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博彦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疫情防控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9篇

时间:2022-11-11 15:05:04 浏览量:

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9篇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学习感悟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9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9篇

篇一: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学习感悟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中央组织部、民政部负责人就《意见》起草印发和贯彻落实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人生有“正负手”,基层干部亦有“正负手”。《意见》是基层干部参与基层治理的“指南针”。主要内容既包括“正向”的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基层法治和德治建设、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也包括“负向”的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规范乡镇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等事项的准入机制、严格控制考核总量和频次、清理规范工作台账等“做减法”的内容。《意见》如同为基层干部描摹了一幅“正负手”画像。

  学《意见》“正”思想,以“松柳精神”把准原则。《意见》在“总体要求”部分里为基层干部指明了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要落实好文件,首先要吃透文件;要吃透文件,首先要吃透文件的思想和原则。“正”本清源,先“正”思想。像“松树”一样把准并坚守原则。为思想注入“红色力量”,懂得要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为思想注入“绿色理念”,懂得要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为思想注入“金色点子”,明白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向基层放权赋能,减轻基层负担。为思想注入“蓝色活力”,明白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信《意见》“正”言行,以“钉钉子精神”担使命。《意见》从第二部分到第六部分,全是主要内容和具体任务。我们在学习《意见》的这几大板块内容时,要做到充分相信《意见》。因为《意见》是遵循“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良性互动”的原则而设计出炉的。我们只有深信内容,端正言行,才能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担使命。把《意见》条文,化为既结实又扎实的“使命”担起后,才能推动基层治理实践“向前一步”,实践再反过来推动基层治理的顶层设计“向前一步”,顶层设计再以“先生”的姿态引领基层治理实践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百姓身边可喜变化”。

  用《意见》“减”四风、“增”实效,以“孺子牛精神”为民谋福。避免基层干部孤立地、片面地看待减负问题,避免基层干部将减负与一些“挂牌”“摘牌”的矛盾联系起来不全面客观看待减负问题,要结合《意见》对减负提出的新要求,继续加强对基层干部的耐心宣传与解惑答疑。让基层干部明白减负是为了增效,是为了“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增加为民服务的实际效果,不是单纯为了“站在基层干部的立场上”考虑基层干部的“利益得失”。在认识减负问题时,要与增效结合起来,用正确的联系的观点全面看待减负工作。学和信,终究要落到“用”字上。在基层干部的“正负手”中,“负”即是“减掉”四风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但是要“站稳人民立场”结合“增效”来实施。这样,才能达到以“孺子牛精神”为民谋福的目标。

  基层干部的“正负手”,您,领会了吗?

  

篇二: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加强基层治理须“通脉”“强筋”“铸魂”工作感悟

  文库编辑精选《加强基层治理须“通脉”“强筋”“铸魂”工作感悟》一文,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您喜欢的更多同类文章:加强基层铸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要夯实国家治理根基。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必须以党建引领为“脉”,以夯实基础为“筋”,以延伸服务为“魂”,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织密治理网格,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畅通党建引领之“脉”。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只有把党的领导作为贯穿基层治理的一根“红线”,完善组织、加强领导,才能畅通“脉络”,提质增效。要全程高位谋划推动,成立组织机构,科学设置工作组,细化责任分工,不断强化职能发挥、领导统筹、党建引领,形成“一把手”抓带头、“一盘棋”抓统筹、“一杆子”抓到底的良好工作格局。要进一步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完善街道职责清单,依托街道社区党组织组建城市党建联盟,通过定期轮值、议事协商、志愿服务等治理举措,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共建共驻水平。建强夯实基础之“筋”。只有把建强阵地、育强队伍作为夯实国家治理根基的重点,才能使服务场所不断改善、干部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真正打牢基础、强筋壮骨。要以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契机,用好专项改造资金,有计划地对村和社区阵地进行改造升级。结合城市建设规划,整体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党建阵地下沉。紧紧扭住基层党组织书记这个“头羊”,大力实施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工程,围绕增强行政执行能力、为民服务能力、议事协商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平安建设能力等开展定制化培训,管好育强一批善治理、能带富、敢担当的带头人队伍,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广大群众、引领城乡治理的本领。铸牢为民服务之“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必须时刻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服务群众与城乡治理深度融合。要树立需求导向,注重精准精细,紧盯群众所想所需,从最困难的群众入

