物联网、互联网与云计算等技术于一体,所以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需要借助科学技术改善传统农业生产环境,进而实现智慧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1]。

  1.2层次化模式形成方面

  我国农业发展状况体现出层次化的形式,即存在农业发展繁盛区

  域,亦存在农业发展落后的山区。通过对农业发展状况进行详细分析,国内智慧农业发展进程亦展现出层次化特点。1)现代技术水平的层次化特点。农业现代技术水平状况是国内智慧农业发展与进步的关键标志,追求现代科学技术进步更是国内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式,但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往往需要大量资金、人力、物力等多种资源的投入。然而,当前我国在智慧农业建设发展进程中,部分区域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仍有待进步。基于当前农村地区农业发展现状,政府与相关部门应提高现代化科学技术研究及开发领域的经费投入力度,促进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实现智慧农业可持续发展。2)各个地区智慧农业建设管理水平具有层次化特点。具体来说,在智慧农业发展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粗放化管理与精细化管理两种模式,若想促进智慧农业健康发展,需要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但事实上,每个地区智慧农业精细化管理应用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具有明显的层次化特点。故此,在国内智慧能力创建进程中,设置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和标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各地区智慧化农业创建都不可忽视。所以,在智慧农业建设过程中,明确精细化管理标准,构建精细化管理模式,是促进智慧农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2]。

  2我国智慧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1高素养农业生产管理人员短缺,未创建职业农民教育体系

  现如今,我国农村技术复合型人力资源流失十分严重,留守在农村的居民年龄、文化以及性别缺少协调性,整体年龄普遍较大、偏低,且留守女性居多,同时也对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科学技术缺少应有的认识和了解,科技化农业生产意识非常薄弱。而且我国目前尚未创建职业农民教育体制,培育拥有现代技术手段的新型农民对应组织较少,且培育内容单一、片面,导致无法有效培育出现代化职业农民,使得农村高素养优质农业生产管理人员严重短缺,进而造成智慧农业建设发展所需的创造人员与技术人员短缺,影响智慧农业内部整体建设与实际发展成效,基于此,我国农村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故而,高素养农业生产管理优质人才不足早已成为当前国内智慧农业发展与进步面临的巨大难题,急需创建新型职业农民教学体系,进而为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2.2当前智慧农业科研体系不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宣传能力不够

  政府及社会对智慧农业科研培育支持力度较低,致使目前我国智慧农业科研体制不完善,农业科研成果无法充分转变成实际生产力,导致国内农业科研发展进度十分缓慢且无法有效运用在现代智慧农业发展建设中。1)我国还未能创建高阶层、全面化开展智慧农业科学研究的相关组织,许多智慧农业科研组织还未能规定统一体系,缺少明确合理的科研分工、协作引导和交流路径,大部分科研组织开展的小型课题趋同性极高,缺少创新发展,而且突破性强的重大科学研究课题无法系统有效完成。2)我国农业科研组织缺乏统一引导与支持,宣传推广科研成果的力度较薄弱,造成我国众多农业科研系统运作所需的标准参考数据无法通过对大规模生产数据的了解进行确定,致使诸多科研成果缺少科学、系统化检验,使得一部分智慧农业科研成果缺少应有的精准度,而且智慧农业科技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频繁波动,对现代智慧农业发展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2.3智慧农业基础设施陈旧,机械设备科技化程度较低

  我国目前许多地方的农业基础设施仍然非常落后,大型现代化科技农业机械设备极少,主要体现在我国众多农田道路均损坏十分严重,狭窄并且高低不平、坑坑洼洼,如果遇到下雨天或是下雪天更是泥泞不堪,甚至时常会出现难以行走、无法通车的现象。农村大部分牲畜禽舍大都仅有照明与取暖设施,其他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养殖设备基本不存在。另外,我国很多地方的农业灌溉设施只是采用单一简单的水道沟渠,运用传统陈旧的大水浇灌式、喷灌式以及滴灌式等多种灌输方式,且所需要的运输管道只在一些地区创建应用,造成农业用水十分浪费,亦导致农田土壤表面变硬、养分大量流失。此外,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的社会市场投放数量相对较少、价格过高,并且政府农业机械补贴政策较少,致使我国小型农业生产人员没有能力购买,诸多具有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农业机械难以进入田间作业[3]。

  3我国智慧农业发展优化策略

  3.1重视完善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是国内智慧农业发展的关键条件,生态环境状况会对智慧农业建设成效和建设速度产生直接影响。与此同时,生态环境建设亦是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主要保障,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成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智慧农业建设效率。由此可见,生态环境建设与智慧农业建设具有一定关联性,二者相互推动、相互影响、相互协调。所以,需要重视运用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杠杆推动智慧农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推动我国智慧农业发展道路的完善和优化,进而为智慧农业发展建设奠定牢固基础。

  

篇十一:关于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的论文

 目前我国许多省市开始发展智慧农业并出现了许多成功案例如中国移动山东公司打造智慧农业品牌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的应用推出了大棚管家等农业智能管理平台帮助农民实现专业化精准化的农业生产管理以信息技术助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为农业生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智慧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摘要:为了加快陕西省商洛市智慧农业的发展步伐,针对商洛市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应对策略开展研究。探讨商洛市发展智慧农业的必要性,分析商洛市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从政策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为商洛市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智慧农业;农业生产;商洛一、发展智慧农业的背景“农业兴则国强”,可见农业兴衰关系到国之根本,作为农业大国,中国农业的发展备受关注。党的十八大要求,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新四化”同步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用信息化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当前涉农部门及信息化机构面临的一大重要任务。同时,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任务,表明了党和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发展智慧农业,只有在智慧农业的坚实土壤中,才能成就美丽中国梦。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及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同时,智慧农业可以实现更完备的信息化基础支撑、更透彻的农业信息感知、更集中的数据资源、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控制以及更贴心的公众服务。智慧农业与现代生物技术、种植技术等高新技术融合于一体,对建设世界水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许多省市开始发展智慧农业并出现了许多成功案例,如中国移动山东公司打造智慧农业品牌,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的应用,推出了“大棚管家”等农业智能管理平台,帮助农民实现专业化、精准化的农业生产管理,以信息技术助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为农业生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江苏宜兴市新建镇新建村,“物联网”技术则应用到养殖业领域,蟹农们用手机能随时随地了解养殖塘内的溶氧量、温度、水质等指标参数,并操控自动投喂机按预先设定的间隔时长喂食,智慧农业切切实实为当地的蟹农们“养”起了螃蟹;天津市在全国率先启用“3G智慧农业——移动物联网信息化应用平台”,该平台分为3个层次。信息采集层靠安装在大棚内的传感器采集信息,信息传输层利用无线网络将采集到的信息传输到电脑、手机等终端,信息处理层则将用户的处理指令反馈到大棚中,实现了农业的智慧发展。商洛市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城市,耕地面积刚性减少,农产品市场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保障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难度加大。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机械化水平低,抗灾减灾能力低的问题更加凸显。加之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导致产业化水平低,农村空心化、农业副业化、农民兼业化问题严重。耕地零散,土地流转难度大,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这些现状和问题都表明商洛市急需实现农业转型发展,发展现代农业与智慧农业。笔者结合商洛市地方实际情况,分析商洛市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一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些应对策略,为商洛市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商洛市智慧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商洛市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和政策支持等原因,智慧农业发展比

  较缓慢。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政策引导不够商洛市出台了促进农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设立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专

  项资金,形成和构建了持续加大农业投入的保障机制,为激活生产要素,调动社会主体投入现代农业增添了动力。尤其近几年来,商洛市生态农业发展较快,建立了一批生态农业休闲观光示范园区。然而,商洛市现代农业,尤其是智慧农业的发展却相当滞后,政府缺乏智慧农业发展整体规划方案,缺乏智慧农业发展的鼓励性政策。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够近年来,商洛市不断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并不断向农村延伸,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条件。但是,商洛市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普及水平仍旧不高。各大运营商的3G、4G无线移动网络在农村仍然不能全覆盖,农民家庭户均拥有的电脑数量仍然不高,农民信息消费支出大大低于城镇居民。同时,智慧农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各种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投入不到位。(三)信息技术人才缺乏与传统农业不同,发展智慧农业亟待一大批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性农业技术人才和农民队伍。然而,目前商洛市主要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差,科技创新意识和推广应用能力不强,发展智慧农业所需的信息管理人才比较缺乏,农民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的信息技术掌握程度也不是很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组织化程度较低,市场竞争力差,对农民群众的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都远远不够。

