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博彦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疫情防控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讲话稿 > 正文

【农业农村会议讲话】副市长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

时间:2023-05-20 14:54:02 浏览量:

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非常重要。市委、市政府对开好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认真传达学习了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究了贯彻意见和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市委杨书记和市政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农村会议讲话】副市长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农业农村会议讲话】副市长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



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非常重要。市委、市政府对开好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认真传达学习了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究了贯彻意见和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市委杨书记和市政府常市长对召开这次会议和全市“三农”工作分别作了重要批示,对做好今年“三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下面,我就做好今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坚定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对“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农村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农民群众得到很大实惠,初步探索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工作的成功路子。 当前,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总的形势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一是成绩喜人,二是形势逼人,三是机遇不等人。

“成绩喜人”是指,在中央和省市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推动下,全市上下积极应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和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抢抓各种机遇,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圆满完成了2012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67.71亿元,增长7.3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12元,增长17.5%,粮食总产量137.36万吨,增产11.16%,再创历史新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于生产总值增速,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概括去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有以下八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马铃薯和中医药产业围绕“两都”打造,通过引进大企业、实施重大项目和强化科技支撑,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全年生产马铃薯脱毒原原种5.1亿粒,建立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51万亩,中药材总产量达22万吨。“定西马铃薯”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定西马铃薯批发市场升格为国家级市场并列为省部共建项目。全市特色优势产业正在从“两轮驱动”向“三足鼎立”转型跨越。二是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迅速。按照良种良法、农机农艺、集成集约的要求,重点推进项目建设和设施农牧业发展。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发展到6.91万亩,完成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覆膜面积360.57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24.8%,现代农业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全市设施农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三是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2012年安排各类财政扶贫资金达2.74亿元,预计全市贫困人口减少11.6万人,减幅为10%,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2012元,增幅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特别是“双联”行动开展以来,省、市、县、乡各级单位干部共联系了1638个行政村、7万余户特困户,实现了全市联村单位、联户干部和贫困村的全覆盖。据初步统计,各帮扶单位、干部共投入物资和资金共计31.02亿元,进一步提升了扶贫开发水平。四是农村基础条件持续改善。共实施重点水利项目43项,完成投资12.91亿元,基本解决了4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增节水及有效灌溉面积13.3万亩,引洮一期定西支渠及配套工程基本建成。新建农村道路637公里,建成沼气池5860个,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47万户。加快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改善工程,新修梯田37.2万亩,新增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526.25平方公里,完成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造林封育23.79万亩。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农村整体面貌发生了显著改变。五是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圆满完成28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89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改造建设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校舍29.2万平方米,为29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了营养餐服务。105个乡镇文化站全面建成,行政村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农村低保保障面和新农合参合率分别达19.3%、95.38%。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六是农村综合改革有序推进。继续深入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改革和农村金融服务、“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一系列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措施办法,有效推动和深化了农村综合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七是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村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工作稳步推进,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种惠农补贴全部通过“一册明、一折统”方式及时、足额、透明、安全兑现到农户手中。八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将创先争优活动与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有机融合,坚持狠抓硬件促软件,改扩建村级活动阵地228个,选派795名乡镇机关干部担任村干部,选拔38名致富带头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促进了党的各项农村政策的有效落实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形势逼人”是指,我市“三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与全面小康社会指标和其他市州竞相发展的强劲势头相比,我们还存在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尽管三次产业比调整为去年的27︰29︰44,产业结构逐步合理,但与全国全省相比,农业占比仍然过高。二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尽管农业增加值连年都保持在5%左右的增幅,但增幅明显低于二三产业,农业增加值的总量依然很小,农村发展步伐还比较缓慢。三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偏低。尽管去年增幅为17.5%、达到3612元,但比全省、全国分别低894元、4305元。要实现全省“农民人均收入倍增计划”确定的到2016年平均8000元的目标,年均增速须达到21%以上,实现2020年全面小康的目标,年均增速须达到18%以上,农民增收任务相当重。四是扶贫开发难度大。按照新的贫困标准,目前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167.67万人,占农村人口的63%,全市扶贫对象为115.83万人,贫困面达43.39%,贫困面位居全省前列,分别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3.05个百分点和29.99个百分点,扶贫开发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五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还不高。农业规模化、组织化、机械化程度还比较低,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覆盖面小,带动能力还十分有限。六是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年降水量稀少,资源缺少,水土流失严重,干旱、雹洪、泥石流等自然气象灾害频发,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比较弱,加之传统观念的束缚和教育相对落后等思想的、自然的、历史的、社会的因素,制约我市“三农”发展的主要“瓶颈”依然没有得到根本变化。可以说,我市“四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现代化滞后,经济社会体制中最突出的矛盾仍然是城乡二元体制障碍明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最严重的制约仍然是城乡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机遇不等人”是指,中央和省上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继续加大支持“三农”工作的力度,我市的“三农”工作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从外部环境看,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的深入实施,以及省委省政府支持定西加快发展意见的出台,国家和省上向“三农”和困难地区的政策支持和倾斜力度持续加大。今年中央1号文件突出强调“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这一中心任务,省上提出的“365”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六大特色产业中,涵盖了我市的马铃薯、中医药、畜草三大特色优势产业,特别是引洮一期年内通水后长期制约我市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得到一定解决,为我们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统筹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内部因素看,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三农“工作已处在破除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加快形成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机制的关键时期,已步入了夯实基础、产业提升、蓄势转型、整体推进的关键阶段。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思想统一、脱贫致富的愿望强烈,摆脱落后、加快发展的心情迫切,为我们加快发展奠定了很好基础。另外,我们成立的马铃薯、中医药、畜草产业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通过进一步发挥统筹谋划、组织协调、推动落实的重要作用,为我市加快农业产业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我们要切实提高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牢抓住难得的发展良机,科学谋划、统筹安排,奋力开创我市“三农”工作新局面。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力推进2013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推动全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今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运用“城乡一体”的战略思维,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以实施“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为主抓手,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薯都”、“中国药都”和建设全省畜草产业大市,转型升级马铃薯和中医药产业,做大做强畜草和蔬菜产业,培育壮大区域性特色产业,持续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稳定,为2020年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目标是粮食产量稳定在137万吨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以上,减少贫困人口10万人以上。

