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博彦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疫情防控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打造区域教育高地(4篇)

时间:2023-07-16 11:09:01 浏览量:

篇一:打造区域教育高地

  

  激情打造小班化教育高地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发展——辽宁大连市西岗区整体推进小班化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李生滨

  【期刊名称】《中小学管理》

  【年(卷),期】2010(000)00【摘

  要】辽宁大连市西岗区教育局借助小班化教育,唤醒干部教师的激情与活力,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多元整合研究与培训力量,建设小班化教育研究与推进中心,为小班化教育提供专业支持。在专业引领与激情互动中,提升行政人员的行政能力、校长的学校领导力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对西岗小班化教育的理论体系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出了“5+1”小班化教育模式,形成了有西岗特色的小班化教育成果“西岗20条”。

  【总页数】4页(P7-10)

  【作

  者】李生滨

  【作者单位】辽宁大连市西岗区教育局,辽宁大连116011【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63【相关文献】

  1.整体推进区域教育

  打造现代化教育品牌——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教育工作概览2.小班化教育,实现农村学校教育的美丽嬗变——重庆市合川区农村中小学小班化教育实践探索3.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发展4.小班化开启特

  色教育之门——湖南省龙山县华塘初级中学推进小班化教育教学改革纪实5.实施小班化教育的意义与路径——大连市中山区小班化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二:打造区域教育高地

  

  对“教育局长如何打造

  区域教育高地”的深刻认识识

  作者:

  来源:《陕西教育·综合版》2022年第02期

  商洛市商州区科技和教育体育局

  局长张锋山:

  《教育局長如何打造区域教育高地》一文对教育局长如何“讲政治、爱学习、谋发展、树形象、强本领、守底线”作了详尽的阐述,我对此文的认识是:

  一是让教育局长清楚了自己该干什么。教育局长作为县域教育的“指挥官”,其教育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工作思路等直接影响本级教育行政部门作用的有效发挥,从而影响整个区域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局长如何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显得尤为关键。文章中这样表述,县(区)教育局长是区域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领路人”,是解决区域教育短板的“躬行者”,勉励教育局长做懂教育的政治家、懂政治的教育家、懂教育的专家,这是对教育局长角色的准确定位,是对教育局长职业境界的精准阐释。定位准确了,工作才能不越位、不缺位,守正务本,精准发力,才能心中有方向、脑中有思路,手上有方法,做到忙而不乱,忙而有效。

  二是让教育局长清楚自己该抓什么。基础教育点多线长面广,涉及人口多,其复杂程度和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难度均很大。教育局长如何在复杂的局面和繁杂的工作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能统筹兼顾,又能突出主业,持之以恒地抓出成效,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文章让教育局长眼前一亮,充满信心。

  三是让教育局长清楚自己该坚守什么。在一个区域内,教育局长肩负着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期望,需要在复杂的局面中,保持饱满的热情,保持强大的定力,排除困扰,坚定不移地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高、任务重、压力大。

  因此,正如文章所言,市县教育局长作为教育管理者,不仅要有岗位工作的概念,更要有事业发展的概念。要把岗位工作转化为事业发展来认真履职,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把办好教育视为天大的事,做有家国情怀、满满正能量的教育局长。

篇三:打造区域教育高地

  

  努力打造区域文化育人高地

  作者:吴锋

  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2年第03期

  “中国500强高中”“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中华诗教先进单位”“湖北省新课改样板校”……一所县级高中竟然获得如此多的高级别荣誉,引发了记者一探究竟的好奇心。2021年12月26日,记者来到黄石市阳新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阳新一中”),对这所百年老校进行了实地采访。

  春风化雨细无声,潜移默化育人心

  阳新一中位于阳新县城东莲花湖畔的教育城内。记者一进入教育城,就被深深地震撼了:好气派!鳞次栉比的建筑简约而不失典雅,端庄而不呆板,新潮而不轻佻,呈现出一派现代学府气象。

