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博彦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疫情防控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文化负载词的难点是什么(15篇)

时间:2022-11-21 08:00:03 浏览量:

文化负载词的难点是什么(15篇)文化负载词的难点是什么  文化负载词  1、文化负载词的含义  在语言系统中,最能提现语言承载的文化信息、反应人类的社会生活的词汇就是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负载词的难点是什么(15篇),供大家参考。

文化负载词的难点是什么(15篇)

篇一:文化负载词的难点是什么

  文化负载词

  1、文化负载词的含义

  在语言系统中,最能提现语言承载的文化信息、反应人类的社会生活的词汇就是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是最能体现语言中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

  明的文化个性。

  2、文化负载词分类

  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它涉及到一种语言所代表的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和地域风貌特区特征等一系列复

  杂的湖边因素。Newmark(2001)在Nida对文化负载词分类的基础上率

  作了改动,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生态学(ecology):这类文化负载词设计特定地域的植物、动

  物、疾风、丘陵等相关的词;

  (2)

  物质文化(materialculture):衣食住行等是物质层面文化的主

  要部分;

  (3)

  社会文化(socialculture):社会礼仪称呼及休闲娱乐名称

  (4)

  社会、政治、经济、行政机构等;

  (5)

  声势语言学(gesture)

  3、文化负载词常用翻译方法

  由于不同文化的渊源、思维方式、信阳、价值观造成中西文化次冲突、予以冲突、文化负载词语此一冲突等翻译障碍。解决这一问题可用直译、变通法和意译三种翻译方法。

  4、鲁迅作品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

  尼姑待他们走后,定了神来检点,龙牌固然已经碎在地上了,而且又不

  见了观音座前的一个宜德炉。《呐喊?阿

  Q正传》

  “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父亲叫他闰土。”《呐喊?故乡》

  人都满了,联立足也难,我只得记在远处人从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

  《呐喊?社戏》

篇二:文化负载词的难点是什么

  外交口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以领导人的系列重要讲话为例

  作者:王佳玉

  来源:《校园英语》2019年第27期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年间,中国经济事业迅猛发展,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这对于翻译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涉及国家交流层面的外交口译。文化负载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外交口译中的难点所在。作为中国外交的重要载体,我国领导人的系列重要讲话较多地使用了文化负载词。本文将通过分析我国领导人近期系列重要讲话中的语句,剖析外交口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旨在为外交口译工作者提供借鉴意见。

  【关键词】外交口译;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王佳玉(1995-),女,天津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口译。

  一、前言

  当今中国正处于国际环境大发展大变革和国内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阶段,国家在政治层面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外交口译是口译类别中一类,尤其重要。

  外交口译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点是语言正式讲究,逻辑严谨。口译员代表国家领导人,甚至是中国整个国家发声,所以用词需要十分严谨。对于一些常用的、已经有固定说法的词语要查询权威资料或者遵循约定俗成的说法。第二点是场合严肃性。除了引导外国领导人参观游览之外,外交口译常见于记者招待会、外交演讲和政府工作报告等正式严肃的场合。第三点是政治敏锐性。领导人的演讲大多传达其政治观点、态度和立场,同时也表达出中国态度。每个国家都会从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考虑不同的想法和意图。一名合格的外交翻译必须熟悉我国的政策,了解各种国际问题及双边关系的背景,不仅熟悉本国的文化,也应熟悉有关国家的文化。(施燕华,2007)所以一些含有政治立场的词语和句子绝对不能随便翻译,否则会传达错误的观点、甚至损害国家的形象、影响两国的外交关系。

  文化负载词也是翻译学科较为关注的一个部分。尤其是在外交领域,文化负载词也常常出现在我国领导人的讲话中。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廖七一,2000)。文化负载词的难点就在于其不可译性。文化负载词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并没有对应语。(包惠南、包昂,2004)目前的翻译策略研究,多采用直译、直译加注、音译加注、省略和意译等。目前学者对于外交口译中文化负载词的应用研究在中国知网上并不多见。虽然略有差异性,但是翻译文化负载词使用的翻译策略大多可以应用到外交口译中文化负载词翻译中。虽然外交口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相对有限,但是本文笔者认为译员可以在把握灵活性、忠实性和简练性原则的基础上,采用直译、直译加注、音译加注、意译、借用和省略等翻译策略。本文结合我国领导人的最新系列讲话进行分析,以帮助从事外交口译方向工作的译员更好的完成外交口译的翻译任务。

  二、基于目的论总结的三个原则

  1.忠实性原则。德国著名的翻译家弗米尔提出了翻译目的论,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其中忠实性原则是指在充分理解源语的意思之后,忠实于原文,保留原文的含义和风格。作为对目的论的补充,诺德提出了“功能加忠诚”法则,要求译者在翻译行为中对翻译过程的各方参与者负责,竭力协调好各方关系。对于外交口译人员更是

  如此。(黄仕会,2011)具体翻译策略包括直译和直译加注等等。直译应该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翻译策略。直译是指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保留原有的句法和结构。直译能够更好地传达源语的语言、观点和想法。这符合外交口译的目的,能充分地表达自己乃至国家的立场和声音。直译加注一般是指先用汉语拼音说出词语,再进行解释。这种方法保留了源语,又十分的明白易懂,忠实地传递了信息。

  2.灵活性原则。相对于笔译来说,口译对于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口译要求译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和高压的环境下迅速做出反应,提供出简明、顺畅和较为准确的的译文。这对译员能灵活地完成翻译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由于外交口译的特点,灵活性通常较小。任小平(2000)认为影响外交口译灵活性的有四大因素,主题的严肃性、内容的政策性、语言的敏感性、主题的互通性以及受众的知识水平。虽然外交口译的灵活度较小,但是译员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的采用各种方法进行翻译。所以此处所指的灵活性原则主要是指翻译策略上的灵活性。此处列举的翻译策略包括意译和借用两种。意译是指译员在理解句子的根本含义后,重新组织语言表达出来,不必过分的注重细枝末节。这样做的原因在于中英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和文化内涵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两种语言并不能完全对等翻译。进行意译有助于听众更好的理解原文的内容。当然,译员要注意不能添枝加叶,扭曲原文的意思,也不能删减过多,造成信息缺失。借用是指译员在翻译时,尤其是在翻译成语、俗语和谚语时,采用译入语中相同或者意思相近的语句进行表达。这是因为中西方的实践必然会有相通之处,人类的情感也会有相似之处。所以中西语言中总会有一些意思相近的词汇和句子。译员在现场如能灵活地进行转换可以帮助听众更加深刻的理解源语。

  3.简练性原则。中文有时习惯于使用阐述相同或者类似意思的修饰性词语,使用排比等修辞手法。英文就大不相同,英文崇尚简洁、流畅和通顺。口译员可以本着删繁就简的原则,精简汉语,更好的传达信息。这里所举的翻译策略是省略。这里所说的省略,并不是省略原文的重要信息,而是指在译文在传达源语的重要信息的基础上,删减其中不必要的、重复的以及没有实际含义的语句,使得译文词句更加的简练,中心思想更加凝练。

  三、目的论指导下的外交文化负载词口译策略分析

  1.忠实性原则的具体应用。

  例1:

  原文:……不畏浮云遮望眼,善于拨云见日。……

  译文:……notletourvisionbeblockedbyfloatingclouds.……dispelthecloudstoseethesun…….

  分析:这句话采用直译的翻译策略。这句话中的“我们要不畏浮云遮望眼”,译员直译为notletourvisionbeblockedbyfloatingclouds,不要让我们的视野被乌云挡住。而“善于拨云见日”译员直译为……dispelthecloudstoseethesun,驱散乌云就能看到太阳。这样翻译保留了原文的意象,给听众留下想象的空间。

  例2:

  原文:……巩固“三轮驱动”合作架构。……

  译文:……consolidateourcooperationframeworkunderpinnedbyeconomic,politicalandsecuritycooperation.……

  分析:这句话采用了直译加注的翻译策略。源语中的“三轮驱动”合作架构如果直接翻译会给外国的听众造成误解,所以译员增译为cooperationframeworkunderpinnedbyeconomic,politicalandsecuritycooperation.

