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博彦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疫情防控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一品武官补子象征意义7篇

时间:2022-11-19 10:30:07 浏览量:

一品武官补子象征意义7篇一品武官补子象征意义  [浅析补子图案的象征意义]国徽图案的象征意义  :  翻开ZG服饰史,可以看到明清官员在官服的前胸后背上织了一块或圆或方的织物。乍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品武官补子象征意义7篇,供大家参考。

一品武官补子象征意义7篇

篇一:一品武官补子象征意义

  [浅析补子图案的象征意义]国徽图案的象征意义

  :

  翻开ZG服饰史,可以看到明清官员在官服的前胸后背上织了一块或圆或方的织物。乍眼望去,好像织物上的图案都是一样的,认真观看,却发觉不仅文武官员绣织的图案不同,官位不同织物上的图案也不一样。官员胸前后背的织物,即是“补子〞。

  一补子的进展概况

  补子亦称“补〞,是一块用金线或彩线绣织成禽兽纹样,并兼有其它纹样的艺术图画。文献记载,以禽兽定官员品级,由明朝开创。《大学衍义补遗》记载了“明朝文武一品至九品,皆有应服花样,文官用飞鸟,像其文采也,武官用走兽,像其猛鸷也。〞明朝制定的以禽兽图案区分等级的补子制度,为清代所沿用。

  清朝补子由明补进展而来,但两者在形制及纹样上有所区分。明朝武官一、二品皆用狮子补,清朝武官一品用麒麟补,二品才用狮子,明朝武官六品、七品皆用彪,清朝武官六品补子为彪,七品为犀牛。由此可见,清朝补子的分类更加明确。明清补子在构图及色彩上也有所区分,以《六品文官鹭鸶补》为例,明代补子一般不用边饰,但清代补子多采纳花边;明朝文官四品以下的补子,多绣1

  有一对飞禽,清代的禽兽均绣单只;再者就是明代的补子多以素色为底,金线绣花,清代的补子则是以XX、深红等深色为底,五彩织绣。

  二补子图案表达的象征意义

  清朝补子进展了前代的纹样及内容,在图案的象征意义上也更丰富,更深刻。以下通过对补子图案的解读来探讨其表达的象征意义。

  1补子图案象征的XX祥寓意

  补子的主纹,具有深刻的XX祥寓意,或代表长寿,或代表富XX,或代表忠诚。清朝补子图案是一副“XX祥纹样〞的集合,众多XX祥纹样,挤满整个画面,可谓琳琅满目。如《清朝武三品豹方补》,主纹是处于图案正中的豹,豹象征威猛,图案中还有其它纹样,如象征绵绵不断之意的XX纹;寓意江山永固的海水江涯;寓意性格和气概的曲水;象征好运的法螺,象征生命不息的法轮,象征连绵不断的盘长,象征高洁的莲花等。这幅补子的边框还有很多蝙蝠和寿字纹,蝙蝠的“蝠〞与“福〞同音,象征好运,蝙蝠和寿在一起,代表福寿双全。主纹上方还有日纹,太阳象征永久、光明、生机和盼望。

  从《清朝武三品豹方补》中,可以看出清朝补子对XX祥纹样的表现到达了一个高峰,首先表达为XX祥纹饰的“多〞,象征XX1

  祥的蝙蝠、ZG结、莲花等比比皆是,可谓是“图必有意,意必XX祥’。其次表达在做工的“精〞,随着清朝经济的繁华,工艺美术呈现了新的局面,刺绣技术手法更加的多样化,丝织品做工也更加的细致化。补子图案的装饰纹样,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喜庆XX祥,福寿平安的永久追求。

  2补子图案折射的等级制度关系

  清朝统治者通过各项措施加强封建王权,在礼仪方面更是要求各项制度细致化、规范化。而服饰做为礼仪的一种,即是要求在服饰中能够表达严格的等级划分。为此清朝制定了各种冠服制度以区分等级,补子就是其中的一种。

  清朝补子在明朝方补的基础上,增加了圆补,圆补用于皇亲国戚与女性,方补适用于文武官员,并以不同的图案表达官员的等级差异。文官一品补为仙鹤,古代把鹤尊为“一品鸟〞,其地位仅次于凤,凤是皇后的象征,仙鹤则官居一品;武官一品补子为麒麟,因为在百兽中,其地位仅次于龙,它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补子图案中的祥禽瑞兽,都是等级的象征。

