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博彦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疫情防控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专业知识6篇

时间:2022-11-08 10:00:06 浏览量: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专业知识6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专业知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汇总  一、“基本”类  1.人的基本情形有四种:喜怒哀惧。2.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道德和法律。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专业知识6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专业知识6篇

篇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专业知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汇总

  一、“基本”类

  1.人的基本情形有四种:喜怒哀惧。2.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道德和法律。3.诚信的基本要求:对人守信,对事负责。4.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9.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12.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二、“基础”、“基石”类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民主平等。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5.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6.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三、“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3.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4.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6.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发展科技、教育。7.从根本上巩固合法按照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8.提升广大人民综合素质的根本: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9.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10.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1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12.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3.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根本要求: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1

  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1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

  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四、“本质”、“实质”、“性质”类

  1.犯罪的本质特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3.我国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4.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6.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

  五、“最”类

  1.调节情绪的最根本方法:理智控制法(借助自己理智的力量,去控制不良情绪)。2.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3.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生命。4.应对挫折最积极的态度:精神升华。5.学会尊重最重要:维护人格。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6.培养自立能力最基本:立足于自己的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7.法律最基本的特征:强制性(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8.避免违法犯罪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9.竞争最理想的结果:“双赢”。10.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人身权利。11.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12.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人格尊严权。13.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国家处在为难时刻。14.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最高表现: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15.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6.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效力、最具权威:宪法。17.当代中国最基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8.克服考试焦虑最重要:增强自身实力。19.为了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党和国家提出的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20.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依法治国。21.人类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22.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六、“主体”、“主导力量”类

  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按劳分配。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

  2

  

  

篇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专业知识

  专题一认识自我思维导图、知识梳理

  一、思维导图认识自我

  (标识说明:★热点▲难点)

  青春认识自我调控情绪

  学习

  悦纳生理变化★2017T1直面矛盾心理

  发展独立思维、批判精神客观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2015T3、2016T4

  挖掘潜能,做更好的自己★★★★★★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2017T3调节和控制情绪★★2015T4、2019T5从积极乐观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正确对待学习压力★2018T1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成就动机★2019T1

  挫折

  客观分析挫折与逆境★★★2015T5、2016T2、2017T2、2019T2克服困难,掌握有效应对挫折的方法

  磨砺意志

  磨砺意志★★2018T2、2019T2陶冶情操

  专题二

  一、思维导图

  生命

  自尊自强思维导图、知识梳理

  生命多种多样★2018T3

  美丽的生命世界自然是一切生命的载体

  生命相互依存

  生命是独特的

  珍爱生命

  尊重生命

  生命的价值

  掌握自救自护方法与技能★★2015T17、2016T5、2019T4探索生命价值实现生命价值★★2015T6、2016T7、2018T4

  知耻与自尊★2017T7

  自尊与虚荣

  自

  自尊自爱自尊与尊重他人

  尊自

  维护自尊★2015T26

  强

  自信赢得力量,实力撑起信心★2016T8

  自信自立自强

  培养自立精神,走向自立人生★2017T5

  人生须自强,人生能自强★2018T5

  明确是非善恶做出正确选择

  有行为就有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生活中有是非,明辨是与非,正确选择★2016T6把控自我,独立思考不盲从★2017T8

  专题三心中有法思维导图、知识梳理

  一、思维导图

  (标识说明:★热点▲难点)

  法律

  本质——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概念:国家制定或认可、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的特征

  国家制定或认可强制性(最主要的特征)普遍约束力

  规范作用

  法律的作用

  保护作用

  心

  中

  含义★★2016T17、2018T12

  有

  法

  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2015T18

  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原因★2019T30家庭保护★★2016T30、2018T13

  特殊保护

  学校保护★★2016T30、2019T30(1)社会保护★2016T30

  司法保护★2016T30

  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2015T21、2016T29(1)

  专题四交往与沟通知识梳理思维导图

  (标识说明:★热点▲难点)

