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博彦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疫情防控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幼儿园教育幼儿无宗教信仰的内容19篇

时间:2022-11-17 14:30:08 浏览量:

幼儿园教育幼儿无宗教信仰的内容19篇幼儿园教育幼儿无宗教信仰的内容  xx市幼儿园抵御“两个渗透”工作自查报告抵御渗透  **市幼儿园抵御“两个渗透”工作自查报告一、排查情况学校基本情况:幼儿152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育幼儿无宗教信仰的内容19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教育幼儿无宗教信仰的内容19篇

篇一:幼儿园教育幼儿无宗教信仰的内容

  xx市幼儿园抵御“两个渗透”工作自查报告抵御渗透

  **市幼儿园抵御“两个渗透”工作自查报告一、排查情况学校基本情况:幼儿152人,教师22人,其中党员12名。经排查发现无教师信仰无教,无学生曾经跟随父母进入过教堂。xx年以来无与境外教育机构交流情况。学校无外籍教师。

  二、校抵御“两个渗透”工作开展情况。

  1.建立工作机制。成立以**为组长,**为副组长,保教主任、科研主任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防范非法宗教势力、邪教组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防范和处理非法宗教势力、邪教组织工作的开展领导小组及时掌握师幼思想动态,每学期排查2次宗教信仰情况。

  2.开展爱国主义教育。xx年以来幼儿园分年龄段,组织幼儿观看了《小兵张嘎》《鸡毛信》《闪闪的红星》等红色影片,通过观看红色影片,追忆光辉岁月;通过“幼儿故事会”讲红色故事,宣扬先烈事迹;我们还向全体师幼、家长发出倡议书,倡导教老师将红色故事引入课堂,把革命理想教育融入到各科教学中。倡导家长给孩子们讲述红色故事、缅怀英雄人物;通过师幼共同开展唱红色歌曲,来抒发爱国激情。

  3.开展民族团结教育。xx年以来,老师们根据各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一系列___活动。老师们通过中秋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给幼儿观看视频、图片以及讲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我们的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不同的民族,各民族人民情同手足,和睦相处,组成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老师们通过让幼儿学唱民族歌曲、开展各种游戏和自选区域体验活动让孩子们自主体验各民族不同的习俗和文化,把民族团结教育巧妙融入到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中,寓教于乐,营造民族团结良好氛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民族团结交流活动,使师幼们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认识进一步提高,老师们表示将以身作则,从个人做起,防范宗教渗透,共创和谐校园。

  4.开展校园法制教育。xx年以来,幼儿园重视加强教师师德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者的自身素质。通过各种政治学习,业务培训,通过对《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市教师师德负面清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教师们增强了依法执教,依法治教的自觉性,杜绝了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违反师德行为的现象,明确了幼儿园在未成年人保护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要求与法律责任;通过多观看法制方面录像,加强幼儿的防范意识通过简单、易懂的事例,影响小朋友,教育小朋友时时提醒自己或他人注意安全,加强幼儿的防范,自我保护意识,使幼

  儿园的德育工作提高一个新的水平;利用___、微信、家园共育栏等宣传工具,对幼儿、家长进行法制教育;我们利用教师制作手抄报、亲子绘画等宣传手法,加强对家长、师幼的法制教育认识理解,让幼儿、家长的安全意识从日常行为中体现出来。

  5.开展行为守则教育。xx年至今,我园大力开展礼仪教育,幼儿礼仪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园的特色教育课程。老师们结合幼儿年龄特点,精心设计站坐行姿态礼仪、问候礼仪、阅读礼仪、递接物礼仪、搬椅子礼仪、待客礼仪、值日生礼仪、课堂礼仪、如厕礼仪、电话礼仪等内容。通过“礼仪主题升旗仪式”“礼仪小标兵岗”等礼仪教育活动培养孩子学礼、知礼、懂礼、用礼的良好习惯为目标,倡导幼儿品德教育从文明礼仪开始,创设礼仪教育氛围,并将礼仪教育课程化、生活化、游戏化,打造礼仪教育特色。有效提升了幼儿文明礼仪素养,使孩子们更加懂礼貌、知礼仪、重礼节、讲道德,为文明校园创建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三、存在问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制实践活动不够深入,使广大教师学习法律,感受法治,增强学法、遵法、守法意识不够强,学习氛围不够浓厚。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我们将继续学习和领会相关文件的精神,认真理解和体会文件内容,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增强抵制和防范

  宗教向少年儿童渗透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决防止宗教活动、宗教行为、宗教言论、宗教思想进入校园。并把成果转化到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教育活动中去,转化到今后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中去,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做维护祖国统加强民族团结的坚强倡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篇二:幼儿园教育幼儿无宗教信仰的内容

  防止宗教走进幼儿园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法规,学习《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2.提高学生对宗教法律法规的知晓率,教育未成年人不要随意信教,增强识别和抵御违法活动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些相应的法律法规,逐步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有些人去庙里参加庙会,属于什么行为?引入新课,出示课题2、教学新课(一)谈谈你知道的宗教:儒教、道教、佛教、基督教等等(二)学习政策法规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宗教作为--种意识形态,那么我国有哪些关于宗教的政策法规呢?《宪法》中关于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的政策、《宗教事务条例》等等(三)十八岁以下少年儿童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认识世界的能力和人生观还不成熟,对于宗教信仰这样--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还很难自主地做出选择,如果强迫入教,不但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耽误和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业。对于未满十八岁少年儿童参加

  宗教活动的,政府宗教工作部门要通过宗教界人士及教徒家长做好规劝工作。对强迫少年儿童人教,影响正常教育的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四)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但不是说共产党员就可以信仰宗教。共产党员不同于普通公民,信仰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主张无神论,毫无疑问共产党员不应该信仰宗教和参加宗教活动。中国共产党明确规定: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不得参加宗教活动。《团章》规定,共青团员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行动指南,共青团员在加入组织时就已经做出了信仰的选择,成为无神论者,因此,共青团员同样不得信仰宗教和参加宗教活动。学生党员和共青团员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不信教、不传教。

  课程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小学生应做到不参加任何宗教活动,不信教,不传教。

  

篇三:幼儿园教育幼儿无宗教信仰的内容

  X幼字[XXXX]10号

  龙凤村幼儿园XXXX——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贵州省教育厅关于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的指导意见,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我校广大师生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的意识和自觉性,筑牢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的思想防线,坚决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结合我校情况,特制定我校的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打击“三股势力”分裂活动,坚定不移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建设和基层工作,全面贯

  1

  彻落实新疆工作会议精神,巩固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坚定自觉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定自觉地促进改革发展和社会和谐,坚定自觉地推动科学跨越,巩固社会主义办学阵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围绕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工作,认真开展集中教育,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协调工作机制,构建学校反对非法宗教活动、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的体系,筑牢团结稳定和抵御渗透的铜墙铁壁。

  二、领导小组组长:XXX(园长)副组长:XXX(副园长)成员:XXXXXXXXXXXX三、重要意义和主要任务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学校进行渗透的目的,不仅在于扩大宗教的影响,更在于与我争夺青少年、争夺下一代、争夺未来。做好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工作,事关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事关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命运,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广大师生要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和维护国家和各民族人们的根本利益的崇高使命感,积极参加主题教育活动,自觉抵御和

  2

  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自觉维护祖国统一,自觉维护社会稳定,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将是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维护学校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方面。我们将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教育与宗教分离的原则,坚持师生不能信教,坚持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严格管理学校思想文化教育队伍,严禁宗教活动向学校渗透。使各族师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明确师生为什么不能信教、参加宗教活动,了解、熟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正本清源,明辨是非。进一步提高师生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做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感,进一步夯实各族师生共同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思想不动摇,切实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

  四、工作重点和目标1.以与我争夺阵地,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问题为重点,认真开展集中宣传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利用宗教言行,攻击党的教育政策、干预教育正常开展、干扰教育教学秩序;借宣扬宗教拉拢在校师生参与宗教活动,鼓吹与现行的教育、婚姻、计划生育相违背的言论;在校园内外穿戴反映宗教信仰

  3

  的服饰、标志等行为,坚决防止宗教活动、宗教行为、宗教思想进校园。

  2.加强学校管理,防止利用学校课堂讲台传播宗教。严格学生社团活动审批程序,防止以资助、赞助等形式从事传教活动,加强校园网络管理,严防利用校园网传教。通过教育、排查、整治,使宗教对校园的渗透得到有效抵制,使广大师生清醒认识到参与宗教活动的危害性,做到自觉主动远离宗教活动,自觉抵御各种反动思想渗透的能力显著提升,使宗教势力和宗教活动在学校无立足之地,坚决抵御宗教极端势力向校园渗透的意识进一步提升,实现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明显增强,社会主义办学阵地进一步巩固。

  3.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拓展教育引导的途径和渠道。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扩大优秀文化和科学精神阵地。把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到学生日常教育中,精心设计、周密组织教育引导活动,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防止简单化。每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思想状况,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做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亲和力、感染力。

  4.加大宗教政策的宣传力度。为使广大师生认识宗教、了解宗教,就必须让他们加强对党的宗教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的

  4

  学习,通过学习,以破除他们对宗教的盲目或神秘感,让广大师生明白,校园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利用任何方式,在校园从事任何宗教活动,以此增强广大师生自觉抵御宗教渗透的能力。

  5.加强“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队伍建设。重点抓好学校领导干部、基层党政干部、党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共青团干部、安全保卫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对宗教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

  6.建立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工作的长效机制。五、工作要求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开展“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主题教育活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主题教育活动方案,抓好督促落实,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实情和详情,研究整改措施,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2.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把此项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要明确分工,强化基层队伍建设,明确任务,责任到人,齐心协力,推动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3.强化督查,落实责任。教育局将此项活动纳入对学校的考核内容,纳入到学校安全工作考核体系。学校将按照任务分工及责任部门承担工作,严格考核和督查,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问责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篇四:幼儿园教育幼儿无宗教信仰的内容

  幼儿园也是儿童权利保护的重要阵地幼儿教师和其他员工是幼儿权利的直接保护者不仅有关儿童权利的国际国内法律对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及其员工在保护幼儿权利中的责任和义务做了明确的规定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还提出了一系列保护幼儿生命安全与健康平等的学习与发展等权利的具体要求和细则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幼儿权利的保护原则及教育责任

  作者:刘占兰来源:《中国教师》2009年第11期

  幼儿是指3—6岁的儿童①,他们是儿童中独特的群体。幼儿的生活环境远比3岁前的婴儿复杂,他们开始进入学制初始阶段的幼儿园集体生活,接触除亲情以外更加广泛的人际关系,他们在生活自理与自我保护等各个方面的能力仍然严重不足,需要得到身心的双重呵护。了解幼儿所拥有的基本权利和幼儿权利保护的原则,明确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在幼儿权利保护实践中的问题,有助于实现对幼儿权利更加有力的保护。

  一、幼儿权利的保护原则

  幼儿期是儿童期的一个重要阶段,综合分析我国现行的对幼儿的基本权利具有法律效力的主要法律和政策文件②,可以将幼儿所拥有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权利表述为生存权和健康权、人格权、受教育权与发展权、受保护权与参与权等几个方面。在保护幼儿权利的实践中,既要把幼儿作为被保护的对象,给予其特别的、优先的保护;又要把幼儿视为积极主动的权利主体予以应有的、足够的尊重,尊重其独立的人格和年龄特点。

  1.儿童优先与特护的原则

  儿童优先与特护是指涉及儿童的任何事情,必须以儿童的利益为重。

  《儿童权利公约》第3条规定:关于儿童的一切行动,不论是社会福利机构、法院、行政当局或立法机构执行,均应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一种首要考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总目标中提出要坚持“儿童优先”原则,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条、第40条规定了未成年人享有的基本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给予特殊的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因此,幼儿园和幼儿教师要尽可能地使幼儿在身心健康方面获得最充分的优先照顾,日常工作要优先考虑到幼儿的安全和最大利益。

  2.公平和平等的原则

  公平和平等的原则首先体现为无歧视。无论幼儿的社会文化背景如何,无论家庭贫富,无论男女,无论正常或残疾,都应得到公平和平等的对待,不应受歧视或被忽略。《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条规定: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地享有权利。《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有关儿童与教育发展的目标与策略部分强调,在国家宏观政策上,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地区差距,为所有儿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确保教育的公平和公正。要关注女童和特殊困境的儿童,保证其获得健康成长和平等发展的机会。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教育内容,保障女童受教育的权利;保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就学权利;保障残疾儿童、孤儿和流动人口中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幼儿园工作规程》第20条规定,“面向全体幼儿”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第23条还特别强调: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公平和平等还表现在儿童与成人同样拥有人格尊严。在公平和平等的原则下,成人应努力保证儿童不因年幼而受到成人的歧视、剥夺、虐待、侮辱和其他不平等的待遇;不应该因为儿童年幼而使用讽刺、挖苦性的语言来侮辱儿童,更不应因儿童没有抵抗和还击的能力而将儿童作为成人发泄怨气和打击报复的对象。

  3.尊重年龄特点的原则

  《儿童权利公约》第31条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艺术活动。尊重并促进儿童充分参加文化和艺术生活的权利,鼓励为儿童提供从事文化、艺术、娱乐和休闲活动的适当和均等的机会。《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条规定:“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的规律和特点”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

  对于幼儿来说,遵循这一原则要特别强调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游戏是幼儿的权利,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工作规程》第20条、第21条规定: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应动静交替,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保证幼儿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活动。第24条进一步明确提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时间、空间、材料)。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鼓励幼儿制作玩具,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保持幼儿愉快的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第二,尊重幼儿的认识规律与个体差异。《幼儿园工作规程》第21条、第24条规定,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是: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的内容应根据教育目的、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兴趣,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有计划地选择和组织。第26条规定: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都应尊重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根据幼儿个体差异,不要强求一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提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与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4.成人义务性的原则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在任何条件下,儿童都应当受到成人的保护,全社会所有的成人都对儿童负有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幼儿来说,由于他们还不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成人对他们的安全负有全部责任。从远近亲疏关系来说,对幼儿负有保护责任和义务的成人主要包括:家庭中的成人,即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幼儿园中的成人,即教师和其他员工;其他社会成员中的成人,一切与幼儿的生存和发展相关的成人,如儿科医生、生产和销售儿童食品、玩具、图书和其他用品的成人等。