要实现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最根本的是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大力实施四大战略,全力抓好五大产业,着重强化三项举措。

“一个中心”即发展现代农业。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四化”同步发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省委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要求。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就是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这一中心来谋划和部署农业农村工作,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

“四大战略”即基础提升战略,扶贫攻坚战略、生态保障战略和统筹发展战略。

一要大力实施基础提升战略。要把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大力实施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着力消除瓶颈制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抓好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引洮一期支渠及配套工程建设,确保通水受益;做好引洮一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的配套性详规编制,加快推进规划实施,实现用水效益最大化;配合做好引洮二期工程的项目前期报批工作;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好2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加大县际间路网改造和农村道路建设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年内要实现县乡公路与主干道的全面对接,所有乡镇实现通油路。继续抓好农村电网建设,提高农村电力保障水平。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快农村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积极发挥信息化为农服务作用。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大力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乡村清洁工程和生态农业示范工程,推进规模化养殖场沼气工程,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气等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二要大力实施扶贫攻坚战略。要认真做好扶贫规划的编制、审批工作,对各县(区)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要在充分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报经市政府审批后尽快组织实施;加强与省上及市直相关部门的衔接,于4月底前编制完成市、县两级产业扶贫规划。要更加注重产业扶贫,依托连片开发、整流域推进试点项目实施,积极争取产业化扶贫专项资金,加大对马铃薯、中药材、畜草、设施农牧业等产业化项目的扶持力度,积极培育多元富民产业;今年争取落实60个整村推进项目、7个整乡推进、2个省级连片开发试点,同时,市上将安排贴息资金884万元,加大对龙头企业和增收产业的扶持。要更加注重智力扶贫,进一步加大“两后生”、“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工作,做好“雨露计划”试点工作,争取年内培训两后生5000人以上。同时,要加大劳务输转和移民工作力度,全年输转城乡劳动力68万人,创劳务收入76亿元以上,完成省外移民2000人以上。要完善扶贫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争取“中和农信”小额信贷项目扶贫在7县(区)全覆盖,对已纳入世行贷款中国贫困片区产业扶贫试点的6县(区)做好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力争年底前国家和省上批复并启动实施;探索互助资金“信贷托管”管理方式,选择部分村试行互助资金保险试点。要加快推进社会帮扶工作,以深入开展“双联”行动为重要载体,继续抓好中央、国家部委对口定点帮扶,深化省、市、县结对帮扶,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招商引资和企业、中介组织、民间机构等参与扶贫济困的新形式、新途径,引导其与贫困乡村开展结对帮扶共建活动。

