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博彦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疫情防控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科技方案】淮北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完整文档)

时间:2023-06-03 15:27:01 浏览量:

淮北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3年)濉溪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淮北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3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技方案】淮北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科技方案】淮北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完整文档)



淮北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实施方案(20162020年)


濉溪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淮北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对照目标任务,认真贯彻落实。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皖政办〔201626号,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和《淮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为实现我市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意义

“十二五”期间,各地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围绕大局,积极进取,务实创新,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支撑。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深入实施,带动了全民科学素质水平整体提高。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广泛深入开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科普资源不断丰富,人才队伍不断扩大,大众传媒特别是新媒体科技传播能力显著增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开展,全社会“双创”热情得到极大激发。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共建机制基本建立,大联合大协作的局面进一步形成,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开展提供了保障。2015年,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5.7%,超额完成了安徽省下达淮北市“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任务,为“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省内发达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不能完全满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争创“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国家创新驱动试验区战略的需要。主要表现在:面向农民、城镇新居民、偏远乡镇群众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基础仍然薄弱;科普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均衡化、标准化服务能力亟待提升;科普投入相对不足,科普资源相对缺乏,全社会参与科学素质工作的激励机制还不完善。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我市加快调转促进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科学素质决定公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进一步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淮北,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指导方针和目标

指导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继承创新、拓展提升,开放协同、普惠共享,精准发力、全面跨越,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和潜力,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筑牢公民科学素质基础。

目标:到2020年,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长足发展,建成适应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的现代公民科学素质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力争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8%,公民了解科技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的愿望显著提高,运用科学知识、方法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需求,突出工作主题,更加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广泛宣传普及高新技术、绿色发展、健康生活、防灾减灾等知识和观念,促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推动依靠创新驱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创业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培育创业创新文化,形成尊重知识、鼓励创新、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鲜明导向,扎实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推动创新成果、创意项目通过创业实践转化为现实产品和服务。

——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持续提升。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学习实践能力明显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意识、决策水平不断提升,农民、城镇劳动者的科学生产生活能力快速提高,偏远、贫困镇公民的科学素质显著提升。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公民科学素质差距逐步缩小。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大幅增强。科技教育与培训体系不断完善,社区科普益民服务机制逐步建立,科普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进展,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普产业快速发展,公民提升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共建共享、社会动员、监测评估等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普与科研、教育、文化等融合发展,社会各方面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明显增强,社会化工作格局逐步完善。

三、重点任务及措施

(一)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以校内科技教育为基础,完善科学课程体系,培养未成年人科学兴趣、科学探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中小学校科技教育水平。

——以青少年科技活动为载体,大力整合社会科普资源,拓展校外科普活动内容,搭建和完善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平台。

——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基础建设,扶持农村中学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均衡发展。

——充分发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方面的作用,推进学校科技教育和校外科普活动的信息化建设。

措施:

——切实发挥学校作为未成年人科学教育主渠道的作用。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特点,全面推进校内科技教育。将科学启蒙教育引进幼儿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和体验活动;继续完善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体系,提高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探索中、高等职业学校的科学教育形式和内容,加快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广泛开展各类校外青少年科技活动。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学科奥赛、高校科学营、科学调查体验等特色品牌活动为载体,积极搭建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交流平台。大力开展学校科技节、科技周、科普日等活动,普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自救等知识,推进科技创新活动与学校基础教育的有机结合。

——充分整合青少年科技教育资源。积极利用科技场馆、科研院所和高校实验室、博物馆、企业、社区活动场所和科普教育基地等资源,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学习和实践活动,探索科技教育校内外的有效衔接模式。积极动员和组织科技专家、教育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广泛开展“百名专家进乡村学堂讲科普”、“科普大篷车活动进校园”、“科学家与学生面对面”、“科普夏令营”等各类青少年科普活动,营造全社会科技教育的良好氛围。

——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基础建设。大力加强中小学校校园科技馆、创新工作室等基础建设;高度重视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评价、考核、激励机制;积极扶持农村中小学校开展科技活动,为更多青少年提供接受科学教育和参加科技活动的机会,促进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均衡发展。