  家庭是儿童权利保护的第一阵地,家庭中的成人,尤其是父母是保护儿童的第一责任人。《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家长保护儿童权利的责任、义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幼儿园也是儿童权利保护的重要阵地,幼儿教师和其他员工是幼儿权利的直接保护者,不仅有关儿童权利的国际、国内法律对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及其员工在保护幼儿权利中的责任和义务做了明确的规定,《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还提出了一系列保护幼儿生命安全与健康、平等的学习与发展等权利的具体要求和细则。此外,其他成人在其从事与儿童相关的工作中,也都要把儿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把保障儿童的权利作为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根据《儿童权利公约》《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与《幼儿园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一切违反规定或不履行儿童权利保护有关规定的行为主体,视其情节的严重程度,都要受到行政或刑事的处罚。

  二、幼儿园与教师对幼儿权利的保护

  尊重和保障儿童权利的实现是教育的基本职能之一。幼儿园作为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除家庭和家长保护之外,幼儿园和幼儿教师是对3—6岁儿童实行保护的重要机构和人员。《教师法》第8条规定: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和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尽管有关幼儿权利保护与教育的法案与政策对幼儿的权利与保护有明确的规定,但由于幼儿园市场混乱,缺乏严格有效的管理,在现实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威胁幼儿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的隐患,忽视甚至亵渎幼儿基本权利的现象仍然存在。在幼儿园范围内,这些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一些幼儿园基本设施条件不合格,规章制度不健全,一些教师对幼儿的权利和自身的责任与义务缺乏了解,一些幼儿园的课程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全面发展的需要等,针对这些现实中的问题,要特别强调幼儿园与教师对幼儿权利的保护。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1.规范设施条件,健全规章制度

  幼儿园具有保育和教育的双重任务,其基本设施条件和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合格的基本设施条件、合理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幼儿获得健康良好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幼儿生命健康权的重要保证。

  依照儿童保护的相关法律,所有的幼儿园都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包括应对各种灾害、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预案。按照国家规定,所有的幼儿园必须制定合理的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如两餐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5小时,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中不得少于3小时)等。此外,还对幼儿的健康检查与监控、卫生消毒、疾病预防与隔离、计划免疫制度,并对房屋、设备、消防、交通、食品与药物安全以及各种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并特别要求幼儿园教师要严格执行。做到这些规定,才能全面保护和促进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近年来,民办园数量增加迅速,2007年已达幼儿园总数的60.1%。据调查,在民办园中有大约80%的幼儿园是个人办园,为了营利和在竞争中获胜,相当数量的个人办幼儿园收费很低;另外还有大约30%的“黑园”(未注册幼儿园)。目前,民办幼儿园基本处于无人管的状态。为了降低成本,这些低收费幼儿园和“黑园”,缺乏基本安全的设备设施,条件简陋,卫生条件差,师资素质和保教水平很低。这类幼儿园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缺乏了解,对儿童权利和幼儿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也知之甚少,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缺乏基本的规章制度,卫生、消毒、幼儿的户外活动和游戏时间等都缺乏基本的保证。幼儿的学习内容和形式也往往背离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因此,政府必须加大对民办尤其是个人办幼儿园的管理力度,清理和改造不合格幼儿园。使进入这些幼儿园的幼儿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

  2.提高教师对幼儿权利的意识

  从幼儿权益的角度来看,教师与幼儿之间既是“保护者”与“被保护者”的关系,也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保护者”,教师要敏感地觉察到环境中可能对幼儿造成伤害的事物。因此,教师要注意选用无毒害的合格文具、玩具让幼儿使用,并严格按规定安全地操作。在使用废旧材料自制玩具、教具时,一定要对使用的材料进行判断识别,确保材料对幼儿的身体健康无毒害。教师要树立保护幼儿健康的意识,尽量减少幼儿班级生活与环境中的污染。而且要通过宣传和教育,逐渐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将危害降至最低。

  幼儿园和教师要致力于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和平等的师幼关系,使幼儿感到温暖和被接纳。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对每个幼儿的公平、平等和尊重。有时,一些教师的做法实际上已经影响了幼儿的发表权、参与权,但他们却全然不知。例如:“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自己的节日,每个幼儿都有参与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才能的权利。而一些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幼儿园和教师却将孩子们最期待、最希望参与的节日表演办成了幼儿园向领导和成人展示的活动,不关注所有幼儿的想法和权利,常常只让那些有表演才能的幼儿进行表演,所有的孩子都有穿着漂亮服装和进行表演的需求和权利,许多孩子却得不到满足。作为教师,一定要有幼儿权利的意识,要让每个幼儿在参与各种活动中感受到公平和平等、尊重和满足,切忌只满足一部分幼儿而忽略另一部分幼儿的需求和权利的做法。

  3.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儿童有获得全面的、符合年龄特点的教育的权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愉快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中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5个领域提出了全面的、相互渗透的教育内容与具体要求。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幼儿园课程没有标准和质量评估,各幼儿园的课程理念、内容和形式随意性大。有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和获取经济利益,强调幼儿园自己的特色,如艺术、英语、数学或体育,从而造成了幼儿的学习内容的不均衡、不全面;还有一些幼儿园以兴趣小组的名义开设一些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专门课程。由于过分强调特色,幼儿每日应该有的自选游戏和区域活动、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都难以保证,违背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难以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

  总之,加强对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园的管理,提高幼儿教师的素养及其对儿童权利的意识,全面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是保障幼儿基本权利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注释:

  ①在国内外相关法案中,儿童与未成年人的概念一致,是指18岁以下的男孩和女孩。

  ②我国现行的对幼儿的基本权利具有法律效力的主要政策文件包括:《儿童权利公约》(1992年4月1日在我国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年颁布),《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

  (作者单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前教育研究室)

  (责任编辑:中和朱珊)

  

篇五:幼儿园教育幼儿无宗教信仰的内容

  幼儿园中班教育随笔

  人之初,春和景明。关于万物之始,我们总是心存浪漫。人之性,对一切初生的生命总是怀以最美好的希冀,我们期盼辛勤浇灌的幼苗能长成参天良木,我们期待悉心呵护的花蕾能绽放出妍丽的华彩,我们更期许耗尽心血去培养的孩子能成长为温暖良善且有价值的人。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认为:幼儿的灵魂如同白板,其心智处于真空状态,予以怎样的颜色,便会呈现出怎样的色彩。在人的灵魂奠基之初,如何塑造才能给予我们的孩子一个真诚善良的底色?诗歌无疑是最好的桥梁,它用文字打开了情感的密码,填补了稚嫩生命的空洞。雪莱说:“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记录,诗是真与美的结合。”诗歌可能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甚至不能帮我们考一个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但是诗歌可以改变一个人,学了诗歌的孩子不会去砸玻璃。

  诗歌是文学作品中韵体作品的统称,幼儿诗歌则是诗歌的一个分支,它将幼儿作为欣赏对象,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其范围包括儿歌、幼儿诗、浅显易懂的古诗及散文等,绕口令和谜语属于儿歌的附类,具有主题单纯,内容简短浅显,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朗诵、记忆和表达情感等特点。幼儿诗歌与儿童诗歌并无明显的界定,只是幼儿诗歌的受众主体更加低龄化,内容更加浅显。

  幼儿诗歌所包含的种类颇多,有轻快欢快的儿歌,优美生动的散文诗,回味隽永的古诗,充满天马行空想象的幼儿诗,还有奇巧有趣

  的谜语、绕口令等等。其中包罗万象的知识,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正如台湾作家林海音所言:“我的幼年时代是在母亲和祖母的儿歌声中长大的。儿歌中有语文的学习,常识的增进,性情的陶冶,道德的灌输。中国诗歌就是一部中国儿童语言学,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儿童伦理学。”因而,被诗歌滋养长大的孩子,他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文才,还有受用一生的良多益处。

  陆机在《文赋》中说“瞻万物而思纷”,即看见万物形态便会自然而然地引起内心情绪的纷纭感动。那么写诗也是如此,看见什么,就写什么,有什么感受,就抒发什么。比如某5岁幼儿在犯错误惹妈妈生气后,写下了“妈妈生气时/皱紧了眉头/最深的皱纹/是一个“儿”字/似乎在提醒自己/下手轻一点……”其中,天真的想法,稚嫩的笔触真是让人忍俊不禁,但的确从幼儿的角度写出了母亲的“怒气”和慈爱,还有孩子怕被打疼的瑟缩。所以我们的孩子会写诗,而且写得很好,并不难。

  在幼儿学习诗歌时,教师可以在幼儿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进行诗歌的仿编和创编。对于小班幼儿以仿编为主,让幼儿说出来即可,主要是开拓孩子的想象力。对于中班、大班幼儿可以慢慢增加创编的要求。比如春天学习了与“春”有关的诗歌,便可以以此为题,让幼儿发挥想象,利用周末去大自然中观察春天,写几行小诗表达自己眼中的春天。比如某5岁幼儿在游览春天的小区后所写的《聪明的花都会按时开放》“迎春花不会忘记开花的/柳条不会忘记发芽的/燕子不会忘记回家的/三月里/我出门的时候/小区里迎接我的/还有桃花、杏花、李花/杜鹃花/还有玉兰花/它们都是聪明的花/聪明的花都会按时开放”。

  “诗”字,左为“言”,右为“寺”。中国人虽无宗教信仰,但是“诗”却是华夏子孙的精神寺庙,成为了我们的精神归宿。对幼儿进行诗歌教育既是为了教他们识文断字,更是帮助他们养成雍容中道、温恭谦让、择善固执的优良品性。以后,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也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诗意的栖居”,在他们稚嫩的心灵中埋下如“诗”一般温暖良善的种子。

  

篇六:幼儿园教育幼儿无宗教信仰的内容

  目前对于教育信仰的概念学界虽没有达成共识但以石中英教授对于教育信仰的界定即教育信仰是人们对教育活动在个体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及其实现方式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教育行为的根本准则4为起点较一致地认为教育信仰具有价值性超越性稳定性前提性等一般性特征其要素主要包括信仰的主体教师信仰的客体教育的价值信仰的功能等

  幼儿教师教育信仰的养成机制,应探究促进幼儿教师教育信仰生成的内在驱动机制及外在推动机制,建构“两条培养途径、三项纵深工程〞的机制保障。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如何培养幼师的教育信仰〞的学前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原标题:论幼儿教师教育信仰的养成

  摘要:幼儿教师教育信仰是幼儿教师对学前教育、学前儿童以及对教育爱的深刻理解与极度尊重,是幼儿教师投身学前教育事业、实现生命价值、收获幸福体验的不竭精神动力。当前幼儿教师教育信仰的缺失已经导致许多不当教育教学行为的发生,严重影响到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幼儿教师教育信仰的养成机制,应探究促进幼儿教师教育信仰生成的内在驱动机制及外在推动机制,建构“两条培养途径、三项纵深工程〞的机制保障。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育信仰;养成机制

  随着第二个三年行动方案的有序推进,我国学前教育取得了历史性进步。然而,幼儿园暴力、教学活动小学化、幼儿教师转岗离职等时有发生的不和谐现象使学界在担忧学前

  教育质量之际,更多地聚焦教育实施的主体即幼儿教师,并探寻诱发幼儿教师不当教育教学行为的真正原因。“使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不是他们的知识或方法,而是教师对学生、自己、他们的目的、意图和教学任务所持有的信念。〞〔1〕诚然,教育信仰非同一般的教育信念,它“是一种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据统摄地位并具有支配作用的信念〞〔2〕,是教育超越技术性存在从而真正成其为教育的决定性力量,教育信仰的缺失势必会导致教育实践的脱轨甚至悲剧的发生。反观学前教育现有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之一是幼儿教师教育信仰的缺失。如何养成幼儿教师的教育信仰应成为亟待明晰的重要问题。

  一、幼儿教师教育信仰的内涵

  信仰引领着信仰主体的现世生活与精神生活。“信仰是一个人的根本态度,是渗透在他全部体验中的性格特征,信仰能使人无梦想地面对现实,并依靠信仰而生活。〞〔3〕确切地说,信仰将意义与价值赋予人的社会性存在,缺失信仰的存在其作为主体人的意义和价值也会残缺不全。教育信仰使教育成为教师崇敬与追求的对象,教师通过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儿童、教育本质、教育目的以及教育价值等深度教育问题的认识,最终生成理性与非理性相统一的精神产

  物---教育信仰。拥有教育信仰的教师有着对教育科学知识与教育意义的清晰把握,以及对教育、人、社会的理解、尊重与责任。期间,教师教育实践的差异使得不同层面教师群体的教育信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表现在对教育终极意义的认同,将教育视为教育生活的精神支柱与动力之源,更以教育为心灵的栖息之所;个性那么因教育实践的主体、对象、内容、结构等方面的不同,带有相应的群体特征。

  幼儿教师的教育信仰隶属于普遍的教育信仰之内,同时又因幼儿教师所在教育生活场域、教育对象、生存状态、教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而具有特殊性。目前对于教育信仰的概念学界虽没有达成共识,但以石中英教授对于教育信仰的界定即“教育信仰是人们对教育活动在个体和社会开展过程中的价值及其实现方式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教育行为的根本准那么〞〔4〕为起点,较一致地认为教育信仰具有价值性、超越性、稳定性、前提性等一般性特征,其要素主要包括信仰的主体〔教师〕、信仰的客体〔教育的价值〕、信仰的功能等。基于此,幼儿教师教育信仰可认为是幼儿教师对学前教育、学前儿童以及对教育爱的深刻理解与极度尊重,对学前教育的儿童开展价值及形塑根底国民性的社会价值的信服与追求,是助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丰盈其生命意义的不竭精神动力与精神家园。其本体价值指向幼儿教师教

  育生命的不断完善以及与学前儿童全面健康开展的高度统一,指向学前教育之于社会开展的根底性责任。

  二、幼儿教师教育信仰缺失之归因

  当下幼儿教师缺失教育信仰导致了幼儿教师的教育追求与个体幸福相别离、教育科学知识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别离、教师职业道德理念与幼儿教育管理相别离、教师责任担当与教师角色相别离,致使学前教育质量令人堪忧。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一〕转型期社会整体信仰的迷失与传统教育功利化认同的双重冲击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主体地位确实立,功利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也因有了适宜的土壤而肆意生长,“人的概念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更多地表达为‘经济人',即完全以获得物质利益为主要和最终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5〕。人们对物质的疯狂追逐和对利益的强烈占有因拥有广阔的空间而成为应然,而对生命内在精神的眷顾和对生存终极意义的思考被冷落、被搁浅。人们对人、社会、国家的终极关心与信仰日渐苍白,“信仰缺失〞成为这