  前行数百米,来到阳新一中,记者被再次震撼:高大的牌楼上写着红色校名,牌楼前呈阶梯状的巨大水槽寓意学子天天进步,整个校园呈现出园林式特色和学院派风格,教学楼栋错落有致,道路宽阔平坦,道旁绿树成荫;写有办学愿景、办学目标、学校精神、治校方略、发展前景、教学理念、育人观念等内容的橱窗、标牌、横幅、宣传栏错落搭配,而且文字言简意赅、含义丰富、朗朗上口,让人过目不忘。记者目之所及,校园处处散发着生态活力,彰显出园林之美,弥漫着文化气息,充盈着教育情怀,置身其中,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前来迎接记者的阳新一中校长明道树介绍:“阳新一中的前身是创建于公元1910年(清宣统二年)的兴国州中学堂,学校数易其址,几更校名,2017年秋季,学校搬迁到这里,并与原校区形成‘一校两区’的格局。在外行看来,教育城校区建设显得美观大气上档次;在内行看来,教育城校区正是环境育人的最好诠释。‘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是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品格的基础,学生的一切行为习惯、审美取向、是非观念都与其生活、学习的环境密切相关。正因为此,我们在建设新校区时,特别重视环境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这也正是当前促进县域高中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的确,环境不仅是显性的建筑、设施、橱窗、宣传栏等,更是隐性的育人资源,教育者不可不重视之。

  记者与明道树边走边谈,不知不觉间来到行政楼前,抬头一看,“爱国好学、奋发自强、团结拼搏、勇争第一”的“一中精神”和“爱我一中、美化校园、从我做起、人人参与”的“学子责任”映入眼帘。好一个“一中精神”,它将爱国之情与个人奋斗完美结合。我们总是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如何热爱?把个人的拼搏、奋斗与祖国融为一体,不正是热爱祖国的最好体现吗?好

  一个“学子责任”!学校的健康发展不仅仅是校领导和教师的责任,作为学校大家庭中的一员,每一名学子都是学校发展的参与者、亲历者、实践者,而不是旁观者、围观者。有了这样的精神引领和责任意识,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就有了方向和目标,学校的健康发展也就有了强大的后劲。

  如果说镌刻在行政楼上的标语侧重于品格育人,那么,刻写在教学楼上的标语则侧重于教书育人。阳新一中两栋对称的教学楼侧立面上分别书写着刚劲有力的标语,一面是阳新一中的育人目标——“全面发展、多元发展、特长发展、特色发展”,一面是阳新一中的教学理念——“先学后教、不学不教、教在问题;先学后讲、不练不讲、讲重方法”。记者与明道树围绕这两幅标语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是摆在当前教育大环境下的县级高中领导面前的两大问题。由于超级高中掐尖式招生,县级高中生源质量受到冲击。阳新一中没有受困于生源质量,而是结合生源实际,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追求学生的多元发展、特长发展、特色发展;结合学情把脉问诊,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创新教学观,为促进县域高中高质量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对教育工作者来说,环境育人思想早已深入人心,但将环境与育人结合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阳新一中用自己的实践将环境与育人有机融合,“环境似春风,拂尘不觉间;环境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以文化人,以美润人,多元育人,特色发展

  在明道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艺术楼。刚踏上楼梯,记者就感受到浓郁的艺术气息:从一楼到五楼的楼道墙壁上悬挂着世界知名音乐家、美术家、书法家的照片及简介,张贴着幅面不同、风格迥异的绘画作品、书法作品。随同的文艺室程祥副主任介绍:“这都是我校学生的作品。”在程祥的指引下,记者依次参观了书法室、形体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以及校刊《竹林》编辑部等文学、艺术、体育功能室。在音乐室里,明建华主任正在指导一名学生弹奏钢琴名曲《献给爱丽丝》,樂曲温柔、亲切、热烈;在书法室,书法教师余秋桦正在给学生讲解书法的间架结构;在《竹林》编辑部,主编曹祥才详细介绍了学生的文学创作情况,并赠送给记者一本《阳新一中诗社作品集》……