——积极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信息化。以落实“科普中国”、“科普安徽”信息资源应用为基础,丰富优质科技教育信息资源,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通过移动互联网大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青少年科普活动,满足青少年对科技、教育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培养青少年正确合理使用互联网信息资源;通过各类新媒体手段,搭建传播科学教育知识的新平台,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

分工: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团市委、市科协。

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环保局、市文旅体委、市卫计委、市妇联、市气象局、市广播电视台。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宣传党的惠农强农富农政策,围绕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普及安全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乡村文明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新知识、新观念,服务淮北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

——提高农民掌握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发展生产、增产增收致富的能力;引导农民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普及科学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着力培养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具有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全面提升农民的科学素质。

——积极推进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农村科普信息化新路径。

——推动农村基础性科学文化服务能力建设,充分整合利用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农技培训、普法教育、计划生育、体育健身等设施资源,为农村农民科学素质建设服务。

措施: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注重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涉农院校、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等公益性教育培训资源和积极开发利用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园区等社会化教育培训资源,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素养、涉农政策法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农业生态环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市场营销、“互联网+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等内容培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发放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在教育培训、人才认定、创业服务、科技金融、社会保障等方面对新型职业农民给予优先优惠和政策扶持。积极推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科研单位、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科普惠农服务站等机构参与职业农民教育培训。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农村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主题科普活动。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科技咨询服务站、科技专家和致富能手下乡入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服务、大学生农村志愿服务、农家网络书屋、科普微视频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常下乡,常在乡”、联村联户的长效机制。创新农业科技服务形式,利用网络、电视、广播、微信、报纸等形式,积极向农民宣传科技知识,传递科技信息。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节约资源和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防震减灾、安全避险等宣传,开展反对封建迷信、反对邪教、远离“黄赌毒”等科普活动。

——加强农村科普示范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等项目。加强农村基层科普队伍和科普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带头人等示范带动作用,探索建立科普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开展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和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活动,巩固创建成果。强化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建设,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机制,形成人、财、物直接进村入户的科技推广新模式。

——大力推进农村科普信息化与科普服务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建设。落实“科普中国”、“科普安徽”等平台应用,建成高效便捷、内容丰富、精准服务的“淮北科普服务平台”、“淮北科普微信平台”、“农村科技e站”等科普服务信息化体系,增强农民通过手机及移动平台及时了解掌握所需技术和信息,满足对科学知识、农技传播效率的需求。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民营中小企业等,壮大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建设农村基本科普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加强“站、栏、员”建设,镇按照“四有一落实”(有牌子、有机构、有场地、有人员、落实科普经费)的标准,建立科协基层组织,村按照“站、栏、员”(村:科普服务站、科普宣传栏、科普信息宣传员)的标准,建立科普网络,促进线上线下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相结合,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素质, 培养智慧农民。

分工:

牵头部门:市农委、市科协。

责任部门: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环保局、市文旅体委、市卫计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气象局、淮北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围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绿色发展、安全生产、信息技术、职业发展等相关知识和观念在城镇劳动者中广泛普及,提高城镇劳动者科学生产和健康生活能力,促进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整体水平跨越提升。

——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进城务工人员及失业人员的培养培训力度,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为淮北创新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围绕城镇化发展的要求,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城镇化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措施:

——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以创新创业能力建设为核心,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全面推进高级研修、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提升培训等项目,促进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水平和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充分发挥学会、科技团体的重要作用,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积极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信息咨询、专题调查和继续教育等方面的服务。不断满足专业技术人员知识和技能更新、提高的要求,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提高能力水平,培育和造就大批高素质劳动者。

——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按照“人才培训基地对接产业集聚基地”的思路,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岗、定向等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安全生产培训和创业培训,基本消除劳动者无技能从业现象,提高城镇劳动者安全生产意识,避免由于培训不到位导致的安全事故。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推动行业企业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活动,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青年岗位能手评选和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深入开展妇女巾帼建功活动,广泛开展妇女岗位培训和创业技能培训,激励妇女在工作岗位建功成才。

——广泛开展经常性职工科普教育活动。深入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着力打造一批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团队。深入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智慧蓝领、巾帼建功等活动,倡导敢为人先、敢于冒尖的创新精神,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大程度释放职工创新潜力,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社会氛围。

