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博彦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疫情防控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20篇

时间:2022-11-11 20:00:03 浏览量:

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20篇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状况汇报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建设领域消防安全,根据州城乡建设住房局关于贯彻落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20篇,供大家参考。

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20篇

篇一: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状况汇报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建设领域消防安全,根据州城乡建设住房局关于贯彻落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住建领域消防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开展住建领域消防安全工作状况汇报如下: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人才是创新工作、履职尽责的需要,也是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事业繁华进展的重点所在。为了适应进展,培育造就一支主动进取、开拓创新的高素养、复合型人才队伍,依据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展人才队伍建设课题调研的紧急通知》文件要求,结合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对全局的人才队伍建设状况开展了实地调研,全面了解了住建队伍的整体状况,并学习借鉴外地县市住建部门人才工作好的阅历做法,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近几年来,县住建局把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主动完善各项制度,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和内部环境,住建系统人才队伍得到了肯定的进展,队伍结构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全局现有职工19人,在编干部职工19名,其中公务员8人,技术人员10人、工勤1人。在学历方面,本科以上学历5人,占全局职工的26%。在专业技能方面,高级职称2人,占技术人员的20%;中级职称2人,占技术人员的20%;初级职称6人,占技术人员的60%。20xx年,通过事业单位统一招考引进专业技术人员2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养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加。20xx年还将招考引进专业技术人员2人,我局即将满编。

  

  总体来说,县住建局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偏低,由于历史缘由,还有一大批初中、高中、中专等学历工作人员,人才队伍亟需加强。

  二、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人才队伍总体素养偏低,结构不尽合理目前,县住建局人才队伍总量偏少,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缺少一批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在管理人才方面。把握经济运行规律的综合性人才匮乏,没有城市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更没有城市进展大规划、大繁华,懂策划、擅管理方面的人才,肯定程度上制约了住建事业的进展。全局编制数为22人,其中行政编制9人,事业编制12人,工勤岗位1人。现有人员19人,空编3人,其中领导班子还缺少一名副局长。----从年龄结构上分析,30岁以内2人,占10%;30-40岁以内4人,占21%;40-50岁以内5人,占26%;50岁以上8人,占43%。20xx年环保、国土、城管从我局独立出去,带走了一部分人员,而我局缺少编制无法再引进人员,造成目前人员老化状况特殊严峻,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从学历层面看,本科毕业5人,占26%,但其中4人都非

  档案管理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二〕财政投入不够,人才流失快尽管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增加了对房地产市场、规划建筑领域的扶持力度,

  但是对住建行业的重视程度照旧不够,人才方面的财政投入相对偏少,住建系统人员福利待遇总体较低,高端人才引进困难,现有人才也难以留住的状况时有发生,从而影响人才队伍的稳定。

  〔三〕制度不完善,队伍缺少活力现行事业单位制度〔如岗位设置、安排制度、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制约和影响了住建人才的培育、引进,同时也导致人才队伍活力缺乏。1、缺少优胜劣汰竞争机制。目前,住建事业单位缺少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在用人方面是进也难、出也难。一方面,优秀专业人才难以进来,另一方面,不能胜任新形势下住建行业管理要求的从业人员又无法安置。这对住建人才的培育、流淌、沟通使用带来肯定程度的影响。2、缺少内部竞争激励机制。目前普遍存在吃大锅饭和人浮于事的现象,而一些特殊专业人才和一般专业人才的工资待遇没有明显差异,不同程度上导致了一部分人员不钻业务、不思进取和高级人才难留住的现象。3、专业岗位设置不尽合理。目前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不尽合理,中高级职称岗位数受到严格限制,直接影响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直接导致部分中低级人员不思进取和高级人才进不来、难留住的现象,肯定程度上制约了事业的进展、影响了队伍建设的步伐。因受专业技术岗位数量的限制,评聘职称就得等前人退休、自然减员,这在肯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进展。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人才工作格局1、重视人才工作。期望各级各单位人才领导小组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定期讨论涉及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切实履行好职责。建立引进、培育、选拔、使用文化人才年度工作报告和工作通报制度,促进人才培育选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2、完善住建人才政策支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人才观,主动争取上级的支持,出台优待的人才政策,尽力打破人才进出不畅的瓶颈,对高端人才既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对引进的人才在项目经费、工资福利、住房补贴、家属随迁、子女入学等方面赐予较高的待遇,对现有高层次人才也要同等对待。3、加大住建人才投入。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特殊是加大对重点人才项目的投入。建立完善单位和个人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人才的培育、引进和嘉奖,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人才的创造潜能。〔二〕优化人才队伍结构1、引进急需人才。认真落实拟制人才进展规划,制订切实可行的分步实施方案,大力培育、引进规划、建设、住房保障相关行业的特地人才。当前,我县住建系统工民建、建筑结构学、计算机、法律等方面的人才紧缺,下一步要主动争取人事部门的支持,用足用好现有编制,通过向社会公开聘请成熟人才和到高校聘请优秀毕业生两种渠道引进单位急需的各类人才。在聘请人员时,要立足长远、着眼进展,分清轻重缓急,不能急于求成,在年龄层次、专业结构等方面梯次配备,形成有序、良性的人才梯队连接。

  

篇二: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情况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建设领域法制教育,按照州城乡建设住房局关于贯彻落实省住房和全区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住建消防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开展住建专业领域消防安全工作情况汇报交叉学科如下: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人才是创新工作、履职尽责的需要,也是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事业繁荣的重点所在。为了适应发展,培养造就一支积极进取、埋头苦干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展人才队伍建设课题调研大力开展的紧急通知》文件要求,结合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学术研究活动,我们对全局的人才队伍工程建设建设情况开展了实地调研,全面了解了住建队伍的整体异常情况,并学习借鉴外地县市外地人住建部门人才工作好的经验做法,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向各位纪检汇报如下。

  一、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来,县住建局把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抓一项重要的任务来作为,非常积极完善各项制度,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和内部环境,住建系统人才队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各队队伍结构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全局现有职工19人,在编干部职工19名,其中公务员8人,技术人员10人、工勤1人。在学历方面,本科以上学历5人,占全局职工的26%。在专业技能方面,高级职称2人,占技术人员的20%;中级职称2人,占技术人员的20%;初级职称6人,占技术人员的60%。2021年,通过事业单位统一面试引进专业技术人员2人,干部队伍的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2021年还将科研人员招考大力推广专业技术人员2人,我局即将满编。

  总体来说,县住建局劳动生产率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偏低,由于历史原因,还有一大批初中、高中、中专等学历工作人员,人才队伍亟需加强。

  二、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队伍总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县住建局人才队伍总量偏少,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结构性调整矛盾尤为突出,缺少一批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在管理人才方面。掌握经济运行人才规律的综合性人才稀缺,没有城市经营管理大城市方面的人才,更没有城市健康发展大规划、大繁荣,懂策划、擅管理方面的金融人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住建事业较大的发展战略。

  全局编制数为22人,其中行政编制9人,事业编制12人,工勤岗位1人。现有人员19人,空编3人,其中领导班子还缺少一名三名司长。

  ----从年龄结构上分析,30岁以内2人,占10%;30-40岁以内4人,占21%;40-50岁以内5人,占26%;50岁以上8人,占43%。2021年环保、国土、城管从我局独立去,带走了一部分相关人员,而我局缺少编制无法再引进人员,造成目前人员老化情况非常严重,不同程度地长期存在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

  ----从学历层面看,本科毕业5人,占26%,但其中4人都非第一学历,不少人是因为职称等需要通过在职进修获取的,较多人存在扶贫着专业领域不对口的问题,对管理业务提升的帮助不是很大。专科毕业14人,占74%。职称层次整体不高。

  ----从职称及专业分布看,高级职称2人,占11%;中级职称2人,占11%;初级6人,占32%。专业领域广布不均。谢朗特专业人才稀缺的同时还急需解决财会、计算机、文秘专业的人员。档案室没有专门档案管理人员,随着个人档案的不断增加,档案管理已经不能满足消费需求。

  (二)财政投入不够,人才流失快

  尽管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增加了对房地产投资市场、规划建筑重要领域的扶持力度,但是建好对住建行业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人才方面税收收入的财政投入相对偏少,住建系统人员福利待遇总体较低,高端人才引入困难,现有人才也难以留住的情况时有发生,从而影响人才队伍的稳定。

  (三)制度不完善,队伍缺少活力

  现行事业单位制度(如岗位设置、分配制度、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制约和影响了住建人才的培育、引进,创造力同时也导致人才队伍活力不足。

  1、缺少优胜劣汰竞争机制。目前,住建事业单位缺少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在用人方面是进也难、出也难。一方面,优秀专业人才无法进来,另一方面,行业胜任新形势下住建不能管理要求的从业人员又无法安置。这对住建高级人才的培养、流动、交流使用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2、缺少内部价格竞争激励机制。目前普遍存在吃大锅饭和人浮于事的现象,而一些特殊专业人才和一般专业人才的工资待遇没有明显,不同程度上导致了一部分人员不钻投资业务、不思进取和高级人才难留住的现象。

  3、专业岗位增设不尽合理。目前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不尽合理,适当调整中高级职称岗位数受到严格严格控制,直接影响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直接导致部分中低级人员不思进取和高级人才进不来、难留住的现象,演艺事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事业的发展、外界影响了队伍建设的步伐。因受专业电子技术岗位数量的限制,评聘职称就得等前人退休、自然减员,敏感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发展。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切实加强建议

  (一)完善人才工作格局

  1、重视人才工作。希望各级各单位人才领导小组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定期涉及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基本建设建设的土地利用,切实履行好职责。建立引进、培养、选拔、使用文化金融人才年度中华文化工作报告和工作通报制度,促进人才培养选拔遴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完善住建人才政策提供支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人才观,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出台优惠的金融人才政策,尽力打破人才进出不畅的瓶颈,对高端人才既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对引进的人才在项目经费、工资福利、住房补贴、家属随迁、子女给与入学等方面给予较高的待遇,对现有高层次人才穆家也要同等对待。

  3、加大住建人才投入。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关键环节重点人才项目的投入。建立完善单位和个人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奖励,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人才的创造潜能。

  (二)优化专门人才结构

  1、引进急需人才。认真落实拟制专门人才发展规划,制订布齐的分步实施方案,大力培养、引进规划、建设、住房杜安扎省保障相关机构行业的专门人才。当前,我县住建系统工民建、建筑结构学、计算机、法律等方面的专门人才紧缺,下一步要积极争取人事部门的支持,用足用不好现有编制,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成熟人才和到高校招聘优秀两种渠道引进直属单位急需的各类人才。在招聘人员时,要立足长远、着眼发展,分清轻重缓急,不能急于求成,在年龄层次、专业领域结构等方面梯次配备,形成有序、良性的人才梯队并行。

  2、提升现有人才。针对住建局的实际情况,当前特别要注重在现有侧重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对现有人才分类对待,对有特定才能的人才不仅要“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而且要“扬其

  所长、克其所短”、“扬其所长、容其所短”。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管理机制,加强继续教育工作,鼓励各类人才丘壳自学,按县委、县政府有关规定对自学成才者给予奖励;选送年轻专业人才回国高校和国家级、省级、州级单位进修,在住建系统评选专业控制系统拔尖人才,调动专业人才专业人才的工作计划性,并以此带动单位其他转型人员的发展、进步。

  3、灵活使用人才。坚持人才的刚性流动和柔性流动相结合的方法,打破“用才必养”的传统观念,打通体制内人才和内共体制外人才的互通平台,引进人才与借用外智并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围绕城建重点项目、旧城区改造、建筑业管理、保障性住房、房产交易、物业管理和工程质量房屋建筑检验等领域,按照专业对口、人岗相适的原则,发现优秀干部,调整使用干部,积极优化年轻干部流转队伍资源配置。采取所推荐考察等多种方式,及时将政治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纳入后备干部人才库,进行重点培养、重点管理、择优选用,着力打造年轻干部生力军。

  4、整合人才资源。职能相近的科室、单位,可以进行整合,人员按复员军人岗位需求综合进行调整,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

  (三)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1、深化副职制度改革,强化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取向,重点向纳夫县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倾斜,全面推行专业领域技术职务“评聘分开”,避免一评定终身现象,考评在平常的考核中执行绩效考核制度,对不履职、无实绩的人高职低聘或不聘,对实绩大的人员低职高聘。

  2、科学本作专业岗位。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的职责、职能,科学合理地重新设定专业岗位,同时按照高、中、低职称,划定一定比例,形成培养梯次;积极争取有关部门负责人的支持,在部分专业人才特别集中的单位,只设定专业岗位,不设定职称数,尤其是高级职称数,符合条件的均可以申报评聘职称,从而激发、调动相关人员的学习积

  极性、钻研业务的积极性,推动年轻人才的脱颖而出、推动住建队伍的可持续和协调发展。

  3、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鼓励实行对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骨干实行福利待遇倾斜。加强对体制外人才进一步增强的保障力度,使编制内外的人才在享受评职、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以及社会保障上地位平等,增强人才的活力和能力。

  4、创新金融人才激励机制。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对工作中有重大贡献的人才给与重奖和激励。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竭力推行和完善公开招考、社会招聘、竞争上岗等措施办法,建立起能上能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强化隐患检查,坚持依法治理住建领域消防安全工作,成立消防安全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建设领域消防按全防治管理工作,提升消防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彻查处理事件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全力落实防控措施,坚决预防和遏制重度大火灾事故发生。

  二是结合建设领域安全生产专项工作要求,重点加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隐患治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处罚力度,落实管理责任,确保教育工作取得实效,争取在期不在期的专项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实行“零容忍”必须专人全权负责整改,各责任主体各负其责,并按规定配置防火设备、设备,保证消防安全通道疏通,同时要加强对工地杂物市场监管的监管,确保消防安全。

  三是明确规定明确燃气企业消防安全一岗双责,企业负责人就是本单位调研员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建立同质性消防安全责任,层级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构建消防安全巡查、二次污染整改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液化气储存站等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建立台账,按规定配置消防器材,消防安全标牌等,落实企业消防安全教育个应急队伍,再就是加大检查力度,加大用户安全教育宣传,及时消除燃气消防隐患。

  四是加强既有房屋消防安全隐患隐患清理,对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整改并加强消防设施投入,畅通消防通道,不得擅自改变房屋的使用性质,确保既有房屋的消防安全。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推介普及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增强交通安全品牌意识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篇三: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阳泉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为了深入贯彻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摸清和掌握我市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现状、找准存在问题,切实提高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四大战略”和转型跨越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根据市委人才工作领导组和市委组织部的部署,市人社局组成了专业技术人才课题调研组,于五月中下旬先后对城区、市一中、市十一中、市中医院、市豫剧团、市国土资源监察支队以及山西舜天农业科微生物科学技术研究院、山西银隆市政工程集团等十几家重点企事业单位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汇总、分析调查表的基础上,调研组又专门进行了讨论,交换看法,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截止2022年末,全市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万人,每万人拥有量39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50人,大学本科18729人,大学专科22839人,中专以下学历12278人;35岁以下17047人,35-45岁22907人,45-50岁7385人,50岁以上6857人;高级职称3438人,中级职称21288人,初级职称29470人。

  根据调查分析,我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有以下特点:

  1、人才数量持续增长。两年来,我市专业技术人才数量稳步上升。2022年新增专业技术人员1983人,其中,高级89人、中级1635人、初级259人。2022年新增专业技术人员2090人,其中,高级212人,中级1008人,初级870人。

  2、人才结构渐趋合理。我市在岗专业技术人员中的高级、中级、初级职称比例为1:6:9,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占到总量的%;高学历人员所

  占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学本科以上人员所占比重达到%;年轻化趋势比较明显,45岁以下人员的比重占到74%,中青年人员成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主体力量。

  3、人才素质明显提升。高层次优秀人才有所增加。高级职称人员3438人(其中正高级251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

  4、人才作用更加凸显。近两年,我市新建成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院士工作站1个,技术创新力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二、近两年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创新机制,专业技术人才政策逐步配套完善。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人才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进一步分解细化《阳泉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22年—2022年),我市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促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2022年,印发了《阳泉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有关问题的说明》,拓宽了职称评审服务范围,充实和细化了评审条件,完善了推荐、评审、公示、审批程序,丰富了评审方法,畅通了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晋升渠道;2022年,经市委人才办审定,出台了《阳泉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22-2022年)》。同时,联合教育、

  科技、财政、农业、文化、卫生等部门制定了《阳泉市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意见》,成立了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协调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宏观指导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我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逐步配套完善,保证了党管人才制度

  的落实,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落实政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配套的专业技术人才政策,有力促进了人才的优化配置,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是优化结构,中青年人才成为主体。近年来,我市专业技术人才数量持续增长,在岗专业技术人员中,大学本科以上人员所占比重达到%,高学历人员所占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而45岁以下人员的比重占到74%,年轻化趋势比较明显,中青年人员正成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主体力量。二是强化培训,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升。近两年,围绕全市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在煤炭、电力、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物流、文化旅游等经济发展领域,依托行业主管部门,注重发挥各行业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强化分口学习,自主办班培训,大规模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三是深化职称改革,专业人才贡献力增强。专业技术人员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尤其是在农业技术推广、工

  业新品研发、实用技术研究以及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2022年,我市新建成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个,院士工作站1个,全年取得市级科技成果44项,专利申请量达到820件,同比增长%,有17个项目列入省级科技计划、9个项目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充分体现了科技人才在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

  (三)引培并举,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为了引进高层次人才,近两年,先后组团赴西安、深圳、太原等人才智力密集城市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引进了一批急需紧缺人才。同时,坚持柔性引才,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仅市口腔医院就多次主动参加

  海外人才招聘活动,先后聘请了包括香港、英国、以色列牙科专家等在内的多名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组成顾问团队。2022年4月,还邀请到50多名省内外医学专家,以及多名国际合作方专家在口腔医院召开了科研课题的研讨会。该院聘请的菲律宾籍专家陈凰还获得“山西省政府友谊奖”。

  为了给我市高尖端人才引进培养提供更好的平台,为高层次人才创业实践提供广阔舞台。近两年,我市加强了高层次人才实践基地建设。2022年,市经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被省委组织部授予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2022年,盂县吉天利科技有限公司又被省人社厅授予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阳泉煤业设立了院士工作站。经市人社局命名阳泉口腔医院、阳泉友

  爱医院为阳泉市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同时,为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实现我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推进,加大了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力度。2022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了高层次人才选拔工作,经过严格初审,向省厅推荐10名高技术人员参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的选拔,最终有3名同志获评山西省学术带头人。另有94名专业技术人员获得了“阳泉市第四届拔尖人才”称号。

  三、目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与实现我市“工业强市、文化兴市、扩城阔市、生态靓市”,打造“千亿阳泉、百万新城”的战略目标相比,与我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要求相比,我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还不能满足我市转型跨越发展的需要,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在问题

  流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回市率低等多种因素的叠加,会使我市人才数量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这对我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壮大发展极为不利。

  2、专业技术人才行业分布不合理,结构不优。一是人才行业分布不均衡。我市在岗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密集于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事业单位,又以教育和卫生两大部门的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居多。而在煤、电、铝、耐火、磁材、煤化工等优势产业的人才反而较少,显然与我市转型跨越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二是人才结构不优。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我市专业技术人员中,有高级职称的只占%,正高仅有251人;硕士以上学历的350人,仅占%,而中专(高中)以下的多达%;年龄在35岁以下的虽然占到%,但具有高级职称的不足10人。高级、中级、初级职称比例为1:6:9,与1:3:6的“金字塔”式合理结构模式还有很大差距。

  3、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高层次人才匮乏。从典型调研中也发现,相当部分的专业技术人员过分看重职称晋升,在出成果、做贡献上投入的精力与其职称不相称。相当部分的单位又重使用轻培养,缺乏系统培训和针对性培养。特别是对海外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引进不足、培养不力。我市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创新能力不强,整体素质不高。真正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引领产业升级的创新型高端人才比较匮乏。这也是

  近几年我市专业技术人员难以入选“国家特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原因分析

  1、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力度不够。我市自然地理条件、环境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环境相对较差,科研经费、住房、子女入学入托等硬条件跟不上,择业观念、创业意识和创业机遇等也整体滞后,这些都增加了人才的引进难度。我市一些地方与部门之间、条块之间从各自利益出发,

  互相制约,缺乏统一的大人才观念,没有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摆在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大型招商、高层次人才招聘会等活动,缺乏信息共享,多是各自组团、各自为战,没能形成合力。同时,吸引人才的政策和机制不配套、不完善,缺乏全面系统的可操作性,对专业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环境不优。从教育环境来看,我市大专以上的教育事业相对比较落后,高校数量少,学术水平和科技实力低,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及其结构尚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建设和科技事业发展的需要;从社会环境来看,在人才待遇方面,多数单位没有与专业人员贡献挂钩的激励措施,职称评聘还存在靠学历、熬资历的问题,缺乏一个靠业绩选才、用人的良好环境;从企业环境来看,由于我市大多国有企业效益差,近几年专业技术人员增长最快的是民营企业,大多数没有

  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人才缺乏相应的创业平台;在文化环境方面,我市不少地方还一定程度地存在人才意识不强的问题,对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人才价值的社会认同感不高,这些都不利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健康成长,不利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

  3、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投入不足。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人才学习、生活、成长环境的改善,各项人才政策的落实,都需要政府的支持,需要资金的投入。近几年,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级各部门对高层次人才研发的投入逐年增多,对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生活条件的改善力度逐年加大,但距我市转型跨越发展对急需紧缺人才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无法实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的目标。

  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建议

  (一)完善措施,进一步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力度。

  1、创新人才引进政策。2022年,省人社厅相继出台了《山西省引进重点高层次人才计划实施方案》、《山西省高端创新型人才培养引进工程实施意见》,我市也要尽快制定出台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具体实施办法,在人才引进的政策措施上大胆创新,鼓励和吸纳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我市创业、工作。

  2、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需要,加强对急需紧缺人才的需求预测,定期发布人才需求目录,提高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针对性

  3、完善柔性引进机制。发扬市口腔医院“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柔性引才方式,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等方式,实施开放型的人才引进战略。吸引和鼓励国内外各类人才带成果、带项目来我市研发新产品、新技术。

  (二)更新观念,进一步优化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环境。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了实现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努力构建有利于专业技术人才创业发展的平台和环境,各级各部门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站在“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高度,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充分认识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意义,增强人才资源开发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工作整体水平。

  2、创优人才发展的各种软硬环境。作为经济欠发达、环境相对落后的地区,必须创优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各种软硬环境,

  以更灵活的政策、更大的投入、更好的学习、生活、工作条件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要大力推进“四大战略”,尽快改善自然环境,打造生

  态文明、平安和谐的宜居家园;要进一步弘扬阳泉历史悠久、“文献名邦”的传统文化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要大力宣传高层次人才勇于创新工作,带动地域发展的典型事例,使广大专业技术人才见贤思齐,使全社会真切地感受到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人尽其才,努力构建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机制

  1、创新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建立社会和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制度,发挥好职称工作的导向作用。完善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克服在人才评价中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积极探索资格考试、业绩考核与同行评议相结合的社会化评价办法,加快实行执业资格制度。

  2、健全专业技术人才流动机制。进一步疏通党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组织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的“三支一扶”服务制度,大力开展“千人百县”专家服务基层活动。鼓励专业技术

  人才通过兼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科技咨询等方式进行流动。

  3、完善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加快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实行按岗位定酬、按业绩定酬,形成向关键技术岗位、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机制,实现专业技术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完善人才奖励机制。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双重激励作用。

  (四)群策群力,进一步健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

  1、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要尽快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保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有充足的资金供给。要加大在高精尖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引进和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高科技人才创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加快“园站”建设步伐,为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创造更好的机会和条件。对引进和选拔培养的国家特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省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用人单位应为其提供比较充裕的科研、项目启动经费和与实际贡献相应的工作津贴等优厚待遇。,

  2、着力拓展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新途径。一是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机制。要不断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培训手段,丰富培训方式方法,大力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

  更新工程”,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二是努力建设一支高层次人才团队。要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力度,根据省厅安排,在全市范围内认真组织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各类高层次人才选拔推荐工作。制定专项培养规划,通过引进和培养,建立起一支站在国内、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创新和创业的高层次人才团队。三是重点选拔培养一批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加快我市拔尖人才选拔力度,加强对拔尖人才的培养,联合举办以优势产业发展为选题的高级研修班,积极推动建立企校合作机制,加快培养我市经济发展急需的中高级人才。着眼于我市经济发展战略,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梯队,实现我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推进。

  

  

篇四: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本文系邮箱投稿,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照搬照抄!