  2.灵活性原则的具体应用。

  例3:

  原文:……“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见过还想见。”……

  译文:……“Ithasbeenalongtimesincewelastmet……itwillbealongtimebeforewehavetopart.”……

  分析:这句话采用了意译的翻译策略。这句话是一句俗语,又类似于绕口令,给现场的翻译带来了极大地挑战,译员在充分理解句子的含义后,重新组织语言后用简单明了的句子表达出来。并且译文与原文的句式十分相似,具有音韵美。

  例4:

  原文:……但我们不能忘却历史上的风风雨雨。……

  译文:……,butnevershouldweforgetthelessonsofhistory.……

  分析:这句话采用了借用的翻译策略。比较常见应用的是learnthelessons,意思是吸取教训,forgetthelessonsofhistory的意思是忘记历史上的教训。而如果把原文中的风风雨雨直译成windandrain就十分的不合适,不能表达句子的含义,外国听众也不能理解是什么意思,会产生误解。将“忘却历史上的风风雨雨”翻译成forgetthelessonsofhistory则十分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

  例5:

  原文:……不是谁的胳膊粗、气力大谁就说了算。……

  译文:……Rulesshouldbeformulatedbytheinternationalcommunity,notinamight-is-rightway.……

  分析:这句话采用的是借用的翻译策略。这句话中的“谁的胳膊粗、气力大谁就说了算”是中国的一句俗语。可以进行直译,但在英文中notinamight-is-rightway有这句话的意思相近,即强权并非公理。所以译员借用了这句话,能够帮助外国读者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更好地完成信息传递的任务。

  3.简练性原则的具体应用。

  例6:

  原文:……我们要同舟共济、合作共赢。……

  译文:……weneedtoengageincooperationforwin-winresults.……

  分析:这句话采用了省略的翻译策略。这里的“同舟共济”是一个四字成语。中国人在表达上习惯于连着使用两个四字成语,使得句子具有韵律感。风雨同舟比喻共同经历患难。但其实,这与合作共赢的意思十分接近。所以译员在翻译的时候将其省略,避免句子的冗余。

  例7:

  原文:……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砥砺前行。……

  译文:……Withdeterminationandthroughself-relianceandhardwork,wehaveforgedaheadontheroadtonationaldevelopmentandprogress.……

  分析:这句话采用了省略的翻译策略。译者对句式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原文中的“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砥砺前行,依靠自己的辛勤和汗水”意思较为接近,所以译员将其整合后翻译为determinationandthroughself-relianceandhardwork,意思完整,且十分简洁。

  四、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稳定发展,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关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上的交流,更是两个国家文化的交流。外交口译在政治领域中的作用尤为重要。笔者首先总结并且提出了用于指导外交口译中文化负载词三条指导性的原则,即灵活性、忠实性和简练性。其次归纳了目前学界常用的翻译策略,选取了最为实用的几项翻译策略进行说明,包括意译、借用、直译、直译加注和省略。然后将灵活性、忠实性和简练性与相对应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领导人近年来的演讲语句以及权威翻译进行进一步阐释。当然笔者所选取的材料有限。在实际的翻译活动中,译员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经验,更好的翻译外交口译中的文化负载词。

  参考文献:

  [1]任小平.外交口译的灵活度[J].中国翻译,2000(05):40-44.

  [2]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232.

  [3]施燕华.怎样做好外交口译工作[J].中国翻译,2007(03):57-60.

  [4]黄仕会.目的论对外交口译人员的指导作用[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1(01):132-134.

  [5]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10.

篇三:文化负载词的难点是什么

  在语言系统中,最能体现语言承载的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的社会生活的词汇就是文化负载词。语言(Language)不仅是人类思想感情表达与交流的工具,而且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能真切地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态地域、物质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不同的语言决定了不同民族的不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语言表达方式。因此,语言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进而产生了一定数量的文化负载词。(Culturally-loadedwordsrefertothosewordsorphraseswhichconveyacertainkindofculturalconnotationsorassociationswhichmayormaynotbefoundinotherlanguagesorcultures.)文化负载词是最能体现语言中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要求译者在准确恰当地理解他国文化中的信仰、习俗审美价值观等方面的同时,忠实地传达本国文化的精髓与灵魂,才能真正做到不同文化的交流。

篇四:文化负载词的难点是什么

  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又称文化独特词、文化内涵词,它深深打上了某一语言社会的地域和时代烙印,是表示某一种文化所特有的事物和概念的词(词组)。

  这类词不仅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且“只存在于某一种文化中,在另一种文化中是空白的”。正是由于我有你无的特性,它们往往是跨文化交流和翻译的障碍。

  (1)生态文化负载词

  生态文化负载词反应了特定地区的气候特点、自然以及地理环境。对于某一地区的人来说,不熟悉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理解带有地区特点的表达可能会有难度,这对译者来说是一个挑战。比如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洛阳纸贵”,“不到黄河不死心”等词就反应了中国文化的地域特点。在中国文化中,东风一般指暖风,通常象征春天和温暖,与西方的“westwind”的意义更接近,而不能译为“castwind”。

  (2)物质文化负载词

  这一类的词语反应了某一语言文化群体下的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的特点。比如说小说中存在的中国物质文化负载词,“饭碗”(job),“衙门”(yamen),“麻将牌”(Mahjong)等等。

  (3)社会文化负载词

  由于人们生活在不同的社会中,因此他们会有不同的社会习俗和文化,这些不同反映在亲属称谓以及颜色等方面。比如说英文中

  “uncle”在中文中会有很多不同的称谓:“伯伯”,“叔叔”,“舅舅”,“姨夫”,“姑父”等。此外,颜色所代表的意义也有所不同。如,中国文化中,“红色”代表幸福,“白色”代表悲伤。然而,在西方国家里,“red”经常与暴力,血腥联系在一起,而“white”则象征着纯净与高贵。

  (4)宗教文化负载词

  宗教文化为人类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宗教。在中国,以佛教、道教以及儒家思想影响最大,因此有很多与之相关的词语。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等。

  (5)语言文化负载词

  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语音层面,汉语有四个声调。在语法层面,汉语习语一般多为四字结构,相关统计显示,汉语中四字俗语占到了总数的95%以上。比如“飞黄腾达”(advancerapidlyuptheladderofsuccess),“失魂落魄”(theywerebusytothepointofdistraction),“分庭抗礼”(whentheywereequals)等。

篇五:文化负载词的难点是什么

  文化负载词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语言转换行为,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话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由此可见,语言与文化是存在相互关联关系的,所以语言最终是用来承载文化而不是仅仅用来表达文化的。英译汉是译者将作者为英语读者所写的英语文本转换成功能相似、意义相符、供中文读者阅读的汉语文本的活动。每一种语言都有其带有文化色彩和文化内涵的文化词汇,这些词汇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价值观。由于负载着特殊的民族文化内涵,文化负载词往往构成了作为跨文化交际行为的翻译的重点和难点,甚至成为传递信息的障碍。

  翻译是将原语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目的语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因此,转换一个文本中的语言信息也就是在传达其蕴涵的文化意义。而在语言系统中,最能体现其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并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词汇就是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的定义及重要意义

  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words)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反映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这类词包括历史传承下来的成语、习语、谚语、典故、特殊人名等,也包括现行的习语或习惯表达。这类词传递着某个特定民族的特殊文化背景或文化意蕴,

  反映了两种语言符号和两种文化的部分和完全的不对等。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受到文化意象(culturalimagery)的影响。奈达认为,文化意象是“一种文化符号,它具有了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有的还带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人们只要一提到它们,彼此间立刻心领神会,很容易实现思想沟通”

  《译学词典》对文化意象的解释如下:“蕴含文化意义的意象。在文学作品中,文化意象渗透在言辞之中,包含着广阔而深沉的内涵,往往传达出一种美的境界。文化意象是文学翻译中需要着力转换的。人们不仅要求译文优美流畅,更要求译文能尽可能地完整、准确地传达原作特有的文化意象。否则,无论多么好的译文,如果失落了,甚至歪曲了原文的文化意象,那就会使读者感到美中不足,有遗珠之憾,还会使读者产生错误的印象,文化意象的翻译大致有归化和异化之分。

  意象(Image)有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物象(physicalimage)和寓意(connotation)物象是信息意义的载体,是形成意象的客观事实;寓意是物象在一定语言文化环境中的引申意义。意象的功能是在不同的语境中以具体来表现抽象,用已知来唤起未知。例如,“tomeetone"swaterloo”一词源于19世纪拿破仑在比利时小城滑铁卢惨败这一历史事件;而汉语中成语“败走麦城”来自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战败退守麦城这一典故。这两个短语源自不同的历史事件,其有不同的物象,却有相同的寓意,都能用来比喻惨遭失败。