三要大力实施生态保障战略。按照“3341”项目工程打造“以国家生态屏障建设保护与补偿试验区为重点的生态战略平台”要求,以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工程为主导,努力打造天蓝、水净、地绿、林茂的美丽定西,探索走出一条经济后发地区生态先行的可持续发展创新之路。要加快实施四项重点生态工程:一是以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为重点的过境江河综合治理工程。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规划总投资约80多亿元,目前已完成编制,正在接受国家评估审查。要以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为龙头示范,抓好包括洮河、关川河等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以及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不同层次的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二是以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禁牧、面山绿化为重点的绿色家园建设工程。积极争取国家批准设立生态建设、保护与补偿实验区;投入财政资金5000万元,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加快实施林业发展规划、林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和绿色长廊建设规划,继续实施封山育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面山造林绿化、绿色通道建设等重大林业建设工程,充分利用引洮水资源,加快绿色定西建设,全年完成造林绿化2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3.7%。三是以梯田建设为重点的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实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示范区规划,年内新修梯田30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0平方公里。建立健全预报预警机制,切实提高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四是以节约集约为重点的农村循环经济发展工程。加强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土壤环境治理,加快农村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大力争创国家级和省级生态乡镇。充分发挥玉米秸秆、优质多年生牧草和天然草场等资源优势,坚持农畜草结合、种养加并举,走种草(秸秆)养畜—发展沼气—沼渣肥田—增粮增收—改善生态的“旱作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

四要大力实施统筹发展战略。按照提高水平、完善机制、逐步并轨的要求,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向农村倾斜、向贫困地区倾斜,积极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支持县域承接城市转移的大项目和重点项目,促进城乡产业互补,工农城乡协调发展。把推进人口城镇化特别是农民工在城镇落户作为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年内城镇化率提高到28%以上。着眼于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力度,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性经费要更多地向农村倾斜,促进城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均衡发展,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巩固扩大“两基”教育成果,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完善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加快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为农民提供安全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提高农村低保规范化水平,加快推进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确保新农合参合率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 95%以上。加强农村文体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建成18个乡镇社区体育健身中心,积极开展农民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

“五大产业”即马铃薯、中医药、畜草、蔬菜和区域性特色产业。一要转型升级马铃薯和中医药产业。马铃薯、中医药是我市依托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发展起来的两大支柱产业,目前已经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要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薯都”、“中国药都”目标,加快实施马铃薯、中医药两个千亿元产业发展规划,在进一步挖潜增效上下功夫,加强良种繁育、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和科技研发工作,努力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要加快建设定西国家级马铃薯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安定区马铃薯种薯产业园,抓好以安定区、渭源为核心,其他县区为补充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建设,加快组建马铃薯工程研究院、种业协会和综合检测中心,推动全市马铃薯原原种生产能力达到6亿粒,标准化种植基地达到250万亩,马铃薯产业总产值达到105亿元以上。要以建设定西国家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为契机,突出抓好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现代制药、仓储物流和科技创新,争取组建中医药养生保健研究院,积极筹建甘肃岷县当归研究院,大力引进试验设施种植名贵中药材,建立种子种苗繁育基地5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55万亩,中药材面积稳定在110万亩左右,力争中医药产业总产值达到260亿元。