  关于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汇报

  根据要求,现把我市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一、存在的问题(一)部分干部思想认识不高,与推进人才强市战略部署不匹配。主观认识跟不上。没有将人才充分提升到“战略资源”“第一资源”的高度,存在人才战略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两张皮”的现象。行动落实跟不上。有些干部还是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安排部署代替实际行动的情况。魄力担当跟不上。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和敢于担当气魄,政策不想完善,体制不敢创新,机制不愿突破,资金不舍投入。(二)有些单位工作机制不活,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工作宗旨不匹配。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流动、激励等体制机制不够完善,造成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流不动,用不好。表现为:在引才上“叶公好龙”。口头上重视人才,内心处抵制人才;人才引来之前表现求贤若渴,引来之后却不合理使用,甚至晾在一边。在用才上“郑人买履”。有些优秀人才因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而无法任用和提拔。在评价上“刻舟求剑”。存在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唯资历倾向,看能力、看实绩、看贡献偏少。(三)有些平台载体作用发挥不够,与人才发展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不匹配。对接程度不高。虽已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基地等平台,但与园区发展、优势产业、

  重大项目对接不紧密,平台优势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引育质效不优。引进和柔性引进院士、专家教授等行业领军人才、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的力度不够,培育本地人才数量不多。运转成效不佳。虽然与不少高校和科研院所有合作,但服务水平不高、对接程度不够、实际成效不明显。如科技孵化器等双创平台就存在重入驻轻孵化,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设轻投入等问题。二、采取的做法(一)优化人才顶层设计。先后到X、X、X等地开展了X次专题调研,深入X科技、X科技等本地企业调研十余次,有力推进梦想小镇、人才超市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去年每位市委常委带一个调研组,选点X余家,就人才工作开展专题大调研,为我市人才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成立人才工作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部长任组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和乡镇党委书记参与,保证有人来做人才工作。(二)强化人才平台建设。一是率先在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成立X家人才工作站,充分发挥“以站引才”作用,实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有机结合。二是成立了XX省县级市首家X离岸创新XX工作站,为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提供了平台。三是今年新成立了XX、XX等XX家院士专家工作站,至此我市共有XX家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XX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XX家,总数位居XX各县市区之首。(三)人才引进工作。实施“我选XX·筑梦XX”计划,

  围绕“大学生实训就业”“人才资智回归”“大学生扎根乡村”开展人才引进工作。为了抢占引才先机,我市率先组织开展“招硕引博”资格审查及面试工作,吸纳XX硕博人才服务XX。三、下一步打算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落实《关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建设现代港城的意见》,通过创新人才引进、评价、激励、流动等机制,为人才工作“引用育留”提供政策保障。二是推进人才平台建设。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基地、产业技术联盟的建设、服务和管理,提升产学研平台对高层次人才的吸附能力。加大驻全国各省市人才工作站建设力度,在原有基础上,再建立3-5家人才工作站,外延工作渠道,实现招才引智全球化。三是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实施“高端人才引领”工程。开展重点产业、行业人才需求调研,向社会发布《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并实行动态调整,定期更新。依托华创会、海创会等平台,实现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重大突破。实施英才回归工程,深化“双招双引”和“双回双创”,开展千名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活动,借助校友峰会,选聘一批“招才顾问”“招才大使”,重点打好“家乡牌”“亲情牌”,持续吸引能人回乡投资兴业。实施青年人才筑梦工程,加快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在既定时间内按照任务目标完成各类人才引进工作。通过大手笔引入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大专学历以上专业技术人才、产业领军型科技创新人才,着力解决我市人才供需不足问题,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篇五: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foreignliterature逐步实现由设施设备与人员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向以设施设备为主人员为辅的管理模式转变即依靠完善的设施设备和标识标线维持现场营运秩序和候乘秩序摒除过去人多力量大人海战术的管理理念打造一支高效精干的员工队伍

  关于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调研情况的报告

  一、人才队伍基本情况(一)基层服务人员队伍基本情况截至2011年12月,基层服务管理人员共585人,具体构成为站场分公司管理员30人、正(副)班长53人、一线站场管理工502人。基层服务管理人员平均年龄34岁,其中35岁及以下375人、占64.1%;36至40岁65人、占11.11%;41至45岁42人、占7.18%;46至50岁60人、占10.26%;51至55岁39人、占6.67%;56岁及以上4人、占0.68%。基层服务管理人员中具备本科学历16人、占2.74%;大专学历72人、占12.31%;中专中技学历104人、占17.78%;高中及以下学历393人、占67.18%。具备职业资格有28人、占4.79%,分别为初级工7人、中级工14人、高级工6人、技师1人。(二)管理人才队伍基本情况截至2011年12月,管理人才共60人,具体构成为经营管理人才6人、中层管理人员19人、其他管理人员35人。管理人员平均年龄33岁,其中35岁及以下42人、占70%;36至40岁7人、占11.67%;41至45岁4人、占6.67%;46至50岁3人、占5%;51至55岁3人、占5%;56岁及以上1人、占1.67%。管理人员中具备本科学历36人、占60%;大专学历16人、占26.67%;中专中技学历2人、占3.33%;高中及以下学历6人、占10%。具备专

  业技术职称有24人、占40%,分别为初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6人。

  二、近三年以来在选拔、激励、使用、培育人才等方面的做法

  (一)建立班长年度选拔机制,挖掘基层服务管理优秀人才。每年中旬,办公室牵头组织对现任正(副)班长的德、能、勤、绩等四个方面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通过自评、上级评价、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等四个环节了解其工作表现和综合管理能力,淘汰不胜任者,补充一线优秀人才。

  此种选拔机制引导广大员工树立“能者上,庸者下”的工作观念,进一步调动基层管理骨干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工作效能。

  (二)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实施管理岗位竞争上岗。办公室不定期公布部室中除中层管理岗位以外的所有管理岗位和站场分公司管理员岗位情况,并通过资格审查、笔试、演讲答辩、民主测评和组织考察等方式综合考察竞岗者的综合素质。

  此种人才选拔机制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打造了优秀员工脱颖而出的平台,营造了团结奋进、开拓进取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强化福利待遇激励力度,增强员工队伍凝聚力与稳定性。在干部年轻化的大趋势下,为克服员工职务晋升空间狭窄的弊病,我单位定期根据员工工作表现或本企业服务

  年限调升其工资级别档次,如正(副)班长服务期限满3年提升1个档次,满5年提升2个档次,等等。

  (四)建立各层面层次培训系统,强化学习型员工队伍建设。通过实施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定期组织各层次管理人员参加有关依法治企、提高执行力的培训活动,激发其工作热情;根据不同管理岗位要求,组织不同层次管理人员参加对口业务技能培训,提升其业务素质;坚持对新入职员工开展“管理处、分公司、公交站场”的三级教育,使其熟悉和掌握组织架构、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等企业文化,帮助其尽快融入企业和适应岗位工作。此外,我处还结合行业特点,将安全防范技能列入常规岗位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要求全体员工定期参加消防演练,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和处置技能。

  三、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一)工作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劳动强度大,人员流失严重。首先,我处管辖的公交站场大部分是露天场地,员工需要在风吹雨淋日晒等各种恶劣天气下、忍受着公交车尾气噪音等污染环境去履行本职工作。其次,作为城市基础交通服务单位,我处员工肩负着繁杂的服务工作和各类创建迎检等政治工作任务,劳动强度大、工作要求严格,工作效能直接受到各界公众监督,稍有不慎,影响恶劣,由此给员工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再次,因大部分岗位工作以体力劳动为主,并且工作内容多为相对无技术含量的简单重复,很多年轻人工作一段时

  间后就容易产生厌倦感。这些都造成我处人员流动比较频繁。2011年间,我处流入人员145人,流出人员159人,年度员工流失率为19.78%。

  (二)工资待遇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尽管我处每年在经营亏损的困难下都保持至少7%以上的工资增长幅度,福利待遇也不断改善,但与市场同行业水平相比,所提供的工资待遇对年轻人才仍欠缺较强的吸引力,难以保持员工队伍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三)部分员工安于现状,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些员工在一个岗位工作的时间较长,产生了厌倦情绪,上班精神不振,办事吃“老本”、凭“老经验”,不注意自身工作能力的提升。个别人员的心思放在攀比上,待遇讲的多,奉献讲得少,精神面貌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四、下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思路和措施我处将始终坚持科学的人才观,积极营造“鼓励员工干事业、支持骨干干成事业、帮助技能人才干好事业”的企业文化氛围;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积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人才竞争,不断优化职工队伍结构;贯彻不断创新的工作理念,将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企业整体发展规划之中,重点强化和开展员工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实践,积极发挥骨干人才的带动作用,打造一支优秀人才队伍。(一)树立科学严谨的管理理念,打造精干的员工队伍。在立足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公交站场实际运营情况以及借鉴吸收当前行业发展新形势新特点的条件下,我处将

  逐步实现由设施设备与人员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向以设施设备为主、人员为辅的管理模式转变,即依靠完善的设施设备和标识标线维持现场营运秩序和候乘秩序,摒除过去“人多力量大”、“人海战术”的管理理念,打造一支高效、精干的员工队伍。

  (二)建立健全内部人才市场体系。进一步疏通人才流动渠道,盘活人才资源,促进管理骨干在企业内部的合理流动;加强人才选拔任用的科学性,开展人才交流活动,全面提高管理人才配置效率;逐步建立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流动、保障等方面的政策体系,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宽松的优秀企业环境。

  (三)出台多种多样的激励政策,以事业激励人、情感感染人。积极鼓励员工利用工作之余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灵活巧妙安排员工的工作计划和学习计划,让他们工作、学习两不误;对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各种职业技能证书和职称的员工,在工资待遇上体现长期奖励;倡导员工多提经营管理的好点子、好做法,对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有突出贡献的予以重奖;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加大对人才队伍中的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员工了解他们、尊重他们,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

  

  

篇六: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公司从完善劳资人事制度制定技工管理办法和学习培训制度手健全培训教育设施加大员工培训投入提高管理人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激励员工学知识学技术组织员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安排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学习管理和专业知识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培养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管理队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我公司是由原国有企业重组而成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员工都是从原国有企业职工转变身份而来,现有员工435人,其中:管理人员67人,专业技术人员70人,技术工人54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公司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日趋激烈,归根到底是人才队伍的竞争。我公司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建立和完善制度,加大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力度,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为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开辟干事创业的广阔平台。

  公司从完善《劳资人事制度》、制定《技工管理办法》和《学习培训制度》着手,健全培训教育设施,加大员工培训投入,提高管理人、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激励员工学知识、学技术,组织员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安排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学习管理和专业知识,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培养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管理队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公司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很多问题: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还不够新;年轻技术骨干流失率较高;人才结构不合理,主体专业人与边缘专业比例失调,复合型人才少;专业技术人才适应性差,成长缓慢,后继乏力;聘用制度不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缺少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的动力;专业技术人才创新的主动性不强。

  公司今后要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体系,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把培训提升为一种激励手段,注重青年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辅导,重视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优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结构,保证企业持续、良性地发展。

  1/1

  

  

篇七: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我公司是由原国有企业重组而成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员工都是从原国有企业职工转变身份而来,现有员工435人,其中:管理人员67人,专业技术人员70人,技术工人54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公司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日趋激烈,归根到底是人才队伍的竞争.我公司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建立和完善制度,加大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力度,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为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开辟干事创业的广阔平台。公司从完善《劳资人事制度》、制定《技工管理办法》和《学习培训制度》着手,健全培训教育设施,加大员工培训投入,提高管理人、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激励员工学知识、学技术,组织员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安排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学习管理和专业知识,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培养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管理队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公司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很多问题: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还不够新;年轻技术骨干流失率较高;人才结构不合理,主体专业人与边缘专业比例失

  调,复合型人才少;专业技术人才适应性差,成长缓慢,后继乏力;聘用制度不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缺少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的动力;专业技术人才创新的主动性不强。公司今后要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体系,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把培训提升为一种激励手段,注重青年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辅导,重视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优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结构,保证企业持续、良性地发展。

  

  

篇八: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分析

  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分析

  国际竞争就是人才竞争。中国已加入WTO,在世界多格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分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分析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才工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战略性工作。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迎接新挑战,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目前,我区正面临着从“抢救”向“建设”并迈进“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也是吸引资金、吸引人才、发展经济的重要机会。随着我区各项事业发展步伐的逐步加快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必须依靠科技、依靠人才,进一步增强城区综合竞争力。由于我区地处偏远,地理环境恶劣,各项配套设施不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许多方面处于先天劣势。面对各地对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激烈竞争,我们必须不断创建优化良好的人才环境,着力建设好数量众多、结构合理、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党政干部、专业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三支队伍,为我区的现代化建设和跨越式发展提供全面的人才支撑。一、xx区人才队伍基本状况。xx区成立于20xx年xx月,下辖一个管委会、三个乡、一个镇、一个牧场和三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xx平方公里,常住人口xx万,行政中心xx镇距市区xx公里。由于我区各项事业正处于开发阶段,人才队伍主要集中于党政管理和医疗、教育等专业领域。1、党政管理人才:目前我区各类党政管理人员xx人,其中:少数民族xx人,占xx%;研究生学历xx人,大学学历xx人,大专学历xx人,中专学历xx人,高中及以下学历xx人,大专以上学历占工作人员总数的xx%,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xx人,初级及以下职称xx人,年满50周岁及以上xx人,占xx%。2、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我区共有专业技术人才xx人(教职员工xx人,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xx人)。其中:少数民族xx人,占xx%;大学学历xx人,大专学历xx人,中专学历xx人,大专以上学历占工作人员总数的xx%;高级职称xx人,中级职称xx人,初级及以下职称xx人,中级以上职称占xx%。建区以来,我区不断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到机关各部门、街道和社区。20__(请自填)年至20__(请自填)年我区引进的一批大学毕业生分配到各部门急需岗位,并选送了9名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街道办事处,进一步提高了各单位工作质量和各街道办事处的整体工作能力。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我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总量严重不足,结构不尽合理。从人才总量上看,存在着总量不足的问题。截止目前,全区人才队伍总量为xx人,占人口比重的xx%,比全国平均水平的xx%低xx个百分点;全区现有专

  业技术人才xx人,占人口比重的xx%,比全国平均水平的xx%低xx个百分点(企业经营管理者不在此次具体统计之中)。人才总量的不足,远远制约了我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结构不合理,首先是学历结构、能级结构不合理,影响全区经济的发展。在全区人才队伍中,研究生、大学、大专生,中专及其它比例为xx∶xx∶xx∶xx。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仅有xx人,占人才队伍总量的xx%,并且这部分基本上是参加的研究生课程班学习;能级结构高、中、初级的比例为xx∶xx∶xx,具有高级职称的xx人,占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xx%,我区专业技术人才中高、中、初级职称的比例为xx∶xx∶xx。由于我区低学历者、低职称者比例较大,导致部分人员在发展和建设新区的各项工作中表现一般。二是专业结构和分布结构不平衡。从我区人才队伍的专业结构上来看,党政领域的各类人才占人才队伍总数的42%,教育领域的各类人才占人才队伍总数的xx%,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占人才队伍总数的xx%。我区作为一个拥有xx多平方公里土地的地缘大区,医疗技术人才占全区人口比重仅为1%,旅游、城建、工程等专业人才更是屈指可数,远远不能满足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虽然我区采取了一些有力措施,但是受总量限制,我区的各类人才主要还是集中在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调整分布结构的效果不甚明显。

  2、整体能力不强,人才配置不尽合理。在我区现有的人才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的`xx人,占人才总数的xx%,而国民教育大专以上的比例更小。一部分是工作之后再进修,高、尖、专人才严重缺乏,所学专业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我区的继续教育工作比较滞后,使各类人才学习深造的机会不多,知识、信息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我区各类人才队伍的整体能力有些弱化,难以满足我区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在我区各类人才队伍中,学非所用,用非所长的问题还一定程度的存在;特别是一些专业性很强的部门,学本部门专业的干部比例不高;此外,由于人才机制有待完善,人才流动渠道有待进一步疏通,导致个别单位还存在着人才“闲置”的问题。三、制约人才队伍建设的因素。制约人才开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除历史、地理等客观因素外,主要还存在着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人才观念因素。在思想观念上对人才资源开发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新时期的人才观念。有的部门由于受历史原因影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过于侧重项目、资金的引进,而对人才、智力开发的重视不足,用人观念层次不高。第二,人才政策因素。主要是对人才的倾斜程度不够。没有政策依据的,在实际操作中因循守旧,缺乏有效的变通;有政策依据的,缺乏有效的落实和监督。突出的表现一是没有制定相应的鼓励人才发挥作用的政策。二是对人才缺乏吸引力,由于受地理环境、财政经济等条件限制,再加上上级有关人事制度没有相应的倾斜,导致我区在鼓励和吸引外地人才方面尚不具备一些优势。第三,人才体制因素。从管理体制上看,近些年来我们虽然做了一些改革,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我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是用人机制不够灵活。【以下为精品推荐,可删改!】【推荐一:《非公有制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范文》】

  

篇九: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成立人才工作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部长任组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和乡镇党委书记参与保证有人来做人才工人才工作站充分发挥以站引才作用实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有机结合

  本文系邮箱投稿,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照搬照抄!