  个时代的痛点,身处其中的幼儿教师缺乏教育信仰也就缺乏为奇。同时,传统教育信仰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在传统文化中,教育关涉着个人与家族的前途与荣耀,所以“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我们的宗教〞,教育信仰作为民间信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以朴素的形式存在。功利化的教育信仰在现代突出表现为对知识和技能的强化、对智育的重视、对升学率和就业率的追求、对高分数的膜拜。如今这种功利化的遗毒已蔓延到学前教育,动摇和误导着幼儿教师原本脆弱或尚未建立的教育信仰。

  〔二〕幼儿教师群体的特殊性对教育信仰养成的制约

  幼儿教师是一个相对特殊的教师群体。未被纳入义务教育的学前教育,非公办幼儿园数量惊人,如河南省民办幼儿园数量就占全省幼儿园总量的79.5%,非在编幼儿教师人数居高不下。总体看来,相比体制内的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普遍存在学历水平偏低、在编比例偏低、经济收入偏低、开展空间小、人员流动性较大等特点。以河南省为例,截止2021年底,全省还有近38.3%幼儿教师缺乏学前教育专业培训,与2021年同时期相比,转岗、离职的专职幼儿教师4126人,流失率达3%.①对幼儿教师而言,“教育信仰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在教育生活中不断学

  习、认同、生活、体验、反省、凝练、提升的结果〞〔4〕,但当下幼儿教师有限的教育素养以及非理想化的生存状态,直接制约着幼儿教师教育信仰的生成。

  〔三〕外部养成环境各主体间尚未形成连续、统一的合力

  教育信仰的生成是一种复杂的认识活动,其生成机理是教师通过与教育环境的相互作用,自觉、能动地形成对教育、对人的高度整合的认识。这里的教育环境是指幼儿教师职前与职后受到的教育影响。职前教育影响包括幼儿师资培养院校与社会培训机构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实施,关涉到幼儿教师科学的教育观念的建立、对儿童和学前教育理性的认识,以及对投身学前教育事业的初步热情。职后教育影响包括幼教机构的人文环境、薪金医疗保障、职称评审制度、社会舆论评价等多个方面。虽然已有外部环境为幼儿教师教育信仰的养成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和支持,如国家相应政策的出台、幼儿师资培养院校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招教制度的落实、社会媒体对学前教育的广泛关注等,但这些举措的实施主体来自多个层面,且主体间缺乏联动,尤其对幼儿教师教育信仰养成存在重视程度不够、作用分散、形式单一等缺乏。因此,亟待建构人文化、生态化、立体化的幼儿教师

  教育信仰养成机制体系。

  三、幼儿教师教育信仰养成机制

  幼儿教师教育信仰的养成是指通过教育环境对幼儿教师积极的影响与引导,促使幼儿教师生成教育信仰,引领幼儿教师的教育生活。幼儿教师教育信仰养成机制即是以个体教育信仰的生成机理为根底,探究促进幼儿教师教育信仰生成的诸外部环境因素与内在心理因素以及运行方式。幼儿教师教育信仰养成机制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自我建构的内在驱动机制,具有内隐性与可鼓励性;二是外在环境的推动机制,具有外显性与可调控性。幼儿教师教育信仰养成机制旨在明确各教育主体的责任,优化、整合外在教育环境的力量,激发幼儿教师自觉、能动地生成教育信仰。外部环境因素与内在心理因素间的紧密联系、有效互动是幼儿教师教育信仰养成机制存在与运行的关键。

  〔一〕幼儿教师教育信仰养成的内在驱动机制

  内在驱动机制源于信仰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个体对“某种超验本体、神圣他者和理想社会等物象或者观念〞从相信到坚信以至崇敬的认识过程,是以“信〞为根底,知、情、

  意的统一。幼儿教师的教育信仰即是幼儿教师对学前教育主观、肯定的认识,包括信仰认知、信仰情感与信仰意志三个心理因素。

  信仰认知与教育信仰的关系最为密切。客观、科学的学前教育知识体系是幼儿教师“信〞的首要对象,包括儿童与开展、学前教育知识、心理学知识、教育精神与价值等专业知识以及学前教育实践知识等,均能帮助幼儿教师形成对学前教育的正确认识,并逐步通过知识的内化和运用去判断和评价学前教育中的人和事,进而打好教育信仰中“信〞的根基。持续的学习与专业成长最终会促使幼儿教师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信仰认知的开展会不断满足个体精神层面的需要从而使幼儿教师产生对学前教育的态度体验,即信仰情感,这是教育信仰最直接的动力之源。信仰情感能激发幼儿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教育实践活动,在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赢得精神上的极大满足,在辛劳付出后获得精神上的宽慰感与神圣感。信仰意志是一种特殊的信仰情感,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通过支配行动、客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在内在驱动机制中起着调控作用,使个体面对复杂环境时不至于顾此失彼或轻重失衡。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当下,幼儿教师对教育信仰的坚守与执着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感谢您使用本套资料,您可以根据您的风格和实际情况对本套资料做相应的修改,这样才能变成属于您的东西,切勿完全照抄照搬哦,这样就失去了本套资料存在的初心,相信您在工作和学习路上会一路高歌,完成您最初的梦想。再次感谢!--------------------------------------------------------------------------------------------------------------------------------------------

  

篇七:幼儿园教育幼儿无宗教信仰的内容

  最新整理幼儿欺骗行为的宗教信仰解释

  幼儿欺骗行为的宗教信仰解释一、问题的提出

  欺骗是涉及个体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维持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的行为方式。以往.幼儿欺骗行为通常作为幼儿社会道德发展的一个指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从社会文化因素和家庭因素来探索其对幼儿欺骗的影响。朱克军在研究宗教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隐化提到,宗教思想中宣扬的慈悲、助人为乐、尊师思想对幼儿心理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这说明幼儿欺骗行为的发展,会受到社会道德和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国外,Callender和L.Olson等人(20xx)采用两个诱惑性和挑战性的任务来测量3~8岁幼儿欺骗的行为,结果发现,部分幼儿会将欺骗行为内隐化,而这种内隐化的影响因素被猜想为宗教信仰。以往的研究,多数注重于研究不同年龄和性别对幼儿欺骗行为的影响,并且在道德层面上来进行,而对于家庭宗教信仰对幼儿欺骗的影响的研究甚少,在国内研究中,对宗教信仰能提高成人亲社会性行为的研究比较成熟,但国内已有的宗教性研究大都是基于成人的角度,目前也尚且没有研究表明家庭宗教信仰在幼儿的欺骗领域发挥着同样的作用。因此本研究着力于寻求家庭宗教信仰是否对幼儿欺骗行为有影响。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1、实验设计。实验采用3*2*2(情境*年龄*性别)3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创设三种实验情境,分别为“耶稣在看着我”或者“观音娘娘在看着我”情境、无人监督情境和陌生成人监督情境。按1:1比例随机抽取大班、中班幼儿为被试,要求被试幼儿在规定距离以外用非惯用手背面投掷飞镖。最后考察幼儿在三种情境下做出的欺骗行为的差异。

  2、问卷设计。借鉴张金荣老师《幼儿人格发展评定问卷》的编制过程,本

  问卷的编制也采用了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两种方法。①质化研究。在质化研究中,

  设计了用于家长自由描述的开放式问卷,随机选择8位幼儿家长分别描述了幼儿

  的家庭情况,共八个家庭,其中男女各半,在此基础上对家长的自由描述作出评

  定,选择合适的的条目。初步整理后,从中取出60个条目进行编码统计,归类

  分析,同时借鉴王惠斌的《幼儿早期社会化与家庭气氛之间的关系》研究与李槐

  青的《幼儿家庭关爱研究》,将整理好的条目进一步归类,按照家庭情况的构成,

  建立三个类别,分别是亲子沟通、家庭气氛、关爱感受。②量化研究。在质化研

  究的基础上,本问卷的编制时,理论上假设幼儿家庭状况包含三个维度,分别为

  亲子沟通、家庭气氛、关爱感受。各维度操作定义分别是:亲子沟通,表示父母

  与幼

  儿之间单、双向的交流,包括情感沟通和言语沟通;家庭气

  氛,表示幼儿与其他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的相互关系中所形成的心理和行为环境;

  关爱感受,表示幼儿在家庭生活中感受的关爱成分。

  3、实验方案①被试选取。选取富阳市永昌镇中心幼儿园为研究园区。从园

  内分层选取中、大班的幼儿作为实验研究的被试,年龄在5~6岁之间(5~6为

  5岁,6~7为6岁),每种实验情境下(共3种实验情境)每个年龄段各抽取84

  名幼儿,男女各半,共168名幼儿参加实验。②实验材料。摄像机(在幼儿看不

  见的位置记录幼儿的游戏过程)、磁性飞镖盘、五彩橡皮擦、笑脸胸针、一把椅

  子;《幼儿家庭关系评定问卷》。③实验程序a.实验场地选择。幼儿园内幼儿平

  时比较熟悉的房间(如活动室),实验时保持室内安静。b.无关变量的控制。为

  保证幼儿真正懂得游戏的规则,在实验前主试与幼儿一起进行游戏,让幼儿熟悉

  游戏规则(同时明确幼儿是左利手还是右利手)。游戏为投掷磁性飞镖游戏,计

  算幼儿把飞镖投掷到墙上飞盘上的次数,次数越多得分越高。为使幼儿不能轻易

  完成任务,增大其做出欺骗行为的可能,特制订以下游戏规则:第一,必须在画线以外投掷,不能踩线(画线离墙上飞盘2米远);第二,用非惯用手来投掷(如是右利手,必须用左利手来投掷);第三,背朝飞盘投掷。讲清规则后,让幼儿自由游戏。然后进行测试,只有正确投掷6次后的幼儿,方可确认其真正懂得了游戏规则,作为实验的正式被试。c.实验前准备。“耶稣在看着我”或者“观音娘娘在看着我”实验情境的主试必须进行严格的指导语训练,实验前要使主试明确实验的目的以及实验的过程,并且到实验现场进行过操作练习,使实验过程统一标准化,严格统一指导语。d.实验因素的操作定义。无人监督情境:幼儿自己在教室内完成游戏任务。成人监督情境:幼儿在成人监督下完成游戏任务。“耶稣在看着我”(“观音娘娘在看着我”)情境:在教室内放一把椅子,告诉幼儿耶稣(观音娘娘)坐在那里,然后幼儿自己在教室内完成游戏任务。f.实验过程——创设实验情境。本研究具体分为三种实验情境。

  情境1:“耶稣在看着我”(“观音娘娘在看着我”)情境。实验前,主试将参加此情境实验的幼儿集中,对幼儿说:“在我们正式比赛前,我想为你们介绍个很特别的人。她的名字叫耶稣(观音娘娘)。你听说过耶稣(观音娘娘)吗?(有的孩子回答“不知道”)好吧,让我来告诉你们吧。耶稣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大哥哥,他和我们长得一样,拥有特别的本领(观音娘娘是一个非常善良的魔法娘娘,她很漂亮,还还有特别的本领)。你们知道他/她的特别本领是什么吗?(孩子们自由回答)。现在让我来告诉你吧。他/她会自己成为隐形人,活在我们心里,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大多数孩子说:“就是看不见他/她”。)对了,就是他/她时刻和我们在一起,而我们却看不见他/她。你们猜猜看他/她在哪里呢?他/她正坐在那张椅子上呢(实验者指向一个空的事先摆好的椅子上),可以随时看到我们做了什么事情。”探查幼儿是否真的相信其存在,逐个对幼儿提问:

  “你相信耶稣(观音娘娘)是真实存在的吗?(问题避免幼儿按照个人信仰和社会期望来回答)。幼儿可能的回答有3种,相信、也许、不信。(回答“不相信”的孩子列为“怀疑”型被试,考察其是否会出现寻找的行为)。问题结束后,游戏规则指导语为:“现在开始正式比赛,每个人只能投掷6次,必须按照规则投掷,把飞镖投掷到飞盘上的次数越多,得分就越高,得分前三名就可以获得奖品,奖品包括五彩橡皮擦和漂亮的笑脸胸针,你可以随意挑选。”

  

篇八:幼儿园教育幼儿无宗教信仰的内容

  20xx年春东边乡中心幼儿园开展宗教法规政策宣传教育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良我园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我园广阔师幼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的意识和自觉性,筑牢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的思想防线,坚决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结合我园情况,特制定我园的实施方案,具体如下: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进一步提高全园教职员工及幼儿家长政策法规水平和能力,围绕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工作,认真开展集中教育,建立健全幼儿园规章制度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协调工作机制,构建学校反对非法宗教活动、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的体系,筑牢团结稳定和抵御渗透的铜墙铁壁。二、重要意义和主要任务

  校园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幼儿时期是一个人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学校进行渗透的目的,不仅在于扩大宗教的影响,更在于与争夺青少年儿童、争夺下一代、争夺未来。做好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工作,事关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事关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命运,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广阔师幼要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和维护国家和各民族人们的根本利益的崇高使命感,积极参加主题教育活动,自觉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自觉维护祖国统一,自觉维护社会稳定,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将是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维护学校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方面。我们将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教育与宗教别离的原则,坚持师生不能信教,坚持加强和改良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严格管理学校思想文化教育队伍,严禁宗教活动向学校渗透。使各族师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明确师生为什么不能信教、参加宗教活动,了解、熟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正本清源,明辨是非。进一步提高师生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做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感,进一步夯实各族师生共同团结、共同繁荣开展的思想根底,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思想不动摇,切实维护学校的平安稳定。三、工作重点和目标

  1.以与我争夺阵地,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问题为重点,认真开展集中宣传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利用宗教言行,攻击党的教育政策、干预教育正常开展、干扰教育教学秩序;借宣扬宗教拉拢在校师生参与宗教活动,鼓吹与现行的教育、婚姻、方案生育相违背的言论;在校园内外穿戴反映宗教信仰的服饰、标志等行为,坚决防止宗教活动、宗教行为、宗教思想进校园。

