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博彦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疫情防控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和影响9篇

时间:2022-11-09 08:20:08 浏览量:

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和影响9篇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和影响  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在遭到严重战争破坏,陷于瘫痪边缘的基础上,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和影响9篇,供大家参考。

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和影响9篇

篇一: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和影响

  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在遭到严重战争破坏,陷于瘫痪边缘的基础上,迅速恢复和发展,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内,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实现了经济的崛起。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我国是一个很好的启迪,本文主要从产业政策和企业制度这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日本经济产业政策企业制度启示

  一、引言众所周知,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在一片废墟之上经历了短

  短二三十年的时问就实现了经济腾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制造的产品已经横扫英国摩托产业.超越了汽车大国美国。在钟表、摄像机、光学仪器行业抢夺了钟表王国瑞士的市场。总之,日本在很短时间内就爬上了国际社会金字塔的顶端。很多人一直在思索日本到底是以什么方式或是靠什么手段来实现经济腾飞的。今天,我国正值经济飞速发展期,研究战后日本发展的问题对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诚然,日本经济的腾飞发展与二战后欧美各国对其提供的各种援助是密不可分的,亚洲两场局部战争的爆发也促进了日本战后经济的复苏步伐。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日本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这对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最根本的作用。

  二、超赶型的产业政策(一)日本产业政策的特点以产业政策为中心,运用各种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全力扶植战略产业和

  大企业的发展,使之以强劲的国际竞争能力,实现赶超欧美经济大国的长远战略,这是日本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战后日本产业政策是日本政府通过全力扶植各个时期战略产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享用后发利益,一举实现百年来赶超欧美工业大国战略目标的根本手段。

  在战略产业选择方面,根据动态比较优势的经济学原理,依照比较收入弹性值、比较劳动生产率和扩大就业率三大基准,优先确定扶植钢铁、石油化学、合成纤维、汽车、产业机械、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等重化工业。

  sofrualdinkgwtec,pbyhm

  日本产业政策的核心是在充分调动企业竞争活力的基础上,坚持官民协调,“活力活用”为保证战略产业的发展而由政府实行必要的行政干预,因此它是对国民经济实行间接管理的有效手段。以素质优秀的经济官僚为中心,通过各种形式的审议会,坚持官、产、学三结合,在充分交换信息和协调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决策,是日本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的重要方式。“政策金融”是贯彻日本产业政策的重要手段,产业政策的核心是把有限的资金和外汇优先分配给战略产业,以求保证发展重点。这项工作主要通过日本开发银行和民间银行进行协调贷款而实施的,这种方式日本称之为“政策金融”。日本的产业政策是国家过渡时期的赶超政策。这种政策既重点突出,又在总体上比较协调,照顾到了各个时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既立足国际观点,又适应国内经济发展的具体条件;既有连续性,又对围民有较强的说服力。(二)对我国的启示1、实现内需和外需并重的经济发展战略

  二战至今50年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80年代以来,日本主要依靠内需来托动经济的快速增长。而我国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进口,目前净出口对GDP贡献率达5l%,对外依存度超过70%。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将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支撑。政府部门应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居民消费的经济政策,积极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同时培育农村的潜在消费市场。2、实行分阶段产业保护政策

  目前对我国来说,政府执行一种开放型的适度保护贸易政策是必要的。我国应充分利用世贸组织协议的相关规定和例外条款,根据产业发展状况拟定时间表,逐步分阶段地开放我国市场。政府的调控职能一是体现在对产业保护的选择范围方面,应重点保护汽车、机电等国家支柱产业以及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电信、金融等幼稚产业;二是体现在对产业保护手段的运用方面,应充分运用WTO对发展中同家实行的例外条款等一系列不违背WTO规则的保护措施;三是体现在对产业保护程度的控制方面,变以往的过度保护为适度保护,给予相关产业以引导和支持,提高其国际竞争力,逐步实行市场的自由化。3、实行产业倾斜政策

  后起国家在资金、熟练劳动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着差距,因

  ofrualdinkgwtesc,pbyhm

  此,在技术引进时,要从总体上对自己国家的生产要素现状、市场规模、社会文化环境、吸收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考虑,突出重点,多渠道、多形式引进适用的先进技术;要明确社会经济发展的日标,根据本国同情和社会经济条件,全方位地选择适用的关键技术。一般来说,后起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资源是非常稀缺的,所以采取倾斜式不平衡的发展战略,重点选择先进适

  用的技术,优先发展某些产业,就能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引诱其他部门的出现和发展。以实现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目标的最佳综合效益。”4、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产业政策实现

  日本政府在实施产业政策时只是提出设想,保护和扶植幼稚产业,维持产业秩序,完善市场机制。日本主导产业的成长主要是依靠市场机制形成,这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实施产业政策必须与利用市场机制相结合,而且只能是为了弥补市场缺陷。今后为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产业政策实现,国家应加速经济立法,尤其是应尽快制定反垄断法,产业振兴法;打破市场割据,建立健全统一的市场体系。5、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调节作用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有过热迹象,应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切实发挥产业政策的调节作用。对供求失衡的行业应该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来加强调节,对投资过热的行为要促进供给增长与需求增长相互适应。对投资严重过热行业的投资规模一定要严加控制,以保持宏观经济的良好局面。

  三、以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制度(一)、日本企业制度特点

  日本企业高度敬业的团队精神来自其特有的企业制度,即以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制度。

  所谓“年功序列工资制”,亦即根据职工的学历和工龄长短确定其工资水平的做法,工龄越长,工资也越高,职务晋升的可能性也越大。如果学历、能力和贡献不相上下,工龄就是决定职务晋升的重要根据。(这里所说的工龄,均指在同一公司或企业内连续工作的年数,而在不同公司工作的工龄一般不能连续计算。)

  ofrualdinkgwtesc,pbyhm

  终身雇佣制是指从各类学校毕业的求职者,一经企业正式录用直到退休始终在同一企业供职,除非出于劳动者自身的责任,企业主避免解雇员工的雇佣习惯。

  在日本,终身雇佣制度使得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形成长期稳定的关系,导致双方行为的长期化,这也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化了企业的生存条件。这种制度使得人容易与企业相处,企业的发展取决于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开发又需要企业进行长期积累。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对企业人才的蓄积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在日本所有的企业都实行终身雇佣,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这种企业制度成了日本企业精神的形成根源。在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日本特定文化的背景下,形成了员工对企业的服从和忠诚,员工对企业的服从和忠诚在日本企业的内部又变成了高度的敬业精神和相互配合的团队精神。

  在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中,在这种特定企业制度中形成的以“忠诚”为核心价值的高度敬业的团队精神表现出了很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正是这种日本精神与市场竞争相结合,才使日本的“企业系列制度”、“主银行制度”“终身制”“、年功系列制”等制度,变成了使内部的摩擦内耗降低到最小程度,使整体的团队作用充分发挥的优势。特别是在企业内部,正是这种敬业精神与日本一流工程技术相结合才创造了风靡世界市场的一流的日本产品。(二)、日本式企业制度对我国企业管理的启示

  中国和日本在传统文化上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又同属东方的后发展类型国家,加上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又是建立在东方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在企业管理模式方面可以观察到许多不同程度、不同层面上的共同的或趋同的发展轨迹。笔者认为以终身企业雇佣制度及年功序列制为主要特征的日本企业员工管理模式对我国的企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借鉴作用。

  第一,重视人力资源的灵活运用。日本企业广泛采取继续教育、岗位轮换、情报共享、职工参与管理等制度措施,不断向企业员工输送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让他们参与各种不同工作岗位的实践,不断得到锻炼,使之成为能够高度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经营需要的人才。这正是日本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迅速转变经营方向,采取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赢得市场主动权的奥

  ofrualdinkgwtesc,pbyhm

  秘所在。笔者认为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调配方面的灵活运用,提高其市场适应性是我国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前提。

  第二,重视经营的民主。在日本企业中广泛实行的提案制度、自主管理制度、劳资协议制度,以及内部工会制度等,旨在提高经营民主化.从而调动了企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笔者认为我国企业也应重视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参与,这是调动企业成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基本方式,也是建立高度的企业向心力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日本企业之所以在战后短短几十年时间内迅速崛起、壮大,在世界市场上取得巨大优势.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日本企业通过实施以人为本的经营民主化管理方式。普遍具有很强的向心力。无论从其稳定的雇佣制度、内部晋升制度、年功升薪制度、内部福利制度等,还是从情报共享制度、经营参与制度等,一切旨在尽力满足企业员工需求.目的在于加强企业的内部向心力。

  第三,重视集体主义与协作精神,日本企业内的各种观念、制度和方法,会发现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是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保留大量不确定的责任界限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加以灵活确定责任的工作区域,是建立集体观念和强化协作精神的基本条件。终身雇佣制、企业内部福利制度、情报共享制度旨在加强企业劳动市场内部化的措施,都会极大地提高企业凝聚力,促进集体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就业人员合理晋升的内部开放。晋升制度能更好地将组织成员吸引在组织内部。资源均等分配制度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为了提高集体观念和增强协作精神,这些是企业成功的根本基础。

  参考文献:陈淮《日本产业政策研究》1991苗志葆《中日产业结构比较研究——对日本经济发展历史经验的借鉴》耿欣《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剖析》期刊论文《考试周刊》2009(41)

  ofrualdinkgwtesc,pbyhm

  

  

篇二: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和影响

  浅析日本文化产业税收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尹芮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7年第16期

  浅析日本文化产业税收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尹芮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日本是亚洲文化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得益于其建立了完善的文化产业税收政策,表现为实行普遍和差异化的文化产业税收政策。我国当前的文化产业税收政策还存在许多弊端,正确借鉴日本文化产业税收政策中的精华,对税收体制进行补充和完善,加强税收立法,改变税收优惠方式,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和特定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税制体系,促进中国特色文化事业发展。

  关键词:税收优惠;文化产业;税收立法

  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4-0-01

  一、日本文化产业税收政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实行普遍的文化产业税收优惠政策

  日本可以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文化产业主体非常广泛。日本实行特定公益增进法人制度,特定公益增进法人由公益法人和独立行政法人构成,两者都可享受税收优惠。对于文化产业中进行学术、艺术、文化振兴的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日本政府同样给予税收优惠,对捐赠给这些法人的资金减免个人所得税、企业法人税。

  2.实行差异化的文化产业税收优惠

  不同的文化主体享受不同的财产转让税收优惠政策。对国家、地方共同团体、独立行政法人的有形民俗文化财产转让征收一半的所得税;对国家、地方公共团体、独立行政法人的财产转让免征所得税;对国家、地方公共团体、独立行政法人作为重要文化财产、历史名胜天然纪念载体的土地转让以最高2000万日元为限征收法人税。

  3.根据国情进行税收创新

  日本设立了许多公益信托发展文化事业,同时将公益信托引入了税收。征收公益信托是指由个人或企业把自己的财产委托给信托银行,由信托银行按照一定的公益目的管理和运用受托财产、为公众利益服务,在文化产业进行信托可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筹集资金,促进文化事业发展。①

