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博彦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疫情防控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文章(11篇)

时间:2022-11-19 20:35:05 浏览量:

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文章(11篇)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文章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性-百度文库  《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发展,基层民主政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文章(11篇),供大家参考。

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文章(11篇)

篇一: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文章

tle>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性-百度文库

  《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发展,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性也在实际发展中得到体现,针对这一复杂的政治发展局面,实现民主政治发展策略的权衡,我国将政治发展的切入点放在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上,即通过发展基层民主政治来实现对高层民主发展的带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基层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中最基础的工作,基层民主政治范围扩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指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发展,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性也在实际发展中得到体现。在对基层民主政治进行概述的基础上,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治现代化发展、党执政基础的巩固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四个方面内容,分析了推动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基层

  民主政治

  市场经济

  和谐社会

  基层民主政治概述

  基层民主的基本内涵。民主包括间接民主和直接民主,基层民主更多反映了直接民主的性质。对于基层民主的内涵而言,目前在理论界的论点各有不同。我党十六大在基层民主的问题上给予了较为明确的定义:所谓基层民主,就是指包括职工代表大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

  基层民主政治概述。民主政治发展是个较为复杂和多元化的系统工程。在我国目前的政治发展过程中,首先必须要保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断扩大政治参与和直选的范围,从而维护我国政治发展上的稳定性和延续性。针对这一复杂的政治发展局面,实现民主政治发展策略的权衡,我国将政治发展的切入点放在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上,即通过发展基层民主政治来实现对高层民主发展的带动。

  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在我国主要是采取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要通过我国各级权力机关来间接实现人民对国家以及社会的管理,这既是一种间接民主,同时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民主制度;而另一种形式是直接而且全面的民主形式,主要是指人民通过社会团体和群众自治组织来实现民主,这种民主就是基层民主。基层民主体现了我国将公民权利现实化的政治要求,同我国的公民社会形成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现阶段努力推进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性

  .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基层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中最基础的工作,基层民主政治范围扩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指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就我国目前的基层民主发展而言,城市社区、乡村及企业等基层组织和单位构成了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根基。同时基层民主政治的大力发展不但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需要,也跟我国的社会经济以及市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同时还体现了我国政治现代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众所周知,经济变化发展必然会带动政治体制上的改革和发展。同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要求政治体制可以及时有效地吸纳和反映出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上的转轨带动了国家和社会关系之间的变化,同时人们的思想在新的经济制度下也得到了解放,因而对于民主制度也提出了更高层次上的要求,而当人们将这种思想上的需求转化为实践时,就直接推动了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原有的国家权力对社会经济上的全面控制局面开始逐渐瓦解,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国家将权力收回并为社会发展给予了更为自由和自主发展的空间,管理主体由国家转变为社会本身,而这种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新模式的出现,也给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新的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带动了人们思想上的解放,人们的民主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们民主意识的产生起到的是催化作用。由于市场经济本身是一种平等经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平等意识不但对人们的经济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开始逐渐融入到了人们的政治生活,这种平等意识就是一种最为典型的民主意识,这为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发展是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政治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发展过程在政治领域或者政治方面的体现,同时也体现了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政治体系向现代化政治体系的转变。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但为我国的政治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理论基础,同时还对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民主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近百年来中国人一直所追求的梦想。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太多,我国依旧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浓厚的民主基础。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民主基础的培养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基层民主政治的主体是最广大的基层群众,这为我国的民主政治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基层.

  民主政治直接将一些民主理念、原则、精髓以及程序上的内容根植于群众的思想当中,也为我国政治现代化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发展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党的执政基础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党执政所需的群众基础、理论基础、经济基础、组织基础、思想文化基础、社会基础以及阶级基础。党的执政基础越深厚越牢固,党的执政地位就越巩固。而这些基础很多都是必须要依靠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才能够建立起来的,脱离了基层民主政治,基层的政权和社会就无法实现稳定发展,对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也是十分不利的。

  首先,对于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而言,由于目前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在很多方面都缺乏坚实的基础。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在自治功能的发挥上还明显不足,针对这一现状,在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社会基础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要充分发挥社会成员的积极性,而表现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方面,则是要充分发挥出公民社会的作用。公民社会所包含的内容很多,主要是指所有民间关系和民间组织的综合,其组成主要是来自于除国家、政府的公民组织,具体包括非政府组织、社区组织、公民的志愿性社团、利益团体以及人民所自发组织起来的协会组织,而公民社会的主要载体就是公民社会组织和民间组织。随着目前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很多的民间组织都得到了孕育和发展,包括城市里的居民委员会、农村里的村民委员会以及企业中的职工代表大会,这些民间组织在形式上还表现出了多样性的发展特点,这些民间组织作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至关重要的组织载体,在日益发挥自身重要作用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巩固了我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涵盖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就政治层面而言,和谐社会就是一个民主和善治的社会。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无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同时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根本保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健全社会利益表达机制,兼顾不同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而要兼顾利益,就必须使不同利益主体有通畅、规范的利益表达渠道。除了坚持和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政治协商制度,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以外,就必须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为不同的利益主体提供一种更为直接、更为便捷的利益表达渠道。也就是说,要充分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的中介作用。作为联系政府与社会的纽带,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在反映群众诉求、畅通社情民意、协调社会利益以及引导广大基层人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其利益要求等方.

  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这样的一种属于基层群众自己的“民主通道”使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得以协调和整合,从而使社会能够在充满活力和生机中和谐地向前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协调好各种社会关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和谐社会当然需要人人友爱、家庭融洽、邻里团结、社区和睦,但是,如果公民与政府之间处于互不信任、互不合作、甚至相互对立的状态,纵使人际环境再好,也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和谐。因此,一个和谐的社会,应当是一个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一个公民与政府良好合作的社会,一个政治参与和政治透明度较高的社会。简而言之,和谐社会应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善治的社会。

  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就是要通过广泛的社会动员为广大基层群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提供一个基础性平台。但是目前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自治能力还不足,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这样,政府管理和社会自治二者之间就产生了一个矛盾,矛盾的主要问题不是要不要政府介入的问题,而是政府介入以后如何与自治组织协调发展的问题。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正是适应这一需要而对如何寻求政府与公民的合作化管理,从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即善治,所做的有益探索。

  综上所述,我国基层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和切入点,它对我国的政治现代化建设以及政治文明程度的推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从十六大将扩大基层民主作为明确的任务指出以后,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已经取得了广泛的重视,同时这种前进方向也说明,在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广大的人民群众开创出一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新时代。(作者单位:民政部培训中心).

篇二: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文章

tle>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百度文库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我国基层民主建设

  一、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农民家庭取得了承包土地的经营自主权。绝大多数乡村不再实行土地的集体耕种和经营,原有的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随之被废除。发生这一变革后,农村的公共事务由谁管理、怎样管理,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区的农村群众,就商量订立具有契约性质的村规民约,由各家各户出力,以群众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治的形式,负责管理农田灌溉、防火、防盗等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农民群众尝试的这种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形式,经各级党和政府经验,加以推广、提高,就逐步演变成了农村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

  为了规范和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党和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文件。1982年12月通过的新宪法,正式确立了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1986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的通知》,强调要进一步发挥群众自治组织自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同时责成民政部负责村委会建设的日常工作。1987年11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并规定自1988年6月1日起正式实行。这是第一部确认和明确规范村民自治制度的全国性法律。此后,1998年11月4日,在充分总结、吸收各省市村民自治十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实行,标志着农村基层民主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制度化的运作模式。其法定机制和主要内容是:通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产生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任期三年,负责管理本村集体所有制的土地及财产,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村民委员会应向村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问题,村民委员会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有权监督村委会的收支账目和其他工作情况,并有权罢免和补选村民委员会成员;乡镇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等等。

  与1987年的试行法相比,1998年正式颁布的《村委会组织法》增加了明确规定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条款,增加了村民委员会实行村务公开制度以及人数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村可以设置村民代表会议等条款,补充了规定村民委员会“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条文。在村委会选举程序方面,增加了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实行差额选举、无记名投票、设立秘密写票处、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等规定。并增加了对选举违法行为进行处理和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的程序等条款。这些重要补充和完善规定,吸收了各地农民群众创造的新经验,对解决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促进村民自治的规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实行五年多来,中办、国办、中纪委、中组部、中宣部、监察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农业部先后就《村委会组织法》的宣传、村委会选举、村委会公章管理、村务公开、提高妇女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当选比例、村委会选举中的治安工作等一系列,出台了专门的政策性文件。截至2003年,全国31个省份,已有28个省份制定或修订了《村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有25个省份制定了村委会选举办法,河北、广东、湖北、陕西等省还专门制定了本省的《村务公开工作条例》。这五年多出台的村民自治政策、法规,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有力地保证了《村委会组织法》的贯彻实施。

  总体来看,《村委会组织法》的贯彻实施,初步理顺了国家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关系、村民与村民之间的关系。20年来村民自治的,主要成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推进了农村基层的主义民主建设,扩大了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增强了他们的民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自我、自我服务的民主自治能力,给农村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物质文明、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第二,在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和管理体制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有效地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化解了很多新出现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例如,村委会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村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遏制了村干部发生以权谋私现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第三,保证了广大农民群众能够面向市场,因地制宜地依法进行自主生产经营和致富奔小康,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快速增长。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当然,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还不完善,还存在着不少需要继续探索有效办法、进一步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是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工作关系需要从上进一步予以明确,并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村委会组织法》规定二者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但在实践中乡镇政府如何“指导”村委会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二是部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不协调的现象仍然存在。例如,有的党支部成员把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理解为党支部包办一切,不注意发挥村委会的作用,有的村委会干部不尊重党支部的意见,不接受党支部的领导,把党支部抛在一边,等等。

  三是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包括:村民自治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平衡,村民自治“四个民主”的发展也不平衡。例如,村委会的民主选举和“村务公开”做得较好,但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工作则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对村委会和村干部的民主监督落实得不到位,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流于形式的现象较为普遍。