  2.加强校园管理,防止利用课堂讲台传播宗教。防止以资助、赞助等形式从事传教活动,加强校园网络管理,严防利用校园网传教。通过教育、排查、整治,使宗教对校园的渗透得到有效抵抗,使广阔

  师幼清醒认识到参与宗教活动的危害性,做到自觉主动远离宗教活动,自觉抵御各种反动思想渗透的能力显著提升,使宗教势力和宗教活动在学校无立足之地,坚决抵御宗教极端势力向校园渗透的意识进一步提升,实现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明显增强,社会主义办学阵地进一步稳固。

  3.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拓展教育引导的途径和渠道。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扩大优秀文化和科学精神阵地。把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到学生日常教育中,精心设计、周密组织教育引导活动,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防止简单化。每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加强与幼儿及家长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思想状况,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做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亲和力、感染力。

  4.加大宗教政策的宣传力度。为使广阔师生认识宗教、了解宗教,就必须让他们加强对党的宗教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通过学习,以破除他们对宗教的盲目或神秘感,让广阔师生明白,校园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利用任何方式,在校园从事任何宗教活动,以此增强广阔师生自觉抵御宗教渗透的能力。

  5.加强“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队伍建设。重点抓好幼儿园领导干部、基层党政干部、党员、班主任、共青团干部、平安保卫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对宗教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

  6.建立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工作的长效机制。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开展“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主题教育活开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主题教育活动方案,抓好催促落实,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实情和详情,研究整改措施,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2.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把此项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要明确分工,强化基层队伍建设,明确任务,责任到人,齐心协力,推动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

  3.广泛宣传,抓好教育。把宣传教育贯穿于工作全过程,加强对党员干部和广阔师幼及家长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广阔师幼对校园宗教活动危害性的认识,提高对党的民族政策的理解和落实力度。要对排查工作深入、细致、彻底,不弄虚作假、敷衍塞责。

  

篇九:幼儿园教育幼儿无宗教信仰的内容

  幼儿园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信教

  未成年人不能信教,是孩子们健康成长、成就美好未来的保证未成年人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是一个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他们没有独立的思维能力、不具备独立的民事行为能力,引诱、强迫未成年人信教、参加宗教活动,极易受到非法宗教活动、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前途未来。试想:一个把大量时间用在宗教活动上和一个把大量时间用在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上的两个孩子,谁的素质高、竞争力强、前途光明,其结果是一目了然的。所以,请广大家长朋友们主动配合,让未成年人远离宗教活动场所、不参加与宗教有关的一切活动。教育未成年人不信教、远离宗教活动场所,是每一个家长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未成年人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按照国家法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子女,应成为孩子遵纪守法的榜样,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成才负责。无论是信教的家长还是不信教的家长,都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进入宗教活动场所、不参与宗教活动、不参加宗教培训班、夏令营,这不仅是法定的义务,也是家长的责任。各位家长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积极行动,从现在做起,让孩子远离宗教活动场所,共同为未成年人筑起一道健康成长的安全防

  线。

  

篇十:幼儿园教育幼儿无宗教信仰的内容

  案例

  斌斌是一个回族儿童,父母信仰伊斯兰教。禁吃猪肉。斌斌的母亲也特意向幼儿园老师说明了该情况,请幼儿园尽量照顾斌斌的民族生活习惯。而保育员刘某却认为,小孩子根本不懂什么信仰,而且不吃猪肉是偏食的习惯,要纠正。所以在平常吃饭时。刘某就劝说斌斌要吃猪肉,不然会营养不良,影响身体成长。斌斌又不能违背母亲的叮嘱,很是为难。

  斌斌是否享有自已民族宗教信仰的权利?

  【评析】

  本案涉及幼儿宗教信仰自由权的法律问题。

  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目

  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斌斌虽然年纪小,但同样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三十条规定,宗教、语言等方面属于少数人或为土著居民的儿童享有自己的文化、信奉自己的宗教,或使用自己的语言的`权利。幼儿园保教人员,应该尊重幼儿不同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权利。保教人员不能以自己的意愿,要求幼儿改变习俗,做有违于其民族宗教信仰的事情。

  【建议】

  (1)幼儿园教师要了解并尊重不同幼儿的民族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

  (2)幼儿园应为有自己民族宗教信仰的孩子提供相适应的生活服务。

  

篇十一:幼儿园教育幼儿无宗教信仰的内容

 [教师的教育信仰及其塑造]幼儿大班教育笔记50篇

  教育是一项拯救人类灵魂的事业,虔诚、热情、执着的教育信仰是教师履行教育使命、实现人生意义的动力。在社会道德滑坡、教育虚浮的背景下,教师最缺乏的不是教育理念和专业技能,而是如何在平凡艰辛的教育岗位上坚守自己的教育哲学、百折不挠地抵制种种利益诱惑、虔诚地履行教育使命、矢志不移地追寻学生的成长和教学的意义世界。那么,什么是教师的教育信仰?怎样基于信仰的特点重建教师的教育信仰呢?本文拟基于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一、教育信仰的诠释在诠释“教育信仰”之前,我们先看看与之相近的“信念”、“信仰”的层级关系。“信念”在英文中可译作“belief”“convicition”“faith”,分别含有相信、深信、确信、信义、忠诚之意。就一般意义而言,信念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所抱的深信不疑并愿意身体力行的态度。信念的形成与个体的体验密不可分。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及行动模式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信念。关于信仰的含义,李德顺认为,“信仰是指人们关于最高(或极高)价值的信念”。[1]从字面上看,“信念”和

  “信仰”的共同基础是“相信”,但信仰里包含信仰者坚定不移的相信、满腔热情的笃诚、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全身心的投入。信念为人人所具有,但并不代表人人都有信仰。由此可知,信仰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主观性。任何信仰都是在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二是实践性。信仰在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三是超越性。它总是高于它所处的现实而具有超越现实的理想性质。鉴于信念与信仰的区别,教育信念主要停留在对教育的“理性认知”层面,有教育信念的教师不一定会升华到教育信仰,不一定会克服重重困难去坚守教育承诺。根据信仰的内涵,我们认为,教育信仰是信仰在教育活动中的具体化,它是人们在对教育理性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信念升华,是人们对教育所承担使命的最高要求,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对自身信仰和对教育信仰的统一。二、教育信仰的结构从以上教育信仰的内涵分析可知,教育信仰是教师之教育实践凝聚于心的产物,它经由了“教育观念――教育情感――教育超越”的演化路线。教师自身对教育的认知、情感和外部教育环境构成教育信仰内外相互作用的结构机制。1.教育理解:教育信仰重建的观念基础信仰是以“确认”为思想前提的,任何教育信仰首先要建立在清晰而笃定的教育观念基础上。没有一定的教育理解做观念支撑,教育信仰会成为无依据的迷信。教育信仰首先表现为一种强烈而特殊的

  心理状态,这种状态根源于对教育活动价值的理解与尊崇,是

  教师的精神源泉。教育信仰所依据的核心观念指向两种教育理

  解:一是教育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要

  将学生置于“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生活世界”中,

  去真正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人格,通过培育他们的独立精神,塑

  造健全人格,使其自由本性得以充分实现,让他们的体力、智

  力、情绪、伦理等方面协调发展。二是教育在人和社会发展中

  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也即教育价值观。教师不仅要帮助人掌

  握生存的意识和能力,而且要基于人类核心价值观培养人的良

  知。具体到每个学科,涉及对学科本质的认识。以数学为例,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教学,是数学思维方式的教学,

  而且也是人的情感、人格和素质形成过程的教学,基于这些信

  念的教师在教学生学数学时,不会狭隘地只想到考试、升学和

  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等非实质的因素。倘若教师拥有科

  学的教育理解,就不仅能够在课堂上真正创设一种民主、和

  谐、愉悦的情境,而且在这种以情“感”人、以理“育”人的

  环境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对学科的热爱和好的考试成绩,

  更会获得一种学习任何内容的方法,一种对待生活和人生的自

  信,这是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所获得的最有效的资本。

  2.

  教育情感:教育信仰重建的内在动力信仰不单纯是一种

  思想,更是教师用自己所认识和掌握的教育观点去感知现实的

  教育现象所产生的教育情感。这种教育情感不是外力作用而产

  生的,是伴随着教育认知而出现的,是在认识到自己的使命之

  后形成的内心信念和意志,它在教师将教育理念转化为行为力

  量的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教育爱是教育情感的本质。教师

  的教育爱主要表现为对学生、教育过程的爱。这种爱的教育情

  感一经产生,与教育认知相结合,就会形成稳定的、积极的教

  育力量,激励教师超越现实,勇敢、坚定地追寻教育理想。无

  论是面对利益的诱惑还是境遇的变迁,他都会处处站在学生的

  立场,倾听学生的心声,都能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会为

  孩子们的成长和自己人生理想的实现勇于克服一切艰难险阻,

  使他们的生活变得具有教育学的意义。如果缺乏教育情感,教

  育认知很难转化为教育行为,也就难以形成教育信仰。

  3.

  文化境界:教育信仰重建的外部机制信仰并不是在人的

  主观精神世界自生自灭,而是在社会文化氛围和社会文化机制

  作用中生成变迁、发展运作的。学校文化价值观是教师信仰塑

  造的根基。学校文化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观为核心,以其精神

  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质形式为外部表现,影响并制约着教师的

  思维方式、精神面貌与文化素养。譬如,传统学校文化教学观

  被深深刻上“分”与“率”的痕迹,这就迫使教师结下了浓厚

  的“升学率情结”:无论确定什么样的愿景和目标,无论怎样

  改革,一定不能影响升学率。再如,“权威至上”的学校管理

  文化表现出明显的不平等的上下级分界,“校长在学校说一不

  二”的观念和行为使得他们对校长的决策很少公开质疑,这种

  文化氛围容易导致教师随大流,不愿意也不敢有自己的教育思

  想,更不用说克服种种障碍坚守教育信仰。由此可见,教师教

  育信仰的树立需要先进的学校文化来熏陶和塑造。

  三、

  教师教育信仰的塑造1.阅读教育经典,践行教育理念

  教育信仰来源于教育信念。教育信念主要通过三个阶段形成:

  即教育知识经验的获得――个性化教育理论观念的形成――教

  育信念的树立。基于此,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阅读教育

  经典。哲学家贺麟在谈及信仰与知识的关系时说:“盲目的信

  仰依于愚昧的知识。知识空洞者,其信仰必渺茫;知识混淆矛

  盾,必与信仰的杂乱反复相依随;知识系统,则信仰必集中;

  知识高尚,则信仰亦必随之高尚。”教师阅读教育经典著作,

  可以领略语言的奇妙,思想的深邃,体验心灵对话与交融,内

  化并接受教育家的理念,领悟和感受教育家的教育实践精神,

  读书能使教师解开教学活动中的种种困惑,看清自己的过去和

  未来,加深对教育价值和人性的信念,陶冶对教育的兴趣,逐

  渐形成爱教育的动力和信念。第二,践行教育理念。教师将获

  得的知识经验运用于教学实践并加以论证和检验,逐步形成个

  性化的教育观念,这些个性化教育观念经过多次提升,就会转

  化为教育信念。2.提升职业承诺,升华教育使命感

  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的职业,那么,教师依靠什么来引导学生成“人”呢?如何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呢?有效的方法是提升教师的职业承诺。教师的职业承诺是指教师认同教师这一职业的价值规范并愿意忠于职守的态度和倾向,是教师对职业伦理的认同与践行的自我约束与自我要求。它包括对学校的承诺,是否愿意为学校付出更多的心力与贡献;对学生的承诺,是否做到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专业的承诺,是否从严要求,投入精力和智慧从事专业发展活动。教师的职业承诺是教师参与教学活动的专业精神体现。教师职业承诺水平越高,他们对专业越是认同和满意,工作的内在动力就越大,越能体现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提升教师职业承诺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宣誓。教师宣誓不仅仅是一种教育仪式,更是一种教育行为、一种教育文化、一种教育思维,它凝聚了教师的教育信仰、教师的专业精神以及教师的职业良心。教师誓言体现了人性之美、力量之美,它是教师职业生命的流淌,是教师专业精神的体现。在庄严宣誓的那一刻,会感受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教育的最前线得以回应,心灵会得到净化和洗礼,从而一股职业的自豪感、责任感油然而生,此时,誓词也会内化为教师心中的一种信念和使命,提醒宣誓者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反省自己,奋力前进。3.赋予职业关怀,坚定教育意志教师是教学世界中需要

  职业尊严与职业关爱的人,他的教育信念滋养需要职业关怀。美国教育家诺丁斯(NelNoddings)提出关怀的两种基本涵义:其一,关怀与责任相似,如果一个人关注某事或感到自己应该为之做点什么,他就是在关怀这件事;其二,如果一个人对某人有期望或关注,他就是在关怀这个人。因而关怀意味着对某事或某人负责,保护其利益、促进其发展。根据关怀的涵义,职业关怀就是对教师在教育世界中的生存状态、专业发展和生命价值给予关心,使教师从繁复的生存状态中解脱出来,从“靠教育生存”转向“为教育而生存”,实现其人生价值。教师的职业关怀包括外界对学校的教育关怀和教师的自我关怀。教学要在教师职业的自我关怀与非自我关怀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首先,教师的职业自我关怀。一个有教育信仰的教师是一个知道自己“做过什么,正在做什么,将要怎样做”的人。自我意识是教育信仰的前提,教师要全面认识和关心自己的职业生活。教师对个体的自我关怀主要包括三大要素:第一,对自己衣食住行的关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合理地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因为只有“生”才有“活”的质量。第二,对职业生涯的关注。明确自己从事教师职业的目的,正确合理地定位自己的“职业角色”。第三,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关心。教师需要完善自我生命价值,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点形而上学的教育关怀。这是提升自我人性的基础。要做到这一