  谈及学校的特长发展、多元发展、特色教育,明道树如数家珍。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阳新一中辉煌过,曾培养出辛亥革命元勋石瑛、开国上将王平等,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劳动者和优秀人才,为阳新县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阳新一中也落寞过,由于超级中学掐尖式招生等各种主客观原因,阳新一中办学成绩一度处于低谷。如何让一所百年老校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发展成百年名校、百年强校?如何将“县中”打造成县域文化高地?这是摆在校领导集体面前的首要问题。明道树与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学情、校情,决定改变育人方式,把传统的“育分”转变为“育人”,将高考文化课的指挥棒转变为以学生特长发展为标杆,以多种手段、途径、方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在不断地尝试、改进、完善

  后,学校最终将“全面发展、多元发展、特长发展、特色发展”确立为育人理念,并为学生特长发展开发了校本课程,安排了固定课时。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高考成绩逐年攀升,自2015年至今,学校每年都有学生考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尤其是2019年,倪志鹏、冯欣悦和孔慧娴三名学生“结伴上清华”,成为地区教育美谈。

  “如何促进县域高中高质量发展?”明道树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的眼睛不能只盯在文化课的成绩上。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方向,‘一刀切’式的教育思想、僵化的评价机制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也是违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的。”

  学生未必都能成为科技人才,但必须具备科技意识

  离开艺术楼,记者跟随明道树一行来到学校科技馆。一进入宽敞、整洁的科技馆,记者就被馆内科技感十足的设计、布局吸引住了——墙壁张贴着科学家介绍、创造发明方法介绍、人工智能的现实与前景介绍,以及科普成果展示、科普活动剪影、科普工作条例等。

  副校长徐美姝对科技馆进行了详细解说:科技馆面积有1300余平方米,主要功能室有机器人制作室、无线电制作室、科普图书阅览室、矿物标本室、科普展品展览室、人工智能设计与制作实验室等,共有流动设备50多台(套)、固定设备90多台(套),设备涉及物理、化学、数学、地理等学科,仅涉及物理学科的装置就有齿轮传动、曲轴连杆、共振环、尖端放电器、无弦琴、光压动能“风车”、人体发电装置、双曲狭缝装置、矿物标本、传动装置、自动化设备、航模制作设备等。

  听完徐美姝的解说后,明道树意味深长地谈起科技馆建设的初衷及科技馆效应。

  阳新一中始终以“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为己任,努力实现科普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科普成果全民共享。截至目前,学校已经免费接待前来参观学习的科普爱好者20000多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学校还邀请了黄石科技馆、中国科协流动科技馆来校巡展,并先后邀请了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军事专家焦国力和阳新一中校友、武汉大学化学教授刘义等人来校讲学,他们的演讲激发了学生科技报国的兴趣,增添了学生科技报国的信心。

  学校每年都要定期举办“体育科技文化艺术节”,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高校科学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无线电制作比赛”“机器人制作比赛”“多米诺骨牌创新设计比赛”。这些活动培养、锻炼了学生的科技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校先后获得“科技强校全国500强”“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動特色单位”“湖北省科技创新示范学校”“湖北省社科普及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阳新一中先后有100多名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在全国第31届科技创新大赛中,阳新一中的熊樟持、朱紫月两名学生的研究成果《快捷拼接的新型铁钉》荣获铜牌,阳新一中机器人兴趣小组设计的机器人在全国FTC机器人制作赛中获得第六名的好成绩。

  离开科技馆,记者和陪同人员一起来到校长办公室,学校特长教育负责人明建华老师详细介绍了“体育科技文化艺术节”。

  “体育科技文化艺术节”是一个综合性的校本节日,它将体育、科技、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学校特色课程有机结合,既是学校检测特色课程的考场,也是阳新一中学子展示才艺的平台。自2014年举办第一届开始,至今已经圆满举办了八届。举办日期在每年的十一月下旬,为期七天,每届确定一个主题。2021年第八届“体育科技文化艺术节”以“创建全国文明校园,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校师生4000余人参与。艺术节期间,校园全面对外开放,学生家长、其他中小学校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7000余人参与了盛会,共享艺术节的欢乐。这个校本节日正是学校“全面育人、多元育人、特长育人、特色育人”的生动实践。在阳新一中的引领示范下,“体育科技文化艺术节”已走出阳新一中,在阳新县域内的中小学校遍地开花,阳新县实验高中、富川中学、富川小学等学校纷纷举办类似艺术节。“体育科技文化艺术节”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现在已成为阳新一中乃至整个阳新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阳新一中已成为县域教育文化高地。

  采访结束,记者与明道树等人在巨大的迎门石前握手道别,迎门石上的“文化一中、科技一中、幸福一中、和谐一中”16个大字在阳光照射下更加明艳。可不是嘛,打造区域文化高地,增强学生科技意识,促进县域高中高质量发展,以“体育科技文化艺术节”为育人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元发展、特长发展、特色发展、个性发展、和谐发展,不正是学校办学愿景的具体实践吗?