  二、我国文化产业税制现状及弊端

  1.以财政补贴政策为主

  当前我国对文化产业的扶持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通过财政拨款建立各类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给予文化企业资金补贴。虽然这种形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也

  存在很多问题。第一,政府主导的文化产业支持模式不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第二,容易造成不同规模企业发展失衡。第三,容易使企业滋生惰性,不利于文化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②当前,财政补贴在文化企业收益中占到相当的比例,有的甚至超过30%。如果缺乏对资金的监控和效益的评价,公共政策的效率将大打折扣。

  2.税收政策运用相对弱势

  文化产业税收政策的立法性和公平性较低。我国文化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通常是通知、决定、办法,没有上升到法律高度,且很有多临时性优惠措施。③很多优惠政策仅限于国有或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很难享受到优惠,加剧了不同所有制和不同规模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

  文化产业税收优惠的形式不利于调动创新积极性。当前文化产业税收优惠以流转税的减免为主,主要是基于企业的利润给予文化企业税率式减免和税额式减免。然而,这种形式的优惠不利于促进文化创新。如果更多地采用税基式减免,减免文化创意的部分进行征税则更有利于调动企业积极性,促进文化创新。

  三、日本文化产业税收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1.加强立法,建立完善的文化产业税收法律体系

  日本的立法通过国会进行,文化产业的税收立法也不例外。而我国文化产业税收政策主要是国务院出台相关的通知和决定,税收立法层级较低且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因此,我国应加强税收立法,提高立法层级,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文化产业税收的基本制度,作为统领性的税收政策制定依据,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2.改善税收优惠方式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企业创新能力还很落后,文化产业发展质量不高。改变以税率式优惠和税额式优惠为主的优惠方式,适当增加税基式优惠,有利于激励文化科技创新。④比如,对于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可以允许其扣除准备金和折旧后缴税。

  3.加强对中小微文化企业和特定文化产业的税收优惠支持

  就企业规模来看,中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但却没有享受到更多的税收优惠。就行业类别来看,我国对特定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还不足,比如边远地区的文化产业、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和传统手工艺等。针对这部分产业应该制定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在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文化传承的同时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

  在我国经济下行情况下,文化产业将成为经济新常态时期的重要增长点。我国在文化产业还尚未建立完整的税制体系,目前的税收政策还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我们应当借鉴邻国日本的成功经验,对税收体制进行补充和完善,加强税收立法,改变税收优惠方式,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和特定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文化产品出口,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税制体系。

  注释:

  ①贵静.文化产业税收政策:日本经验及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14(11).

  ②杨利英.日韩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2).

  ③尹婷.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分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④郑志.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国际借鉴[N].中国贸易报,2013(12).参考文献:[1]廖建军,蔡斌.中日文化产业政策比较研究[J].出版科学,2010(3).[2]贾旭东.日本文化产业促进法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4):335.[3]贵静.文化产业税收政策:日本经验及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14(11).[4]郑志.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国际借鉴[N].中国贸易报,2013(12).[5]兰湘杰,焦琳.文化产业财税支持政策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中国财政,2012(15).[6]尹婷.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分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篇三: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和影响

  国外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一)世界各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220亿美元产值,并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国家增长得更快,美国为14%,英国为12%o特别是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丹麦、荷兰、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引领国家产业创新和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一、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政策1、设立了创意产业专门工作组(CreativeIndustriesTaskForce),具体规划和协调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2、规划创意产业蓝图,倡导创意产业的概念,发掘文化对经济层面的影响力;3、建议各地政府与民间通力合作,以伙伴关系来推动创意产业。英国的创意产业企业并不希望政府干预太多,只希望协助建立优质健康的环境,帮助产业未来的发展,文化媒体体育部为政府的统筹部门,扮演的是为创意产业催生的角色。针对创意产业当时所面临的诸如缺乏支持的网络、缺乏经营忠告、缺乏良好的策略、教育机会有限等问题,英国政府采取了诸如创意投资的财务支持、智慧财产权的保护、促进输出、教育和训练等补救对策,促使了软件开发、出版、广告、电影和电视,艺术和设计,以及表演艺术等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二、韩国振兴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政策措施(1)提供设备支持技术。政府提供设备给业者,只收取低廉的使用费,提高民间业者的研发能力,提高文化创意成为产业的可能性。如:韩国文化观光部是游戏事业的主管单位,1999年成立游戏推广中心,提供游戏产业所需的一切援助。(2)投入公共硬件基础。宽带是韩国政府主力发展的策略型产业,早于1993年即开放固网宽带硬件系统的架设,使得软件内容的开发可以很快的占有市场,得到广大商机。(3)提供资金。政府设立“文化产业基金”,提供新创文化企业贷款,使得中小企业也能贷到资金,开始文化创意的研发生产。

  (4)立法保障文化产业的发展。1999年通过文化产业促进法,明确协助文化、娱乐、内容产业,并设立奖励措施吸引民间业者的投入。(5)设立一系列的产业振兴院:1998年成立游戏产业振兴中心(壮大游戏软件产业)业振兴院(壮大数字内容与软件),2001年成立文化产业振兴院(扶,IT持动画、音乐、卡通),有七十多位员工,上百亿韩元的年预算。(6)充足的政府经费协助厂商。政府以充足的经费全力辅佐补助,从人才培育、研发、到生产后的国际营销推广等各个环节,如全额补助翻译与制作费,使文化产品国际化。(7)推动手法周延细腻。政府辅助创意厂商的发展,采取许多有创意且细腻的作法,如运用国防替代役补救软件人才短缺的问题、补助厂商海外参展、播放广告等手法。三、新加坡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自我定位:艺术本质有向上提升生活的影响力:以艺术本质对人的影响为出发,来思考艺术与社会、城市的交互关系。政府补助的角度:政府积极地投入艺文硬件设施的建设,建立一个平台来激励艺术创作与发表。策略:新加坡提出成为世界一流城市的愿景,以文艺来复兴一个城市,为了达到这个理想,政府提出许多策略:透过艺术教育来培养艺文的欣赏人口:为了加强艺术教育在学校的影响力,每年额外提供40万坡币的补助,扩充艺术教育委员会对中小学及学院推广艺术教育的监督;强化艺文组织的经营管理能力;发觉培养具艺术天分的人才;投入艺文硬件设施;国际交流;挹注艺文经费,建立文化活动的亚洲知名度。四、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就行业范围而言,美国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业(含表演艺术、艺术博物馆)、影视业、图书业和音乐唱片业。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1.投资主体多样。联邦政府主要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和博物馆学会对文化艺术业给予资助,州和市镇政府以及联邦政府某些部门在文化方面也提供资助。而美国文化艺术团体得到的主要社会资助则来自于公司、基金会和个人的捐助等,其数额远远高于各级政府的资助,如1997年文化艺术业的经费总额为175.83亿美元,其中社会赞助为37.6亿美元,政府直接资助20.96亿美元。2.注重加大科技投入。以影视业为例,每一项对影视产业的创制与传播可能产生影响的科技成果,几乎都会同步运用于电影、电视之中。在图书业,从20

  世纪90年代开始,出版公司开始将因特网技术运用于图书销售,网上售书方便了顾客挑选图书,极大地推动了出版业的发展。美国的大唱片公司也争相建立网上唱片销售渠道。3.实行商业运作、按市场规律经营是美国文化产业常盛不衰的重要保证。美国的影视业、图书出版业、音乐唱片业已建成庞大的全球销售网络,控制了许多国家的销售网和众多电影院、出版机构及连锁店。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采取全球战略的跨国文化企业从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全球白由流动中受益,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扩张海外销售市场,占据国际竞争的有利地位,其影响力日益增大。4.拥有丰富的人才是美国能够在文化产业领先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美国从世界各国搜罗了大量优秀艺术人才,1990~1991年间,仅独联体各国就有10万文化界人士外流西方各国,移居美国的就有3万多人,其中著名人士达1500人。这些移民对美国文化艺术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美国对文化管理学的研究和文化管理人才的培训处于领先地位。文化管理已形成一门专门学科。全美有30所大学开办了艺术管理专业,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等大量高质量的文化管理人才,提高了文化管理水平。5.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杠杆来鼓励各州、各企业集团以及全社会对文化艺术进行支持。1917年美国联邦税法就明文规定对非营利性文化团体和机构免征所得税,并减免资助者的税额。美国不设文化部,1965年美国通过了《国家艺术及人文事业基金法》依据此法,,美国创立了致力于艺术与人文事业发展的机构:国家艺术基金会与国家人文基金会。这一立法,保证了美国每年拿出相当比例的资金投入文化艺术。此外,美国政府还依据文娱版权法、合同法和劳工法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6.美国政府充分利用其国际政治经济优势来支持美国的文化商品占领国际市场。一直以来,美国都在积极推动包括文化商品在内的所谓贸易和投资领域自由化,为其文化商品输出提供保障。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谈判中,美国坚决要求中国开放文化市场,要求中国在视听服务行业允许设立外资企业,让外资企业从事视听产品的制作和发行,并强烈要求中国取消进口配额,接纳美国各类影视制品。美国在与欧盟就影视业进行的谈判中,同样强烈坚持影视业应和其他产业一样实行贸易自由化和公开竞争,并受多边规则监督。

  五、法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政策。法国政府的文化产业政策是: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法国的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较高。在这种形势下,法国政府增加了文化投资,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以便通过文化产业来增加就业,带动经济发展。由于政府增加了文化投资,文化机构和设施则成为解决就业的途径之一。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兴建文化设施,其中有些是大型工程,投资巨大,工期

  延续数年。这些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设计和施工人员,工程结束后,还需要不少的管理和维护人员。在这些设施内或周围还建有不少餐饮、娱乐、服务等附属设施,这就解决了不少人员的就业问题。而且,随着文化的普及和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文化产品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文化产业已成为一种比较活跃的工业门类。法国政府积极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其提供了一些优惠政策和资助,使图书出版、影片生产、音像制品、报刊杂志等行业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既提高了从业人员的收入,又增加了政府的税收。除此之外,为了限制美国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保护和扶持民族文化的发展,法国还采取了以下几项具体措施:规定电视台播放比例;大力宣传本国文化;资助本国影视制作业;加强同欧盟国家的文化合作,等等。六、日本的文化产业概况与特点(一)日本文化产业概况。1.音乐及戏剧演出、电影制作及放映、美术展览等文化艺术业。(1)音乐、戏剧演出:日本大部分剧场、剧团以及美术馆和博物馆等,都有自己的各类会员组织,它们组织健全,成为动员观众的极好途径。人们只要交纳少量会费,就可享受各种优惠待遇。此外,日本还有专门负责从事动员观众观看演出和电影的团体。大城市的演出市场接近饱和,而中小城市尽管有此需求,但由于成本回收等问题,演出仍然很少,市场亟待开发。随着电脑售票系统的普及,随着实施无店铺销售、入场券销售价格浮动制、销售入场券手续费的引进等,演出市场会出现新的商机。(2)电影:日本电影市场的特点即是否有“大片”是影响电影收入的主要因素。2000年因没有大片问世,致使电影业受到影响,观众连续两年呈现减少趋势。而此时,日本卡通片市场却一片利好。日本共有235家动画片制作公司,市场规模为1519亿日元,如果加上与卡通片相关的商品开发和销售,整个市场约为10000亿日元。自从根据卡通片制作的“口袋妖怪”玩具畅销以来,相关商品正逐渐扩大。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向国外承包,动画片成本还将会大幅度降低。(二)日本文化产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政府大力支持和发展文化产业,为文化企业提供方便,制定相关保护政策,这是日本文化产业得以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日本政府的主管部门,主要有文部科技省、文化厅、经济产业省、总务省、国土交通省以及各地方自治体,它们对发展文化产业都给予大力支持。在文化产业中,最具代表性的法律法规就是1970年5月6日颁布的《著作权法》,迄今己经修改20次。该法明确规定,保护各类著作物作者的所有权利,以及对有关部门作品和表演、唱片、广播电视等的权利及相关权益。其目的是公正使用这些文化成果的同时,有效维护作者的权利,使文化产业得以健康有序地发展。日本专门从事音乐著作权的法人团体日本音乐著作权协会成立于1939年。根据《著作权中介业务法》,它主要负责征收电视、广播、卡拉OK,CD,BGM等所使用的音乐著作权的使用费。该协会拥有作曲家和作词家会员12000人,管理着165万首曲目。2000年度音乐著作权的征收费为1063亿日元,其中,CD最高,达377亿日元。日本已定于2001年10月1日开始,施行新的《著作权管理法》。