  四是村民群众的民主法律素质仍有待提高。例如,有的村民群众不清楚自己有哪些民主权利,或不能认真和正确地行使好这些权利。有些村民只想要权利,而不愿履行应尽的义务,以自己没有参加或不赞成为理由,拒不执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的决定。个别村民依仗财势,违背选举规则,采用贿选、拉票等手段操纵、干扰村委会选举的正常进行。贿选、拉票问题在各地都有案例发生,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有一定普遍性。

  五是欠发达地区村民自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贫困地区,由于面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临诸多困难,村集体经济基础非常薄弱,有的村负债累累,这使许多人不愿当村干部,不愿积极参加村委会的选举和公共事务管理工作,部分村民对村民自治事务漠不关心,这极大地了村民自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

  针对这些,党和政府需要加强领导,调动各种资源、采取相关措施加以解决。例如,要切实搞好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乡镇政府和村委会、村委会与村党支部的关系;加大宣传和培训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和村民群众的民主素质和依法自治的意识;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入,积极扶持欠发达地区村民自治的,等等。相信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在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这些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工作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以社区居民自治为核心的城市基层民主建设

  相对于农村村民自治而言,以社区居民自治为核心的我国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的全面启动工作起步较晚,二者所面临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条件也有所不同。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地区的居民,主要是以所在工作单位为依托接受住房分配等福利保障和生活服务、履行选举人民代表等各项民主权利的。那时,“单位制”是城市社会结构的主要特征。由于这种社会结构主要以有固定工作单位的、享受全面福利保障的城市居民为主,而且由于城市的发展水平较高,在城市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具体方式明显不同于农村。

  从近十几年的发展看,随着城市各项改革的深入,原来由政府和单位承担的许多社会服务性功能,已逐步向城市居民生活的社区转移,因此,城市社区和居委会的功能和地位正在得到不断加强。与此进程相一致,城市社区的基层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民主建设工作也逐步开展起来。

  1989年12月26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改革开放条件下城市居民自治的性质、任务、组织形式及其他相关制度作出了全面规范,并第一次把“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明确作为居民委员会的一项主要职责。为了贯彻实施《居委会组织法》,从1990年开始,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结合本地实际,着手制定了相应的实施办法。截止1997年,已有23个省、市、自治区人大通过了《居委会组织法》在本地的实施办法。同时,许多城市也依法进行了居委会的整顿和建制改革,调整了居委会的设立规模,健全了居委会的组织机构,完善了居委会的各项工作制度,初步理顺了各方面的工作关系,使居委会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和体制发生深刻的变化,“社区建设”的概念逐步与居民自治功能紧密结合了起来。1999年,国家民政部在26个城市的部分辖区开展了社区建设的试点和实验工作,对社区建设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同年,民政部制定了《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对实验区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工作步骤、工作、组织领导等做出了明确规定,提出要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培育和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大大促进了各实验区社区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社区建设工作在全国的整体推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0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0]23号文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区建设的内涵、目标、意义、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为扩大城市基层民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主、推动城市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文件下发后,各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规划、部署和安排。据统计,在该文下发约半年多的时间里,全国有16个省、市、自治区召开了社区建设工作会议,18个省、市、自治区以党委和政府的名义下发了相关文件。另据不完全统计,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在100多个城市确定了150多个实验区,以进一步推广社区建设试点工作。⑤2001年3月,社区建设被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这意味着社区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2001年7月,为了推进社区建设,民政部印发了《全国社区建设示范活动纲要》,要求各省、市、自治区从2001年开始,都要选择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大中城市和市辖区作为示范单位,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社区建设示范活动。到2005年,全国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社区建设都要基本达到中办发[2000]23号文件提出的目标要求。,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界积极参与下,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已步入新的时期,全国城市社区建设正在由点到面,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由东部发达地区向西部发展中地区全面展开,并在健全社区民主选举、发挥社区服务功能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民主选举方面,我国城市地区已经普遍建立了由社区居民通过间接或直接方式选举产生的社区委员会或社区居民委员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中,直接选举方式是指由社区居民直接选举产生社区委员会或社区居民委员会,间接选举是指由社区居民先选举居民代表,再由居民代表选举产生社区自治组织。目前,间接选举仍是城市社区自治组织的主要产生形式,但直接选举的适用范围正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在逐渐扩展。与此同时,城市社区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也正在逐步规范和完善之中。

  在社区服务方面,社区自治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目前,社区服务工作主要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依托,通过市场服务主体、社区志愿者队伍和政府扶助等形式,广泛地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和文化、、娱乐、卫生服务,面向离退休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的社会福利服务,面向困难居民、困难职工的特殊服务和面向社会及企事业单位的社会事务服务等项工作,受到了社区居民和单位的广泛欢迎,并由此增强了社区意识和社区凝聚力,促进了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此外,社区建设在社区文化、社区组织、社区环境、社区治安和社区医疗卫生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03年上半年抗击和防治“非典型肺炎”的斗争中,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多年来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成果。

  由此可见,以社区居民自治为核心的城市基层民主建设已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社会效益,成为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促进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推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特别是使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下岗失业、贫富分化问题、社会保障体制转型等问题造成的社会震荡和不稳定因素降低到最小程度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积极作用。

  目前我国城市基层民主建设还有诸多需要完善之处。例如,由于各方面条件所限,城市社区的自治功能还不够完整,社区的部分社会职能仍需要由政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府和居民的工作单位承担;部分社区居民主体意识不强,参与热情不高,社区自治功能的充分发挥;实行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后,基层政府与社区的关系如何重新定位,怎样才能做到既避免政府管理在社区层次的缺位,又避免社区自治组织的行政化倾向,等等,仍是需要继续在实践中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三、以职工代表大会为核心的企事业基层民主建设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在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我国基层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维护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实现和保障职工群众的社会主义民主权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公有制就通过“职工大会”、“工人代表会议”等制度形式,实行企业的民主管理。新成立后,在全国公有制企业中普遍实行了工厂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会议制度。改革开放后,198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了在国营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实行民主管理。1986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发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以形式明确规定:“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之后,国家颁布的《公司法》、《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也均对职代会制度作了相应规定。

  从1981年7月《国营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和1982年宪法颁布至今20年多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实行民主管理、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法权益、推进企业改革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全国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占已建立工会组织的公有制企事业单位的94.34%;非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占已建立工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事业单位的8.01%。⑥与此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企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工会组织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随着非公有制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职代会制度出现了一些亟需和解决的新情况、新。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严重制约了职代会作用的发挥,了企事业单位基层民主的发展。首先,部分企事业单位领导不尊重职工群众的民主权利,凡事由少数人甚至一个人说了算。一些人错误地认为职代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甚至借企业改制削弱或取消职代会。其次,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格局的形成,劳动关系出现了复杂的变化,部分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和经济权益得不到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如何实现民主管理,在研究和实际工作措施方面都十分薄弱。第三,现行的法规严重滞后于企业所有制结构的变化。1986年颁布的《职代会条例》和1988年颁布的《企业法》中的相关规定,已经不适应当前企业的实际情况。适应《职代会条例》和《企业法》规范的企业形式已经急剧减少,占企业大多数的公司制和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民主管理没有法律规范。而且,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中,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本身也暴露出了一些不适应当前形势的薄弱环节。第四,职代会制度流于形式、职工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企业对涉及职工重大利益的问题,不召开职代会进行民主讨论,或召开职代会也只是走过场,有些在大会上通不过的,就拿到小会上通过,使企事业单位的改革措施难落实,职工的合法权益受侵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犯,不时引发不稳定因素和群体事件。第五,职工代表素质亟待提高。企业改制,人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职工代表的培训工作跟不上,也影响了职代会作用的发挥。

  鉴于上述情况,为了更好地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维护广大职工的民主权利和切身利益,巩固50多年来我国在职工民主管理实践中取得的成果,有必要考虑制定一部能在新形势下推进和加强职工民主管理的法律。

  制定这样一部法律,一方面,可以汇总和完善当前实施的各种相关法律法规中仍然行之有效的对职代会和职工民主管理的规定。另一方面,可以吸纳许多先进基层企事业单位为坚持和完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创造的成功经验。如:实行“厂务公开”,“企业业务招待费等重要事项向职代会报告”,“企业领导人每年要向职代会作述职报告,接受职工代表评议和测评,并将评议结果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以及2000年国务院第287号令“要求国有及其控股企业至少每年一次向本企业职代会公布财务报告,对重要事项作出说明”,“参加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的职工代表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的规定,等等,以赋予职代会新的生机与活力,切实搞好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企事业单位基层民主建设。

  在经济体制转换和企业产权结构调整过程中,只有加强切实保证广大职工群众在各类所有制企事业单位中的合法权益和民主管理的立法和执法工作,才能依法建立相关制度,有效维护职工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确保职工各项民主权利的实现,按“十六大”确定的目标推进企事业基层民主建设的全面发展。

  四、和完善主义民主需要引起注意的若干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基层民主建设在各个方面、各个层次都取得了巨大进步。我国学术界大多数知识分子都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特别是基层民主建设的成就。但是,也有极少数人坚持鼓吹照搬西方式资产阶级民主和宪政制度,主张在意识形态、制度和行政管理模式等各方面与西方国家全面“接轨”。他们以西方模式为标准,反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中国共产党在的基层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要求取消宪法序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规定,指责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进展得太慢了,甚至根本还没有起步,等等。