  由此可见,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依赖其本身所存在的语言文化环境,文化环境所包含的诸多因素,如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宗

  教信仰、审美取向、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都直接影响翻译的准确性和文化性。关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译学词典》认为应当“以文化交流为出发点,客观估计读者的文化接受力,取灵活的翻译手段,尽可能做到译语既保留原文的文化信息和文化色彩(或形象基础),又具有可读性”。

篇六:文化负载词的难点是什么

  文化翻译观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一.文化负载词的特点及翻译现状

  翻译的质量决定了中西交流的效率,随着中西交流的频率越来越高,这对翻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中西之间存在文化之间的差异,翻译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障碍和难点,这也给译者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而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words)正是难点之一。所谓文化负载词就是指那些带有特殊文化内涵的词,它是有别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同时这些文化负载词能够反映特定时期的经济基础、时代背景、政治风貌、物质文化和宗教信仰等。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文化负载词的产生。文化负载词在原文中一般扮演两种角色。一是为了实现概念意义,也就是字面意思。二是为了传达特殊的文化内涵。不同的角色决定了在翻译时所采用的不同策略。如果是为了实现概念意义,此时译者可采用直译的方法表达字面意思而不需把文化内涵翻译出来。反之,要采用意译等方法将原文的文化内涵传递出来。文化内涵又可以分几种。第一原文的文化负载词能在目的语中找到具有相似的文化内涵。第二不能再目的语中找到与原文相似文化内涵的文化负载词。与目的语中的文化内涵是否一致也决定了不同的翻译策略。由上述可见,文化负载词的复杂性,特殊性必然给我们翻译时带来一定的困难。尽管翻译文化负载词是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译者们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应用不同的翻译理论来指导翻译实

  践也为我们在翻译文化负载词中提出了很好的借鉴。有灵活多变的翻译策略为其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奠定坚实的基础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翻译实践活动。本文采用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来指导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二.文化翻译观与翻译

  文化翻译观是巴斯奈特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出现文化转向时,译者们的翻译不是仅仅局限于文本之间的翻译,而更多的是把翻译置身于文化范畴之中。即翻译不仅仅关注文本内部之间的联系还有注重文化之间的交流。巴斯奈特认为翻译就是文化之间的交流。只停留在文本内部的翻译已经不能够顺利达到翻译的目的。巴斯奈特将自己的文化翻译观诠释为以下几点。第一,翻译的单位是动态多变的,以前的句子、语篇为单位的翻译应该被文化翻译单位所取代。第二,翻译不是简单的译码解码过程,更多的时候应该是重组信息的过程,而目的就是为了交流。第三,翻译不是对原文的重复,以前认为只需要将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就算达到的翻译的目的,现在强调的是原语文本在目的语文化中是否拥有等值的文化功能。第四,既然翻译是为了达到文化之间的交流,那么不同时期的文化交流必然有不同的规则,相应的翻译时也会有不同的规范和原则。

  由此可见,翻译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其他学科必然存在一定的联系。这样的联系也为我们的翻译提供的不同的新视角。例如生态学、文学、语言学等为我们的翻译实践提供了新角度。因

  此,译者们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现他们译者的主体性,把目的语文化的需要和读者的接受考虑进来,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三.客家山歌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及相关策略

  客家山歌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客家山歌丰富的内容中完整的保留了浓厚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深厚的心理性格奠基,它反映出客家人的精神风貌、思维特征、审美情调、风俗习性,从客家山歌中我们可以很好的把握客家的社会风貌。客家山歌中包含了许多文化词。这里的文化词是广义角度上的,我们把它分类如以下。第一,物质文化。这是一种非隐性的文化,它包括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服装、饮食、甚至交通工具等。不同的民族间也有不同的生活习惯。第二,方言文化。这是一种特殊的隐形文化。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不同民族之间有自己各自的语言,而客家人的语言客家话也是具有自身的特色。不管是从词汇的表达还是句子的组合规则都是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第三,山歌文化。山歌文化属于民间文化一种。它采用独唱和对唱的形式演绎,见景生情、即兴编词,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主要以爱情、劳动为题材。山歌是反映当地人民生活的精神风貌,也是当地人民的精神文化。那我们在翻译这三类文化负载词时应该采用怎样的翻译策略,我们通过以下例子来分析。首先第一类物质文化方面的负载词。客家婚俗文化中有哭嫁这么一风俗,这是客家婚俗中一种独特的婚礼形式,也是客家人进行伦理礼仪和婚育教化的一种传统形式。哭

  嫁分为平常哭和出嫁哭两种。平常哭就是出嫁之前的哭,这一时期的哭嫁不用受任何规矩的约束。而出嫁哭是要按规矩来办的,因为哭嫁也是展示新娘智慧和家教礼仪的一种传统形式,不然就会被族人视为没出息不懂规矩,这也是为什么客家女孩子在十几岁时会安排做“伴娘”的原因,目的在于让她们长见识,以便自己出嫁时能够懂规矩的哭嫁。那我们在翻译哭嫁这一礼仪时,简单翻译成crybeforemarriage显然是不大妥当的,这样的翻译会让读者更多的关注为什么要哭而不能理解这是客家人的风俗,读者可能误认为这场婚姻是不幸福的,还没开始就已经哭了,他们殊不知哭嫁是一种礼仪,是一种客家人的婚俗。因此我们应把哭嫁翻译成Ritesofmarriage-cry这样的翻译直白的告诉读者这是一种礼仪并不涉及婚姻的幸福感。但是简单的rites也不能完成的诠释哭嫁这一婚俗。因此我们需要采用加注解释的方法。因此整个完成的翻译应该是:Ritesofmarriage-cry,whichatraditionalmarriagecustom.Itdividesintotwocategories.Thefirstoneiscommoncrywhichmeansbridecancryanytimeinanywherewithoutanyrulestobeobey.Thesecondoneismarriagecry,duringtheprocessofmarriage,thebridemustcrywithinfamilyrules,becausethiskindofcryisawaytodemonstratethewisdomofbrideandthefamilyeducation.Asforthisreason,theyoungerHakkagirlsmustbesendtobebridesmaid,inordertoknow

  theprocessofcryandlearntherulesofcrying.

  再如客家人结婚时必须吃的“酒酿蛋”这是客家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普通食物,也是在客家人结婚时用来招待上门提亲的媒婆的必备佳肴。酒酿蛋是客家人有特有的食物,做法很简单就是往米酒里面加入蛋再煮。但翻译时外国读者并不知道米酒是什么,在他们的世界观中制作酒的材料是小麦、高粱、葡萄等并不知道米酒如何酿成。因此翻译时米酒直接翻译成外国的beer还是wine呢?其实都不合适,我们可以采用直译的方式来翻译将米酒的原材料作为中心词来翻译,米酒是有糯米制作而成的,因此翻译即可为glutinousricewine再则可以在后面加注解释酒酿蛋的做法。Puttheeggintoglutinousricewinewhileitwasboiling第二种方言文化。客家山歌大多数以客家方言的形式呈现。因此在翻译时我们要考虑如何把客家方言中的原汁原味给翻译出来。例如客家人中管哥哥叫阿哥阿郎,但是如果我们直接翻译成brother或者翻译成外国人之间的gay显然失去了客家方言的味道,这时我们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出来,将阿哥翻译成lad既能展现出客家山歌的淳朴风貌也把人物关系脉络给理顺了。还有客家人把看风水称为行地理。如果我们按字母意思翻译必然会闹笑话,doinggeographybusiness这样的译法显然是望文生义行不通的。因为这是客家方言的一种表达方式。因此我们首先得知道看行地理就是看风水的意思。我们采用音译的方法直接译成

  doingFengshuibusiness因为外国人对于中国的风水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可以直接采用音译的方法。第三种山歌文化。山歌文化主要是山歌这一特殊的形式,如果按照文本类型来说属于呼唤性文本,目的在于大家的传唱性但是又必须考虑到山歌作为音乐的韵律、节奏感。例如桂花爱等贵客到,贵客唔到花唔开这是客家山歌通常采用的七言四音步。因此我们翻译时尽量保留原来的格式osmanthusinfloweruntilthespecialguest,nospecialguestnoosmanthusflower简短的句式符合了原文的格式。

