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博彦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疫情防控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关于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范本3篇)

时间:2023-08-14 08:36: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范本3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关于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范本3篇)

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3篇

第1篇: 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作者:张晓华
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29期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我国农村文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广大农村地区在迈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出现了新的增长高峰。也正是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在各级政府的积极响应下,农村的文化建设得到了越来越大的重视。对于文化政策,文化工作者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农民群众也能够深入理解,因此文化政策能够顺畅落实。

        关键词:农村;
文化;
发展

        一、农村文化市场的有序发展

        农村文化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乡镇文化站建设基本完成。同时,各地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新建、合并和改造等方式新建了一批其它类型的文化阵地,推出了一系列公益性文化活动。在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旧的一些做法发生了极大改变。单一的、福利供给型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生产力的要求。农村文化活动已经逐步转向经营型的、效益型的模式。农村文化市场形成了一大批以文化营生、以文化致富的专业户。这些文化专业户,利用自身的优势开书店、办歌舞厅、办话剧社等等。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舆论环境明显改善。随着农村进入经济文化变革的新时期,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舆论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农民的主体性作用发挥开始明显,渴望用知识来发展自己,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大部分农民求上进的渴望十分强烈。他们迫切需要学习新知识武装自己,摆脱贫困和愚昧。文化活动内容的丰富,逐渐吸引了他们的兴趣。农村文化逐步进入到新的发展平台。比如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在农村得到了普及。同时,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让文化的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进而催生出一大批具有农村特色、依靠农村风土的文化品牌。一些特色农村文化,深受广大农民们欢迎。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逐渐改变,过去的瘸腿局面得到了改变。显而易见,随着农村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文化的内涵得到充分释放。农民在享受文化的同时传播文化,在品位提升的同时也增加了经济收入。农村经济状况的改善,极大地改善了农民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认同,由此推动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篇: 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是党中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部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任务,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行动纲领。由于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为了更好地推进下一步新农村建设工作,对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要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体来说,生产发展是指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快发展循环农业,这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指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
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
加强扶贫开发工作,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乡风文明是指要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这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途径。村容整洁是指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
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
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
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这是改善农民生存状态的要求。管理民主是指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在全国农村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
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这是实现乡村管理的关键。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我们要深刻汲取国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

二、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现状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前的发展现状是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成就与问题并存。

(一)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农村建设和推进社会进步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近年来,中央以及省市区各级政府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如免除农业税、不断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进行各种农业补贴(对农民种粮进行的直接补贴;
对农民购买粮种进行补贴;
对农民购买农机具进行补贴;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各地农村都组织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林业生态建设、人畜饮水改造、县乡道路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小康住宅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使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发展有了后劲,可持续发展有了保证。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已切身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自发自觉地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也空前高涨。

3、文化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国也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建设、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电化教育设施投入成为各地农村投资的重点。与此同时,各地不断加大对农民的培训,教授农民各种实用技术和知识,培养致富带头能人。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制度。至2006年开始,就在农村实行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交学杂费制度,同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教科书全部由政府免费提供,这使得农村失学儿童的比例显著下降,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文化程度和自身素质。文化上致力于农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

4、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和谐氛围逐渐形成。

国家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全国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同时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医疗上从本世纪初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落实了五保、低保、优抚政策,同时启动了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保体系建设。创建村都做到了少有所学、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政府还出钱为外出农民工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二是实施农村无力自建房户危房改造工程。

5、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法制观念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
依法治村活动广泛开展,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普遍实行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农村基层民主得到发展。

(二)我国新农村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

虽然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和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着下列的问题:

1、人多地少,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收入的大部分来自农业。 但农业依然以种植业为主,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依然较低,相当一部分农民还是靠天吃饭。此外虽然有一部分农民进城务工或者从事旅游餐饮、住宿接待等行业,但人数规模还较小,整体效应尚未显现。

2、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不足。

近年来,尽管国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提高,但总体来看,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依然不足。农业基建投资占我国基建投资的比重并没有明显提高,与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已不相适应,严重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

3、农产品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重复时有发生,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屡约率较低。

4、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影响社会和谐发展。

由于我国农业整体上的生产方式较为落后,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未能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加工深度不够,产品附加值低,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直接导致了广大农民普遍收入较低,导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大。