——广泛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培训教育。大力开展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春潮行动”、城乡妇女岗位建功评选等活动。发挥企业、科普机构、社区科普大学、妇女之家等作用,加强绿色发展、安全生产、健康生活、心理疏导、防灾减灾等内容的培训,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在城镇的稳定就业和科学生活能力,促进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助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宜居。

分工:

牵头部门:市人社局、市总工会。

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农委、市卫计委、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淮北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科学素质工作的认识,加强规划设计,创新科普方式,强化教育培训,将提高科学素质贯穿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选拔录用、教育培训、综合考评全过程,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科学执政、科学发展和科学生活的能力,促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的建设。

措施:

——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有关要求,制定“十三五”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计划,重点抓好机关、市直部门、县(区)等各级行政管理干部培训,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的科学精神,掌握科学决策方法,提高管理水平。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构建开放多元化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推行系统化、套餐式的培训模式,充分利用各类优质培训资源开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信息培训,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质。

——开展现代科技知识教育活动,创新学习渠道和载体。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采取专题研修、网络培训、举办高端科技报告会、现代科技知识讲座,积极开展科技知识培训。积极利用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教育等培训手段,扩大优质科普信息覆盖面,满足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多样化学习需求。

——广泛开展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普活动。举办院士专家科技讲座、科普报告等各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活动。有计划地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到科技创新型企业、科普基地、科研单位和科普场所等进行参观学习,开展各种科普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专家咨询服务活动,着力提升广大基层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编印、发放科普读物。

分工:

牵头部门: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市人社局。

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文旅体委、市卫计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淮北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

(五)实施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构建文明和谐社区理念,重点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重大决策在社区的广泛宣传,推动社区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激发社区居民提升自身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弘扬创新创业精神,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措施:

——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围绕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充分利用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食品安全宣传周、防震减灾日等主题科普活动平台,突出民生科普、热点科普、前沿科普内容,开展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节能减排家庭行动、心理健康咨询、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反邪教宣传等活动,着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能力。

——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提升社区科普能力。建立完善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科普画廊等基础设施,拓展和发挥科普功能,实现社区科普大学基本全覆盖。结合社区信息化建设,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电视等新型传媒的宣传功能,健全社区科普网络组织,推动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

——探索社区科普工作发展新模式。有效整合社区内外科普资源,建立共建共享机制,鼓励学校、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等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结合社区实际,以不同的人群教育为切入点,依托相关企事业单位建设社区科普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深入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打造我市社区科普工作新品牌。

分工:

牵头部门:市文旅体委、市民政局、市妇联、市科协。

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卫计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广播电视台。

(六)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任务:

——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胜任各类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师队伍。

——推动科技教育成果化,适应不同对象需求,满足科学教育与培训要求。

——完善科技教育与培训基础设施,加强校内外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实践场所建设,提高科技教育与培训水平,加强校内外设施的利用率。

措施:

——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加强对科学教育教师的培训,选派骨干科学教师到高校院所和省培训班接受培训。对在职教师培训增加科学教育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对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依法执教和教学综合能力。组织开展各类科普设施的人员培训,加强不同类型设施间使用和管理的经验交流,提高利用设施开展科普活动的水平,培养高素质的科学教育骨干队伍。

——建立科技部门和教育部门合作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鼓励和组织科技专家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育培训、教学方法探索和教师培训。将科普工作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把科普内容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增强中等职校、科技部门等机构的科学教育和培育功能。利用中等职校科技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培训。鼓励和支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

——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充实科学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图书等。继续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网络资源建设,支持和鼓励现有教育网站扩大科学教育资源的容量。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缩小城乡学校数字化差距。加强建设一批实习培训设施,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在中小学、科普场馆、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建立专兼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动员组织离退休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参与科学教育与培训。发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提高辅导员的科学素质和能力。

——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索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团队合作研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后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及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提高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引导学生课堂上倾听、思考、提问、交流等能力。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分工: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市人社局。

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农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七)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

任务:

——用互联网思维推动科普观念、科普内容、传播方式、科普活动、科普资源共享、科普服务平台、科普运行和运营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加快科普工作信息化。