  这类错误言论不时出现提醒我们,民主是有阶级性的。与社会主义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民主,不是由资产阶级和少数精英统治国家和社会的民主,而是由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当家作主,掌握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人民民主。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注意从上正确认识和把握好两个关系:一是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的关系:二是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好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程度与实现条件的关系。这也是在当前扩大基层民主的实践中需要注意处理好的两个现实问题。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的关系,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六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纵观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任何一种类型的政治文明都有鲜明的阶级性。我们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牢牢把握这一点极为重要。如果这一点把握不好、把握不牢,走偏了方向,不仅政治文明建设很难搞好,而且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害,社会政治稳定,影响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他强调:“我们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盲目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导致了严重的社会政治后果,这方面的教训我们一定要引为警戒。”⑦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程度与实现条件的关系,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广泛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等方面,“需要我们进行多方面的长期努力”,“有领导、有步骤地全面加以推进”⑧。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有赖于的发展,广大干部和群众文化水平、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的提高。他强调,必须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用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武装党员、教育人民,按照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为逐步更充分地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创造条件的各方面工作。

  在当前扩大基层民主的工作中,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注意和解决基层选举中出现的贿选现象等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努力健全和完善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各项制度。

  总之,扩大基层民主,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和最根本的是,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政治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努力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扎扎实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书目:

  ①列宁:《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③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开创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年11月8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④时正新主编:《中国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报告(2001)》,社会出版社,2001年版。

  ⑤冯继昌:“立法确立和规范职工民主管理”,《工人日报》,2003年4月25日。

  ⑥中共中央政策室主办:《与研究》,2003年第4期。

篇三: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文章

tle>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百度文库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陶有伦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一

  把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从根本上说,这是由基层民主在社会主义民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社会管理层次较多,人民生产生活的重心在基层,基层公共事业的发展和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基层民主同保证人民合法权益密切相关。这一切决定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把基层民主发展起来了,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就能得到进一步调动,就能有效推动其他方面民主的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有利于坚持和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有利于反映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有利于密切党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

  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把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也是我国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一条成功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基层民主建设,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基层民主,包括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等,有效发展社会自治功能,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努力提高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水平,为基层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治环境保障,有力扩大了社会主义民主。事实证明,发展基层民主,是提高人民群众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的重要平台,是人民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把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有切实的民主权利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层性工程重点推进,也是对广大人民群众扩大民主意愿的准确把握。必须看到,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虽然已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扩大民主包括扩大基层民主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我们要按照十七大的部署,全面做好发展基层民主的工作,扎扎实实地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二

  把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重点要落实好以下几个方面

  工作:

  一是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农村,要把党的领导、发扬民主和依法办事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规范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关系;保障农村居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不断提高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和水平;强化村务管理的监督的机制,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监督;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做到凡是需要公开的村务工作和被列入民主管理范围的工作,都要健全制度、严格依照制度办事。在城市,要加强社区建设,切实贯彻执行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范基层政府和社区的关系,充分发挥社区民主在民主决策方面的主体作用,有效发挥街道、居委会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对社区内公共事务进行民主决策,努力提高社区居民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要实行居委会事务公开。凡是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涉及全体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务,都及时向居民公开,听取居民意见,接受居民监督;居民委员会要积极协助政府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

  二是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积极拓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和形式,要

  抓住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这条主线,围绕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生产、干部评议与聘用、商业贿赂、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等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加大公开力度。要明确责任、分工协作,切实加强厂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的体制、机制、制度建设。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开展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探索和把握新形势下开展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要加强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加大总结经验、宣传典型的力度,扩大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影响,努力营造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全社会关心和支持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是要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要以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和提高社会管理、依法办事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基层政权建设。要更加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加大对城乡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的投入,使城乡基层组织真正成为基层民主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紧紧依靠广大基层干部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和落实定期轮训、考评激励、待遇保障等制度措施。要严格要求,真心爱护基层干部,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要完善公务员录用制度,注意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机关,鼓励年轻干部和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要认真研究基层政权建设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探索扩大基层民主的途径和方法,推进组织制度创新。

  四是要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

  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要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的政策,发挥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要发挥和规范律师、公证、会计、资产评估等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领域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要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等社会团体的社会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发展和规范各类基金会,促进公益事业发展。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律性和诚信度。

  三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必须要关注的几点问题: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也是发展基层民主的根本保证。从根本上说,我国的基层民主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真正保证基层民主建设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才能切实做到有效保证人民的政治权益,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政权的社会基础。

  二是要有机地汇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总进程。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民主应该也必须适应社会主义民主的总体要求,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总体框架内有序发展。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就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四项制度安排之一提了出来,也向我们提出了协调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新的更高要求。只有按照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总体战略部署,着眼于增强社会主义民主的生机活力,发展基层民主才能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是要切实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发展基层民主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为了保障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同样要求体现这一要求。只有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事,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依法享有政治权利的意识,基层民主才能在法治轨道上稳步发展,基层政治生活才能真正朝着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的方面不断向前发展。

  四是要坚持人民群众发展基层民主的主体地位。人民原本就是一个国家的主体和主人,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力量源泉。发展基层民主,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根本目的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发展基层民主,必须把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愿,努力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巩固

  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发展基层民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基层民主建设具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四

  农村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今年依照宪法是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的改选年,这是我国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政治行为,地方党委,特别是县乡两级党委必须加强领导,组织好协调好指导好村民委员会的顺序换届选举。一要加强党对换届选举的组织领导。从历史上农村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情况看,没有坚持党的领导,换届选举就会出现混乱甚至会出现问题,不但达不到换届选举真正体现民意,体现民主,反而可能出现以民主形式掩盖了许多不民主不真实的目的,甚至会使一些人利用宗族、亲友、贿赂等方式取得村民委员会的领导权,从而偏离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正确方向;二是要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最大多数的选民参加民主选举,使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能最大多数地真实地反映村民的意志和要求。现在,农村中相当一部分村民外出打工,有些村甚至发现过半数的村民外出务工,这就可能造成不过半数参选人的选举会议,使选举不具有合法性。即使通过亲友代选也并不能真正反映大多数村民的意愿。组织和动员最大多数选民回乡参加选举是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当务之急,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使选民能直接参加选举;三是要严密的组织选举程序。没有公正的程序就没有公正的权力。公正的选举程序才能选举出人民群众公认的村民带头人。从以往的选举情况看,出现问题

  的选举绝大多数是出现在选举程序的不规范性。这就需要主持选举的地方党组织在选举前制定一部较为完善的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程序办法。然后,一定要按照事前确定的选举程序进行选举。四是要做好选举的宣传工作。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是我国村民直接行使其政治权利的表达点,是村民们的最直接的又是真正认识到自己投下的是多么神圣的一票,并能选出真正自己要选举的人。并使之被选出来的人能真正代表全体村民们的意志维护村民的利益。同时,也向选民们宣传讲清楚村民选举自治的道理,选举中应注意的问题、不当选举行为等等,保证换届选举能按照宪法、法律和选举办法有序地进行。

  (作者:滁州市委党校法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篇四: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文章

tle>中国基层民主发展-百度文库

  浅谈中国基层民主发展

  摘

  要

  我国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和本质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基层民主建设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因此搞好基层民主建设就具有了深刻的意义。近年来乌坎事件的出现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和案例性,虽然我国经济在高速的发展,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却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各种矛盾,而乌坎事件就是各种矛盾积累的结果。本文就是以乌坎事件为视角,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和意义,从而得出自己的对策思考,本文通过分析乌坎事件进行思考,从而结合我国的基层民主发展实际,希望得出一些对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有利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乌坎事件

  基层

  民主建设

  中图分类号:d6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4-157-02一、乌坎事件的产生和我国基层民主的内涵

  (一)从乌坎事件看出民主的重要性

  乌坎事件是2011年9月份发生的一件事情,在2011年的9月,广东省汕尾陆丰市东海镇乌坎村的村民们向陆丰市政府反映土地侵占、村委换届选举不公等问题。并且随着后来事态的进一步扩大,使得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汕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村民们反应的问题。在广东省委副书记朱明国走访了乌坎村并指出村民诉求的合理

篇五: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文章

tle>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意义-百度文库

  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意义

  基层民主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基层政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选举、人大改革、法制改革、政府治理、公民社会和维权是中国基层民主发展的路劲,对基层民主发展的影响比较大。我国基层民主的形式有农村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等。

  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只有发展了绝大多数人口的民主才能实现国家的真正民主,而这绝大多数的人口处于中国目前社会中的最基层,换言之,只有发展了基层民主才是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民主,才能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实质,从而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

  发展基层民主,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俗话说“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那么基层老百姓想要什么,想过怎样的幸福生活,只有他们自己是最清楚,因此,他们的事要他们自己管理,他们的生活要他们自己决定,当然,这一切都必须是在一个依

  法的前提下完成。所有,他们必须要参与到基层的事物当中,而这种参与和决策,就是所谓的民主,因此,发展这种基层民主对于他们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也为他们管理自己的事情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但是,在发展基层民主的同时,不仅要依法,更要符合基层工作的实际特征。在重庆万盛区鱼子村就出现了实行村民自治以后导致农村基层工作全面瘫痪,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在实现村民自治的同时各方面的配套改革措施没有跟上。因此,在实行基层民主的同时要保障基层工作的正常运转,纸上谈兵的民主并不是真正的民主。基层民主,大到一个国家的民主,都应该符合具体的实际情况,而民主的根本意义也在于推动国家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最终要用实践来检验所谓的民主是否真的民主,是否真的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只有符合社会实际,并且能推动社会发展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

篇六: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文章

tle>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论文-百度文库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论文

  (学习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文献资料、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书信、规章制度、报告资料、公文资料、党团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tips: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practicalsampleessays,suchasliteraturematerials,contractagreements,speeches,articlesandletters,rulesandregulations,reportmaterials,officialdocuments,partygroupinformation,essays,othersampleessays,etc.IwanttoknowPleasepayattentiontothedifferentformatandwritingstylesofsampleessays!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论文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论文