  综上所述,日本文化产业得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法律法规健全,通过法律法规调控文化市场的手段已经逐渐机制化;拥有完备和成熟的文化市场体系和网络;积极参与国际或地区文化市场的竞争;总量规模大,产业程度高,竞争能力强;产业结构合理,文化产品科技含量高。日本文化产业,由于市场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经济效益大,只要按照经济规律和市场经济运营,今后还将得以持续发展。七、澳大利亚文化产业的发展概况与政策澳大利亚政府将文化作为一种产业进行管理只能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1968年澳政府成立澳大利亚艺术委员会,1973年更名为澳大利亚委员会。但直到1994年,联邦政府才第一次出台了其文化政策—《创造之国度》,这标志着其政府开始重视文化产业。1996年,新政府上台后又出台了《艺术面前人人平等》的文化政策。1999年10月,原政府(联盟政府)在大选中获胜继续执政,其文化政策仍以此为基础,联盟党在本文件中承诺,联邦政府不仅不会削减目前对文化事业的拨款,还要增加对艺术家和澳大利亚艺术团体的支持。这一支持将为所有澳大利亚人参与文化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总括来说,澳大利亚文化政策一是重视传统,二是鼓励创新。澳大利亚建国只有200多年,文化遗产并不丰富,但却十分注意保护文化遗产,有保护文化遗产的专门机构(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和专项法律。政府拨款大部分是用来支持传统艺术和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和机构的。澳大利亚文化传统属于西方,西方艺术流派和品种仍是澳大利亚文化的主流。但是,坚持文化多元的政策,亦是澳大利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近几年来,文化的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而政府文化政策鼓励创新有两个概念,一是在原有艺术品种基础上的创新,二是引进新的艺术品种以丰富文化生活,活跃文化市场。澳大利亚对少数民族文化,如土著艺术,十分看重;对外来有特色的文化,如我国京剧、杂技等,也兴趣很大。这与澳大利亚公众求新、求异心理一脉相承。在政策指导下,政府通过直接拨款、文化组织登记制度、税收减免等扶持措施来鼓励大家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和其他国家一样,澳大利亚文化产业从政府得到的资助也不可能满足其需要,但政府的作用主要是为其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使其能得到各方面的资助。八、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政策及文化产业管理加拿大文化产业的内涵。加拿大联邦政府无文化部,所有文化事务由遗产部管理。该部管辖范围为:广播、影视、音像、出版、体育、遗产、人权、表演艺术、视觉艺术、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多元文化、国家公园、历史景点、官方语言、土著人文化及语言、国家庆典、志愿者行动等。前不久,遗产部在其职能框架中对加拿大的文化产业作了如下概述:文化产业包括以国家社会、经济及文化为主题的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图书、杂志、音像等在内的印刷、生产、制作、广告及发行;包括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书店、文具用品商店等在内的服务。最近,遗产部又在其中增加了信息网络、多媒体等内容。加拿

  大最具权威性的统计机构——加拿大联邦统计局,在年度统计时,除分门别类地对诸如电影、广播、图书出版等作单一的统一计外,还将文化产业划分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及知识产权两大类。其中文化产品包括:报刊、杂志、图书、音像制品、视觉艺术品等;文化服务及知识产权包括:电影、广播、印刷出版、音乐、表演艺术等。应当看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世界新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文化产业与现代科技产业也在不断地进行新的组合,文化产业的新形态还在不断涌现。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任何一种产业,要想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首先做好产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文化产业也不例外,其内部管理包括:组织、财务、计划、艺术生产、营销、服务、复合和联合经营、人事管理和人才培训、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应用等各个环节。下面以加拿大的表演艺术业和博物馆业来加以分析1.表演艺术业。其中,艺术生产是关键。决定因素包括市场预测和信息反馈的各种参数,诸如:票房价格涨落指数、剧场预定淡旺幅度、流动观众(主要是游客)走势、观众欣赏趣味趋向、本星期上演节目反映、综合经营价值评估等。由此才能更好地确定上演节目,特别是创新节目。营销管理被视为整个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广告宣传的效果直接影响观众的上座率,所以各艺术团体内部都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从事此项工作。通常是演出计划一经确定,广告宣传即开始进行。营销活动包括将演出计划输入加拿大理事会巡回演出部的信息系统;印刷和散发海报、节目单、说明书和宣传册;召开新闻记者招待会,宣布演出计划、资助单位名单,并借机宣传本团成就;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刊登广告等。在众多的管理环节中,颇值得一提的是复合经营和联合经营。加拿大艺术团体,尤其是亏损的团体,为扩大收入、弥补生产资金的不足,大都兼营其他业务,被称为“复合经营”。复合经营的项目一般都与文化艺术相关,如影视、音像产品的制作和经销等,收人纳入艺术团统一财务。有的跨行业经营,收支须另立账目。有的则与公司、企业结合,或依附于大公司、企业,这种情形日渐增多,属于联合经营。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应用,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在加拿大艺术团体的经营中,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水平。在市场竟争日益激烈、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无论是组织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还是营销管理,离开它们,便不能以最快的速度获取大量的信息进行综合分类评估,以至于无法及时作出准确决策,贻误时机。2.博物馆业。众所周知,服务意识是许多产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作为加拿大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美术、档案、图书等场馆在经营中十分重视多元化服务意识。它们提供的服务可以概括如下:(1)会员服务:会员制既可以为各类场馆筹集经费,又可使会员享受到一些优惠及特殊的服务,如免费参观、优先目睹一些特别的展览及在馆内商店购物时享受10%-20%的折扣等。(2)导游服务:多为免费提供的多语种导游服务。(3)免费参观服务:加拿大博物馆、美术馆等大多为非营利性文化机构,均设免费参观日,例如航空博物馆每星期一免费,文明博物馆每周日上午免费等,旨在让更多的人有参观机会。(4)接送服务:有些场馆对本地和外地的个人或团体,按约定负责接送。(5)研究服务:为本国

  或外国的专家学者提供研究某一课题或某一领域的方便,有的是免费的,有的则要求做研究的人员为该馆作一些义务性工作,如讲演、导游或表演等。(6)教学服务: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免费到博物馆、美术馆等地上课,听专家讲演,看节目或电影,进行有关历史、艺术的教学与研究等。(7)巡回展出服务: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社会效益,作不定期巡回展出。(8)计划维修服务:视自身条件和能力,为社会提供展品的设计、古物的修复、复制,以及修理照相机、录像机等项服务,也有承接制作教学模型的。(9)其他服务:指第三产业,如出租场地、提供停车场、开办礼品店、咖啡厅、餐厅等。

  ,(二)各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文化创意产业是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其本质在于“创新”,但这一创新活动要实现产业化发展则需要三大核心要素的支撑。1.文化理念现代经济既是一种经济形态,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经济发展中,特色经济优势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文化知识的拓展和引导。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更加离不开文化,文化理念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文化创意产业源于文化又高于文化,是对文化资源和文化理念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是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渗透力的深入挖掘和拓展。创意产业融入了文化理念,才有了品位、价值和竞争力。以好莱坞电影为例,其自20世纪20年代起就成为世界影坛的霸主,在推动国家影视业发展的同时,也将美国式的时尚、风格、意识形态价值、文化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世界各国电影及电影文化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统计数字表明,好莱坞电影占臼前世界电影市场份额的92.3%,美国每年影院发行影片约450到500部左右,电影产业年产值约在400亿美元以上。2.科技支撑文化创意产业以信息及网络技术为主要载体,是科技大发展时代科技与文化高度融合的产物,强调产业的价值源于文化积累和科技发展所激发的创意,重视创意向形成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科技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如网络游戏中Flash动画就是在图形技术、仿真技术与网络技术等技术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运用现代科技和先进实用技术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在张力和外在传播力,加快数字、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等各个环节中的应用,加强科技—与文化创意产品的高度交融。3.商业模式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和服务不同于传统的制造产品,其企业运作模式也区别于传统模式,不再以生产制造为中心,而是更加强调创意活动、强调宣传推广活

  动、强调新的营销运营模式。美国迪斯尼公司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一个成功的商业化运作典范。沃尔特·迪斯尼创造的米老鼠和唐老鸭两个卡通形象,首先在影视中流行,而后又进入娱乐、服装、玩具等行业,形成一条完整的动漫产业链,造就了一个庞大的跨国集团,其产业规模及盈利稳居世界企业500强的前10位。美国迪斯尼乐园给全世界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创意+科技+资本”,即以非凡的创意为基点,通过科技手段将创意理念转化为产品,再依靠高度产业化的运营模式,拓展全球市场。

  (三)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1.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发展与规模

  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当今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众多企业聚集在一起,能共享多种要素,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一般具有一定的产业关联性,便于开展企业合作,从而产生互补效应:同类产业集群也有利于形成激励企业持续创新的发展环境,促进区域产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作为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其较强的产业融合性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需要整合各种资源,集群化发展趋势非常明显。如美国闻名于世的曼哈顿“苏荷”(SOH0)艺术聚集地、好莱坞影视娱乐业集群等,都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范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刚刚起步,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聚集区建设初具规模,特色还不明显。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培育,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打造较为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实现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规模效应的充分释放。2、注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本土化,打造优势品牌在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机制较为完善,从创意策划到产品制作、批量生产再到广告宣传、市场营销等,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市场运作体系,能够较好把握市场动态并适应市场需求。同时,发达国家十分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本土化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创意产品在国家文化创意产品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韩国十分重视本土软件的开发应用,韩国Haansoft公司自主开发的表格处理软件Nexcel已与微软的Excel相媲美,使得微软在韩国软件市场上的统治地位日益趋弱。韩国电影最大成功之处也在于其发挥本土优势,使用本土演员,本土资金,发掘本土市场。韩国近几年全国最畅销、票房成绩最好的电影,几乎全是韩国本土电影,2005年本土电影比例达到了62%。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由于受经济、科技等条件的制约,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还相对较弱。加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来自国外的资本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投资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我国本土文化创意产业构成了威胁。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我国要着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品牌,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本土化发展,避免出现由跨国公司引领、控制甚至垄断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局面。