  一、思维导图

  文明有礼礼貌的主要表现★★2017T9、2015T8文明有礼的重要性★2016T9

  交学会交友闭锁心理的含义★2018T6

  往

  朋友的重要性★2016T10

  与沟

  师生交往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2017T11、2015T9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2019T9

  通

  系

  与异性相处的正确方式★2018T8异性交往与异性相处的作用

  人格尊严权的辨识★★2019T15、2018T14、2015T19

  专题五生命在健康集权的体重中要性成★2长017T知16识梳理思维导图

  (标识说明:★热点▲难点)

  一、思维导图孝亲敬长

  为为什什么么要要孝孝亲亲敬敬长长★★★★22001188TT77、、22001177TT1100、、22001166TT1111如如何何孝孝亲亲敬敬长长

  个人与集体:个人与集体的关系★2019T10

  在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怎样做到换位思考★★2018T9、2016T12

  集

  如何与人为善

  体

  诚实守信诚信的地位★2019T11

  中

  ▲

  诚信的重要性★2017T26

  成

  合作的作用★2018T26

  长竞争与合作竞争与合作的关系★★2015T10、2017T13、2019T12

  ▲

  如何参与竞争与合作★2016T26

  平等待人正义平等待人的要求★★2015T12、2016T13正义的内涵、价值及要求★★2015T11、2015T16

  专题六权利与义务知识梳理思维导图

  (标识说明:★热点▲难点)

  权利与义务▲

  公民如何依法行使权利★★★2017T15、2016T19、2015T31(2)、2019T14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2018T30(1)

  权利

  人身权利

  人格尊严权的辨识★★2019T15、2018T14、2015T19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2017T16

  与

  受教育权的制度和政策★2018T15

  义受教育权我们应该怎样履行受教育的义务★★2016T29(2)、2015T20

  务

  当我们的受教育权收到侵犯时应该怎么做★★2019T16、2017T17、2016.29(1)

  财产权★★2017T18、2015T21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辨识★2016T20

  消费者合法权益我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2019T13消费者维权的途径★2018T16

  专题七

  一、思维导图

  积极适应社会发展思维导图知识梳理

  (标识说明:★热点▲难点)

  含义、表现、意义

  养成亲社会行为会

  做法:态度、实践★★2015T6、2015T15

  积

  极

  适

  应

  参与公共服务

  社

  会

  发

  展

  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承担责任的意义和代价与回报★★2016T27、2019T26做负责任的公民★★★2015T14、2017T14、2018T27

  网络作用★2016T15

  形成媒介素养-互联网

  网络交往★2015T13

  网络利用

  规则、公平、正义★★★▲2015T12、2015T16、2016T14、2018T10、2019T19

  职业生涯规划

  认识不同劳动和职业价值理性面对升学与就业

  专题八

  一、思维导图

  认识国情爱我中华思维导图知识梳理

  (标识说明:★热点▲难点)

  生态文明(人口、资源、环境)★★★2015T30、2016T22、23、2017T31、2018T21、2018T29、2019T20、2019T31(2)▲

  国内

  科技国情:科技、创新、教育★★★2015T32、2010T28、2017T22、2018T232019T28▲

  中华文化★★★2015T28、2016T31、2018T28

  

篇三: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专业知识

  《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初级中学+高级中学)

  《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1.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品德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思想品德学科知识的能力。2.思想品德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了解思想品德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理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内容标准、活动建议,领会其蕴涵的课程设计思想与方法,具有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能力。3.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品德教学基本理论知识;理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教学建议,领会其蕴涵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理念,具有思想品德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4.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评价基本理论知识;理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评价建议,把握其教育教学评价要求与标准,具有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能力。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1/16

  初级中学思想品德教师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能力、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和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

  (一)学科知识1.掌握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青少年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等课程的主要内容。2.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品德课程理念解读、分析、评价思想品德教材,解决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问题。3.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以及有关学科知识观察、分析和说明青少年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社会生活的相关热点问题,具有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课程理论知识1.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功能,掌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及其建构思想。2.掌握《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课程内容、课程形态、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实施要求。3.理解思想品德课程各部分内容的目标定位和教材的基本内容、体例结构及其呈现方式,能够正确地解读和处理教材。