  一、现状特点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而基层民主,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国家或基层组织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是人民民主权利的直接体现。实现充分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愿望,也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实践。我国农村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搞好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就有了广泛、坚实的基础,民主监督的作用和效力得到较好的发挥。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不断完善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的政治制度得到了不断完善,恢复了县、乡人民代表大会,强化了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改革了选举制度,把直接选举扩大到县级,并实行差额选举,从全国广大农村基层的选举产生的200多万名人大代表都是由选民直接民主选举产生的。多年来,我国选民积极参加选举,平均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与此同时,县、乡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工作也逐步得到加强,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力实现。

  二是用法律形式对村民的自治制度作了规定和保障,加强了基层民主建设。为了保证广大农村群众对民主的普遍和直接参与,国家颁布实施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在农村实行村民委员会制度。到目前为止,全国农村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100多万个村民委员会。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了较充分的基层民主自治。

  三是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教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逐渐深入人心。通过“一五”、“二五”、“三五”和正在进行的“四五”普法教育,我国广大农村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要求平等地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意识得到了普遍增强。

  四是县乡人大代表大会的地位有了较大提高。随着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力地推动了法律法规在农村的贯彻实施,同时也使法律法规实施的监督主体——县、乡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有了进一步提高,作用有了明显的增强。

  但目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无论是民主的广度还是深度都只能算是在“初级阶段”。由于我国民主监督的方式是由国家性质所决定,因此在广大农村的这种民主监督更多是一种“民对官”的监督,即人民群众对各级“官员”广泛的民主监督。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监督形式上,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不公开的;二是不具有强制性,民主监督对被监督对象不具有强制权;三是民主监督是人民群众的一种权利。因此,农村民主监督的权利实现的广度和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和文化水平,取决于国家整个民主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发展,取决于国家对民主监督的重视和对行使民主监督主体的支持和保护程度。

  民主是一种管理体制,是相对专制而言。社会所有的成员参与统治的理想民主似乎是永远不可能的。但相对于一个小型社会而言,比如一个村,或一个乡,决定一项有关全体的重大事项,搞直接民主,人人参与,这是可能的。就如我国现行法律明确规定了县级以下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这充分说明了民主广泛程度,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其广泛性还差得远。九八岁末四川省遂宁市中区的一个偏远乡进行了由全乡选民直接选举乡长的创举,就是对选举制进一步完善的一种尝试;还有我国当前一些农村正在进行的“海选”村里当家人的做法,也充分说明了我国农村基层群众正期待着一种更为广泛、直接的民主,特别是对选举行政长官的权利的分享。

  二、存在问题

  民主的广度、深度和范围,是评价民主的重要“尺度”。看民主到底有多大的广泛性,这个“尺度”可以用数字计算出来,就是实际参与决策的人数除以该社会正式成员总数所得的百分比。在许多事务的管理、决策上,目前我们这个百分比都还偏低。在当前农村中,决策公共事务时,村民仍是较少持久、热烈地思考、讨论。这就是一个“深度”的问题。当然成员直接当家也好,间接当家也好,都算是当了家。就像目前我国农村村民自治,选出自己的代言人或组织管理者,就算是当家了。可问题偏偏就在于委托这些村民代表当家时,有时代表可能不是主观故意,而是因智力水平太低,其作出的决定违背了人民的意志,或者当权者出于某种私利,一些事务不公开,一些事情不让人民当家作主,这都是民主“范围”问题。由民主的这三个“尺度”可知,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民主监督亟待不断完善、进步。有人认为,这样搞民主,反而流于形式,这种看法有失偏颇。其实,就是因为民主形式的深度不够,民主权利才会被弃置。但要达到一定“深度”,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条件,即全体社会成员的平均智力水平要达到一定高度。众所周知,近几年我国农村扫盲工作取得巨大成效,众多文盲脱了盲,但其效果有多大,水分有多少,还值得怀疑。没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的社会成员如何去深入思索一些关于切身利益的问题呢?除此之外,民主深度还需要法制条件、物质条件和心理条件来充分保障。

  具体地讲,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民主监督主要存在这么几个问题:一是普遍的民主意识还不很强。这表现在农村换届选举中选民直投率还不太高,在一些农村拥有选举权的村民,由于外出务工或交通不便,不积极或不参加投票,更多的是主观上认为选举无所谓,影响了选举的直投率。二是选举中宗族势力的干扰还不同程度存在,尤其是在村委村换届选举中,一些农村中有宗族势力操纵基层政权的苗头和趋势。三是一些乡镇在选举中,图省事、省时,对农村选举的宣传工作不到位,选民登记不细致,人大代表搞内部“钦定”,选举不按程序办事,选举结果不当场公布等。四是乡镇政府没有处理好与村委员之间关系。根据村委会组法的规定,乡镇人民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是指导、支持和帮助的关系。但现实中确有那么一些乡镇把村委员摆在自己领导之下,作为“行政村”,发布命令,村民要想自治其实很难。五是有些村委会规模过大,情况复杂,村民自治不易。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按照“便于群众自治”的原则设立,村委会一般设在自然村。但我国的一些农村中,仍有许多村委会是由多个自然村合并,这样若是几个自然村有历史矛盾,“势力”均衡,就不利于村民选择自己信任的人选进入村委会,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检查监督;也不利于干部与村民保持较经常的联系,及时解决一些问题。六是村委会不是通过村民会议决定一些重大事项,而是过多地行使了行政决定权力,把村委会变成了一级政权机构。

  三、对策建议

  民主是一种国家形态,实行哪一种民主形式,是由国情和历史决定的。在我国这样幅员十分辽阔,拥有12亿多人口的大国,由于封建专制历史影响漫长,经济文化尚不发达,及由此基础上产生的国民特点,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种代议制民主。扩大基层民主,在基层实行直接民主管理,实行村民自治,使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互为补充,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两大形式。同时,通过农村基层民主实践活动,教育广大群众,培养出一大批能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的合格公民。从这个意义上说,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本质的体现。同时,基层民主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基层民主制度健全与否,直接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程度。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扩大基层民主,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实践。”扩大和健全基层民主,是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健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有很重要的意义。当前,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加强基层民主监督,必须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提高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并保证其落在实处。

  1.完善选举制度,积极推进基层直接选举。

  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选举权,是实现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制定和健全了一系列基层选举的法律和制度,实现了人民群众的直接选举的权利,使人民群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主人。但我们同时也感觉得到,这种直接的面太窄,乡级行政长官没有普遍实行直选,在选举中,一些地方搞内定、指选等,行政干预明显;少数农村中还出现了宗派干扰选举等不正常现象,妨碍了群众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权。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选举制度的逐步完善,农村群众的民主法意识不断增强,自由行使民主权利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实践证明,在基层实行公开、公正、公平的直接选举,反映了社会和基层民主发展的客观要求。选举制度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主制度的重要标志。县、乡人民代表大会是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它与广大农村群众关系最直接、最紧密,其选举制度的完善对扩大基层民主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农村基层社会生活的群众自治,其组织形式是村民委员会,它的涵盖面相当广,是基层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基层政权关系最紧密。因此,扩大基层民主,首要就是保证县、乡人民代表大会和村民自治的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健康发展,杜绝选举中任何压制和妨碍民主的行为。

  完善我国的选举制度,特别是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进基层的直接选举,对于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我国基层民主政治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一。党的十五大报告对此作了明确的阐述:“城乡基层政权机关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都要健全民主选举制度,实行政务和财务公开,让群众讨论和决定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这对扩大基层民主提供了政治保证。当前农村工作中出现的干群关系紧张,中心工作任务没法顺利地落实到群众中去,不是决策不科学、不实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办事不够公开。有的地方群众屡屡状告基层干部,并不见得都是干部有问题,而是对干部不了解。实行政务公开,让群众心里明白,还干部清白,有利于集中精力搞好工作。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公开,并形成制度,如村级选举,调整承包土地、划分宅基地、修桥造路、兴办水利等,都是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定期公布进展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受到了群众的欢迎,有效地防止了滥用人民和法律的赋予的权利。实行政务公开,既是扩大基层民主的需要,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

  因此,基层政权机关要注意了解群众的意见,能公开的办事制度、决策程序和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等都应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直接产生于群众,它的管理活动必须体现民主原则,村民委员会是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直接选举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是基层民主制度的直接载体。村务和财务等,都要向群众公开,并尽可能吸收县、乡人大代表和群众参与,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和监督,以取得群众配合和支持。

  推行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复杂关系,要使这项工作顺利进展并长久地坚持下去,要注意抓好三个问题:一是政务公开制度要规范。制定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要符合法律法规、政策和上级有关规定,内容要具体,规定尽可能量化、细化,便于干部群众执行,避免原则性太强,执行可上可下,群众无从监督的弊端。二是突出抓好财务管理。政务公开的重点是财务公开和集体资产公开,尤其是在农村,财务管理和集体资产的管理,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广大群众对此非常关注,只有财务明白,干部才能清白。因此,在农村,首先要抓好村集体财务清理工作,摸清财务情况,及时处理一些经济违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搞好乡级政务公开。三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不能搞形式、走过场,要长久地坚持下去,必须建立健全的运转监督机制。乡镇党委对村务公开工作要起领导和监督保证的作用,并积极做好村务公开的完善和巩固提高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农村工作一项长期的任务抓紧抓好。要层层建立村务公开责任制,把这项工作纳入干部考核内容,作为评先进的依据,使村民委员会干部自觉地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村民会议是村民自治的主要形式,它是村民自治权力的具体体现。村民会议具有权威性和广泛性,这使村民的主人翁地位切实得到保障。因此,要切实开好村民会议。开好村民会议要有议题,要做好准备,要有合适的方式。根据不同内容,村民会议必须定时、定期召开,一年可开几次。还要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时、不定期召开一些临时性、应急性会议。村民会议进行表决的时候,要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能由少数干部拍板定案。要正确处理好村民会议与村民代表会议的关系。村委会组织法规定只有经过村民会议的授权,村民代表会议才有权决策,不授权就不能决策任何事,被授权的村民代表会议才能研究讨论决定村中事宜。就全国而言,人民代表会议是最高权力机构;就一村而言,村民代表会议不是最高权力机构,不能把它等同于人民代表会议。村委会不实行间接民主形式,而是实行直接民主形式,这是我国实现民主建设的一次历史性飞跃。因此,村委会要建立健全村民议事制度,摆正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村民会议的关系,保障基层群众自治的顺利实现。