  三、商洛市智慧农业发展应对策略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商洛市地方实际,提出商洛市发展智慧农业的应对策略,为地方政府提供智力支持,促进商洛市智慧农业的发展。(一)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政府应强化对“智慧农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整体规划,以政策杠杆撬动效益农业,明确智慧农业的重要地位、发展重点、发展模式、发展阶段和预期效果。出台推动智慧农业大发展的各种鼓励性政策,并设置专项资金实现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的升级,推动智慧农业大发展。(二)加强信息化和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农村信息化和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地区通信和网络基础条件,提高电脑的普及率,扩大3G和4G网络的覆盖范围;加大智慧农业所需的无线传感器、无线基站和传输设备等硬件设备和软件投入,为推进智慧农业的发展和普及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三)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规范和统一农业信息资源标准,完善涉农信息的交流共享机制,有效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整合土壤检测体系、土壤分析体系、作物生长监控体系、灌溉监测体系、作物个体生长监控体系、专家分析系统和智能决策等涉农系统,加强本地农业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整理和智能决策,形成多部门联动、一站式服务模式。建立市、县、镇和社区四级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农业生产决策指挥调度中心和农业专家智能决策系统平台,加强农户需求的多样化研究,完善有关农产品生长和流通等数字化模型,实现数据处理与用户群个性化需求的有效对接,为智慧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

  (四)重视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智慧农业就是更好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控制等现代信息技术,因此信息技术是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巨大。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重视农业栽培技术的应用,重视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推广,重视网络应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重视信息管理技术的推广,加大对农作物监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宣传,真正地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和流通的过程中,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五)加强智慧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队伍建设对于各级政府部门,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既懂农业又懂信息技术的农业技术人才和农民队伍,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智力人才保障。政府部门要不断完善和升级现有的村镇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平台和互联网,建立专门的智慧农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和培训网点,加大信息投入和服务力度,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农民科技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培训效率,提高培训质量,保证信息化农业人才队伍的可持续性发展。四、结语笔者探讨了商洛市发展智慧农业的必要性,分析了商洛市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应对策略,为商洛市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加速了商洛市智慧农业的实施,加快了传统农业产业升级,所提出的思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路和方法对其他地方智慧农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1]高兴明.党的十八大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J].南方农业,2013(1):1-4.[2]《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农业农村有关重大问题研究》编写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农业农村有关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3]焦泰文.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学习十八大报告的一点体会[J].政策,2013(1):81-83.[4]江志峰.智慧农业[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5]李道亮.物联网与智慧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6]杨大蓉.中国智慧农业产业发展策略[J].江苏农业科学,2014(4):1-2.[7]刘长文.山东移动打造“智慧农业”探出高效富农之路[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4(4):29-32.[8]孙小和,程启婕,赵伟.“开心池塘”养螃蟹物联网里话丰年江苏宜兴高塍物联网水产养殖基地探秘[J].通信企业管理,2011(12):52-53.[9]刘强.天津:先行一步的“智慧农业”[J].农村▪农业▪农民,2013(12):13.

  

  

  

篇十二:关于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的论文

 智慧农业论文范文3篇

  物联网下的智慧农业发展论文在传统农业中,灌溉、施肥、喷药,农民全凭经验和感觉。而如今,在智慧

  农业中,农作物浇水、施肥、打药时间,农作物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酸碱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水分,做到按需供给,一系列作物在不同生长周期的问题,都有信息化、智能化监控系统实时定量“精确”把关。智能农业、精准农业发展,智能感知芯片、移动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技术等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逐步拓宽,作用显著,具体表现为:在监控农作物灌溉情况、土壤空气变更、畜禽的环境状况以及大面积的地表检测,收集温度、湿度、风力、大气、降雨量,有关土地的湿度、氮浓缩量、土壤污染和土壤pH值等方面实现科学监测、科学种植,帮助农民抗灾、减灾[1]。在智慧农业中,可运用物联网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光照传感器、CO2传感器等设备,检测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PH值、光照强度、土壤养分、CO2浓度等参数,通过各种仪器仪表实时显示或作为变量参与到自动控制中,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采用物联网,特别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来获得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可以为智慧农业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增产增收、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及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1智慧农业1.1智慧农业特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传统农业的模式已远不能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农产品质量问题、农业资源不足、普遍浪费、环境污染、产品种类需求多样化等诸多问题使农业发展陷入恶性循环,而智慧农业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光明之路。智慧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以高新技术和科学管理换取对资源的最大节约,它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时间,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业操作与管理的系统,其基本涵义是根据作物生长的土壤性状、空气温湿度、土壤水分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调节对作物的投入,即一方面查清田地内部的土壤性状与生产力,另一方面确定农作物的生产目标,调动土壤生产力,以最少或最节省的投入达到同等收入或更高的收入,并改善环境,高效地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取得经济效益和环

  境效益双丰收。1.2智慧农业系统架构物联网智慧农业平台系统由前端数据采集系统、无线传输系统、远程监控系

  统、数据处理系统和专家系统组成[3]。前端数据采集系统主要负责农业环境中光照、温度、湿度和土壤含水量以及视频等数据的采集和控制。无线传输系统主要将前端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传送到后台服务器上。远程监控系统通过在现场布置摄像头等监控设备,实时采集视频信号,通过电脑或3G手机即可随时随地观察现场情况、查看现场温湿度等参数和进行远程控制调节。数据处理系统负责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为用户提供分析和决策依据。专家系统根据智慧农业领域一个或多个专家提供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帮助进行决策,以解决农业生产活动中遇到的各类复杂问题。

  2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是新生事物,是多学科技术的集成。随着世界各国对物联网行业的前景看好和企业的大力投入,物联网产业正飞速的发展,并渗透进每一个行业领域。可以预见的是,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以及科技、应用会和物联网产生交叉融合,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方向的转变也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2.1物联网定义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文名称叫“TheInternetof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包含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目前公认的物联网定义是通过智能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激光扫描仪、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等信息传感设备及系统和其他基于物-物通信模式(M2M)的短距无线自组织网络,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巨大智能网络[5]。物联网被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全面感知、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6]。它是以感知为前提,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其原理和实质是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芯片,用这些传感器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

  信息,再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交互传递,从而实现对世界的感知。

  2.2物联网架构物联网架构可分为以下三层: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2.2.1感知层采用各种传感器,如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风向传感器、风速传感器、雨量传感器等来获取作物的各类信息。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是射频自动识别,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7]。感知层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2.2.2传输层传输层由各种网络,包括互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通信网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是整个物联网的中枢,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其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农业领域应用较广泛的一种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SensorNetwork,WSN),是由监测区域内随机分布的大量种类繁多的微型传感器组成,它们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迅速自行组网,对网络覆盖区域中被感知对象的动态信息进行采集、计算和处理[8]。由于可以对特定的区域进行大面积监控,单个节点成本低,使得传感器网络非常适合于农业领域的信息采集工作[9]。2.2.3应用层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与行业需求相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例如在农作物大棚或园区,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获取作物实时生长环境中的温湿度、光照强度等信息,收集每个节点的数据并进行存储和管理,实现整个监测区域的信息动态显示,并根据各类信息进行自动灌溉、施肥、喷药、调温控光等操作,对异常信息进行自动报警。2.3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案例对土壤水分及其变化的监测是生态、农业和水土保持等研究中的一项基础工作[10]。蔡镔等[11]针对棉花茎杆直径变化的测量参数,结合Zigbee无线传感