  2/16

  4.运用思想品德课程理论知识和《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蕴涵的课程设计思想,科学合理地设计与实施课程。

  (三)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1.认识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领会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熟悉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基本环节。

  2.运用情境教学、活动教学、体验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学导式教学、讲授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体验,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

  3.根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教材内容,结合生活热点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思想教育点。

  4.根据初中学生认知特点、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教学实际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规划教学过程,形成教学方案。

  5.依据教学方案,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体验,达成教学目标。

  6.根据思想品德教学情境,正确分析和处理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问题。

  (四)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

  1.理解思想品德教学评价的内涵、特点和理念;了解评价的基

  本程序、方式方法。

  3/16

  2.运用教学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引导等功能,促进学生思想品

  德素养全面协调发展。

  3.运用观察、测验、成长记录等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

  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客观评价学生的思

  想品德学业状况。

  4.运用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评价的理念和方法,恰当分析和评

  价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学。

  三、试卷结构

  模块

  比例

  题型

  学科知识

  40%

  单项选择题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

  课程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45%

  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教学设计题

  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

  15%

  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合计

  100%

  单项选择题:约40%非选择题:约60%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商品交换的本质是()

  4/16

  A.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关系B.物物交换关系C.使用价值与价值的交换关系D.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2)思想品德课的根本特性是()A.人文性B.综合性C.思想性D.实践性2.简答题(1)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被问起成功的“诀窍”时,他说:“最初我凭着热情和经验去管理企业,没有成功;后来,我读了上百本如何管理企业的书,照书上道理去做,也没有成功;最后,我专心研究了我的企业的特点,不断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终于取得了成功。”请简析上述材料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2)简述思想品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的方法。3.材料分析题下列材料是某老师的一节思想品德课的课堂实录片段。课题:换个眼光看老师教学实录:

  5/16

  课堂导入:播放电子相册《我们和我们的老师们》。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师生对对碰”游戏。(邀请该班级的一位老师,进行“师生对对碰”活动。)问题一:老师最喜欢的明星?问题二:老师在课堂上最常说的一句话?问题三:老师最喜欢的一项娱乐活动?问题四:老师最擅长的事情?问题五:老师最拿手的菜?学生小组讨论,写出答案,教师最终揭示答案。通过该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教师也是一个平常人。(二)活动二:我喜欢的老师——教师职业的特点。学生讲述我喜欢的教师的理由;教师记录、归纳、总结;总结出教师职业的特点——教书育人。(三)活动三:情景再现,学会理解。通过本校一个师生交往中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理解教师的一些基本方法,为下面解决该班级的实际问题做好铺垫。(四)活动四:随机抽取问题情景,现场解决问题,归纳师生交往方法。

  6/16

  现场随机抽取学生写的师生交往中的烦恼和困惑的小纸条,通过两到三个情景的讨论,提炼出解决师生交往烦恼和困惑的方法,并进行归纳和分类。

  

篇四: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专业知识

  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我们要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自己

  初中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一、国策、战略、理念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三、标志、标准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四、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

  12、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1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1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6、要解决我国诸如存在的就业难、医疗难、教育难、收入不均等难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19、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20、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最终目标,指的是:实现共同富裕。21、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分布。2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4、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25、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或叫民族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7、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8、普通法律制定的依据和基础是:宪法。29、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30、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资源。31、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经济。32、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基础(或说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33、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34、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3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36、人们参加社会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的基本规则是:《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五、目的、目标1、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2、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3、党的十六大确立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

  2

  会。4、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

  国家的主人。5、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6、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六、任务、职责、作用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公安机关的职责和人民警察的任务是:见初二教材P51最后一段。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七、之最、最终、第一、一切、首要、主要、主体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为严格的法律是:宪法(具体是:见初二教材P56大号字)。6、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7、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是指:人身自由权。8、公民行使监督权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是:新闻监督。9、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0、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

  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12、科学技术(简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1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14、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不是公民)。15、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人口问题。16、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宪法。17、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汉字。1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有: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19、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领域中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