5、村镇建设杂乱无章,人居环境条件恶劣。

由于幅员辽阔,加上农民自身素质、传统观念和历史等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乡镇基本没有进行科学的建设规划,农户住宅位置沿袭历史,随处而建,比较凌乱。

6、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

由于受教育的程度低,文化水平低,加上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

7、农村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

(1)、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我国虽已开展,但尚未覆盖全国,且报销比率还不够高;
由于农村医疗经费投入较低,医务人员待遇较差,导致农村医疗设备差、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2)、科技文化投入不足,教育负担加重。尽管近年来农村居民科技和文化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总体来看,科技文化投入依然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黄陂区也有同样问题,科技和文化的培训不足,教育成本增加,不少农村家庭因供养孩子上学而因教致贫返贫。

(3)、社会保障难以保证。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我国部分地区的部分乡镇既没有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又没有实行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

三、如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我们应该采取的政策措施

1、要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首先,选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

其次,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尤其是乡镇企业中的农产品加工业。因此,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努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农业发展的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

第三,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规模化发展。

2、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

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如果继续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拴在土地上,农民就根本无法富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减少农民,要繁荣农村必须推进城镇化。

3、加快由“剥夺农业”向“扶持农业”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变,最大限度地支持和保护我国农业生产。

4、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实现全国农产品信息联网。

目前,许多地区的农民和地方政府都已认识到:调整农业结构,种植或养殖养市场上畅销的农畜产品,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特别是互联网的建设,通过互联网搜集现代农业科技和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变动趋势的信息,建立相应的预测预报系统,定期向农民发布相关的信息,真正使农民的农业生产与国内外的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使农产品的生产更好地适应国内外市场的消费需要。

5、保护环境,协调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要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工作,加大林业综合开发力度,促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坚持资源合理开发与节约并重,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加快生态示范县建设,积极推广沼气、节柴灶、太阳能,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坚持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并重,狠抓污染源治理,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加强执法监督,巩固达标成果,为广大农村长远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条件。

6、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

一是尽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法规。这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功能就是稳定农村社会和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缓和农村的各种社会矛盾,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能依法有序地进行,为农村人口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多渠道筹措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采取国家出大头、地方拨一点、农民自己出一点方式,将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带入实质性运行轨道,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存状况,使城乡更加协调发展。三是对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及使用。

7、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二是狠抓农村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培育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三是实行村民自治,规范建章立制。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让群众自我教育,干部自我约束。四是加强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要加大对农村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打击力度。要齐抓共管,共创共建,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搞好农村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五是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

8、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面的培训,一是面对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强致富发展的本领;
二是法律知识培训,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真正达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第3篇: 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长胜街道办事处农村发展建设现状及发展方向

近年来,长胜街道办事处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为切入点,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

一、基本情况

办事处下辖三个村,现在册人口1916户5894人,农村辖区面积42平方公里,土地面积8450亩,农民人均收入5876元。其中潮湖村辖区面积26平方公里,土地面积4000亩。共有12个村民小组,村民住宅房725栋。现有住户1016户,村民3020人,201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50万元;
长胜村辖区面积9平方公里,土地面积8950亩,共有7个村民小组545户1720人,201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7万元;
龙泉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1100余人,辖区面积7平方公里,土地面积1500余亩、林地200余亩。有大小沟系4条,现存山泉5眼,农田主要以黄河水灌溉为主,2011年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

1、村级组织情况?

潮湖村设上庄、中庄、下庄3个村党支部,党总支委员5名,党员90名,村委会成员7名。村党总支书记谈登峰,村主任蔡新业,村委会工作正常运转,村委会议和党员会议,定期召开。“村两委”成员精神面貌良好,办事规范公道,在群众中的威信较高。曾多次被石嘴山市评为先进集体和“五个好”党支部。?

龙泉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1人,村两委班子现有成员5名,其中有3名为女性,平均年龄39岁,文化程度均初中以上。村两委班子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有效地推进了文明新村建设。先后被命名为“自治区生态村”,“自治区三星级农家乐”,“自治区级文明村”;

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区依法治理示范村”、“全区先进村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支部”、“安全文明小区”等荣誉称号。

长胜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1人,村两委班子成员五人,大专文化程度1人,中专文化程度3人,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坚持以“三级连创”为契机,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开展“五个好”村党支部创建活动,及时向村民宣传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带领支部党员和广大群众,以壮大集体经济为核心,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产业发展情况?