  清朝补子中,主纹样的头都朝着太阳或火珠纹,而且主纹都处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如《清二品文官锦鸡补子》,锦鸡居于图案的正中位置,头向着上方的日纹。在我国古代,太阳有着它特定的政治含义。《左传》XX:“天子当阳,诸侯用命。〞封建皇朝为了维护统治,宣扬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或称天上的太阳,所谓“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把皇帝比方太阳,旨1

  在象征皇帝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清朝补子主纹的眼睛朝向日纹意喻诚服天子,以下服上表达了君臣等级。

  三总结

  1补子的出现决非偶然,它是几千年来服饰进展的结果,并且集众多功能于一身,补子初创明朝,盛行于整个清朝。它的盛行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统治者的提倡密不行分,这是一种政治需求。

  2从补子图案来看,装饰繁缛,对XX祥纹样的表现到达了一个高峰,基本上是“图必有意,意必XX祥〞。表达了补子除了政治上的功能外,也融入了ZG几千年的世俗观念。

  3补子的出现,使清朝官服制度更加完善,通过图案的不同使文武官员等级区分更为明确,大小尊卑一目了然。这是一种便捷而有用的服饰装饰,但这样的装饰已不是纯粹的装饰,而带上了更多的政治色彩,表达了“明XX贱,辩尊卑〞的政治功能,是封建社会统治GJ的工具。

篇二:一品武官补子象征意义

  明清官服的补子

  官吏服饰是中国古代社会主流文化的表征之一,在其承载的文化符号中,可以看到人与动物的亲密和谐关系。这些自然现象和自然物质被图案化,刺绣在官员所穿用的服装上,并且作为一种国家的服饰礼仪制度。这和西方的服饰礼仪截然不同,是中国民族性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古代官服补子是帝王龙袍十二章纹的延伸,由此而形成一个等级分明的系统。真正代表官位的补服定型于明代。据《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官吏所着常服为盘领大袍,胸前、背后各缀一块方形补子,一至九品所用禽兽尊卑不一,藉以辨别官品。除此之外,还有皇帝作为赐服专门赐给特定人物的赐补,有斗牛和飞鱼两种。

  清代文官的补子只用单只立禽,武官用单兽,基本沿袭明制。

  一、文官的补子

  文官儒雅娴静,官服以禽鸟为补子图案纹样,以彰显其贤德。

  一品:仙鹤。仙鹤美丽超逸,高雅圣洁,而且长寿,可达六七十岁,在古代成为仙风道骨和长寿的象征。在吉祥鸟的系列中,其地位仅次于凤凰而居第二。凤成为皇后的象征,而仙鹤则官居一品。《相鹤经》云:“鹤,寿不可量。”《诗经·小雅》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官员补子一品采用仙鹤的图案,取其奏对天子之意。

  二品:锦鸡。锦鸡亦称“金鸡”、“玉鸡”、“碧鸡”,是吉祥的象征。锦鸡有一呼百应的王者风范。其羽毛色彩艳丽,传说还能驱鬼避邪,古人十分喜爱用来作为服装的装饰,如插在武将的衣背头冠上,绣在帝王的礼服上,也叫做“华虫”,表示威仪和显贵。

  三品:孔雀。孔雀不仅羽毛美丽,而且有品性。《增益经》称孔雀有“九德”,其文如下:“一颜貌端正,二声音清澈,三行步翔序,四知时而行,五饮食知节,六常念知足,七不分散,八品端正,九知反复。”在古人看来,孔雀是一种大德大贤、具有文明品质的“文禽”,是吉祥、文明、富贵的象征。

  四品:云雁。《说文》释义:“雁,雁鸟也。”雁行,飞雁的行列,并行或走在前头。雁字,雁飞行时所排成的行列。雁群飞行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形,故云。大雁还有一种吉祥的意义。大雁飞行的规律性引申为礼节的次序。如《仪礼·士昏礼》规定:“纳采纳吉,请期皆用雁。”