  点,教师可以通过写日记、生活史叙述、写日志、与同事间交谈等形式来反思自己教学状态究竟该达到何种层次,在忙碌之中心怀一种教育的关切,保持对教育的一份朴素、本真的情怀,扩大教学中人性陶冶的深度与广度,从而将自我的生命境界外化为教育实践的品质。其次,对教师进行职业的非自我关怀。教师并非是真空中的人,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也有衣食住行的困扰,其教学态度和教学动力也受学校环境的影响。古德莱德也说:“仅仅让教师为改进学生的学习负责,却不解决这些条件问题,是不可能改善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和他们任教的学校的质量问题的。”学校教育管理者应该尊重教师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对教师的生存状态给予适当的教育关怀。具体而言,一方面,学校管理者应依照生命的内在要求,实行人本化管理,为教师创造宽松、民主、信任、和谐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学校管理者要创设积极振奋、健康向上、朝气蓬勃、励志共勉的精神环境,让学校成为教师自由发展、个性舒展的诗意家园。

  

篇十二:幼儿园教育幼儿无宗教信仰的内容

 活动内容社会:民族大联欢

  授课日期月日

  活动目标:

  1.参与从备选到联欢的整个过程,愿意为活动付出努力,体验共同活动的快乐和

  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2.在和同伴一起参与大联欢的活动中,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和民俗,进一步丰富

  不同民族的经验。

  3.在活动中有礼貌地与人交往,活动后能共同收拾整理。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意为活动付出努力,体验共同活动的快乐和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难点: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和民俗,进一步丰富不同民族的经验。

  活动准备:

  1.幼儿通过调查、项目活动等方式获得关于少数民族的经验,同时在项目活动中

  对某个少数民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该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建筑、饮食、

  服饰、特产、舞蹈、音乐等有一定的了解。

  2.师幼讨论:“民族大联欢”的内容和形式,幼儿制作海报和邀请卡请家长志愿

  者参与活动。

  方法与手段:调查法、提问法、情境法。

  活动过程: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集中分享。

  本环节通过照

  1.小组利用照片、实物、表演(舞蹈或1.观看提供的资片、实物、表演

  民歌)汇报民族村活动经验。

  料。

  不同方式互相交

  2.指导幼儿交流自己对民族村的了解。2.互相交流自己对流,调动幼儿对

  民族村的理解。民族村的兴趣,

  为下面的活动做

  准备。

  二、自主游玩民族村。

  本环节是本节内

  1.和同伴到不同的民族村游玩。

  1.介绍民族村,一容的重点部分,

  欣赏区:欣赏维吾尔族文化的图片,了起观看。选择喜欢主要通过游玩,

  解维吾尔族的服饰、舞蹈等特色文化,的区进行游玩,感让幼儿对不同少

  欣赏维吾尔族民歌。

  受维吾尔族民俗。数民族有个基本

  烹饪区:品尝手抓饭、馕饼、羊奶茶、

  的认识,玩不同

  羊肉串等美食。尝试用哈密瓜、葡萄制

  的区吸引幼儿的

  作水果沙拉。

  注意力和积极

  扮演区:穿上维吾尔族服装,学一学新疆

  性,能更好地吸

  舞的基本动作,唱一唱民歌,欣赏乐器、

  收这方面的知

  尝试敲一敲小手鼓等。

  识。

  动手区:尝试用油泥表现维吾尔族文字,

  用各种材料装饰服装,制作新疆帽。

  2.小结:少数名族的文化和习俗很不同。2.倾听教师总结

  三、快乐大联欢。

  本环节通过拉

  通过请幼儿拉歌、跳民族舞集体舞、请和家长进行联欢。歌、跳民族舞的

  家长志愿者表演等形式进行联欢。

  方式与孩子们一

  起联欢,加深他

  们对少数名族特

  点的认知。

  活动反思:活动始终把对幼儿的情感教育一直贯穿其中,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社会

  资源,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有效拓展孩子们的心灵空间,从而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效能。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幼儿了解我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让幼儿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自由等。通过活动的教学实践,认识到教学成功与否,幼儿掌握程度如何,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创造性地设计活动教学。

  

篇十三:幼儿园教育幼儿无宗教信仰的内容

 未成年人为什么不能信仰宗教

  ——致商丘市第三幼儿园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朋友: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未成年不能信教是坚持教育与宗教互相分离原则的法律规定,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教育未成年人不能信教是学校和广大家长应尽的义务。一、反对任何组织和个人引导、支持、允许、纵容未成年人信教、参加宗教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诱使学生信仰宗教,更不得在学校从事任何发展教徒的活动。二、未成年人不能信教,是孩子们健康成长、成就美好未来的保证。未成年人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是一个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所以,请广大家长朋友们主动配合,让未成年人远离宗教,严禁参加与宗教有关的一切活动。三、教育未成年人不能信教,是每一个家长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未成年人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按照国家法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子女,应成为孩子遵纪守法的榜样。各位家长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积极行动,从现在做起,共同为未成年人筑起一道健康成长的安全防线。

  《未成年人为什么不能信仰宗教》回执单

  学校名称:幼儿班级:

  幼儿姓名:________________家长签名:商丘市第三幼儿园2018年4月16日

  

篇十四:幼儿园教育幼儿无宗教信仰的内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第一部分说明

  一、背景与意义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一个蕴藏着极大发展潜力和可塑性的生命阶段,也是一个非常脆弱、容易被错误定向的时期。幼儿期的良好发展是幼儿后继学习与终生发展的坚实基础。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开端,关系着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创造科学优质的幼儿教育就是创造幼儿个人与社会的美好未来。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儿童权利公约》、《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切实保障幼儿获得良好的生存和发展权利,纠正和避免早期教育中存在的违背儿童身心发展客观规律与特点的超前学习、机械训练的误区,指导家庭和幼儿教育机构实施科学优质的保育和教育,特制定本《指南》。

  《指南》基于3~6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和对我国幼儿学习与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以一整套比较明确具体的标准、指标与支持性策略活动,来反映国家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方向与应达水平的合理期望,并体现国家对幼儿教育的方向与质量的基本要求。《指南》的标准、指标体系可作为我国幼儿教育机构质量监控的重要依据。

  《指南》将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和家长的教养水平,引导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正确认识。

  二、基本理念

  1.学习与发展是每一个幼儿的权利。每一个幼儿都有权利接受教育,发展自己的潜能,获得良好的人生开端。教育要面向

  每一个幼儿,促进每一个幼儿获得全面的、基本的发展,而无论他们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无论他们的性别、语言、社会出身和经济状况,无论他们的民族和宗教信仰。

  2.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教育的前提。儿童早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与特点,家庭、幼儿园乃至全

  社会都要认识、理解和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幼教机构和家庭教育都要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客观规律,保护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渴望学习的宝贵天性,珍惜幼儿生活的独特重要价值,使幼儿拥有快乐童年。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需要成人接纳和尊重。

  3.幼儿是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的。

  生活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源泉,幼儿园和家庭教育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宝贵资源和教育契机,寓教育于生活之中。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正是通过各种游戏进行学习和获得发展的。成人要为幼儿创造游戏的物质环境和条件,支持幼儿与伙伴的共同游戏,亲身参与幼儿的游戏,引导在游戏中学习。

  4.幼儿是在与环境和人的积极互动中获得发展的。适宜的环境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至关重要,成人要为儿童创设积极的、富有支持性的

  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与主动探索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幼儿需要良好的精神氛围和人际关系,需要成人的关怀、接纳、尊重、激励。幼儿需要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感受到安全、温暖与支持;幼儿喜欢模仿,成人的言行举止是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三、内容框架

  《指南》的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指南》的主体部分,包含幼儿个体发展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六个领域,即健康与身体动作、语言与交流、认知、社会性与情感、美感与表现、学习品质等,《指南》各领域的标准和指标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二是与每个领域配套的支持性策略与活动。每一个领域中含2~4个子领域。每个子领域含若干条标准,每条标准含若干指标和支持性策略与活动。《指南》指标的对象是实足4周岁、5周岁、6周岁的幼儿。

  四、实施建议

  1.理解和认同指南的理念是正确使用《指南》的前提。理念对幼儿教育有重大影响。对待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理念不同,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

  理解、态度就会不同,指导方法和教育方式也会不同,给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带来的后果也截然不同。因此,使用《指南》必须首先理解和认同《指南》的理念,正确地把握《指南》的标准与指标的内涵。

  2.《纲要》与《指南》功能互补,共同推进“教”与“学”质量提高。《纲要》在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教育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原则等方面,

  比较宏观地指导和规范着幼教机构的保育和教育。《纲要》从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角度,指出了应该教什么、各领域中“教”的重点是什么,教师应该做什么、怎样做等。《指南》则在了解幼儿,把握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水平上,比较微观地指导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实践。

  《指南》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角度,明确地反映了幼儿应当知道什么、能够做什么、各领域中“学”的重点是什么、需达到什么基本水平、成人应当给予怎样的支持和帮助等。

  《纲要》与《指南》在实施中功能互补,组合成我国幼儿园“教”与“学”质量提高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进餐要有规律,饮食要均衡,以保证儿童身体发育所必须的营养,应避免在幼年过胖。

  每天应尽可能保证提供给儿童(以下食品的种类和数量供参考):

  主食(如米饭、面食、面包):每餐1小碗的量,约150克(3两)左右。

  蔬菜:150~200克(即3~4两)左右。

  水果:1个,若没吃水果,则应适当增加蔬菜的量。

  牛奶或豆浆:1杯(250毫升左右)。

  鸡蛋:1个。

  鱼、肉、禽类:100克(即2两)左右。

  2.保证儿童睡眠充足。

  ●3~6岁:保证每天睡眠11~13小时(午睡2小时~2个半小时);

  ●晚上九点前入睡。

  3.经常带领儿童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拍球等。

  4.注意儿童的体态,帮助他们形成正确、自然站立、坐和行走姿势。如:

  ●经常提醒儿童坐时要坐直、坐正,走路时要抬头、挺胸。

  ●对于骨骼发育异常,如八字脚、罗圈腿、驼背等的儿童及时请医生矫正。

  5.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桌椅和床。

  ●椅子的高度以儿童写字或绘画时双脚能着地为宜;桌子的高度以写字或绘画时身体能坐

  直,不驼背、不耸肩为宜。

  ●床不易过软。

  6.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如身高、体重、心率、血压、血色素、微量元素、视力、听力、牙

  齿等,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为儿童补充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有条件的地区建

  议定期做血铅检查。

  

篇十五:幼儿园教育幼儿无宗教信仰的内容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宗教思想在儿童教育中的隐化

  作者:朱克军来源:《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01期

  摘要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当代中国,虽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相关法律也明确规定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幼儿园也不例外。但是,本文发现宗教正以另一种潜在的表达方式影响着儿童,即隐含在经常被用作儿童教育资料的民间故事、歌谣中,这些故事源远流长,并广受儿童喜爱。但是,这些宗教思想是为何隐藏在这些故事中?这些思想是否被教师及儿童意识到?他们又对儿童形成了什么影响呢?基于以上思考,本文结合查阅文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释,并为民间故事在幼儿园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宗教思想民间故事儿童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315-02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经历了起源、发展、繁荣到渐渐稳定的过程,现在已发展成世界丰富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宗教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当代中国,虽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国各级学校中都不宣扬任何一种宗教,幼儿园也不例外。在教育与宗教的关系上,我国《宪法》在确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明确规定了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制度。《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教育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但是,宗教真的远离了儿童,对他们没有影响吗?笔者发现宗教正以另一种潜在的表达方式影响着儿童,即隐含在经常被用作儿童教育资料的民间故事、歌谣中,例如《西游记》、《那咤闹海》等。这些故事源远流长,并广受儿童喜爱。但是,宗教思想是为何隐藏在这些故事中?这些思想是否被教师及儿童意识到?他们又对儿童形成了什么影响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深入幼儿园对35名4-6岁儿童及10名教师进行了一系列观察与访谈,结合查阅文献,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解释。

  一、宗教思想隐含于民间故事的原因

  宗教在其形成过程中不断吸收人类的各种思想方法,与政治、哲学、文化(包括文学、诗歌、建筑、艺术、绘画、雕塑、音乐、道德等)意识形式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成为世界丰富文化的一部分。在我国历史上,佛教、道教等都曾盛行一时,在这种思想上形成的文学作品,不论在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必然反映这种思想。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西游记》,它不仅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同时更受到一代又一代儿童喜爱。《西游记》以佛教思想为基础讲述了师徒四人不辞辛苦、西天取经的这样一个故事。其中从整体故事到人物角色都与宗教有深刻的联系。

  正因为《西游记》在儿童教育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儿童对它的熟悉度,笔者对于儿童的访谈主要是从它入手的。

  二、隐含宗教思想的民间故事吸引儿童的原因

  (一)故事情节及人物的吸引

  在对35名儿童的访谈中,有33名儿童表示看过《西游记》,并且非常喜欢看。由此可见,这个故事的流传度很广。当问到他们为什么喜欢看以及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时,针对他们给出的答案笔者总结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儿童喜欢其中的人物。如访谈中问道儿童最喜欢中的哪个人物时,儿童的回答是“我喜欢孙悟空,因为他会72变”,“我喜欢唐僧,因为他长的很帅”,“我喜欢猪八戒,因为它的鼻子很好玩”等.因为儿童的思维在幼儿园阶段都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所有对于儿童来说一个故事中首先吸引他们的就是其中的形象。而《西游记》中的四个形象又都非常的形象,并各具特色,非常符合儿童的思维水平。由此可见这些故事中生动、形象的角色是吸引孩子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是儿童喜欢故事中的情节。如有的儿童回答“我喜欢《西游记》,因为喜欢看孙悟空打妖怪”,“我最喜欢看孙悟空大闹天宫”,“我最喜欢看猪八戒背媳妇了,嘿嘿”等。可见,生动离奇的故事情节也是吸引儿童的原因,他们往往会在看《西游记》的书或是听《西游记》的故事看动画片时被精彩的情节吸引,非常的投入。这实际上也锻炼了孩子的注意力和理解力。

  (二)故事中的宗教内容

  宗教内容对儿童的吸引也可归纳为两方面:

  一方面是宗教的外在表现形式。当儿童在说到故事中的人物时,只要他们谈到观音、如来这些宗教中的神时,他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双手合十,并说“阿弥陀佛”。还有个儿童在访谈中听到大家说“阿弥陀佛”时非常高兴地跑到笔者身边说:“我还会唱阿弥陀佛的歌呢!”说完便开始唱:“老婆老婆我爱你,阿弥陀佛保佑你”(此歌词实际上是一首当下的流行歌曲中的一句)。但问他们为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什么这么说,他们都只是笑,说不出原因。可见,他们并为真正了解这种宗教仪式的内涵,只是被它的外在形式吸引。这其实是因为儿童善于模仿看到的喜欢的东西的原因,也是出于他们的好奇心。