  关于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汇报

  根据要求,现把我市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一、存在的问题(一)部分干部思想认识不高,与推进人才强市战略部署不匹配。主观认识跟不上。没有将人才充分提升到“战略资源”“第一资源”的高度,存在人才战略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两张皮”的现象。行动落实跟不上。有些干部还是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安排部署代替实际行动的情况。魄力担当跟不上。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和敢于担当气魄,政策不想完善,体制不敢创新,机制不愿突破,资金不舍投入。(二)有些单位工作机制不活,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工作宗旨不匹配。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流动、激励等体制机制不够完善,造成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流不动,用不好。表现为:在引才上“叶公好龙”。口头上重视人才,内心处抵制人才;人才引来之前表现求贤若渴,引来之后却不合理使用,甚至晾在一边。在用才上“郑人买履”。有些优秀人才因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而无法任用和提拔。在评价上“刻舟求剑”。存在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唯资历倾向,看能力、看实绩、看贡献偏少。(三)有些平台载体作用发挥不够,与人才发展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不匹配。对接程度不高。虽已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基地等平台,但与园区发展、优势产业、

  重大项目对接不紧密,平台优势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引育质效不优。引进和柔性引进院士、专家教授等行业领军人才、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的力度不够,培育本地人才数量不多。运转成效不佳。虽然与不少高校和科研院所有合作,但服务水平不高、对接程度不够、实际成效不明显。如科技孵化器等双创平台就存在重入驻轻孵化,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设轻投入等问题。二、采取的做法(一)优化人才顶层设计。先后到X、X、X等地开展了X次专题调研,深入X科技、X科技等本地企业调研十余次,有力推进梦想小镇、人才超市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去年每位市委常委带一个调研组,选点X余家,就人才工作开展专题大调研,为我市人才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成立人才工作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部长任组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和乡镇党委书记参与,保证有人来做人才工作。(二)强化人才平台建设。一是率先在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成立X家人才工作站,充分发挥“以站引才”作用,实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有机结合。二是成立了XX省县级市首家X离岸创新XX工作站,为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提供了平台。三是今年新成立了XX、XX等XX家院士专家工作站,至此我市共有XX家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XX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XX家,总数位居XX各县市区之首。(三)人才引进工作。实施“我选XX·筑梦XX”计划,

  围绕“大学生实训就业”“人才资智回归”“大学生扎根乡村”开展人才引进工作。为了抢占引才先机,我市率先组织开展“招硕引博”资格审查及面试工作,吸纳XX硕博人才服务XX。三、下一步打算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落实《关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建设现代港城的意见》,通过创新人才引进、评价、激励、流动等机制,为人才工作“引用育留”提供政策保障。二是推进人才平台建设。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基地、产业技术联盟的建设、服务和管理,提升产学研平台对高层次人才的吸附能力。加大驻全国各省市人才工作站建设力度,在原有基础上,再建立3-5家人才工作站,外延工作渠道,实现招才引智全球化。三是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实施“高端人才引领”工程。开展重点产业、行业人才需求调研,向社会发布《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并实行动态调整,定期更新。依托华创会、海创会等平台,实现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重大突破。实施英才回归工程,深化“双招双引”和“双回双创”,开展千名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活动,借助校友峰会,选聘一批“招才顾问”“招才大使”,重点打好“家乡牌”“亲情牌”,持续吸引能人回乡投资兴业。实施青年人才筑梦工程,加快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在既定时间内按照任务目标完成各类人才引进工作。通过大手笔引入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大专学历以上专业技术人才、产业领军型科技创新人才,着力解决我市人才供需不足问题,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篇十: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课题组,下设一个综合材料组和三个调研小组,分机关、事业、企业三块开展调研,以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形式,对全市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下一步的对策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5月中旬以来,我们共召开座谈会27个,走访企事业单位200多个,走访有关人员50多人次,回收调查问卷455份,掌握了比较详细的情况。现汇总如下:

  一、人才队伍现状。2、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基本情况。我市事业单位现有各类人才7285人。从学历层次看:大学学历1156人,占15.86%;大专2676人,占36.73%;中专2649人,占36.36%;高中及以下804人,占11.04%。从职称层次看:正高级1人,仅占0.01%;副高级241人,占3.31%;中级职称2046人,占28.09%;初级职称4716人,占64.73%;其他无职称281人,占3.86%。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3427人,占47.04%;35至45岁的1729人,占23.74%;45岁以上的2129人,占29.22%。从专业分布结构看:教育类的4118人,卫生1440人,农林水859人,城建土管221人,群众文化144人,交通环保140人,财税工商116人,新闻112人,人力资源71人,其他64人。二、主要做法和经验。一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优惠政策,促进了我市人才队伍

  的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人才队伍。这支队伍为“兴工强市”战略的实施,为江山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并为今后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认真贯彻“四个尊重”方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实施人才战略、开发人才资源摆到突出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意见,真正做到珍惜爱护人才、充分信任人才和放手使用人才,为各类人才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并让他们参与到重大决策、重点工程中去。在市委常委会和书记办公会中,多次对人才工作作了专题研究。今年党代会报告中,更是把人才工作提到新的高度,将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以强调。为了充分体现人才的价值,我们建立了重大决策专家参与制度,聘请工业、农业、社会事业、信息业等方面20名专家、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担任委员,参与重大经济和社会建设决策前的咨询和论证。在党委、政府各项政策和措施的引导下,全社会的“四个尊重”氛围逐渐浓厚。

  2、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市委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不断改进党管干部的方法,做好干部培养、推荐、选拔任用和管理工作,推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年龄、性别、知识等结构的优化。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纲要》,创新干部人事管理工作,加快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一是以公开选拔为突破口,多层次引入竞争择优机制。市委两次采用“双推双考”方式,公开选拔了8名机关部门副(科)局级领导干部及选聘2名重点中学校长。1999年11月,又推出了3个选任类正职(林业局局长、上余镇镇长、坛石镇镇

  长)和两个副职(团市委副书记、峡口镇副书记)岗位进行公开选拔。今年四月,在市级机关部门班子调整中,市委大胆探索创新,对空缺的17个机关部门正职职位和1个副检察长职位,成功地采用自荐公推提名的方式进行选拔,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和实际效果。在乡镇和部门机关的中层以上干部管理中,则普遍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般干部双向选择”机制。二是市管干部任免实行常委票决制。三是加大对干部监督力度,增强各级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全面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对调离工作岗位的领导干部全部进行离任审计。在干部工作中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注重群众意见的查证和运用,使得群众监督干部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初步形成了群众参与、新闻舆论、党内专门机构共同监督的立体网络。

  3、专业技术人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不断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滚动发展,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我们注重培养了一批急需的金融、外贸、法律以及信息等高新技术方面的专门人才,特别是应对加入WTO的需要,抓紧培养了一批精通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专门人才;注重培养了一支具有较高技术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科技队伍;注重培养了一批思想政治素质较高、服务意识较强、善于组织重大科研项目、掌握科技发展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科技管理专家。为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作用,我们建立了科技骨干挂联市“310重点工程项目”实施制度,安排他们参与和负责重点工程的实施,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业务能力和提高素质。采取赴外招聘的方式,引进部分急需的专业人才。近年来,我市每年都组

  团赴武汉、西安等地招聘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年引进近100人。4、企业经营管理者职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以推进“兴工强市”战略,

  加快江山经济社会发展为立足点,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职业化的优秀企业家。具体工作中,注重研究企业家的成长规律,为他们创造有利于成长的环境和条件,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市里予以重点扶持,为他们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注重灵活对待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对重点骨干企业的负责人,做到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帮助,生活上保护,使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企业生产经营;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源向优秀企业集中,采取托管、兼并、收购等形式,做大做强产业。江山原有大小水泥企业18家,通过几年的整合,现主要生产能力集中到4家企业,由4位优秀企业家经营管理。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几年来,我市的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总体上来看,人才队伍现状同新形势、新任务和我市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人才队伍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从分布上看,现有人才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占近60%之多,而企业则普遍缺乏人才。在调查的全市5000多家企业中,仅有人才2809人左右,平均每家企业不到一个。从专业结构来看,传统专业型人才较多,与知识经济相关的专业人才稀缺。如法律、金融、外语、计算机、经济类等人才严重欠缺。从年龄结构上看,中青年人才较短缺,人才队伍老化现象比较明显。从知识层次上看,高学历和高层次的人才所占比例很小。在此次调查中,研究生学历的

  仅有2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304人。4、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一是为人才服务不到位,对人才没有足够

  的重视,人才的潜能发挥不足;二是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为人才提供物质等方面的支持较少,对人才也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导致人才多侧重于自我封闭的学习,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跟不上,实际效果较差,人才层次提高慢;三是“专才不专”,许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行政工作,专业技术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四是职称政策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大多采取评审方式,重学历、轻能力,存在着明显的论资排辈现象,优胜劣汰的机制没有建立,造成专业技术人员评职称难,有近90%的中高级人才与初级人才做着同样水平的工作。

  5、企业经营者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我市的企业家大多是非专业出身,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工商管理培训,经济贸易、金融、相关法律知识等相对缺乏,难以应对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者较少,除部分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外,大多数企业还是处于家庭式管理和个人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很不相称。管理体制上的弊端,导致外面的优秀管理人才难以进入企业,而企业自身也难以培养人才,造成企业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够,缺乏长远打算和企业发展规划。

  引起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人才队伍建设。我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经济总量小,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一方面社会、企业容纳人才和储备人才的能力有限,人才的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造成人才

  的相对过剩。另一方面,由于在工资奖金、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学习深造、发展机遇等方面与杭、台、温等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导致我市在新一轮人才竞争中面临更大压力。同时,我市地处浙江西部信息相对闭塞,文化学术氛围不浓,尤其缺少大型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难以满足高层次人才的学习、进修和学术交流等需求,出现既引不进外地优秀人才,也留不住本地培养出的优秀人才的尴尬局面。

  二是政策机制不够完善。最近几年,我市也下发了人才开发方面的有关文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制度还不规范,有的好制度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人才管理多头无序,且人为因素多、法规因素少,人才地区所有、部门所有的界限没有被打破,人才自由流动的渠道不畅。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人才评价体系尚未构建,还没有真正形成靠市场机制、靠科学合理的分配政策来调动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意识,普遍采用大平均、小差距的分配制度,高层次人才的劳动价值、贡献、效益与分配很不成比例,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权利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三是人才观念比较淡薄。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还没有真正被全社会所接受,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竞争的意识不强,人才问题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人才工作的氛围不浓。一些单位对人才重视还仅停留在口头上,在人才的使用上,随意性也比较大,未能给人才提供发挥才能的工作岗位和条件,导致“英雄无用武之地";有的单位用人不公,管理简单,人际关系紧张,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导致人才感到受排斥和压制;有的单位对人才关心不够,下指标、加压力的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的少。没有把发展经济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资源开发上来。一些企业

  固于传统观念,只重视对设备、厂房、土地等有形资产的增值,不重视人才引进、智力开发和素质提高等无形资产的投入,只重视项目、资金的引进,忽视对人力、智力的开发和引进。

  四是人才自我提高意识不强。计划经济的影响还未根除,人才对单位、组织的依赖性较高,自我学习、自我培训和自我提高的主动性不够,导致素质和能力提高不快,适应不了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五是人才队伍建设缺乏规划。目前,我市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尚未制定,对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缺乏长期规划和计划,统筹性、针对性和前瞻性较差。

  六是尊重人才的氛围不浓。对人才使用、培养等方面的认识,许多还仅仅停留口头上,全社会尚未真正形成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用人机制不活,择优使用、绩能考核等仍停留在理论和口头上,存在官本位和论资排辈等现象;另外,对人才的投资明显不足,多元化的人才投资机制尚未形成,人才创业环境还比较欠缺。

  四、对策与措施。人才工作是一项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必须坚持和实现党管人才,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努力健全和完善人才工作咨询决策机制、协调落实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不断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和方法,牢牢抓住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把人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2、全面加强人才培养工作。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要着眼于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素质和科

  学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懂经济善管理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着眼于提高我市企业的竞争力,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职业化、现代化的优秀企业家;着眼于适应全面推进小康建设和应对激烈的人才竞争的需要,重点培养一批具有衢州、省甚至是全国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抓紧培养和造就一批急需的专门人才和专业人才。要加强教育和培训。积极构建人才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推进教育培训的社会化,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促进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要把人才的教育培训纳入单位发展规划,建立带薪学习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并以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为载体,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要加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实施分类培训,注重实效。党政机关管理人才的重点是提高文化层次,开展现代经济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继续教育,主要是进行普遍的工商管理培训,使其尽快熟悉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运行规则。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着重强化知识的更新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3、切实做好人才引进工作。要积极应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不断完善有利于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健全科学、开放的人才吸引机制。首先根据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对取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以及我市经济发展急需、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人才,要积极引进和吸收。尤其围绕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力引进机电、化工、电子技术、新材料、农业高新技术、外经外贸等领域紧缺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优先引进一批精通世贸组织规则,通晓国际经济、法律和管理的专业人才。其次要采取多种形式,广开引才引智渠道。

  实施“构筑人才资源高地”战略,实行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开启吸引各类人才来江创业的“绿色通道”,吸引一大批高学历、高潜力、低年龄的高新技术人才。一是通过市场招聘人才,将人才直接吸纳到我市人才队伍中来。二是通过项目引才引智。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每年列出某些重大科研和技术开发项目及企业的技术难题进行招标,引进人才和智力。积极吸引市外成果到我市来实现转化,在引进科技成果的同时引进人才,提高人才引进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三是通过引资引才。将引进外资和引进技术、人才结合起来。四是通过多种形式与市外单位建立协作关系,利用它们的人才优势,帮助我们培养培训人才。

  4、完善机制,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作用。在人才使用方面要着重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最大效应。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奖励政策。继续坚持评选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制度,大幅度地提高相应经济生活待遇;拟组织建立人才的市级功勋奖励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高层次管理人员实行重奖;增设“伯乐奖”,对积极推荐、发现、培养人才成绩突出,支持科研人员做出重大贡献、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单位负责人给予重奖。二要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政治地位。注意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积极吸收他们中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组织;在党代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适当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在市级人事安排中,将有意向从政的人才吸纳到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中;继续坚持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切实发挥专家咨询团的作用。三要加大力度,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拉大差距,促进人才价值的货币化。在收入分配上,制定向人才倾斜的优惠政策,建立和完善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实行灵活的津

  贴、补贴制度,提高人才的保险和保健标准,切实保证人才的物质生活待遇不断得到提高。四要建立人才市场运行机制。建立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的动态机制,根据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调整人才结构。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利益机制,使其在引导人才流动、鼓励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方面起基础和关键性作用。加快完善人才资源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全市人才供求信息联网,使信息成为人才交流、求职、就业的主要引导工具。建立健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妥善解决人才流动争议,保障和维护人才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搞好人才市场场所建设,完善人才市场服务功能。加强市人才市场硬件设施建设,提高现代化程度,使其成为全市人才市场的“龙头”和人才交流的中心。探索教育、卫生人才市场等专业性人才市场的建立方法。健全人才中介机构网络体系,逐步建成以各级政府人事部门兴办的人才市场为主体、其他部门和行业及民办人才中介机构为补充的人才市场网络,形成多层次、多功能、覆盖全社会的人才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和完善人才市场在人才信息、人才交流、人才培训、人才素质测评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才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五要建立和完善促进人才流动的有关制度。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打破人才身份、所有制等限制,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探索多种人才流动形式,加快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制度。

  5、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一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各级党委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人才资源开发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依靠人才作为支撑,人才队伍发展要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人才队伍的规模扩大、素质提

  高、结构与布局调整都要以满足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立足点。二要加大对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心人才工作,支持人才工作,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三要切实保护好现有人才。要把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待遇留人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热情支持各类人才的工作,真诚关心他们的生活。要尊重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既鼓励他们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又不单纯以成败论英雄,保护他们的创新热情;同时要关注离退休人员群体的生活,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掌握一技之长的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作用,实现老有所为;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的政策体系和法制环境,严格依法办事,为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

  

  

篇十一: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汇报(完整版)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汇报一、县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1概况目前,县文广局有直属事业单位6个: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采茶剧团(201X年6月改制组建为县民俗歌舞演艺有限公司),文化市场稽查大队(新闻出版稽查大队),戏剧创作室,核定编制67个,在职人员61名。2、近年来人才工作的做法①挖掘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和乡土人才,登记在册的乡土文化艺术人才312人,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培训培养传统特色文化传承人36人。②组织举办文化专业培训班,邀请文化专业人士授课,培训培养扎根乡土的文化能人和各类文化专业人才600人次。③组织文化专业人才走出去推介本县文化产品,学习交流文化发展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走出去进行文化交流活动13次。④制定优惠政策,引进文化专业人才,公开招聘文化人才,创作文艺作品23个。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1、专业人才逐步老化,青黄不接,后继乏人

  目前,县文艺工作者大多数人员是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通过招收自行培养的,少部分是从外地引进的,大专院校毕业生较少,专业门类不齐备,尤其缺乏创作、编导、主演、主奏人员,因

  此,舞台表演阵容薄弱,缺乏朝气与活力,完成大作品更显得人才不济,困绕艺术生产,难以生产精品力作;县文化馆业务干部少,一些部门的人员年纪偏大,一些部门的年轻干部还不成熟,独立工作能力较差;县文化馆专业人员配备不齐,年龄偏大,工勤人员较多,一些主体业务因无人难以开展;县图书馆的专业人才基本上是老模式,近些年很少进过新的业务人员。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体制关系长期制约着人才培养发展,受编制的控制,需要招收、引进的人才进不来,不适应的人员出不去,加之一些不符合要求无一技之长的人员又在安插,人才结构不仅得不到优化和改善,反而有所退化、劣化,情形比较严重;其次是对人才的培养缺乏财力支持和保障,近些年这项工作几乎停止,各类专业人员无法得到进修、深造的机会,专业水平和能力停滞不前,只能是吃老本一般化地应付工作,更谈不上进行新的实践和创新。再有是,单位和部门要求不高,措施不力,不能充分探索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这方面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2、群众文化人才发展不平衡据调查统计资料来看,美术、书法、摄影、文学人才占有很大的比例且大多数是城市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学校教师,乡镇一级为数甚少,农村文化人才出现空白很多,群众文化人才在音乐、歌舞、戏剧、民间艺术方面人才不济,对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十分不利,难

  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生活需求和审美要求。其主要原因是经

  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不平衡,智力、财力投入较少,由于多元化的生活方

  式冲击,农村文化阵地显得更加薄弱,人、财两难,文化专干问题长期

  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很多地方没有人去做这方面的工作,造成基层、特

  别是农村文化人才奇缺的现象。全县大部分乡镇是有阵地、无文化专

  干,或有文化专干无阵地,甚至更多的是既无阵地也无文化专干。即使有

  文化专干的乡镇,基本的人头经费也无法保证,更不要说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所需经费,乡镇文化专干的缺失,是农村群众文化停滞的根本原因。

  3、人才培养、使用机制不健全经调查了解,现有的专业人才、业余人才大多数得不到进一步的培养、深造,使用也是相当有限的,没有建立人才培养、使用的目标和计划,更没有资金投入,还只停留在简单的口号式的重视,文化艺术活动相应地开展得较少,没有搭建起让文化人才展现的平台,人才难以发挥作用,造成仅有的人才资源浪费。4、各门类领军人才、优秀人才少目前,县文化各门类的领军人才匮乏,像专业团体的主创人员,主演人员极少,体现不出人才优势,要搞大型艺术生产,还得到处请人,花费

  不少的精力和财力;群众文化方面缺乏有知名度的业务干部,影响学术研讨和业务辅导工作的开展。同时,没有创造出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保证人才充分展现自我的良好环境和必须的物质、精神待遇,形成人往高处走的客观事实,一些较优秀的人才通过不同渠道相继流失。

  5、文化经营人才缺乏,经营项目没有规模和档次目前,县文化经营多数在文化娱乐、网吧、音像租赁、书报刊印刷方面,形成规模的极少,高档次的不多,经营者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经营理念和手段相对落后,没有更多的知名人士出现。大的、新型的文化项目没人开发、打造,智力、财力投入也相当困难,市场难找,难培育。附送:文化企业策划书范文3篇文化企业策划书范文3篇发展企业文化,提高企业软实力,也是企业经营的重点。下面是文化企业策划书范文,欢迎参阅。文化企业策划书范文1企业文化是企业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而形成的观念的总和,是企业在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基本精神和凝聚力,包括企业的战略愿景、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以及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二、方案宗旨: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团队建设。增强员工满意度与归属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丰富员工

  业余文化生活,营造一种健康、旺盛的团队氛围。三、参与对象公司全体员工。四、组织和实施部门公司人事行政部和各部门总监。五、时间除日常固定的企业文化宣传外,将每年9月定为企业文化重点宣传

  月。五、本公司企业文化的内容企业战略愿景:打造国际化、财经互联网第一平台。企业精神:激情、创新、致远、责任。核心价值观:共享财富成长。经营理念:以人为本六、企业文化的系统建设方案:编制《企业行为规范手册》体现,内容包括:a)员工日常行为规范;b)服务行为规范;)企业公关策划与规范;编制视觉系统企业识别系统手册,内容包括:a)环境文化:

  文化环境建设俗称文化落地工程、文化上墙工程、文化视觉化工程,目的是让文化看得见摸得着,让文化和战略鲜活地深入人心。可以在办公室的墙上、会议室等醒目的地方张贴公司的logo、体现企业文化的UI设计、企业的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b)企业LOGO如企业名称标准字、标准色、LOGC设计、企业造型、象征图案等象征意义的阐述在全公司进行宣传;

  

  

篇十二: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我公司是由原国有企业重组而成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员工都是从原国有企业职工转变身份而来,现有员工435人,其中:管理人员67人,专业技术人员70人,技术工人54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公司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日趋激烈,归根到底是人才队伍的竞争。我公司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建立和完善制度,加大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力度,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为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开辟干事创业的广阔平台.公司从完善《劳资人事制度》、制定《技工管理办法》和《学习培训制度》着手,健全培训教育设施,加大员工培训投入,提高管理人、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激励员工学知识、学技术,组织员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安排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学习管理和专业知识,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培养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管理队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公司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很多问题: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还不够新;年轻技术骨干流失率较高;人才结构不合理,主体专业人与边缘专业比例失调,

  复合型人才少;专业技术人才适应性差,成长缓慢,后继乏力;聘用制度不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缺少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的动力;专业技术人才创新的主动性不强。公司今后要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体系,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把培训提升为一种激励手段,注重青年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辅导,重视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优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结构,保证企业持续、良性地发展。

  

  

篇十三: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必须坚持和实现党管人才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努力健全和完善人才工作咨询决策机制协调落实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不断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和方法牢牢抓住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把人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篇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精选范文: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共2篇)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课题组,下设一个综合材料组和三个调研小组,分机关、事业、企业三块开展调研,以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形式,对全市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下一步的对策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5月中旬以来,我们共召开座谈会27个,走访企事业单位200多个,走访有关人员50多人次,回收调查问卷455份,掌握了比较详细的情况。现汇总如下:一、人才队伍现状。1、党政人才队伍基本情况。到2003年5月,江山市共有党政干部1977名,其中中专以上文化1688人,占总数的85.4%,大专以上文化1423人,占总数的72%。市级机关干部1382人,女性194人,大专以上文化1013人,占总数的73.3%;乡镇机关干部595人,其中女性134人,大专以上文化410人,占总数的68.9%。全市共有市级领导干部35人,其中女性6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273人,其中党政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7.5岁,大专以上文化占95%,女性43人;市级机关部门领导干部249人,其中女性22人。2、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基本情况。我市事业单位现有各类人才7285人。从学历层次看:大学学历1156人,占15.86%;大专2676人,占36.73%;中专2649人,占36.36%;高中及以下804人,占11.04%。从职称层次看:正高级1人,仅占0.01%;副高级241人,占3.31%;中级职称2046人,占28.09%;初级职称4716人,占64.73%;其他无职称281人,占3.86%。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3427人,占47.04%;35至45岁的1729人,占23.74%;45岁以上的2129人,占29.22%。从专业分布结构看:教育类的4118人,卫生1440人,农林水859人,城建土管221人,群众文化144人,交通环保140人,财税工商116人,新闻112人,人力资源71人,其他64人。3、企业人才队伍基本情况。此次对全市50万元注册资金以上的企业,全部发放调查表,按时间要求回收400多份。从调查反馈的情况看,企业各类人才合计2809人。其中按学历分:研究生以上学历5人;大专以上1685人,占调查合计数的60%;中专学历735人,占26.2%。按专业技术职务分:高级职称60人,中级职称817人,初级职称1492人。按年龄分:30岁以下641人,30-35岁648人,36-40岁765