  《仪礼·士相见礼》规定:“下大夫相见以雁。”也指官吏的排班。所以,大雁用于官员补子的象征意义在于:飞行有序,春去秋来,佐天子四时之序。

  五品:白鹇。形体很像野雉,羽毛白色,有细黑纹,面颊赤红,脖子有青毛如丝,尾羽很长。白鹇鸟产于南方,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吉祥物。白鹇鸟展翅,象征抛弃尘秽,迎新纳福。白鹇鸟喝水象征生活像泉水甘美。此外,它还能赶走灾害,祈求丰收。总之是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白鹇还是一种忠诚的“义鸟”。传说宋朝少帝赵昺在崖山时,人送白鹇一只,他亲自喂养在舟中。少帝投海殉国后,白鹇在笼中悲鸣奋跃不止,终与鸟笼一同坠入海中。后人称白鹇为“义鸟”。所以,白鹇鸟的形象作为五品官员补子,取其行止闲雅,为官不急不躁,无为而治,并且吉祥忠诚。

  六品:鹭鸶。白鹭亦称白鸟,陆机《诗疏》云:“鹭,水鸟也,好而洁白,故谓之白鸟。”白鹭是吉祥之鸟。《魏书官氏志》:“以侍察者官”,取其延颈远望。另,因鹭飞有序,以喻百官班次。如《禽经》:“寮窠雍雍,鸿仪鹭序”。《元诗选》:“玉笋晓班联鹭序,紫檀春殿对龙颜”。

  七品:鸳鸯。古称“匹鸟”,据说鸳鸯成对,鸳鸣鸯和,左雄右雌,双双飞翔,夜晚雌雄羽翼掩合交颈而眠。若其偶失,从不再配。《诗经·小雅》载:“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寿宜之”,体现了古代“五伦”中夫妻美好的关系,是一种吉祥的瑞鸟。其作为官员的补子,是取其羽毛上耸,象征坚定忠心;眠宿如有敕令,喻其兢兢业业。

  八品:鹌鹑。在古代“鹌”和“鹑”本是两种鸟。据《本草纲目》记述:“鹌与鹑两物也,形状相似,但无斑者为鹌也。”后经语言演化,将二者合称为一物。鹌鹑之“安”是安全之“安”的谐音,因此

  又具有“事事平安”和“安居乐业”的象征意义。用鹌鹑表示官员的等级,除了上述意义外,据《山海经》云:“其鸟羽司帝之百服”,比喻百官是皇帝的服饰,意思是说百官代表皇帝的形象,体现皇帝的规矩和威仪。

  九品:练雀。亦称练鹊、绶带鸟。绶带是古代帝王、百官礼服的佩饰,是用彩色丝绦织成片状的长条。绶带的颜色和长度随官员品级的变化而不同。皇帝和诸王用四彩,长二丈一尺。宰相绿色,公侯、将军紫色。古代帝王、诸侯、士大夫均佩玉,系玉的丝称“组绶”。因此各种绶带成为权力和富贵的象征。而练雀的尾羽与之相似,故有绶带鸟名。绶带鸟也因而具有了上述的象征意义。另外,《韵会》云:“谓之性喜”,喻绶带鸟能报喜,而用作官员补子。

  御史:獬豸。在文官九品之外,御史这个官职也有补子,其形象是獬豸。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述异记》载:“獬豸者,一角羊也。性知人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宋史·舆服志》记述用獬豸角的形状做成帽子,给御史顶戴,称为“獬豸冠”。明清时獬豸作为御史官服补子图案,说明獬豸执法护法的象征意义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二、武官的补子

  武官勇武剽悍,威风凛凛,以猛兽为官服补子图案,以彰显其威仪。

  一品: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大戴礼》说:“毛虫三百六十,以麟为长。”是龙、凤、麟、龟四灵之一。麒麟出现是“圣王之嘉瑞”。《说文》的解释是:“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麟,牝麒也。”

  “麒麟设武备而不为害”。“有足者宜踢,有额者宜顶,有角者宜触,为麟不然,是仁也”。所以,以麒麟为一品武官的官阶形象,既象征皇帝仁厚祥瑞,又象征皇帝“武备而不为害”的王道人君形象。

  二品:狻猊。是像狮子的一种神兽,晋代郭璞直接解释为狮子。《尔雅·释兽》曰:“可伏虎犳”。据明代杨慎《升庵外集》第九卷记述:“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八曰金猊,形似狮,好烟

  火,故立于香炉。”可见,狻猊是龙子之一。既然“可伏虎犳”,当是取其勇猛之意。

  三品:豹。《说文》的解释:“豹,似虎圆文。”

  《山海经·南山经》记述:“南山兽多猛豹。”《诗经·郑风》言:“孔武有力”。武官补子排序,豹在狻猊之下,在虎之上,可见古代豹的神兽地位高于老虎而低于狻猊,亦是取其勇猛。