  另一方面是宗教宣扬的积极思想。当儿童被问到最喜欢故事中哪个人物时,有的儿童回答“喜欢唐僧,因为他是好人,他连小蚂蚁都不舍得踩”,也有的回答“喜欢孙悟空,因为他会打妖怪,保护师傅”,还有的回答“喜欢沙僧,因为每次都是他背行李,猪八戒最懒”等等。可见儿童在看故事情节的同时,也被其中宣扬的积极宗教思想吸引和影响,如慈悲,尊敬师傅,勤劳等美好思想。宗教思想中符合现实生活的积极的部分很多符合儿童平日接触的教育,他们在接触故事的同时也将故事中宣扬的美德在潜移默化中习得了。

  (三)儿童自身的特点

  一方面儿童具有接受民间故事的心理基础。儿童的心理活动与处于“童年时期”的人类的心理有某些相似之处。宗教最初产生与人类的“原始思维”,是人类集体无意识产生的结果。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是人类最本质的特征,是象征和代表人类共同命运的永恒的东西,文学的创作植根于集体无意识的冲动,创作过程并不受作者的自觉控制,作者在某种意义上只是集体无意识的工具与俘虏。豍荣格的话告诉我们含有宗教思想的故事的产生是整个人类集体无意识的结果,而这种故事更切合儿童集体无意识的心理需要。正是因为儿童的心理和人类最初的集体无意识的心理状态非常相似,所以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接受民间故事的心理基础。

  

篇十六:幼儿园教育幼儿无宗教信仰的内容

 麦盖提县第一幼儿园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积极推进学前“双语”教育,全面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园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幼儿园属于公办幼儿园,是从事非赢利性活动的公有制的社会组织,属全日制幼儿园,学制三年,招收3-6岁幼儿。

  第三条:幼儿园的行政主管部门是麦盖提县人民政府教科局。第四条:办园理念: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个性,让幼儿感到幸福和快乐。第五条: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园风:团结、务实、勤奋、进取

  尊重、合作、快乐、成长

  第二章行政管理

  第六条:麦盖提县教科局是我单位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园长即为本单位的法人代表。

  第七条:幼儿园园长由上级主管部门聘任,本单位设园长一名,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园长负责制,园长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主管部门的规定。领导全园教育教学、卫生保健、安全保卫等工作。

  (二)制定幼儿园发展规划、年度、学期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定期检查总结。

  (三)负责建立并组织执行各种规章制度。

  (四)负责聘任、调配教职员工。指导检查和评估教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

  (五)负责教职员工的思想工作,组织文化业务学习。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六)管理园舍设备和经费。(七)组织和指导家长工作,负责与社区的联系和合作。第八条:园务管理委员会(或支部委员会)是幼儿园的核心机构。负责审议园务计划,决策园内重大事项。由保教、行政、后勤等人员的代表组成,园长任园务委员会主任。第九条:教职工大会是教职工行使权力,民主管理幼儿园,监督园领导的形式。审议幼儿园岗位责任制方案、考核方案、奖惩条例及规章制度、章程。第十条:家长委员会在幼儿园园长指导下工作。由各班级家长代表、园长、教师、保育员、保健医生等人员组成。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工作计划和要求,协助幼儿园工作,反映家长的意见及建议,参与幼儿园民主管理。

  第三章教师队伍的管理

  第十一条:幼儿园教师享有《教师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权利,有履行《教师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保育员、炊事员及教辅人员参照执行。

  第十二条: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幼儿园章程和规章制度,遵照国家《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不断学习提高,爱幼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创新进取,崇尚科学,诲人不倦,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园内外各项活动。

  第十三条:严格履行岗位职责,讲究工作规范,自觉做到“五不”,即,不讲教师忌语,不体罚变相体罚幼儿,不搞有偿家教,不收受幼儿家长礼品,不参与黄赌毒及一切封建迷信、宗教信仰等活动。

  第十四条:教职工按照上级部门人事工作规范要求和幼儿园岗位聘任制要求,定期与幼儿园签订聘用合同。

  聘用教职工由第一幼儿园聘任,聘期一般为一年,对于不能胜任现职工作的,幼儿园可以不聘。教师对本班工作全面负责,主要职责:

  (一)遵守幼儿园园规,具有良好的师德,有团队意识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二)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培养目标和园务计划,遵循幼儿身心的发展规律,结合本班幼儿特点,制定保教工作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并认真实施、做好总结。

  (三)认真实施计划,观察、记录、评估每个幼儿健康状况;各领域相互渗透认真实施,以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

  (四)完成园务计划要求,创设与保教要求相适应,并使幼儿能主动参与的生活与教育环境。组织安排好一日活动,认真组织教学活动,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严格执行幼儿一日作息制度。

  (五)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管理好幼儿生活。(六)热情接待家长,了解全班幼儿家长的基本情况及家庭教育情况,有计划地进行家园联系并做记录。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做好家园一致教育工作,定时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情况,定期召开家长会,指导家庭教育。(七)按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主动参与并积极发表意见。认真按时参加看课、评课活动,在完成园务计划布置的工作之外,做好业务资料积累工作。根据本人特点或业务上的难点进行科学研究,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八)做好教室环境清洁卫生工作,做好班级内教具、玩具及个人学习、备课用品、班级各种固定资产等财产保管工作,节约使用纸张等各种易耗品。(九)外出参加函授进修、开会、听课、观摩等活动者,必须凭通知先征得园长及分管领导同意。(十)主班教师与配班教师要互相合作,做好每日交接班工作,建立每周一次商讨班级工作制度,沟通思想,交流情况。统一教育方法,实行教育上的一致性。(十一)自觉维护幼儿园声誉,向家长、社会宣传幼儿园。第十五条:对违反《教师法》、《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岗位合同规定,结合幼儿园奖惩制度及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章教育教学管理

  第十六条: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从事幼儿园的保育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幼儿园的任务是:实施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第十七条:依据新课程、幼儿园计划,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尊重幼儿的身心特点,实施教学活动,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第十八条:认真抓好教育质量的常规管理和教学评估,认真抓好拟定教学计划,做好一日各个环节的管理。

  第十九条:幼儿园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为主,全面实行国语教学。第二十条:加强学籍管理,健全幼儿成长档案。第二十一条:加强教科研的管理,根据本园的特点合理有序的开展教科研工作,做到以研促教、以教兴研,从而促使教师和幼儿共同发展。第二十二条: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尊重幼儿意愿,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游戏活动,提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新颖独创的儿童玩具,安全卫生的生活设施,促进幼儿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全面发展。第二十三条:及时反馈幼儿在园情况,了解家长的建议或意见,交流教育经验。

  第五章安全卫生保健管理

  第二十四条:全体师生努力创建健康、童趣、向上、文明高雅的育人环境。第二十五条:创造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园所文化氛围,幼儿园各班级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努力营造宽松和谐、团结协调、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和紧张有序的工作环境。第二十六条:搞好园内整体规划,从幼儿园实际出发,分步创设符合幼儿特点的净化、美化、绿化、童化的绿色幼儿园,把幼儿园建成孩子的乐园。第二十七条:严格园内环境卫生管理,努力创建卫生整洁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确保园内无果壳,纸屑、烟头,痰迹,墙壁无污迹,公物无损坏。第二十八条:切实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做好防水、防火、防电、防盗、防毒工作,随时做好灭四害工作,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种隐患,确保财产安全和人

  身安全。严格执行接送制度、食品、药物的管理制度,防止发生走失、失火、触电、砸伤、摔伤、烫伤、食物中毒、煤气中毒、吞食异物和防止幼儿将近异物放入眼、耳、鼻、口腔内以及交通安全等事故,确保幼儿的人身安全。

  第二十九条: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严格执行各级各类有关的卫生保健制度。

  第三十条:制定科学合理的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第三十一条:幼儿园建立幼儿健康检查制度和幼儿健康档案。第三十二条:幼儿园建立卫生消毒,病儿隔离制度,积极做好计划免疫和疾病预防工作。第三十三条:为幼儿提供合理膳食,每周要编制营养平衡的幼儿食谱,定期计算幼儿的进食量和营养素摄取量。第三十四条:保证幼儿随时饮水的条件,培养幼儿良好的大小便习惯,不得限制幼儿大小便的次数,时间等。第三十五条:幼儿园要逐步改善条件,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第六章总务后勤管理

  第三十六条:总务后勤工作必须树立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育科研服务,为师生服务的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主动、热情、优质、高效、超前做好服务工作。

  第三十七条: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坚持勤俭办园,精打细算的原则,统筹计划、合理开支,搞好经费预算、执行和决算。

  第三十八条:幼儿园实行学前三年免费教育,所有经费由国家财政拨付,做到转款专用。

  第三十九条:坚守岗位,履行职责,按照安全、保卫、采购、保管、维修等后勤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工作规范,严肃工作纪律;公开服务内容,接受师生评议,廉洁自律,克已奉公,讲求效率。

  第四十条:加强园舍、园产管理,严防公物流失和浪费。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一条:本章程经幼儿园教职工大会讨论后通过,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生效。

  第四十二条:幼儿园依据本章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幼儿园各类规章制度凡与本章程相抵触的,一律以本章程为准。

  第四十三条:本章程如有与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政策相抵触的,一律以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政策为准,并依照法律程序予以修正

  第四十四条:本章程由园长办负责解释,自批准之日起实施。

  

篇十七:幼儿园教育幼儿无宗教信仰的内容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民族大家庭》

  1

  活动意图: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国土辽阔)、资

  源丰富。为了能够让孩子了解我国多民族的相关知识,提高孩子对五十六个民族的喜爱与对祖国的认知。使孩子们在了解中国的多民族的同时会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民族状况,习俗和文化。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萌发爱国情感。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4、积极参与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活动准备:1、课件《民族大家庭》。2、幼儿事先对中国的民族状况有所了解。活动过程:一、幼儿交流调查表中国其他地方的人是不是跟我们都一样?小结:这些跟我们不同服饰不同习俗的人是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个民族的名字?有什么风俗习惯?喜欢吃什么?住在哪里?(幼儿交流调查表)小结: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习俗都不同。

  2

  二、了解少数民族,幼儿模仿表演1、汉族人喜欢吃什么?你们认识这些字吗?小结:汉族人喜欢吃大米和面粉做的东西,如:米饭、汤圆、粽子、馒头、面条、包子、饺子等。2、傣族人最喜欢跳什么舞?小结:傣族人最喜欢跳傣族舞。(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欣赏傣族舞视频,幼儿模仿表演)3、藏族人最喜欢吃什么?小结:农区的藏族人以粑为主食,用茶水拌食,喜欢酥油茶和奶茶。牧区的藏族人以牛羊肉为主食,日食五六餐。4、维吾尔族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他们喜欢跳什么舞?小结:新疆的土鲁藩有葡萄和哈密瓜。他们喜欢跳新疆舞。(欣赏视频,幼儿模仿表演)5、蒙古族人喜欢吃什么?他们穿的衣服有什么特点?他们居住在哪里?他们喜欢干什么?小结:蒙古族人爱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身穿长袍,腰间束腰带,脚穿靴子。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为生,住在可以随拆随搭的蒙古包里。蒙族人喜欢唱歌、跳舞、弹马头琴。总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平安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三、制作民族娃娃

  3

  自己动手制作漂亮的民族娃娃。(教师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作背景音乐)活动反思:

  活动始终把对幼儿的情感教育一直贯穿其中,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社会资源,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有效拓展孩子们的心灵空间,从而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效能。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幼儿了解我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让幼儿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自由等。通过活动的教学实践,认识到教学成功与否,幼儿掌握程度如何,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创造性地设计活动教学。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4

  

篇十八:幼儿园教育幼儿无宗教信仰的内容

 从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课程教学和实习制度出发找到其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契合点深化传统文化教育的教育效果帮助幼儿教师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自身扎实的教育信仰具体启示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1保证教育学类课程的比重任何信仰的形成都是人们对自身已有知识的提炼和升华所以对教育学科知识的掌握是教育信仰形成的首要前提

  传统文化教育下幼儿教师教育信仰培养

  摘要:当今时代,教育受到互联网的冲击,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幼儿教师不正当教学行为时有发生,幼儿教师教育信仰的缺失是其根源所在。幼儿教师急需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寻“灵魂”和“归属”,丰满自身的精神及信仰。因此,应从传统文化教育出发,在职前培养中通过保证教育类课程占比、挖掘技能课的教育性和文化性、增设传统文化与信仰课程、优化实践类课程实施,以养成幼儿教师教育信仰。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幼儿教师;教育信仰培养国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幼有所育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此起彼伏的幼儿园虐童事件,让人触目惊心,涉事幼儿园及教师给出的解释也让人瞠目结舌。社会及媒体将其归因于幼儿教师年纪小或者不具备幼儿教师资格证以及幼儿教师知识水平低等问题。这些解释的深层归因都指向了幼儿教师教育信仰的缺失,这才是一系列教学失常行为产生的根源所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信息交流十分便捷,使东西方文化不断交融和互相影响。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衍生出的功利思想、拜金思想、利己思想不断地腐蚀和影响着当代的青少年。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同样受到了教师教育信仰缺失的威胁,这些问题都促使我们不断地思考学前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不断反思教育在这个时代应该如何变革、如何坚守、如何改进。幼儿教师职前培养阶段应回归到“生活世界”,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及教育思想,重新审视幼儿教师精神世界的发展,帮助他们在传统文化中找到立足点,以帮助他们养成教师的教育信仰。一、传统文化教育1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自2014年教育部颁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1]以来,全

  1/7

  国各地许多学校根据自身的地域和资源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传统文化教育。要学好传统文化首先就要明确其内涵。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的范围和内容极其广泛,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凡是各民族人民创造的精神上的文明和物质上的财富,我们都可以将其称之为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根本属性就是存在于传统时代的文化,所以范围宽泛,数量巨大,但也因此良莠不齐。而传统文化教育的本质属性则是一种教育活动,是教育者选取适合学生学习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教育内容,对各年龄阶段的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帮助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学习、了解和传承,同时也帮助他们在传统文化中找到精神和思想的归属。也就是说,“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是来自过去,对象来自当代,是生活在当代社会的青少年,从所要实现的目标来说则要面向未来。”[2]现行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施行主体,由学校、家庭、社会三部分组成,学校是青少年获取知识的最主要场所,所以学校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