  3、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还相对缺乏,创意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不能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统计资料显示,在纽约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占劳动力人口总数的12%,伦敦是14%,东京是15%。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涌现了一批高素质的知识型和技术型创意设计人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比较大,如创意产业较为发达的上海,其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还不到千分之一。今后应调整人才教育结构,加强对创意产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营销人才的培养;积极举办各种大型创意设计展览,打造设计师们互相交流、碰撞的平台,激发创意人才创造原创文化产品的激情和动力。4.重视政策法规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作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虽然是以市场为基础作用的,但政府通过公共服务的完善和政策法规的制定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营造一个适宜发展的外部环境,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英国政府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专门小组,负责制定文化创意产业政策;韩国政府也制定了文化产业促进法及相关政策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借鉴国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我国应重视政策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在投融资、税收、进出口、人才培训等方面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及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此外,各国还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据统计,美国目前近50%的产品出口依赖知识产权保护,而在20世纪50年代,这一比例只有10%,今后这种趋势还将日益加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保障文化创意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劳动及其合法权益,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篇四: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和影响

  研究工作方面日本成立了国立文化财研究所和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还有许多民间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日本的大学和图书馆它们除了做有形文化财产和无形文化财文献资料的保管工作外还做一些启蒙和推广活动成为日本有形文化财和无形文化财保护研究和教育的基地

  日本《文化财保护法》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三峡大学政法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一系列关于抢救、发掘与保护的活动也全面展开。通过对日本《文化财保护法》中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探究,期望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所借鉴。

  标签:《文化财保护法》;无形文化遗产;人间国宝

  1日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

  1.1人间国宝的认定

  在日本,“重要无形文化遗产保持者”被国民称为“人间国宝”。法律规定,如果被认定为“人间国宝”就有义务将其技艺、技能及其作品等进行公开和传承给后世,如果拒不外传,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传承其技能,将被解除或者取消其资格。对“人间国宝”的认定,必须依据《文化财保护法》所规定法定程序展开。指定及认定工作通常是不定期地在文部科学省下面的文化厅组织进行的;由数十位专家和有识之士组成的文化审议会就“人间国宝”因死亡等原因而解除认定的情形,就其艺能和工艺技术领域的发展状态等,进行专业性的调查与研讨,其结论将最终成为文部科学大臣认定人间国宝或重要无形文化遗产保持团体的基本依据。上述指定程序一经完成,国家就会依据《文化财保护法》采取各种必要的措施,对文化遗产实施保护。

  1.2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登录制度

  在日本,对历史文化遗产实行保护的历史已有100多年。多年来,日本保护文化遗产一直采用的都是指定制度。这种制度实行的是有局限的重点保护政策。2004年,日本《文化财保护法》通过新的改订,进一步扩充了保护非物文化遗产的登录制度。所谓登录制度就是将文化遗产进行注册和登记,以此来认定其资格,确定历史文化价值,然后用一定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并通过媒介公布于众,进行大量的舆论宣传,来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日本正在积极推进“文化财登录制度”,通过这种新的“文化财登录制度”,它有“保护10万件历史遗产”的决心。现在,登录制度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实践证明,它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采用的也是登录制度。

  1.3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

  日本《文化财保护法》经过几次重大修订,逐渐完善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构。文部省在1950年组建“文化财保护委员会”,并任命5位国内一流的文

  化专家担任委员。委员会之下设有四个文化财保护审议会,专职负责文化财保护的技术咨询、专业指导、调查审议和相关的事务性工作。日本在1954年,又明确规定各地方必须组建“地方公共团体及教育委员会”,来负责地方的文化财保护工作。1986年,日本将“文化财保护委员会”废除,其承担的指定与解除国宝的工作由文部大臣直接担任,文化厅长官决定其他事务性工作。地方政府亦设置“文化财保护审议会”,和民间团体共同保护本地的文化财产。研究工作方面,日本成立了国立文化财研究所和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还有许多民间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日本的大学和图书馆,它们除了做有形文化财产和无形文化财文献资料的保管工作外,还做一些启蒙和推广活动,成为日本有形文化财和无形文化财保护、研究和教育的基地。

  2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泱泱中华,拥有灿烂文明的五千年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当丰富,所以对其保护的任务也十分艰巨。笔者认为,在学习与借鉴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上,主要是逐渐将保护法制化,通过法律来确定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1)创建具有中国自身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制度。考虑通过法律法规来明确传承人的法律地位,并对传承人的各种传承活动给予支持。每年支付其“特别助成金”以改善其生活和培养后继传人的条件,支持其保持和提高专业技能或培养传承者的各种努力。对于由重要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持者团体或地方公共团体所进行的旨在培养无形文化遗产后继者的事业,或有关重要无形文化遗产的公开表演等事业给予部分经济资助。

  (2)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登录制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注册、登记;通过登录,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格;确定它们的历史文化价值,用一定的法律、法规的条例加以约束。

  (3)建立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和研究教育基地,在中央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指导委员会,地方建立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来协调和具体实施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应当以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为标志,法律制度的不断深化、调整和完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成功必备的基础。因此,学习和借鉴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并使之得到有效贯彻实施,是推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加稳定、持续和顺利开展的必然选择。

  

  

篇五: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和影响

  日本文化产业税收政策经验及启示--以捐赠税、遗产税为中心

  陈运奎

  【摘要】日本文化产业的发达离不开税收政策的支持,其税收政策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日本文化产业税收体制呈现出制定时间早、体系完备、新型税种的创设、适时补充和完善等特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我们应借鉴日本先进的文化产业税制体系,加快我国文化产业税制体系建设。%TaxpolicyisaninseparableandgreatlyconstructivefactorfortheprosperityofJapaneseculturalin-dustries.Japaneseculturalindustrytaxsystemhasthecharacteristicsofearlyestablishment,systematiccomplete-ness,establishingnewtaxes,aswellastimelyadditionandperfection.Inthenewhistoricalconditions,thedevel-opmentofculturalindustryhasbecomeanationalstrategy.WeshoulddrawuponJapan’sadvancedculturalindus-trytaxsystemtoacceleratetheconstructionofculturalindustryinourcountry.

  【期刊名称】《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00)011

  【总页数】5页(P100-104)

  【关键词】文化产业;税收体制;启示

  【作者】陈运奎

  【作者单位】三亚学院法学院,海南三亚57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10.42

  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不得不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战后日本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国力仅次于美国,但国际形象并不看好,一度被称为“经济强盗”,此时急于改变本国形象.发展经济、改变形象在文化产业上找到了契合点.发展文化产业迅即被上升为立国战略.自20世纪90年代起,日本开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法律完备、人才培养、精心合理的税制设计都是成功的原因.文化产业这一特定术语最初出现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文化产业概念较难界定,学界没有统一标准.个人认为,凡是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文化成果所形成的经济价值都可属于文化产业范围.日本把文化产业称为“内容产业”,指能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一种产业.我国文化产业内涵是指,在文化产品生产总过程中的各种社会行业,它的范围包括科学教育、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等[1].日本实行中央、都道府县、市町村三级征税体制,由中央征收的税种为国税,由都道府县征收的税种为地方税.我们大的范围也有国税、地税划分,具体还有各税种的划分,如增值税、营业税等.日本由国会统一制定各种税法,其主要税种管理权集中在中央,一些地方税的解释权或者减免权归地方政府.国税、地税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体系.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文化厅的相关资料,日本对国税、地税主要采取以下优惠制度:在国税方面,主要对特定公益法人、特定非盈利活动法人、特定公益信托、指定捐款、继承财产的捐助、转让重要文化财产所得、重要文化财产的继承、赠与等在法人税、所得税、继承税、赠与税方面有比较系统完整的规定.在地税方面,主要针对重要文化财产的固定资产税、都市计划税,实行税收减免政策.

  财税政策作为重要的经济调控手段,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促进作用.1.1国税之规定在日本,特定公益增进法人包括特定公益法人和独立行政法人.公益法人主要指以下法人:进行艺术普及相关业务的法人,进行文化财产保存活用相关业务的法人,进行登录博物馆业务的法人,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振兴博物馆业务的法人;而独立行政法人主要指国立美术馆、国立文化财产机构、国立科学博物馆、日本艺术文化振兴会.其对特定公益增进法人在所得税和法人税方面实行了非常优惠的政策.特定公益增进法人范围广,包括了文化产业的大部分,日本在税收优惠方面注重系统、全面的规定.日本对高盈利企业和高收入公民往往税收负担较高,而对于资助文化事业的企业和个人则承受较低的税负[2].对公益法人主要在所得税、法人税两方面进行了规定.在所得税方面,对扣除个人捐款40℅征收所得税.在法人税方面,征收方式与一般捐款有所区别,由受捐款的5℅加上受捐款法人基本金的0.25℅的一半来计算法人税.由个人捐赠的征收所得税,由法人捐赠的征收法人税,而且计算方式有所区别.对独立行政法人的捐赠也征收法人税和所得税,其计算方式和公益法人计算方式相同.日本属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文化产业艺术方面会有很多的捐赠,对捐赠所涉税进行优惠规定,具有超前性.我国经济在持续发展,在文化产业捐赠方面也会越来越多,我们应借鉴日本的长处,加快制定我国文化产业税收优惠方面的税制.另外,对认定特定活动非营利法人的捐赠也要征收所得税和法人税,其计算方式和上述公益法人的计算方式完全相同.根据日本文化厅的规定,所谓认定非营利法人主要指进行学术、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的法人.在指定公益信托中,也要征收所得税和法人税,对信托所募集的资金比照特定公益增进法人进行计算.信托乃融资的一种方式.是银行、券商、专业信托投资公司进行融资的一种方式.日本

  把信托方式引进文化产业领域是一种创新,其对公益信托的税收优惠更是走在我国前面,我国在这方面存在立法空白.对于继承财产捐助给公益法人、独立行政法人、认定特定活动非营利法人的一律免征继承税.我国在继承税方面存在立法空白,而对继承财产捐助给文化艺术产业之规定,也没有相关规定.对重要文化财产的转让所得主要有不征收所得税、征收一半所得税、以2000万日元为最高减除额征收法人税三种形式.对国家、地方公共团体、独立行政法人的重要财产的转让免征所得税;而对国家、地方共同团体、独立行政法人的主要有形民俗文化财产的转让(包括动产和建筑物)征收一半的所得税;对国家、地方公共团体、独立行政法人作为重要文化财产、历史名胜天然纪念物载体的土地之转让以最高2000万日元为限免征法人税.还有对重要文化财产的继承、赠与在一定限度内免征继承税、赠与税.具体规定如下:对重要文化财产的家屋(包括土地),减掉资产评价额的70%加以征收继承税、赠与税;对登录有形文化财产的家屋(包括土地),减掉资产评价额的30%加以征收继承税、赠与税;对传统的建筑物(由文部科学大臣告示)包含土地,减掉资产评价额的30%加以征收继承税、赠与税.1.2地方税之规定地方税主要涉及到固定资产税、都市计划税、特别土地所有税、不动产取得税.其地方税制的规定主要涉及到重要文化财产的所有.第一,对于重要文化财产、重要有形民俗文化财产、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包括家屋及土地),一律不征收固定资产税、特别土地保有税、都市计划税;第二,对登录有形文化财产(包括家屋)、登录有形民俗文化财产(包括家屋)、登录纪念物(包括家屋及土地),一律减半征收固定资产税及都市计划税;第三,对形成重要文化景观的家屋(包括土地)减半征收固定资产税及都市计划税,对传统的建筑物群,一律免征任何地方税.