根据石嘴山市政府、大武口区政府的相关规划,潮湖村被定为机械装备区,龙泉村定为石嘴山市经济开发区,长胜村的大部分定为山东淄博飞地工业园区。随着征地拆迁工作的推进,村民基本处于失地状态,农业的发展优势已不复存在。为此,三个村各自依托位于城乡结合部和毗邻天地奔牛集团、西北机械、骏马公司、神宁集团公司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机械加工、钢材销售、采砂、煤炭加工、运输等产业为主,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尤其是潮湖村,主要集体企业有:石料厂2家、机械加工厂2家、钢材市场、废旧物资交易市场、宁夏归德饮品有限公司等。龙泉村和长胜村的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没有自己的实体企业。

二、近几年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完善制度建设,努力夯实农民群众的思想基础。

村“两委班子”始终坚持村民议事制度,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遇重大问题及时召开村民议事会,通过会议进行讨论,行成决议,并由村委会进行实施。为确保村级权利的透明、公开。村级政务、财务实行每月公开一次,对重要的决议随时公开,如内容涉及村抗旱井的管理,工业园区征地补偿费的发放,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大项支出等。通过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民人人心中有本帐,不但及时化解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而且提高了“两委班子”在党员群众心中的威信和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

2、加强日常管理,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抓好“三农”工作。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认真组织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扶持特色优势产业,以村集体建设的18栋日光温室为基础,成立龙泉花卉专业合作社,联系银川睿发农业股份公司,签订合同,发展订单设施农业,逐步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花卉产业发展模式,利用3—5年的时间,带动农户种植花卉500亩,致力打造大武口区特色农业,实现项目区花农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0000元的奋斗目标,使花卉产业成为大武口区乃至石嘴山市最具竞争力的农业特色产业之一。

积极打造“农家乐生态旅游度假村”特色区域经济品牌。利用龙泉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龙泉村休闲旅游度假项目,将龙泉村的文化底蕴、特色产业与社区建设结合在一起,组织村民在房前屋后、道路两侧种植果树、观赏树木等,着力塑造龙泉绿色品牌。

整治村容村貌,树立良好卫生习惯。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并分别成立了村容村貌整治领导小组,配备了环保人员,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彻底杜绝了村道脏、乱、差的现象,大力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引导和帮助农民重点解决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等问题,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增强健康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逐步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实现村容整洁。

3、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积极开展“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和科技下乡等活动。一年来,石嘴山市农业科技局阳光温暖工程在本村培训设施园艺4次,参加人数400余人次。石嘴山市农广校温暖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班,培训2次,参加人数100人次,并进行考试发证。龙达驾校对农民机动车驾驶证培训,培训4期,参加培训68人。使广大农民逐步走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观念与生活状态,初步培育起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意识。

提供一切便利条件,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三个村都建有活动场地,设有篮球场,文体活动中心,社区网络文化服务站,社区绿色网吧,社区图书室等场所,并免费向广大居民开放,定期举办文体活动,给村民提供丰富的业余生活,既提高了社区活动场所的利用率,又丰富了群众的休闲娱乐生活。为方便村民学习科学知识,配备了专人负责管理网络文化站,夏季农闲时间每晚都会有参加跳舞、扭秧歌等娱乐活动,对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村民,村委会提供一切便利条件,最大限度的予以满足。

4、抓好民生事业,增加农民收入,生活质量持续改善。

建设“大庄点”,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坚持把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农村社区化作为两委班子的重要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利用国家政策和项目支持,建设潮湖村“大庄点”——“潮湖雅苑”,进行整村迁移的工作思路和总体规划。目前,一期已开工建设了10栋322套住房,共计4万平方米。二期建房数量正在登记统计过程中。项目完工后,可整体迁移全村3000余人,节约整理土地1200亩;
实现村民集中居住,享受与城市小区同样的公共服务,农民人居环境将得到有效改善。