  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

  20、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八、特点、特征1、目前,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生活水平具备如下特点:属于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中华文化的两大特点(或说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4、在我国,人民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具有两大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5、民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九、内涵、含义、定义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内涵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违法行为的含义: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3、犯罪的定义: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含义: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和履行的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权利和义务。5、公民的经济权利的含义:指公民享有经济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它主要包括劳动权、休息权、生活保障权等。6、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7、环境问题的定义: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8、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9、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10、继承权的含义:是指继承人依法享有的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11、智力成果权的定义:也叫知识产权,它是法律确认的人们对其创造性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这一权利同时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两方面的内容。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内涵: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3、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十、机关、机构1、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指:人民检察院。

  4

  2、我国的法律审判机关是指:人民法院。3、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称人民代表大会)。4、我国的国家机关有: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国家行政机关(人民政府)、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国家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5、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6、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7、在我国,有权制定和修改宪法的国家机关是:全国人大[微博](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十一、制度、原则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我国的基本民族制度(或叫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指: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7、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最终目标,指的是:实现共同富裕。(一)列举成就方面1、列举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1)表现: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全面展开。(2)具体事例:"神舟"系列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青蔵铁路的建成通车;奥运会与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战胜洪水、非典、地震等自然灾害等。2、举例说明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1)生活用品的变化:手机、电脑等已经成为群众的日常用品;轿车步入寻常百姓家、家用电器不断更新;农村盖起了别墅;饮食更加注重营养等。(2)休闲方式的变化: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电视、上网、旅游等休闲娱乐方式丰富着人们的生活。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正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请例举出三个这样的事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合作医疗;义务教育实行真正的免费教育;陈旧的校舍得到翻建和维修;城镇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等。(二)分析原因方面4、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①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5

  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④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⑤实行了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⑥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⑦积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等战略;⑧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国策和决策。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①说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②说明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正确性。③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实施的战略、国策及采取的各项重大举措是完全正确的。7、制定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依据。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三)经验总结8、从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可以得出哪些基本结论和经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贯彻落实科教兴国、自主创新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等。9、改革开放70年的经验给我们什么启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亳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我们要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自己。(四)学生实践活动10、青少年纪念改革开放70周年的活动形式。举办改革开放成就图片、摄影展览;学习胡锦涛主席纪念改革开放70周年的讲话;请

  6

  专家作相关的主题报告;召开主题班会,分组讨论、交流。11、调查途径:假如让你对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做一个调查,你采取哪些途径?问卷调查、走访座谈、上网查找等。12、班级要出一期黑板报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你可以按哪几个板块来展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或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

  态文明。13、结合所学知识,为武汉"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提出几点建设性建

  议。(或请你为当地政府怎样加大改革开放的步伐、提高改革开放水平提出合理建议)。①统筹兼顾,缩小城乡和地区差别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低耗能、重环保"的绿色企业③积极引进人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贯彻"科技兴省"、"人才强省"战略④关注"三农",努力增加农民收入⑤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公民素质⑥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14、面对改革开放的大趋势,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去做?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事业的艰巨性,积极宣传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争做改革事

  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同时,我们还应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加强学习,努力实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参与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充分准备。

  7

  

  

篇五: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专业知识

  重点知识1.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关系:①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集体又必须有一些共同的规则;②当集体规则与个人意愿一致,并且能够保障个人利益时,我们更乐于积极遵守和维护;③集体规则与某些个性化需要之间存在矛盾甚至冲突。

  2.如何处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冲突?①面对冲突,通常会让个人意愿服从集体的共同要求;②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就可能找到解决冲突的平衡点。

  3.怎样让集体的和声更美?①需要每个人尽力做好自己,遵守规则,以保持和声的和谐之美;②对于集体要求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积极的改进建议;③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一是认识到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二是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三是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极端个人主义。④在集体生活中要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各种关系。一是当遇到矛盾和冲突时,我们要慎重考虑,冷静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二是无论个人之间有多大的矛盾和冲突,都应心中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不得因个人之间的矛盾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