  人,41-45岁402人,46-50岁207人,51-55岁98人,56-60岁38人,60岁以上10人。按人才专业分:机电412人,建材102人,经济管理982人,化工243人,营销224人,财会323人,轻纺2人,其他521人。二、主要做法和经验。一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优惠政策,促进了我市人才队伍的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人才队伍。这支队伍为“兴工强市”战略的实施,为江山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并为今后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认真贯彻“四个尊重”方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实施人才战略、开发人才资源摆到突出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意见,真正做到珍惜爱护人才、充分信任人才和放手使用人才,为各类人才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并让他们参与到重大决策、重点工程中去。在市委常委会和书记办公会中,多次对人才工作作了专题研究。今年党代会报告中,更是把人才工作提到新的高度,将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以强调。为了充分体现人才的价值,我们建立了重大决策专家参与制度,聘请工业、农业、社会事业、信息业等方面20名专家、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担任委员,参与重大经济和社会建设决策前的咨询和论证。在党委、政府各项政策和措施的引导下,全社会的“四个尊重”氛围逐渐浓厚。2、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市委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不断改进党管干部的方法,做好干部培养、推荐、选拔任用和管理工作,推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年龄、性别、知识等结构的优化。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纲要》,创新干部人事管理工作,加快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一是以公开选拔为突破口,多层次引入竞争择优机制。市委两次采用“双推双考”方式,公开选拔了8名机关部门副(科)局级领导干部及选聘2名重点中学校长。1999年11月,又推出了3个选任类正职(林业局局长、上余镇镇长、坛石镇镇长)和两个副职(团市委副书记、峡口镇副书记)岗位进行公开选拔。

  今年四月,在市级机关部门班子调整中,市委大胆探索创新,对空缺的17个机关部门正职职位和1个副检察长职位,成功地采用自荐公推提名的方式进行选拔,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和实际效果。在乡镇和部门机关的中层以上干部管理中,则普遍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般干部双向选择”机制。二是

  市管干部任免实行常委票决制。三是加大对干部监督力度,增强各级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全面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对调离工作岗位的领导干部全部进行离任审计。在干部工作中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注重群众意见的查证和运用,使得群众监督干部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初步形成了群众参与、新闻舆论、党内专门机构共同监督的立体网络。3、专业技术人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不断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滚动发展,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我们注重培养了一批急需的金融、外贸、法律以及信息等高新技术方面的专门人才,特别是应对加入wto的需要,抓紧培养了一批精通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专门人才;注重培养了一支具有较高技术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科技队伍;注重培养了一批思想政治素质较高、服务意识较强、善于组织重大科研项目、掌握科技发展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科技管理专家。为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作用,我们建立了科技骨干挂联市“310重点工程项目”实施制度,安排他们参与和负责重点工程的实施,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业务能力和提高素质。采取赴外招聘的方式,引进部分急需的专业人才。近年来,我市每年都组团赴武汉、西安等地招聘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年引进近100人。4、企业经营管理者职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以推进“兴工强市”战略,加快江山经济社会发展为立足点,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职业化的优秀企业家。具体工作中,注重研究企业家的成长规律,为他们创造有利于成长的环境和条件,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市里予以重点扶持,为他们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注重灵活对待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对重点骨干企业的负责人,做到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帮助,生活上保护,使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企业生产经营;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源向优秀企业集中,采取托管、兼并、收购等形式,做大做强产业。江山原有大小水泥企业18家,通过几年的整合,现主要生产能力集中到4家企业,由4位优秀企业家经营管理。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几年来,我市的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总体上来看,人才队伍现状同新形势、新任务和我市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才总量不足。全市人才总量预计到今年年底仅为1.65万人,仅占总人口数的2.9%,低于全省5.9%的平均水平,远远不能满足我市各项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2、人才队伍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从分布上看,现有人才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

  位,占近60%之多,而企业则普遍缺乏人才。在调查的全市5000多家企业中,仅有人才2809人左右,平均每家企业不到一个。从专业结构来看,传统专业型人才较多,与知识经济相关的专业人才稀缺。如法律、金融、外语、计算机、经济类等人才严重欠缺。从年龄结构上看,中青年人才较短缺,人才队伍老化现象比较明显。从知识层次上看,高学历和高层次的人才所占比例很小。在此次调查中,研究生学历的仅有2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304人。3、人才外流现象比较严重。一是隐性外流。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我市每年考上高校本科的人数为1000人左右,而回江工作的本科毕业生毕业仅有120人左右,年外流率在80%以上;二是显性外流。具有中高级职称、本科以上学历、各学科带头人及业务骨干等方面的人才,随经济发达地区对人才引进的力度不断加大,通过正常调离、辞职、自动离职等方式外流,呈上升趋势,出现一人外流,带动相互熟悉或同一层次水平人员外流的“传、帮、带”现象。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我市显性流失人才数达224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73人、初级职称141人。主要集中在四大块:教育系统34人、卫生系统52人、农林水系统42人、工业系统96人。4、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一是为人才服务不到位,对人才没有足够的重视,人才的潜能发挥不足;二是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为人才提供物质等方面的支持较少,对人才也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导致人才多侧重于自我封闭的学习,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跟不上,实际效果较差,人

  才层次提高慢;三是“专才不专”,许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行政工作,专业技术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四是职称政策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大多采取评审方式,重学历、轻能力,存在着明显的论资排辈现象,优胜劣汰的机制没有建立,造成专业技术人员评职称难,有近90%的中高级人才与初级人才做着同样水平的工作。5、企业经营者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我市的企业家大多是非专业出身,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工商管理培训,经济贸易、金融、相关法律知识等相对缺乏,难以应对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者较少,除部分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外,大多数企业还是处于家庭式管理和个人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很不相称。管理体制上的弊端,导致外面的优秀管理人才难以进入企业,而企业自身也难以培养人才,造成企业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够,缺乏长远打算和企业发展规划。引起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经济发展水

  平制约人才队伍建设。我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经济总量小,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一方面社会、企业容纳人才和储备人才的能力有限,人才的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造成人才的相对过剩。另一方面,由于在工资奖金、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学习深造、发展机遇等方面与杭、台、温等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导致我市在新一轮人才竞争中面临更大压力。同时,我市地处浙江西部信息相对闭塞,文化学术氛围不浓,尤其缺少大型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难以满足高层次人才的学习、进修和学术交流等需求,出现既引不进外地优秀人才,也留不住本地培养出的优秀人才的尴尬局面。二是政策机制不够完善。最近几年,我市也下发了人才开发方面的有关文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制度还不规范,有的好制度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人才管理多头无序,且人为因素多、法规因素少,人才地区所有、部门所有的界限没有被打破,人才自由流动的渠道不畅。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人才评价体系尚未构建,还没有真正形成靠市场机制、靠科学合理的分配政策来调动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意识,普遍采用大平均、小差距的分配制度,高层次人才的劳动价值、贡献、效益与分配很不成比例,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权利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三是人才观念比较淡薄。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还没有真正被全社会所接受,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竞争的意识不强,人才问题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人才工作的氛围不浓。一些单位对人才重视还仅停留在口头上,在人才的使用上,随意性也比较大,未能给人才提供发挥才能的工作岗位和条件,导致"英雄无用武之地";有的单位用人不公,管理简单,人际关系紧张,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导致人才感到受排斥和压制;有的单位对人才关心不够,下指标、加压力的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的少。没有把发展经济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资源开发上来。一些企业固于传统观念,只重视对设备、厂房、土地等有形资产的增值,不重视人才引进、智力开发和素质提高等无形资产的投入,只重视项目、资金的引进,忽视对人力、智力的开发和引进。四是人才自我提高意识不强。计划经济的影响还未根除,人才对单位、组织的依赖性较高,自我学习、自我培训和自我提高的主动性不够,导致素质和能力提高不快,适应不了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五是人才队伍建设缺乏规划。目前,我市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尚未制定,对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缺乏长期规划和计划,统

  筹性、针对性和前瞻性较差。六是尊重人才的氛围不浓。对人才使用、培养等方面的认识,许多还仅仅停留口头上,全社会尚未真正形成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用人机制不活,择优使用、绩能考核等仍停留在理论和口头上,存在官本位和论资排辈等现象;另外,对人才的投资明显不足,多元化的人才投资机制尚未形成,人才创业环境还比较欠缺。四、对策与措施。人才工作是一项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必须坚持和实现党管人才,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努力健全和完善人才工作咨询决策机制、协调落实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不断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和方法,牢牢抓住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把人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1、加快制订人才规

  划。要按照“党管人才”要求,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首先要认真做好人才资源状况的摸底和人才需求的预测工作,制订和完善人才规划,确定明确的工作目标,提出有力度、可操作的工作措施。要从实际出发,适应我市产业发展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目标要求来规划人才。要立足于本地,充公发挥我市的比较优势,以培养适用人才为主,努力改善人才环境,积极引进急需的人才和智力。规划到2010年,全市人才总数达到4.2万人,年均增长6.5%左右,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达到70%以上。2、全面加强人才培养工作。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要着眼于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素质和科学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懂经济善管理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着眼于提高我市企业的竞争力,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职业化、现代化的优秀企业家;着眼于适应全面推进小康建设和应对激烈的人才竞争的需要,重点培养一批具有衢州、省甚至是全国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抓紧培养和造就一批急需的专门人才和专业人才。要加强教育和培训。积极构建人才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推进教育培训的社会化,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促进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要把人才的教育培训纳入单位发展规划,建立带薪学习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并以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为载体,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要加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实施分类培训,注重实效。党政机关

  管理人才的重点是提高文化层次,开展现代经济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继续教育,主要是进行普遍的工商管理培训,使其尽快熟悉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运行规则。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着重强化知识的更新和创造能力的提高。3、切实做好人才引进工作。要积极应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不断完善有利于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健全科学、开放的人才吸引机制。首先根据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对取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以及我市经济发展急需、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人才,要积极引进和吸收。尤其围绕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力引进机电、化工、电子技术、新材料、农业高新技术、外经外贸等领域紧缺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优先引进一批精通世贸组织规则,通晓国际经济、法律和管理的专业人才。其次要采取多种形式,广开引才引智渠道。实施“构筑人才资源高地”战略,实行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开启吸引各类人才来江创业的“绿色通道”,吸引一大批高学历、高潜力、低年龄的高新技术人才。一是通过市场招聘人才,将人才直接吸纳到我市人才队伍中来。二是通过项目引才引智。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每年列出某些重大科研和技术开发项目及企业的技术难题进行招标,引进人才和智力。积极吸引市外成果到我市来实现转化,在引进科技成果的同时引进人才,提高人才引进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三是通过引资引才。将引进外资和引进技术、人才结合起来。四是通过多种形式与市外单位建立协作关系,利用它们的人才优势,帮助我们培养培训人才。

  4、完善机制,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作用。在人才使用方面要着重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最大效应。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奖励政策。继续坚持评选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制度,大幅度地提高相应经济生活待遇;拟组织建立人才的市级功勋奖励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高层次管理人员实行重奖;增设“伯乐奖”,对积极推荐、发现、培养人才成绩突出,支持科研人员做出重大贡献、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单位负责人给予重奖。二要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政治地位。注意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积极吸收他们中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组织;在党代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适当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在市级人事安排中,将有意向从政的人才吸纳到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中;继续坚持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切实发挥专家咨询团的作用。三要加大力度,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

  革,拉大差距,促进人才价值的货币化。在收入分配上,制定向人才倾斜的优惠政策,建立和完善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实行灵活的津贴、补贴制度,提高人才的保险和保健标准,切实保证人才的物质生活待遇不断得到

  提高。四要建立人才市场运行机制。建立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的动态机制,根据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调整人才结构。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利益机制,使其在引导人才流动、鼓励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方面起基础和关键性作用。加快完善人才资源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全市人才供求信息联网,使信息成为人才交流、求职、就业的主要引导工具。建立健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妥善解决人才流动争议,保障和维护人才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搞好人才市场场所建设,完善人才市场服务功能。加强市人才市场硬件设施建设,提高现代化程度,使其成为全市人才市场的“龙头”和人才交流的中心。探索教育、卫生人才市场等专业性人才市场的建立方法。健全人才中介机构网络体系,逐步建成以各级政府人事部门兴办的人才市场为主体、其他部门和行业及民办人才中介机构为补充的人才市场网络,形成多层次、多功能、覆盖全社会的人才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和完善人才市场在人才信息、人才交流、人才培训、人才素质测评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才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五要建立和完善促进人才流动的有关制度。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打破人才身份、所有制等限制,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探索多种人才流动形式,加快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制度。5、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一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各级党委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人才资源开发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依靠人才作为支撑,人才队伍发展要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人才队伍的规模扩大、素质提高、结构与布局调整都要以满足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立足点。二要加大对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心人才工作,支持人才工作,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三要切实保护好现有人才。要把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待遇留人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热情支持各类人才的工作,真诚关心他们的生活。要尊重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既鼓励他们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又不单纯以成败论英雄,保护他们的创新热情;

  同时要关注离退休人员群体的生活,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掌握一技之长的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作用,实现老有所为;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的政策体系和法制环境,严格依法办事,为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

  [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共2篇)]篇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课题组,下设一个综合材料组和三个调[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共2篇)]研小组,分机关、事业、企业三块开展调研,以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形式,对全市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下一步的对策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5月中旬以来,我们共召开座谈会27个,走访企事业单位200多个,走访有关人员50多人次,回收调查问卷455份,掌握了比较详细的情况。现汇总如下:

  一、人才队伍现状。

  1、党政人才队伍基本情况。到2003年5月,江山市共有党政干部1977名,其中中专以上文化1688人,占总数的85.4%,大专以上文化1423人,占总数的72%。市级机关干部1382人,女性194人,大专以上文化1013人,占总数的73.3%;乡镇机关干部595人,其中女性134人,大专以上文化410人,占总数的68.9%。全市共有市级领导干部35人,其中女性6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273人,其中党政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7.5岁,大专以上文化占95%,女性43人;市级机关部门领导干部249人,其中女性22人。2、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基本情况。我市事业单位现有各类人才7285人。从学历层次看:大学学历1156人,占15.86%;大专2676人,占36.73%;中专2649人,占36.36%;高中及以下804人,占11.04%。从职称层次看:正高级1人,仅

  篇二:关于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国有企事业单位

  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人才工作专题第九调研组

  为全面掌握我市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发展现状、查找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近期,市委常委谢豪斌同志带领市委党建办、市国资委、市教育局、市卫生局等部门,深入枣阳市和部分企业,重点对我市国有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近年来,我市国有(含中央省属)企事业单位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人才强市”战略,结合实际,强化措施,积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人才资源总量有了一定幅度的增长。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0年底,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人才约18万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0.6万人,占各类人才的3.3%;专业技术人才14.6万人,占81.1%;技能人才2.8万人,占15.6%。除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因企业改制为民营或关停破产等原因分流减少外,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均比2005年有所增加,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与2005年相比增长了20.5%,

  2、人才队伍素质有了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优化人才结构,提升

  人才素质。一方面,向内挖潜,加强现有人才的培训力度。全市教育、卫生系统针对专业技术人才比较集中的特点,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在职人员参加高层次学历培训,目前,枣阳市40岁以内的中青年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教育面达95%以上。市水务集团“十一五”期间共举办培训班13期,培训人数达620人次。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向外引进高素质人才。枣阳市采取人才租赁、项目合作等方式,先后与36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市校联姻”、“市所联姻”活动,每年引进400多人次外地专家来枣阳提供中短期技术服务。汉丹机电公司2006年以来共引进10名硕士研究生,结束了公司没有硕士研究生的历史。对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的不断增加,促使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的学历结构和能力结构进一步优化。截止目前,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3900多人,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8300多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76人,均比2005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3、对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进行了有益地探索。枣阳市实施“金牌蓝领”工程,评选出10名高技能人才为“金牌蓝领”,授予“枣阳市五一劳动奖章”,在全市通报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市水务集团拿出全部88个中层领导岗位公开竞聘,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汉丹机电公司大胆提拔17名“80后”大学生走上部长(厂长)、副部长(厂长)等领导岗位,让优秀人才用当其时、用当其位、用当其长。

  4、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深。从座谈和实地调查的情况看,各地各单位都认识到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人才工作的配套政策逐步完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日益浓厚。如枣阳市把培养、引进、稳定人才作为各镇、市直部门、企事业单位党政领导目标责任制和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认真考核评估,逐级落实责任制。五二五泵业公司建立了人才库,设立了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奖,2009年用于表彰的经费达40多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人才总量相对不足,高层次人才偏少。虽然我市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数量在“十一五”期间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但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数量偏少。目前,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没有一名两院院士和博士生导师,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只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5.7%,而且大部分年龄老化,未来三、五年内将会退休,高层次人才青黄不接现象加重,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紧迫。

  2、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合理。一是专业结构不合理。在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现有人才的学科结构中,传统学科偏多,理科、工科以及经济、法律、金融、贸易等应用学科偏少,高新技术产业、跨行业、跨学科的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较少,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等专业人才则严重缺

  乏;二是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事业单位,企业单位人才少。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专技人才分别占总数的22.2%、77.8%,企事业专技人数之比为1:4。特别是大部分专业技术人才集中在教育和卫生两大系统;三是大部分人才集中于市直和县(市)城区,乡镇和农村人才紧缺,如枣阳市有四家乡镇卫生院没有一名执业医师,全市近200个村没有年轻骨干教师。

  3、高层次人才流失现象严重。近年来,由于受经济发展的限制,工资报酬、福利待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才东南飞”现象持续不断,我市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特别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纷纷到东南沿海等地就业。据枣阳人事部门统计,2009年,枣阳市直部门通过人事部门办理调动手续的人才65人,其中,调进7人,调出58人,调进调出之比为1:9。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引进来的高层次人才又留不住,如枣阳一医院2006年从武大、华科大引进的11名本科以上的毕业生,目前仅有2人留在枣阳,引进36名到乡镇工作的大学生现已全部流失。

  4、人才使用效益不佳。一方面,部分国有事业单位相当多的人才由于机制、体制、待遇等原因人浮于事,作用没有得到应有发挥;另一方面,有些人才施展才能的舞台和空间有限,潜能没有得到充分释放;还有一部分人才由于长期得不到使用,因此而“飞走”。

  5、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不高。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配置很大程度上带有计划经济的分配色彩,市场化程度

  不高。相对于发达城市人才市场体系建设,我市的人才市场发挥的作用还处于低层次不健全状态。人才政策对人员进出的管理特别是事业单位的人员统得过紧,导致用人单位难以落实用人自主权。各类人才“单位人”身份特征明显,没有真正实现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最大效益没能体现和发挥,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人才在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的自由流动。

  我市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方面的这些问题,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障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人才观念不新。受传统观念影响,一方面有些用人单位人才观念上还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为:重高层次人才,轻适用性人才;重人才的引进,轻人才的开发;重显性人才,轻潜在人才;重人才的经济价值,轻人才的社会价值;重人才的即时效益,轻人才的长远效益;重人才使用价值的挖掘,轻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人才本身也存在思想观念偏差,突出表现就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有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了成绩就想当官,有了资历就想挤

  进行政部门,把当官作为价值取向,很多专业上有发展前途的人“弃技从政”,造成人才浪费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不稳定。

  二是经济区位优势不足。现代社会的人才队伍建设已经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虽然我市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底子”薄,“块头”小,将我市置于全国大中

  篇三: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建议

  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和对策建议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从当今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看,“哪个国家智力开发好,哪一个国家就富强”。一个国家的发展如此,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发展也如此。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为蒲江县要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增强在大成都区域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坚持“人才兴县”的发展战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充分挖掘、使用、管理好党政人才资源,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

  一、蒲江县县党政人才队伍的现状及其特点

  我县辖8镇4乡,109个行政村,23个社区,总人口26.1万,共有干部总数4959人,其中公务员989人,拟参工人员102人,事业管理人员3928人。近年来,我县按照《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及中央、省、市有关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坚持把“人才强县”战略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开发人才资源,营造公平的人才环境,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方面做了一定工作,全县党政人才队伍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知识更新速度加快

  随着一批批新进公务员源源不断地充实进机关队伍的同时,相当一部分党政干部打破了“四平八稳过日子,旱涝保收领工资”等传统思想,增强了竞争意识。他们纷纷参加自学、函授等成人高等教育,进一步丰富了自身政治理论、

  科技文化和经济管理知识,使全县党政人才队伍的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文化程度普遍提高。大专以上文化(含研究生)呈倒金字塔结构,党政人才不断向高文化结构发展。进几年来新进入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队伍的,全部为省市统招录取人员,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而中专以下文化程度呈金字塔结构,低学历层次逐年下降。党政人才队伍文化程度向高层次较快递增,知识化建设取得明显效果;二是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党政和经济管理类专业、法律专业、工程技术等类专业人才都的比例有所上升。