  3.加强民主监督,增强法律监督效力。

  扩大基层民主,关键是要完善民主的法律监督机制。历史已证明,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无论是选民选出的人大代表还是代表选举产生的乡镇政权机关领导人,或是村民选举出来的村委会干部都必须接受群众的监督。但由于民主监督不具强制性,因此,民主监督只有通过专门机关的法律监督才能起作用,因而专门机关必须重视和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法律监督是诸多监督手段、方法中一个最为重要方面,它是用法律手段,对于法律实施过程中的活动进行监督和督导,纠正违法行为和追究法律责任。民主监督是法律监督的基础,法律监督是民主监督的保障。必须把这两种监督很好地相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二者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促进国家机关廉政建设,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上的作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民主监督是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一项重要权利。人民代表或村民对违法乱纪严重失职的乡镇领导干部或村委会成员,有权检举或者提出罢免意见。这一点非常重要。罢免权是监督权的最高表现形式。政务分开是乡级领导班子和村委会成员接受民主监督的好形式,只有把直接涉及群众利益,群众普遍关心的乡里或村里的大事向代表和群众公开,人民群众才能进行有效的民主监督,保证乡级领导干部和村委会成员依法行使职权,保证他们始终为全乡、全村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工作。加强民主监督和法律监督,首先要加强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和闭会期间人大主席团的作用,促进宪法和各项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的贯彻执行;加强同乡级人大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的作用,加大监督力度,提高人大监督实效。其次是要统一干部和群众对实行群众自治的认识,提高执行村(居)民委员会村组织法自觉性,村里的干部由村民自己选择,村里的一切大事都由村民自己作主。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村委会与乡镇政府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村民自治与依法治村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村委会与党支部的关系,通过健全法规政策等手段来规范村里的一些工作,加强法制建设,严格执法,从根本上防止问题的发生。

篇七: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文章

tle>(心得体会范文)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百度文库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党在基层执政地位的基础。近几年来,____(省、市、区、县)顺应基层民主政治发展方向,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探索出了切合实际、符合发展要求的新路子,效果十分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解决。

  ?

  一、我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及特点

  (一)现状:

  第一,深化选举的民主程度,更加深入地落实广大党员和群众的选择权。一是在群众性自治组织中全面推行“海推直选”。坚持把村委会、社区居委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的选举,作为基层民主政治改革的突破口来抓。早在____年,我县就在全省率先在宋河镇鲍河村村委会换届时推行“海推直选”,正式候选人由全体选民直接推荐产生,村委会成员由全体选民直接、差额选举产生。XX年、XX年两次村委会换届,全面推行了“海推直选”。

  XX年,我县将村委会换届模式由农村向城镇社区进行延伸,在新市镇云杜社区进行了社区居委会成员“海推直选”试点。在____年2月份启动的第三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中,又全面推行了这一选举模式,顺利产生全县30个社区居委会新一届班子。“海推直选”这一选举模式的全面广泛深入的推进,使广大群众的选举权得到了充分的落实。二是在基层党组织中普遍进行“两推一选”。

  XX年8月,我县又在在杨集镇进行了以“两推一选”镇党委书记和镇党委其他成员为主要内容的“杨集选举”,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反响。以“杨集选举”为契机,乘势而上,分别在村党支

  部、社区党组织及乡镇党委换届选举中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广大党员群众参与民主选举的权利得到了有效保障。三是在县直事业单位中试行领导班子成员“直选”。借鉴村、镇民主选举的成功经验,将民主选举向县直事业单位拓展。XX年4月,在县人民医院直接差额选举产生了院长、副院长。XX年年12月,又分别在县中医院、县实验中学进行行政领导“直选”。县直事业单位直选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实行了事业单位干部由委任制向选任制的突破,将我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第二,创新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制度,更加规范地落实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一是健全县委议事决策制度。制定出台了《中共____(省、市、区、县)委议事规则(试行)》,建立和完善了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及公示制度,重新确定了县委全委会、常委会的职责,对议事范围、议事程序、议事纪律等进行了规范。明确规定在干部任免、重点项目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时要进行票决。特别是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试行县委常委会、全委会差额票决制。二是推行镇党委议事决策“两票制”。积极探索并推行了乡镇党委决策“两票制”,即在乡镇党委政府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时,先组织群众代表对决策事项投建议票,再根据建议票得票情况由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两票制”决策的实施,提高了乡镇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XX年年以来,全县各乡镇先后对432项重大事项进行了“两票制”决策,仅基础设施项目就有80多次,解决困扰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260多件。三是试行镇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制定了《____(省、市、区、县)镇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行办法》,在杨集、永隆进行了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试点镇根据《办法》,对党代表定期进行培

  训,组织代表开展持证视察、专题调研、议案呈报等活动,召开党代表大会年会,对镇党委、纪委工作进行评议。镇党代表常任制的实行,改变了党代表只在5年一次的党代会中发挥作用的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党内民主。四是推行村级民主恳谈会制度。在全县全面推行了《____(省、市、区、县)村级民主恳谈会制度》。由村党支部每两个月主持召开有村组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参加的村级民主恳谈会。民主恳谈会实行“七步议事法”,即会前准备、组织学习、汇报工作、公开财务、讨论决策、现场办公、会后落实。村级民主恳谈会制度的推行,实现了村级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的有机融合,进一步落实了群众的“四权”。《人民日报》曾以“村民都是当家人”为题对这一成功经验作了大篇幅的报道。

  第三,健全民主监督体系,更加有效地落实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监督权。一是全面推行公开制度。坚持全方位、多形式将村务、政务、党务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的监督。实现了政务、村务公开向党务公开延伸。在不泄漏党的秘密的前提下,公开党组织的重大决策,发展党员情况,后备干部培养情况,民主评议党员情况以及党内干部的选拔任用情况等,实现了单一公开向多渠道公开延伸。积极推行广播公开、电视公络公开、资料公开等形式,为各类群体有效地实行监督创造条件,实现了命题公开向点题公开延伸。普遍设立了意见箱、咨询电话,群众需要公开哪些内容,可以写成单行书面材料,投入意见箱,还可以拨打电话咨询或反映情况,实现了结果公开向程序公开延伸。XX年年,我县被评为“全国政务公开先进单位”。二是着力加强对“一把手”监督。制定了《关于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的意见》、《关于加强“一把手”用人权监督的暂行办法》等规定,以制度的形式刚化对“一把手”用人权和用财权的监督。在用人权

  上,强调将“一把手”选人用人的初始提名权扩大到班子成员,通过干部差额考察制度和党委会票决制度,有效地制约和规范“一把手”用人权。在用财权上,全面推行“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基建和物资采购制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试行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结算制度,有效制约和规范了“一把手”用财权。三是推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对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实行一年一次的个人事项报告制度,重点对领导干部的婚姻状况、出入境情况,配偶、子女工作、学习情况,本人和近亲属的财产状况等内容做了详细的摸底调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领导干部信息档案,加强了对领导干部本人及近亲属的追踪监督力度,将领导干部个人不良倾向解决在萌芽状态。四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外部络。加强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探索建立群众广泛参与的廉政建设长效监督机制。完善人大代表的监督,开展视察、质询活动,实行了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有效监督。健全政协机关的监督,每年组织政协委员对执纪执法部门进行民主评议,对群众反映大、委员评议差的部门实行跟踪评议,限期整改,解决突出问题。重视舆论监督,对媒体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讨论和决定,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改进工作的一个信号。

  (二)主要特点

  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中,我县重点探索构建的以“一选两制”为主要框架的制度体系,是一大亮点。“一选”,就是大力深化民主选举,全面落实广大党员、群众的选举权。“两制”,就是大力推进乡局级党组织重大问题议事票决制度和村级民主恳谈会制度,全面落实广大党员群众的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纵观我县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一选两制”,适应了新要求,开拓了新领域,实现了新突破。

  一是顺应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新要求,在发展党内民主上有了新突破。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为此,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必须把发展党内民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选两制”正是顺应这一新要求的开拓之举。“两推一选”工作改革和完善了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选举制度,广大党员的意愿在选人用人中得到了充分反映。乡镇党委重大事项议事票决制度,健全了民主集中制,强化了民主对集中的制约,实现了党内议事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村级民主恳谈会制度让广大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的管理、决策和监督,构建了一个反映党员意志、发挥党员作用的制度平台。“一选两制”的推行,使党内民主摆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优先、突出的位置,实现了对人民民主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是顺应以村级民主促进乡级民主的新要求,在提升民主层级上有了新突破。____(省、市、区、县)是全国村民自治模____(省、市、区、县)。十多年来,全县大力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广大群众民主素质在民主实践中得到了全面提高,他们迫切需要在各方面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包括乡镇干部的选举权和罢免权,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等等。XX年年年,有关部门曾随机调查了2200多名农民,其中认为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应由全体党员和选民提名的有1613人,占73.3%,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应实行差额选举的有1610人,占73%。由此可见,随着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推行,随着广大党员和群众民主热情和民主素质的不断增强,提升民主层级,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让广大群众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已经成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基本走向。“一选两制”正是顺应这一发展要求,将村级民主扩展到了乡级

  民主,用乡级民主推动村级民主,以村促乡,以乡带村,使乡级民主和村级民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路。

  三是顺应“四大民主”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新要求,在健全民主体系上有了新突破。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一个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体系。要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构建起新的制度体系,把“四大民主”建设统一起来,络化、系统化。“一选两制”适应了这一新的要求,以“两推一选”为载体,较好地落实了党员和群众的选择权,以重大事项议事票决制度和村级民主恳谈会制度为载体,较全面地落实了党员和群众的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一选两制”在健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体系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近几年来,随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群众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进一步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但是,当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经济发展与民主推进的矛盾,影响了基层民主建设。民主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应相互适应。经济发展的速度影响着民主化程度的进程。从调查中发现,越是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地方,民主化程度越高,气顺人和。反之,人心不稳。目前,我县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与民主的推进速度不对称,特别是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缓慢,制约了民主政治的推进。一方面,大部分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甚至有的是空壳村、负债村,在推进民主化进程中,必然会产生经济发展与基层民主建设不适应的问题,再加上运行

  过程中产生的民主成本没有解决的办法,导致村级发展民主无积极性,影响了民主的推进速度;另一方面,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户的基本生活难以得到保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解决生计上,而无暇顾及民主管理,很显然,在生存权和发展权没有得到充分保障的前提下,客观上影响了基层民主的进程。

  ?