  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让广大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创新服务手段,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主动增加自选动作,用群众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定期走访、座谈交流、送暖上门等方式,点对点、一对一提供暖心服务,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加强基层治理须“通脉”“强筋”“铸魂”工作感悟》

  

  

篇三: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学习贯彻《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要求,要加强基层治理队伍建设。基层治理核心在人。基层干部作为基层治理的“主力军”,必须修炼好问策能对、开口能讲、遇事能干的过硬本领。

  “读书不觉已春深”,基层干部当修炼“看”的技能。“看”指使视线接触人或物、观察并加以判断。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三农”工作成效显著,乡村振兴蓬勃发展,整个农业、农村、农民的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事物不断涌现,新问题不断出现,基层治理形势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基层干部要树牢终身学习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时代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工作状态、一种生活方式;要在多看书、看好书中主动学习基层治理专业知识,善于剖析典型案例,总结经验,取其精华,加以创新;要坚持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学用相长,自觉把学习收获同基层实际结合、向履职实践聚焦,努力使自身成为引领基层治理的行家里手、骨干精英。

  “片言可以明百意”,基层干部当修炼“侃”的技能。“侃”包含聊、说、谈的内容。基层干部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群众中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连接党心民意的桥梁纽带,是党在基层的“传声筒”,无时无刻不在与老百姓打交道。与老百姓打交道,最重要的还是要会说“百姓话”。基层干部一方面要熟练掌握党的最新理论知识和方针政策,做到了然于心;另一方面要主动学习当地方言,用通俗易懂的“土话”把“大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用推心置腹的“实话”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取信于民。“侃”亦释义刚正、耿直。基层干部要敢于讲真话、敢于反映真问题,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做到是非分明,有喜报喜,有忧报忧,既不刻意美化、只讲成绩,也不粉饰太平、回避矛盾。只有秉持不唯上、不媚上、只唯实的“浩然正气”方能干实事干成事干好事。

  “绝知此事要躬行”,基层干部当修炼“勘”的技能。意见指出,要增强乡镇为民服务能力。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任务,做好农业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建设及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服务等工作。群众工作是基层干部的“生命线”,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扎根群众是基层干部的根本。“勘”有别于一般的调研、走访,侧重于实地查看、勘察、探测,这就要求基层干部深入一线服务群众时不能走马观花,要下马看

  花,要常去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用脚步丈量民情,要走入千家万户,洞悉民生百态,要多沾点“泥土味”,少来些“官僚气”。要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着手,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一线事务中,真正解决好群众“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事关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以务实高效的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篇四: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研究----以贵阳市为例

  内容提要:加强城市基层治理是贵阳市当下基层工作的重要方面。近年来,贵阳市在城市基层治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问题也同时存在,本文例举了贵阳市在城市基层治理方面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从居民利益共同体、社会组织、共建共治、现代化专业治理、“三感社区”建设等几方面提升贵阳市基层治理能力。

  关键词:贵阳市;城市基层;治理能力

  搞好基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是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党中央对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也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保障。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作出部署,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积极探索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相适应的街道社区治理机制。结合贵阳工作实际,加快推进贵阳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一、贵阳市城市基层治理主要做法。

  2020年1月贵阳市所辖区县完成了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的设置,上半年逐步配齐领导干部,但工作人员缺编情况较为突出,街道配套机制尚需完善。年初贵阳市出台了《关于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见》,提出来“加强党的领导、完善管理体制、提升质量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等具体措施。党对城市基层治理的领导得到了加强,尤其是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力、战斗力得到提升,建立起直接责任与具体责任相联动的基层党建组织体系。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实现了进一步增强,各辖区综合考虑人群分布特征、商圈、机构服务半径等区位特点,把社会服务职能与党建、政务充分整合,逐步建立起互联互通、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党群服务中心平台,使党员群众在居住区域与组织实现直接对接,享受便民服务。

  加强管理体制建设,扎实推进城市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贵阳市辖区共设置60个街道办事处,并赋予“六权”以增能效,区级相关职能部门依法依规下放“职能部门综合执法指挥调度权”等六项职权,但目前下放效果不太理想,城管执法调度多数下放到位,其他几项职权还在摇摆当中。