  (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通过采取公开选拔、公推直选、民主推荐、实践了解、培育选调生和到龄离岗等措施,我县切实加大了年轻党政领导人才的选拔力度。截至目前,全县党政人才中,县级以上领导干部39人,局乡级干部456人。其中,30岁以下4人,占1.4%;31-35岁37人,占12.7%;36-40岁84人,占28.8%;41-45

  岁128人,占43.8%;46岁以上的39人,占13.3%。全县女干部共59人,占总数的20.2%,在12个镇乡领导班子中均配备有女干部。从文化程度上看,大专文化程度126人,占43.2%;大学文化程度116人,占39.7%;研究生学历6人,占2%。从专业结构上讲,经济管理类79人,占27%;农业技术类36人,占12.3%;法律专业类58人,占19.9%;文史政治类58人,占19.9%,其它61人,占20.9%。从工作经历看,具有乡镇(农业)工作经历的184人,占63%;具有经济(工业)工作经历的105人,占35.9%。尤其是今年我县面向全市公开选拔10名副局乡级领导干部充实进党政领导班子,年龄都在40岁以下,都具有在大专以上学历。使我县党政领导人才队伍结构呈现以中青年为主、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结构。

  (三)、党政人才队伍交流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

  近几年来,蒲江县坚持以培养锻炼干部、改善领导班子结构、增强干部队伍活力和促进廉政建设为目的,根据干部的不同情况,积极推行干部交流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发展快与慢的乡镇之间、业务部门与综合部门之间、县级部门与乡镇之间,逐年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对在同一岗位工作满5年、同一部门、乡镇任职满10年的领导干部,本籍干部以及有近姻亲关系的干部都进行了

  交流。同时,根据干部实绩、领导水平、工作能力因素,抓好干部需求性、培养性、互补性和调整性交流。近5年来,共交流干部247名,其中城乡之间交流94名,部门之间交流86名,乡镇之间交流67名。除此之外,还积极抓好三项工作:一是争取上级部门下派干部指导工作。针对国土、规划、建设、公安等部门工作政策性强、业务要求高的特点,主动争取上级直管部门下派干部到蒲江县挂职锻炼或直接任职,实现业务工作的“零距离”指导。近年来,先后从市国土局、规划局、建设局等部门争取了7名下派干部到对口单位担任局级领导职务,有力地推进了工作发展。二是选送局级后备干部异地挂职锻炼。围绕深化和拓展外训富脑工程,利用与省市和友好区(市)县的合作关系,近5年共分批选送35名局级后备干部到省科技厅、省商务厅和青羊区、丹棱县等地挂职锻炼。三是抽调年轻干部进入市级部门学习。为加快蒲江县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我县在主动与上级部门加强联系的同时,今年年初,从招商局、优先发展重点镇抽调2名干部分别到市商务局、投资促进委员会上挂锻炼,重点学习国家对时期商务工作的方针政策、招商引资优惠规定等内容,促进了年轻干部的锻炼成长。

  二、蒲江县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总体上看,我县的党政人才工作和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党政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上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但与我县建设经济强县的目标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高层次、复合型党政人才总量不足

  党政人才中,大专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低,但大多是通过在职学习取得的,全县党政人才中第一学历为大学本科的仅人,且大多为师范、农林等院校毕业

  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经济类、法律类、管理类等人才需要加快培养开发。适合县级综合经济部门、对外经贸和招商部门、旅游规划等各类专业和紧缺人才还需下大力气培养和引进。同时党政人才队伍中存在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不同步、个人能力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的“高学历低水平”现象,并在整体上呈现“两多两少”的失衡状况:熟悉政工和行政事务的人才多,真正懂经济、善经营的人才少;单纯执行型的人才多,善于开拓、善于创新的管

  理人才少。科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学文史的多,学理工的少,科技型、经济型尤其缺乏,熟悉宏观经济、外经外贸、高新技术、资本运作、资本运营、产业规划和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型、复合型领导人才更是缺乏。尤其是懂管理、懂技术、懂外语、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是凤毛鳞角。随着“三基地一轴心”建设的不断推进,蒲江县十分缺乏具有综合素质的外向型人才。

  (二)、文化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问题较为突出。

  在财政供养正职人员中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占66%,从表面看,其文化结构趋于合理。但事实上,这部分人员中通过在职教育取得高学历文凭的占了60%以上,而事业人员中有近40%的人员只具有中专(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同时,在职人员中30岁以下的158人,仅占16.3%,41-50岁年龄段的351人,占了36.2%,51岁以上的165人,占了17%,许多单位因为人员年龄老化问题而不能建立共青团组织,年龄老化现象较为突出。

  (三)、党政人才的教育培训层次比较单一

  党政人才的教育培训的层次比较单一,方式不够宽泛。目前,党政人才的教育培训仍局限于浅层次一般性的各类党、干校的轮训上,培训的规模小,内容浅显,方式单一,很难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由于受机制、经费等限制,一些高层次的教育培训很难落实,像高校培训学习、去经济发达的地区挂职培训等。根据统计结果显示,参加过国(境)外培训的县级领导有6人,占我县县级领导总数的15.8%;参加过省级培训的干部125人,仅占干部总数的12%;其余的主要通过我县本级培训和成都市调训。尤其是我县局乡级以下党政干部参加成都市以上培训的机会偏少。

  (四)、党政人才的能力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蒲江县积极实施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结构不断改善,但党政干部队伍中仍然存在改革创新的能力不够强、转变职能,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够高,解决矛盾、协调发展的能力不够强等问题。特别是面对“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我县“三基地一轴心”建设,部分干部结合我县实际的思路不够开阔,思考分析不够,办法、措施缺乏,工作创新乏善的情况,不善于超前谋划,抢抓机遇;部分干部不能很好地

  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解决问题。一些干部欠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知识,还没有适应由单纯的行政管理、行政干预向优化发展环境、提供高效服务的职能转变,

  为公众提供高效服务的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在面对快速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新矛盾,不善于协调处理各种利益和矛盾,缺乏统筹城乡共同发展、协调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能力。一些年轻干部预见问题、综合协调、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较弱,对一些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心中无底,不能从容应对。

  (五)、党政人才“进口”不畅,吸引环节不够灵活

  党政人才进入渠道“逢进必考”,大学生毕业分配主渠道基本堵死,只能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考,而每年招录的公务员寥寥无几,杯水车薪,社会上许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机关缺少必要途径。企业人才队伍、事业单位人才队伍与党政人才队伍之间人才流通渠道不畅等,造成党政人才老化。同时,党政人才易受身份和体制的限制,存在着“流不出、引不进”的现象,使得党政人才在流动上和引进上存在着“壁垒”和“盲区”,党政人才进行自主流动的可能性较小,高层次人才在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很难流动。由于基层工作条件差,待遇低,一时缺乏有效的措施,也难以吸引住人才,更难留住人才。目前,我县县级机关行政编制紧缺。全县行政编制总数为694名,余编84名,但是按照县乡编制分级使用的原则,县级机关已超编6名,致使县级机关公务员队伍“进口”不畅。

  以上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既有区域的,也有社会的,既有机制方面的,也有工作方面的,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体制的制约,政策待遇缺乏吸引力,高知识层次的人才不愿来,必然导致高职人才缺乏。二是人才观念和人才本身的价值认识水平与党政人才岗位素质水平要求有差距,人才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三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健全,存在人才培训教育与实际需求的相脱节,供给与需求相脱节的现象,难以整合人才资源。

  三、蒲江县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根据我县党政人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应立足县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激发各个年龄段领导干部的潜能和优势,造就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素质的党政人才队伍。具体来讲,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政策措施,创造良好的党政人才成长环境

  继续发挥组织部牵头抓总的工作格局,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从人才成长的环境上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办法。要在支持人才工作的“硬”环境上下功夫,建立更趋合理的财政分配体制,能够使初等发达地区特别是基层能拿得出资金吸引留住人才;又要重视优化人才成长的“软”环境,从人才成长的各个环节入手,抓宏观管理,抓服务跟踪,从使用人才的观念、思维、手段、渠道和工作方法上,优化措施,优惠政策,做到感情留人。

  (二)、坚持创新工作机制

  按照“用好现在的,培养自己的,吸引外来的,留住关键的”人才工作思路,努力建设适应蒲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1、继续调整和优化党政人才队伍结构,在年龄、文化程度、专业、层次、数量等结构方面做好工作,建立一支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党政人才。在年龄结构上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上继续优化,不断充实法律、经济、金融管理、旅游规划类专业党政人才,着眼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需求,破除陈旧观念,拓宽用人机制,积极探索高层次人才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柔性流动机制。

  2、继续改进和创新党政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方式。尊重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遵循人才供求的客观需要,改革和创新党政人才的培养方法,渠道和机制,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激励制度,不断加大党政人才到不同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村基层挂职锻炼的力度,为培养和吸引优秀党政人才创造条件。

  3、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优秀党政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制度和环境支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强县战略有机结合,积极借鉴外地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成果,不断健全创新党政人才培养管理、选拔任用、监督考核和奖惩制度,积极推进干部制度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进程,继续探索党政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良好的制度和环境支持。

  (三)、坚持正确的人才工作导向

  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加强对人才工作在政策、环境上的舆论宣传,营造党政人才建设的良好氛围。激发干部“跳起来摸高,跑起来干事、飞起来跨越的工作热情。”通过干部交流工作的实施,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为党政人才队伍注入一支“强心针”,让勤奋的同志有动力,懈怠的同志有压力,落后的同志有危机,充分激活干部队伍活力,进一步改变干部队伍精神面貌善。总结推广党政人才工作的新途径、新做法,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工作,教育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培养人才、重视人才。做好引才引智工作,促进全县人才工作向更深更广发展。

  (四)、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打造专家型、复合型党政人才队伍

  在充分发挥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等传统有效的干部人才选拔方式作用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选任机制,在干部人才选拔中形成百舸争流、人才辈出的局面。

  1、建立人才识察责任机制。“一流之人,可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善。”考察人员的素质如何,往往决定着考察人员的质量。要积极探索实行考察资格评定制、考察责任追究制等,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作风正派、精干高效的考察人员队伍,以增强人才选拔工作的责任意识,提高人

  继续组织两周一次的专题学习沙龙和互动式评课沙龙,结合教研活动的主题组织好教师学习、交流。听展示课的教师对听课内容进行精心、系统的评点,写成评课稿,在两周一次的互动式教学研讨沙龙中进行交流、探讨。与往

  年不同的是,在保证互动评课活动开展同时,不影响正常教学,本学期安排8次集体评课活动,其他评课通过qq群来交流、研讨。

  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本学期,我组将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实施和推进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研工作,加强课程改革,紧紧地围绕新课程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加强课题研究,积极支持和开展校本研究,提高教研质量,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加强教学常规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我校英语教师的英语教研、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我校争创“三星”级高中而发挥我组的力量。

  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课程改革精神,以贯彻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研究课堂教学为重点,以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高二的历史教学任务是要使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学科能力和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得到全面培养锻炼和发展,为高三年级的文科历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为高校输送有学习潜能和发展前途的合格高中毕业生打下良好基础。

  全班共40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25人。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一般,多数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少部分学生由于反映要慢一些,学习方法死板,没有人进行辅导,加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能掌握学习的内容。能跟上课的学生,课上活泼,发言积极,上课专心听讲,完成作业认真,学习比较积极主动,课后也很自觉,当然与家长的监督分不开。部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较强,不管遇到什么题,只要读了两次,就能找到方法,有的方法还相当的简捷。有的学生只能接受老师教给的方法,稍有一点变动的问题就处理不了。个别学生是老

  师本册的教学内容:(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2)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3)量的计量;(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③提出教学任务:在全面发展体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灵敏、力量,速度和有氧耐力,武德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掌握练习与讨论的时间,了解实现目标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在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过程中,表现出适宜的自信心,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优良品质;认识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在武术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将自身健康与社会需要相,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结合本身项目去了解一些武术名人并能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评价;加强研究性的学习,去讨论与研究技能的实用性,加强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的环节。:

  ①总体目标:建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魄,在必修田径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初级长拳”、“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以及多样性和选择性的教学理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本教学工作计划,以满足学生选项学生的需求,加深学生的运动体验和理解,保证学生在高一年田径必修基础上再加上“长拳”来引导男女生学习体育模块的积极性,再结合高二年的“剑”选项课的学习中修满2学分。加强学习“长拳”以及“剑”的基本套路,提升学习的的兴趣,提升学生本身的素质,特别是武德的培养。

  运动参与:a养成良好的练武的锻炼习惯。b根据科学锻炼的原则,制定并实施个人锻炼计划。c学会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主要方法。

  运动技能:a认识武术运动项目的价值,并关注国内外重大体赛事。b有目的的提高技术战术水平,并进一步加强技、战术的运用能力。c学习并掌握社会条件下活动的技能与方法,并掌握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简易处理方法。

  身体健康:a能通过多种途径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b了解一些疾病等有关知识,并理解身体健康在学习、生活中和重要意义。c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

  心理健康:a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变心理状态,并努力获得成功感。b在武术练习活动中表现出调节情绪的意愿与行为。c在具有实用技能练习中体验到战胜困难带来喜悦。

  社会适应:a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与合作创新精神。b具有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体育与健康方面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采用教师示范与讲解,学生讨论,练习,教师评价,再进行个别指导,后进行学生练习,最后进行展示与学生的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实行培优扶中辅差,,采用学习小组的建立,加强学习小组的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相互研究的功能,提升学习的效率;加强多边学科的整合,特别是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加强运动力学、运动医学等进行学习,以提升学生的运动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1)课题研究:加强校本课程“剑”、“平山初级长拳”的开发与教学;做好“趣味奥运会进入校园”课题的开题准备。做为“青春期健康教育进入校园”课题组的成员,协助课题组进行研究,开展活动。

  (2)校本教研: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加强体育备课组的教研能力,做为备课组长的我与其他老师加强讨论校本的研究与开发,本次校本开发重点放在“剑”、“初级长拳”、“花样篮球”三个项目上,有所侧重。(3)论文撰写: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撰写。

  (4)校际、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做为晋江市兼职中学体育教研员及校际组成员,积极参加校际组开展的各项活动,加强提升在校际组的教研水平,做好兼职教研员的本职工作,协助教研员开展教研活动;积极参加教研组的各项活动,提升教研水平;做为备课组长的我,我计划是积极组织本组老师一起提高高中的课改力度与水平,集中老师的备课时间与讨论在备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针对选项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加强学习过程的评价,协调选项内容的评价标准及认证过程。

  本册的重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的一个重点,这一册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学习,进一步学习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复杂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得意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继续培养学

  生检验应用题的解答的技巧和习惯。第二单元整数和整数的四则运算,是在前三年半所学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这样就为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第四单元量的计量是在前面已学的基础上把所学的计量单位加于系统整理,一方面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一方面使学生为学习把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做好准备。

  高考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更加强调考生对文科各学科整体知识的把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为解决问题而迁移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通识教育理念。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教材,转变教学观念,紧跟高考形势的发展,研究考试的变化,力争使高二的教学向高三教学的要求靠拢。

  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认真完成高二阶段的单科复习工作。坚持学科教学为主,落实基础知识要到位,适当兼顾史地政三个学科的综合要求,培养提高学生学科内综合的能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落实基础,提高学科思维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水平。

  本学期教研组重点加强对教师评课的指导,使教师的评课规范化,系统化,定期举行主题教学沙龙和“会诊式行动研究”,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加快我镇小学语文教师队伍成长速度和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结合区里的活动安排,开展各项有意义的学生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调动启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二、工作目标

  以课改为中心,组织教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深入课堂教学研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让“语文研究小组”,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重视团队合作智慧、力量。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老带新,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3、组织教师开展切实有效的说课沙龙、评课沙龙,提高教师说课能力,和评课能力,能够结合主题教研活动,对典型课例进行互动研讨,开展教例赏析活动。

  4、加强教研组集体备课,每周以段为单位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分析教材,赏析重点课文,进行文本细读,交流教学心得。让备课不再是走场,形式主义,而是真真实实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提高教师的素质服务。

  5、根据上学期制定的语文常规活动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过关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6、加强学习质量调查、检测工作,及时分析,寻找得失,确保完成各项教学指标。

  三、主要工作及具体措施(一)骨干教师示范、把关,当好“领头羊”。1、本学期,语文研究小组成员继续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重视团队合作智慧、力量。教研组将围绕“探索实效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这个主题,深入开展精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研讨活动。低段(1-2年级)则继续进行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的探讨。分层、有序地开展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更成熟、有效,切实提高我校语文老师的专业水平。2、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老带新,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二)年轻教师取经、学习,争取出成绩。1、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成新教师迅速成长,1—5年教龄新教师每一学期上1堂模仿课和一堂校内研讨课。上模仿课的内容可以通过观看名师的关盘、视频或者教学实录等途径,根据个人教学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局部模仿,从而使新教师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加强理论学习,推进新课程改革。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及课标解度,积极实践高中英语牛津教材,组织全组教师进一步学习、熟悉新教材的体系和特点,探

  索新教材的教学模式,组织好新教材的研究课活动,为全组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和机会。

  加强课堂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强化落实教学常规和“礼嘉中学课堂教学十项要求”。做好集体备课和二备以及反思工作。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好上课、课后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的研究,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科研研究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组织教师有效开展本组的和全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研究、有活动、有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向报刊杂志和年会投稿。制订好本组本学期的校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计划,并组织好听课、评课等工作。

  

  

篇十四: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三党政人才队伍交流工作的力度持续加大近几年来蒲江县坚持以培养锤炼干部改善领导班子结构增强干部队伍活力和促进廉政建设为目的按照干部的不同情形主动推行干部交流工作重点放在经济进展快与慢的乡镇之间业务部门与综合部门之间县级部门与乡镇之间逐年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对在同一岗位工作满5年同一部门乡镇任职满10年的领导干部本籍干部以及有近姻亲关系的干部都进行了交流

  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和对策建议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从当今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看,“哪个国家智力开发好,哪一个国家就富强”。一个国家的发展如此,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发展也如此。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为蒲江县要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增强在大成都区域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坚持“人才兴县”的发展战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充分挖掘、使用、管理好党政人才资源,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一、蒲江县县党政人才队伍的现状及其特点

  我县辖8镇4乡,109个行政村,23个社区,总人口26.1万,共有干部总数4959人,其中公务员989人,拟参工人员102人,事业管理人员3928人。近年来,我县按照《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及中央、省、市有关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坚持把“人才强县”战略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开发人才资源,营造公平的人才环境,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方面做了一定工作,全县党政人才队伍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一〕、知识更新速度加快

  随着一批批新进公务员源源不断地充实进机关队伍的同时,相当一部分党政干部打破了“四平八稳过日子,旱涝保收领工资”等传统思想,增强了竞争意识。他们纷纷参加自学、函授等成人高等教育,进一步丰富了自身政治理论、科技文化和经济管理知识,使全县党政人才队伍的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文化程度普遍提高。大专以上文化〔含研究生〕呈倒金字塔结构,党政人才不断向高文化结构发展。进几年来新进入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队伍的,全部为省市统招录取人员,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而中专以下文化程度呈金字塔结构,低学历层次逐年下降。党政人才队伍文化程度向高层次较快递增,知识化建设取得明显效果;二是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党政和经济管理类专业、法律专业、工程技术等类专业人才都的比例有所上升。〔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通过采取公开选拔、公推直选、民主推荐、实践了解、培育选调生和到龄离岗等措施,我县切实加大了年轻党政领导人才的选拔力度。截至目前,全县党政人才中,县级以上领导干部39人,局乡级干部456人。其中,30岁以下4人,占1.4%;31-35岁37人,占12.7%;36-40岁84人,占28.8%;41-45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岁128人,占43.8%;46岁以上的39人,占13.3%。全县女干部共59人,占总数的20.2%,在12个镇乡领导班子中均配备有女干部。从文化程度上看,大专文化程度126人,占43.2%;大学文化程度116人,占39.7%;研究生学历6人,占2%。从专业结构上讲,经济管理类79人,占27%;农业技术类36人,占12.3%;法律专业类58人,占19.9%;文史政治类58人,占19.9%,其它61人,占20.9%。从工作经历看,具有乡镇〔农业〕工作经历的184人,占63%;具有经济〔工业〕工作经历的105人,占35.9%。尤其是今年我县面向全市公开选拔10名副局乡级领导干部充实进党政领导班子,年龄都在40岁以下,都具有在大专以上学历。使我县党政领导人才队伍结构呈现以中青年为主、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结构。〔三〕、党政人才队伍交流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

  近几年来,蒲江县坚持以培养锻炼干部、改善领导班子结构、增强干部队伍活力和促进廉政建设为目的,根据干部的不同情况,积极推行干部交流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发展快与慢的乡镇之间、业务部门与综合部门之间、县级部门与乡镇之间,逐年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对在同一岗位工作满5年、同一部门、乡镇任职满10年的领导干部,本籍干部以及有近姻亲关系的干部都进行了交流。同时,根据干部实绩、领导水平、工作能力因素,抓好干部需求性、培养性、互补性和调整性交流。近5年来,共交流干部247名,其中城乡之间交流94名,部门之间交流86名,乡镇之间交流67名。除此之外,还积极抓好三项工作:一是争取上级部门下派干部指导工作。针对国土、规划、建设、公安等部门工作政策性强、业务要求高的特点,主动争取上级直管部门下派干部到蒲江县挂职锻炼或直接任职,实现业务工作的“零距离”指导。近年来,先后从市国土局、规划局、建设局等部门争取了7名下派干部到对口单位担任局级领导职务,有力地推进了工作发展。二是选送局级后备干部异地挂职锻炼。围绕深化和拓展外训富脑工程,利用与省市和友好区〔市〕县的合作关系,近5年共分批选送35名局级后备干部到省科技厅、省商务厅和青羊区、丹棱县等地挂职锻炼。三是抽调年轻干部进入市级部门学习。为加快蒲江县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我县在主动与上级部门加强联系的同时,今年年初,从招商局、优先发展重点镇抽调2名干部分别到市商务局、投资促进委员会上挂锻炼,重点学习国家对时期商务工作的方针政策、招商引资优惠规定等内容,促进了年轻干部的锻炼成长。二、蒲江县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总体上看,我县的党政人才工作和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党政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上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但与我县建设经济强县的目标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一〕、高层次、复合型党政人才总量不足