  第二、推进基层民主的合力不够,限制了基层民主的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各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实施。而实际中,在抓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没有一个固定的机构来统筹协调运作,涉及的部门如纪委、组织、民政、经管、财政、司法等部门都是各管各的线、各唱各的调,没有一个好的机制,相互配合不够,合力不够,再加上人员的缺乏,影响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整体发展。

  ?

  第三、基层民主发展上的不平衡、不规范,制约了基层民主的发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基层民主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但从实际情况看,基层民主建设存在着发展不平衡、操作不规范的问题。一是重民主选举,轻其它三个民主。民主选举是一项硬性的阶段性工作,无论是在领导力量上,还是财力、物力、人力上,各级重视程度较高,工作也开展的较为顺利,而相对于其它三个民主,重视程度和工作的力度明显滞后于民主选举,普遍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二是农村基层民主好于城镇。一谈起基层民主,首先想到的是村级民主,重视的程度也高,各方面倾斜的也多,而忽视了城镇社区这一重要阶层。所以,无论在组织机构、基础设施、人员配置、经费保障上与农村差距太大,明显滞后于农村,民主化程度明显落后

  于农村,影响了基层民主的整体推进。三是民主决策的方式不规范、不透明。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村民自治组织最高的决定形式为村民代表大会。从实际看,在村级重大事项决策上,有的很少或不开村民代表大会,大多数以村民恳谈会的形式决定村级重大事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少数地方对决策的内容透明度不高,与群众交流沟通的少,导致一些地方出现决策后难以执行、群众上访的现象,影响了民主决策的效果和社会的稳定。四是农民民主参与的渠道不够通畅。一方面,少数地方干部担心扩大了民主会使自己在一些事务中“做不了主”,因而工作时有时无,要求时紧时松,尽管都制定了严格的各项民主制度,实行了村务、财务公开,但执行时缺乏连续性和规范性,大多数村民还不能参与到重大村务的决策和管理上来;另一方面,群众对民主的认识有一定的偏差,认为只要符合自己的利益或满足了自己的要求就是民主,对涉及其它的事项漠不关心,存在只要不损害到自己的利益,推不推行民主与自己无关的思想。五是民主管理和监督形式虚化。有的地方村务公开存在随意性、形式化等问题,许多群众关心的核心问题并没有经常公开。有的民主管理和监督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有一定的应付性、被动性,重形式、轻内容、时紧时松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缺乏有效的检查督查手段。

篇八: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文章

tle>发展基层民主-百度文库

  发展基层民主

  基层民主是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主要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是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形式及其运作方式,它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方式、方法、程序的总和,是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一种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我国的民主实践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一方面是通过实施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来体现的,即人民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由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另一方面是通过发展基层民主来体现的,就是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切实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推进基层民主,使广大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这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为夯实这一基础工程,我们要通过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通过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

  职工合法权益;要通过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要通过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篇九: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文章

tle>推进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百度文库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推进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农村基层民主

  作者:刘卫常

  来源:《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01期

  摘

  要:农民有序参与政治与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的,两者是本质上的同一。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必须引导和规范农民通过制度化的渠道,自主、理性、合法地参与政治生活。夯实农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形成推进农民有序参与的合力、疏通和拓宽农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并且加强政治参与的法制建设是农民有序参与政治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有序政治参与;农村基层民主;路径选择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4.01.020[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339(2014)01-0089-04

  当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要取得长足发展,不仅需要国家层面“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更需要农村“自下而上”的民主化推进。广大农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参与农村事务的管理,并在整个运作过程中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这种有序参与是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有力助推器;而基层民主发展了,能为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有利于实现有序参与。农民有序参与政治与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的,两者是本质上的同一。因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引导和规范农民通过制度化的渠道,自主、理性、合法地参与政治生活,确保农民的民主权利落到实处,党在基层的群众路线、民主路线得以贯彻,进一步促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

  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美国学者亨廷顿指出,“高水平的政治参与总是与更高水平的发展相伴随,而且社会和经济更发达的社会,也倾向于赋予政治参与更高的价值”[1]。可以说,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是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的。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了,经济利益上的问题增多,必然推动着农民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主动参与政治;另一方面,经济水平的提高也让农民有足够的精力和财力参与政治,有条件提升参与能力,促使他们理性参政。但是,如果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上积压的不满难免会体现在参政过程中,导致参政动机扭曲、参政权利变异、参政方式暴力等现象的出现。因此,必须通过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推进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变农民经济弱势地位,夯实农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二、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培养有序政治参与所需的合格主体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农民有序参政需要民主政治文化作为基础和支撑。参与型政治文化强调政治输入过程中参与主体的政治责任感、参与能力和主体性地位等。通过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可以培育有序参与所需的合格主体,更好地实现农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治理模式。合格的参与主体是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的素质保障。

  以民主的思想观念教育引导农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当务之急是要扫除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残余,打破官本位,消除农民的小农意识和臣民观念,以民主的思想观念武装农民的头脑,培育他们的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使其主动、理性地参与政治事务并自觉维护和行使自身的政治权利,成为独立自主的、富有政治热情的现代公民。

  传授民主知识,加强民主实践活动。一方面,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帮助农民掌握政治参与的知识和技能,使之遵守参与规则,在制度和法律的框架内理性参政,例如,发放有关政治参与的小册子,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开设民主知识讲座等。还可以通过教育和实践培育“乡村精英”,引导和带动广大农民参加投票选举、参与村庄决策、监督村政,使他们尽快进入参与角色,成为合格的参与主体。另一方面,参与型政治文化需要在长期的民主实践中不断孕育和成长,要“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放手让广大农民从事民主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认同民主价值,提高参政能力。比如,村民自治就是一种很好的民主实践,广大农民不仅增强了民主意识,激发了参与热情,而且也逐步熟悉了参与村庄事务管理的程序和规则。

  营造民主参政的氛围,改善政治生态环境。政治参与是民主的重要形式之一。民主的氛围浓厚了,政治生态环境优化了,才能培育出适合政治参与生存并有序发展的土壤,让农民真正愿意参政、敢于参政、善于参政,当好国家的主人。

  三、坚持党的领导、政府推动和农民自组织参与的原则,形成推进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合力

  农民参与政治的过程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需要党和政府的组织、领导和推动,也需要农民自组织的带头参与,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确保政治参与的有序进行。党的领导和政府推动是基层民主健康发展的政治方向和路线保证,而农民自组织的参与则是基层民主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前提。

  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农民有序参与政治才具有最根本的组织保障。在“文化大革命”中,群众的无序参与令整个社会深陷混乱中,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邓小平同志强调,政治参与“要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2],要避免再次出现“文化大革命”那种无序参与的局面。因此,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认真践行党在农村的群众路线和民主路线,重视农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尊重和维护他们的民主权利,推进农民有序参政。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政府要支持、引导和帮助农民参与政治。第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由民做主”的理念,改善群众工作方法,不断增强自身的公信力和农民的政治认同感。我国自2006年取消农业税后,围绕农民负担的冲突有了很大程度的缓和,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使得违法违规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劳资纠纷等问题凸显,导致农民的利益再次严重受损。因此,政府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制定的各项决策要充分体现广大农民群众的意志,维护和实现他们的切身利益,而不能一味与民争利。第二,提高政治系统的开放性和吸纳力,引导、帮助农民自主、有序参政。对于农民的政治参与,政府不能害怕、干预甚至打压,要相信群众、相信群众有能力自我管理,并且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在民主实践中,农民难免会力不从心,政府还应甘为梯子,随时“搭梯子”,而不是随意“撤梯子”,及时给农民提供具体实在的帮扶,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提高民主自治能力。同时,建立政治参与的回应机制,对农民的利益诉求作出及时、有效的回应,满足农民合理的要求。第三,提高透明度,积极推进信息公开。政府要通过多种渠道使农民了解参与的渠道、相关的制度以及参与的程序等信息,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这样,农民才能自主、理性地融入政治参与活动之中。

  发展农民自组织。农民自组织是农民利益表达的“代言人”,它能把“一盘散沙”的农民纳入组织化的参与体系中,使他们的利益表达更集中、更具合法性,有利于政治参与的有序推进。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3]。政府要大力扶持专业合作社、各种协会、全国性农民团体等农民自组织的发展壮大,通过它们来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政治事务,发挥农民自身的政治能量。近年来,“村民代表理事会”、“农民维权协会”、“红白理事会”、“健康家园理事会”等农民自组织登上了政治参与的舞台,农民参与的组织化、有效性大大增强,如广东省放宽社团登记、发育各类社会组织,就是非常积极的举措。