  四品:虎。《说文》曰:“山兽之君”,以喻威猛。《宋书·符瑞志》说:“白虎,王者不暴虐,则白虎仁,不害物。”所以,老虎为百兽之王,有王者的智慧,具有“仁、智、信”之范。因此人们视之为吉祥的神兽。能守诚信,驱邪气,纳祥瑞。古代天子的兵权象征即为“虎符”。天子和诸侯的大门上要画老虎,故称“虎门”。由于虎威武勇猛,所以古来颇受将帅崇拜。将军的营帐称“虎帐”。勇猛之士称“虎贲”、“虎夫”、“虎士”等。清代武科进士榜为“虎榜”。

  五品:熊。《说文》的解释:“熊兽似豕,山居各蛰。”熊虎丑,其子狗。《尔雅》的解释:“又罴如熊,黄白文。”可见,古代记述了两种熊:一是狗熊,一是人熊。据《国语·晋语》记载:“黄能入于寝门。”“黄能”即“黄熊”,比狗熊体形大而且勇猛。作为武官官阶的形象,正如《诗经·小雅》所说:“唯熊唯羆,男子之样”,取其阳刚之意。

  六品:彪。《扬子法言》曰:“彪静成文,动成德,以其弸中而彪外也。”宋代周密《癸辛杂识》记述:“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犷恶,能食虎子也。可见,彪与仁德智慧的虎不同,是一种凶悍残暴的动物。作为武官官阶形象,是取其对敌凶狠残暴之意。

  七品、八品:犀牛。《说文》的解释: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从牛,尾声。犀牛的皮可以做铠甲,但只有水犀牛的皮可以做,故《国语·越语》称“水犀之甲”。其书的注解说:“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有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则无。”用犀牛做武官官阶的形象,是取其皮可制甲,角可制矛,兵器犀利之意。

  九品:海马。此处的海马,并不是大海中头部似马、单条尾巴向后上方卷曲、体长十几厘米的海洋动物,而是和陆地吃草的马模样相

  同、背上长出两只翅膀的神话中的海兽。既能在天空飞翔,也能在汹涌的波涛中穿行。海马的身世颇为神秘,没有介绍其详细情况和象征意义的资料,只是在解释补子时极为简单的寥寥数语:“水兽,似马,水陆双行,喻水陆皆可攻杀固守。”其文虽短,但意义明确。原来,古代对最下层的军官要求颇高,既能指挥步兵陆战,又可指挥海军水战。有这样骁勇善战的军官,军队的战斗力肯定极强,有了这样的军队,国家的江山就一定会稳固。皇帝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帝王龙袍十二章纹包括: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纹的每一章纹饰都有取义,日、月、星辰代表三光照耀,象征着帝王皇恩浩荡,普照四方;山代表着稳重性格,象征帝王治理四方水土;龙是一种神兽,变化多端,象征帝王善于审时度势地处理国家大事和对人民进行教诲;华虫,通常为一只雉鸡,象征王者要“文采昭著”;宗彝,是古代祭祀的一种器物,通常是一对绣虎纹和博纹,象征帝王忠、孝的美德;藻则象征皇帝的品行冰清玉洁;火象征帝王处理政务光明磊落,火焰向上也有率士群黎向归上命之意;粉米,就是白米,象征着皇帝给养人民,安邦治国,重视农桑;黼,为斧头形状,象征皇帝做事干练果敢;黻,为两个己字相背,代表着帝王能明辨是非、知错就改的美德。

篇三:一品武官补子象征意义

  清朝补服,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清朝补子比明朝略小。方形补子是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有圆形补子及方形补子。圆形补子为皇亲贵族所用,方形补子为文武官员所用。凡补服都为石青色。方形补子所绣的纹样不同是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文官绣飞禽,武官绣猛兽。

  武一品官补子

  图为武一品官补子(麒麟纹样)

  武三品补子

  图为武三品补子(豹)

  武六品补子

  图为武六品补子(彪)