  器网络技术设计了棉花精准灌溉监控系统。该系统由无线监控网络和远程数据中心2个部分组成,给出了系统总体架构,设计开发了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并给出了软件流程。该系统使人们随时获得棉花作物精确的需水信息,并实现精准灌溉。由于采用了无线数据传输方式,该系统解决了有线通信方式存在的难以扩展、难以升级等问题,具有低功耗、低成本、扩展灵活等优点。赵玉成等[12]针对我国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提出在农田土壤肥力监测领域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方案和思路,实现把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与土壤肥力监测相结合,达到提高土壤肥力的目标。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于土壤肥力监测,可实时、动态地测定土壤中养分和肥料的含量,从而有效地指导施肥,使肥料得到更高效的利用。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田土壤肥力信息的监测、采集与处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应用在土壤肥力监测,分布在农田土壤中的大量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通讯网络与汇聚节点进行信息交换,能很大程度地提高土壤肥力监测的实时性、可靠性,且实施成本较低廉,性价比高,维护简单,节点的扩展也非常容易,提高了农田作业中土壤肥力信息采集、监测的自动化程度。滕红丽等[13]提出了一种基于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作物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在ZigBee协议和CC2530芯片基础上,通过对系统软硬件设计,实现了作物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度、CO2浓度等参数的实时监测,为作物产量提高提供了有效保证。在农业温室环境下,温室环境测控系统可对温室内外环境进行自动检测、显示;可按不同作物的要求进行多因子综合调节与控制;还能对温室内各环境因子的数据长期存储,满足科研和生产的需要,为智能农业专家系统的开发积累丰富的资料数据。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应用在温室环境测控系统,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且系统开发成本较低廉,性价比高,维护简单,节点的扩展也非常容易,提高了温室环境下农作物种植环境信息采集、监测和控制的自动化程度[14]。朱伟兴等[15]基于物联网技术开发了保育舍环境可视化调控系统,采用Zigbee无线技术将舍内各保育床及周围设备组成无线网络系统,系统依据分布于各保育床内的传感器获得的环境参数,精确调节各保育床内的小气候环境。通过WIFI无线技术将服务器与IN-TERNET无缝连接,使用户端延伸并扩展到猪舍及室内设备,实现环境与设备之间,环境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该系统性能稳定,信息无线采集、环境自动调控及远程可视化调控均达到实际需求,

  适合保育猪舍环境智能化精准管理,可应用于自动化、智能化的牲畜养殖中。王文山等[16]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研究了果园环境信息监测系统总体结构,将系统分为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数据管理模块三部分,研究了数据传输模块,实现了无线组网和数据的远距离传输,在山东栖霞果园的实际应用效果良好。顿文涛等[17]针对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对构建食品安全物联网体系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种食品安全物联网管理体系,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分别为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食品监管及食品追溯。利用物联网技术收集食品产业链数据、构建食品安全物联网体系,对食品从源头到餐桌的各个环节进行追踪监管,能有效加强食品安全。在农业资源利用方面,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北美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卫星监测来收集国家土地利用信息,然后再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处理,最终实现了大范围内的农业统筹规划管理。近年来,我国运用GIS、传感器和GPS定位相结合的技术,通过WSN与无线通信实现了对农业资源的规划管理。为了更加准确地获取农田状态信息,在作物施肥、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土壤养分监测等农田信息采集、管理,以及农业环境变化和农业污染监测等方面都使用了GPS定位技术[18]。

  3结束语智慧农业取代传统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更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智慧农业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各类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改善环境的目标,同时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力,是实现优质、高产、低耗和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有效途径。

  

  

篇十三:关于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的论文

 表1世界上典型的三种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模式美国模式日本模式西欧模式以英国为例决定因素人少地多现代工业发达人多地少农业科技进步快人地适中现代工业发达不断改进农业机械技术以农用机加速化肥工业化发展生物科技同步推进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和现代主要措施械取代人力畜力使用小型农用机械科学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世界上机械化水平最高和人均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和条件改良实现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当前发展成效耕地最多的国家提高了劳动生产了农作物品种提高了农用土壤质同时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蛊量和土地生产率室促进大型农用机械的研发使用重加快推动我国生物科技研发促进政府加强推动我国农业适当规模对我国的启示视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小型农用机械的研发使用化集约化生产加强研发利用农用机械重视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我国东北西北等农业人少地多的我国东部和部分中部地区等农业人我国中部地区和部分东北地区等人适用区域区域多地少的区域地适中的区域一政策方面国外的一些国家都早已不遗余力的出台落地支持智慧农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来高位引导智慧农业发展

  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战略对策

  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的重要内容,是依托物联网、云计算以及3S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相融合的产物,可以通过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和数据分析,实现农业生产精准化管理和可视化诊断。

  但当前我国智慧农业建设发展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高素质农民匮乏、职业农民教育体系还未建立;科研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不力以及基础设施落后、农机设备现代化程度较低。亟需我国政府、企业和农业相关人员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对智慧农业的投入,助力我国农业快速实现现代化。

  一、智慧农业内涵及其运行概述1、智慧农业内涵智慧农业是在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红利中探索出来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是集集约化生产、智能化远程控制、精细化调节、科学化管理、数据化分析和扁平化经营于一体的农业发展高级阶段。智慧农业是智慧农业产业链,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全产业链的“生态融合”和“基因重组”,可以从生产、营销、销售等环节彻底升级传统的农业产业链,提高效率,改变产业结构。

  智慧农业以智慧生产为核心,智慧产业链为其提供信息化服务支撑。即使农业全产业链中的营销、物流、消费成为智慧农业生产的可靠的信息支撑网络,引导农业生产信息化决策、高效化生产、差异化服务。

  2、智慧农业系统运行概述智慧农业以智慧生产为核心,精细化、智能化、集约化、科学化生产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具体运行如图1所示。通过“3S”技术、物联网技术利用多样、多源遥感设备、智能监控录像设备和智能报警系统监测农产品生产环境和生长状况,利用科学智能的农业生产要素遥控设备实时遥控管理农产品生产状况,水肥药食自动投放管理,提高农产品品质、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最后,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产品物流管理技术以及农产品品质检测技术,根据智慧农业生产决策系统中的农产品具体需求信息、物流信息以及农产品生长信息,针对性地定向确定农产品具体采摘时间段(精确到小时)、采摘数量、物流情况以及农产品品质规格,降低农产品损耗,保证水果、蔬菜、水产品在消费时的鲜活度。

  二、国外智慧农业发展现状目前智慧农业在世界各国建设发展的如火如荼。一些起步较早的国家,政策支持、科技研发、创新科技应用方面都早已大规模展开并快速发展。现在一些农业发达国家的智慧农业都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因地适宜创新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也已形成并在日益完善(如表1),精准生产管理、节约人力物力资本、提高产能和质量也都在逐渐实现。

  1、政策方面国外的一些国家都早已不遗余力的出台、落地支持智慧农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来高位引导智慧农业发展。率先提出“精确农业”构想的美国,先后出台了6项与农业信息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发展计划,在信息、科研、教育、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都以法律法规形式明确推进农业发展,为“智慧农业”及其产业链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财政支持。农业资源匮乏、人地分配严重不足的荷兰,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便开始推行农业保护政策,荷兰政府和欧盟一直坚持大额农业补贴,用以建设农业发展设施以及农业知识创新体系。2、科技研发方面农业发达国家也早已创建不同结构的农业科技研发系统,以适应性促进本国智慧农业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的具体科技研发状况如表2所示。世界各国的农业科技研发系统组成主体多样化,但都基本以政府、高校的农业科技研发机构为重要主体,且政府为主要管理者、研发推动者,企业的重要程度各国略有不同,其他农业相关者紧密配合主要研发机构。

  3、科技创新应用方面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建立完善的配套规章制度和专项资金池以推进农业科研技术快速应用于智慧农业的发展,当前许多国家都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推广体系,并且目前各国科技创新应用成效显著。如,美国早已应用“5S技术”、智能化农机技术等形成了农业精细化、规模化发展的智慧农业生产线系统,帮助农场主精细化耕作并提质增效;日本也早已利用数字技术、传感技术和远程控制等技术建立了个性化“网上农场”式农业运营新模式,使消费者可实时自主远程精准控制自有农产品生产,并获得理想的农产品。三、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高素质农业生产管理人才匮乏,职业农民的教育系统还未建立当前我国农村高素质人力资本流失严重,留守农民的年龄、文化、性别结构不协调,年龄偏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且以女性为主,对互联网信息技术了解应用较少,现代化农业生产意识比较淡薄。

  并且我国当前职业农民教育体系还未建立,新型农民培养机构少,培养过程走马观花,使我国现代职业农民难以培育,高素质农业生产管理人员匮乏,导致智慧农业的农村初创者和支持者较少,智慧农业建设发展的内生动力严重不足,且在我国农村本土化发展缓慢。

  因此,高素质农业生产管理人才匮乏已成为困扰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重大难题,亟需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系统。