  对传统建筑物的免税程度要大于形成重要文化景观家屋的免税程度,此举措对传统建筑物的保护、发展起到了激励作用;第四,对传统建筑物群的土地适当的免除、减轻征收都市计划税及固定资产税;第五,对公益社团法人、财团法人所有的重要无形文化财产、进行演出的设施(包括家房),减半征收不动产所得税、固定资产税、都市计划税.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手段,一方面可以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可以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促进经济的发展.借鉴日本文化产业税收经验,对于我国加快制定税收政策,进行文化产业税收立法大有好处.日本在税收政策制定方面主要有以下经验.2.1体系完备作为日本主要税收体系的国税和地税对文化产业都有规定.作为主要财政收入的国税规定比地税多,国税主要涉及八大方面,包括特定公益增进法人、认定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指定公益信托、继承财产的捐赠等;地税主要涉及重要文化财产的所有方面.国税及地税的规定,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文化产业.在对特定公益增进法人的规定上,包括公益法人和独立行政法人.而公益法人主要包括四方面:其一,进行艺术普及相关业务的法人;其二,进行文化财产的保存活用相关业务的法人;其三,进行登录博物馆设置运营相关业务的法人;其四,进行登录博物馆振兴相关业务的全国规模法人[3].对于认定非特定营利活动法人同样有着相同、惊人的规定.进行学术、艺术、文化、体育振兴活动的法人都是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对捐赠给这些法人的资金减免个人所得税、企业法人税.在对特定营利活动法人的规定里还直接出现了文化、艺术这样的词语,是对特定公益增进法人的补充.另外,在地方税规定里主要涉及到对重要文化财产征收都市计划税、特有土地保有税、固定资产税.在对重要文化财产的界定中同样使用了重要文化财产机构这样的概括性用语.对不同的文化

  产业征收不同的税种,在国税和地方税里对不同的文化产业又作了概括性的规定,这样形成的税制体系就相当的完备.2.2制定时间早在昭和年代(日本纪年)就有相当一批规范文化产业税收的法规出台.昭和45年(1971),首先出台了对重要文化财产、史迹天然名胜土地出让以2000万日元为最高减免额征收法人税或所得税.昭和47年(1973)又分别出台了对重要文化财产的转让不征收所得税及对重要民俗文化财产转让征收一半所得税的规定.昭和52(1977)年出台了对继承财产的捐赠不征收继承税的规定.昭和62年(1987)年出台了对指定公益信托减免征收所得税或法人税的规定.这些减免税收都是在日本提出文化产业立国发展战略之前加以制定的.进入90年代后,也有大批的法律出台,以平成13年(2001)年及平成15年(2003)为分界线相继.2.3新型税种的创设日本在国税里引进了公益信托的概念,信托是金融领域的融资手段.所谓信托是指信用委托,是一种以信用为基础的法律行为,是一种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同时又是一种金融制度.在现代社会里,信托更是作为一种融资手段加以利用.日本有对进行文化产业业务的法人进行公益信托的制度,主要针对进行艺术普及、向上业务的法人,及进行文化财产的保存活用的法人.在文化产业领域,进行信托可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筹集资金.当然,对信托行为筹集的资金捐赠给法人的行为也要进行征收所得税和法人税,但有所优惠,主要参照特定公益增进法人征收所得税和法人税[4].2.4适时补充、完善日本文化产业税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体系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对公益法人的个人捐助及法人捐助征收所得税、法人税于昭和51年(1976)就已经出台,随着形势的变化仅仅对公益法人的规定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于平成13年(2001)又出台了对独立行政法人捐助如何征收所得税和法人税的规定.在时间上往后推进了近20年,在具体的优惠措施上仍然沿用昭和51年的规定.公益法人和独立行政法人构成日本的特定公益增进法人,对独立行政法人的补充完善了对特定公益增进法人的税收优惠规定.对指定捐款的规定也是一个适时补充、完善的过程.在昭和40年(1965),对指定捐款给公益法人征收所得税和法人税作了规定,此时只对公益法人作了规定,在平成13年(2001),又对指定捐款给独立行政法人征收所得税和法人税进行了规定.这样对整个指定捐款征收所得税和法人税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我们可以发现,对特定公益增进法人的捐助、指定捐款都于平成13年补充了对独立行政法人的规定,这样一个完整系统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适时补充、完善的过程.另外,对继承财产的捐助也有类似的规定.针对公益法人继承财产的捐助,于昭和52年(1977)出台了免征继承税的规定,后来又于平成13年(2001)补充了继承财产对独立行政法人、认定非特定活动盈利法人捐助免征继承税的规定.完整、系统税制的形成是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的过程.发展文化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子系统的协调、配合.日本文化产业经历了发展、壮大过程.完整、系统的税制规定,全面、开发的税收优惠,适时、精准的法律修改,给了我们诸多启示.3.1强化意识,完善税制体系鉴于我国文化产业在政策层面上受关注程度不足的现状,为进一步挖掘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政府部门应统一认识,将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从制度层面确立文化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方向,以培养一批健康积极、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为目标,给文化产业提供长期稳定的外部发展环境.从日本建立的较为完善的文化产业税收体系来看,一般是通过政府减免税及相关的多种税收优惠手段联合使用,实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目的.清理和完善业已执

  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建立起规范统一、目标明确且针对性强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制度体系.我们对文化产业的税收规定多是分散、零星、不成系统的.日本在国税与地税中对重要文化财产、重要有形登录民俗文化财产、史迹天然纪念物有系统的规定.国税是继承税、赠予税的规定;地税是固定资产税、都市计划税的规定.我们也应该对重要文化财产诸类建立起国税、地税的系统规定.另外日本对进行文化艺术的法人分为两大类,一是特定公益增进法人,二是认定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这两大类法人基本囊括了所有进行文化艺术的法人,对关系到法人资金来源捐赠的所得税、法人税进行了规定.我们是后发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日本有一定的差距,对这类法人资金来源的捐赠,在税法上如何进行处理没有任何规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这些法人的捐赠也会出现,我们应该借鉴日本的规定,加快制定我国对公益法人及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捐赠的有关税制规定.3.2降低税率,实现差别化日本对文化产品一般实行差别税率.在我国目前的税制环境下,文化产业主要涉及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从增值税方面看,我们应效仿日本,下调文化企业13%的增值税适用税率;从营业税方面看,可以顺应营业税税制改革的大趋势,以文化产业为试点,改征增值税;从企业所得税方面看,为体现国家对文化产业扶持的税收政策导向,可考虑对文化企业适用高新技术企业适用的15%的优惠税率.在降低税率情况下,制定行业差别税率政策.文化产业的行业差异较大,可以根据文化行业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区别对待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不同社会效益文化产品、不同性质的文化事业,采用不同的税率.以政府的文化导向为依据,采取差别税率,例如,在文化消费对象和文化产业布局上,对为农民及少年儿童服务的文化以及对扶持的老少边穷地区的文化,给予低税率优惠.在文化产业结构上,

  对低俗文化采用高税率,对高雅文化采用低税率.日本对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一般实现差别税率,对一般重要文化财产的转让所得免征任何税,而对重要有形民俗文化财产的转让所得征收一半的所得税.在同一层次的重要文化财产里,对不同的文化财产(有形民俗文化财产、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制定了不同的税率,只有指定公益信托和特定公益增进法人采取相同的税率,国税里其他税种,都指定了不同的税率.地税的规定与国税的规定如出一辙.3.3减免所得税实践证明,对文化产业人员税收优惠越高的国家,其文化创意产业对该国GDP贡献越大.日本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采取税收优惠政策,其文化创意产业也异常之发达.我国在对文化从业人员所得税规制上,首先可考虑设立高于社会平均起征点的应税所得额;其次,对于文化产业人员的特定收入所得免于计入应税所得或直接采取更高比例的费用扣除法;此外,鉴于创意产业偶然性的特点,允许数年平均所得作为应税所的计量方式,为进一步支持文化从业人员,我国可考虑将其周期适当延长.当然,对文化从业人员减免所得税也必须考虑主体身份和从事具体领域,当前我国一线娱乐业从业人员收入畸高,理应将其排除在税收减免范围之列.日本在减免所得税方面早在昭和47年(1971)就有规定,对地方公共团体、国立美术馆、国立文化财产机构、国立科学博物馆转让重要文化财产(包括动产及建筑物)一律免征所得税,另外这些机构对重要有形民俗文化财产的转让一律减半征收所得税.日本在这方面的立法早走在了我们的前列,我们至今尚无规定.不仅要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减征所得税,也要对涉及到文化产业本身的重要文化财产、有形民俗文化财产在转让过程中减征所得税.3.4激励本土文化开发日本采用各种税收优惠鼓励本土文化的发展.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构成了传统

  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刀.提到日本,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马上会浮入我们脑海,这些本土文化的高度发达与日本优惠的税收支持是分不开的.本土文化的发展,也有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我们是一个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但在国际上良好形象还没有树立,国家软实力还没形成,众多本土文化还有待开发.发展本土文化,培育文化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税收优惠政策也可起到一定的作用.日本对重要文化财产、登录有形民俗文化财产所采用的税收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本土文化的开发与发展.文化产业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既可发展经济,也有助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在多次场合提到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纵观世界各发达国家,都有代表国家形象的“文化符号”,我们与之差距甚大.发达文化产业的形成是一个综合、系统的过程,仅仅依靠某一方面的努力不够,但又不可或缺.另外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大幅提高文化产业的经济总量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我国面临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也具有了现实的经济意义.税收一方面可以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我国在其他产业方面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税种体系,但在文化产业方面基本是比照其他产业,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文化产业税收体系,我们应借鉴日本加快文化产业税制体系建设,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在税收优惠方面,我们的优惠时间比较短,优惠的企业还没有全部涉及到,这样不利于整个文化产业链的发展,应加强税收优惠的力度,适当延长优惠的时间.对于我国文化产业的税收制度研究也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我们仅仅对日本有关制度进行了探析,加以归纳、整理,为我国的文化

  产业税制建设提供建议.

  【相关文献】

  [1]王琪,张庆刚.中日文化产业发展之比较研究[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0(9):18.[2]兰湘杰,焦琳.文化产业财税支持政策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中国财政,2012(15):25.[3]韩书堂.日本文化产业制度[J].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102(2):32.[4]李永强,马应超.税收政策支持文化产业的国际经验探析[J].甘肃农业,2010(5):19.