  社区居民协商议事会、代表会制度建设实现有效推动。社区群众有了参与公共事务的实现途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基本健全,法治化建设不断提高,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的服务能力有效提升,运用“智慧手段”能力不断深化,城市基层治理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不断改革营商环境,积极推动“最多跑一次”等一站式服务范围,把优化营商服务作为政务服务的重要内容,树立良好的为民服务意识,街道、社区不断推动重商、亲商、护商、爱商的友好气氛。

  加强街道、社区干部队伍建设,街道、社区专业化干部极为稀少,多数都为半路出家,因此,提升社区工作者专业化素质能力建设非常迫切。目前,街道、社区队伍建设已纳入(市、区)人才队伍总体建设规划。

  二、贵阳市城市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

  贵阳市城市基层治理由于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

  (一)服务效率还不高。

  街道虽然设置了政务服务中心,群众办事确实也方便了很多,但这只是办事模式、办公场合的改进与整合,并未涉及到机构改革,财权与事权未衔接,管事与管人不一致,街道与区直相关部门关系未完全理顺。部分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办公场所条件简陋,信息化设备滞后、临聘人员多流动频繁导致业务不精造成单项业务办理时间过长,有的服务项目没有纳入,工作人员缺乏主动为民服务意识。

  (二)社区居委会人群分化明显。

  原住居民是城市发展的最大受益者,经济上较为宽裕,社区底层人群多为流动、外来人口,不同层级人群之间很少交流,各自形成相对分化的群体。街道各

  部门、居委会、志愿组织等与原住居民联系较多,与流动、外来人口联系相对较少,造成开展工作时有不畅,尤其是居委会干部中流动、外来人口极少甚至没有。

  (三)街道居委会社会组织培育不够。

  上世纪90年代国家倡导居民自治,计划到“十二五”末期每个街道具有五个以上的不同组织。“十三五”规划提出注册志愿者人数所占比例要达到辖区居民人口的百分之十三。但就贵阳市多数街道来看都不够,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人员大学生比例过高,有的达三分之一,辖区居民参与较少。

  (四)治理难度大,问题多,离治理现代化还有较大差距。

  部分街道组织感召力弱,不能有效发动居民参与到基层治理当中;街道公益服务滞后,居委会自治工作开展乏力,居委会干部难以树立威望。基础设施薄弱社区的居委会干部很难获得居民信服,其基层治理的效果就不会太好。

  (五)基层治理现代化手段不多,效率不高。

  一方面表现在基层治理的深度较浅,不少街道与区直部门之间未实现跨横向联动,实际效果发挥不力;另一方面智能化治理停留在表面,不少街道信息网络平台数据不健全,资源整合不到位,难以实现共享,没有形成案例分享机制。因此,无法实现理想的治理效果。

  (六)街道及居委会工作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

  自2020年1月成立街道以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存在严重缺编的情况。街道、居委会在人员少事务繁多的情况下,今年又遇到疫情防控,几乎所有工作人员从春节至今就没有得到有效休息。不少干部专业技能不高,难以适应服务岗位的所需技能;有的年轻干部服务意识较差,对开展细致入微的群众工作缺乏担当。

  三、对策建议。

  (一)建立辖区居民利益共同体。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群众收入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汇聚人口的功能得到加强。务工人员、公司白领大量进驻社区形成居民结构的复杂化、多样化,相互缺乏交流互助及共性特征。鉴于此,一是街道、居委会要想方设法增进社区居民互动,尤其是原住居民与进城务工人员、公司白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彼此间的信任,形成社交网络。二是利用周末、传统节日提高社区活动频率,组织居民投入公共事务,提升居民共治能力。活动内容尽量多包含帮助孤寡老人、残疾儿童、贫困家庭等,提倡居民互相关爱,以帮助他人为荣,树立他好、我好、大家好的意识。

  (二)积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提高社会组织资源的利用率,社会组织资源可有效提升社区居委会的行动能力,对帮助城市基层治理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居民通过参加不同社会组织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其爱护家园、增进团结、和睦共处的意识,能有效提高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一是要壮大组织规模。街道、居委会大力扶持社会组织壮大,在人力上给予协调帮助,包括帮助辖区内中小企业,居民可利用企业资源实现社区自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二是大力提倡社会组织多样化。除号召辖区居民积极参与组织活动,还要提高志愿者、大学生、周围社区居民对本社区组织活动的参与率,增加不同群体的相互交流有利于社区的开放。社会组织要坚持做好服务,满足社区不同群体的生活需求。三是充分利用社会组织的管理职能。加强社会组织内部管理,提高组织人员素质,社会组织之间相互协作、共谋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多元化共建共治原则。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大力发挥上级纪委、组织部的协调优势,上级纪委、组织部积极协调社会各界力量帮助困难较多的街道及其社区居委会,筹措资金定点帮扶,发动社区居民自觉参与城市基层治理;二是坚持发挥社群作用。打牢共建共治共享基础,政府在提供服务、项目资金支持等方面提供保障,落实社区居委会自治活动;三是街道要大力提升社区居委会干部的威望,居委会干部积极发挥“头雁”引领作用,发挥居委会干部处理社区公共事务的职能职责,着力提高基层治理效果。