  2、智慧农业科研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推广能力不足由于我国政府和社会对其培育支持力度不够,我国当前农业科研体系仍不健全、科研成果转化生产力能力不足,导致我国农业科研进度缓慢且难以应用于智慧农业建设发展之中。首先,我国还未建立顶层系统化组织全国农业科研体系的组织部门,众多农业科研机构未成统一体系,没有明确的科研分工、合作指导以及沟通渠道,众多科研机构的小型科研课题重复,突破性的大型科研课题难以系统化合作完成。其次,由于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缺少统一指导和支持,科研成果应用推广力度不够,使我国当前许多农业科技系统运行的标准参数难以根据大规模生产数据确定,许多科研成果缺乏应用检验,导致一些智慧农业科研成果体系精准度不够,运行波动过于频繁。3、智慧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机械设备现代化程度低我国当前大部分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仍旧落后,大型现代化农机设备较少。主要表现为,我国当前大多农田道路都毁损严重,狭窄且坑洼不

  平,雨雪天气时泥泞不堪,甚至出现无法通车现象。多数牲畜禽舍的基础设施仅限于照明和取暖,其他现代化养殖设

  备几乎没有;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灌溉设施仅是简陋的水道沟渠,只能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形式,喷灌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所需的运输管道仅在部分地区建成使用,导致农业用水浪费严重,农田土壤板结、养分流失。

  另外,由于我国农机设备的市场投放量较少、价格过高,且政府农机补贴较少,使我国分散经营的小微型农业生产者无力购买,许多现代化农机无法走进农田。

  四、促进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战略对策1、吸引农业高素质人才,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各级政府在政策、资金、物资、人力方面加大对我国智慧农业建设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多渠道媒体在农村全方位宣传智慧农业,调整农民文化水平、年龄、性别结构,鼓励他们主动创业创新。其次,充分发挥运营成功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头作用,组织农民定期参观了解智慧农业运行模式,深入学习如何建设管理智慧农业。最后,结合我国农业高校和相关科研院所拥有的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基础优势,将职业农民培养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建立适合培训我国高素质农业人才的长效教育机制,教授农民和青年学生智慧农业理论知识,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农业人才。

  2、加快完善农业科研体系,提高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能力强化政府顶层设计职责,加大农业科研体系的资金、物质和人才投入,统筹规划、建立统一协调的农业科研体系。促进农业科研机构的相互合作和交流,使农业科研项目井然有序地进行,减少重复研究,强化集成创新,并统筹兼顾智慧农业发展所需的各项高科技技术。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全国农业信息网上交流平台,激励农技推广人员充分利用其广泛接触农业生产者的优势,通过各种方式尽职做好农技推广,促进土壤修复技术、数字化管理等技术的应用,广泛收集农业生产问题和生产数据为农业科研提供反馈,及时检验农业科研成果效用,完善农业科研成果的功能。3、加强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机械设备提档升级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建设统筹兼顾引水、排水、蓄水、灌溉等多种功能的水利工程,实现节水灌溉、绿色灌溉、数字化灌溉。改善牲畜禽舍现状,推进通风、采阳、温控、清理垃圾以及饵料投喂自动化建设,建立全封闭式现代化种养殖舍棚。加快现代化农机设备进入农田,建立专项资金支持农机设备生产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研究,扩大农机设备生产规模,增加市场投入量,并加强农机设备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农民积极使用现代化农机设备,实现精准化、智能化、科学化远程控制管理农业生产。

  

  

篇十四:关于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的论文

 智慧农业发展及产业链拓展路径选择思考

  摘要:智慧农业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我国智慧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当前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困境,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路径,最大限度地提升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更好地完成我国乡村振兴的目标。

  关键词:智慧农业;发展路径;问题思考

  随着数字与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让我国的农业发展也面临着全新的技术变革。因数字技术在我国农业领域中的运用,不仅极大地改变了我国传统的生产模式,更能切实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当然,也正是基于数字技术对我国农业发展过程所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故我国国务院办公厅于2018年1月29日正式发布了相关指导意见,即《在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此意见明确指出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近期的主要目标便是促进智慧农业的有效发展。

  1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困境

  就现阶段而言,因我国智慧农业仍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故在深入推广之前仍需经历较长时间的试验。对此,为确保智慧农业生产模式推广的不断深入,则需尽量挖掘可能对智慧农业生产模式推广过程造成掣肘的各项影响因素。

  1.1技术制约因素

  由于现阶段,因物联网技术本身的开发及运用时间皆相对较短,故其在诸多环节仍有许多的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包括生产、加工、流通以及消费等。至于农业生产,因不同的农作物有着截然不同的特性,加之生长环节的复杂程度也不尽相同,故就当前而言,针对农业生产过程的有效监测及智能化控制也均是我国智慧农业发展过程所必须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然而,因所推进的农业项目仅仅局限于生产环境相对可控的,诸如大棚蔬菜、食用菌等。故其他技术运用的缺乏使得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过程尚呈现出较强的局限性。

  1.2产业链单一,而且产业链较短

  传统的农业产业链主要包含农产品从原料到加工再到生产及销售的全过程。而智慧农业除了覆盖上述环节之外,

  还要在此基础上予以更进一步的创新及延伸。至于农业产业链本身便是农业生产分工协作之载体,该链条是否完整及科学将直接对农业生产及交易的效率带来影响。因此,就农业产业化发展而言,产业链网络越是完整的,其抗风险能力往往也更强。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农业仍是以传统年工业生产方式为主,这便使得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农业产业链均呈现出较为单一的发展态势,加之产业链各环节的融合程度也相对较低,这便进一步掣肘了我国智慧化农业的稳定发展。例如水果种植而言,我国当前的水果种植因普遍采取单一品种大面积集中种植的范式,故使得水果的成熟与上市期均较为集中。且因水果本身便有保鲜期方面的限制,这便给成熟果品的销售带来了巨大压力。至于产品业的开发方面虽有加工企业在加工方面予以了一定的创新,诸如将水果原来生产为水果罐头等产品,但因规模方面的限制而使得此创新也不能有效改善我国水果生产的大局面。不仅如此,就农产品的茶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也呈现出了信息极度不对称的状况,加之大多数的农业生产又是以家庭为单位,这便导致了农产品的产量及质量均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这也将进一步影响我国智慧农业的有效推广。

  1.3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薄弱

  据中共中央于2016年发布的一号文件之指示,即要想切实促进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必然要秉持生态保护的理念来保证优质的土壤资源,以此方有助于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然而,就现实生产而言,诸多地区因盲目追求农产品的产量而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此举虽可在短时间内提升农产品的供给数量,却也对种植土壤造成了严重损伤,故此产品增长方式显然是与当代绿色及现代化农业发展理念相违背的。不仅如此,据我国统计局的资料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化肥施用量仍呈现出连年递增的态势,而长期的施肥不合理已然对土壤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破坏,甚至有部分地区因工业化而造成了严重的城市污染,这些都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过程中所遭遇的巨大阻碍。

  2推动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路径

  2.1技术先行,加大技术研发和推广

  作为网络、生产及数字技术综合开发利用的结果,农业智慧化要想发挥其作用,就要对诸多先进技术的合理运用给予高度重视,尤其是基于当下对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革的各类信息化平台,包括电子商务、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通过加大对各项农业科技技术的创新及使用力度,才有

  助于维护智慧农业的发展和谐与稳定。就现阶段而言,国外也不乏大量有助于促进智慧农业稳定发展的优秀范例。诸如日本专门成立了农业科研机构并在诸多机构的联合作用下假设了一套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平台。该平台不仅囊括了全国各地的农作物栽培品种、地区特点等详细信息外,还可为农民提供各项服务,甚至包含了农业产品网上交易等。对此,我国在发展智慧农业的过程中也可积极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不断加大先进信息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全面践行技术先行的原则。二是加大关于良种培育、栽培技术、环保技术、土壤研究及改良技术、绿色生产技术等的研发和技术推广,保护已有优良品种,注重绿色健康环保生产。因我国诸多县域并不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故在抵御及承担风险的能力方面也相对较弱。对此,为切实扭转这样的发展劣势,则必然要加大对贫困县域的资金投入来促使智慧农业的有效推广。与此同时,考虑到上述工作的履行过程势必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我国智慧化农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政府需务必给予足够的扶持力度并积极推出各项政策来减轻相关主体的经济负担,以此才能在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的同时切实维护我国农业产业的稳定发展。

  2.2优化产业结构,拓展产业链

  2.2.1加快农村生产组织结构调整,平衡农业产业链中利益分配格局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信息传递、各环节间的资源流动通畅以及完整的产业链,以此方能平衡好各主体的利益,继而来突破发展的瓶颈。至于产业链中牵涉的各方经济主体则主要包含了土地使用权的农户、农产品生产者、加工企业、各种生产资源的供给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经销商等。

  