  责任编辑

  吴锋

篇四:打造区域教育高地

  

  构筑区域教育新高地

  作者:韦英哲

  魏文琦

  房小铃

  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20年第09期

  作為国家经济特区、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汕头市近年来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这给推进教育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近几年,汕头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加大教育投入和改革力度,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倾力构筑区域教育新高地。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汕头教育多项改革创新举措走在粤东西北乃至全省前列,比如教育立法、推进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教育督导创新、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等。2019年,汕头在粤东西北地区中首批获得“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称号。

  强保障,夯实发展根基

  汕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人民群众谋求教育实惠,让人民群众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坚持大手笔投入,不断优化办学条件,通过立法确保教育优先发展,从而夯实教育现代化发展根基。

  1.优先发展,立法保驾护航

  经济要腾飞,教育须先行。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汕头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加快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加快培养人才、储备人才的过程,也是一个积蓄竞争优势、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过程。

  在这样的宏观思考之下,汕头从打造区域科教中心、构筑教育高地的高度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认真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始终坚持做到“四个优先”,即优先规划教育发展、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优先满足师资需求、优先解决教育发展实际问题,并审时度势推出一系列教育改革发展新举措。

  近年来,先后编制了《汕头市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汕头市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16-2030年)》《汕头市创建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实施方案》《汕头市教师“学历提升工程”实施办法》《关于推进汕头市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汕头

  市发展学前教育第三期三年行动计划》《汕头市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行动方案》《汕头市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方案》《汕头市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实施方案》《汕头市打造文明示范校园工作方案》《汕头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汕头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试行)》等系列工作规划及文件,前瞻性地科学引领汕头教育跨越发展,全面提高教育的质量和品位。

  值得一提的是,为加强中小学校幼儿园的规划建设和保护管理,汕头以特区立法的形式制订《汕头经济特区城镇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和保护条例》,这是全省首个保护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的地方法规。条例明确中小学校、幼儿园配建的“四同步原则”,即“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确保学校配建如期、保质推进,从法律层面建立起教育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同步增长的长效机制。制订实施《汕头市基础教育投入保障条例》,确立了基础教育投入在各级政府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明确规定市、区县政府应当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基础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保证基础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2.加大投入,落实刚性保障

  在教育投入方面,汕头建立了财政拨款为主,社会各界资助为辅的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刚性保障。

  2016、2017、2018、2019年,全市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分别为74.22亿元、78.85亿元、82.49亿元、91.41亿元,实现逐年只增不减。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和高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均实现逐年只增不减。

  在原有安排教育投入的基础上,汕头市财政还安排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市级基础性奖补专项资金2.2亿元。截至2018年底,全市各区县推进教育现代化投入39.3亿元,完成投入计划113.6%,资金投入总量、资金投入完成计划占比均列粤东西北地区首位。

  3.扩容提质,优化办学条件

  办学条件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保障。2016—2019年,全市中小学新建、改扩建和修缮动工2631所,竣工面积480.20万平方米,投入资金39.17亿元。其中,各级财政资金27.81亿元、引进社会资金0.77亿元、乡贤捐资等10.59亿元,新增学位约4.15万个。

  澄海区在扩容提质上有“大动作”。澄海区教育局督导室负责人林大豪告诉记者,2017—2019年累计总投入资金9.14亿元,先后有新建5所学校(校区)并交付使用,另3所学校改扩建。新建澄海中学白沙校区,增加学位2000个,学生内宿位2000个。校长林俊介绍:“我校是澄海中学停办初中20年后,于2018年复办的一所公办初中。学校按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和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的要求,高标准配套,建成全寄宿制学校。”2019年8月,总投入2.4亿元的澄海中学白沙校区扩建工程、东里中学和实验学校改建工程开工,预计可增加公办初中学位1500个,学生内宿位3500个。