——培育科普创客文化。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科普与艺术、人文的有机结合,创新性地推出更多有知有趣有用的科普精品,让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利用科技馆创客空间、中小学创客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和意识。

——提升科技传播能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运用多元化手段实现多渠道全媒体传播,大幅提升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水平。

——提升科技传播均衡化、精准化服务水平,推动科普信息在社区、学校、农村等落地应用,定向、精准推送科普信息。

措施:

——实施“互联网+科普”建设工程。启动“淮北科普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与“科普中国”、“科普安徽”的有效对接和深度应用。充分利用网站、微信、手机APP、移动屏媒等渠道,拓展科学传播领域和空间。通过作品征集、网络竞赛等形式,动员社会各方面参与科普创新创作,打造科普新格局。

——推动原创科普创作。围绕公众关切的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大力开展科普文章、科普视频、科普微电影、科普动漫等形式多样的科普作品创作,以比赛、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

——拓展科普传播渠道。鼓励广播电视台制作更多喜闻乐见的适合在电视、广播电台和互联网同步传播的科普作品,增加播放时间和传播频率。鼓励报刊、杂志和网站增加科普内容或增设科普专栏,推动图书、报刊、音像电子、电视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科普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利用“科普中国”、“科普安徽”资源,以科普大屏为载体,将科普内容送到社区、学校、医院、电影院、购物中心等人流量密集的公共场所和广大农村地区。实现“纸质出版、网站传播、移动终端传播”等多渠道全媒体科学传播。

分工:

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视台。

责任部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环保局、市农委、市文旅体委、市卫计委、市防空防震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科协、市气象局。

(八)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任务:

——扎实推动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建成以各类科技场馆为抓手、科普教育基地和示范基地为基础、广大基层科普设施及资源为支撑、多元化投入为保障的多层次、多功能科普设施网络体系,提升展教水平和服务能力,扩大公众参与科普的途径和机会,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科普文化需求。

措施:

——推进现代科技场馆建设。增加科技馆面积,高点定位,科学规划,着力改造集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淮北科技发展历史呈现、青少年科技创新启蒙教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技人才培养、领导干部科技创新培训、互动性科普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具有淮北特色的科技馆。着力推进濉溪县综合科技馆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建设各类专业科普场馆。

——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推进环保、国土、食品安全、气象、地震、国防、安全生产等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强化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文化宫、主题公园、动植物园等科普教育功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科研机构、高校面向公众开放研发机构、实验平台或展览馆。

——强化基层科普设施建设。依托现有社会设施,鼓励并支持社区科普馆、科普画廊、科普活动站建设;继续培育发展社区益民服务站和农村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引导并支持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农村校园科技馆、青少年科技创新实验室等建设;强化基层科普信息化建设,力争到“十三五”末,信息化科普画廊或科普大屏实现所有街道、社区全覆盖。

——整体提升科普场馆的展教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对科普场馆运行的规范管理,推动科普场馆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提高科普场馆展览和教育活动的设计策划能力。继续推动公益性科普场馆向公众免费开放,提高科普场馆利用效率和运作效益。

——构建多元化投入科普设施建设机制。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投入,制定有关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设施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建立完善以政府为投入主体,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投入科普事业的多元化科普投入机制,实现公益性投入和市场化运作的有机结合。

分工:

牵头部门:市科协、市科技局、市发改委。

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环保局、市农委、市文旅体委、市卫计委、市防空防震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气象局、市广播电视台。

(九)实施科普产业助力工程

任务: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大科普产业引资力度,建设科普众创空间,丰富科普产品和服务内容,提高科普产品品质和服务效能,弥补公共科普产品和服务的不足,促进科普事业的发展。

措施:

——培育发展科普产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以政府购买服务及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产业模式,推动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发展。加大政府购买科普产品(服务)的力度,推动科普展教品产业、科普图书出版业、科普影视业、科普动漫业、科普玩具业、科普游戏业、科普旅游业、数字科普业、科普创意业、网络科普业等主要业态发展,创新科普产品的研发、生产、传播和消费。