篇十五:关于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的论文

 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战略对策

  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的重要内容,是依托物联网、云计算以及3S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相融合的产物,可以通过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和数据分析,实现农业生产精准化管理和可视化诊断。

  但当前我国智慧农业建设发展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高素质农民匮乏、职业农民教育体系还未建立;科研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不力以及基础设施落后、农机设备现代化程度较低。亟需我国政府、企业和农业相关人员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对智慧农业的投入,助力我国农业快速实现现代化。

  一、智慧农业内涵及其运行概述1、智慧农业内涵智慧农业是在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红利中探索出来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是集集约化生产、智能化远程控制、精细化调节、科学化管理、数据化分析和扁平化经营于一体的农业发展高级阶段。智慧农业是智慧农业产业链,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全产业链的“生态融合”和“基因重组”,可以从生产、营销、销售等环节彻底升级传统的农业产业链,提高效率,改变产业结构。

  智慧农业以智慧生产为核心,智慧产业链为其提供信息化服务支撑。即使农业全产业链中的营销、物流、消费成为智慧农业生产的可靠的信息支撑网络,引导农业生产信息化决策、高效化生产、差异化服务。

  2、智慧农业系统运行概述智慧农业以智慧生产为核心,精细化、智能化、集约化、科学化生产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具体运行如图1所示。通过“3S”技术、物联网技术利用多样、多源遥感设备、智能监控录像设备和智能报警系统监测农产品生产环境和生长状况,利用科学智能的农业生产要素遥控设备实时遥控管理农产品生产状况,水肥药食自动投放管理,提高农产品品质、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最后,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产品物流管理技术以及农产品品质检测技术,根据智慧农业生产决策系统中的农产品具体需求信息、物流信息以及农产品生长信息,针对性地定向确定农产品具体采摘时间段(精确到小时)、采摘数量、物流情况以及农产品品质规格,降低农产品损耗,保证水果、蔬菜、水产品在消费时的鲜活度。

  二、国外智慧农业发展现状目前智慧农业在世界各国建设发展的如火如荼。一些起步较早的国家,政策支持、科技研发、创新科技应用方面都早已大规模展开并快速发展。现在一些农业发达国家的智慧农业都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因地适宜创新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也已形成并在日益完善(如表1),精准生产管理、节约人力物力资本、提高产能和质量也都在逐渐实现。

  1、政策方面国外的一些国家都早已不遗余力的出台、落地支持智慧农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来高位引导智慧农业发展。率先提出“精确农业”构想的美国,先后出台了6项与农业信息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发展计划,在信息、科研、教育、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都以法律法规形式明确推进农业发展,为“智慧农业”及其产业链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财政支持。农业资源匮乏、人地分配严重不足的荷兰,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便开始推行农业保护政策,荷兰政府和欧盟一直坚持大额农业补贴,用以建设农业发展设施以及农业知识创新体系。2、科技研发方面农业发达国家也早已创建不同结构的农业科技研发系统,以适应性促进本国智慧农业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的具体科技研发状况如表2所示。世界各国的农业科技研发系统组成主体多样化,但都基本以政府、高校的农业科技研发机构为重要主体,且政府为主要管理者、研发推动者,企业的重要程度各国略有不同,其他农业相关者紧密配合主要研发机构。

  3、科技创新应用方面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建立完善的配套规章制度和专项资金池以推进农业科研技术快速应用于智慧农业的发展,当前许多国家都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推广体系,并且目前各国科技创新应用成效显著。如,美国早已应用“5S技术”、智能化农机技术等形成了农业精细化、规模化发展的智慧农业生产线系统,帮助农场主精细化耕作并提质增效;日本也早已利用数字技术、传感技术和远程控制等技术建立了个性化“网上农场”式农业运营新模式,使消费者可实时自主远程精准控制自有农产品生产,并获得理想的农产品。三、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高素质农业生产管理人才匮乏,职业农民的教育系统还未建立当前我国农村高素质人力资本流失严重,留守农民的年龄、文化、性别结构不协调,年龄偏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且以女性为主,对互联网信息技术了解应用较少,现代化农业生产意识比较淡薄。

  并且我国当前职业农民教育体系还未建立,新型农民培养机构少,培养过程走马观花,使我国现代职业农民难以培育,高素质农业生产管理人员匮乏,导致智慧农业的农村初创者和支持者较少,智慧农业建设发展的内生动力严重不足,且在我国农村本土化发展缓慢。

  因此,高素质农业生产管理人才匮乏已成为困扰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重大难题,亟需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系统。

  2、智慧农业科研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推广能力不足由于我国政府和社会对其培育支持力度不够,我国当前农业科研体系仍不健全、科研成果转化生产力能力不足,导致我国农业科研进度缓慢且难以应用于智慧农业建设发展之中。首先,我国还未建立顶层系统化组织全国农业科研体系的组织部门,众多农业科研机构未成统一体系,没有明确的科研分工、合作指导以及沟通渠道,众多科研机构的小型科研课题重复,突破性的大型科研课题难以系统化合作完成。其次,由于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缺少统一指导和支持,科研成果应用推广力度不够,使我国当前许多农业科技系统运行的标准参数难以根据大规模生产数据确定,许多科研成果缺乏应用检验,导致一些智慧农业科研成果体系精准度不够,运行波动过于频繁。3、智慧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机械设备现代化程度低我国当前大部分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仍旧落后,大型现代化农机设备较少。主要表现为,我国当前大多农田道路都毁损严重,狭窄且坑洼不

  平,雨雪天气时泥泞不堪,甚至出现无法通车现象。多数牲畜禽舍的基础设施仅限于照明和取暖,其他现代化养殖设

  备几乎没有;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灌溉设施仅是简陋的水道沟渠,只能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形式,喷灌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所需的运输管道仅在部分地区建成使用,导致农业用水浪费严重,农田土壤板结、养分流失。

  另外,由于我国农机设备的市场投放量较少、价格过高,且政府农机补贴较少,使我国分散经营的小微型农业生产者无力购买,许多现代化农机无法走进农田。

  四、促进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战略对策1、吸引农业高素质人才,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各级政府在政策、资金、物资、人力方面加大对我国智慧农业建设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多渠道媒体在农村全方位宣传智慧农业,调整农民文化水平、年龄、性别结构,鼓励他们主动创业创新。其次,充分发挥运营成功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头作用,组织农民定期参观了解智慧农业运行模式,深入学习如何建设管理智慧农业。最后,结合我国农业高校和相关科研院所拥有的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基础优势,将职业农民培养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建立适合培训我国高素质农业人才的长效教育机制,教授农民和青年学生智慧农业理论知识,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农业人才。

  2、加快完善农业科研体系,提高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能力强化政府顶层设计职责,加大农业科研体系的资金、物质和人才投入,统筹规划、建立统一协调的农业科研体系。促进农业科研机构的相互合作和交流,使农业科研项目井然有序地进行,减少重复研究,强化集成创新,并统筹兼顾智慧农业发展所需的各项高科技技术。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全国农业信息网上交流平台,激励农技推广人员充分利用其广泛接触农业生产者的优势,通过各种方式尽职做好农技推广,促进土壤修复技术、数字化管理等技术的应用,广泛收集农业生产问题和生产数据为农业科研提供反馈,及时检验农业科研成果效用,完善农业科研成果的功能。3、加强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机械设备提档升级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建设统筹兼顾引水、排水、蓄水、灌溉等多种功能的水利工程,实现节水灌溉、绿色灌溉、数字化灌溉。改善牲畜禽舍现状,推进通风、采阳、温控、清理垃圾以及饵料投喂自动化建设,建立全封闭式现代化种养殖舍棚。加快现代化农机设备进入农田,建立专项资金支持农机设备生产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研究,扩大农机设备生产规模,增加市场投入量,并加强农机设备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农民积极使用现代化农机设备,实现精准化、智能化、科学化远程控制管理农业生产。

  

  

篇十六:关于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的论文

 智慧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战略探讨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不断发展中也慢慢的进行创新,现在有一种智慧农业发展的越来越快。现在时代不同了,这种现代化的信息时代,很多行业变得越来越自动化和智能化,对于农业行业来说也是这样,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智慧农业的发展与创新,慢慢的从数字化到了网络化,最后再变得更加智能,对于整个农业发展史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智慧农业在发展的时候也会存在一些问题,信息和知识是智慧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智慧农业不断地进行战略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智慧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分析与探讨;战略