  此外,澄海区还新增了澄海实验高级中学兴华校区学位1500个,学生内宿位1500个;澄海实验高级中学附属小学学位2000个;澄海启智学校学位240个;澄海广益小学学位1800个。

  濠江区在扩容提质上也有“大手笔”。引进民资6亿元建设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濠江实验学校,是濠江区教育惠民的一项“样板工程”。学校位于濠江东湖教育园区,总用地面积240多亩,可提供5124个学位。校长孙明学认为,学校未来将充分吸取华附联盟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以及管理方法,这有助于学校在濠江教育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区域学校共同提高。

  “近几年濠江教育面貌真是焕然一新。”濠江区教育局局长邱国球表示,濠江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需求,科学规划和合理调整学校发展布局,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尤其是持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将提速、提质、提效推进区教育系统省、市、区重点投资建设项目,建设“五提升”工程,即厅(音乐厅)、堂(礼堂)、场(运动场)、馆(游泳馆)、所(厕所),推动硬件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

  全市还有一大批学校建设项目建成交付使用,例如:投资1.1亿元新建汕头金中华侨试验区学校;金平区投资1.3亿元新建东厦小学金紫校区、长厦小学龙腾校区以及扩建桂花小学、杜鹃小学;龙湖区投资1.6亿元新建龙湖区亿信小学、金阳小学大悦校区;潮阳区投资1.1亿元新建凤田初级中学、溪边小学、新桥小学、桶盘小学、屿南小学和培智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潮南区投资0.8亿元建设潮南区职教中心二期工程,投资0.8亿元改扩建潮南区成田高级中学。

  在加快校舍建设的同时,汕头市教育教学装备水平跃上新台阶。全市100%的学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100%的教学班建成网络多媒体教室,中小学网络多媒体教室占比达94.38%,建成智慧教室361间,创客创新实验室127间,远程录播课室389间。

  4.改革创新,提高治理能力

  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汕头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完善教育决策机制,注重科学管理,加强教育督导,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的治理能力。

  完善现代学校制度。汕头认真贯彻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民主管理机制,保障师生合法权益。全市学校100%实现“一校一章程、一校一法律顾问”。开展依法治校达标学校、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全市有“广东省依法治校达标学校”1033所,达标学校占比达96.5%。有50所中小学被评为“汕头市依法治校示范校”,51所中小学被评为“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激活教育内生动力。汕头着力构建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格局,以督政推动政府履责、以督学推动学校发展、以评估监测推动质量提升。全市以区县为单位,合理设置督学责任区,为每一所中小学(幼儿园)选派责任督学,实现了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

  2018年,汕头市金平区、龙湖区被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评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创新区,走在粤东西北各县区前列。龙湖区教育局督导室负责人林喆介绍,2019年,龙湖区组建了一支由园长、骨干教师等组成的专职督学队伍,开展办园行为督导评估,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提高办园质量。

  做好质量监测工作。借助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指导各区县准确掌握教育现状,找准问题及其原因,积极探索推进质量检测结果应用。2018年,金平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区,成为粤东西北地区唯一一个实验区。2019年汕头市教育局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评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市级优秀组织单位,全市所有区县都被评为县级优秀组织单位。

  重培养,提升队伍素质

  汕头积极实施“强师工程”,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四有”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1.细分培训,促进专业发展

  汕头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常态化,以“高端型”培训为抓手、“普及型”培训为重点、“校本型”培训为基础,开展市级培训项目。根据不同学科、不同阶段、不同层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推动开展教师、校长分类、分层、分科培训。

  以濠江区为例,近几年,该区全面实施“教师大培训,素质大提升”工程。2016—2018年,区政府财政预算作为教师年培训经费分别为226万元、297.8万元、413万元。不断加大教师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培养力度,致力培养造就一批优秀的、有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的教育教学领军人物。2017年,濠江区在汕头市各区县率先建立区教育科学研究所,与区教研室分工合作,联动开展教学教研管理工作。2019年,濠江区整合教师进修学校、教研、科研部门,在全市第一个启动区教师发展中心和人才公寓建设,占地30亩、总投资3亿元。