  (四)构建现代化专业治理结构。

  为彻底解决城市基层治理问题,需要搭建一张无缝隙、无交叉、无重复的城市基层治理网络。一是完善城市基层治理体系。组建街道楼栋长、网格员、居委会工作人员、街道管理员四位一体管理体系,形成现代化治理平台架构;二是充实基层治理队伍。加强网络人员管理,建立“网格员、居委会、指挥室、街道领导”绩效捆绑考核制度,落实城市基层治理责任,按照一事双责原则进行考核。一旦发现有治理不彻底问题即启动网络系统进行处理,及时解决治理问题;三是打造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街道将治理内容、相关政务信息及时上传网络,实现街道、相关部门迅速联动,需要上报的问题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向上反映。相关部门信息实现联网扩展,尤其是与12345热线、110联动、网络问政、数字城管、信访等数据信息共享,确保街道查阅了解相关案例,实现专业化治理,切实提高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1.创建“三感社区”。

  “三感社区”创建要以群众的满意为出发点,要坚持以人民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参与,要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做到科学谋划、两点突出、措施得力、稳扎稳打、共建共治。“三感社区”创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切实了解居民需求什么,要以居民的意见为工作出发点,凡事不要先入为主,要站在居民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切实发挥街道共治委员会的职能,建立社区平安工作机制,做到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公共安全联防联控,环境卫生共同参与,施行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及时完善,安装小区健身活动器材,车位改造升级,增设小区议事亭,智慧微菜场,确保餐饮卫生,疾病防控安全到位,坚决做到社区安全防控无死角,有效助推街道、社区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孙莹.以精细化治理引领珠海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N].珠海特区报,2020-06-08.

  [2]黎家佑.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时代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6-02.

  项目:中共贵州省委党校校级课题“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以贵阳市为例”(项目编号:20DXKTYB028)成果。

  作者介绍:

  王凡,贵州遵义人,硕士,中共贵阳市白云区委党校正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党建;滕璐,贵州贵阳人,白云区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党建。

  

  

篇五: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如何把握基层治理的重点核心阅读基层治理是在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的日常公共事务应对过程中,基层党组织、政府、社会组织、个人等主体,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以协同合作的方式有效调处公共事务、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它既是化解矛盾、建构良好秩序的基础,也承担着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积累经验、提供参照的使命。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当前亟需从优化治理体制、提升治理能力和用好治理技术等方面入手。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基层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效推进基层治理,必须把握好基层治理的重点。什么是基层治理在治理的复杂体系中,基层治理是一个重要范畴。一般而言,基层治理是在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的日常公共事务应对过程中,基层党组织、政府、社会组织、个人等主体,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以协同合作的方式有效调处公共事务、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作为一种新方式,基层治理意味着对基层公共事务的应对将从简单的管控走向党组织领导下多元主体的协同互动。对此,新出台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也作出了界定。它不仅对基层治理的主要范畴作出了清晰界定,而且指出了基层治理的领导力量。从参与主体看,基层治理既强调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以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也明确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换言之,基层治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推动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共同参与。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的基础之上。从主要构成看,乡镇(街道)治理、城乡社区治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意见》开宗明义地提出,“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乡镇(街道)体制机制改革、农村社区治理效能的提升、城市街居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的转变等等,都是基层治理的重点内容。从应用规范看,正如《意见》提出“推进基层法治和德治建设”“确保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新时代的基层治理注重同步运用法律规范与传统习俗等共生性制度规范,以此促进法治与德治的有机融合。为什么要重视基层治理从现代国家建构及有效治理的角度来看,重视基层治理是一种理性选择和主动的战略设计。它既是化解矛盾、建构良好秩序的基础,也承担着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积累经验、提供参照的使命。有效的基层治理是化解社会矛盾、建构良好秩序的基础。在现代社会,矛盾风险不仅客观存在,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日渐增多。这些矛盾风险较为集中地反映在城乡基层,成为影响基层稳定、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的隐患。如何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解决冲突,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进而夯实国家治理的根基,是现代国家治理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对此,有效的基层治理承载着人们的期待。历史和实践表明,在良性的基层治理中,通过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鼓励群众通过民主协商、协同合作的方式充分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并尊重其他人的合法权益,不仅能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有机结合,而且能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矛盾扩大、问题激化。