  智慧农业是整个智慧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智慧农业中主要依靠的就是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来对农业的生产进行一个管理和控制,不断的提高农业的经济收益。农业对于我国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国家发展与进步,农业经济也在不断的创新,所以进行智慧农业经济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现阶段我国对于智慧农业不断的重视,在这个过程中发展的体系也越来越完善,但是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断的进行战略分析,让智慧农业可持续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措施。

  1什么是智慧农业

  现在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对于农业来说也有了智慧农业的展开,就是使用各种新型的互联网技术来进行农业的展开,把它们都运用到传统的农业中,现在现代的信息技术都和农业慢慢的融合在了一起,并且已经应用到了农业发展中。现在智慧农业也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的高科技技术让农业发展的越来越智能化,和传统的农业相比有着更高的生产效率以及生产质量,对于农民来说改变了生产和生活的方式。智慧农业生产就是使用现代的新型技术对于农业在生产时的状态进行监督和控制,对于实时的环境情况进行监督,从而更好地保护农业的生产环境抵抗灾害,智慧农业也可以进行智慧的管理,就是用更加科学合理的

  方法来管理农业的生产,让农民能够更加高效率的生产,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现在在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只需要使用计算机就可以进行各种农业生产,缓解了劳动力发展智慧农业,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也不断的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从而让农业发展的越来越好。

  2现在智慧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2.1发展不均衡

  虽然说现在在我国的农业发展种智慧农业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智慧农业发展的时间是比较晚的,所以就会存在一些问题。智慧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各种各样的环境是比较复杂的,在一些地区每个环节之间却有着不均衡发展的问题,智慧农业经济的发展就是使用高科技技术,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一些技术进行农业各个环节的精确化以及智慧化的管理,让农业生产逐渐变得更加规范化,如果发展不均衡就会导致智慧农业不能发挥它的作用,影响可持续发展。在智慧农业经济发展的时候,需要很多个学科进行技术的支持,但是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还是缺乏一部分专业的人才,缺少有能力的新型农民来进行支撑,虽然现在因为对于智慧农业的重视也成立了一些信息化的培训,但是结果却并不是十分理想的,有的地区的农民因为文化程度比较低,所以素质偏低,让培训工作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

  2.2没有形成健全的农业体系

  智慧农业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来进行农业的生产与发展的,所以在农业生产的时候,对于一些科技的东西就会有着很高的要求,但是现在却没有形成完善的农业体系以及科技研发体系,这样就会造成一些科学技术没有办法进行农业生产的相互转化,进而不能进行优质的农业生产。智慧农业的发展要有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要有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以及相关的计算机设施,但是有一部分的农村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水平比较低,对智慧农业的认识不够全面,机械化水平比较低,也没有让计算机互联网的建设发挥好。现在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在农村的一些劳动力也慢慢的向城市进入,所以在开展农业经济发展的时候也缺乏专业人才,一些低素质的农民也无法理解智慧农业的重要性以及重要的价值,

  不能够跟他们进行良好的普及,也就得不到农民的认可与支持,缺乏完整的农民教育系统,所以智慧农业经济发展就会越来越慢。

  3智慧农业发展的探讨与策略

  3.1促进智慧农业均衡的发展

  智慧农业经济在进行建设和发展的时候,要把每一个环节都均衡起来,首先要有一个主导就是政府,这样能够让智慧农业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持,在政策方面要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适的方案与策略,让政策显得更加的科学合理,智慧农业在发展的时候需要的资金是比较多的,所以要鼓励智慧农业的发展就要构建一些专项的资金,建立一些带有特色的农产品品牌能够更好地促进农业的发展。现在是信息化的社会,国家也在不断的倡导要建设美丽新农村,所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智慧农业的发展,把握好机遇进行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在资源分配方面要公平公正,让多种社会人员参与到智慧农业经济发展中去。

  3.2培养技术人才

  智慧农业在进行发展的时候需要多种学科融合在一起,首先要有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然后积极的培养技术人才,加大对于农业核心人才的培养,要重视起来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能力。在发展智慧农业经济的过程中,农业的相关工作人员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他们的文化水平以及思想素养方面都会直接影响到智慧农业经济水平的建设,所以对于农业工作人员要加强培训的力度,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生产的能力。可以成立一些专门的培训小组,为农民宣传一些智慧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以及知识,教会他们智慧农业机器设备的操作。不断的培养农业和信息相结合的人才,在一些高校开展智慧农业的相关课程,鼓励高科技的人才开展相关的农业科学研究工作,进行技术的培训,增强智慧农业发展的队伍。

  3.3不断进行创新

  智慧农业是现在农业发展的一个新型模式,一些农民对于这种模式知道的比较少,所以要不断的增强推广的力度,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术教给农民。政府要

  对智慧农业进行大量资金的投入,不断的完善智慧农业的科研体系。在智慧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基础设施和机械设备都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这些方面也要进行资金的投入,应用现代化的高科技设备,不断的完善各种基础的设施,为智慧农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不断的进行创新,让智慧农业紧跟时代的潮流,和时代发展结合在一起,借助信息服务的平台将农业生产的一系列过程都能结合在一起,不管是在生产还是在监督管理方面,都能为农民带来很大的便利,对于农村来说,要不断的增强信息网络的覆盖,让互联网发挥优势,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安全性,智慧生产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来进行实时的观察和控制。我国的智慧农业发展起步是比较晚的,所以还有一些问题存在,不断的分析,探讨适合的方法与措施,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再结合我国自身发展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方案。

  4结束语:

  智慧农业的开展对于整个农业发展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不断的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也能让农民的收益越来越高,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说技术上的问题以及一些制度等方面的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分析与讨论然后找到解决的办法。智慧农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潜力,使用各种各样的新型技术,让农业生产经营变得更加智能化,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融合起来,制定相关的智慧农业发展政策与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凌雯,张琪军.智慧农业生产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6,29(4):117-118.

  [2]申格,吴文斌,史云,等.我国智慧农业研究和应用最新进展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8(2):1~14.

  

  

篇十七:关于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的论文

 发展智慧农业问题研究——以广西为例

  阮青;邓文钱【摘要】智慧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其主要特征是农业思想认识的智慧化,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细化,农业发展环境的审美化,农业生产运行的系统化,农业产品质量的优质化,农业发展资源的持续化.文章结合广西智慧农业发展的实践经验,探讨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思路,对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的持续、稳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期刊名称】《桂海论丛》【年(卷),期】2013(029)002【总页数】4页(P49-52)【关键词】智慧农业;发展;广西【作者】阮青;邓文钱【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O

  智慧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世界各国都力图从智慧农业理念出发,构建一种农业科技与人类健康相互关照的农业发展新模式。本文结合广西智慧农业发展的经验,探讨智慧农业发展的思路,这对实现我国农业的持续、稳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智慧农业的兴起及特征(一)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阶段从某种意义上,农业是人类最早发明的产业之一。在原始社会,人们偶然发现掉在土地上的植物颗粒可以发芽,长成新植物。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人类终于获得关于植物耕种的季节、气候、水土、种子等相关问题的认识,形成原始农业。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原始农业发展为传统农业。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人们主要依靠经验来判断农时,依靠简陋的手工工具来耕种,主要以小规模的一家一户为单元从事生产,整个种植过程主要是靠自然恩赐,如靠下雨解决浇水问题,靠人和畜的粪便解决施肥问题,靠植物自身的抵抗力来抵抗病虫害,靠人的感觉来选择农作物的种子,等等。这个阶段的农业是很脆弱的,农作物产量很低,人们靠天吃饭,一旦遇到自然灾害,便会大面积饿死人。如何发展农业,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的现代化带来农业的现代化。大面积的改良土壤,化肥的发明和应用,除草剂和杀虫剂的大面积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然而,现代农业机械、单线的思维方式,在将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和科技产品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同时,片面追求农产品的产量和商业利益,忽略了环境保护和人类自身安全需要的价值趋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过量的农药、化肥带来了环境的污染,所生产的农产品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美国科学家卡奈尔就说过:“日常供应的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已大不如以前,食物虽保持了原来的外形,但受大量生产的影响,品质已经变化。化学肥料只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却无法补充土壤中枯竭的‘全部元素’,因此影响到了食物的营养价值。”[1]大量研究表明,现代疾病与人们的饮食有很大关系。大量农药、化肥用于农田,导致土壤品质的退化,化学成分的流失,生态环境的污染,这些都对人类的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