  

  

篇六: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和影响

  战后日本文化产业和文化发展体系探析

  中文摘要:冷战后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日益突出,日本适时提出“文化立国”战略,以发展文化产业为龙头,不断拓展其国家利益。在“文化立国”战略的引领下,日本以中央、地方、民间为三个主体,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成熟完善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发展体系,增强了日本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体系基本保持了稳定。

  关键词:日本文化立国文化产业文化传播战略

  战后日本在维护文化安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日本较好地维护了语言文字的安全,风俗习惯的安全,生活方式的安全,价值观念方面实现了国家主流意识态的统一。冷战后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日益突出,日本适时提出“文化立国”战略,以发展文化产业为龙头,不断拓展日本的国家利益。在“文化立国”战略的引领下,日本从理念、法律、制度三个方面,以中央、地方、民间为三个主体,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成熟完善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发展体系。

  1.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在经历了从地方到国家、从局部到整体、从行政支持到立法维护的过程后,日本文化产业发展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程度,即使是在日本经济整体状况不景气的背景下,文化产业仍保持了一定的发展,始终占据着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目前,日本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动漫帝国”。据统计,全世界有68个国家播放日本电视动画、40个国家上映日本动画电影、在播动画片中的60%是日本出品。日本动漫产业除了在传统的动画市场上具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其在漫画、电子游戏行业的成绩和地位同样令人瞩目,在游戏行业方面,日本不仅是世界第一大生产基地,占据了全球电子游戏市场90%以上的硬件份额和一半以上的软件份额,而且同时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日本整个游戏产业的市场总规模最高达到了4143亿日元。

  相对于动漫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日本文化产业中“文学产业”的发展仍有较为明显的差距,相关文学类的产品无论是在竞争力还是全球影响力上都还较为薄弱。为此,日本政府于2002年启动了文学作品出口计划——“现代日本文学翻译普在及事业”(JapaneseLiteraturePublishingProject:JLPP)。整个计划的实施经费预算约为3亿日元,主要用于推进文学产品的翻译普及和对外输出,重点是翻译并推出日本文学作品的英文、法文、俄文、德文等版本,通过引荐海外出版社出版、向国外大学及图书馆赠送等方式进行推广,力图拓展日本文学作品的全球市场份额。首批出口计划中,共推出了包括山田太一、梦野久作、山田美的在内的20余位日本知名作家的文字作品,作品类型主要以通俗文学作品为主,细分领域丰富多样,涉及到侦探小说、恐怖小说、魔幻小说、犯罪心理小说、大众娱乐小说等多个细分领域,首期作品的质量也保持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其中不乏许多已在日本国内取得极大成功的作品,比如山田太一的《遭遇异人的夏天》、曾野良子的《天上之青》、林芙美子的《浮云》、山田美的的《睡眠时间的暗示》等等。

  2.“文化立国”战略的意义

  日本政府敏锐地捕捉到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提升日本对外交往影响方面的巨大作用和价值。2003年,日本动画片《千与千寻》在国际影坛获得了极大成功,有力的提升了日本动漫产业及文化产业在全球的影响,时任首相的小泉纯一郎就这一现象指出:要善于发现日本的“潜在力”,要在国家层面予以支持。前外相麻生太郎,本人也是日本漫画迷,针对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和影响力,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已经深入包括中国、韩国以及全球许多国家,并对这些国家的年轻人产生了较大的无形影响,这些效果是日本政府包括外务省在内的各个职能部门“永远也做不到的事情”。这些都反映出日本领导人试图以日本“文化力“来提高日本的影响力,构建日本新的国家形象。

  由此可见,日本“文化立国”战略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发展文化产业、创造经济价值,还具有另一种明显的政治外交目的,即以“文化外交”的方式不断扩大日本的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持续向外输出“日本梦”,重新构建日本的大国形象。如今,日本政府“文化立国”战略的最有力和最直接的抓手就是其闻名于世

  的动漫产业,开展所谓的“动漫外交”,以动漫产品的出口和动漫艺术形象的塑造,为日本文化和日本政府以及日本人打上类似“纯真”、“健康”、“明快”、“温馨”、“勇敢”、“漂亮”、“梦想”、“Cool”等等在内的正面标签,从而不断提升日本和日本人的形象及影响力,输出有利于日本自身发展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在世界范围内营造有利于提升日本国际地位的文化氛围。

  3.对外的日本文化传播

  按照“文化立国”战略的总体构想,日本政府围绕语言文字本身、人的对象作用发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文化艺术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大量致力于拓展文化利益、扩大对外影响的探索与实践,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1.基于日语推广的文化传播

  通过对外普及日语,促进外国认识日本,有利于日本文化向世界传播。“全球化时代”的特征之一,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对话。由于日语并不是通用性强的语言,而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交流应该是人民广泛参与的双向性交流,所以日本人学好外语以及教外国人学日语,都是日本拓展文化利益的一个关键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将推广日语纳入了政府开发援助计划(OfficialDevelopmentAssistance:ODA),极大促进了日语的对外普及与推广进度:1984年,日本文部省和国际交流基金会联合实施的“日语能力测试”启动,参加该测试的外国人数逐年增加,尤其是在亚洲地区,测试人数迅速攀升;1989年,国际交流基金会专门设立了“浦和日语国际中心”,将其作为日语教育国际化和对外推广普及的基地。

  正是由于日语教育国际化的推进,在对国外的影响层面,进一步规范了日语教育的全球推广,丰富了外国人深入了解日本的方式方法,为外国人更加深入日本社会提供了更加直接有效的途径,加快了日本文化对外的输出和影响,另一方面,在对国内的影响层面,日语教育国际化也同时推动了了整个日本社会进一步向国际化迈进的步伐,对日本本国的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3.2.以留学生为主要媒介的文化输出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拓展文化利益,人是发挥根本性作用的主体。留学生通过在对象国家的长期学习生活,不仅能够学习各类学科知识、掌握具体专业技能,同时在耳濡目染下无疑会对留学国家的文化习俗具有很高的接纳性、包容性,会在无形之中或多或少的成为对象国文化的有力传播者。

  因此,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外国留学生工作,力图通过大量的外国留学生培养各国的知日派”、“亲日派”,把留学生看作是日本向世界发出声音并传播日本文化的使者,是实现日本文化走向世界较为有效、便捷的桥梁,是日本欲圆“文化大国”梦想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1954年,日本政府在完成经济秩序恢复和经济战后重建不久,就面向东南亚多个国家招收留学生,并由文部省牵头制定了招收公费外国留学生的相关制度。1983年,日本文部大臣的私人咨询机构(“面向21世纪留学生政策恳谈会”)在提交的书面报告中,建议日本政府应综合性地、结构性地增加接受外国留学生的数量,并得到了日本政府的高度肯定和重视。1988年,日本又成立了“促进留学生交流内阁成员恳谈会”的咨询机构,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接收留学生的体制机制。在这种持续的留学生政策支持下,根据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的调查显示,截至2018年5月全日本的大学和语言学校的在籍外国留学生人数总人数已达到约30万人。

  留学生政策之外,日本政府还实施了“JET”国际交流事业项目(TheJapanExchangeandTeachingProgramme),即日本政府聘用外国青年从事外语指导等工作的项目。在该项目实施的同时,不仅能够完成项目本身的文化交流工作,使日本人更多地了解外国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惯,更是可以通过这些优秀的外国青年走进普通日本人生活的切身经历,对外传播日本的民族文化、思维方式、传统习惯等文化要素。项目自80年代末实施以来,招募对象国已从最初的4个增加到了40个,每年的参与人数也从800多人大幅增加到了5000余人,接纳的地方政府或者团体已扩大到日本45个都道府县约1000个地方公共团体。

  3.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大国形象

  通过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树立良好形象,掌握保护文化遗产主动权。日本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也是传统的经济大国、强国,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因此,日本在推进“文化立国”发展战略的同时,十分注重发挥这种经济上的优势,日本政

  府在强大的经济支撑下,采取双边或多边的方式,热衷于各类文物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以及对发展中国家文化建设开展援助等。1989年,日本政府出资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下,设立了“日本信托基金”,专门用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同时,日本还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性的文化交流与援助活动,从1994年开始,日本一直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女性识字教育推动计划”,主要针对发展中国家开展文化教育与普及工作。

  正是由于日本政府对类似国际文化事业给予的积极支持,有效促进了各国对日本从了解到理解到认同直到产生好感等等态度上的变化,对日本政府一直努力塑造“文化大国”形象树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4.多样化交流活动推动的地位提升

  日本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将学术交流看作是发挥大国作用的一个重要形式,甚至认为它体现着国际贡献的程度。战后实现经济腾飞前的日本,在各种交流活动中主要是一种谦虚好学、大量地吸收先进国家的学术成果、为我所用的“汲取型”特点。而到了9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科技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和追求大国战略步伐的加快,其国际学术交流的指导方针也发生了转变,强调从各种学术和文化的角度为世界做贡献,即由原来的“汲取型”向“输出型”转变。同样在日本政府围绕“文化立国”战略开展的各项工作中,这种国际性的交流合作也占了十分大的分量和比重。

  日本政府鼓励地方和各类团体开展多样性的对外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以促进民间与个人层面的文化外交。如,日本文部省于1987年在京都设立了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以此吸引了大批外国学者进入中心开展日本文化综合研究。对于地方政府、社会团体举办的国际体育活动、音乐活动、美术展览等,日本政府始终积极地予以各类政策支持和经费赞助,并引导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等主动在世界各地频繁地举行各种形式的介绍日本文化的活动。在与各国开展艺术、体育等文化交流活动中,除了介绍和宣传对方国家与民族的文化以外,日本特别重视介绍和传播本国文化,即输出各种文化习惯和价值取向,推动“文化大国”地位提升。通过开展一系列国际文化活动,确有实效地推动了日本文化外交的开展,更

  重要的是日本的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对作为经济强国的日本打造世界“文化大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4.小结

  日本重视文化安全,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以此提高日本的国际影响力。以彰显日本传统文化的动漫就是以此吸引全世界的“眼球”的。日本从来都是一个重视汲取外来文化的国家,在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结合中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所以日本鲜有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争论,保护传统文化,以不变应万变,反倒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体系基本保持了稳定,文化产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提高了日本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了日本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这是日本维护文化安全方面值得借鉴的地方。

  参考文献:

  1.高增杰:日本的社会思潮与国民情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2.李国庆:日本社会,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

  3.骆莉:日本文化立国战略推动下的文化产业发展,东南亚研究,2006年第2期

  4.李哲:日本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对外经贸,2015年2月

  5.周永生:冷战后的日本文化外交,日本学刊,1998年11月

  

  

篇七: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和影响

  日本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启示

  简论日本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借鉴

  [内容摘要]二战后日本经济以其惊人的发展速度,引起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关注。日本企业能在当时迅速的发展,无疑离不开其民族的文化。日本的企业文化是日本企业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相对于日本而言,我国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显得尤为欠缺。或许我们可以从日本企业文化中借鉴其有利的方面,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企业文化。[关键词]企业文化日本企业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借鉴