篇四:一品武官补子象征意义

  中国传媒大学2013-2014学年第2学期

  课程编码091036课程名称中国文化概论

  题目明朝补服图案文化

  学生姓名方志英

  学号201309213020班级汉语国际教育

  学生所属学院文学院

  任课教师马素娟

  教师所属学院文学院

  成绩

  明朝补服图案文化

  补服,又称“补子”,是从我国的明朝开始出现,并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时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补子是帝王龙袍十二章纹的延伸,由此而形成一个等级分明的系统。真正代表官位的补服定型于明代。据《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官吏所着常服为盘领大袍,胸前、背后各缀一块方形补子,一至九品所用禽兽尊卑不一,藉以辨别官品。除此之外,还有皇帝作为赐服专门赐给特定人物的赐补,有斗牛和飞鱼两种。明代的官补尺寸较大,制作精良,以素色为多,底子大多为红色,上面用金线盘成各种图案。其文官补子绣有双禽,相伴而飞;而武官补子则绣单兽,或立或蹲。

  一、文官的补子

  文官儒雅娴静,官服以禽鸟为补子图案纹样,以彰显其贤德。

  一品:仙鹤。仙鹤美丽超逸,高雅圣洁,而且长寿,可达六七十岁,在古代成为仙风道骨和长寿的象征。在吉祥鸟的系列中,其地位仅次于凤凰而居第二。凤成为皇后的象征,而仙鹤则官居一品。官员补子一品采用仙鹤的图案,取其奏对天子之意。

  二品:锦鸡。锦鸡是吉祥的象征。锦鸡有一呼百应的王者风范。其羽毛色彩艳丽,传说还能驱鬼避邪,也叫做“华虫”,表示威仪和显贵。

  三品:孔雀。孔雀不仅羽毛美丽,而且有品性。在古人看来,孔雀是一种大德大贤、具有文明品质的“文禽”,是吉祥、文明、富贵的象征。

  四品:云雁。大雁飞行的规律性引申为礼节的次序。所以,大雁用于官员补子的象征意义在于:飞行有序,春去秋来,佐天子四时之序。

  五品:白鹇。形体很像野雉,羽毛白色,有细黑纹,面颊赤红,脖子有青毛如丝,尾羽很长。白鹇鸟产于南方,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吉祥物。白鹇鸟展翅,象征抛弃尘秽,迎新纳福。白鹇鸟喝水象征生活像泉水甘美。此外,它还能赶走灾害,祈求丰收。总之是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白鹇还是一种忠诚的“义鸟”。白鹇鸟的形象作为五品官员补子,取其行止闲雅,为官不急不躁,无为而治,并且吉祥忠诚。

  六品:鹭鸶。白鹭亦称白鸟,白鹭是吉祥之鸟。因为鹭鸶飞翔有序,用来比喻百官班次。

  七品:鸳鸯。古称“匹鸟”,据说鸳鸯成对,鸳鸣鸯和,左雄右雌,双双飞翔,夜晚雌雄羽翼掩合交颈而眠。若其偶失,从不再配。体现了古代“五伦”中夫妻美好的关系,是一种吉祥的瑞鸟。其作为官员的补子,是取其羽毛上耸,象征坚定忠心。

  八品:鹌鹑。在古代“鹌”和“鹑”本是两种鸟。后经语言演化,将二者合称为一物。鹌鹑之“安”是安全之“安”的谐音,因此又具有“事事平安”和“安居乐业”的象征意义。用鹌鹑表示官员的等级,也比喻百官是皇帝的服饰,意思是说百官代表皇帝的形象,体现皇帝的规矩和威仪。

  九品:练雀。亦称练鹊、绶带鸟。绶带是古代帝王、百官礼服的佩饰,各种绶带成为权力和富贵的象征。而练雀的尾羽与之相似,故有绶带鸟名。绶带鸟也因而具有了上述的象征意义。另外,《韵会》云:“谓之性喜”,喻绶带鸟能报喜,而用作官员补子。

  御史:獬豸。在文官九品之外,御史这个官职也有补子,其形象是獬豸。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明清时獬豸作为御史官服补子图案,说明獬豸执法护法的象征意义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二、武官的补子

  武官勇武剽悍,威风凛凛,以猛兽为官服补子图案,以彰显其威仪。

  一品: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麒麟出现是“圣王之嘉瑞”。以麒麟为一品武官的官阶形象,既象征皇帝仁厚祥瑞,又象征皇帝“武备而不为害”的王道人君形象。

  二品:狻猊。是像狮子的一种神兽,龙子之一。用作补子取其勇猛之意。

  三品:豹。武官补子排序,豹在狻猊之下,在虎之上,可见古代豹的神兽地位高于老虎而低于狻猊,亦是取其勇猛。

  四品:虎。老虎为百兽之王,有王者的智慧,具有“仁、智、信”之范。因此人们视之为吉祥的神兽。能守诚信,驱邪气,纳祥瑞。古代天子的兵权象征即为“虎符”。天子和诸侯的大门上要画老虎,故称“虎门”。由于虎威武勇猛,所以古来颇受将帅崇拜。