  据统计,2012年,汕头实施“强师工程”以来,教师参加全员培训超过35万人次。近年来,委托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举办系列培训班,培训对象包括校(园)长、骨干教师、学科教师、学科实验员、教育行政干部、学校管理干部等,取得良好成效。

  在实施“走出去”培训的同时,积极探索实施“请进来”培训模式,通过邀请一批省内外专家学者讲学,进一步扩大培训面,提高培训效益。近3年,共邀请86名专家莅汕讲学,约2万人次教师参加培训。

  2.名师引领,发挥辐射作用

  组建汕头市教师工作室,全市60个教师工作室,立足基层、立足课堂,实现了各学段各学科全覆盖。2018年项目被市委列入高端人才发展支持计划。这些工作室逐步成為汕头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所”和青年教师专业的“成长地”。

  郑烁名教师工作室是目前粤东地区唯一一个省级中职名教师工作室。这个位于汕头市林百欣科学技术中等专业学校的工作室,2018年11月挂牌成立后,不仅承担了来自河源、陆丰、紫金、江门、湛江、东莞等地的10名全省中职学校骨干教师集中研修的任务,而且承办了汕头市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师资培训以及汕头市中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选拔赛和选手集训活动,为中职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搭建了平台,受众达2000多人。

  2020年抗疫防疫期间,工作室开展“‘疫’路同行,导学护航”行动,在第一时间发出倡议书、搭建直播室、举行线上教学教法研讨和线上集体备课,开展线上课程导学20门,覆盖计算机应用、软件信息与服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各专业,举办线上教学活动共104场次,线上教研专题培训14场次。

  近年来,汕头坚持聚焦“传播先进教育理念,传授高效教学方法,传承适用教学经验”的主题,开展了“名师大课堂”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名师效应,并结集出版发行了《汕头市中小学名师优课教学案例》丛书。

  目前,全市4500名教师获得高级教师职称,15名教师获得正高级教师职称。21名教师被评为新一轮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名校(园)长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教育家、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对象各有2名、8名、19名。

  全市还有一大批学校建设项目建成交付使用,例如:投资1.1亿元新建汕头金中华侨试验区学校;金平区投资1.3亿元新建东厦小学金紫校区、长厦小学龙腾校区以及扩建桂花小学、杜鹃小学;龙湖区投资1.6亿元新建龙湖区亿信小学、金阳小学大悦校区;潮阳区投资1.1亿元新建凤田初级中学、溪边小学、新桥小学、桶盘小学、屿南小学和培智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潮南区投资0.8亿元建设潮南区职教中心二期工程,投资0.8亿元改扩建潮南区成田高级中学。

  在加快校舍建设的同时,汕头市教育教学装备水平跃上新台阶。全市100%的学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100%的教学班建成网络多媒体教室,中小学网络多媒体教室占比达94.38%,建成智慧教室361间,创客创新实验室127间,远程录播课室389间。

  4.改革创新,提高治理能力

  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汕头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完善教育决策机制,注重科学管理,加强教育督导,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的治理能力。

  完善现代学校制度。汕头认真贯彻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民主管理机制,保障师生合法权益。全市学校100%实现“一校一章程、一校一法律顾问”。开展依法治校达标学校、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全市有“广东省依法治校达标学校”1033所,达标学校占比达96.5%。有50所中小学被评为“汕头市依法治校示范校”,51所中小学被评为“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激活教育内生动力。汕头着力构建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格局,以督政推动政府履责、以督学推动学校发展、以评估监测推动质量提升。全市以区县为单位,合理设置督学责任区,为每一所中小学(幼儿园)选派责任督学,实现了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

  2018年,汕头市金平区、龙湖区被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评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创新区,走在粤东西北各县区前列。龙湖区教育局督导室负责人林喆介绍,2019年,龙湖区组建了一支由园长、骨干教师等组成的专职督学队伍,开展办园行为督导评估,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提高办园质量。