二要做大做强畜草和蔬菜产业。目前,全市已建成规模养殖企业770个,发展规模养殖户5.8万户,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30%以上,除漳县外,其它六县区均被列为全省牛羊养殖产业大县和重点扶持县。今后要围绕建设全省畜草产业大市目标,加快实施畜草产业500亿元发展规划,加大优质牧草种植和玉米秸秆的转化利用,抓好现有畜草加工企业改造提升和新建企业投产达标,分类规划建设养羊、养牛、养鸡、养猪大县和畜牧强县,今年全市要新增规模养殖户1万户,完成玉米秸秆青贮氨化200万吨,畜禽饲养总量要达到2400万头(只),畜草产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畜牧业增加值和农民人均牧业收入增长20%以上。要切实加大对畜草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各县区至少安排5000万元(渭源、漳县各500万元,其他5县区各800万元),整合各类项目资金5000万元,使全市支持畜草产业发展的财政性资金达到1亿元以上。同时,通过争取信贷投资、招商引资和民间注资,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使全市畜草产业发展投入资金达到20亿元以上。蔬菜产业方面市上已制定出台了全市百万亩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引洮工程即将通水的有利条件,以洮河、渭河、漳河、龙川河沿线灌区、引洮新灌区和城郊区的58个重点乡镇为重点,加大以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建设和设施农业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蔬菜品种结构,引进选育适宜优良品种,推进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加快产地市场、冷链设施和加工能力建设,确保今年新增日光温室1000座、塑料大棚1.6万亩,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总产值达到60亿元。

三要培育壮大区域性特色产业。区域性特色产业虽然体量优势不是特别明显,但对一个县来说却是很好的富民多元产业,还可以培育成为县域、甚至市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如相关县区的玉米、临洮的花木和百合、通渭的小杂粮和林果、漳县韭菜和蚕豆等,都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培育壮大区域性特色产业,关键要立足本地的自然资源禀赋,主打“生态品牌”、“特色品牌”、“原产地品牌”和“休闲保健品牌”,在“特”字上找出路,在“优”字上做文章,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专业化特色产业发展格局。特别是玉米,由于近年来大力推广应用全膜双垄沟播旱作农业技术,玉米以其抗旱增产增收的突出效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也为发展畜草产业提供了重要资源保障,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部分县区的一大支柱产业。但要把玉米作为覆盖全市的特色优势产业来培育还有一定难度,应继续作为区域性产业加以培育壮大,通过推广主导品种、旱作节水综合配套技术,重点在北四县年降水300—500毫米的半干旱区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技术,建立高淀粉玉米,饲料玉米、粮饲兼用玉米、鲜食甜玉米等生产基地,大力推广玉米秸秆还田和秸秆青贮氨化技术,提高玉米转化率,提升玉米种植综合效益,逐步形成全市的特色优势产业。总之,要通过大抓产业,首先实现定西农业产业由“两轮驱动”向“三足鼎立”转变,进而实现富民产业多极突破、多点开花、竞相发展的格局。

着重强化三项举措,即强化政策资金、科技装备,改革创新三项举措。一是强化政策资金支持。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文件精神和政策措施,认真执行省、市出台的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各项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为推动“三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坚持公开公平、规范透明,集中统一、按时发放,封闭运行、确保安全的原则,确保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要不断加大对农业生产经营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必须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把固定资产投资、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和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发展;探索创新各级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新途径,加大小额信贷力度,扩大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和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业务范围,积极落实“双联惠农贷款”,使今年支农贷款数额在去年基础上再有所增长,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