  4我们生活在多个集体中,为什么会产生角色冲突?①我们同时属于多个集体,每个集体都有自己的旋律;②我们有自己的节奏,不同的集体有不同的旋律,当我们面对不同集体中的角色无法统一节奏时,就可能产生角色之间的冲突,它会给我们带来烦恼。

  5.排解集体角色冲突的策略有哪些?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当自己的节奏和集体的旋律和谐时,就可以顺利地融入集体;②当自己的节奏和集体的旋律存在差异时,为了保持旋律的和谐,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节奏,和上集体的旋律,让集体的乐章更加和谐。③考虑自己更关注哪个集体,或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的重要性,也会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任务的紧迫程度等;④当遇到班级、学校等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应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地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6.怎样看待集体中的小群体?(1)小群体的产生:在集体生活中,一些志趣相投、个性相似,或者生活背景类似的同学,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小群体。

  2作用:①积极作用:一是彼此相互接纳,相互欣赏,找到自己的位置,体会到归属感和安全感;二是与同伴更容易相互理解、沟通,

  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交往,在与同伴的互学共进中增长才干;三是有些小群体往往以“集体”的面目出现,当小群体的节奏融入集体生活的旋律时,我们就能感受到集体生活的美好,更愿意积极参与集体的建设。

  ②消极作用:一是当小群体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生活时,就会产生与小群体外的其他同学的矛盾和冲突,甚至与集体的共同要求产生矛盾和冲突;二是小群体内成员之间的友谊如果沾染上江湖义气,往往会将自身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沦为小团体主义。(3)我们的立场或做法:我们需要明辨是非,坚持正确的行为,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

  本课备考中主要应把握好“三个关系”,处理好“三种冲突”,三个关系是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个人与其他集体成员的关系、相互间不要混淆,

  其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是根本,以分析说明题考查的可能性较大。三个冲突是指个人意愿和集体规则的冲突、多个集体中的角色冲突、小群体和集体利益的冲突,面对冲突,要能知道怎么处理,懂得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同样在分析说明题中出现的可能性较大。另外,注意把握几个概念,一是极端个人主义,二是小团体主义,这都是要旗帜鲜明反对的,我们要树立集体主义精神。

  

  

篇六: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专业知识

  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16个考点)

  考点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1.青春期矛盾心理?反抗与依赖;闭锁与开放;勇敢与怯懦:

  2.如何解决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1)可以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2)可以通过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

  (3)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接纳和调试青春期的矛盾心理。(4)可以学习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3.如何进行自我调节?

  (1)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想法是对自己不良感受的健康宣泄,可以帮助我们冷静下来。

  (2)参加体育活动:酐畅淋漓的体育活动可以帮助我们转移注意力,化解烦恼。(3)学习自我暗示:当遇到麻烦时,暗示自己“一切都会过去”“这对我也是锻炼”等。这有助于我们放松心情,稳定情绪。(4)试试自我解嘲:自嘲自己的相貌、装束。甚至狼狈相,不仅不会贬低自己,反而会缓解情绪。

  考点2.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1.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

  (1)情绪的基本类型?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除了常见的喜、怒、哀、惧等基本情绪,还有害羞、焦虑、厌恶和内疚等复杂情绪。

  (2)影响情绪的因素?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预期、周围的舆论氛围、自然环境等。随着周围情况的变化,我们的情绪也经常变化。

  (3)青春期情绪特点?①情绪反应强烈,容易冲动;②情绪波动与固执;③情绪的细腻性;④情绪的闭锁性(掩饰自己的情绪感受);⑤情绪的表现性(表演痕迹)。

  2.情绪的作用?

  (1)情绪作用神奇,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2)它可能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也可能让我们止步不前;(3)适度的负面情绪可以帮助我们适应突发事件,过度的负面情绪可能危害我们身心健康。

  3.如何管理情绪/如何调适情绪?

  (1)善于激发正面情绪感受,积极面对负面情绪;(2)情绪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了解并接受自己的情绪,学会恰当方式表达情绪;(3)学会合理调适情绪,掌握情绪调节方法,如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和放松训练等;(4)帮助他人改善情绪,学会安慰他人。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如语言、表情、声调、姿态和动作等。

  考点3.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1.学习点亮生命?