  基层治理承担着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积累经验、提供参照的使命。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基层的反映和体现,既映射出现代国家治理的能力水平,也承担着通过创新探索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贡献积累经验的重要使命。《意见》提出要“鼓励基层治理改革创新”。对于基层而言,既蕴含创新的动力也饱含创新的空间。一些创新性探索最初由局部地区、局部领域有序试行,在基层由点及面渐次推开。这样能降低风险,缓解全面推开过程中面临的巨大压力。如果探索成功,则可以逐渐推行,进而为整体性的转型发展积累经验、提供样板;如果探索失败,则可以及时中止,不至于造成过大的震动或资源浪费。

  基层治理该紧扣哪些重点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是一种目标期待。当前,须紧扣三个重点以寻求有效突破。优化治理体制。对于基层治理而言,体制优化尤为重要。对此,《意见》重点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要健全党的领导体制。在中国,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治理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对此,要着力优化党的领导体制。比如,通过积极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居)委会主任、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等等,都是优化基层治理党的领导体制的重要切入口。二是要构建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简约高效的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所谓党委领导,就是要从组织设置、活动开展等方面把党的领导摆在首要位置。所谓党政统筹,就是要以系统性思维设置党政机构、调配编制资源、优化职能配置。所谓简约高效,就是可以灵活设置综合性内设机构,将有限的人财物资源集约化投入到基层治理之中。提升治理能力。健全完善基层治理体制的根本目标是提升治理能力。基层治理能力涉及多层面、多领域,《意见》提出了五大能力建设。其中,极为重要的是三大能力。一是执行落实能力。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否则就是“牛栏关猫”不起作用。对此,重点是要给基层配套的“工具箱”,让基层有能力有条件抓落实。比如,依法赋予乡镇(街道)综合管理权、统筹协调权和应急处置权,强化其对涉及本区域重大决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的参与权和建议权。特别是要依法赋予乡镇(街道)行政执法权,着力解决长期困扰基层的“有权的无责,有责的无权”等困境。二是为民服务能力。为民服务既是基层治理的根本落脚点,也是检验基层治理成效的最直接标尺。当前,亟需提升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直接面向群众的基础性公共服务。同时,还要做好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等特殊人群的关爱服务。三是应急处置能力。随着城镇化发展,乡镇及村居的应急处理能力不容忽视。这意味着要及时补齐乡村的应急处置短板,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细化乡镇(街道)应急预案,做好风险研判、预警、应对。特别是要加强乡镇、村居的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强化应急状态下对乡镇(街道)人、财、物等支持。用好治理技术。对于基层治理而言,当前一个无以回避的客观现实是,伴随信息化社会的来临,适应并努力应用智慧智能技术逐渐成为必然趋势。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其中,农村网民规模为3.09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5.9%,贫困地区通信“最后一公里”被打通。这说明,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既有必要也有可能。比如,在建设

  规划方面,要将乡镇(街道)、村(社区)统一纳入信息化建设规划,统筹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基础设施、系统平台、智慧信息系统和应用终端建设。在资源应用方面,重点是要共建全国基层治理数据库,推动基层治理数据资源共享,特别是要完善乡镇(街道)与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机制,实行村(社区)数据综合采集,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利用。

  

  

篇六: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学思行,知信行”中用好基层治理“良方”(《对于加

  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意见》读

  后感)