二是强化科技装备应用。要着眼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大抗旱抗病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和自主选育,加强对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抗旱注水补灌技术等旱作农业技术的集成组装配套,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粮油高产创建,积极开展“三沼”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确保完成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375万亩,实施好3340户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任务。利用省上支持我市农业机械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采取补贴政策拉动、行政组织推动和典型示范带动等综合性措施,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精心组织开展机耕、机播、机收作业等农业机械化生产活动,努力提升机械化水平,力争农机补贴资金达到5000万元以上,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作业水平达到27.2%。

三是强化改革创新推动。要紧跟我国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由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加快转变的新阶段新要求,努力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就是要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也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最大亮点。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必须“守住一条底线”,“抓住两个关键”。一条底线就是要尊重农户的生产经营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做到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两个关键就是要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着力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加快土地确权办证登记和流转工作。按照全省3年时间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要求,努力完成今年工作任务,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试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高林权证发证率和到户率。二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新型合作组织。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重点严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质量关。由于合作社经营中可以得到国家补助资金,可以免除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等优惠政策,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过程中,一些农民创办合作社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套取国家补助资金,一些企业参与合作社也仅仅是为了合理避税,对此要积极规范引导,坚决避免这种徒有形式、“有组织无合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培育发展有实质内涵的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典型示范社100家。三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力争陇原中天公司成功上市。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四要建立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加强公益性推广机构的服务机制和服务内容,切实发挥主导性作用,研究加快乡镇农技等服务机构“归县”管理进程。鼓励支持农民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涉农企业等经营性组织参与良种示范、农机作业、抗旱排涝、沼气维护、统防统治、产品营销、农资配送、信息提供等农业生产性服务。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鼓励搭建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积极推行技物结合、技术承包、全程托管等服务,促进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到田到户。农村信息公开平台要在及时准确发布各项惠农资金补贴信息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平台在灾害预警预报、农业实用技术信息发布等方面的功能,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各县区要将农村信息公开平台运行维护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予以支持。总之,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就是要积极鼓励探索新型经营主体、土地流转、技术集成、现代物质条件等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模式,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业现代化经营水平。

三、齐心协力,狠抓落实,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

做好“三农”工作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政策措施到位,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一要形成工作合力。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综合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和工作体制,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三农”、分管领导直接抓“三农”、有关部门具体抓“三农”的要求,真正做到工作部署上重点研究,政策资金上重点倾斜,干部配备上重点加强。各涉农部门要各负其责、形成工作合力,做好项目争取、资金筹措、技术服务、业务指导等工作。要充分调动基层的工作积极性,切实发挥基层干部在推进农业农村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双联”行动的开展,各联系单位要建立科技富民示范点,提高农技推广到位率。各县区要整合项目资金,至少建立1个农业区域发展综合开发示范点,并抽调专业技术人员蹲点指导,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

二要靠实工作责任。各县区要按照与市政府签订的《农村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工作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和责任人,把措施落实到生产单位和田间地头。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考核办法,严格考核标准,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及时通报情况,并将考评结果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要开展经常性的督查,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阶段性工作抓住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督查,特别是要适时组织对惠农政策落实、涉农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所有农村和每一个农户。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紧密结合开展的效能风暴行动,带头深入基层村社、生产一线,全力帮助贫困乡村、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问题。

三要加强社会管理。继续推广“四议两公开”等工作法,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积极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促进人口合理有序向城市流动。健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做好农村信访、调解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健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机制,广泛开展农民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活动,创造农村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四要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阵地建设,健全村级组织运转和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提升推动农村发展、服务农民群众能力。要更加注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探索完善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跟踪落实、督办问责和基层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集中开展查办和预防涉农领域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坚决查处发生在农民身边的腐败问题。

做好今年“三农”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带着真情、满怀豪情、充满激情,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群众意愿、更加注重转变作风,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开创我市“三农”发展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荐访问:讲话 农村 副市长 【农业农村会议讲话】副市长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