  翻译朝着文化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用文化翻译观来指导客家山歌的翻译对于以后客家山歌的翻译或者客家其他文化的翻译具有一定的借鉴性。而文化负载词种类的多样性,例如物质文化负载词、方言文化负载词以及山歌文化负载词等等要求我们译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要理解客家山歌中所涵盖的文化内涵,其次将客家山歌中的文化内涵在目的语中找到等值的文化词,最后在对目的语中的等值文化词进行修改,修改时不仅考虑意思层面还不能忽略客家山歌作为歌曲的韵律感。客家山歌中多种多样的文化负载词要求我们翻译时采用灵活多变的翻译策略,为我们的文化翻译提供可参考之处。

篇七:文化负载词的难点是什么

  文化图式理论视域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方法研究——以《道德经》英译为例

  作者:代元佩

  来源:《校园英语》2020年第28期

  文/代元佩

  【摘要】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典籍翻译的难题,影响着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道德经》是我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文化巨著,在国内外均有深远的影响,在其对外传播过程中,英文译本功不可没。本研究以文化图式理论为指导,通过文化图式重合、缺省以及冲突三大角度来分析韦利在翻译该著中文化负载词时所使用的翻译方法,意在促进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

  【关键词】文化图式;文化负载词;《道德经》

  【作者简介】代元佩,男,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2018级翻译硕士。

  文化负载词是语言体系中最能体现语言的文化信息、最直观反映人类的社会生活情况的载体。文化之间的差异是不同民族文化沟通交流的难点之一。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语境内,如何准确而恰当地翻译这些文化负载词,是目的语充分实现其交际目的的基础。本研究以文化图式理论为基础,通过在两种不同文化图式之间建立联系,继而探讨具有明显特性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以通过文化负载词表达,进而实现原语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从而达到提高目标语文本的翻译质量,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翻译目的。

  本研究以老子的《道德经》和阿瑟·韦利的对应英译文本为研究材料,结合尤金·奈达(Nida,E.A.)对文化负载词的分类,来探究阿瑟·韦利在《道德经》英译文本中对文化负载词的采用的翻译方法,以及阿瑟·韦利如何将通过其英译文本将颇具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化传播到国外,并为目标语读者所广泛接受。

  一、文化图式理论

  图式(schema)一词源自希腊词汇,表示大体的形状或方案。基于不同的视角和标准,学者们对这个概念或者术语有着不同程度的认知,也给予了不同的定义。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对应的文化图式会随着发展变化,进而就会被组织得更加紧密;信息在变得更加复杂的同时,也在相似或不同的文化群体成员中变得更加有用。即,文化图式是关于某个特定文化的风俗、习惯和传统并储存于人脑中的已存在的知识结构,它可以通过过去的经历获得(陈喜贝,2001)。

  文化图式(culturalschema)在以下四种方面有最明显区别于其他类别的图式的特征。首先,文化图式因民族而异,不同的民族具有的文化图式不同。其次,文化图式的本质在不同民族之间存在某些相似性。再者,文化图式也具有一定的包容性。最后,文化图式相对来说也具有开放性。

  二、文化负载词与翻译

  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words)这一表达和相关研究颇多。廖七一在《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一书中提道:“文化负载词是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习语、成语和典故。它们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生活方

  式”(廖七一,2000)。对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重点需要考虑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译者的文化观念和目标语读者群的文化接受心态等因素。为了实现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不同文化图式的文化负载词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需要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从文学作品的翻译角度而言,译者如何处理文化负载词是一个难题,因为翻译文化负载的难点不是词汇本身,而是其文化负载词内部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三、《道德经》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

  《道德经》中的文化负载词较多,针对这些特殊词汇要采用合理的翻译方法,笔者认为可以采用意译法、音译法、注释法等来处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1.意译法。意译法(liberaltranslation)指的是“基于对源语含义的尊重,不拘泥于细节,将源语翻译得自然流畅即可。”(刘雨彤,2016)。比如,从“画蛇添足”译为“paintasnakewithfeet-superfluous”可以看出,由于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也是文化的移植,考虑跨文化视角下的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译者在运用意译法时,应当注重词义之间的文化对等,做到保留源语词汇修辞风格的同时,充分考虑目标语读者的接受度。

  2.音译法。音译法(Transliteration)顾名思义是一种译音代义的方法,因其能够弥补语言文化缺省可能造成的表达障碍而颇具优势。这样可以有效地连接两种语言,以实现语境文化的传播,进而加强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从音译法的翻译实践中来看,较多用于专有名词(ProperNouns)的翻译,如人名“ArahamLincoln”译为“亚伯拉罕

  林肯”,品牌名“Casio”译为“卡西欧”以及一些缩写语的专有名词“APEC(Asian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译为“艾派克”,也就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只要形式短,容易上口,往往也采用音译。当然,采用音译法处理比较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一些日常表达、文化词汇以及政治角度的词汇,是比较合理的选择。大家较为熟知的例子如:“二胡”被音译为“erhu”,“豆腐”被音译为“tofu”等。

  3.加注法。加注法(Annotation)一般是对文章中的词语、内容、引文出处等所作的一些说明,分为音译加注和直译加注。广义层面的注释则包括,前言、序言、导言等非文以外的所有内容;狭义层面来说,注释法指的是脚注、尾注及译文中的注释。

  例1:“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Itiswhenthesixnearoneswerenolongeratpeace;thattherewastalkofdutifulsons?Nortillfatherlandwasdarkwithstrife;didwehearofLoyalslaves?”(TaoTeChingChapter18)

  “六亲”一词,在近现代汉语中泛指血亲与姻亲。阿瑟韦利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了直译加注的翻译方法,将“六亲”处理为字面意思“thesixnearones”,并在附注中使用注释法,沿引用著名的翻译解释“father,son,elderlybrother,youngerbrother,husbandandwife(TaoTeChingChapter18)”,来进一步解释“六亲”的含义。这样的翻译方法直观地表达了原文意思,使读者有较好的阅读体验。

  四、文化图式理论对《道德经》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影响

  文化负载词的含义只有在特定文化语境中才是明确的,因而为了充分传递源文本的文化信息,不同文化图式的文化负载词在跨文化翻译时需用不同的方法。

  1.文化图式重合。该角度下的文化负载词,能在目标语文本中找到与源语文化负载词对应的文化图式,因此译者需要找到目标语语文化中相对应的文化图式,采用直译法就能使翻译基本达到等值状态。

  例2:“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Heknowsthemales,yetcleavestowhatisfemale.Becauselikearavine,receivingallthingsunderheaven.”(TaoTeChingChapter28)

  原文中的“雄、雌”本是一组反义词,它们在现代汉语和古汉语里都是一样的意思,均指雄性(男性)和雌性(女性)。“雄”字的引申义为男性特征(勇猛),“雌”字的引申义为女性特征(温顺)。这部分韦利采用了直译法,找到目标语语文化中相对应的文化图式,对原文的隐含意义进行了基本的传递。

  2.文化图式缺省。不同文化之间,文化图式是不同的且文化图式之间都会存在一定的缺失,所以,这种不同和缺失会在某种程度上造成文化意象的缺省或扭曲。因而,译者在翻译时应适当补充文化负载词所隐含的缺失信息,在目标语内容进行表达时,帮助目标语读者填补文化图式对应的空白,从而构建新的目标语文化图式。

  例3:“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Weputthirtyspokestogetherandcallitawheel;butitisonthespacewherethereisnothing.Thattheusefulnessofthewheeldepends.”(TaoTeChingChapter11)

  原文中的“毂”指的是车毂。即,车轮中心的原木,连接车抽且中间有圆孔。韦利在处理时选择直接采用引申义“wheel”进行翻译,笔者认为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翻译欠妥,毕竟车轮并不仅仅是车轴组成,还有车毂等。那么在该目标语译文中,韦利对原文中的“毂”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翻译时对其产生的文化图式会理解不全,进而给目标读者带来一定的疑惑和误解,这种译法会使目标语读者单纯地认为“毂”就是指译文中的车轮“wheel”。

  3.文化图式冲突。文化负载词中存在文化图式冲突的一类,这一点也就要求译者必须要充分地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分析并比较两种文化,在翻译时尽可能地注重形式和内容,确保最大限度地把源语词汇和民族特色保留下来。另外,也需要考虑异化层面的信息,多采用意译法、意译法、加注法等。

  例4:“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AsforthethingsthatfromofoldhaveunderstoodtheWhole?Theskythroughsuchunderstandingremainslimpid,earthremainssteady.”(TaoTeChingChapter21)