  做好質量监测工作。借助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指导各区县准确掌握教育现状,找准问题及其原因,积极探索推进质量检测结果应用。2018年,金平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区,成为粤东西北地区唯一一个实验区。2019年汕头市教育局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评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市级优秀组织单位,全市所有区县都被评为县级优秀组织单位。

  重培养,提升队伍素质

  汕头积极实施“强师工程”,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四有”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1.细分培训,促进专业发展

  汕头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常态化,以“高端型”培训为抓手、“普及型”培训为重点、“校本型”培训为基础,开展市级培训项目。根据不同学科、不同阶段、不同层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推动开展教师、校长分类、分层、分科培训。

  以濠江区为例,近几年,该区全面实施“教师大培训,素质大提升”工程。2016—2018年,区政府财政预算作为教师年培训经费分别为226万元、297.8万元、413万元。不断加大教师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培养力度,致力培养造就一批优秀的、有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的教育教学领军人物。2017年,濠江区在汕头市各区县率先建立区教育科学研究所,与区教研室分工合作,联动开展教学教研管理工作。2019年,濠江区整合教师进修学校、教研、科研部门,在全市第一个启动区教师发展中心和人才公寓建设,占地30亩、总投资3亿元。

  据统计,2012年,汕头实施“强师工程”以来,教师参加全员培训超过35万人次。近年来,委托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举办系列培训班,培训对象包括校(园)长、骨干教师、学科教师、学科实验员、教育行政干部、学校管理干部等,取得良好成效。

  在实施“走出去”培训的同时,积极探索实施“请进来”培训模式,通过邀请一批省内外专家学者讲学,进一步扩大培训面,提高培训效益。近3年,共邀请86名专家莅汕讲学,约2万人次教师参加培训。

  2.名师引领,发挥辐射作用

  组建汕头市教师工作室,全市60个教师工作室,立足基层、立足课堂,实现了各学段各学科全覆盖。2018年项目被市委列入高端人才发展支持计划。这些工作室逐步成为汕头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所”和青年教师专业的“成长地”。

  郑烁名教师工作室是目前粤东地区唯一一个省级中职名教师工作室。这个位于汕头市林百欣科学技术中等专业学校的工作室,2018年11月挂牌成立后,不仅承担了来自河源、陆丰、紫金、江门、湛江、东莞等地的10名全省中职学校骨干教师集中研修的任务,而且承办了汕头市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师资培训以及汕头市中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选拔赛和选手集训活动,为中职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搭建了平台,受众达2000多人。

  2020年抗疫防疫期间,工作室开展“‘疫’路同行,导学护航”行动,在第一时间发出倡议书、搭建直播室、举行线上教学教法研讨和线上集体备课,开展线上课程导学20门,覆盖计算机应用、软件信息与服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各专业,举办线上教学活动共104场次,线上教研专题培训14场次。

  近年来,汕头坚持聚焦“传播先进教育理念,传授高效教学方法,传承适用教学经验”的主题,开展了“名师大课堂”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名师效应,并结集出版发行了《汕头市中小学名师优课教学案例》丛书。

  目前,全市4500名教师获得高级教师职称,15名教师获得正高级教师职称。21名教师被评为新一轮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名校(园)长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教育家、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对象各有2名、8名、19名。

  全市还有一大批学校建设项目建成交付使用,例如:投资1.1亿元新建汕头金中华侨试验区学校;金平区投资1.3亿元新建东厦小学金紫校区、长厦小学龙腾校区以及扩建桂花小学、杜鹃小学;龙湖区投资1.6亿元新建龙湖区亿信小学、金阳小学大悦校区;潮阳区投资1.1亿元新建凤田初级中学、溪边小学、新桥小学、桶盘小学、屿南小学和培智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潮南区投资0.8亿元建设潮南区职教中心二期工程,投资0.8亿元改扩建潮南区成田高级中学。

  在加快校舍建设的同时,汕头市教育教学装备水平跃上新台阶。全市100%的学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100%的教学班建成网络多媒体教室,中小学网络多媒体教室占比达94.38%,建成智慧教室361间,创客创新实验室127间,远程录播课室389间。

  4.改革创新,提高治理能力

  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汕头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完善教育决策机制,注重科学管理,加强教育督导,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的治理能力。