  二战后几十年里,一批批优秀的企业,以其巨大的规模、雄厚的实力及出色的经营,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造就了日本经济的繁荣。日裔美国学者威廉·大内先生在深入考察日本企业经营管理情况以后,得出了结论:企业文化作为管理学的最新成果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一个显著标志。日本企业在东西方文化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极大推动了公司的发展。这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企业文化”也称“经营文化”、“组织文化”。概括说来,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所追求的固有价值、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信念体系”。企业文化之于每一个企业,是一种个性化,而企业文化之于每个企业内部的职员,则是一种共性化。它是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和发展目标的总和。

  从根本上来说,日本的现代企业文化源于日本的传统文化,其传统文化是企业文化生长的土壤,企业文化又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一般认为,日本的传统社会及其文化有几个显著的特点:农耕社会;儒教文化;集团主义;单一民族;注

  ofrualdinkgwtesc,pbyhm

  ofrualdinkgwtesc,pbyhm

  与履行社会责任统一起来,成为日本企业文化发展的一个趋势。日本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突出强调五点:一是切实实现股东和雇员的利益。二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最好的商品和服务。三是在可能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促进所在地区和国家的社会繁荣。四是遵守法律法规,做到及时向社会公布企业信息,保证经营活动的公开透明。五是把企业发展同社会发展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

  (四)、努力做到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统一,培育支撑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文化力量。

  日本企业的发展既奠基在深厚的文化积累之上,植根于厚重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又能适应时代变化,不断发展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很好地继承了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如协调配合的团队意识、注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并通过创新,把企业建成命运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二是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注意形成相对稳定的“文化基因”,使之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精神财富。

  (五)、大力推进理念变革与结构重组、战略调整相统一,形成了文化与管理相融共进的良性发展。

  日本企业非常重视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理念的变化,适时变革企业的组织结构。二是当企业的性质、结构发生变化时,及时对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核心价值观进行调整,使企业文化及时实现转型,以适应企业发生的变化。三是企业发展战略发生改变,企业的经营理念也随之进行调整和创新。

  (六)、企业的家族化。日本把家的概念推广为企业和组织,强调企业是一

  ofrualdinkgwtesc,pbyhm

  个大家庭,雇员和管理人员之间是有一种亲属式的团结,在企业的决策方面采用的是禀议制,征求各级管理人员意见,以保证群体的亲和感。

  (七)、重视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感。企业除了对职工进行技术、业务方面的培训外,还十分重视对员工的精神方面的培养,使员工牢牢地树立集体共荣、献身企业的观念,把企业置于自己行为的最高位置。

  (八)、充分发挥群体的优势,提倡企业内部的竞争是一种为企业出力的竞争,鼓励员工在企业中提出包括技术革新的各种意见和建议,提倡一致对外。

  二、日本企业文化经验对我国现代化企业建设的启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及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企业的组织和机构必然面临变革,中国的企业也正处在这一激烈变革之中。尤其是加入WTO后,国内企业界越来越多地关注企业文化建设的巨大作用。如何结合国内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或许我们可以从日本企业发展的经验中借鉴其中有利的部分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企业文化。概括起来,中国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经营模式,重视培养团队精神我国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劳动者是企业的主人,因而国内企业从客观上说有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具有企业文化扎根生长的土壤。但在实际工作中,我国企业的领导人却忽略了人的作用,疏忽了团队精神的培养,以为只有靠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企业才能走向辉煌。殊不知,这些所谓的管理方法只是搞好企业建设的外壳,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企业的员工。日本企业上世纪获得巨大成功,一方面就体现在他们倡导的家族意识和团队精神。将企业和员工的利益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形成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企

  ofrualdinkgwtesc,pbyhm

  业精神。我国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借鉴日本企业的“以人为本”经营原则,努力做到充分尊重、信任、理解员工,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利用感召力让员工尽心尽责地为企业工作,同时,重视培养职工忠于企业的信念,树立团队精神,使员工能和企业荣辱与共、相依相存,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二)、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大力推行创新一个企业能否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既表明了这个企业的文化品位,也是其企业文化建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在现代化改革形势下,为了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用文化提升企业形象,用创新推动企业发展,无疑是行之有效的科学途径。日本企业非常重视人才的开发,把人放在企业组成要素的第一位,人就是财产,培养优秀的人就是增加企业的资产。并且下大力开设培训中心、建立资料馆,努力创造文化氛围,从内部提高员工自身素质、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为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效益与活力。这一成功经验对我国企业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目前,我国企业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充分。企业恶性循环,不讲职业道德,信用水平整体下降;企业内部普遍缺乏人文关怀意识,企业员工队伍的素质不高。为了推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前进,一方面大力提高职工内在素质,用严格的管理来规范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还要大力提升职工的技术文化素质,通过专门技术培训、资料补充等手段全面提高其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加强职工的生活文化建设,激励员工进行创新,不断探索出新的管理经营模式,从而实现企业的总体创新。(三)、提倡履行社会责任,在和谐社会中营造更和谐的企业氛围。创建和谐的文化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企业文化建设的

  ofrualdinkgwtesc,pbyhm

  目标。日本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贫富差距、社会矛盾都控制在相对平衡的状态,在这一点上,日本企业和日本社会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日本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通过强化共同意识,积极倡导履行社会责任,为企业发展创造了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这对我国现代化企业的文化建设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新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基本实现工业化。企业的领导者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为实现工业化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积极把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紧密的结合起来,发展自己的同时报效国家。

  另一方面,在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呼声下,企业也应在合理界定社会责任的基础上,积极塑造企业良好社会形象、加强职工心理文化建设、优化企业内外发展环境,来实现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达到企业全面地和谐发展。

  企业文化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以及社会文化在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的结合。企业文化深受民族文化的影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应以中华民族文化为根基,同时也应借鉴别国文化,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文化。在中国这个特殊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企业文化。

  ofrualdinkgwtesc,pbyhm

  

  

篇八: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和影响

  日本动漫文化热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启示

  摘要:信息全球化的大环境之下,跨国文化传播带动着社会价值的碰撞与融合。我国文化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反观与我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其文化产业发展异军突起,尤其是动漫产业的发展成绩更是令世界瞩目。文章在研究日本动漫产业产生的社会背景、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落后的原因,从政策支持、模式创新、自身品质、法律保障等方面探讨日本动漫文化全球热现象对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探寻强化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可行之径。

  关键词:日本动漫文化热;文化软实力;文化危机;中国文化

  一、中国动漫产业现状

  中国动漫产业兴起,一是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政治性需求,美日动漫文化的大规模输出刺激了民族动画的发展。二是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商业性推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应世界经济结构转变完成了文化体制改革,民族动画事业正式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门类得以发展。

  中国动漫产业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是1926到1978年,万氏兄弟的《大闹画室》、《铁扇公主》拉开了中国动漫产业的帷幕,推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众多优秀民族化作品接连出现,如木偶片《神笔》、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彩色动画《乌鸦为什么是黑的》等。随后因受文革影响,发展陷入低谷。1979年到2005年,中国动漫产业进入复兴的第二阶段,期间诞生了《哪吒闹海》、《黑猫警长》等动画作品,深受大众喜爱。随后是2005年至今,国产动漫在国家政策的重视和扶持下,进入了全新的发展转变阶段,从《喜羊羊与灰太狼》等一批动画片开始,到《大圣归来》等声誉颇高的动漫电影,动漫产业链日益完善,动漫产业发展具备了有利的条件和形势。

  例如,在动漫书刊领域,加速结构调整,向网络平台迁移;在电视动画领域,改革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基础逐步形成,有从量到质的趋势;在动画电影领域,

  动画电影已成功跻身主流电影类型;网络动画领域,发展势头强劲,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纵观当下中国动漫产业全局,具有以下四方面优势:形象的设计和应用上有技术优势;专业人才素质过硬;结构逐渐完善;基础市场预热基本完成。当然也存在有动漫产业长期与市场运作脱节、传统营销模式影响其生命力、分工要求同现实条件矛盾等不足。

  从宏观来讲,该产业有政府和资本市场的支持、新媒体提供发展空间、社会认同度增加等机遇。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产业发展大泡沫、持续受国外动漫产业冲击、低端授权和盗版泛滥也在威胁着该产业。

  外界对于中国动漫产业的评价,功过参半。精良的制作效果,优秀的画面、人物,引人注目。加以“再民族化”的推动,历史典故的加入更叫人共情。例如《大圣归来》、《白蛇:缘起》等,都对相关神话、传说进行了新的创造,讲述一个同原来神话、传说或其中角色相关的新的故事;该类电影对中国古建筑和古代用具的复刻创新,也提升了国漫的“民族味儿”。然而,中国动漫发展仍在初期,制作水平有待提高;情节曲折、题材较为单一,团队故事情节设计能力稍显不足;中国动漫受众较小,虽已面向全年龄转型,但距离“全民动漫”还很遥远;中国动漫发展缓慢,行业内问题频出:想象力匮乏,抄袭成风;经费限制,粗制滥造。

  二、日本动漫文化热

  日本动漫文化热是指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传播热潮。于中国而言,经济、社会、文化等或多或少都受其影响。

  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背景始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二战后,动漫是安抚民众情绪、推动文化产业复兴的优良媒介。政府的支持和民众的呼声,加上同期日本印刷业的发展的推广,共同组成了日本动漫产业高速蓬勃发展的契机。日本动漫的发展过程可分为萌芽期、探索期、成熟期和细化期。日本动漫产业链的发展根基确立于日本印刷业的发展。产业成熟期期间,动漫发展路线逐步多样化,呈现

  出丰富多彩的发展局面。随后至今,日本动漫产业进入对内的细化期、对外的渗透期,日本动漫也对世界范围内的受众进行了定向调整,更便于传播和被接受。

  日本动漫产业在发展兴盛的初期便积极对外进行了传播和输出,边传播边发展的模式让日本动漫产业在取得创新性、世界性进步的同时,得到了一定的国际市场。运营模式上的优势和敢于突破创新的精神,让日本动漫产业得以繁华至今。通过对日本动漫发展历史的归纳总结,可看出其对外发展成因有以下三点。首先,离不开日本政府对此类软文化对外发展的积极扶持。日本政府将之作为重要的文化输出武器,积极宣扬日本文化和日本精神。其次,日本对传播机遇和对象的把控十分到位。例如,《七龙珠》中的人物原型便取自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的孙悟空,提升了中国人民对日本动漫的接受程度和好感度。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日本对于动漫传播过程中所渗透的文化元素筛选得当。日本文化内核即为日本文化服务,以巧妙多变的形式宣扬了日本传统文化。

  谈及日本动漫文化热对中国动漫产业的影响,不得不提《铁臂阿童木》的引进,开启了日本动漫在中国的传播之旅。改革开放后日本动漫产业正式进入中国。到今天,以哔哩哔哩等网站为桥梁,日本动漫在中国更广泛地传播,产生了更广泛更深刻的影响。当然,文化的输出是一把双刃剑。日本动漫文化的输入无疑为中国动漫产业带来了灵感,“国漫兴起”的风潮,离不开日本动漫产业热所带来文化竞争的促进作用。然而,中国于学习日本动漫产业成功经验的过程中,容易丢失中国原本拥有的文化基底。年轻一代的思想方式和思维素质受到日本影响易导致价值观“异化”,不慎则会导致文化发展失衡。