  1

  (1)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①学习,打开了生命的视窗,让我们面前的世界变得更广阔、更精彩;②学习,拓展了新的通道,让我们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③学习,改变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提升了我们的能力和智慧;④学习,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让我们变得更加独立和自由;等等。(2)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3)学习点亮我们内心不熄的明灯,激发前进的持续动力。

  2.学习的苦与乐?

  (1)学习中有快乐。对某方面的知识有强烈兴趣时,自己解决某个问题时,学习中找到志趣相投的同伴时,学习中发现自己的潜能时,我们都可以体味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2)学习中有辛苦。学习是一个过程,我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从中感受到快乐。尽管抱有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学习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学习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耗费精力,遇到困难和阻挠时需要调节不良情绪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凭借坚强的意志作出努力。

  (3)当我们经历了学习的辛苦,收获学习成果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让我们体验到学习的美好,它是学习过程带给我们的美妙享受。

  3.学会学习?

  ①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②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

  学习方法。③学会学习,还意味着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达成目标.

  考点4.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应对挫折的方法,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提高心理承受力,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1.挫折及其产生的原因

  (1)挫折是指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

  (2)造成挫折的主要原因?

  ①自然因素: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和人祸,如地震、海啸、沙尘暴等。②社会因素:恐怖活动、战争等。③人为因素:老师教育方法不当、与同学关系不融洽等学校因素;家庭暴力、亲人亡故等家庭因素。④个人因素:个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及某些生理缺陷带来的限制等。

  2.正确认识挫折?

  (1)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生活难免有挫折;(2)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反应;(3)挫折既可以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又会产生失落、焦虑、愤怒等负面的情绪感受,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4)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发掘生命的力量,增强生命的韧性。

  3.如何面对挫折?(面对挫折如何发掘生命力量)

  (1)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2)发挥生命里蕴含的一定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3)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4)不排斥借助外力,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寻求帮助,获得支持与鼓励。

  (培养幽默感、关心帮助他人、培养某方面的兴趣等)

  考点5.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

  1.如何认识自己?

  2

  ①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认识自己;②通过自我评价认识自己:自我观察与分析、与他人比较;③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保持理性心态,既不盲从,也不忽视。2.如何做到接纳和欣赏自己?①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②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态度,更需要勇气和智慧。③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3.如何做更好的自己?①接纳自己的全部,需要乐观的态度、勇气与智慧;②欣赏自己的独特,悦纳自己,不骄傲自大;③扬长避短,主动改正缺点,激发自己潜能;④做更好的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4.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①通过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注自己喜爱的领域;②通过广泛参与多方面的活动,发现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需要;③通过积极合作,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考点6.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知道基本的自救自护常识,懂得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关系。1.我们为什么要珍惜生命?①每个生命都来之不易。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每个人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生命是属于我们的自己的幸运。②生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代替。③生命是不可逆的。从婴儿到儿童再到少年,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④生命是短暂的。在实践的长河里,个人的生命很短暂。2.怎样爱护我们的身体?①关心身体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②珍视肉体生命,不做过激行为;③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如遇火灾、地震、交通事故、溺水等灾害或灾难的自救自护方法。发生地震时,第一时间跑到安全地带。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撤离火源现场。遇到雷电暴雨天气,尽量在室内或屋檐下避险,远离有电地方。考点7.体会生命的价值,懂得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1.怎样的人生值得过?①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②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路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③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这样的人生是值得过的。2.如何关切他人的生命?①设身处地思考并善待他人。②当他人需要时,主动热情伸出援助之手。③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传递温暖。3.如何理解生命中的平凡与伟大?

  3

  ①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并不是生而伟大,而是因为他们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了比自己有限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②与伟人相比,更多的人可能默默无闻。但是当人们为生活而努力,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就是在用认真、勤劳、矜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

  ③生命虽平凡,却也可时时创造伟大。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社会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是,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考点8.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考点9: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1.认识自尊?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表现为①知耻,②尊重他人;③看重人格;④豁达,对待议论和批评,能够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学会自尊和尊重他人?