  党政人才中,大专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低,但大多是通过在职学习取得的,全县党政人才中第一学历为大学本科的仅人,且大多为师范、农林等院校毕业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经济类、法律类、管理类等人才需要加快培养开发。适合县级综合经济部门、对外经贸和招商部门、旅游规划等各类专业和紧缺人才还需下大力气培养和引进。同时党政人才队伍中存在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不同步、个人能力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的“高学历低水平”现象,并在整体上呈现“两多两少”的失衡状况:熟悉政工和行政事务的人才多,真正懂经济、善经营的人才少;单纯执行型的人才多,善于开拓、善于创新的管理人才少。科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学文史的多,学理工的少,科技型、经济型尤其缺乏,熟悉宏观经济、外经外贸、高新技术、资本运作、资本运营、产业规划和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型、复合型领导人才更是缺乏。尤其是懂管理、懂技术、懂外语、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是凤毛鳞角。随着“三基地一轴心”建设的不断推进,蒲江县十分缺乏具有综合素质的外向型人才。〔二〕、文化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问题较为突出。

  在财政供养正职人员中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占66%,从外表看,其文化结构趋于合理。但事实上,这部分人员中通过在职教育取得高学历文凭的占了60%以上,而事业人员中有近40%的人员只具有中专〔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同时,在职人员中30岁以下的158人,仅占16.3%,41-50岁年龄段的351人,占了36.2%,51岁以上的165人,占了17%,许多单位因为人员年龄老化问题而不能建立共青团组织,年龄老化现象较为突出。〔三〕、党政人才的教育培训层次比较单一

  党政人才的教育培训的层次比较单一,方式不够宽泛。目前,党政人才的教育培训仍局限于浅层次一般性的各类党、干校的轮训上,培训的规模小,内容浅显,方式单一,很难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由于受机制、经费等限制,一些高层次的教育培训很难落实,像高校培训学习、去经济发达的地区挂职培训等。根据统计结果显示,参加过国〔境〕外培训的县级领导有6人,占我县县级领导总数的15.8%;参加过省级培训的干部125人,仅占干部总数的12%;其余的主要通过我县本级培训和成都市调训。尤其是我县局乡级以下党政干部参加成都市以上培训的时机偏少。〔四〕、党政人才的能力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蒲江县积极实施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结构不断改善,但党政干部队伍中仍然存在改革创新的能力不够强、转变职能,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够高,解决矛盾、协调发展的能力不够强等问题。特别是面对“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我县“三基地一轴心”建设,部分干部结合我县实际的思路不够开阔,思考分析不够,方法、措施缺乏,工作创新乏善的情况,不善于超前谋划,抢抓机遇;部分干部不能很好地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解决问题。一些干部欠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知识,还没有适应由单纯的行政管理、行政干预向优化发展环境、提供高效服务的职能转变,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为公众提供高效服务的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在面对快速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新矛盾,不善于协调处理各种利益和矛盾,缺乏统筹城乡共同发展、协调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能力。一些年轻干部预见问题、综合协调、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较弱,对一些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心中无底,不能从容应对。〔五〕、党政人才“进口”不畅,吸引环节不够灵活

  党政人才进入渠道“逢进必考”,大学生毕业分配主渠道基本堵死,只能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考,而每年招录的公务员寥寥无几,杯水车薪,社会上许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机关缺少必要途径。企业人才队伍、事业单位人才队伍与党政人才队伍之间人才流通渠道不畅等,造成党政人才老化。同时,党政人才易受身份和体制的限制,存在着“流不出、引不进”的现象,使得党政人才在流动上和引进上存在着“壁垒”和“盲区”,党政人才进行自主流动的可能性较小,高层次人才在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很难流动。由于基层工作条件差,待遇低,一时缺乏有效的措施,也难以吸引住人才,更难留住人才。目前,我县县级机关行政编制紧缺。全县行政编制总数为694名,余编84名,但是按照县乡编制分级使用的原则,县级机关已超编6名,致使县级机关公务员队伍“进口”不畅。

  以上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既有区域的,也有社会的,既有机制方面的,也有工作方面的,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体制的制约,政策待遇缺乏吸引力,高知识层次的人才不愿来,必然导致高职人才缺乏。二是人才观念和人才本身的价值认识水平与党政人才岗位素质水平要求有差距,人才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三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健全,存在人才培训教育与实际需求的相脱节,供应与需求相脱节的现象,难以整合人才资源。三、蒲江县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根据我县党政人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应立足县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激发各个年龄段领导干部的潜能和优势,造就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素质的党政人才队伍。具体来讲,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政策措施,创造良好的党政人才成长环境

  继续发挥组织部牵头抓总的工作格局,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从人才成长的环境上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方法。要在支持人才工作的“硬”环境上下功夫,建立更趋合理的财政分配体制,能够使初等发达地区特别是基层能拿得出资金吸引留住人才;又要重视优化人才成长的“软”环境,从人才成长的各个环节入手,抓宏观管理,抓服务跟踪,从使用人才的观念、思维、手段、渠道和工作方法上,优化措施,优惠政策,做到感情留人。〔二〕、坚持创新工作机制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按照“用好现在的,培养自己的,吸引外来的,留住关键的”人才工作思路,努力建设适应蒲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1、继续调整和优化党政人才队伍结构,在年龄、文化程度、专业、层次、数量等结构方面做好工作,建立一支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党政人才。在年龄结构上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上继续优化,不断充实法律、经济、金融管理、旅游规划类专业党政人才,着眼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需求,破除陈旧观念,拓宽用人机制,积极探索高层次人才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柔性流动机制。

  2、继续改良和创新党政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方式。尊重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遵循人才供求的客观需要,改革和创新党政人才的培养方法,渠道和机制,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激励制度,不断加大党政人才到不同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村基层挂职锻炼的力度,为培养和吸引优秀党政人才创造条件。

  3、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优秀党政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制度和环境支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强县战略有机结合,积极借鉴外地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成果,不断健全创新党政人才培养管理、选拔任用、监督考核和奖惩制度,积极推进干部制度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进程,继续探索党政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良好的制度和环境支持。〔三〕、坚持正确的人才工作导向

  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加强对人才工作在政策、环境上的舆论宣传,营造党政人才建设的良好氛围。激发干部“跳起来摸高,跑起来干事、飞起来跨越的工作热情。”通过干部交流工作的实施,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为党政人才队伍注入一支“强心针”,让勤奋的同志有动力,懈怠的同志有压力,落后的同志有危机,充分激活干部队伍活力,进一步改变干部队伍精神面貌善。总结推广党政人才工作的新途径、新做法,广泛开展宣传动职工作,教育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培养人才、重视人才。做好引才引智工作,促进全县人才工作向更深更广发展。〔四〕、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打造专家型、复合型党政人才队伍

  在充分发挥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等传统有效的干部人才选拔方式作用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选任机制,在干部人才选拔中形成百舸争流、人才辈出的局面。

  1、建立人才识察责任机制。“一流之人,可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善。”考察人员的素质如何,往往决定着考察人员的质量。要积极探索实行考察资格评定制、考察责任追究制等,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作风正派、精干高效的考察人员队伍,以增强人才选拔工作的责任意识,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提高人才考察工作的质量。2、建立竞争择优的选拔机制。实行任职资格考试、分类公选的选拔模

  式,将公开选拔作为一项有序的、定期的常规性工作。党政领导后备人才必须经过任职资格考试,考试合格并经组织考察后,列入党政后备干部序列,由县委组织部统一管理。当领导班子出现缺职或需要进行班子调整时,由县委组织部根据拟任职位的特点和具体要求,从具备任职资格且具有相关专业知识或从事相关职业的对象中,经自愿报名和组织审查,择优确定面试人选,参加统一面试,面试后再按既定比例确定考察人选,最后经组织考察后讨论决定是否任用。

  3、建立开放式人才引进机制。在注重开发利用现有党政人才的同时,还要面向人才市场,重点跟踪考察那些懂经济、会管理、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管理知识的高层次党政领导人才,打破身份、区域界限适时引进,并通过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有效措施,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干的事业平台,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县党政人才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四、全面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构建一支坚强有力的组工干部队伍

  组织部门是党管人才工作的直接承担者,人才的发现、培养和选拔靠的是组工干部。组织部门的工作状况,直接影响到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由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是组织部门职能的升华,组织部门应积极承担牵头抓总的职责,大力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抓好人才工作。要深入推进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建设,进一步开展好“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树立组工干部公正正派的良好形象,培养组工干部知人善任、广纳群贤的人格魅力,努力把组织部门建设成“干部之家、党员之家、知识分子之家、人才之家”。

  当前,我县党政人才工作,既面临新的机遇,又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有关人才工作的文件精神,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不断开拓党政人才工作的新视野,创新党政人才工作的新机制,形成党政人才工作的新形势,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聚集人才、服务人才,真正做到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广纳群贤,努力使我县党政人才队伍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篇十五: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我公司是由原国有企业重组而成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工都是从原国有企业职工转变身份而来,现有员工

  其中:管理人员67人,专业技术人员70人,技术工人54

  员

  435人,

  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公司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日趋激烈,归根到底是人才队伍的竞争。我公司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建立和完善制度,加大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力度,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为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开辟干事创业的广阔平台。

  公司从完善《劳资人事制度》、制定《技工管理办法》和《学习培训制度》着手,健全培训教育设施,加大员工培训投入,提高管理人、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激励员

  工学知识、学技术,组织员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安排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学习管理和专业知识,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培养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管理队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公司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很多问题: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还不够新;年轻技术骨干流失率较高;人才结构不合理,主体专业人与边缘专

  业比例失调,复合型人才少;专业技术人才适应性差,成长缓慢,后继乏力;聘用制度不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缺少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的动力;专业技术人才创新的主动性不强。公司今后要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体系,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把培训提升为一种激励手段,注重青年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辅导,重视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优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结构,保证企业持续、良性地发展。

  

  

篇十六: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新进人员专业技术不过关电视台收入明显下降目前电视台每年收入1万多元入不敷出工作人员也锐减至3乡镇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与人民群众发生最直接的联系加强乡镇政权建设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

  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人才,是事业之基、发展之本。而作为基层更加需要各个方面的人才充实到其中,才能更好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因此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是时代的呼唤,基层的需要,群众的期待。我们于x月x日-x月x日对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县某镇,土地面积xx平方公里,耕地xx公顷,其中水田xx公顷,山地xx公顷,下辖xx个行政村,x个个居委会,xx个村民小组,总人口xx万人。该镇自古人杰地灵,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境内xx村的三角宝觉寺,有黄龙山清俊亭等名胜古迹,有xx等历史名人。目前的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水稻和外出打工。

  一、人才队伍现状该镇机关工作人员共有xx人,其中党员xx人,民主党派xx人,大专以上学历xx人。编制数为xx人,在岗人员xx人。副科以上干部xx人,实职副科xx人,退休人员xx人,停薪留职人员xx人,公务员xx人,职工xx人,专业技术人员xx人,其中有中级职称的xx人。35岁以下的xx人,占总人口的60%。1995年,该镇工作人员总数为xx人,96年至99年进入了大量人员,其中有部分是大中专毕业生或退伍军人,其他大部分是通过各种关系招工进来的,并且文化水平都不高。XX年至XX年,县级要求乡镇精减人员,出现了部分下岗和停薪留职的人员。二、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x”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这就要求在农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在农村应该增加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规模企业,要求在人才需求上要有真懂技术,有一定的市场经验,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多发展有技来含量的生产。

  造成农村基层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就乡镇机关人员来说,原来的七所八站,大部分干部管理权限都上划,收回县直有关部门统一管理,使干部的选拔面比过去大大缩小;乡镇一级在职人员报酬低,报考乡镇公务员的人不多。在这个镇,相当多的顶岗人员是城镇当兵转业安置下来或者是七几年乡镇招聘干部,学历不高,能力有限。该镇xx名在职人员中,退役士兵达xx人,招聘干部只有xx人;因公务人员管理严格,转干程序繁琐复杂,就出现了混岗现象。县直一些部门近年来向乡镇借调借用干部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使得乡镇缺人的现象更加严重。该镇就有3名同志被借调到县直机关。

  分析造成基层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农村在吸引高校毕业生方面没有诱惑力,很多高校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方向时往往把农村排斥在外。二是农村相对封闭的发展环境阻碍了人才的引进,很多优秀人才认为农村不具备大城市发达的信息络,在个人发展平台较小。三是乡镇工资待遇较低,影响了其吸引力。

  由于财政紧张,很多乡镇职工工资发放面临挑战,比如该镇几年前电视台有x个人,其中x个年轻人各有特长,电视台运营情况良好,每年创收20万。镇里规定台里要完成10万的收入就发基本工资,剩下的收入镇财政与台里按五五分成,即台里应有5万元的奖金可发,但实际发下的工资每人不到3000元。这样,

  年轻人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人才流失严重。新进人员专业技术不过关,电视台收入明显下降,目前电视台每年收入1万多元,入不敷出,工作人员也锐减至3人。

  三、加强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乡镇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与人民群众发生最直接的联系,加强乡镇政权建设,培养更多的乡土人才是建设和谐社会最基础的工作,也是当地发展经济最急需的工作。要改变目前一部分乡镇干部后继乏人的状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提升基层人才待遇。应完善对乡镇干部、尤其是边远地区乡镇干部的选拔作用机制,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多渠道选拔;应动员更多的青年干部到乡镇锻炼,把到乡镇工作作为干部必须经过的一课;关心爱护基层干部,不仅从政治素质上提高他们也应从经济利益上关心他们;对乡镇干部缺编人员应有严格的准入制度,不能把县级安置不了的非干部人员往基层塞,造成基层职工中公务人员比重下降,整体素质下降。二是增加基层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乡镇人才队伍当前最为严重的问题是总量不足,突出地体现在高层次高素质人才严重匮乏,基层人才严重短缺。为此,在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上,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首先是扩大人才队伍总量。其次是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在加大培养力度的基础上,要积极通过外聘等柔性流动的方式引进。再次是优化基层人才队伍结构。在公务员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应达到35%以上。对XX年后未达到大专以上学历的45岁以下的公务员要实施学历淘汰,以提高公务员队伍的学历结构和整体素质。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应达到25%以上。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应达到20%以上。要通过补充毕业生、参加在职学历教育、送出去培养以及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努力提高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三是实施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工程。各级财政每年应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培训教育工作,建立国家、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投入机制。以发展为目标,以需求为导向,采取刚性与柔性两种方式,通过长期聘用、项目指导、学科牵头、培养人才等形式,聘请高层次人才,切实提高基层人才的素质。

  

  

篇十七: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关于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汇报

  某某分公司是某某年5月份正式并入某某公司的,在公司各级领导、各部门及各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4年的发展壮大,现已达到年制安总量2万余吨、产值近2亿元的创效性企业.

  某某分公司在成立初期,仅有员工60人,经过一个优化组合和自然减员(本人离职和企业淘汰)过程后,某某分公司现有人员达到139人.现有110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分公司人员总数的80%,其中80人是我们后期成功引进的,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4%.在项目班子建设方面,我们共引进了23名专业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占分公司现有项目管理人员的85%,设置了1个工程科和5个项目经理部负责现场施工管理工作.在深化设计人员引进方面,分公司现有14名设计人员,全部是后期成功引进的、具有专科以上学历、35岁以下的青年知识分子.

  一、某某分公司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主要思路与方法:某某分公司有其独特的专业特点,他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不仅体现在需要有一支专业施工管理队伍上,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支按制造业标准建立的生产型的专业技术管理队伍,其中又以前期深化设计环节最为关键.针对某某分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密集的特点,加之分公司又是新建生产基地,原有专业技术人员十分有限,这就自然形成了某某分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是要尽快建立起一支技术过硬、专业齐全并适应某某公司整体发展速度的专业技术队伍.某某分公司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关键,是既要大量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又要建立与规范各项工作标准,制定与完善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建立一个和谐、竞争的工作氛围,以达到企业快速发展的目的.为此,我们在当今专业人才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不断总结经验,推行了“三项措施并用,六项工作并举”的用人、留人机制与工作方法,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一)人才引进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并举: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储备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如何将引进的人员迅速培养成企业可用之才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这方面我们采取的是“严格入门条件,注重后期培养”的工作方式.

  

  在人员引进工作中为避免盲目引进,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定岗配人,在合理规划分公司各职能部门岗位配置的基础上,制定出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专业技能标准,一并作为引进人才的入门条件和数量依据,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引进工作.适岗人员引进后,后期考察与培养是关键.对每年引进的应届毕业生,针对他们专业基础扎实、可塑性强的优势,根据其自身特点和发展意向,通过导师带徒、轮岗实践、专向培训、培养等方式促使其尽快成长.年初,我们投入近10万元,升级和扩大了原有技术处理软件的使用功能,并请专业教师对设计室、预算科、生产科、制造部等相关科室的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尽快掌握这门技术,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自身竞争实力.对自有青年合同工,我们开设了中专取证班,聘请专业教师在分公司内给他们讲授英语、数学、计算机制图等专业课程以及行为规范的正规教育,不

  仅提高了他们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还使他们在学到本领的同时拿到证书.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技术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以赛代练,在比赛中,选出优秀技术能手,为企业今后发展做好操作人才的资源储备工作.今年,我们还针对重钢车间明年建成投产人员需求增加这一实际情况,各个部门已经把人员引进数量及岗位要求报分公司企管科,再由企管科分类汇总,班子讨论后有目的的进行引进工作.此外,为培养自有青工技术队伍,我们有针对性的把我们自有的青工技术骨干安排到制造车间各个重要岗位和关键工序进行重点培养,向青龙的外分包技术人员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及数控设备的操作规程,做好操作技术人才的资源储备工作.

  对引进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成熟人才,我们重点考察的是人员的适应能力,通过试用期,有针对性的进行考察,让其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方法、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和工作节奏,使其尽快融合到我们的工作氛围之中.对有些在规定的考核期限内不能达到要求却又愿在本企业工作的人员,分公司采取延长考核期,换岗试用的方法,经再次考核确实不能适应本岗工作的,劝其辞退.

  分公司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在整个分公司的经营、生产环节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人员也是外企、民企同行业相继争夺的对象,人才竞争非常激烈.作为我们个人收入处于劣势的国企,怎样才能减少人才流失,留住人才,用好

  

  人才,成为分公司党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二)事业留人与提高员工收入并举:为分公司各类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搭建一个可充分展现才华的舞台,使其

  本身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是我们人才政策一个的关键.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实行岗位竞聘、不拘一格大胆启用青年人才,是我们将青年人才推向更加广阔发展领域所采取的一种有针对性的人才建设方式.我们在资金紧张和任务繁忙的情况下,不惜投入资金,购置目前最先进的专业软件和资料供他们学习、使用.抽出时间让他们参加国际大型学术讨论会和展览会,让他们看到国际最先进的技术,让他们感到在本企业他们会得到重视和发展.通过这种方式,既能满足青年人才展现才华、富有工作成就感的愿望,又能大幅度地提升分公司工作效率、增强青年人才与企业的凝聚力,达到稳定队伍、事业留人的目的.

  与此同时,我们在政策允许、整体平衡范围内有效提升员工收入水平.用适当的待遇留人,这是我们留住人才的基础,也是我们对员工的知识和技术价值的充分体现.我们对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及应届毕业生,在严格岗位考核基础上,按公司政策加速滚动晋升,以平衡其业务成长的需求.

  (三)感情留人与业绩考核并举:对人才的关心爱护就是对企业的关心爱护.勿庸置疑企业与人才群体之间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础是留住人才的重要一环.要留住人才最好的办法就是留住他的心,人才的积累必将成为企业长久发展的契机.1.建立融洽的工作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群体环境本身就是对人才无形的激励.我们提倡“团结、启发、互助、提高”的工作形式,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和团队精神.不仅要对青年人的稳定做思想工作,同时还强调中层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提倡与青年人“教技术、谈心声、交朋友”.2.制定良好的荣誉激励及经济奖励制度:我们通过各级评比表彰及分公司每季度“最佳星级员工”的评选,给予有突出贡献的员工以精神奖励,在分公司厂院宣传栏内,专门予以张榜表彰,这种激励形式很好的体现了我们对员工劳动成果的尊重.另外,在荣誉激励方面,我们还注

  

  重了对合作集体的鼓励,以培养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在荣誉激励的同时,我们还对那些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贡献价

  值给予特殊的经济奖励.在天津港7号门100米跨卡子口工程的前期设计工作中,由于相当于跨海大桥的跨度,且无前例借鉴,甲方要求我们协助设计院进行设计工作.我们

  的技术人员经过查阅资料、咨询、计算,最终向设计院、甲方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并为我们的经营工作奠定了中标基础.对此,我们给予参与设计人员一次性经济奖励.制造车间相贯线下料工序,原由专业人员计算出图,车间一名普通管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掌握了这一技术,并在工程中得以应用,对此我们破格为她增加了工资.