  四、提高政治制度化水平,疏通和拓宽农民政治参与的渠道

  亨廷顿认为:“在政治参与不断扩展的同时,旨在吸纳与整合参与要求的政治体系的制度化水平也必须一并提高,唯有如此,方能保证政治发展与社会秩序稳定同步而行。”[4]当前,必须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政治制度化水平,畅通和拓展农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为农民有序参政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就有了制度的硬性保障。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要让农民真正投身政治,必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支持农民当家作主,把“四个民主”落到实处。比如,健全、创新民主选举制度,有效保证农民政治自由,使农民能自主选举得力的村干部;开拓创新村务公开新方式,在农村逐步推行电子政务,实现办事网络化,保障农民对村务及村干部的有效监督;完善和创新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制度,让农民能更好地参与村庄事务的管理,切实保证农民当家作主。近年来,河北青县的“村民代表会议”、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会”、广东蕉岭的“村务监事会”、河南邓州的“四议两公开”等,都是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的创新模式。通过制度的不断创新,农民能更加有序并有效地参与政治生活,完善村级事务管理,进而推进基层民主的发展。同时,还应理顺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保证农民真正自治。乡、镇政府不能过多干预村民自治事务,不要老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抓村委会“当差”,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的代理人而不是乡镇政府的代理人,必须“去行政化”,仅仅承担村庄的公共服务职能。在实行村民自治的过程中,要加强村党支部的领导作用,使其带领村民自治组织依法开展自治活动和各项工作,但也要防止把“村民自治”变为了“村党支部自治”。

  健全基层人大制度。要健全平等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提高农民代表的比例,增强他们在政治体系中的话语权;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加强基层人大代表同农民的联系,贯彻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了解并及时反映他们的诉求。只有让上层真正听到农民的声音,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才能更多地涵盖农民的利益诉求,维护和发展农民的利益。

  加强信访制度建设。信访制度是社会的安全阀,目前最重要的是强化信访制度的实效性。要理顺多元信访体制,积极推行多部门联合接访,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适度扩大信访机构的权力,提高信访效率,迅速、及时解决农民的诉求问题;完善走访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构筑与农民的沟通平台,在大力推行干部下访、信访接待日等传统做法的同时,开通农民信箱、农民热线、建立政务微博等,把“面对面”和“键对键”结合起来,倾听民声,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当然,实现农民有序政治参与还有赖于拓展更多新的渠道,比如说,建立完善的社会协商对话机制,在农村推广和完善协商民主、网络参政、听证制度等。这样,才能更广泛地吸收农民参与政治生活,真正实现“民可以畅所欲言,官能够由民做主”。

  五、加强政治参与的法制建设,确保农民依法依程序参与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制是人民政治参与的重要保障。基层民主建设也需要法制保驾护航。因此,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畅通司法救济渠道,使农民能合理、合法地向政治系统输入诉求,从而降低无序参与的频度和烈度,维护社会稳定,为基层民主建设创设优良的发展环境。

  完善法律制度,使农民参与政治有法可依。要加强政治参与立法,将政治参与的途径、内容、方式等通过法律加以明确,规范农民的政治参与行为。落实有关农民政治权利的立法,如村民自治法、农民组织法,使农民在参与时有法可依。比如说,在《村民自治法》中规定干预、破坏选举的法律责任的相关条款,农民就有权对违法人员提起诉讼,也可让农民参与立法过程本身。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拓宽人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例如,可举行立法听证会,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可把农民的利益诉求通过法律规定的程序收集上来,使之成为立法依据。当然,最重要的还要将法律真正落到实处,通过法制教育和宣传,让农民真正了解、熟知和践行法律,在参与中受法律规则的约束和规范,按法律程序行事,实现参与的有序。

  畅通司法救济途径,使农民能依法参与。在国家取消信访排名后,农民参与政治由“信访”转为“信法”尤为必要。当务之急必须畅通司法救济途径,进行司法制度改革,提高司法诉讼效率,降低司法诉讼成本,确保司法公正,给农民提供法律援助,引导农民采用法律手段实现维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权。当前,很多农民也开始诉诸于法律来保障权利。比如,河北香河农村老太王淑荣质疑地方法规与国家法律不一致而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导致了一部地方法规的改写。只有当广大农民将维权的希望由寄托于信访、闹事转为向法律寻求援助后,无序政治参与才能逐步从政治名词中淡出。

  [参考文献][1](美)塞缪尔·P·享廷顿,琼·纳尔逊.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M].汪晓寿,吴志华,项继权,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73.[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2.[3]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8.[4](美)塞缪尔·P·享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56.

  责任编辑:朱

  列

篇十: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文章

tle>基层民主管理论文(2)-百度文库

  基层民主管理论文(2)基层民主管理论文篇二

  企业基层单位民主管理工作的思考

  【摘

  要】新时期,加强企业基层单位的民主管理工作对构建和谐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作者阐述了民主管理工作的内涵,通过对民主管理工作的定位与作用分析,提出了加强企业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民主管理;工作;思考

  在企业发展的新时期,加强企业基层单位的民主管理工作,不仅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需要,也是提高基层企业决策水平,维护企业整体利益和职工个人合法利益,提升履职水平和效果的必然选择。根据企业工作实际,对基层企业民主管理工作进行了审视和思考,就如何做好基层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提出粗浅的看法。

  一、正确把握和领会民主管理工作的内涵

  民主管理是“以人为本”管理思想是具体体现,也是管理者所追求的是一种管理艺术,即一种被管理者意识不到的正在接受的管理,而事实上他却正在接受管理的积极性,唤醒人的主体意识,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发挥人的主体能力。在新的形势下,不断推进民主管理工作,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想切实推进民主管理工作,提升民主管理工作水平,首先必须正确把握和领会基层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内涵。

  基层企业民主管理主是是通过工会职工代表,组织发动职工参与本单位的管理活动,实施群众监督,加强党群沟通、促进决策民主科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实现利益关系公正公平,职工团结和谐,不断推进和谐企业建设,提升履行企业职责效率和水平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基层企业组织开展民主管理工作,必须要符合两个方面的目的和要求:一是要切实以提升履行企业职责水平和效果为根本目的,充分发挥全体干部职工的才能和智慧,促进基层企业决策民主化、管

  理科学化,推动各项工作健康发展。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充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满足干部职工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强调民主管理工作,必须注重民主与管理的融合,要将提升管理水平和干部职工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否则,一味强调民主而忽视管理反而有损于民主管理工作进程,无益于职工真正参与企业管理,实现其民主权利。

  二、基层企业民主管理工作三大主体的定位与作用

  民主管理工作不仅仅包括普通一线职工,而是包括企业的每一位与企业发展相关的人。简单的来说基层企业党委、基层企业工会组织、基层企业干部职工是基层企业民主管理工作中的三大主体,缺一不可。离开任何一方基层企业民主管理工作都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基层企业党委是民主管理工作的领导者。民主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基层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履行企业职责效果。民主管理工作离不开党委的领导,只有紧紧依靠党委的领导和支持,民主管理工作才不会走弯路,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提高民主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二)工会组织是民主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工会组织既是党委决策、部署的宣传员,也是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意愿,及时向党委汇报群众所思、所想、所求的信息,又是疏通党群沟通渠道,加强党群联系的接线员,要想切实推进基层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离不开工会组织的高效运行,只有充分调动每一位工会干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宣传、教育、组织作用,完善机制、强化落实,才能切实做到将党委的决策和意图正确传达给群众,将群众的意愿及时上报给党委,保证民主管理工作扎实开展,提高民主管理工作的水平。

  (三)职工是民主管理工作的参与者。民主管理工作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事业的发展与每一位干部职工息息相关,民主管理工作更离不开职工的参与。职工是基层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最主要的主体,一个单位民主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干部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工作的热情和参政议政水平的高低。

  三、推进基层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思考

  (一)党委重视是做好民主管理工作的根本。民主管理工作离开党委重视、支持和领导,党委要切实重视民主管理工作,将民主管理工作作为党委决策、管理的支持系统,与其他重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在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之前,将民主管理工作作为决策系统的信息库,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为做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在重大决策出台后,将民主管理工作作为决策支持系统的回声器,对发现问题和偏差及时修正,从而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密切干群、党群关系,促进和谐企业建设。

  (二)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一是要完善民主管理工作的机制。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职代会召开制度,规范职代会召开的程序、内容、形式,提高职代会质量和效果。制定职工合理化建议征集制度,建立职工合理化建议征集、整理、办理、反馈机制,确保职工合理化建议落实到位。利用网络论坛、微博等形式作为民主管理工作的补充,通过在让群众畅所言中倾听群众呼声。二是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民主管理工作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要定期向党委汇报民主管理工作,在党委做出重大决策前,要主动深入群众,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围绕党委整体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积极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同时,要充分发挥民主管理工作作为党委重大决策回音壁的作用,通过组织开展民主管理工作,主动向党委反馈重大决策执行效果等方面的信息,以便于党委及时发现决策出现的问题和偏差,及时予以修正,最大限度保证党委决策的执行效果。三是工会组织在开展民主管理工作过程中要有大局意识,要紧紧围绕党委的工作思路和重要决策,将民主管理工作与全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提高履职水平结合起来,才能保证民主管理工作效果,从而使民主管理工作充满活力。

  (三)职工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工作是基础。一是要要大力宣传、浓厚氛围,激发干部职工参与热情。要通过内联网、宣传栏、内部刊物等有效载体,广泛宣传民主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营造浓厚氛围,使全体干部职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职工参与民主监督管理工作,不仅仅是监督,更重要的是参与管理,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增强职工参与民主监督管理工作的积极性的

  重要途径,从而有效激发干部职工主动参与民主管理工作,积极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二是要大胆创新民主管理工作形式,在召开职代会,集中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开展优秀合理化建议评选等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民主管理工作形式,将职工代表评议部门负责人、职工代表对工作质量不高或者工作长期无起色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询问等形式引入民主管理工作之中,增强民主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扎实工作、注重规范,切实提高民主管理工作质量。工会组织要建立职工合理化建议办理规范,对职工通过各种途径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登记、整理、归纳、报告、办理、反馈等程序予以规范,确保职工合理化建议向党委汇报及时、办理到位、反馈认真、职工满意,以实际效果激发干部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工作的热情。

  【参考文献】

  [1]高丽琴.加强基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思考[J].才智,2011(13).[2]李俊明.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思考[J].重庆工运.2005(11).