  完善现代学校制度。汕头认真贯彻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民主管理机制,保障师生合法权益。全市学校100%实现“一校一章程、一校一法律顾问”。开展依法治校达标学校、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全市有“广东省依法治校达标学校”1033所,达标学校占比达96.5%。有50所中小学被评为“汕头市依法治校示范校”,51所中小学被评为“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激活教育内生动力。汕头着力构建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格局,以督政推动政府履责、以督学推动学校发展、以评估监测推动质量提升。全市以区县为单位,合理设置督学责任区,为每一所中小学(幼儿园)选派责任督学,实现了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

  2018年,汕头市金平区、龙湖区被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评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创新区,走在粤东西北各县区前列。龙湖区教育局督导室负责人林喆介绍,2019年,龙湖区组建了一支由园长、骨干教师等组成的专职督学队伍,开展办园行为督导评估,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提高办园质量。

  做好质量监测工作。借助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指导各区县准确掌握教育现状,找准问题及其原因,积极探索推进质量检测结果应用。2018年,金平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区,成为粤东西北地区唯一一个实验区。2019年汕头市教

  育局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评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市级优秀组织单位,全市所有区县都被评为县级优秀组织单位。

  重培养,提升队伍素质

  汕头积极实施“强師工程”,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四有”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1.细分培训,促进专业发展

  汕头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常态化,以“高端型”培训为抓手、“普及型”培训为重点、“校本型”培训为基础,开展市级培训项目。根据不同学科、不同阶段、不同层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推动开展教师、校长分类、分层、分科培训。

  以濠江区为例,近几年,该区全面实施“教师大培训,素质大提升”工程。2016—2018年,区政府财政预算作为教师年培训经费分别为226万元、297.8万元、413万元。不断加大教师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培养力度,致力培养造就一批优秀的、有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的教育教学领军人物。2017年,濠江区在汕头市各区县率先建立区教育科学研究所,与区教研室分工合作,联动开展教学教研管理工作。2019年,濠江区整合教师进修学校、教研、科研部门,在全市第一个启动区教师发展中心和人才公寓建设,占地30亩、总投资3亿元。

  据统计,2012年,汕头实施“强师工程”以来,教师参加全员培训超过35万人次。近年来,委托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举办系列培训班,培训对象包括校(园)长、骨干教师、学科教师、学科实验员、教育行政干部、学校管理干部等,取得良好成效。

  在实施“走出去”培训的同时,积极探索实施“请进来”培训模式,通过邀请一批省内外专家学者讲学,进一步扩大培训面,提高培训效益。近3年,共邀请86名专家莅汕讲学,约2万人次教师参加培训。

  2.名师引领,发挥辐射作用

  组建汕头市教师工作室,全市60个教师工作室,立足基层、立足课堂,实现了各学段各学科全覆盖。2018年项目被市委列入高端人才发展支持计划。这些工作室逐步成为汕头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所”和青年教师专业的“成长地”。

  郑烁名教师工作室是目前粤东地区唯一一个省级中职名教师工作室。这个位于汕头市林百欣科学技术中等专业学校的工作室,2018年11月挂牌成立后,不仅承担了来自河源、陆丰、紫金、江门、湛江、东莞等地的10名全省中职学校骨干教师集中研修的任务,而且承办了汕

  头市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师资培训以及汕头市中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选拔赛和选手集训活动,为中职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搭建了平台,受众达2000多人。

  2020年抗疫防疫期间,工作室开展“‘疫’路同行,导学护航”行动,在第一时间发出倡议书、搭建直播室、举行线上教学教法研讨和线上集体备课,开展线上课程导学20门,覆盖计算机应用、软件信息与服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各专业,举办线上教学活动共104场次,线上教研专题培训14场次。

  近年来,汕头坚持聚焦“传播先进教育理念,传授高效教学方法,传承适用教学经验”的主题,开展了“名师大课堂”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名师效应,并结集出版发行了《汕头市中小学名师优课教学案例》丛书。

  目前,全市4500名教师获得高级教师职称,15名教师获得正高级教师职称。21名教师被评为新一轮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名校(园)长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教育家、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对象各有2名、8名、19名。

推荐访问:打造区域教育高地 高地 区域 打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