  在我国,由于受当前农业科技水平的限制,农民的科技意识淡薄,对农作物生长条件、土壤结构、害虫防治等方面缺乏科学的分析,盲目使用农药化肥的现象十分普遍。据了解,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农药使用国,特别是生长期短的蔬菜、瓜果类食品,由于虫害多,超量施药,农药残留超标现象日渐加重[2]。解决农药的过量使用、盲目乱用,合理控制农药对农产品的影响,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人类对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进行反思,推动农业发展进入第三个阶段,这就是智慧农业的阶段。智慧农业实质上是适应新信息技术革命、新型智能化革命和关注人类身体健康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思路。智慧农业在生产过程中既广泛应用现代科技管理和科技方法,又要考虑到生态环境持续发展和人类的身心健康[3]。(二)智慧农业的主要特征第一,农业思想认识的智慧化,主要指农业思考方式的转变。发展智慧农业必须坚持自然规律和人类价值诉求的有效结合,体现科学原则与人文精神的统一,超越在现代农业发展阶段人们因过分追求眼前物质利益而忽视人类伦理关怀的价值倾向。智慧化的农业改变了过去机械的、片面的、静止的思维认识倾向,注重从辩证的、全面的、发展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最终实现规律性和目的性、科学性和人文性、物质性和价值性的有机统一。第二,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细化,主要指农业生产技术的智能化。精细化是智慧农业发展的核心,农业的精细化离不开现代农业的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智慧农业通过农业生产的高度智能化,管理的科学化,控制的自动化,实现对农业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实现农业整体发展的目标。第三,农业发展环境的审美化,主要指农业发展外在形式的转变。创造愉悦审美的农业环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以优美愉悦的自然环境和健康舒适的人文环境为目标,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人性化、自觉化的现实关怀。智慧农业的发

  展,不仅遵循着自然本身发展的规律,而且协调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不是破坏自然本身的内在平衡,而是使自然环境更美,让人类生活更舒心。第四,农业生产运行的系统化,主要指农业发展对象的转变。智慧农业把农作物生产、自然环境与人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深入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保证土壤肥力的同时提高农业的总体效益,最终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从整个系统来看,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统一,作为自然再生产,农业生产离不开它周围自然环境,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必须考虑自然环境影响因素,不能超过自然环境所能承受的限度。作为经济再生产,农业生产必须要有一定的劳动者参与其中,必须依靠社会生活中人的智力和体力才能持续,同时农业生产也必须满足人类的基本生存需要,为人类提供优质的产品和舒适的环境,只有这样,整个农业生产活动才能得以持续。所以农业是由农业生物、自然环境和人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这体现了农业生产与社会发展的统一。第五,农业产品质量的优质化,主要指农业发展内容的转变。智慧农业强调生产健康、安全、生态化的农业产品,还要保证土地的永续利用和人类的幸福。发展智慧农业,不仅要维持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重要的是保证人类的身心健康。优质化的农产品要求在农业生产源头上保证产品的无污染,在农业生产领域,加强对健康环境、健康技术和健康食品的监督和管理,从而生产出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从根本上维护人类生命安全。这体现了农业生产过程与产品质量的统一。第六,农业发展资源的持续化,这是农业发展过程的转变。智慧农业是一种持续发展的农业,它不仅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而且不能损害后代和满足他们需要的那种能力,在保证土地肥力的同时,还要保护生态资源的总体平衡。智慧农业倡导多元化的农耕方式和种植方式,吸取传统有机农耕的宝贵经验,特别是土地有效的轮作复种、间作套种的用地制度和生物养地的耕作经验,充分利用家畜和微生物等生物

  养分分解为土地所必须的营养成分,充分发挥沼泽和湿地净化功能。多元化的农业发展模式促进了农业的持续发展。这体现了农业生产发展与生态和谐的统一。二、发展智慧农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20世纪80年代初智慧农业在美国兴起。由于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作物栽培管理、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技术成为早期智慧农业发展的萌芽。到了90年代,卫星定位系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广泛普及,农业生产获得极大的发展。到了21世纪,智慧农业发展形成规模,增强了农业生产能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农业成为持续高效产业。智慧农业不仅是一场技术信息革命,而且还是农业发展理念的重大变革。它利用现代智能技术,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实现对农业生产和农业产品的控制,从而达到更加智慧的目的。中国发展智慧农业起点比较晚,缺少对智慧农业发展理念和发展形态应有的重视。在实践层面上,又面临着思想观念和现实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一)农民整体文化知识水平不高智慧农业发展迫切需要一批高素质的农业科研人员和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没有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推广与应用,没有现代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智慧农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文化水平比较低,科学素养不高,农民受到的科学知识培训比较少,在广大落后农村地区,农民仍然停留在小农意识中,过分依赖农业生产经验,忽视农业生产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是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瓶颈。(二)农业规模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规模化是智慧农业得以推广的前提,也是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进一步应用与推广的重要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小规模生产在农产品价格和成本方面,往往处于劣势,农户无力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更新市场信息,无法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农业生产被压在商品价值链的低端。这种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模式严重影响了智慧

  农业的发展。(三)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现代信息化技术是智慧农业发展的技术前提。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也决定了智慧农业发展的水平。计算机是信息化推广和普及的重要载体,为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和推广提供了重要平台,也是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信息化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我国广大的农村,信息化程度比较低,计算机的普及率远远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实现完全的农业信息化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四)农业发展的综合化机械水平有待提高农业发展的机械化是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到2010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将突破50%,标志着我国农业从依赖人畜力为主向依赖机械化为主的历史转变,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农业发展综合机械化水平仍然面临困难。由于地区之间、民族之间经济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发展不平衡;农业机械化结构不合理;农业机械化面临的自然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三、发展智慧农业的主要对策智慧农业的发展涉及到农业发展理念、农业发展目标、农产品质量、农业技术信息以及农业技术人才等诸多方面,要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从广西农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中,可以总结出智慧农业发展的总体趋向和相应对策。(一)转变农业发展理念智慧农业发展强调从过去单纯重视农业产品健康环保转变到以人为本的根本关注。智慧农业关注的中心目标不仅保证农产品的绿色环保,更重要强调农业发展首先要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心情愉悦,把人从过去繁重的农业生产活动中真正地解放出来。未来农业生产从“自然式”的发展转变到“设施式”的农业发展,在农业专家的设计下,农场式的生产改造为农业公园,集农业种植、绿化环境和观光旅游等融

  为一体。这种环境下,农业生产不仅仅单纯是一种生产活动,也是一种休闲娱乐和强身健体的运动。智慧农业生产不再完全依靠化肥、农药等现代的科技手段来提高农产品的效益,而是考虑到人类的生命安全,严格控制农业生产过程,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减轻人类体力劳动强度,通过生态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的智慧,创造高质、健康、高效的农业产品,从而使人们真正地享受到农业生产带来的成果。例如,广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多方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让农业示范园成为农业良种良法的展示平台,农民当起农业观光导游,农产品生产基地成为城里人的“自选超市”,实现了市民高高兴兴游乐、农民轻轻松松增收。其主要做法是:坚持以农促农,打造精品线路;突出绿色生态,树立旅游形象;创新主题活动,营造热烈氛围。现在,广西农业休闲游已经初步建立起绿色、生态、健康的旅游形象,各类节庆及主题活动的举办,使农业生态游好戏连台,精彩不断,亮点纷呈。(二)重视农业发展目标设计智慧农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整体上对农业发展进行设计和规划。从农业发展的目标方面,可以把未来农业分为两个阶段,以提供健康生态绿色产品的发展阶段和满足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阶段。在中国农业发展的背景下,由于各地农业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存在差异,农业发展的模式也存在不同。在发展目标层面上,充分利用智能化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成果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由于目前条件的限制,可以先发展初级信息技术,建立初级智慧农业,鼓励智慧农业示范区建设,发挥智慧农业示范区的模范和引领作用,寻求在点上突破,从而实现以点带面的带动发展。在政府层面,通过对农业政策的谋划、农业人才的培养等,形成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农业发展格局。在实践层面,还要通过政府政策引导、知识宣传、项目评估等方式和手段,及时把握智慧农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举办智慧农业发展经验交流会、高层次专家座谈会等形式来提高智慧农业建设的思想认识。