  3.完善岗位承包制.进一步完善、扩大岗位责任承包制,将员工收入水平与工作业绩挂钩,有的放矢的提升员工收入水平,是我们今年深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量化岗位考核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今年在去年成品库承包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已将责任承包范围扩大到5个项目经理部和制造车间.目前对设计室的承包考核工作正处在初步实施阶段,我们在确保工资总额不变的基础上,把设计人员的收入与工作量挂钩,工资向工作业绩突出、出图及时、准确的人员倾斜,形成竞争环境,使原先“让我干”变成“我要干”的工作氛围,真正实行优胜劣汰,按劳取酬.对设材科等科室的承包考核工作正在紧张的筹备之中.4.建立相互沟通机制.分公司党、团、工会组织通过不同形式的与普通员工进行感情交流,了解他们的心声,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创造了一个平等融洽的工作环境.近几年,我们为业务骨干解决进津户口问题,为困难职工捐款,慰问看望伤病职工及职工家属,这些工作不但解决了职工的实际困难,也是企业从侧面肯定职工工作成绩的体现.二、今后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思路:某某分公司在继续巩固已取得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成绩的基础上,重点强化两方面工作:

  

  (一)继续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加大培训的针对性及鼓励性,每年利用年终空闲时间,进行全员技术培训及思想政治教育.此外,鼓励员工自学成才,并制定相应的鼓励措施和政策,纳入人事管理和考核制度中,以保证长期有效和具有连续性.

  (二)进一步加强与完善责任承包考核与岗位考核力度,切实落实优胜劣汰与待遇留人机制.对已经承包的科室(如:成品库、制造车间、项目部),科学、严密的执行承包制度及考核方案,做到分配合理,奖惩分明.对刚刚纳入考核范围的科室(如:设计室),进一步完善考核方案,对出现的问题及大家的呼声及时反馈意见,做出修改.对还没有执行承包制度的科室,严格指标执行力度和考核措施,使得考核指标不流于形式,真正做到促进企业发展.

  人才是企业的未来,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决定了企业明天的兴衰.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才强企这一理念,在继续巩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成绩的基础上,面对新市场、新课题,不断地调整我们的人才策略,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关于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汇报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省市出台的加快发展的各项产业政策,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全面夯实产业基础,工业企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已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结构相对合理的产业格局,为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在人才资源开发、培育、使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但我县工业企业与先进地区相比总体水平还不够高,与临近县市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要实现“工业强县”的目标,必须抓住人才这个关键,明确人才工作目标,以搭建平台为主要举措,努力建成以优秀经营管理者、技术(学术)领军人、优秀营销人才和技术能人等四支队伍为核心的企业人才大军。正确认识我县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了解建设企业人才高地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建设一支适应经济发展、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实现工业强县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此,对我县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县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在企业人才队伍的培养、选任、激励上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县已逐步建成一支由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营销队伍和高级技工四类人才组成的企业人才队伍,并已具有一定规模,企业人才队伍的年龄、文化、专业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后备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整体素质有一定提高,实力有所增强,为全县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我县企业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1.总体数量。到2022年底,我县规模以上企业现有职工约48356人,其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才总量约6970人,占职工总数的14.4%。在各类人才中,管理人才3496人,占职工总数的7.2%;专业技术人才1156人,占职工总数的2.4%;营销人才503人,占职工总数的1.0%;技能人才1815人,占职工总数的3.8%。2.年龄结构。全县企业6970名各类人才中,30岁及以下892人,占12.8%,31至40岁2879人,占41.3%,41至50岁2436人,占34.9%,51至60岁763人,占10.9%。3.文化结构。中专(高中)3261人,占46.8%,大专2676人,占38.4%,大学本科1033人,占14.8%。4.职称构成。在5155名专业技术人才、营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中,高级技术职称138人,约占上述人员的2.7%;中级职称540人,占10.5%,初级技术职称4477人,占86.8%。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中,高、中、初职称的结构比例为1:4:32。目前尚无职称的主要是中专学历以下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共1815人,约占人才总量的35.2%。(二)我县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成效近年来我县紧紧抓住中央、省、市出台的各项产业政策,对企业的所有制结构、组织结构、产权结构、产品结构进行了深入的调整和改革,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县对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积极而又深入的探索,在人才资源开发、培育、使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并积累了

  

  一些好的经验:1、人才是

  “软”、“硬”环境作为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倡导创业光荣、创新可贵、创造无价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设立了人才工作专项基金,投资60余万元建立起高标准的培训中心和实验室,投资100多万元购置电脑80余台和试验设备,为毕业生在华宁建功立业提供了优越的工作条件;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投资建设了人才公寓,打破了以往“大宿舍”格局,实现了本科生两人间、专科生四人间的住房标准,有专职人员负责后勤工作,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营造了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宽松环境氛围。

  二是初步形成人人都可以成才的共识。不少企业开始摒弃学历即人才的传统观念,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高度重视员工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学习创新能力。华兴纺织集团公司按照新的人才标准衡量,高度重视各类人才的开发和使用,对各类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较为畅通的晋升渠道,通过“技术比武”等多种手段,培养了一大批技术熟练、经验丰富、对企业忠诚的高级技工,如该公司泰安市首席技师平至娟参加全国及省“纺织行业技能大赛”,每月享受500元的补助。三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企业把关心、重视人才培育放在和生产经营、企业兴衰同等重要的位置,金彩山酒业公司积极开展“企业人才补源”工程,着力抓住培养、引进、使用、储备等环节,抓骨干强后备,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几年来,积极选送了一批有才干、有潜力的经营管理人才参加县委组织部与山东经济管理学院组织的高级工商管理培训班,其中有1人已担任营销副总经理,1人担任总经理助理,2人正在培训深造。公司每年还开展2次员工及管理人员考评,对考评突出的人员纳入公司人才储备库管理。对纳入储备库备用人员进行重点培养、优先提拔使用。

  2、完善机制,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步伐。近年来,各企业立足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全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和选拔,加快培养和选拔适应公司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雄厚的人力基础。

  (1)完善培养机制,加快队伍建设。按需施训育才,努力提升企业人才队伍

  

  整体素质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思想政治水平。以县委党

  校为主阵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和科学发展观为核心内容,有计划地组织企业领导班子成员进行理论培训,切实解决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问题。飞达化工公司适时导入“培训是员工最大福利”的先进理念,公司投资10余万元新建高标准多媒体教室,邀请知名管理咨询机构和专家教授先后进行了《赢在执行》《细节决定成败》等十几项有关思想理念培训,受训4000多人次,开阔了员工的思维。两年来,县委组织部对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厂长)、书记、工会主席、纪检干部共200多人进行了轮训,思想政治水平、组织领导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

  二是强化素质建设,着力增强经营管理者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2022年5月,县委组织部、县经贸局与山东经济学院在县委党校联合举办了山东经济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宁阳教学基地

  和学历教育,如华宁集团公司鼓励支持大中专毕业生脱产和在职进修学习。职业资格考试和技术职称评审费用全部报销,按月发放生活补助。金彩山酒业公司投资20多万元,与济南华夏基石管理咨询培训中心合作成立“金彩山酒业远程卫星教育培训学院”,05—08年上半年共组织培训课堂110余课,收听收看国内知名的大企业老总、著名培训师及企业管理咨询专家作的现场演讲报告,亲身感受当前国际国内前沿企业管理实践理论的熏陶,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陶冶情操、提高能力;该公司继续实施培训工程,每周六下午基层主任以上管理干部进行培训学习,部门每年进行40课时的业务培训。2022年,公司与华夏基石管理培训公司合作,本着“做强企业、做响品牌、做大市场”为目标,对公司营销工作开展做了全面的规划,并制定了营销人员工作手册、市场监管人员手册、售后服务手册,利用集中的时间对公司全体营销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操作运营市场的能力,收到了明显效果。

  五是建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按照“分层培训、突出重点、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总体原则,以培养一岗多能,复合型、现代化员工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工人队伍、专业人才队伍和企业经营管理干部队伍为重点,以岗位练兵为主要形式,采取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相结合、技能普及与提高创新相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人才和提升素质,扎实做好员工培训,推进员工职业化进程。在人才建设上,华宁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投入是最具有效益的投入”。公司建立了毕业生的培养教育机制,制订了毕业生培养计划,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训活动。一是岗前培训。坚持“文化育人”和“生产一线造就人”的理念,毕业生上岗前必须接受为期一月的岗前培训,重点学习培训安全生产知识、企业文化理念和劳动纪律等,牢固树立“安全为天”的责任意识,做一名合格的华宁员工。二是专业技能培训。采取送出去请进来、技术比武、师傅传帮带等形式,利用公司职教中心和四级安全培训中心强化专业培训,帮助他们提高专业技能。三是定向培训。随着鑫安煤矿的投产和公司非煤产业的发展,公司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特别是采矿、地质、安全等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公司每年都从引进的不对口专本科毕业生中选出部分优秀生委派到山东科技大学等煤炭学校进行定向培训,从2022年

  

  到去年,已先后派出7批117人,其中培训采矿专业75人、矿山机电专业32人、综采专业10人,这些毕业生大部分都已成为企业骨干,这一措施有效的解决了公司采矿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四是重视生产一线锻炼,公司始终坚持引进的大中专毕业生到生产一线锻炼不少于一年的制度。对口专业大中专毕业生一律分配到井下生产一线实习一年,期满后通过考核把优秀人才送入公司技术开发中心重点培养,并通过导师带徒、技术承包、挂职锻炼等方式,帮助他们尽快成长。重点定向委培生,要在采掘和辅助工区、职能处室轮流为期一年的实习,成立由组织、劳资、技术等职能处室组成的培养考核小组,对他们进行跟踪培养考核,使毕业生尽快全面了解掌握整个煤炭生产工艺流程和安全生产管理要求,使其尽快成为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对实习期满不合格的,继续留在生产一线,直到考核合格才能调入技术和管理岗位。

  (2)完善激励机制,激活内部潜力。我县在调动企业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建立激励机制方面,进行了多层面、多方向、多形式的探索,既重视物质激励和利益驱动,又重视经营制度建设,同时能解放思想,从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入手,由传统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发展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更重要的是重视精神与物质激励相统一,使讲理想,讲奉献,艰苦奋斗,共同富裕的新观念,逐渐成为企业各类人才的基本思想道德基础。如部分企业对营销系统人员实行以销售业绩和货款回笼挂钩提成的目标考核工资制度;对技术人员、技师评聘实行动态管理。对专业职称和职业技能等级、职称实行动态管理,每一年评聘一次,对行管系统采用了岗位评估办法,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工资级序表”,实行岗位工资制。上述措施,充分调动了企业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华宁集团公司制定了向大中专毕业生倾斜的激励的分配机制,为激励广大毕业生干事创业,推行了“大中专生干部薪酬制度”,根据学历层次,结合岗位特点,大中专毕业生工资系数可以提高到公司中层干部系数。使大中专毕业生的工资待遇高于同工龄的普通职工。为鼓励创新,公司从销售收入中提取3%建立了双创专项基金,坚持每年表彰两次,对有创新成果的毕业生实施重奖并重点培养。近几年,集团公司大中专毕业生人才层出不穷,有32名毕业生的成果获得县级以上奖励,其中两人是近两年引进的

  

  毕业生。为突显工资分配的约束和激励作用,飞达化工公司推行了岗位技能工资,以岗位责任,劳动绩效,经营风险为主要依据,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分别实行不同形式的工资分配方法。新的工资分配制度新增了技能和职称补贴,充分体现公司对人才和能力的尊重,激发了员工学技术练本领的工作热情。同时,在坚持执行岗位技能工资制度和职称补贴动态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公司又适当提高“三大一差”(责任大、难度大、强度大、环境差)岗位的工资水平;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薪酬体制,以经济收益为杠杆,以强化调控为手段,在公司内部特殊岗位,试点推行岗位市场化管理准则,实施岗位竞聘制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工作积极性;建立三条线的人才激励机制。

  之不易,强化了员工爱岗敬业、主动学习的精神。四是完善体制机制,激励人才活力。公司建立健全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绩效优先的人才评价,竞争择优的选拔任用,基于业绩和贡献的薪酬激励机制,着力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不拘一格,拓展渠道,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让各种智慧竞相迸发。

  (4)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创新速度。科学技术是

  理者尚处于经验管理和直觉管理阶段。四是从业年龄较大。统计表明,我县规模以上的企业人才在40岁以上的有3199人,占45.8%,30岁以下的892人,仅占12.8%,年龄结构偏老化。五是高端(拔尖)人才奇缺。在企业各类人才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能够起到学术(技术)领军人物作用的拔尖人才十分奇缺,这是我县企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重要体现之一。

  3、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一是企业人才的专业知识结构、领导素养和个性特质与所在岗位不相适应,与产业发生错位,造成了企业人才队伍的人才浪费。二是在高、中、初级三类专业技术人才中,国际上认为三者科学之比为1:2:2.5,而我县实际为1:4:32,反映出我县专业技术人才中构成比例不够合理,高级人才所占比重偏小。三是高级技术工人紧缺现象凸现。我县企业特别是机械设备装配工、焊工、机修钳工、数控铣工及高级食品检验工,严重短缺,并呈现老龄化趋势,高级技工年龄在40岁以上的占65%以上。

  原因浅析:1、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意识价值取向将大批社会精英集中到党政机关,致使企业人才队伍来源较窄。在充分肯定我县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现已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县的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实质上只是刚刚起步,尤其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建设还相当滞后,因为在传统的体制下,我们一直是把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完全做为党政干部来看待,完全按照党政干部的要求来选拔、培养、管理、培训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一度时期,给企业定级别,对经营管理有方、经济效益显著者,奖励职级,或者直接提拔担任行政官员。在这种价值取向下,大批社会精英都涌向党政机关。一方面,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人才匮乏、青黄不接,另一方面,党政机关积压了大批优秀人才,造成人才资源的闲置浪费,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相对薄弱。

  2、体制转轨不到位。与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密切相关的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行政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改革进程慢,磨合周期长,适应企业人才成长的新体制和机制远未形成。

  3、识人选人、育人用人和人才流动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企业人才成长的环境不够宽松。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选材范围较窄,产业优势不明显,使我县企业在吸引重点院校毕业生和其他人才有较大的难度;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养形

  

  式较为单一,机制较为呆板,培训效果不理想;用人机制承袭了党政事业单位任用干部的传统,仍以上级组织任命为主,没有将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很好的结合起来;企业人才流动机制不健全,输入与输出渠道不畅,部分善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党政机关干部到企业工作机会太少,而企业之间、区域之间的人才交流也不多,没有完全形成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环境和氛围。

  三、几点建议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发挥每一个个体创造价值的能力,然后不断进行挖掘与整合,最终使每位员工都各尽其能,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事得其人、人事相宜的高度和谐的人力资源管理效果。如何留住人才、培育人才、利用人才对各企业来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管理课题。针对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拓展培训渠道,提高综合素质一是由县组织人事部门制定我县企业人才队伍的中长期培育规划和实施细则,建立培育企业人才队伍基金,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二是把企业人才的培训纳入县委党校等培训机构的计划,分批进行轮训;三是继续办好“每月一课”培训,在思想建设、法律法规、技术和管理服务,创业扶持等各方面,开展针对性服务;四是发挥山东经济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宁阳教学基地的优势,实施重点培训,加大MBA和EMBA教育范围;五是定期开展对企业家的成功与失败案例分析培训,结合市场经济的特点,探索适合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着力打造企业的“百年老店”。(二)健全管理体制,创新激励机制一是加强领导,建立工作机制,逐步理顺与规范企业人才队伍的管理和培训。二是建立以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人才激励机制,支持和表彰企业人才实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经营方式创新和在增加税收、就业等方面的突出贡献;三是进一步做好企业家的政治安排,充分发挥他们在参政议政方面的重要作用;四是强化舆论导向,把对优秀企业人才的宣传纳入宣传部门的报道计划。

  

  (三)提高服务水平,创造良好环境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是服务水平提高的前提。建议:一是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政策上,要体现国有民营经济两手都在抓,两手都要硬,使“两个车轮”协调一致,运转有序;二是要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纠正各种权力对企业的不必要干扰,坚决根除“三乱”腐败现象;三是要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从创新机制入手大力营造三公(公开、公平、公正)、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四是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应当给民营企业家更多的理解和宽容,为其创新提供条件。媒体应对民营企业家多作正面的宣传,树立企业家良好的社会形象,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和谐环境。(四)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增强社会责任感一是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强化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对企业家的监督,建立民营企业年度审计制度,规范企业家的经营管理行为;二是积极引导企业家树立诚信意识,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规范劳动用工,关爱员工,尊重员工人格,建立和谐团队;四是广泛开展光彩事业活动,增强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关于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汇报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在新的历史机遇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进一步推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其用人机制至关重要。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抓好我县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我县各行业人才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干,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各项事业的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人才队伍现状县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导结构、典型的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县,总面积为平方公里,有等个民族,万人口,其中族万,占全县总人口的%。全县有各类人才人,其中:党政机关单位人,占%;事业单位人,占%;企业单位人,占%。其基本情况如下:1、从人员的学历情况看:研究生学历的11人,占0.1%;本科学历1485

  

  人,占13.44%;大专学历4328人,占39.16%;中专学历4715人,占42.66%;高中以下学历473人,占4.64%。

  2、从人员的技术职务情况看: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89人,占0.81%;中级职务1573人,占14.23%;初级职务4919人,占44.5%。高、中、初级职务比例为1:5.7:18.1。

  3、从人员的年龄情况看:全县各类人才总数中,35岁以下的6209人,占56.17%;36—40岁的1684人,占15.24%;41—45岁的1310人,占11.85%;46—50岁的776人,占7.02%;51—54岁的617人,占5.58%;55岁以上的456人,占4.13%。

  4、从人才的专业类别看:卫生技术人员1096人,占9.92%;教学人员6084人,占55.05%;农业技术人员556人,占5.03%;工程技术人员568人,占5.14%;财务经济统计人员115人,占1.04%;其他行业96人,占0.86%。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1、党政干部队伍建设基本形成了一套有效机制。实行以目标管理为中心的干部考核、监督、管理工作机制,把年度工作目标管理、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作为转变干部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加快事业发展的“治本之策”。实行考核结果与公务员年度考核、评先选优、领导干部升降去留相挂钩。坚持凭实绩用干部,看公论选干部,在经济主战场上选贤任能,打通干部能上能下的绿色通道。用有效的机制管工作、管干部,努力锻造了一支朝气蓬勃、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充满生机的干部队伍。2、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一是推进公开选拔工作。在深入学习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某某年以来,面向社会公开选拔13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实现了由封闭式选人向开放式选人的转变。二是公开招考、竞争上岗全面铺开。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某某年以来,181人参加了28个单位155个岗位的公开考试、竞争上岗,经全面考察,择优录用78人。三是推进选人用人机制创新。坚持用人标准,严把推荐、考察、任用三个环节。对拟任人选的提出,县委不划圈子、不定调子,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方式,实行群众投票民主推荐、党委(党组)集体推荐、谈话推荐,县委书记办公会集体研

  

  究确定考察对象。采取民主测评、征求意见、个别谈话、实地考察、专项调查等方式进行考察,全面了解干部德、能、勤、绩、廉等情况。采取常委会、全委会票决的方式,集体决定任用,实行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制、任前公示和试用期制度,认真落实了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选用干部作法及所选用的干部,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公认。

  3、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富有起色。我县按照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能力的要求,岗位职责对干部能力的要求,围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进作风,熟悉政策,掌握技术,提高管理水平这个中心,合理设置干部培训的班次、对象、内容。1998年以来,先后开展了某某大、某某大、某某届四中全会精神,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先进性教育活动、改革开放政策、经济管理及wto知识、法律法规、设施农业、林果业、畜牧养殖业等技术培训。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223期,培训人员达22802人(次),培训面达95%,全县机关、乡村90%以上的干部掌握了种植、养殖技术,在提高为人民服务思想觉悟的同时,增强了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本领。

  4、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素质逐步提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实施“科教兴莎”战略,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8年中,有600名各类专技人员参加了对口专业知识学习深造,3520人次接受继续教育,农林水牧等科技人员围绕设施农业、畜牧、林果业增产增效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并实行科技承包服务。医疗专技人员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为人民健康争做贡献。教学人员钻研教改,一大批科研成果在自治区、地区获奖。

  5、招才引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走出去”。每年有计划地选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党政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到内地或上级党校培训,到北疆经济发达地区、结对协作的市、县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理念、工作方法和业务技术,熟悉上级机关、发达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机制和运作方式,以达到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领导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目的。截至目前,共选派7批220名少数民族干部赴北疆挂职锻炼;选派9批77名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山东挂职锻炼;选派3名乡镇长和1名县直系统党委书记到西北民族学院进行为期4个月的政

  

  治理论脱产学习;选派3名综合素质较高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到香港、东部省区学习培训。某某年以来,我县参加外地(含疆内)短期培训班21期,其中自治区调训3期,地区调训3期,县市调训15期,共派出参加短期培训班人员4465人。

  二是“请进来”。积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注重发挥我县在地区的人才竞争优势,每年适时举办人才交流招聘会,组织招才引智活动,积极引进内地、北疆及兄弟县市有真才实学的各级各类专业技术紧缺人才,壮大人才队伍。近两年以来,通过军转留疆、人才交流、定向选调优秀毕业生等方式共吸纳294人来莎工作,其中军转留疆59人、定向选调(五大)生82人、人才交流153人。通过补充教师考试引进、吸纳1124名优秀大中专毕业生深入教学一线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县、乡教师紧缺的困难。

  三是“求帮助”。充分利用政策倾斜,积极争取人才对口帮扶省市(山东、天津)对我县人才智力方面的扶持力度。1998年以来,我县共接收5批28名援疆干部,县委对援疆干部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努力为他们改善办公设施和条件,特别是在卫生、教育等行业,不遗余力地积极提供他们开展工作所必须的用品,无微不至的在生活上关心,解决好援疆干部的福利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努力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先进的技术和工作经验传授给我们。援疆干部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县部分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的局面,他们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了我县各行业培训专业技术人才的力量发挥,积极寻找我县与内地县市交流协作的切入点,为我县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6、为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搭建平台。一是健全了激励机制。县干部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一次由县领导和各界知识分子参加的座谈会,认真听取知识分子代表的意见和要求。县上凡经济建设重大决策、工农业生产的重大安排部署、新技术的实施,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行业的发展,都能认真听取专业技术人才和行业专家的意见建议。使各类科技人才在经济发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是优先提拔使用专业技术人员。在有计划、有重点的培养吸收优秀科技人才入党的同时,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唯才是举、荐贤任能,努力将一大批年轻有为、业有所精的科技人才,提拔安排到各级领导和重要岗位上来,如担任副乡镇长、常务副职、科技副职和县直单位业务领导等职务,让他们多参与决策,多参加有关会议,多阅读有关文件,为他们快速成长营造好的环境。三年来,新提拔乡科级干部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提拔总数的50%。