  五品:熊。作为武官官阶的形象,取其阳刚之意。

  六品:彪。与仁德智慧的虎不同,是一种凶悍残暴的动物。作为武官官阶形象,是取其对敌凶狠残暴之意。

  七品、八品:犀牛。用犀牛做武官官阶的形象,是取其皮可制甲,角可制矛,兵器犀利之意。

  九品:海马。此处的海马,并不是大海中头部似马、单条尾巴向后上方卷曲、体长十几厘米的海洋动物,而是和陆地吃草的马模样相同、背上长出两只翅膀的神话中的海兽。既能在天空飞翔,也能在汹涌的波涛中穿行。海马的身世颇为神秘,没有介绍其详细情况和象征意义的资料,只是在解释补子时极为简单的寥寥数语:“水兽,似马,水陆双行,喻水陆皆可攻杀固守。”其文虽短,但意义明确。原来,古代对最下层的军官要求颇高,既能指挥步兵陆战,又可指挥海军水战。有这样骁勇善战的军官,军队的战斗力肯定极强,有了这样的军队,国家的江山就一定会稳固。皇帝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篇五:一品武官补子象征意义

  清朝补服,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清朝补子比明朝略小。方形补子是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有圆形补子及方形补子。圆形补子为皇亲贵族所用,方形补子为文武官员所用。

  凡补服都为石青色。方形补子所绣的纹样不同是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文官绣飞禽,武官绣猛兽。

篇六:一品武官补子象征意义

  [浅析补子图案的象征意义]国徽图案的象征意义

  :

  翻开ZG服饰史,可以看到明清官员在官服的前胸后背上织了一块或圆或方的织物。乍眼望去,好像织物上的图案都是一样的,认真观看,却发觉不仅文武官员绣织的图案不同,官位不同织物上的图案也不一样。官员胸前后背的织物,即是“补子〞。

  一补子的进展概况

  补子亦称“补〞,是一块用金线或彩线绣织成禽兽纹样,并兼有其它纹样的艺术图画。文献记载,以禽兽定官员品级,由明朝开创。《大学衍义补遗》记载了“明朝文武一品至九品,皆有应服花样,文官用飞鸟,像其文采也,武官用走兽,像其猛鸷也。〞明朝制定的以禽兽图案区分等级的补子制度,为清代所沿用。

  清朝补子由明补进展而来,但两者在形制及纹样上有所区分。明朝武官一、二品皆用狮子补,清朝武官一品用麒麟补,二品才用狮子,明朝武官六品、七品皆用彪,清朝武官六品补子为彪,七品为犀牛。由此可见,清朝补子的分类更加明确。明清补子在构图及色彩上也有所区分,以《六品文官鹭鸶补》为例,明代补子一般不用边饰,但清代补子多采纳花边;明朝文官四品以下的补子,多绣1

  有一对飞禽,清代的禽兽均绣单只;再者就是明代的补子多以素色为底,金线绣花,清代的补子则是以XX、深红等深色为底,五彩织绣。

  二补子图案表达的象征意义

  清朝补子进展了前代的纹样及内容,在图案的象征意义上也更丰富,更深刻。以下通过对补子图案的解读来探讨其表达的象征意义。

  1补子图案象征的XX祥寓意

  补子的主纹,具有深刻的XX祥寓意,或代表长寿,或代表富XX,或代表忠诚。清朝补子图案是一副“XX祥纹样〞的集合,众多XX祥纹样,挤满整个画面,可谓琳琅满目。如《清朝武三品豹方补》,主纹是处于图案正中的豹,豹象征威猛,图案中还有其它纹样,如象征绵绵不断之意的XX纹;寓意江山永固的海水江涯;寓意性格和气概的曲水;象征好运的法螺,象征生命不息的法轮,象征连绵不断的盘长,象征高洁的莲花等。这幅补子的边框还有很多蝙蝠和寿字纹,蝙蝠的“蝠〞与“福〞同音,象征好运,蝙蝠和寿在一起,代表福寿双全。主纹上方还有日纹,太阳象征永久、光明、生机和盼望。