  在“学思行知信行”中用好基层治理“良方”(《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读后感)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意见》的印发实施,对于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稳步迈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系统工程,而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作为这项重大工程的“施工员”,要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字上下功夫,切实用好这一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修改基础上形成的“良方”,才能夯实“中国之治”的基础,充分释放基层善治的“红利”,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学到要处,知根由,“目标任务方”明使命。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首先要学深悟透《意见》,细细研究其背景、意义、要求和细则。当前,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伟大复兴的关键期,印发《意见》可谓“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对于新时期更好地夯实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巩固和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治理制度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条例》作为贯彻的“纲”和“本”,共分为3个板块7个部分,每一版块和部分各有侧重,要坚持学在日常、抓在经常,要逐字逐句、原原本本研读全文,带着问题学、融会贯通学。同党史学习教育、“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组

  织工作条例》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不断强化提升基层治理体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思到远处,强信念,“落实落细方”担担子。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意见》明确指出,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起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从党带领人民群众取得的历史性辉煌成就和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可以看到党的领导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我们党有能力、有底气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既要登高望远,又要脚踏实地。在推进过程中,要高质量完成明确的各项法律修订、规划编制、政策创制任务,要坚持紧密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明确职责分工,将推进的力度、速度和坚持实际统一起来,切忌“一窝蜂”“一刀切”,确保《意见》各项任务落细落实。

  用到实处,重执行,“久久为效方”聚民心。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近年来,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日益完善,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进疫情防控等提供了牢固基础,但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

  的新期待仍有一定差距。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基层治理说到底是做群众工作,要贯彻《意见》,就要切实做到居民有需求、基层有服务。要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靶向发力,增加群众“话语权”,甘当小学生,借鉴、吸纳群众智慧,调动群众积极性。要下一番“绣花”“水磨”功夫,以“咬定青山不放松”韧劲和“不待扬鞭自奋蹄”的使命

  感,让基层治理充满“温度”,确保基层治理始终和群众需要同频共振。

  

  

篇七: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读后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加强组织保障,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改进基层考核评价、保障基层治理投入、加强基层治理队伍建设、推进基层治理创新、营造基层治理良好氛围。

  一个社区要搞好,一定要有非常强的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组织,把社区各方面服务搞周到,把群众自治性的事情组织好。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作用得到强化,推动党的工作落到支部、治理工作沉到网格、服务工作送到居户。抓班子、带队伍,建强社区党组织轴心。社区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必须建强社区党组织这一轴心,将党的引领作用延伸到社区治理的各个环节。选优配强社区书记,通过街道任命、竞争选拔、考察等形式,确保把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工作作风扎实的优秀干部选出来,选好社区“领头雁”。提升村干部战斗力,深入挖掘退役军人、优秀党员、优秀选调生等群体中的优秀人选,以“人岗相适”为原则,把懂农业、能带富、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充实到社区班子队伍中,为社区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充分调动党员的模范引领作用,通过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建立党员管理积分平台等方式,调动党员参与集体事务的积极性。强化专业,制定专门的培养规划,探索建立基层干部分级培训制度,建好用好城乡基层干部培训基地和在线培训平台,定期围绕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环境治理、乡风文明等组织专业化培训,加强对基层治理人才的培养使用,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优机制、强组织,理顺网格化治理体系。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关键环节,必须加强社区网格化治理体系建设,彻底打通社区治理的痛点难点。对社区进行全方位把脉问诊,通过实地走访、下派驻村、设置意见箱等形式就基层党组织在集体经济增收、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开展研究分析,以直面一线的敏锐视角精准查找基层治理的弊病所在。健全责任体系,明确社区网格成员基础信息采集、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等职责任务,具体事务由镇街根据阶段性重点任务进行明确,防止由于权责不明而产生工作“断档”现象。健全网格工作机制,

  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网格员每天定时巡查并上报问题、安全隐患,落实问题发现、分流交办、处置办结、结果反馈闭环运行机制,能现场处置的即知即办,对其它需要专业能力处置或行政执法事项实行“巡办分离”,网格负责发现上报,跨部门协同解决,防止事项漏报虚报等问题,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就解决、大事及时上报早解决,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网格之内。提温度、求实效,搞好多维度民生服务。为民服务是加强社区治理的第一要义,社区治理效果如何,最终体现在群众满意度上。要坚持群众需求导向,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任务,做好农业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建设及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等工作,想群众之所想,办居民之所需,做居民之所盼,踏踏实实把小事做实、把实事办好。要设身处地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和正常诉求,以“春风化雨”的方式为群众纾忧解困,针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耐心细致解释清楚,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避免激发干群矛盾的同时提高工作实效性。优化服务流程,全面推进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理,统筹建设社区网格化治理服务信息平台,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整合政务服务热线运行中心、公安、信访等部门职能,贯通*****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网上信访等群众诉求渠道,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的“智慧指挥中枢”,实行村(社区)数据综合采集,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利用。