  原文中的“一”是数量词,应与译文中的“one”相对应。老子的原文语境中,将“一”认为是具有更多更深层次的含义词。认为中文中的“一”本质上是个独特而又宏观的概念,其代表的深层含义远远高于“一”。长期以来,有较多的学者不断对《道德经》中的“一”开展深入研究。其中,不难发现的是,大多数学者持有这样的观点,即,这个“一”本质上指的就是“道”。而韦利在处理该翻译时,直接把“一”翻译为“whole”,显然是将源文本中的“一”直接理解为一个整体,而没有考虑其深层含义。就这一点来看,韦利在处理翻译时,仅仅解释了源文本中的“一”的部分字面意思,忽略且充分理解“一”在原文语境中的内涵,更没有明确指出“一”在《道德经》中存在的某种独特性。因此,直观翻译的目标文本可以使目标读者理解,但为充分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此部分翻译需要再进行进一步完善斟酌。

  五、结语

  文化负载词作为语言体系中最直观展示生活状况的载体,在跨文化交流中占有至关重要的角色。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冲突与缺省,是对文化负载词开展翻译工作的一项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方面。首先,译者要充分把握源文本,就是要对原文语境中的文化图式进行充分认识和理解;其次,译者要对目标语文化有充足的掌握,以便在处理翻译时,能更好地以目标语读者能接受的图示进行构建,使译文达到符合目标语言使用与表述习惯并引起读者与原作者之间产生更强烈的共鸣。因此,在翻译这些词时,既要寻求语言上的对等,更要充分挖掘深层的文化内涵。通过对不同文化图式的解读,灵活运用意译法、音译法和注释法,来实现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Nida,E.A.La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

  [2]陈喜贝.文化图式理论研究综述[J].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

  [3]辜正坤.老子道德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辜正坤.老子道德经[M].阿瑟·韦利,译.北京: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1999.

  [5]刘雨彤.跨文化交际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J].北方文学,2017.

  [6]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篇八:文化负载词的难点是什么

  文化负载词又称文化独特词、文化内涵词,它深深打上了某一语言社会的地域和时代烙印,是表示某一种文化所特有的事物和概念的词(词组)。

  这类词不仅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且“只存在于某一种文化中,在另一种文化中是空白的”。正是由于我有你无的特性,它们往往是跨文化交流和翻译的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由三部分构成:句法、语义和语用。其中语义,也就是包括词和词组在内的词汇意义最为重要,因为词汇意义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包括生产生活习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文学艺术和科学成就等。

  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所以能代代相传,不断发展,主要靠的是语言这个文化符号中的词汇系统。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变化,最新的文化现象反应最快的是词汇。”

  文化负载词是文化最鲜明个性特征体现,然而这种反映文化差异的词汇却为文化沟通和翻译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在沈从文的作品《边城》中,大量的文化负载词被使用,突出了作品鲜明的特色。目前国内学者对于《边城》英译本的研究主要从翻译策略方法以及美学赏析的角度展开。随着生态学与翻译学的结合,生态翻译学无疑给翻译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助推器!(胡庚申,2008)本文尝试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来研究金介甫《边城》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规律,与此同时也能够为生态翻译学提供一个很好的案例分析。

篇九:文化负载词的难点是什么

  关联理论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以《围城》英译本为例

  马梦

  【期刊名称】《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00)005【摘

  要】本文从文化负载词的定义出发,展示了文化负载词是翻译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而关联理论可以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加以指导。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本文以《围城》为例,从《围城》英译本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负载词翻译语句进行探讨,以期探索文化负载词的有效翻译途径。

  【总页数】2页(P216-217)

  【作

  者】马梦

  【作者单位】宿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宿州23400【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H315.【相关文献】

  1.关联理论视角下中国乡土文学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以莫言小说《生死疲劳》及其英译本为例[J],吴婷婷;方娇娇;戴瑞

  2.关联理论视角下《浮生六记》英译本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邓笑

  3.跨文化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及对比研究——以《论语》经典英译本为例

  [J],谢有莲

  4.阐释学理论视角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以《围城》英译本为例[J],赵彤;李珩

  5.文化自信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以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J],徐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十:文化负载词的难点是什么

  跨文化交际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

  跨文化交际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

  刘雨彤

  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文化负载词翻译是推进跨文化交际的重点难点。文章通过阐述文化负载词,分析文化负载词翻译的难点,对跨文化交际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文化负载词翻译有序开展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

  文化;

  传播;

  翻译

  中西方文化交流效率受翻译质量很大程度影响,伴随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由此对翻译提出了越来越严苛的要求。然而中西方彼此间在文化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翻译过程中面临各式各样的难点、障碍,由此也对翻译人员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而文化负载词便是其中的难点之一。由此可见,对跨文化交际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化负载词概述

  文化负载词指的是各种具备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们可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做有效区分。同时,此类文化负载词可对特定时期的社会背景、经济基础、物质文化等予以反应[1]。换言之,各个历史时期会产生不同对应的文化负载词。

  二、文化负载词翻译的难点

  (一)词义因文化不同而不同

  各种语言相互间词义的差异是造成文化负载词极难翻译的一大难点。换言之,各种语言中的词汇极难在各层面意义上实现全面对等,因而在翻译时,无法在目的语中寻找到与源语完全相同的对等词。好比,“狗”和“dog”在汉英双鱼中便存在不同的文化内涵,对于汉语中“狗”而言,多具有贬义,如狗摇尾乞怜,形容对他人的阿谀奉承;

  而对于英语中“dog”而言,则多具备褒义,如“luckydog”常用于比作幸1运的人。

  (二)文化背景知识缺失

  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缺失同样是造成文化负载词极难翻译的一大难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具备浓郁的文化内涵,各种语言文化焦点各不相同,由此极易造成源语受众十分熟悉的信息对目的语受众而言则是一无所知。所以,翻译人员应当充分结合目的语受众的接受能力,翻译出已知信息的潜在含义,进而使目的语受众获取与源语受众基本一致的反应。

  三、跨文化交际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

  全面文化负载词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下,要紧随时代发展脚步,引入先进理念、成功发展经验开展好文化负载词翻译工作,如何进一步促进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有序开展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一)直译法

  直译法指的是一方面要对源语含义进行充分准确的传达,不对源语思想做任何失真或者随意删减、增加,一方面要对源语风格特色予以保留,做到形神兼具。对于相关汉语语言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过程中采用直译法不仅能够留存源语词汇的文化内涵,还有助于将其传递至目的语文化中,进而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2]。

  汉语语言中存在大量关于直译的例子,且很难从中找到翻译的痕迹,充分彰显了中西文化的有效融合。就好比,“一国两制”译为“onecountry,twosystems”,“与时俱进”译为“keeppacewiththetimes”等。这些翻译例子充分表明了文化负载词的合理直译,一方面可对源语词汇特有文化特色予以保留,一方面可一定程度上增強目的语词汇丰富性,需要注意的是,文化负载词翻译应当以不会造成目的语受众误解为重要前提。同时,一些习语的翻译同样会应用到直译的翻译方法。即便不同语言文化存在极大的差异,然而人类社会生活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共同经历或相通之处,所以不同语言同样存在大致相合的表达。基于此,在开展文化负载词翻译过程中,仅需应用直译方法即可。凭借人类思维中共同存在的一定共性,使汉语中相关具有深厚文化意象的成语可应用直译的翻译方法。就好比,“破釜沉舟”译为“burnonesboats”,“趁热打铁”译为“strikewhiletheironishot”,“浑水摸鱼”译为“tofishinthe2troubledwater”,“空中楼阁”译为“castleintheair”等。此外,中国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汉语中拥有各式各样浓郁文化内涵的词语,为了使这些文化负载词的内涵、韵味得以充分保留,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世界人民所充分认识,有时候翻译人员对此类词语同样会应用直译的翻译方法。好比,“剪纸”译为“paper-cut”,“龙舟”译为“dragonboat”,“文房四宝”译为“scholar"sfourjewels”,“四书五经”译为“fourbooksfiveclassics”等。跨文化交际下,此类词语的直译能够纯真地道地对保留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及无穷魅力。

  (二)意译法

  跨文化交际下,汉语中拥有大量特定内涵的文化负载词,在对它们进行翻译过程中如果运用直译法,极易使目的语受众产生误解,甚至可能产生文化冲突[3]。鉴于此,此类词汇的翻译可引入等效原则下的意译法,无需刻意追求源语的语言形式,只需翻译出源语对应传达的涵义即可。意译法指的是基于对源语涵义的尊重,不拘泥于细节,将源语翻译得自然流畅即可。意译法的优势在于翻译人员可脱离词语构造模式的制约,经由探索源语词汇的深层涵义、文化特色开展翻译。