  从《清朝武三品豹方补》中,可以看出清朝补子对XX祥纹样的表现到达了一个高峰,首先表达为XX祥纹饰的“多〞,象征XX1

  祥的蝙蝠、ZG结、莲花等比比皆是,可谓是“图必有意,意必XX祥’。其次表达在做工的“精〞,随着清朝经济的繁华,工艺美术呈现了新的局面,刺绣技术手法更加的多样化,丝织品做工也更加的细致化。补子图案的装饰纹样,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喜庆XX祥,福寿平安的永久追求。

  2补子图案折射的等级制度关系

  清朝统治者通过各项措施加强封建王权,在礼仪方面更是要求各项制度细致化、规范化。而服饰做为礼仪的一种,即是要求在服饰中能够表达严格的等级划分。为此清朝制定了各种冠服制度以区分等级,补子就是其中的一种。

  清朝补子在明朝方补的基础上,增加了圆补,圆补用于皇亲国戚与女性,方补适用于文武官员,并以不同的图案表达官员的等级差异。文官一品补为仙鹤,古代把鹤尊为“一品鸟〞,其地位仅次于凤,凤是皇后的象征,仙鹤则官居一品;武官一品补子为麒麟,因为在百兽中,其地位仅次于龙,它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补子图案中的祥禽瑞兽,都是等级的象征。

  清朝补子中,主纹样的头都朝着太阳或火珠纹,而且主纹都处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如《清二品文官锦鸡补子》,锦鸡居于图案的正中位置,头向着上方的日纹。在我国古代,太阳有着它特定的政治含义。《左传》XX:“天子当阳,诸侯用命。〞封建皇朝为了维护统治,宣扬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或称天上的太阳,所谓“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把皇帝比方太阳,旨1

  在象征皇帝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清朝补子主纹的眼睛朝向日纹意喻诚服天子,以下服上表达了君臣等级。

  三总结

  1补子的出现决非偶然,它是几千年来服饰进展的结果,并且集众多功能于一身,补子初创明朝,盛行于整个清朝。它的盛行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统治者的提倡密不行分,这是一种政治需求。

  2从补子图案来看,装饰繁缛,对XX祥纹样的表现到达了一个高峰,基本上是“图必有意,意必XX祥〞。表达了补子除了政治上的功能外,也融入了ZG几千年的世俗观念。

  3补子的出现,使清朝官服制度更加完善,通过图案的不同使文武官员等级区分更为明确,大小尊卑一目了然。这是一种便捷而有用的服饰装饰,但这样的装饰已不是纯粹的装饰,而带上了更多的政治色彩,表达了“明XX贱,辩尊卑〞的政治功能,是封建社会统治GJ的工具。

篇七:一品武官补子象征意义

  浅析补子的文化内涵

  作者:赵锋涛

  来源:《速读·中旬》2020年第04期

  ◆摘

  要:中国历代都十分重视冠服制度,中国古代的冠服制度最有代表性的是对官服上的等级标志的规定。中国明清两个朝代在官服上缝制装饰有各种动物纹样的补子,用来区分官员的品级。补子是封建等级制度的标志,也是中国服饰图案中极具文化性的内容。补子是中国的一种文化符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篇论文针对明清冠服制度中的补制及补子中的装饰纹样来探讨补子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文化内涵;冠服制度;象征寓意;装饰纹样

  中国明清两个朝代用于官服上表明品级的补子,是中国服饰图案中极具文化性的内容,也是封建等级制度的标志。补子不仅仅是用来表明官员品级,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一种文化符号,昭示着一种理念。补子,作为服饰图纹,在记载一个历史时期官级的同时,还为我们提供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夸张、联想、构图以及借物咏志的方法,它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审美形态和文化形态。

  一、补子体现了严谨的礼教制度

  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和等级制度,是维护封建社会统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内容。自周公、孔子以来所倡导的“礼乐”文化传统中的“礼”,就是以别贵贱、分等差作为它的核心内涵和精神实质的。最初的“礼”,规范的是男女、夫妇、长幼等人的自然的伦常秩序,而进入阶级、国家的阶段以后,“礼”便具备规范君臣、尊卑、上下的政治伦常和社会伦常的意义了。“礼”在服饰中的表现就是冠服制度,它实际上就是区别尊卑上下等级的服饰制度。在明清时期的补服制度中就是以不同的动物纹样来显示官阶的大小、伦序的等级,通过冠服制度维系君臣的间的伦理关系,达到“礼”的要求。