  三是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工作学习和生活待遇。我县在财政赤字的情况下,保证拨尖人才每年480元的津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给援疆知识分子购置电视机、热水器等生活用品,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他们与县级领导干部享受到同等待遇。其次,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了重奖,最高奖金达5万元。在同等条件下,对专业技术人员在分房、评职称、晋升工资时优先考虑。某某年,还投入350万元修建园丁小区,投入100多万元改善了医疗设施。对大中专毕业生、社会五大生、选调生以及留疆战士不但在政治上、生活上给予关心照顾,还对留疆战士配偶考取公务员、补充教师的在分配单位时给予照顾,努力解决留疆战士配偶就业问题。

  7、采取的优惠政策:凡国家统招统分的大专以上院校的学生,到县乡企业、集体企业工作,其有关待遇如下:1、根据企业效益,可适当高套工资,其定级工资和高套工资作为“保底工资”记入档案,与国家调资不予冲抵,在“保底工资”基础上,报酬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按合同兑现。2、按照人才交流、引进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一次发给安置费1500元,其费用由县级财政支付,并保留全民公职身份,户粮关系可落在企业所在县,也可落在原户口所在地,在企业工作满六年的,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吃自产粮可以“农转非”;不满六年流动的取消高套的工资级别,退还安置费。3、凡是承包、租赁、领办、创办县乡企业、集体企业和开展各类技术服务人员,其所得报酬依法纳税后,即视为合法收入。

  

  4、积极引进外省区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我县参加经济建设,给予更加优惠的待遇,在职人员由人才流动中心或技工交流中心与原地商定保留其公职身份。

  5、允许离退休人员领办、创办、承包入股合伙兴办乡镇企业等生产性经济实体或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工资报酬由企业与本人商定。

  6、允许县乡各企业自行聘用急需的各类技术管理人才和能工巧匠,聘金由企业自定。

  7、凡外地和本地有城镇户粮关系,国家承认学历的“五大毕业生”和各类不包分配的自费大专毕业生,自愿到我县乡企业工作的经考核符合干部条件的,工作满六年后方可允许调动。

  三、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我县人才队伍建设有一定基础,但整体格局并不尽如人意,客观存在着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适应的问题。1、年龄构成失重。我县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年龄整体偏高,年轻优秀的高职称专业技术人才不多,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甚少。现有人才队伍中,具有高级职务的人员89人,50岁以上就占了37.1%,45岁以下的仅占47.2%;具有中级技术职务的1573人中,46岁以上的就占43.7%,35岁以下的仅占10.8%。在未来5年中,全县将有大批专业技术骨干相继到龄退休。由于对中青年人才群体的重视程度和培养力度不够,今后人才断层现象将较为突出,对此若无有效措施,势必影响我县未来人才队伍的整体活力而出现弱势。2、布局不平衡。我县现有各类人才分布的基本情况是,

  的学术与技术权威人才太少。如全县高级专业人才89名,仅为全县人才总数的0.81%。大专以上学历者只占52.69%,中专以下占46.94%。全县人才资源总量缺口大,而市场供求关系上却又反映出“又多又少”的结构性矛盾。从人才市场需求交易情况和基本走势看,全县现有4000余名待业大中专毕业生,普通专业和学历较低的毕业生约占70%,其就业渠道已变得较窄,而对本科以上学历者、高级职称者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则持续加大。这对未来供需双方都将形成导向,人才市场竞争将趋于激烈,引导得当,有利发展,而如果适应市场的调整措施不力,则将导致已经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剧。

  4、人才环境多有欠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源社会化程度提高,人才流动加快,是必然现象。多年来我县已制定了不少文件,应当说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相应的政策措施。问题在于各个环节在政策执行中却常有偏差,观念及办事方法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带有计划经济色彩。在人才的选拔、培养、评价、使用及奖励上,一成不变的常规管理、静态管理仍很突出。如对专业技术人才成长具有重要激励作用的职称评定及各种荣誉评定等,许多部门单位依然论资排辈,向中青年优秀人才倾斜的政策难以兑现,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压抑。

  5、紧缺人才引进难。在人才引进上,目前我县因自身发展形成吸引力的优势并不明显,实际上往往是政府行为多,市场行为少,人才引进的操作过程也不顺畅,审批程序较多,往往受单位编制、县域经济、财政状况的影响,手续办理繁琐费时,诸如户口、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具体问题涉及各种利益取向不同的环节,难以由人才管理部门统一予以及时解决,从而使不少有意来莎发展的优秀专业人才望而却步或转投他处。尽管近几年我县和用人单位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多次组织到自治区引进人才,结果却不尽人意。

  6、人才资源易流失。一方面表现为每年有大量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到外地高等院校求学深造,由于我县经济发展水平与周边县市区存在明显差距,造成优秀籍毕业生留到外地就业。另一方面由于观念性原因,一些部门单位对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能提供一个施展其才能的宽松环境和发展平台,工资福利待遇与其业绩不能成正比,没有激励机制,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没有被激活,充分发挥,致使一大部分人才对单位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大量人才外流。

  

  据统计,近三年我县引进人才中,外流的在人事局有档案记录的就有13人。还有大部分没有档案或不调档案到县人事局登记的外流人才。

  

  

  

篇十八: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香格理拉县国土资源局是县人民政府主管全县国土资工作的行政职能部门负责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土地矿产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统一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全县范内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

  国土资源局人才队伍建设基本状况的情况汇报

  ××县国土资源管理局成立于1988年8月3日,XX年11月与××县矿产资源管理局合并设立××县土地矿产资源管理局,XX年,××县更名为××县,时逢机构改革,因此在原××县土地矿产资源管理局的基础上成立了××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全县土地、矿产资源工作外,还包括国土区划、国土整治和地图测绘管理等职责。从1988年最初成立时的3人发展到了今天的35人。根据工作职能内设办公室、建设用地股、地籍股、矿产资源开发管理股、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法规股)、土地储备交易中心、财务股、规划股、测绘管理股、地质环境管理股、土地开发整理中心。香格理拉县国土资源局是县人民政府主管全县国土资源工作的行政职能部门,负责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土地、矿产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统一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全县范围内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按照“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切实做好耕地的保护和开发、复垦、整理工作。开展土地矿产资源调查、用地管理、地籍管理、矿产资源管理、土地矿产交易市场培育、地质灾害防治和测绘等方面的各项工作,依法

  行使土地、矿产等行政职能,是集行政职能和执法监察的部门之一。一、队伍建设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自部门成立以来,我局把队伍建设列为局内的重点工作来抓。队伍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局于XX年开展了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全县国土资源系统的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强化了操作计算机的技能。但在队伍建设方面也存在以下几点着不容忽视的问题。1、由于我县国土资源体制没能顺利完成,国土资源所的人员编制仍在乡镇,国土资源所干部队伍的成长受到一定的限制;2、基层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亟需进一步提高。由于前些年管理体制不顺,抓学习不够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一些地方基层国土所工作人员学习培训的时间少、研()究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业务的时间少,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同时,由于工作人员中有国土资源管理专业学历的人相对较少,致使我局工作质量和效率不高,依法行政能力不强,为群众服务办事的水平较低。这些问题,应当引起上级国土资源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解决。3、执法队伍有待于加强。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规模越来越大,违法用地比例随之有所提高,执法

  难度越来越大,这样就有待于增加执法人员编制。我局希望执法队能提升成副科级股室。二、队伍建设的意见及建议。1、拓宽本科以上学历提升渠道。2、注重年轻后备干部队伍建设。3、切实加强理论和各类业务培训。4、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篇十九: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人才是创业之本,兴国之源。在全球知识经济背景下,对人才和知识的占有比对任何其它资源的占有都更为重要,掌握先进技术和最新知识的劳动者是经济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和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变革中发挥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作用。”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的竞争更多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人才已经成为各国各地区竞争的战略性资源,更是提高一个地区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近年来,xx市大力推行人才强市战略,通过多种形式途径,积极培养本土人才、留住现有人才、引进吸纳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的省会城市,xx市在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仍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同时,xx市又面临着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问题。因此,深入分析全市人才队伍建设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优化人才成长和创新创业环境,加强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尽管xx市人才队伍建设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总的来看,xx市人才资源开发利用与西部其他省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xx市自身实际需求相比,也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

  1.人才总量不足

  2014年,xx市完成生产总值19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2位,在西部10省会城市中排名第4位。未来xx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新特征、新规律、新要求下,如何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有充足的人才作保证。但是由调查结果来看,xx市2014年末拥有人才数23.25万人,较2012年末增长了4.88%。与全市常住人口366.49万人相比,每万人拥有人才数为635人。横向比较来看,同是西部省会城市的XX市,截止2013年底,人才总数达309.31万人,比上年增长32.59万人,增幅达11.78%,每万人中人才占有率达到2604人。同时,xx市人才总量4.88%的增长速度也明显低于全市GDP近几年10%以上的增长速度,人才资源开发明显滞后于经济建设。

  2.人才队伍素质偏低

  一是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全市人才中,硕士、博士5376人,仅占全部人才的2.31%。全市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高级职称16404人,其中正高职称的

  2474人,副高职称的12993人,高级职称仅占全部专业技术人员的16.01%。二是领军人才匮乏,高技能人才后继乏人。高技能人才中中专及以下学历占63.91%,学历偏低。46岁至55岁占42.91%,56岁及以上占10.68%,平均年龄较大。高级职称339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1.97%,所占比重很小。以上因素导致高技能人才难以进一步掌握高新技术、技能,发展后劲不足。随着退休年龄的逐渐到来,还可能出现后继乏人的问题。三是社会工作人才学历水平较低,受教育程度不高,专业化服务难以实现。全市社会工作人才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总数的0.35%,大学本科学历占总数的11.88%,高、中、初级职称共有146、464、1205人,分别占社会工作人才总人数的0.91%、2.88%和7.49%,所有取得各级职称人数之和仅是全市社会工作人才总数的十分之一。较低的学历水平和受教育程度致使他们难以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四是农村实用人才中初中及以下文化占总数的34.43%,整体文化程度较低,取得有关农业技术高、中、初级职称的总共仅有489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1.10%,其余均无技术职称或资格证书,职称认定工作滞后。

  3.人才结构不尽合理

  在xx市现有的产业结构下,人才仍属于传统型阶段,分布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之间存在差距。xx市人才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占全部人才总量的近百分之五十,但是,专业技术人才主要分布在教育、工程技术、金融、经济、卫生等传统领域,而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人才匮乏。党政人才队伍中,学历不高、年龄偏大,复合型人才缺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分别占人才总量的13.99%和7.39%,总量短缺、结构不合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主要集中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传统产业,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相对缺乏。社会工作人才1.6万人,占全部人才的6.92%,总量偏少。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事关大局、事关长远的战略性系统工程,xx市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六支人才队伍建设一起抓的原则,分类指导、整体推进。通过对人才资源的深度开发与有效利用,建立与保持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大军,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1.以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

  在当前的经济新常态下,xx市提出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这就需要大量的高科技创新人才,就要强调人才群体的高智能性、高创造力、高竞争力,就要在提升人才创造性素质上和聚集高能量人才上下功夫,因此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要根据现实情况,引进和培养一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急需紧缺人才。通过招商引资、招商引科、招商引智等方式,加大企业和产业的科研团队和研发机构的引进力度。以多种形式引进国内外优秀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与团队,通过培养和引进手段,进一步提高创新人才队伍素质。要优化人才成长的软硬环境,强化四十岁以下的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地位。

  以用好用活人才为根本,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热情和创新活力,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2.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努力扩大人才的现实市场容量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既是培育xx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优势,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动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吸引和聚集高层次人才的有效途径。要加强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引导性投入,通过政府的引导和鼓励,建立以企业为载体的科技开发体系。要通过政策杠杆作用,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双边或多边技术协作机制,以及支持企业对重大科技项目开发与产业化的资金投入等,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实现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

  3.以稳定现有人才为着眼点,优化发展环境、创造发展机会,稳定现有人才队伍,对于xx市的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有发展机会、能够施展才华,是大多数人才的'第一选择。为现有人才创造更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实现的机会是稳定现有人才、扩大人才存量的重要措施。要为现有人才创造能够充分施展才华的政策环境和必需的工作条件及物质条件。加大分配制度改革,使知识的价值、技术的价值、人才的价值在分配上得到体现。实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建立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竞争激励机制,把既有良好的发展前途,又有预期的经济效益,作为稳定现有人才的立足点。同时,探索灵活的职称评聘制度,对能力水平和社会贡献达到相应程度的人才给予及时的职称职级认定,特别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的职称认定,从而增强现有人才的荣誉感和自我价值感。

  4.以建立完善培养体系为重点,有效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人才资源是战略性资源,必须先储备,后使用,先投资,后回报。xx市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较低,所以在大力引进人才,注重现有人才的开发和使用的同时,要把优先发展教育放到一个特殊重要的位置,把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提升人才队伍素质、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一是加快教育培训机构建设,整合党校、高等院校以及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的培训资源,逐步形成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培训教育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综合教育培训体系;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实用性强、适应性快的职业技术教育为抓手,培养大批掌握一技之长、一技之能的实用性专业技术人才群体,改善xx的人才结构;三是加强继续教育,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要创造条件,增加投入,加快人才的知识更新。围绕经济发展对人才的知识、素质、能力的要求,举办各种类型的继续教育,为人才创造更多开阔眼界、更新知识的机会,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

  

  

篇二十: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建设领域消防安全,按照州城乡建设住房局关于贯彻落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住建领域消防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开展住建领域消防安全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人才是创新工作、履职尽责的需要,也是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事业繁荣发展的重点所在。为了适应发展,培养造就一支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展人才队伍建设课题调研的紧急通知》文件要求,结合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对全局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开展了实地调研,全面了解了住建队伍的整体情况,并学习借鉴外地县市住建部门人才工作好的经验做法,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近几年来,县住建局把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积极完善各项制度,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和内部环境,住建系统人才队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队伍结构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全局现有职工19人,在编干部职工19名,其中公务员8人,技术人员10人、工勤1人。在学历方面,本科以上学历5人,占全局职工的26%。在专业技能方面,高级职称2人,占技术人员的20%;中级职称2人,占技术人员的20%;初级职称6人,占技术人员的60%。20XX年,通

  过事业单位统一招考引进专业技术人员2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20XX年还将招考引进专业技术人员2人,我局即将满编。

  总体来说,县住建局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偏低,由于历史原因,还有一大批初中、高中、中专等学历工作人员,人才队伍亟需加强。

  二、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人才队伍总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尽合理目前,县住建局人才队伍总量偏少,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缺少一批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在管理人才方面。掌握经济运行规律的综合性人才匮乏,没有城市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更没有城市发展大规划、大繁荣,懂策划、擅管理方面的人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住建事业的发展。全局编制数为22人,其中行政编制9人,事业编制12人,工勤岗位1人。现有人员19人,空编3人,其中领导班子还缺少一名副局长。----从年龄结构上分析,30岁以内2人,占10%;30-40岁以内4人,占21%;40-50岁以内5人,占26%;50岁以上8人,占43%。20XX年环保、国土、城管从我局独立出去,带走了一部分人员,而我局缺少编制无法再引进人员,造成目前人员老化情况非常严重,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从学历层面看,本科毕业5人,占26%,但其中4人都非第一学历,不少人是因为职称晋升等需要通过在职进修获取的,较多人存在着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对业务提升的帮助不是很大。专科毕业14人,占

  74%。学历层次整体不高。----从职称及专业分布看,高级职称2人,占11%;中级职称2人,

  占11%;初级6人,占32%。专业领域分布不均。专业人才稀缺的同时还急需财会、计算机、文秘专业的人员。档案室没有专门档案管理人员,随着档案的不断增加,档案管理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二)财政投入不够,人才流失快尽管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增加了对房地产市场、规划建筑领域的扶持力度,但是对住建行业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人才方面的财政投入相对偏少,住建系统人员福利待遇总体较低,高端人才引进困难,现有人才也难以留住的情况时有发生,从而影响人才队伍的稳定。(三)制度不完善,队伍缺少活力现行事业单位制度(如岗位设置、分配制度、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制约和影响了住建人才的培育、引进,同时也导致人才队伍活力不足。1、缺少优胜劣汰竞争机制。目前,住建事业单位缺少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在用人方面是进也难、出也难。一方面,优秀专业人才难以进来,另一方面,不能胜任新形势下住建行业管理要求的从业人员又无法安置。这对住建人才的培养、流动、交流使用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2、缺少内部竞争激励机制。目前普遍存在吃大锅饭和人浮于事的现象,而一些特殊专业人才和一般专业人才的工资待遇没有明显差别,不同程度上导致了一部分人员不钻业务、不思进取和高级人才难留住的现象。3、专业岗位设置不尽合理。目前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不尽合理,中

  高级职称岗位数受到严格限制,直接影响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直接导致部分中低级人员不思进取和高级人才进不来、难留住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事业的发展、影响了队伍建设的步伐。因受专业技术岗位数量的限制,评聘职称就得等前人退休、自然减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发展。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一)完善人才工作格局1、重视人才工作。希望各级各单位人才领导小组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定期研究涉及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切实履行好职责。建立引进、培养、选拔、使用文化人才年度工作报告和工作通报制度,促进人才培养选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2、完善住建人才政策支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人才观,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出台优惠的人才政策,尽力打破人才进出不畅的瓶颈,对高端人才既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对引进的人才在项目经费、工资福利、住房补贴、家属随迁、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较高的待遇,对现有高层次人才也要同等对待。3、加大住建人才投入。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重点人才项目的投入。建立完善单位和个人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奖励,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人才的创造潜能。(二)优化人才队伍结构1、引进急需人才。认真落实拟制人才发展规划,制订切实可行的分

  步实施方案,大力培养、引进规划、建设、住房保障相关行业的专门人才。当前,我县住建系统工民建、建筑结构学、计算机、法律等方面的人才紧缺,下一步要积极争取人事部门的支持,用足用好现有编制,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成熟人才和到高校招聘优秀毕业生两种渠道引进单位急需的各类人才。在招聘人员时,要立足长远、着眼发展,分清轻重缓急,不能急于求成,在年龄层次、专业结构等方面梯次配备,形成有序、良性的人才梯队衔接。

  2、提升现有人才。针对住建局的实际情况,当前特别要注重在现有专业人才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对现有人才分类对待,对有特殊才能的人才不仅要“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而且要“扬其所长、克其所短”、“扬其所长、容其所短”。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继续教育工作,鼓励各类人才在职自学,按县委、县政府有关规定对自学成才者给予奖励;选送年轻专业人才赴高校和国家级、省级、州级单位进修,在住建系统评选专业拔尖人才,调动专业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并以此带动单位其他人员的发展、进步。

  3、灵活使用人才。坚持人才的刚性流动和柔性流动相结合的方法,打破“用才必养”的传统观念,打通体制内人才和体制外人才的互通渠道,引进人才与借用外智并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围绕城建重点项目、旧城区改造、建筑业管理、保障性住房、房产交易、物业管理和工程质量检测等领域,按照专业对口、人岗相适的原则,发现优秀干部,调整使用干部,积极优化年轻干部队伍资源配置。采取推荐考察等多种方式,及时将政治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纳入后备干部人才库,进行重

  点培养、重点管理、择优选用,着力打造年轻干部生力军。4、整合人才资源。职能相近的科室、单位,可以进行整合,人员按

  岗位需求综合进行调整,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三)创新人才工作机制1、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强化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取向,重点向一线

  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倾斜,全面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避免一评定终身现象,在平常的考核中执行绩效考核制度,对不履职、无实绩的人高职低聘或不聘,对实绩大的人员低职高聘。

  2、科学设定专业岗位。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的职责、职能,科学合理地重新设定专业岗位,同时按照高、中、低职称,划定一定比例,形成培养梯次;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在部分专业人才特别集中的单位,只设定专业岗位,不设定职称数,尤其是高级职称数,符合条件的均可以申报评聘职称,从而激发、调动人员的学习积极性、钻研业务的积极性,推动年轻人才的脱颖而出、推动住建队伍的可持续和协调发展。

  3、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鼓励实行对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骨干实行待遇倾斜。加大对体制外人才的保障力度,使编制内外的人才在享受评职、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待遇以及社会保障上地位平等,增强人才的活力和能力。

  4、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对工作中有重大贡献的人才给与重奖和激励。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继续推行和完善公开招考、社会招聘、竞争上岗等措施办法,建立起能上能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强化隐患检查,坚持依法治理住建领域消防安全

  工作,成立消防安全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建设领域消防按全防治工作,提升消防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彻查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全力落实防控措施,坚决预防和遏制重度大火灾事故发生。

  二是结合建设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要求,重点加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隐患治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落实管理责任,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争取在期不在期的专项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实行“零容忍”必须专人负责整改,各责任主体各负其责,并按规定配置消防设施、设备,保证消防安全通道畅通,同时要加强对工地易燃物品的监管,确保消防安全。

  三是明确燃气企业消防安全责任制,企业负责人就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建立层级消防安全责任,层级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建立消防安全巡查、隐患整改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液化气储存站供应点等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建立台账,按规定配置消防器材,消防安全标牌等,落实企业消防安全教育个应急队伍,再就是加大检查力度,加大用户安全教育宣传,及时消除燃气消防隐患。

  四是加强既有房屋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对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要求整改并加强消防设施投入,畅通消防通道,不得擅自改变房屋的使用性质,确保既有房屋的消防安全。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普及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推荐访问: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队伍建设 基本情况 人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