  就好比,在对我国极具代表性的文化负载词中文菜名进行翻译过程中,倘若将“醉虾”“蚂蚁上树”“红烧狮子头”等直译为英文,必然会使一些外国友人看的一头雾水。鉴于此,在对中文菜名翻译过程中,可运用意译的翻译方法,通过对菜原材料、制作工艺的传达,从而为外国有人接受和认识提供便利。就好比,“醉虾”译为“Liquor-saturatedshrimp”,“蚂蚁上树”译为“Vermicelliwithspicymincedpork”,“红烧狮子头”译为“Braisedporkballinbrownsauce”等。同时,汉语中还存在大量带有历史典故的成语,此类文化负载词在英语中未有相对应的文化内涵,倘若运用直译法必然会使目的语受众产生诸多疑惑,所以于此情况下翻译人员可运用意译的翻译方法。好比,“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译为“Alossmayturnouttobeagain”,“掩耳盗铃”译为“plugone"searswhilestealingabell”,“画蛇添足”译为“paintasnakewithfeet-superfluous”等。此外,受文化差异影响,不同语言有时会运用不同的文化意象来传达一致或相近的实质内容,在对此类词汇进行翻译过程中,在运用意译法的同时,还应当注重保留词义的文化对等,做到一方面对源语3词汇修辞风格予以保留,一方面为目的语受众接受和认识提供便利。好比,汉语中的“拦路虎”与英语中的“lionintheway”,汉语中的“对牛弹琴”与英语中的“tocastpearlsbeforeswine”,汉语中的“落汤鸡”与英语中的“likeadrownedrat”等。

  (三)音译法

  除去直译法、意译法外,音译法同样是一种常用的翻译方法,其指的是结合源语词汇发音特点,于目的语词汇中选取与源语词汇发音相同或者类似的文字进行翻译。我国翻译家金惠康指出,翻译过程中不可因词汇空缺而强行对其他概念的词汇进行套用,他强调“音译法最主要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弥补语言文化缺位所造成的表达障碍,连接两种语言,传播不同文化,进一步促进语言文化的交流”。翻译主要是为了突破源语与目的语相互间的语言界限,推动跨文化交际的有序开展。鉴于此,将音译法运用于翻译负载民族文化特质的相关词汇,可有效保留源语词汇的文化特质,并促使其向目的语文化体系的有效融入,使目的语受众能够充分地了解异域文化内涵,积极促进两种文化的互通相融[4]。

  汉语中有诸多文化负载词被运用了音译的翻译方法传播至英语语境中,它们主要包括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日常用语、文化专有项以及一些与中国政治关联的词汇等。好比,“武术”译为“wushu”,“二胡”译为“erhu”,“福娃”译为“fuwa”,“豆腐”译为“tofu”等。

  伴随如今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对外传播汉语文化越来越为我国政府所重视。大量音译至英语中汉语词汇被越来越广泛的英语受众所认识,这些词汇所负载的中国文化也越来越为英语受众所接受。然而,一些词汇刚传播至英语语境中时,由于目的语受众对它们负载文化内涵一知半解,单凭音译很难为人们所有效认识,所以应当运用音译加注解的翻译方法,该种翻译方法一方面可依托音译对源语词汇文化内涵予以保留,一方面可依托注释帮助目的语受众有效理解源语词汇含义。伴随中西跨文化交际活动的不断推进,西方对中国文化了解的不断加深,对该部分文化负载词的注解即可省略,运用音译法即可。好比,对汉语中“阴阳”一词进行翻译时,过去翻译人员通常会运用音译加注解的翻译方法,即译为:“yinandyang,thetwoopposingprinciplesinna-ture,theformer4feminineornegative,thelattermasculineorpositive”。如今英语受众对中国“阴阳”文化内涵已有一定认识,因而将其直接翻译成“yinandyang”即可。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跨文化交际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至关重要。文化负载词翻译不仅仅是对源语信息的传达,还应当达成文化层面的交流互动。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清楚认识文化负载词内涵特征,全面分析文化负载词翻译的难点,结合文化负载词实际情况,强化对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等的科学合理应用,积极促进文化负载词翻译有序开展。

篇十一:文化负载词的难点是什么

 在语言系统中,最能体现语言承载的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的社会生活的词汇就是文化负载词。语言(Language)不仅是人类思想感情表达与交流的工具,而且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能真切地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态地域、物质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不同的语言决定了不同民族的不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语言表达方式。因此,语言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进而产生了一定数量的文化负载词。(Culturally-loadedwordsrefertothosewordsorphraseswhichconveyacertainkindofculturalconnotationsorassociationswhichmayormaynotbefoundinotherlanguagesorcultures.)文化负载词是最能体现语言中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要求译者在准确恰当地理解他国文化中的信仰、习俗审美价值观等方面的同时,忠实地传达本国文化的精髓与灵魂,才能真正做到不同文化的交流。

篇十二:文化负载词的难点是什么

 文化翻译观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作者:彭丽梅

  来源:《文学教育》2014年第9期

  彭丽梅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来探讨客家山歌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中存在的问题。目的在于指出文化翻译观对于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指导作用及解释性,为客家山歌的传播做贡献。因为文化负载词种类的特殊性、复杂性,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也应该是灵活多变的。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

  客家山歌

  文化翻译观

  一.文化负载词的特点及翻译现状

  翻译的质量决定了中西交流的效率,随着中西交流的频率越来越高,这对翻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中西之间存在文化之间的差异,翻译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障碍和难点,这也给译者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而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words)正是难点之一。所谓文化负载词就是指那些带有特殊文化内涵的词,它是有别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同时这些文化负载词能够反映特定时期的经济基础、时代背景、政治风貌、物质文化和宗教信仰等。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文化负载词的产生。文化负载词在原文中一般扮演两种角色。一是为了实现概念意义,也就是字面意思。二是为了传达特殊的文化内涵。不同的角色决定了在翻译时所采用的不同策略。如果是为了实现概念意义,此时译者可采用直译的方法表达字面意思而不需把文化内涵翻译出来。反之,要采用意译等方法将原文的文化内涵传递出来。文化内涵又可以分几种。第一原文的文化负载词能在目的语中找到具有相似的文化内涵。第二不能再目的语中找到与原文相似文化内涵的文化负载词。与目的语中的文化内涵是否一致也决定了不同的翻译策略。由上述可见,文化负载词的复杂性,特殊性必然给我们翻译时带来一定的困难。尽管翻译文化负载词是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译者们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应用不同的翻译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也为我们在翻译文化负载词中提出了很好的借鉴。有灵活多变的翻译策略为其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奠定坚实的基础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翻译实践活动。本文采用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来指导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二.文化翻译观与翻译

  文化翻译观是巴斯奈特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出现文化转向时,译者们的翻译不是仅仅局限于文本之间的翻译,而更多的是把翻译置身于文化范畴之中。即翻译不仅仅关注文本内部之间的联系还有注重文化之间的交流。巴斯奈特认为翻译就是文化之间的交流。只停留在文本内部的翻译已经不能够顺利达到翻译的目的。巴斯奈特将自己的文化翻译观诠释为以下几点。第一,翻译的单位是动态多变的,以前的句子、语篇为单位的翻译应该被文化翻译单位所取代。第二,翻译不是简单的译码解码过程,更多的时候应该是重组信息的过程,而目的就是为了交流。第三,翻译不是对原文的重复,以前认为只需要将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就算达到的翻译的目的,现在强调的是原语文本在目的语文化中是否拥有等值的文化功能。第四,既然翻译是为了达到文化之间的交流,那么不同时期的文化交流必然有不同的规则,相应的翻译时也会有不同的规范和原则。

  由此可见,翻译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其他学科必然存在一定的联系。这样的联系也为我们的翻译提供的不同的新视角。例如生态学、文学、语言学等为我们的翻译实践提供了新角度。

  因此,译者们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现他们译者的主体性,把目的语文化的需要和读者的接受考虑进来,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三.客家山歌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及相关策略