  广西积极实施智慧农业发展目标设计,提出“南北农业大合作”,把加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作为发展智慧农业的重要举措。特别是2009年以来,开展南北农业合作活动,以“南北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主题,积极有效进行对接交流、招商引资、深化服务,初步形成了农业大合作大发展的新格局。(三)加强农业生产质量控制智慧农业必须考虑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通过量化的手段实现对农作物质量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把握,用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控制和过程管理,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和不合理使用,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尽量提高农产品的总量。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广西扎实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活动”,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三品”质量认证体系、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和监管队伍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四)加大农业信息技术支持农业信息化技术是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信息技术对农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随着第三次信息革命的到来,智能化自动控制技术、卫星定位技术以及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普及,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也开始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政府相关部门要重视农业生产技术资金和物质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更新农业生产的技术设备,为农业生产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还要重视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特别是重视对农业的测土栽培技术的应用,重视对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推广,加大对农作物监督管理技术宣传,真正地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在信息农业方面,广西于2002年全面启动信息农业建设,开启了信息化与农业产业融合建设的新阶段。目前,已建成广西农业信息网、广西农产品产销信息网等15个龙头网站,同时还建成了由20多个自治区级涉农专业网站、100多个市县农业信息网、700多个乡镇村信息站、6000多名农村信息员队伍构成的信息服务网络。

  “12316三农热线”已经覆盖全广西,农业信息服务在广大农村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五)重视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智慧农业必须充分重视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未来从事农业的劳动者应是接受了高等教育,具有良好的生态意识,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知识,能把握市场导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复合型人才。要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鼓励更多青年科技知识分子投身于农业发展。“十一五”以来,广西实施“千万农民大培训”活动,以此作为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的重要手段;通过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百万农民党员实用技术大培训、农民科技书屋建设、百万农民科技口袋丛书赠书行动等项目,组织工作队员深入农村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农民培训。通过这些培训活动,培养了大批新型农民,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农民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智慧农业的发展;农民职业技能显著提升,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大批智慧农民的培养,为智慧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之,中国农业发展已从传统农业进入到现代农业,对自然环境认识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也在深化。面对当前农业发展的困境和难题,如何从更高的视角探索新的农业发展思路,关系到中国农业未来发展的导向。我们必须充分吸收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合理内核,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基本精神,依据当今人类普遍倡导的伦理价值,对未来农业发展进行认真的思考。未来的农业如何发展不仅关系到未来农业发展的前景,也最终影响到人类的前途命运。参考文献:[1]余永跃.中部地区发展永续农业的研究[J].中州学刊,2008(11):71.[2]艾才琴.农药残留即使2%也很可怕[N].沈阳日报.2011-06-12.

  [3]徐丹.“智慧农业”路在何方[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02):96.

  

  

篇十八:关于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的论文

 基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智慧农业发

  展思考

  摘要:智慧农业将科学技术和物联网更好的结合,是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使各要素全面优化配置、上下游供求信息交换、实现治理精准、高效,促进生产节约,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本文对智慧农业发展的意义、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快智慧农业发展的思路,以供借鉴。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智慧农业;发展

  1智慧农业的发展意义

  在信息化、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受到阻碍,无法保证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目前农产品市场,普遍存在农产品价格低廉,流通速度低,流通领域也是最低阶段,农民收益远远低于投入成本。传统的生产方式产出的农产品产量不足,质量不佳,价格远远低于“精品”农产品。农民收入难以提高,则会阻碍乡村经济发展,不利于乡村振兴政策的推行。物联网等创新技术的应用,能够缓解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现状,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其中,“智慧农业”是一个农业全产业链优化的过程,实现农业智能化管理,将现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应用于农业生产中,通过控制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对农业进行智能管理、远程监测、生产决策,灾害预警等管理,对农业进行管控,使农业更加“智能”。目前,出现了专门用于农业生产作业的机器人设备,例如可以完成大棚作物的种植和修剪任务的机器人。也有可以通过线上APP来操作小型播种机器人,具有质量轻、耗能低、灵活度高、云端智能控制等优点。用最少的资源,科学合理地种、养出最优质的农产品;用最低的成本和时间,将农产品以最快的运输速度送到销售地,这应当是“互联网+”或“智

  慧+”在整个农业行业的深度运用。因此,为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智慧农业,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

  2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1.多数居民对智慧农业场所建设不是很了解,部分地区设立了智慧农业建设所需场所,但总体而言,智慧农业场所的设立还不是很完善。第二,智慧农业相关设备与平台正被人们所接受,但智慧农业系统设备与平台不完备。第三,智慧农业相关的组织机构较少,智慧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尚未达到预期,智慧农业建设中相关专业人才稀缺问题突出。第四,通过对智慧农业在生产上带来效益的期望统计,人们对智慧农业提出了新的期望,希望在管理、信息掌握等方面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尤其是事关生产的管理,例如实现科学化管理、减少人力投入以及病虫草害的监测和防治问题。根据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统计情况,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已投入使用的占比稍微较低,现代农业产业科技中心建设现已保持高速发展中。我国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一直未放缓过脚步。第五,虽然智慧农业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智慧农业场所、相关设备与平台、组织机构以及政府保障政策都没有完善和落实到位,但有望在未来的得到发展与完善。

  3基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智慧农业发展思考

  3.1加大智慧农业建设投入力度

  政府部门需要加大财政投入,调动市场积极性,通过金融机构的支持来形成完善的融资平台,还可以设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基金,鼓励社会资本和企业资本积极参与,破解智慧农业融资难题。要进一步打造出共识效应,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以推进智慧农业在县域快速发展为目标来开展相关的工作。

  智慧农业的建设中有许多重要的政策,其中最常被提起的是农业补贴政策。农业补贴方面,主要从扩大补贴范围、加大补贴力度及提高补贴效率三部分展开。在原有的补贴基础上,不断建立与完善利于智慧农业建设的政策,有的放矢地增

  加直补资金量;同时,适当改进补贴方式,由直补的“特惠制”向“普惠制”推进,加强农业补贴结构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补贴政策体系。

  3.2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整合资源

  对于智慧农业发展而言,必然是经过培育发展成熟的整体性过程,也是全产业链条集合的重要业务,要做出科学的谋划,制订出符合平台实际情况的智慧农业发展规划,结合各类配套推进措施来提升业务的水平。加强农业资源整合,形成共享化、规模化和带动效应。在未来,智慧农业网络平台需更多完善。应结合本地农业特色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智慧农业发展战略。有计划地部署发展战略,提高每个审核批复环节的工作效率,做好资源的整体调配和对每个环节的精准应用。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完善相关信息包括数据公开,进程透明。另外,地方农业政府部门还应做好与新时代网络热门元素的接轨工作,如电商直播、公众号宣传等,抓住网络电商发展“风口”,与网络电商平台达成合作,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等。发展智慧农业,要建立和推广应用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在未来,智慧农业网络平台需更多完善。

  3.3积极融合大数据技术进行智慧农业建设

  针对当前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采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智慧农业建设,重点解决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并最终构建智慧农业新生态。面向大数据技术的智慧农业建设要点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抓住农业基础设施,完善智慧农业新生态建设。相关技术部门给农业企业和市政府部门提供标准化的安全、网络、存储、计算等云资源服务。设置以农业基础设施为根基的新农业体系,协同管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资源和生产数据。其二,设置农业驱动为数据资源,完善数字农业新体系的构建。借助大数据技术完成农业数据的动态更新、高效流转、精准感知,创建农业大数据资源池,确定智慧农业的战略目标,将传统思维转变为数据驱动思维,最终形成新型的数字农业生态,即通过数据实现感知、决策、管控、考核等。其三,树立企业以创新应用为主的引领目标,创建精准化农业新模式。努力探索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发展前景,结合区域性地方特色

  和数据资源发展农业精准产销,最终构建一个精准化的农业新模式,包括辅助诊断、精准监督、综合应用、资源共享等。

  3.4加强人才培育与创新发展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目前,各地智慧农业的发展亟需高新技术人才、数据人才、农业经济人才和管理类人才等的投入,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才流失现象愈发严重。如何吸引人才返乡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在前期准备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加强城乡联系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应做好校园与乡村的接轨工作,设立智慧农业相关学科欢迎学子报考,鼓励更多毕业生投入乡村振兴事业,并同时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利用优惠政策优势吸引更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家乡智慧农业事业作出贡献。

  4结语

  综上所述,智慧农业能够构建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体系。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智慧农业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要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主导下,通过政策推动智慧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姜民旭,王玉鑫.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慧农业建设及应用研究[J].现代化农业,2022,(04):73-74.

  [2]吴梅贤.平南县推进智慧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机,2022,53(07):178-180.

  [3]张辉,曾婉君,黄琴,欧阳洁.智慧农业建设成效与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08):28-29.

  

  

推荐访问:关于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的论文 农业发展 对策 思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