——培育科普产品市场。加强科普产业的科普需求调研,及时发布科普产品需求信息;利用新改扩建科普基础设施和各类科普项目对科普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做好供需对接;积极培育公众科普消费习惯,引导与科普结合的教育、健身、旅游、休闲等公众服务性消费,带动科普产业和消费市场的成长与发展。

——培养和造就科普产业领军人才。发挥高等院校、科技场馆、主流媒体、科技社团等优势,培育和建设高水平的科普产业经营管理团队和科普产业领军人才;积极引进一批海外从事科普文化创意、研发的高端人才,为科普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分工:

牵头部门:市科技局、市科协。

责任部门: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环保局、市农委、市文旅体委、市卫计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广播电视台。

(十)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任务:

——着力提升科普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科普人才队伍结构,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

措施:

——大力培养基层科普人才。加强农村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农村基层各类组织,动员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气象信息员、中小学教师和科普志愿者等担任科普宣传员,实现乡村社区科普宣传员全覆盖;加强社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各类社区科普设施和活动,明确社区科普专干,发展壮大社区科普队伍;加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结合科技教育和课外科普活动,重点在中小学、科普场馆、青少年宫等建立专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充分发挥企业科协、企业团委、研发中心等相关机构的作用,结合职工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和各类科普活动,培养和造就企业实用科普人才。

——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建立和完善科普志愿者管理平台,规范科普志愿者的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学会等科技社团的科普人才资源优势,大力推动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鼓励老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中学生、在职科研人员、传媒从业者参加科普志愿者队伍;在大型主题科普活动和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的展教活动中,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的作用,为其提供参与科普实践的机会;建立健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科普志愿者动员机制,发展应急科普志愿者队伍。

——加强科普人才的培训工作。开展科普人员职业道德、科普从业评价、科普人才规范培养体系建设理论研究;面向科技工作者开展科学传播能力培训,探索科学家做科普的新模式和好方法;加大对科普管理人才的培训和知识更新力度;支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普组织、企业与相关机构建设科普人才培训、实践基地。

分工:

牵头部门:市科协、市科技局、市人社局。

责任部门: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环保局、市农委、市文旅体委、市卫计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广播电视台。

四、组织实施和保障条件

(一)组织领导

——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大统筹协调力度。高标准、高效率、高要求部署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形成政府多部门整体联动、相互协作、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良好格局。

——各成员单位要按照统一部署,落实政策措施。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认真履行职责,落实责任,牵头单位要加强对各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的检查和督察;责任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县(区)人民政府要负责组织本辖区内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工作。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目标管理和业绩考核,切实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实施方案。要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为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提供保障,全面推动本地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二)长效机制

——完善联合协作工作机制。实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听取《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情况汇报,总结年度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部署下阶段工作任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加强与各县(区),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督促检查各县(区)、各部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进展情况,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健全科普活动创建机制。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主题和重要节日,组织开展科技宣传周、全国科普日、食品安全宣传周、防灾减灾日等群众性科普活动,引导和发动公众积极参与,扩大科普活动覆盖面。以新一轮科普示范创建为抓手,动员社会各方支持科普、参与科普、关注科普。“十三五”期间,濉溪县继续创建国家级科普示范县,三区在创建省级科普示范区的基础上,力争创建国家级科普示范区。大力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每年培育命名一批科普示范社区和惠农服务站。组织实施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高校科学营等活动,激发青少年的创新创造活力。

——建立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社会动员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完善科普人才评价政策,提高科普人员和科普成果在科技考核指标中所占比重。落实有利于科普公益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措施,增加科普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

(三)保障条件

——政策法规。认真执行《科普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以及有关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规定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科普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供政策保障。

——经费投入。各级政府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经费投入水平,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到2020年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濉溪县科普经费要达到全国科普示范县的标准。各全民科学素质成员单位根据承担的工作任务,按照预算管理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所需经费。还可通过众筹众创、项目共建、捐款捐赠、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四)进度安排

——启动实施。2016年,推动和指导各县区制定“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实施方案。各有关部门制定落实相关工作任务的具体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十三五”《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工作。

——深入实施。2017-2019年,继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检查指导,针对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的实施。

——总结评估。2020年,组织开展督查,对“十三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表彰先进。

推荐访问:淮北市 实施方案 纲要 【科技方案】淮北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