  客家山歌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客家山歌丰富的内容中完整的保留了浓厚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深厚的心理性格奠基,它反映出客家人的精神风貌、思维特征、审美情调、风俗习性,从客家山歌中我们可以很好的把握客家的社会风貌。客家山歌中包含了许多文化词。这里的文化词是广义角度上的,我们把它分类如以下。第一,物质文化。这是一种非隐性的文化,它包括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服装、饮食、甚至交通工具等。不同的民族间也有不同的生活习惯。第二,方言文化。这是一种特殊的隐形文化。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不同民族之间有自己各自的语言,而客家人的语言客家话也是具有自身的特色。不管是从词汇的表达还是句子的组合规则都是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第三,山歌文化。山歌文化属于民间文化一种。它采用独唱和对唱的形式演绎,见景生情、即兴编词,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主要以爱情、劳动为题材。山歌是反映当地人民生活的精神风貌,也是当地人民的精神文化。那我们在翻译这三类文化负载词时应该采用怎样的翻译策略,我们通过以下例子来分析。首先第一类物质文化方面的负载词。客家婚俗文化中有哭嫁这么一风俗,这是客家婚俗中一种独特的婚礼形式,也是客家人进行伦理礼仪和婚育教化的一种传统形式。哭嫁分为平常哭和出嫁哭两种。平常哭就是出嫁之前的哭,这一时期的哭嫁不用受任何规矩的约束。而出嫁哭是要按规矩来办的,因为哭嫁也是展示新娘智慧和家教礼仪的一种传统形式,不然就会被族人视为没出息不懂规矩,这也是为什么客家女孩子在十几岁时会安排做“伴娘”的原因,目的在于让她们长见识,以便自己出嫁时能够懂规矩的哭嫁。那我们在翻译哭嫁这一礼仪时,简单翻译成crybeforemarriage显然是不大妥当的,这样的翻译会让读者更多的关注为什么要哭而不能理解这是客家人的风俗,读者可能误认为这场婚姻是不幸福的,还没开始就已经哭了,他们殊不知哭嫁是一种礼仪,是一种客家人的婚俗。因此我们应把哭嫁翻译成Ritesofmarriage-cry这样的翻译直白的告诉读者这是一种礼仪并不涉及婚姻的幸福感。但是简单的rites也不能完成的诠释哭嫁这一婚俗。因此我们需要采用加注解释的方法。因此整个完成的翻译应该是:Ritesofmarriage-cry,whichatraditionalmarriagecustom.Itdividesintotwocategories.Thefirstoneiscommoncrywhichmeansbridecancryanytimeinanywherewithoutanyrulestobeobey.Thesecondoneismarriagecry,duringtheprocessofmarriage,thebridemustcrywithinfamilyrules,becausethiskindofcryisawaytodemonstratethewisdomofbrideandthefamilyeducation.Asforthisreason,theyoungerHakkagirlsmustbesendtobebridesmaid,inordertoknowtheprocessofcryandlearntherulesofcrying.

  再如客家人结婚时必须吃的“酒酿蛋”这是客家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普通食物,也是在客家人结婚时用来招待上门提亲的媒婆的必备佳肴。酒酿蛋是客家人有特有的食物,做法很简单就是往米酒里面加入蛋再煮。但翻译时外国读者并不知道米酒是什么,在他们的世界观中制作酒的材料是小麦、高粱、葡萄等并不知道米酒如何酿成。因此翻译时米酒直接翻译成外国的beer还是wine呢?其实都不合适,我们可以采用直译的方式来翻译将米酒的原材料作为中心词来翻译,米酒是有糯米制作而成的,因此翻译即可为glutinousricewine再则可以在后面加注解释酒酿蛋的做法。Puttheeggintoglutinousricewinewhileitwasboiling第二种方言文化。客家山歌大多数以客家方言的形式呈现。因此在翻译时我们要考虑如何把客家方言中的原汁原味给翻译出来。例如客家人中管哥哥叫阿哥阿郎,但是如果我们直接翻译成brother或者翻译成外国人之间的gay显然失去了客家方言的味道,这时我们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出来,将阿哥翻译成lad既能展现出客家山歌的淳朴风貌也把人物关系脉络给理顺了。还有客家人把看风水称为行地理。如果我们按字母意思翻译必然会闹笑话,doinggeographybusiness这样的译法显然是望文生义行不通的。因为这是客家方言的一种表达方式。因此我们首先得知道看行地理就是看风水的意思。我们采用音译的方法直接译成doingFengshuibusiness因为外国人对于中国的风水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可以直接采用音译的方法。第三种山

  歌文化。山歌文化主要是山歌这一特殊的形式,如果按照文本类型来说属于呼唤性文本,目的在于大家的传唱性但是又必须考虑到山歌作为音乐的韵律、节奏感。例如桂花爱等贵客到,贵客唔到花唔开这是客家山歌通常采用的七言四音步。因此我们翻译时尽量保留原来的格式osmanthusinfloweruntilthespecialguest,nospecialguestnoosmanthusflower简短的句式符合了原文的格式。

  翻译朝着文化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用文化翻译观来指导客家山歌的翻译对于以后客家山歌的翻译或者客家其他文化的翻译具有一定的借鉴性。而文化负载词种类的多样性,例如物质文化负载词、方言文化负载词以及山歌文化负载词等等要求我们译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要理解客家山歌中所涵盖的文化内涵,其次将客家山歌中的文化内涵在目的语中找到等值的文化词,最后在对目的语中的等值文化词进行修改,修改时不仅考虑意思层面还不能忽略客家山歌作为歌曲的韵律感。客家山歌中多种多样的文化负载词要求我们翻译时采用灵活多变的翻译策略,为我们的文化翻译提供可参考之处。

  参考文献:

  [1]钟俊昆,客家山歌文化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

  [2]孙致礼.文化与翻译[A].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0.

  (作者介绍:赣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篇十三:文化负载词的难点是什么

 文化负载词又称文化独特词、文化内涵词,它深深打上了某一语言社会的地域和时代烙印,是表示某一种文化所特有的事物和概念的词(词组)。

  这类词不仅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且“只存在于某一种文化中,在另一种文化中是空白的”。正是由于我有你无的特性,它们往往是跨文化交流和翻译的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由三部分构成:句法、语义和语用。其中语义,也就是包括词和词组在内的词汇意义最为重要,因为词汇意义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包括生产生活习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文学艺术和科学成就等。“一个国家的文化可以代代相传并不断发展的原因主要取决于语言文化符号中的词汇系统。

  随着国家文化的发展和变化,词汇对最新文化现象的反应最快。

  ”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及译文效果有几种情况:

  1)省略——文化内涵完全缺失;

  2)单纯音译——文化内涵传递与否有赖于该词已有的传播程度和目的语读者的文化层次;

  3)音译加注释——传递了文化信息,但很有可能破坏故事可读性,或导致译文繁琐;

  4)替换意象乃至完全归化——原词文化内涵消失,但易为目的语读者理解。可见,几种翻译策略并无绝对意义上的孰优孰劣。

  对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译者不但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还要具

  备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架构,在翻译过程中须细致耐心。陈译和拉译均为编译本,书名都强调这是“故事”,因此更注重故事的趣味性,对文化负载词的处理比较自由,或忽略或误译。

  相比之下,李译更忠实原文,但也存在因过于拘泥于字面致使译文不够凝练或破坏故事可读性的弊端。文化负载词属于微观文化,其鲜明浓郁的文化色彩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虽然在翻译过程中有时它们不可避免地要“改头换面”,致使某些信息流失,译者仍应努力深入理解原语和目的语的文化内涵,从而构筑起双方交流和理解的桥梁。

篇十四:文化负载词的难点是什么

 浅论文化负载词的英汉互译

  浅论文化负载词的英汉互译

  王晴

  【摘要】文化负载词因其所承载的特殊文化内涵而成为翻译的难点,本文在分析了这一词汇层面的文化差异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在文化负载词翻译中应遵循的原则及具体的翻译策略。

  【期刊名称】考试周刊

  【年(卷),期】2012(000)058【总页数】2【关键词】文化负载归化异化英汉互译

  一、文化负载词

  语言既是交流的媒介,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和制约。不同的语言反映和传播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在历史背景、社会习俗、宗教、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亦在各自的语言中打下了烙印。作为构筑语言的基本单位,词汇可以窥探一个民族的文化。文化负载词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文化负载词指的是语言词汇系统中客观直接反映该民族独有文化的一类词汇,它是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的反映。对于文化负载词,很多学者有不同种类的定义。MonaBaker认为当原语言词汇所传达的概念在目的语文化中完全不存在时,这种概念通常被认为是“cultur

  e-specific”。它既有可能是抽象的,又有可能是具体的,还可以是和宗教信仰、社会制度,或者一种食品相关联的(Baker,2000:32)。廖七一认为“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words)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这些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廖七一,2000:96)。