为民办实事,增强两委班子凝聚力。潮湖村从2007年至今已连续五年对全村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村民给予补贴,2011年每人补贴30元,2012年每人补贴增至40元;
从2008年至今对考上一本和二本大学的大学生每人补贴1000元,考入重点大学的大学生每人补贴2000元;
从2007年至今对在校小学生补助交通费,2011年每人每月补贴50元;
从1998年至今对60岁以上的老党员给予补助,2009年每人每年200元,2010年每人每年300元;
从2010年开始将村民灌水费用从9元/亩降为5元/亩;
龙泉村自今年开始对全村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村民给予补贴,每人补贴40元,从2008年至今对考上一本和二本大学的大学生每人补贴1000元,考入重点大学的大学生每人补贴2000元;
从2008年至今对困难老党员给予补助,每人每年300元;
村民饮用水全部免费供应。长胜村自今年开始对全村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村民给予补贴,每人补贴40元,从2008年至今对考上一本和二本大学的大学生每人补贴1000元,考入重点大学的大学生每人补贴2000元;
从2009年至今对困难老党员给予补助,每人每年300元;
村民饮用水全部免费供应。切实减轻了村民负担。

三、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新农村建设效果比较明显,大部分群众也比较满意,但就整体来说,多年来形成的“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占主要地位,新农村建设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分析原因,主要有:

1、注重个人利益,参与热情度不高。在村民的潜意识里,公共服务及设施建设的投入管理维护,较多局限于“能给我什么”,“能给多少钱”,很少思考“我可以为村里或集体做什么”。认为进行新农村建设、文化活动的开展、基础设施的建设等都是政府或村两委的事,和自己的关系不大,个体发展的意愿强于对集体事务的关心程度。在集体利益、公共事业的凝聚力、团结性上,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协调。如今,但凡村两委召集村民群众开会,不管什么内容,大多要支付误工费,否则参加人员范围小、数量少,甚至无人参加。至于村里统一组织的清洁劳动及其他派工,没有补贴也不行。此外,无论集体用地、规划征地、整体搬迁等,村民群众都会或多或少地刻意强调自身利益,少数甚至开出不切实际的筹码,人心显得零散,大局观有所缺失。

2、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保障性不强。三个村除潮湖村的集体经济较好外,其他两个村集体经济薄弱、办集体公益事业“有心无力”,有些好构思,也因资金来源、变数较大而不能实施。

3、农民整体素质提高不快,发展现代农业和构建核心价值体系的动力不强。常住居民的整体素质较低,大部分只有初中文化程度。而且年龄偏大,素质偏低,大多缺乏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等,这些因素的存在,不但制约现代农业的发展,而且制约农村基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进程与效果。

4、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存在的片面认识。一是片面理解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思想上只有家庭承包经营这个层次,认为发展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才是大方向,发展集体经济不但没有意义。二是对发展集体经济有畏难情绪,害怕村办企业经营不善、破产、关闭,而背上了一定数量的债务,求安稳的思想较重。三是一部分农户集体观念比较淡漠,认为集体经济都是被干部使用了,老百姓得不到好处,不如抓好自己的私人利益较为实在,缺乏集体经济建设的热情和信心。

5、村干部和党员素质能力有待提高。有些村干部科学文化素质、经营管理水平偏低,缺乏足够的市场经济知识和经营能力,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仍为“老套路”,缺少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苦于致富无门路、增收无项目、发展无本领;有些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在弱化。没有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6、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办公场所、活动场所、卫生服务机构等公共设施还比较落后欠缺,居民居住区内没有幼儿园,儿童的学前教育率较低。这些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均需要完善和配套。

四、壮大村集体经济机村庄发展方向的建议。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必须不断创新发展思路,积极开拓增收途径,加快发展步伐,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坚强后盾。

1、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由于各村地理位置、外部环境、资源状况、干群思想解放程度等情况不同,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也应该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不搞“一刀切”,不搞一个模式。要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坚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立足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2、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首先着眼于村党支部班子的加强和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教育,通过市场经济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的水平,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

3、注重解决“三农”实际问题,做精现代农业。要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着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发展现代农业经济为中心,加快农村生产力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逐步树立农民群众对实现共同理想的信心。

4、集中规划住宅区,增强村民幸福感。由于城市建设、企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多快,土地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办事处的农村辖区面积已所剩无几,村民的经济收入来源已由农业收入转向劳务和经营收入。因此,因地制宜的选择居住区集中居住,即可使村民远离污染,又可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

长胜街道办事处

2011年12月13日

推荐访问:文化建设 范本 法治 关于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范本3篇) 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论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