  2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体系自党的十九大以来,“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扎根在每个教育者的心中。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十分重视,但是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认识却不尽相同。传统文化教育在实践层面,根据组织者的立场和出发点的不同,产生了多种形式和内容。学校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要从现有的物质资源出发,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进行筛选,在筛选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还要结合当地特有的文化,所以形成的教育内容不尽相同。综合考量,成功的教育内容应该是适合学生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只有符合学生及学校发展的教育内容,才能使传统文化教育在青少年中发挥真正的影响力和作用,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虽然各级各类学校所选取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略有不同,但都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结合时代的需要,所诞生的适合学生和学校发展的传统文化内容。

  2/7

  二、幼儿教师教育信仰1幼儿教师教育信仰的内涵在辞海中,将“信仰”定义为“对某种宗教或主义极度信服或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3]。在当今社会,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于“自由”的追求愈加强烈。人们拥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人们还拥有言论自由,可以随时随地地发表个人的感想及看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思想和意志的解放,使得仍然有一些人无法从现实世界,获得具有真实感的自由和尊严,在这个时候就很容易产生信仰的缺失。由此可见,信仰是人类的一种心理和精神态度,它是特殊的、强烈的。它来源于人们既有的观念之中,并且它不只是对某一种观念或者某几种观念的简单接受和认同,它是指向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世界的,并且它时刻调节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特殊活动,教师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在这种精神与文化的传递过程中,教师是要具备教育信仰的,如果教师缺失教育信仰,就会像一台刹车失灵的车,危害的不只有自己,还有许许多多的学生。结合幼儿教师及其教育工作的特点,幼儿教师教育信仰可以被认为“是幼儿教师对学前教育、学前儿童以及对教育爱的深刻理解与极度尊重,对学前教育的儿童发展价值及形塑基础国民性的社会价值的信服与追求”[4],对于学前教育以及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2幼儿教师教育信仰的重要性一个教师的教育信仰在其个人的教育生涯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真正的教师需要对教育事业怀有崇高的使命感和敬畏感,并且在教育行为上始终践行这种教育信仰。教育是需要教育者长期坚守和努力的工作,并且其结果很难被量化,这就使教育工作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效果。结合学前教育的内在特点及社会的外在环境,幼儿教师面临着许多误解和压力,造成了幼儿教师师资队伍不稳定、流失率高等问题。在幼儿教

  3/7

  师的教育生涯中,教育信仰是幼儿教师不断生长的不竭力量源泉,不断地规范着幼儿教师的行为。幼儿教师拥有教育信仰可以帮助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不断升华,个人教育工作不断进步,同时更重要的是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健康的发展,从而推动学前教育的整体进步。

  三、传统文化教育对幼儿教师教育信仰培养的启示职前教育是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对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5]。人所处的“生活世界”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就存在着传统文化的影子,我们作为中国人,在我们独有的、特殊的文化环境中,我们在不知情的前提下已经接受了不同程度的传统文化教育。从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课程、教学和实习制度出发,找到其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契合点,深化传统文化教育的教育效果,帮助幼儿教师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自身扎实的教育信仰,具体启示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教育学类课程的占比任何信仰的形成都是人们对自身已有知识的提炼和升华,所以对教育学科知识的掌握是教育信仰形成的首要前提。哲学家贺麟在谈到信仰与知识的关系时说:“盲目的信仰依于愚昧的知识。知识空洞者,其信仰必渺茫。”[6]所以要形成科学的、成熟的幼儿教师教育信仰,就要保证幼儿教师对教育学科知识的掌握。以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不重视,导致幼儿教师受到了很多社会舆论的误解,如社会上的一些人认为幼儿教师的工作就是“看小孩的”“孩子王”“技术含量低”等。结合幼儿教师的招聘情况,许多幼儿园都想要招纳舞蹈或者钢琴等技能好的教师。种种情况使大学在对幼儿教师的培养过程中更加重视技能课的占比,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教育类课程的重要性。在幼儿园教学中,以教育科学知识为基础形成的教育信仰才是保证幼儿教师不断生长的不竭动力,是幼儿教师教育生命的“根”。所以在幼儿教师职前培养中应重视并保证教育类课程在整体课程体系中的占比。

  4/7

  2挖掘技能课的教育性和文化性幼儿教师的技能课主要包括钢琴、声乐、舞蹈、绘画、手工等课程。在诸多技能课的实施中应深掘课程背后的教育性和文化性,在向学生传递技能的同时,加强对课程内容教育性和文化性的认知。如钢琴和声乐课上可以选取中国传统的诗词及歌曲,理解其背后的思想和内涵;舞蹈课可以选取具有当地和民族特色的舞蹈种类,也可以选择传统的武术和健身方法;绘画课可以选择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国画及中国书法;手工课可以选取剪纸以及当地的民间技艺等,在学习技能课的同时,带领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精神,了解当时祖辈们的坚守与传承。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有关传统文化内容的背景以及思想内涵的分析和讨论,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从中汲取关于教育信仰的营养。在技能课实施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具备优秀教育思想的小故事,如陈鹤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等,这些思想仍对我们现在的教育事业具有启示意义,通过这样的做法来提升技能课的教育性,保证幼儿教师职前教育中技能课的深度和内涵式发展。3增设传统文化与信仰类课程在通识类课程中,以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关于具有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生命教育、生活教育、信仰教育、艺术欣赏教育、文学欣赏教育等。启发学生对于生命、生活的重新审视,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从中学习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增加学生对现有生活的幸福感。同时,通过对学生的美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以真正具有美感的事物为美。另一方面,从传统文化教育出发,通过对我国优秀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的学习,对学生的师德进行陶冶式的培养。师德是一个教师被称之为“教师”的根本,“立德”才能“树人”,一个人要想成为教师,德行是首要问题。所以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高尚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重视教师教育信仰这个问题,从而帮助学生自觉确立正确的教育信仰,养成教育情意,践行教育行为。此类课程的目的

  5/7

  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良好师德,提升传统文化修养,养成幼儿教师包括教育信仰在内的教师专业素养。

  4优化实践类课程实施幼儿教师教育信仰不光产生于知识,还产生于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的摸索和反思,是内心认同与现实体验不断结合和更新的产物。一个教师的教育信仰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通过对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的不断指导和更正,是变化的。所以应该促进教师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最终形成教师的反思性实践能力。以一种发展的、批判的眼光对个人现有的教育信仰进行审视,形成改进和生长。在实践类课程中,大学指导教师和幼儿园的一线指导教师以及师范生要及时进交流和交流,注重实习过程的监管和反馈,适时适当地给予学生指导,最后形成三方教师的配合生长体制。实践类课程应该穿插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之中,实践类课程进行前需要充分的准备,进行中要及时反馈和倾听,进行后要做好总结和反思。这三个方面的努力不仅仅是师范生要做的,还是大学指导教师和一线指导教师需要配合努力的,从而使实践类课程的意义发挥到最大。四、结束语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当下,通过职前培养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从传统文化中找寻幼儿教师教育信仰的落脚点。激发幼儿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教育活动中,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能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从而获得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光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最后成为一名合格幼儿教师。学前幼儿的生命是如此柔嫩,需要教师无限的爱与呵护。学前教育是一个人生长和发展的奠基阶段,对以后的任何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前摄影响,所以怎样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都不为过。通过职前对幼儿教师教育信仰的培养,形成幼儿教师的一种意志力,从自身践行并监督自身的教育行为,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从内在解决幼儿教师的教育信仰问题,才是提升幼儿教师师资

  6/7

  质量的关键所在。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N].中

  国教育报,2014?04?02(03).[2]王立刚.论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体系[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7(1):

  11.[3]辞海[K].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280.[4]吉?.论幼儿教师教育信仰的养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

  7):42.[5]于小盼.学前教师职前教育发展策略探究[J].教育评论,2017(9):

  120.[6]贺麟.文化与人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90

  7/7

  

篇十九:幼儿园教育幼儿无宗教信仰的内容

 国外幼儿园特点与我县幼儿园发展策略第一部分国外幼儿园特点美国斯坦福幼儿园规则教育

  美国洛杉矶第六学区斯坦福幼儿园stanfordPreschoolCenter非常注重幼儿规则教育,SPC规则教育的目的与其“世界公民教育”联系紧密。他们认为,幼儿最终是世界的公民,而不仅仅是某个国家的公民。未来社会中,幼儿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与人相处、与人合作,规则将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引导幼儿学会遵守现有规则,逐渐从他律走向自律,是帮助他们成长为世界公民的第一步。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深入开展的公民教育不仅影响了中小学和大学的课程设置。也促使幼儿园将儿童置于“世界公民”这一更为宽泛的概念范畴内加以考察。SPC的规则教育包含了对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其教育目的体现了对儿童主体性的尊重。在我国幼儿园实际工作中,规则教育与各项管理工作联系紧密。教师和管理者经常会这样认为:规则培养好了,安全事故就少;规则培养好了,幼儿才不会乱,教育活动才能顺利进行……如此一来,规则教育无形中以管理为目标。陷于工具化。在实际操作层面,大家更多的是追求如何让幼儿服从指挥,如何让幼儿安静有序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在这方面,SPC的做法促使我们深入地思考幼儿园规则教育的价值取向。

  美国幼儿园的早期阅读体验美国幼儿园的早期阅读体验

  美国的文化向来推崇读书,孩子一出生就与书为伴,大多数幼儿园不教孩子认单词。更多的是教孩子轻松愉快地阅读。女儿上过的幼儿园,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很重视孩子的早期阅读,从图画书入手,不断丰富阅读的内容,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通过不同的主题阅读活动培养孩子阅读的技能和自主阅读的意识。

  阅读角

  幼儿园的每个班都会设置一个阅读角,阅读角无论从空间的设计到书的选择都很合理,细节考虑得很周到,高矮适宜的小书架,舒适的迷你沙发,颜色鲜艳的小坐毯构成了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出温馨和自由的阅读氛围。好多书被放在篮子里,孩子能够轻易拿到,篮子外还用标签清楚地注明了分类,或是同一个系列,或是有关同一个主题的。书架的设置和摆放都很有讲究。举例来说,书架上的书大都是纸板书和硬皮书,原因是不容易损坏。每本图书都放书架上的书每周都会更换,除了保留一部分特别受孩子们欢迎、被他们熟悉的图书外,剩下的一部分则根据每周的主题适当地更换。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每天都有30分钟的看书时间。在阅读角,

  老师让孩子安静地阅读15分钟,之后拿着书与其他孩子交流,最后再把书放回原处,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讲故事

  早期阅读教育当然少不了给孩子讲故事。讲故事的好处很多,除了丰富词汇之外,对孩子的记忆、表达、想象等方面能力的提高都大有益处。每次班上的集体活动(CIRCLETIME),老师会选取一些好玩的、能进行互动游戏的、画面有感染力的图书,例如《ThreeLittlePigs》(三只小猪),挑选其中的元素给孩子讲故事,老师编的故事短小,情节集中,孩子很喜欢听,老师还不定期地重复已经讲过的故事,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叙述一件事或创作一个小故事。听故事最直接的好处就是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以前孩子复述故事的时候声音很轻,经过几次锻炼之后,常常是第一个举手,踊跃发言,讲故事的时候也比以前自信了很多。

  展示和分享

  幼儿园早期阅读不只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还注重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让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好东西,包括玩具和图片等,并对东西的形状和用途进行描述。

  加拿大安大略省幼儿教育特点加拿大安大略省幼儿教育特点

  安大略省是加拿大人口最多的省,也是幼儿教育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及第一大城市多伦多均位于该省。加拿大是西方发达国家唯一不设联邦教育部的国家(强海燕,2005),因而各省的教育制度并不相同。目前,安大略省是加拿大唯一一个同时为4岁和5岁幼儿提供免费公立教育的省(Mathien,1990;Prochner,2000),其他大部分省份的公立学制系统只纳入5岁幼儿的教育。在安大略省,幼儿园大多被设置在公立学校中,年制分为初级班(4~5岁,JuniorKindergarten,简称JK)和高级班(5~6岁,SeniorKindergarten,简称SK)。按照安大略省的有关教育法规,幼儿园教育一律公办、免费,即受教育者无需付费。笔者曾在加拿大学习生活了4年,在撰写硕士论文期间,曾深入到渥太华和京士顿的不同小学,对其中的幼儿园进行了考察,从中了解到该省幼儿教育的一些特点。

  一、强调幼儿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学习

  安大略省的幼儿园强调要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1998年,安大略省教育和培训部制定了该省历史上第一个《幼儿园大纲》(TheKindergartenProgram)。2006年,颁布了新修订的《幼儿园大纲》。两个大纲都明确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一种综合的、相互联系的学习,幼儿园应鼓励幼儿参与社区生活,让他们置身于真实的生活情境,把学习和自身的生活及周围世界联系起来,以促使幼儿更有效地学习,获得更丰富、实用的知识经验。如,带幼儿到社区杂货店“旅行”,可以发展幼儿的读写、计算和社交能力,同时为他们提供一次获得营养知识的机会。

  在京士顿的一所幼儿园,笔者曾在一个高级班观摩了一次生动的健康学习活动。这天上午,教师带幼儿到社区的一个牙医诊所参观,观看牙齿模型,了解牙齿结构及蛀牙形成的原因、过程,看患者补牙时的痛苦表情,听牙医介绍如何正确刷牙、保护牙齿等。教师通过带领幼儿实地考察,教育幼儿养成爱护牙齿的好习惯。在安大略省,幼儿园的学习活动通常是通过实地考察进行的。如,皇后大学有一个小小的科技馆,附近两所幼儿园的教师经常会带孩子们去参观。在这里,孩子们通过看“鱼”眼睛,知道了鱼眼的视角接近180°,两边的眼睛相加就有接近360°的视野,从而懂得人们用鱼眼原理制作相机镜头的原因。又如,每年圣诞节前,京士顿很多人家的屋顶上都会飘起一个大大的圣诞老人形象的氢气球。这时,教师就会带幼儿到户外去观看,以了解圣诞老人之所以能站起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身体里装着比空气轻的氢气。在这些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中,自然地渗透着科学和技术领域的相关知识。