篇十五:文化负载词的难点是什么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从文化翻译视角谈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潘帅英

  (喀什师范学院

  外国语系

  讲师

  新疆

  喀什

  844007)

  摘要: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语言与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语言与文化的个性给翻译带来重重障碍。本文试以汉语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为切入点,从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翻译及文化与翻译三个方面来阐述翻译实际上是文化翻译这一概念。

  关键词:翻译;语言;文化;文化负载词

  OntheEnglishTranslationofChineseCulture-loadedVocabulariesfromthePerspectiveofCulturalTranslation

  PanShuaiying(ForeignLanguageDepartment,KashgarTeachers’College,lecturer,Kashgar,Xinjiang,844007)Abstract:Translationisacross-linguisticandcross-culturalcommunicativeactivityduringwhichthemeaningcarriedbyonelanguageandcultureisconvertedintoanotherlanguageandculture.Theuniversalityoflanguageandculturehasmadethetranslationpossible,buttheindividualityoflanguageandculturehasbroughtobstaclestotranslation.ThispapertriesouttomaketheEnglishtranslationofChineseculture-loadedvocabulariesasthebreakthroughpoint,illustratestheconceptthattranslationistranslatingculturefromthethreeinterrelationshipsoflanguageandculture,languageandtranslation,andcultureandtranslation.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意义的交流必须通过语言来实现。而每种语言都是一个独特文化的部分载体。在转换一个文本中的语言信息时,也在传达其蕴涵的文化意义。汉译英是译者将作者为汉语读者所写的汉语文本转换成功能相似、意义相符、供英文读者阅读的英语文本的活动。词汇是文化信息的积淀,各民族的文化观、价值观等文化的各个层面均反映于各自的词汇系统中,并形成带有文化色彩和文化内涵的文化词汇。由于负载着特殊的民族文化内涵,文化词汇往往构成了作为跨文化交际行为的翻译的难点和重点,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对于中西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国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什么?各国学者定义不一。八十年代,我国学者对语言作了这样的界定: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符号系统(刘伶,1984)。后又有学者指出:语言是一种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符号系统(刑福义,1993)。西方语言学家一般把语言视为“人类特有的、具有任意性的符号系统”。笔者倾向于这样一种较为全面的界定:“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它作用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时候,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当它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认知的工具;当它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容器”(许国璋,1987)。

  1.1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是通过社会习得的知识,而语言则是人类特殊的语言能力通过后天社会语言环境的触发而习得的一套知识体系。陈宏薇和李亚丹主编的《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一书中给文化下的定义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根据《文化语言学》的文化分类法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由于语言是人类最杰出1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的创造物之一,语言自然是文化的一部分。

  1.2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亦即它又是文化其他组成部分得以存在和延续的基础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人类形成思想和表达思想的工具,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载体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比如“三生有幸”和“一尘不染”是反映我国佛教观念的词汇,“灵丹妙药”和“回光返照”则与道教有关。“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反映了我国的政策,“闹元宵”和“赛龙舟”则反映了我国的民俗。由于“贝”曾为原始生活的货币,汉字中不少与“钱”或“贸易”有关的字都带有偏旁“贝”。如:贩、财、购、贸、贷等。“皿”是象征字,象征家用饮食器具,该偏旁出现在某些字中表示盛物的日用品。如:盆、盏、盘、盖、盂、盅等。这些字都承载着我国古代物质文化的信息。

  1.3文化是语言的底座

  英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先驱泰特勒曾将文化定义为“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中所有一切能力与习惯”。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E.A.Nida)则将文化简名扼要地定义为

  “thetotalityofbeliefsandpracticesofasociety”。1921年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Sapir)就在其著作《语言论》中指出:语言有个底座,语言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格和信仰的总体,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深深植根于语言。

  2.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目前,我国翻译界新崛起的“文化学派”认为: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既是文化的一种表象形式,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张今曾在《文学翻译原理》一书中对翻译创作做过精辟的论述:“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品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映像或艺术映像,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译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因此,对于以语言转换为基础的翻译工作来说,文化传达就成了一个重要的主题。

  翻译的本质是意义传达活动,即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蕴涵的思想内容完整、准确地重新表达出来。表面上翻译好象仅仅是语言层面上的事情,实际上译者的翻译过程更是文化信息传递的过程,因为语言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符号,其使用方式与表达内容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语言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翻译与文化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的背景产生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包容了不同的文化。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文字的转换,翻译作为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之一,更是一个语言间文化传输与移植的过程。因此,作为译者,在恰当理解语言文字层面的意思的同时,应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有效地将源语言中的文化信息在译文中加以传达。

  3.文化交际中文化词汇的翻译策略

  3.1音译

  对于源语文化中特有的物象在译语中是“空白”或“空缺”,这时可采用音译法把这些特有的食物移植到译语中去。音译主要是指用汉语中谐音的字或字的组合翻译英语的词语,而这些字或字的组合并不是汉语中现成的有意义的词。例如:脱口秀(talkshow),酷(cool),黑客(hacker),伊妹儿(email),艾滋病(AIDs),色拉(salad),可口可乐(Coca-cola),阴(yin),阳(yang)等。

  在介绍中国特色的独一无二的事物时大多采用汉语拼音拼写,以最大限度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民族语言的风格。现在国内食品名称多崇洋媚外,但是洋人却用tofu来替代2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beancurd作为豆腐的英文名称。同样,饺子就是jiaozi,而非dumpling。这类词语由于在英语没有相对应的同义词,以全新意义进入英语词汇,具有形式上独一无二性和表达准确性,反而不容易被英语词汇排挤,牢牢抢占一席之地;其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反映了文化发展的趋同性以及外国读者对文化差异性的尊重和认可。

  3.2音译加类别词

  由于汉字的表意特征,在音译英语词语时,汉语读者一开始可能不了解该音译词的确切含义,必要时可采用在音译词后面加类别词的方法,如:汉堡包(hamburger),高尔夫球(golf),爵士乐(jazz),桑拿浴(sauna),来福枪(rifle),芭蕾舞(ballet)等。

  3.3音译加解释性翻译

  解释性翻译是我们在翻译文化负载词的时候一贯采用的翻译策略,是移植文化的必要手段。翻译时为了避免疑问或含义模糊不清,进行解释性翻译,将意思完整表达出来,从而达到最佳翻译效果,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例如:“压岁钱”:TopresentchildrenwithnewlyprintedcashasYasuiqianorgiftmoneywhichisoneritualofChineseincelebratingLunarNewYear.由于原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其“对等语”或“对应语”而造成的词汇空缺,翻译时无法用准确贴切的词语译出其词义内涵,因此对于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基本共识是采用汉语拼音音译加解释性译文的方法。

  3.4直译

  直译法指用译语中“对应”词语译出源语中的文化信息。这能够尽可能多地保留源语文化特征,开阔译语读者的文化视野,然而不能生搬硬套,应做到以不引起目的语读者误读误解为前提。例如:oliverbrach),纸老虎(papertiger),一国两制(onecountrywithtwosystem)等等。

  3.5意译

  意译法即着眼于传达原文意义的翻译(诠释),它舍去源语的语言形式和字面含义,在译语中,用跨文化的“语用对等”词来表达出原语的文化信息。例如:文艺复兴(theRenaissance),辛亥革命(the1911RevolutionagainstQingDynast)等。

  3.6替换

  替换指在保留原文交际意义的基础上,用译语中某个概念意义不同但文化意义相近的词语替换原文词语的方法,即用译语中带有文化色彩的词语取代源语中带有文化色彩的词。如:tolaughoffone’shead(笑掉大牙);leadadog’slife(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挥金如土(tospendmoneylikewater);力大如牛(asstrongasahorse)。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信息体现于语言之中。翻译作为跨语言、跨文化交际活动,传达的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文化信息。在尽可能忠实于原文字面信息的基础上,有效地传递文化信息是翻译的首要任务。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人们都说:他必须掌握两种语言,确实如此;但是,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翻译实际上就是文化翻译。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白靖宇

  文化与翻译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4]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翻译通讯,1984,(1):27[5]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作者简介:潘帅英,1978年3月出生,性别:女;籍贯:河南濮阳,职称:讲师;学历:研究生

  主要从事工作:大学英语教学;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投稿日期:2011年6月29日

推荐访问:文化负载词的难点是什么 负载 难点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