  三、日本动漫热对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启示

  首先,政府部门应增强文化强国战略意识,落实产业发展政策,完善人才培养政策。将文化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并打造完整的、灵活的、具有包容性的产业链,同时注重培养高素质的艺术创作者。在文化生产端,要把握一个关键词——市场竞争。文化产品要面向群众,贴近市场需求,实现精细化和精准化,并经历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不断提升自我品质。在营销端,可借鉴日本“皮卡丘奇迹”的成功经验,发挥产业链带动产业集群的作用,同时注重打造立体的

  媒体传播渠道和“文化+”的推广路径。产品的自身品质是产业发展的根本所在。日本动漫对产品质量与创新的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在打造文化产品时要注重时代艺术价值、思想文化内涵、民众内心诉求以及制作技术,以“工匠精神”打造流传经典。

  其次,建立精细化的文化管理部门、严格的文化作品分级制度、高效统一的文化产业服务管理体制,构建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拥有配套、完善的法律体系也是日本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外因,建立与文化产业相关、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是文化发展的必要保障。在法律建设过程中尤其要考虑立法层次问题、可操作性,以及最大化的提高法律法规所涵盖的范围。

  在宏观上坚定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做好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在微观中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发展的制度规范,充分发挥优势,增加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同渠道将会带来范围更广、数量更多的受众群体。政府应在宣传推广、机构设立、资金投入等方面进行支持,促进传播方式和渠道多样化。构建形成成熟的产业联动机制及衍生产业链。比如在动画、漫画、游戏、轻小说这四个领域,以IP为核心,互相改编、发展和促进。因地制宜进行个性化对外输出,即传播路径“在地化”。

  在内容、形式、载体、传播途径等方面进行升级。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文化感染力与共情性,从以下几方面“以小见大”地塑造国家形象。利用受众的读图与沟通,以图像符号突破语言差异。多媒介跨平台的传播,强化受众的感官包围。替换脸谱化形象内涵,构筑新的网络文化符号体系。使得中国文化更容易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接受。整合多样化的文化传播内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要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表层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高度融合。围绕目标实现和机制构建的要求,制订相关法规,规范传播与交流合作主体行为。建立覆盖文学艺术、信息传媒等内容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大力推动版权贸易常态化。

  参考文献

  [1]吴喜.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v.59;No.291(06):133-138.

  [2]曹海林,任贵州.日本动漫文化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影响与启示[J].东疆学刊,2016,33(003):14-19.

  [3]王钦.日本动漫文化热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J].人民论坛,2015.

  [4]索格飞.新媒体时代如何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J].人民论坛,2018,000(020):122-124.

  [5]阳雨秋.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转型方向与实现路径[J].理论导刊,2020(9).

  

  

篇九: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和影响

  3日本文化外交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日本文化外交的发展促进了日本自身文化的发展弘扬了传统文化也提高了日本人的文化修养随着近年来日本相继举办一些大型国际文化节国际交流活动在国家间的交流活动中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开拓了日本人的文化视野丰富了日本人的文化生活也促使日本人不断挖掘自身文化优势结合流行文化和民族文化形成了特色文化

  冷战后日本文化外交及对中国文化外交的启示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对外交往中,文化也是世界各民族人民增进了解、扩大合作的重要纽带。随着人们进入信息时代,文化外交的发展也是一日千里,成为一国外事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独特的自身价值。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文化外交一直是日本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后日本文化外交的发展经历了一段发展成熟的过程。对于中国而言,学习和借鉴他国,特别是同属亚洲文化圈的日本的经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日本文化外交的历程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世界文化日益交融与碰撞,世界各国政府更加重视文化外交。在日本国内,泡沫经济的破灭粉碎了日本的“经济神话”,并在日本民众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危机,也迫使日本政治家摸索治国安邦的策略。1990年日本成立了由专家学者和艺术权威组成的“文化政策促进会议”,作为文化厅长官的咨询机构。1994年,日本召开“关于国际文化交流的恳谈会”,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日本国际文化战略的重大思路,并向当时的羽田政府提交了一份《新时代的国际文化交流》报告,该报告称:“由于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日本在文化、学术方面做出贡献已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了,日本应通过对外文化交流来做出国际性的贡献。”1995年7月,文化政策促进会议提出《新的文化立国目标——当前振兴文化的重点和对策》报告,开启了“文化立国”战略的初步设想。1996年7月,文化厅正式提出了《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标志着日本“文化立国”战略的正式确立,该战略是继“贸易立国”、“技术立国”之后又一重大战略举措。1997年,桥本龙太郎首相在新加坡发表了题为《为迎接日本-东盟新时代而进行改革:建立更广更深的伙伴关系》的演说,被称为桥本主义。该演说特别提到“进行多领域的文化合作,培养亚太

  地区的共同体意识”。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各国之间相互依存的日益加

  深,日本试图培养更为多元化的影响力来不断提高日本在国际上的发言权和存在感。20XX在英国开展了历时一年的日本主题文化交流活动。日本政府还出资13亿日元,成立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力资源开发信托基金,并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积极开展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20XX“对外关系工作组”提交了一份题为“21世纪日本外交基本战略—新时代、新视野、新外交”的研究报告,把维护自由、民主主义、人权等价值以及推动国际人际文化交往作为日本基本的国家利益之一,同时也指出,“与欧美那种高压、直接的做法不同,日本采取平静、稳妥的做法应对更为有效”。20XX日本文化厅发表的《推进今后国际文化交流》中提出,确保文化多样性;扩大广义的国际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提高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存在感,从而综合推进国际文化交流政策。20XX12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设立首相个人咨询机构“推进文化外交恳谈会”。20XX恳谈会提交《关于推进文化外交的恳谈会》报告书,该报告书提出:一、促进国际社会理解日本,获得信赖,提升国家形象。日本在为国际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提升日本在国际间的信赖度,随着对日本的了解,加深了日本的良好形象。二、日本提出做“文化交流的和平国家”,不卷入各文明、各宗教间的冲突,致力于促进文化间、文明间相互交流与沟通,为和平安定的国际关系发挥积极的作用。三、为培养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共同理念做贡献。20XX4月,麻生太郎发表了题为《文化外交的新构想——寻求大家的力量》的演讲,提出了以动漫等日本流行文化为主开展外交活动的构想。

  二、日本文化外交产生的影响1、日本文化外交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利用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的输出来实现文化外交,是由日本自身特点和国家目标所决定的。由于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这就决定了日本必须依靠外向型来实现自己现代化的目标,那么从文

  化产业和文化入手是日本的最自然的选择。20XX日本文化产业的年产值已经超过100万亿日元,约占GDP总量的18.3%,文化产业成为了仅次于制造业的日本第二大支柱产业,日本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文化生产大国。

  2、日本文化外交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形象文化外交的发展,使日本的国际形象得到提升,从而为日本与其他国家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美好国家形象的构建是日本文化外交的直接成果。以流行文化为例,从流行文化的物质形式来看,以动漫、电影电视、流行音乐、美食、创意等为代表的流行文化产品,树立了日本“酷”“新潮”“可爱”等形象,从文化内涵角度看,日本流行文化所承载的普世价值情感,以及现代性理念拉近了日本同世界人民的距离,塑造了日本“普通国家”的形象,展现了日本同其他国家的共通性。可以说,日本通过文化外交构建正面积极地国家形象是非常成功的。根据20XX登于美国时代周刊的一项民意调查,选中的27个国家中有56%的人认为日本的国际上的形象是积极的,与加拿大并列第一。良好国家形象的构建为日本外交政策的顺利实施营造了友好的国际环境。3、日本文化外交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日本文化外交的发展促进了日本自身文化的发展,弘扬了传统文化,也提高了日本人的文化修养,随着近年来日本相继举办一些大型国际文化节,国际交流活动,在国家间的交流活动中,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开拓了日本人的文化视野,丰富了日本人的文化生活,也促使日本人不断挖掘自身文化优势结合流行文化和民族文化,形成了特色文化。日本文化外交的实施,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经济文化上,对日本本身和国际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积极深远的影响,值得深思。三、日本文化外交对中国文化外交的启示当代国际关系中,文化外交发挥着双重效应,共同规定着某一时

  期的国际文化关系格局的构建,这种国际文化关系格局一经确立,反过来会制约各国文化外交政策的决策。而日本文化外交的发展与成型在其内在因素和外在影响的推动下,形成了较好的态势,由此相关的经验与模式可以给同属亚洲文化圈且文化传统较日本更为深厚的中国以启示。但中日两国具有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理念,所以在开展文化外交的过程中不能照抄硬搬,可以借鉴,从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外交。

  1、加强我国文化外交理论研究把握文化外交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加强对文化外交的研究,对于文化外交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没有理论,对外行为就没有依据。面对我国文化外交理论研究薄弱、文化创新能力不强的弱点。首先,在中国的思想界、学术界,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理念,同时在法律法规方面健全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其次,国家加大对文化理论研究的政策投入,制定政府为主,学者民主为辅的建言献策策略,鼓励人们在合情合理的范围内,对文化外交领域进行大胆的科学探索,尊重一切严肃的原创成果,维护原创成果的合法权益。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既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该体系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这样就从根本上保障了我国文化外交理论的研究。2、积极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合理的结构是保障产业间协作的基础。由于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在现阶段需要国家的一些政策扶持。比如,对新兴的文化产业项目实行低息或贴息贷款,鼓励组建文化投资公司,形成多元格局。其次,实现文化产业“走出去”。在建立有实力和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集团的基础上,提高从事对外文化交流人员的能力,全面发展输出文化产业。中央在《“十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进一步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走出去”,这就为中国文化产业在入世后的战略调整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这就要求我们重视相关的政策和法律体系,遵循国际惯例,积极参与国际文

  化贸易竞争,制定长远战略,下发相应权限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实施文化产业新机制,有力的实施“走出去”战略。

  最后,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我们不用在文化产业所有方面都做到最好,选择属于自己的优势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这就需要我重视自身文化资源的挖掘,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资源仍然是我们的相对优势所在。所以,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必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才能在世界文化市场上形成竞争力。

  3、开展多层次文化外交首先,积极开展政府机构的文化外交。官方文化交流在文化外交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其中国家领导人在开展文化外交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国家首脑和政府官员,在进行外交活动时,可以展示个人文化素养,推介我国文化,进而提升外界公众对我国的良好印象。官方机构设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活动项目,进一步拓展我国文化外交的广度和深度。然后,开展民间对外文化交流。任何外交政策和活动都以影响国际社会为目的,而国际社会的主体是各国人民,由此民间文化交流比官方文化外交更具有亲和力,在对外展开时,需要借助民间组织的力量,来扩大文化交流,进而推动国家关系的发展。在进行对外文化交流的同时,应该培养新一代具有国际视野的知识性人才,这样才能在对外交往中,特别是民间交流中,提升他国对我国的良好印象。总之,文化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它对展示本国形象,扩大影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要更加重视并不断加强文化外交,构建一种完整的对外文化战略,树立国际传播战略,运用多种文化交流方式,从而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可。

  

  

推荐访问: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和影响 产业政策 启示 日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