篇十一: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文章

le>浅谈我国基层民主的探索与创新-百度文库

  浅谈我国基层民主的探索与创新

  【论文关键词】:基层民主;议政会;探索与创新

  【论文摘要】:

  近年来,各地基层在党的领导下积极进行有益的民主探索与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文章以浙江金华金东区东孝街道的议政会为例,进行了基层民主创新的个案分析,提出了推动我国基层民主发展的可能途径,以期通过不断创新民主的实践形式,逐渐赋予民主以真实的内容。

  一、基层民主的基本内容

  (一)

  基层民主的内涵

  "党的十七大报告阐明了基层民主的主体是人民,领域是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方式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和"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范围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基层政权机关和社会组织。"①

  (二)

  基层民主的特点

  我国的基层民主,不仅仅是一种自治制度,它的诸多内容是作为国家制度民主的具体化和民主内容的具体体现。因而,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民主的直接性。二是民主的广泛性。

  二、推动基层民主创新的原因

  "民主不应该只是一种政治形态、价值理念,更应该是一种政治实践。"②面对中国广大的民众,基层的民主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只有进一步发展基层民主,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

  国家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府大力倡导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尤其强调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性。如: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将"在基层政权和基层社会生活中逐步实现人民的直接民主",作为逐步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内容之一"。1987年,中共十三大强调"发挥群众团体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逐步做到群众的事情由群众自己依法去办"。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为中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2002年,十六大报告把发展城乡基层民主列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07年,十七大更是将基层民主定位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还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了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提升了基层民主的地位。

  (二)

  民众民主意识的提高

  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动,广大民众的民主意识逐渐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开始慢慢有了政治上的需求。因此,基层民主也应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

  (三)

  基层探索本身的重要性

  不同的基层面临不同的问题,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基层,需要不同的解决办法。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设计出一套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方案。基层最靠近问题,也最靠近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基层一个比较大的空间,让其根据自身情况探索突破,应该成为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

  此外,"充分发挥基层探索的作用,可以将矛盾和问题局部化、分散化,即便探索中出了问题也只是局部问题,并不影响大局,"③在基层作一些民主的改革探索,风险少、成本低、成效大,而且更易使群众感受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成就。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各地基层政府都在积极进行有益的民主探索与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至少在当地是很受民众欢迎的。例如,针对城市化建设进程中,某些乡镇改为街道后出现的人大权力的缺失,于是便开始尝试制度上的突破,从而保障民众的基本权利。浙江金华的"街道议政会"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也是基层民主创新的一个良好示范。

  三、案例分析

  2005年12月31日,浙江金华金东区东孝街道首届"街道议政会"召开。据称,在街道一级设立议政会在全国尚属首创,它是我国基层民主的一大重要创新。

  (一)

  街道议政会简介

  1.产生原因

  "东孝所在的金东区是金华市2001年成立的新区,为了推进新区城市化进程,02年8月,东孝由乡改为街道。按街道的管理模式,原乡镇人大及其主席团自行撤销,改设街道人大工委,作为区人大常委会派驻街道的工作机构。"④

  "东孝虽然改成了街道,但街道办事处基本上还是一级基层政府实体,保留着原来的财政体制,其经济机构、社会成员等与之前并没有发生实质变化。"⑤街道的百姓仍习惯叫东孝乡。

  乡改街道前,乡政府由乡人大及其人大代表监督,民众可以通过他们与乡政府进行沟通。乡改街道后,虽设立了街道人大工委,但新组织的产生并不等于职能的到位,由于其没有法律的保障,其对街道办事处的监督是无力的,所以人大工作在基层出现了"断层"。东孝街道便出现了街道办事处由谁来监督,对谁负责的问题,基层民众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加快之后,人大制度建设与城市化发展进程严重脱节,在全国可以说是一个共性的问题了。

  同时,金东区人大也认识到了辖区街道人大工作面临的困境,经过一系列调研之后,开始尝试制度上的突破,"建议’在街道设立人大代表、村民代表议政会,采取定期听取街道工作报告的形式,以加强街道工作监督’。"⑥

  议政会的提法第一次浮出水面。

  2.进展

  在金东区人大的支持下,2005年12月9日,东孝街道党工委下发了《关于建立东孝街道村(居)民代表议政会的实施意见》,表示要建立街道议政会,并将其列为"街道开展工作的一项基本制度"。

  根据这一建议,议政会成员总人数定为32人,一个村(社区)推选一个代表,街道卫生院、学校、银行等各一个名额,由各村(居)、企事业单位党支部推荐。议政会接受街道党工委领导,议政会会议由人大工委召集,每年至少举行两次,必要时可临时举行会议。东孝街道党工委书记、法工委主任等4名街道工作人员也成为议政会成员。

  3.议政会的任务

  根据随后出台的《村(居)民代表议政会章程》,议政会的主要任务被定为两项:一、定期听取街道办事处对本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财政预算等的通报,并进行讨论;二、及时听取并反映人民群众对本街道工作提出的意见、建议,协助办事处推行工作。

  (二)

  议政会取得的成果

  议政会是区人大常委会和街道党工委为填补当前街道无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与人大代表的空白,进一步加强民主监督而设立的一种民主监督新形式。"民主监督是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只有实施并完善民主监督,才能保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落实。"⑦作为民众与行政机关之间的纽带,东孝街道议政会在设立至今已取得了一些令人可喜的成果。

  1.吸收了民意,维护了民众的切身利益

  议政会集中民智,反映了群众的心声和利益诉求。由于沟通渠道的畅通,在前两次议政会所提的37项建议中,有34项关于民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的建议,被及时办理完毕。可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众的切身利益,改善了民众的生活环境。

  2.增强了基层民主,密切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联系

  议政会的根本生命力在于把政务公开,让民众了解政府的动向,它为民众与行政机关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利用这一平台,民众加强了对政府的监督,从而填补了乡改街道后监督真空的缺陷,丰富并增强了基层民主,密切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联系。

  3.扩大了基层民主,基层民主队伍不断壮大

  东孝街道的议政会作为民主实验,很快引起了周边街道的关注。"一周后,多湖街道也召开了类似的议政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⑧浙江省内的嘉兴平湖市和江苏的扬州邗江区人大常委会都派人到东孝街道学习,在此基础上,纷纷进行不同形式的民主探索,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基层民主的范围,壮大了基层民主的队伍。

  (三)

  议政会存在的问题

  议政会的设立,毫无疑问是基层民主探索道路上的一个创新之举,它的成果是不可否认的。尽管如此,议政会作为一个民主实验,在赢得一片掌声的同时,也引发了一连串的争议。

  1.议政会在法律上缺乏依据

  由于人大制度建设与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严重脱节,设立了街道人大工委,但现在还没有从法律上明文规定其对街道办事处有监督权。于是设立了街道议政会,议政会虽然通过了章程,但它在法律上同样也是没有保证的。它提出的议案是否一定要予以答复,并没有界定。

  2.议政会代表的产生方式

  议政会总成员为32人,其中有4名街道工作人员,其余的代表均由各村(居)、企事业单位党支部推荐。这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这些村(居)民是否能真正代表广大民众,他(她)们能否反映有关民众的切身利益问题,能否替群众说话?

  3.议政会与街道办事处的关系

  议政会由街道人大负责召开,它的存在是否会导致难以处理与街道办事处的关系?这也很值得我们思考。失去监督的权力可以想象,拥有这种权力的人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我们也可猜测一二。而议政会的设立,使得这种权力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况且我们必须承认有些基层干部是自私利己的,议政会也不是每天都在召开,这就给某些人以可乘之机。

  四、推动基层民主发展的可能途径

  在基层民主的探索与创新过程中确实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冷静的思考,需要政治家们和民众的集体智慧和共同努力。

  (一)

  完善法律制度,在法律上保障基层民主创新

  民主与法制是相辅相承的。议政会的探索没有碰撞现行的法律,但是法律上没有依据却是个事实。"没有法律作为保障的基层民主是不可能稳定向前发展的"⑨。因此,我们需要加快程序性法律的立法步伐,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从而使基层民主创新具有法律上的保障。

  (二)

  转变政府官员的观念,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不容否认,有些基层干部为了一己私利,抵制议政会的召开,残酷打击基层民主的创新。政府官员应转变以往"视民为仆"的观念,积极引导基层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民主实践尝试,不断推动基层民主的创新与发展。

  (三)

  民众要加强民主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民众参与是基层民主的精髓。现代政治内容深广、程序复杂,民众要有效、客观地参与其中,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民主意识和能力。案例中,议政会代表的产生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我认为在这一点上,民众的民主意识与能力是有待提高的,他们完全可以向有关部门施压,完善选举制度,从而选出满意的代表,使议政会的召开更具意义。

  五、总结

  民主必须有尝试,才会有进步;民主必须重细节,才能逐步完善;民主必须不断大胆试验,才能最终找到适合国情的成功之路。基层通过不断创新民主的实践形式,使得民众得以运用民主方式争取和维护自己的权益,从而不断赋予民主以真实的内容。基层民主的探索与创新,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体现。

  注释:

  ①2007年党的十七大政府工作报告.

  ②何得桂.《扩大基层民主必须直面三个问题》,载《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7,3.

  ③《发展基层民主的基本策略》,INTERNET文献,theory.people.com.cn,2007-6-1.

  ④《创新浙江:金华"议政会"破冰前行扩大基层民主》,INTERNET文献,www.jhnews.com.cn,2006-1-30.

  ⑤⑥《浙江首创街道"议政会"》,INTERNET文献,www.forum.bjradio.com.cn,2006-12-31.

  ⑦罗平汉.《村民自治同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P314.

  ⑧《浙江金华试水"街道议政会"》,INTERNET文献,www.yyrd.com.cn.

  ⑨李凡.《2005中国基层民主发展报告》,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P15-16.

推荐访问: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文章 基层 民主 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