  

  

篇八: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组织保障是基层治理的基石《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读

  后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组织有力量,基层治理就有保障。基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既是基层治理的直接受益人,也是治理基层责无旁贷的重要参与者,要坚定不移坚持党建引领,牢固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真正做到共建共治共享,建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坚定“主心骨”,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万山磅礴有主峰。加强基层治理,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齐心协力做好基层治理各项工作。要旗帜鲜明地把党组织这个“龙头”舞起来,建立起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要健全在基层治理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有关制度,涉及基层治理重要事项、重大问题都必须由党组织研究讨论后按程序决定。只有各级党组织举旗定向、立好路标,才能调度有序、凝心聚力,做到万

  心归一、梁椽共举,从而凝聚起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

  激活“动力源”,不遗余力建强基层组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干部群众才有定盘星,也才能坚定不移地跟着组织走。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以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作用得到强化和巩固。要深化村“两委”负责人“一肩挑”机制,积极推行“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同时把优秀人选通过一定程序明确为各类组织负责人,让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唱主角、舞龙头。毋庸置疑,一个党组织坚强有力、“两委”班子肯干能干的地方,必然是有底气保持和谐稳定、有勇气治理社会乱象的地方,也更有力量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打造“领头雁”,压紧压实各级党委责任。加强组织保障,必须压紧压实各级党委责任。要明确从上到下各级党组织在基层治理工作中的职能作用,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做到目标同向、思想同心、工作同步,全面构建起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简约高效的乡镇管理体制。要找准基层治理的关键

  点和突破口,中央、省级层面负责做好顶层设计、把好方向,市、县级党委和政府要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制定符合实际的任务书、施工图,提出切合实际的指导意见,乡镇要提高抓落实能力,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决策,并及时反馈治理效能和疑点难点问题。要想方设法提高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切实提高行政执行能力、为民服务能力、议事协商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和平安建设能力,筑牢基层治理根基。除此之外,还要善于广泛动员基层群众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通过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和寓教于乐的文艺宣传活动等,教育引导基层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不断增强“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的强大合力。

  统筹推进乡镇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只有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才能让基层政权更加坚强有力,才能引领基层群众自治充满活力,才能实现基层公共服务精准高效,从而全面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展现中国特色基层治理的制度优势。

  

  

篇九: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大力推进县域基层治理现代化

  作者:暂无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1年第8期

  8月骄阳似火。更火更旺的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势头,以及社会经济各领域持续发展的磅礴动力。

  增长27.1%!海关总署7月13日发布我国上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8.07万亿元,势头稳健,动能强劲。一方面,着力于“国内大循环”的“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正在启动,另一方面,面向“国际大循环”的《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于7月9日发布,紧扣商务部7月印发的《“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速构建。

  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接续发布,“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起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基层,县域及其乡镇或街道,正是我国最广大的基层。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强力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县域尤需全力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以党建为统领,不断增强基层“五力”。

  增强基层的行政执行能力。行政能力是基层最核心的能力,是其他各种能力的基础和保障。加强党(工)委对基层的领导,依法赋予基层综合管理权、统筹协调权和应急处置权,确保行政执行能力到位、全覆盖。

  增强基层为民服务能力。“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县域要推动为民服务事项依法下放,“乡镇要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任务”做好各类服务工作,优化乡镇、街道政务服务流程,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理。

  增强基层议事协商能力。把基层的问题解决在基层,通过议事、协商等方式,探索并完善座谈会、听证会等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发挥基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用,从而民主、高效地处理基层公共事项。

  增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应急管理是基层治理的一项基层事务,新冠肺炎疫情的危机处理充分调动基层各方面力量,群策群力协调协作,是中国特色的基层属地管理,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的社会危机动员处置的优秀范例。县域要进一步建设基层应急管理队伍,强化应急物资储备保障等。

  增强基层平安建设能力。“保境安民”是县域治理的基本要求,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完善基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防范涉黑涉恶长效机制,从而确保人民平安幸福。

  求真务实,实干为民。扎实建设并完善县域治理体系,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基层善治,从而共同建设一个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本刊编辑部

  

  

推荐访问: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治理 现代化建设 关于加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