  (1)学会自尊:(2)学会尊重他人

  3.理解自信?

  ①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和希望,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能够展示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②自强让我们更自信,勇敢尝试,不断进步,在体验成功中增强自信。

  4.理解自强?

  ①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②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自强的重要内容;③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持久的坚持。

  考点10.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增强自我控制能力。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1.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1)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行己有耻”是青春探索的底线;

  (2)“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解;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3)我们的行为在证明并创造着我们自己。“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地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4)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控力。

  2.如何认识“止于至善”的精神状态?

  ①“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②“止于至善”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3.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4

  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②见贤思齐,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③“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己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④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考点1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法律的含义。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的行为准则。

  2.法律的特征?(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显著特征)。(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我国法律的本质: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

  4.法律的作用?

  (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ƒ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2)法律具有保护的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

  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意义)

  (2)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其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内涵)

  (3)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年限等)(权利义务平等)

  (4)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保护追究平等)

  考点12.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1.理解违法行为?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2.违法行为类别?

  (1)违反法律的类别,法行为分为三类: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2)照违法情节的轻重,违法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

  3.违法行为应受到的处罚: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刑事违法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

  考点13.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学会自我保护。

  5

  1.凡是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2.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保护未成年人的必要性?

  (1)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2)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4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技能?

  (1)在生活中,我们会面对一些客观存在、非人力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一些人为灾害。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2)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3)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需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考点14.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强化程序思维,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1.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1)法律服务所:法律服务所的工作人员,能够帮助我们解释法律问题,代写法律文书,帮助我们出主意,甚至替我们去解决涉及法律的问题。

  (2)律师事务所:律师是熟悉法律的专业人士。律师能回答我们的法律问题,为我们出主意、想办法,给我们当顾问,替我们处理涉及法律的事务。他们还能受委托帮人打官司、当辩护人。

  (3)公正处:公证员能够依据法律和事实,证明合同、遗嘱、亲属关系、身份、学历、出生日期、婚姻状况等的真实性、合法性。

  (4)法律援助中心。如果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又需要打官司来讨回公道,可以到法律援助中心请求援助。

  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4.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考点15.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

  6

  名称比较内容

  一般违法

  犯罪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

  对社会危害性很大,情节严重

  区触犯的法律法规

  别

  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

  违反了刑法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不用受刑罚处罚,但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应受刑罚处罚

  联系

  ①都是违法行为,都违反了我国法律。②都具有社会危害性。③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2.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3.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①社会是复杂的。人是社会的人,必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②一般违法与犯罪,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个人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沼。③无数事实证明,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因此,青少年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防范于未然。

  4.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1)家庭方面:(2)学校方面:(3)社会方面:(4)个人方面:

  5.预防违法犯罪?

  ①我们要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②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增强法制观念,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③要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自制力,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④正确对待家长和老师的教育。⑤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不良行为有?

  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有?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偷窃;参与赌博,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

  7

  考点16.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种类,增强对校园暴力等青少年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1.违法行为的含义?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违法行为类别?

  (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三类

  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法规,应承担民事责任行为,比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法规,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2)按照违法情节的轻重,违法行为可以分为两类

  一般违法行为:情节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较小,包括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情节教严重,对社会危害性重大,即刑事违法行为,也就是犯罪。刑事违法行为(犯罪)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

  3.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①任何违法行为都会对他人、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违法行为受到法律的制裁体现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是维护法律尊严、权威的需要。

  ②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刑事违法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

  4.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

  (1)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温馨提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②刑事违法性。[温馨提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③应受刑罚处罚性。[温馨提示: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6.刑罚的种类?

  (1)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法。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2)我国刑罚的种类: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主刑只能独立运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附加刑既可作为主刑的附加刑适用,又可独立适用。

  7.加强自我防范?

  (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8

  8.青少年如何应对违法犯罪?(1)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2)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3)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9

  

  

推荐访问: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专业知识 法治 学科专业 道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