  二、补子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装饰纹样的象征寓意

  自宋元以来,随着理学的发展,在装饰艺术领域反映意识形态的倾向性越来越强化,伦理观念、道德观念、宗教观念都与服饰中的装饰纹样的形象结合起来,表现某种特殊的象征寓意。采用禽、兽来作为补子的纹样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利用动物的外形、特征来象征百官,并区分高低等级。中国古代帝王以龙自居,明代礼服制度中皇帝袍服上绣制大型团龙纹饰,龙袍成了帝王的化身,文武百官自然精选各种灵兽,作为辨识官位高下的象征。这种象征手法涉及到了中国服饰审美文化中的“象德”和“比德”审美现象,即文补图案采用禽的图像,是要运用那些禽的羽翼翎毛的“文采”来象征文官的文采才藻。而武补图案采用兽的图像,是运用那些兽的体态脾性的威武来比喻武官的威武勇猛。

  补子图案中的禽、兽所表现的“象德”“比德”审美现象,即表现了极为丰富的审美形态,又表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如仙鹤、白鹇和鹭鸶等禽的羽翼翎毛,虽不如锦鸡、孔雀那样光彩斑斓,却有洁白如雪或素质白章的羽毛。其寓意就更明显了:或喻补服穿着者的品行洁白无暇、洁身自好;或喻认识问题或执行公务时黑白分明。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羽族之长,地位仅次于凤,被称为一品鸟,是高官的象征。鹤因其风度翩翩、器宇不凡且洁身自好,被古人用于比喻具有高尚品德、自尊自爱的贤达之士。明清一品文官补子采用鹤的图像,整个补子是一幅鹤立潮(谐“朝”)头岩石的图案,象征“當朝一品”。恪守礼制、尊卑有序、谦逊礼让也是象征寓意的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鹭鸶和雁上。鹭鸶在飞行中大小排列有序,“鹭序”一词,用来比喻朝臣的班次。雁也是飞行有序,“雁行”多用以形容排列整齐而有秩序。所以就用鹭鸶,雁的习性来寓意百官上朝时的井然有序。这都是封建王朝官员所要遵守的礼仪乃至安分守己、不思僭越的道德规范。锦鸡、孔雀、白鹇和鹌鹑等大都具有善斗的习性,这体现了封建社会的臣子要有勇于直谏、不畏强暴的精神,在封建社会这被看作是忠臣的一个重要的、受人敬仰的道德风范。补子中禽、兽的某一特征经过引申也具有多重审美和文化寓意。

  三、补子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

  补子的主体纹样为禽或兽,背景纹饰在各种云纹、流云纹和水波纹等烘托下,另暗藏“八吉祥”“八宝”及“暗八仙”等纹样,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吉祥,自古就是中国人追求不懈的人生主要目标,中国服饰艺术的特色就是装饰纹样要求与内容吉利的统一,几乎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具有文化符号性质的吉祥图案被广泛地应用到服饰的织物和饰品上,用谐音、象形、取义等手法把吉祥概念或隐或现地表达出来。明代是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史上最鼎盛的朝代,服饰华丽异常,重装饰。这是因为明朝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意识趋于专制、崇尚繁丽华美、追求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因此,明朝在服装上盛行绣吉祥图案。明代服饰的纹样在题材上与前代相比,更加深了文化内涵并强调表现力,力求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现富贵与吉祥的内容。补子中主体纹样的禽和兽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这些从千年文化积淀中汇集而成的吉祥题材的图案,奠定了补子文化内涵的基础,体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补子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从方形的补子格局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人的世界宇宙观。补子中的禽或兽居中,且作昂首向日状。禽大都单脚站立于水纹或云纹上,以显示其灵动;兽则立于枯木、岩石、山坡上,以显示其雄伟。补子上方的太阳,代表天;中间主题纹样的禽或兽,代表人;站在云纹或山石上代表人所处的地方;下方散布的水纹代表海洋。通过这些纹样的设计和组合,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以期达到“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补子是带有明显文化符号意义的图案,从所选用的动物纹样、吉祥纹样到构图无一不渗透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补子的装饰纹样本身没有等级,是人将自己的等级观念加在装饰纹样上,并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文化内涵。补子显示了中国服饰装饰纹样的作用和特点,这正是中国文化的独到之处。

  参考文献

  [1]华梅.类服饰文化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105-111.[2]王继平.服饰文化学[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103-111.

推荐访问:一品武官补子象征意义 武官 一品 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