  二、重视发展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发展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是安大略省幼儿教育的又一个特点。分析该省《幼儿园大纲》中各个教育领域所要达到的目标,不难发现其核心是发展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语言领域,其中一项内容是:综合运用图片、符号、字母、单词和熟悉的话写一些简单的信息通告,类似杂货店货单列表、动物园或某一太空站的商标等。在数学领域,其中一项内容是:能恰当使用生活中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如卷尺、天平、体温计、时钟等。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幼儿要学习恰当地使用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等常见工具,同时学习制定一些具体计划,如,要求幼儿设计、描述“怎样建一座‘塔’以支撑起一个斜坡”的步骤,并执行这一计划。在个人和社会发展领域,则鼓励幼儿进行实地考察,对居住区内池塘、田野、森林、湖泊等不同地貌进行调查与描述;熟悉自己的居住区,认识社区内公园、商店、医院、运动场、图书馆等的不同作用,识别医生、店员、消防员、警察、邮递员等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可以看出,安大略省在设定幼儿园教育领域目标时把发展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在日常的幼儿园学习活动中,安大略省的幼儿园教师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不同途径解决问题。三、注重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关于这一点,1998版大纲中“学习期望和学习机会”(LearningExpectationsandLearningOpportunities)部分有这样的阐述:幼儿园应鼓励幼儿去探究、创造、质疑、预测、尝试、分析、表现,清楚地表明培养幼儿自主探究能力是安大略省幼儿教育的特点。分析安大略省幼儿教育的特点,促使我们反思我国幼儿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比如,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想象,认为幼儿应该学习什么,而事实上教师设计的活动很可能远离幼儿的生活;幼儿园教育更多的是一种知识教育,常常忽略让幼儿经历探究的过程;学习活动仍然以教师预设为主,生成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大,等等。通过比较分析,我们认为,我们需要更好地发挥社区的作用,重视儿童的生活,让儿童在符合

  他们天性的活动中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我们要更注重儿童自主探究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促使幼儿教育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澳大利亚幼儿教育

  民族融合在幼儿教育中的体现

  澳大利亚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多样化的移民国家。来自248个国家,讲289种语言和方言,有128个宗教信仰。共同分享多元文化和多样化的社会,共同维护、珍惜民族融合的“家”。

  一、创建民族融合的幼儿环境

  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第二个家。幼教工作者随时会让孩子们感受到幼儿园里多元文化的民族融合氛围。当然,无论你来自哪里,讲哪种语言,信奉哪种宗教,你必须讲英语即母语。同时,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1、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宣传、

  在每个幼儿园里,人们都会在显著位置看到该幼儿园的宗旨。而其中“倡导多元文化,平等对待每一位不同背景的孩子”是必在其中。许多幼儿园的宣传栏,是由不同文字制作的。比如,会用几种文字写上“欢迎”,或用不同种族的孩子的照片表示欢迎每一位孩子的到来。对于英语不好的孩子及家长,澳洲政府安排有翻译专线,随时为不同背景的人服务。

  2、多民族多元文化的书和玩具及音乐、

  书,玩具和音乐是反映多元文化的最直接的工具。它可以有效地显示出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不同生活。让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看到自己熟悉的肤色、图案、服装、文字,听到他们爱听的歌曲。有些幼教机构还会添置一些双语书。布娃娃,拼图等玩偶都会有不同肤色,不同人种。让孩子们很自然地熟悉各类面孔。各种民服饰更是孩子们爱不释手的玩物。幼儿园里也会经常创造机会让孩子们扮演不同民族角色,同时,鼓励孩子们表演自己民族的歌舞。午休时,会播放不同民族的轻音乐。孩子们在幼儿园里还会学到不同民族的歌。笔者曾经教孩子们唱中国歌《找朋友》,大家边做游戏边唱歌。孩子们非常喜欢。

  3、多民族多元文化的伙食、

  每个幼教机构每周定不同的菜谱,即要讲究营养,还要根据本园孩子的民族特点,尽量制做不同民族风味的餐点。在许多幼儿园,最受孩子们欢迎的食物有:土耳其卷饼、越南卷、意大利面条、法式香肠卷、印度炒饭等等。中餐主要有:春卷、米饭、面条。

  4、多民族多元文化的节日、

  在幼儿园里老师会讲给孩子们关于不同民族及其节日的故事。在某个节日到来时,会邀请相关家长到幼儿园为孩子们做他们民族的美食。穆斯林的开斋节到来时,先要封斋。斋月期间,家长们会在天亮之前吃好饭,然后很早送孩子上幼儿园。此时,幼儿园要开得比平时早。而开斋时,幼儿园会为家长,孩子准备一些点心,以示同贺。在中国的春节到来时,有中国员工或中国孩子的幼儿园会挂出红灯笼。也有些教室会贴对联、剪纸。孩子们做一些与中国文化有关的绘画,游戏,学一些中国儿歌或歌曲。我们也会在元宵节、端五节、中秋节到来时,介绍一下元宵、粽子、月饼及其来历等。

  二、在多元文化和多样性环境中生活的孩子们的体会

  在多民族多元文化中生活的孩子会比同龄非多元文化中生活的孩子体会更多。他们置身于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体态的人群中,学习及观察他们所看到或听到的。他们很在意在幼儿园是否受到欢

  迎;为自己是集体的一分子感到高兴;他们渴望自己的行为举止得到认可;希望别人与他们交谈时,显示出对其及家庭的尊重;他们希望公平对待并能被接纳;渴望和大家一样安全;他们想了解自己文化背景的同时,也想了解其他孩子的文化背景

  三、在多民族多元文化和多样性的环境中培养孩子们适应不同角色

  在多民族多元文化和多样性的环境中,孩子们是伴随着多元化和多样性标准以及传统和榜样而成长的。因此他们会变得心胸宽广,善于容忍。

  1、教会孩子了解接受各种文化,反对任何歧视、教会孩子了解接受各种文化,2、尊重不同孩子的不同习俗、习惯、尊重不同孩子的不同习俗、3、教会孩子用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和别人、教会孩子用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和别人4、鼓励孩子们相互公平对待、

  奥地利和德国的趣味幼儿园

  奥地利:奥地利:想象幼儿园在欧洲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有个别具一格的幼儿园──“想象幼儿园”。顾名思义,即是以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为“特色”的。步入“想象幼儿园”的其中一个教室,犹如走进了童话世界。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尽情张开想象的翅膀,把自己装扮成美丽的白雪公主、可爱的灰姑娘、可怜的丑小鸭或凶恶的大灰狼──当然,仅仅当演员是不够的,孩子们还需要常常“想象”出更有趣的童话故事、更多的童话人物或更美好的童话世界,努力使自己成为“小小安徒生”。在被命名为“太空世界”的教室里,孩子们可驾驶模拟太空船邀游浩瀚的宇宙,而在进行太空旅游时,孩子们最重要的使命仍是想象:想象在地球以外的星球。德国:德国:林间幼儿园慕尼黑的一个自然公园前不久被开辟成了“林间幼儿园”。园内有成片白烨林和灌木丛、草坪和清澈的溪流。入托的孩子每天上午9点到这里集合,然后他们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自由活动,有的堆沙子做游戏,有的爬树、赛跑,有的观察蚂蚁、蜗牛。午饭时,大家席地而坐,摆上在老师帮助下准备的食品,就像在郊外野餐一样享用自己亲手做的午餐。

  日本幼儿园防诱拐训练日本幼儿园防诱拐训练

  日本是个多灾的国家,日本幼儿园几乎每个月都有避难训练,除了火灾和地震外,近年又增加了防御歹徒的训练。由于近年来诱拐儿童事件时有发生,日本小学“父母联合会”专门举办了安全防范讲座。主讲人是负责小区治安的警察,他首先通过动画片对孩子们约法三章——不跟不认识的人走;如果不认识的人要把自己带走,要大声喊“救命”;不能一个人在外面玩;出去玩时要告诉家里人要去哪里、和谁玩;看见别的小朋友被不认识的人带走,要大声喊“救命”。约法三章之后是安全距离训练。警察告诉孩子们,遇到不认识的人搭话时,一定要保持安全的距离,即大约两个人胳膊的长度相加的距离。如果对方和你之间小于这个距离,就要往后退;如果对方有意靠近你,一定要赶快逃掉。随后,父母们模仿陌生人,让孩子练习如何保持适当的距离。除此之外,警察还教给孩子们几种简易解脱方法:比如被对方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时如何解脱,还说如果挣脱不了,就打对方的脸或者踢他的腿、踩他的脚等等,同时要大喊“救命”,总之是要设法逃掉。警察同样一边演示,一边要求在场的孩子和父母实地练习。

  自然朴实的新西兰幼儿园环境

  新西兰是一个崇尚自然的国家,这种文化传统也渗透在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中。幼儿园的户外游戏器材和运动设施具有自然、简易的特点,主要以木制材料为主。这些本色原木看上去朴实无华,有的还显得有些陈旧,但幼儿在和这些木制材料的接触中,获得了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

  日本幼儿园的开发右脑”日本幼儿园的“开发右脑”行动幼儿园

  “开发右脑”是日本儿童教育专家在几年前创立的一门新理论。他们认为,人脑在3岁前发育完成了60%,在6岁前则可发育完成90%,但左右大脑的发育速度并不一样:右脑在3岁前就已发达,故6岁前的孩子思考时以右脑为主;而左脑则要在4~5岁时才发达。如果在幼儿期能有意加强对负责控制感觉、想象力的右脑开发,那就会对其成年后的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开发右脑的同时还可进一步促进其左脑的发育。据此理论,日本儿童专家们设计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开发右脑”的新方法。

  1配对游戏配对游戏。配对游戏实际上在孩子仅1岁半时就可着手进行了。一开始,家长可在桌面上摊开几张字母卡,然后要求孩子将两张相同的字母卡配对。如果孩子不细心,把外形相近的两个不同的字母混淆了,大人便可在予以纠正的同时耐心地指出它们的区别。如,在解释字母B时可将其描绘成孩子的一只耳朵,而把字母P解释为爷爷的一根手杖。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配对游戏的难度也可渐渐增加,直至“进化”成“归类游戏”。如:可要求2周岁左右的孩子将不同姿势的同一种动物的图片或模型配成一对;要求2.5周岁左右的孩子将许多图片或实物中的“食物”、“文具”或“饮料”归为一类。2观察云朵观察云朵。在晴朗的天气里,家长可带着孩子来到旷野,仰头观察天上的云朵,在强调云朵都是立体而非平面的同时,还应启发孩子将不同形状的云朵看成动物、仙女、天使等。日本人普遍认为,这是最简便的利用大自然锻炼孩子右脑的绝好办法。3仰望星空。日本人喜欢在晚上带着孩子仰望星空,并向他们讲述本国或异国的仰望星空。神话传说,有时还要求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编织一个有关月亮或星星的故事。专家们认为,发挥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右脑体操”,有助于开发右脑。4以小猜大以小猜大。将一组孩子熟悉的动(植)物的照片或图片用手掌遮掩大部分,仅留出该动(植)物的一小部分,然后要求孩子猜测这是什么动(植)物。要是孩子推断错了,大人可进行启发、诱导,直至完全猜对。为提高孩子主动推断的积极性,大人还可鼓励孩子之间互出“谜题”。5多用左侧。由于身体左侧部位的活动主要是由右脑指挥的,多用左眼、左耳和多用左侧。左手就意味着锻炼了右脑。由此,不妨让孩子的脑袋常常向右偏转,这样便可多多训练“左视野”(即用左眼观察);还可让孩子多多在左耳内塞上耳机带聆听音乐或故事;同时,可要求孩子有意多用左手来做一些简单的活,如擦桌子、开门、开灯等。

  6综合刺激综合刺激。视觉、听觉和语言的综合刺激特别有助于开发孩子的右脑功能。幼儿园教师常常利用多媒体,在1小时内接连不断地对幼儿施加诸如恐龙、星座、旗帜、鲜花图案和音乐等刺激,其间还穿插了儿歌、外语、故事等语言刺激。不过,综合刺激须分成若干小单元(如每次3分钟,此后休息1分钟)来执行,因为幼儿难以长时间地对相同刺激保持兴趣。7经历新鲜经历新鲜。尽量不要让孩子老走同一条路、老看同一本书、老跟同一个伙伴玩。家长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不妨故意改变路线,为孩子选择的书本种类不妨多些,同时也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孩子能有机会结交各种性格和爱好的朋友。这是因为,新鲜的经历对激活右脑功能好处多多。8才艺培养才艺培养。孩子在棋类、乐器、绘画、插花、折纸等方面的才艺本身就是一种积极开发右脑的活动,故应大力提倡。要是孩子在某一方面才能平平,那也不要求全责备,因为至少其右脑已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比利时幼儿园只玩游戏和画画

  比利时实行免费的义务幼儿教育,许多将孩子送到当地幼儿园的中国家长发现,孩子们在幼儿园每天都做游戏、画画,教师很少教他们识字、做算术等“基本技能”。但这种教学方法有其“神奇”之处:孩子们通常能快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不会又哭又闹不愿去幼儿园。培养生活情趣,让孩子的“性格变得开朗”记者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就大开眼界。这个班的孩子都在4岁左右。教室气氛温馨,屋子中间是围成一圈的小桌椅,两侧是娱乐场所,积木、小汽车、小火车、洋娃娃……各种玩具应有尽有,而且摆放得整整齐齐。家长从教师那里了解了幼儿园新学期的教学计划:重点是让孩子接触和感知艺术,除了每天大量地让孩子们绘画外,教师还组织孩子们参观艺术博物馆或美术馆。教师还鼓励家长帮助孩子通过书籍或互联网了解艺术家的生平和代表作,收集相关图片,以便在幼儿园与其他小朋友分享。一位家长焦急地问教师准备什么时候开始教算术。教师微笑地回答,那是小学的教育内容。她认为,对一个4岁的孩子来讲,最重要的是培养生活情趣而不是单纯地学习技能,因为这能让孩子的性格变得开朗。“鼓励孩子更多地玩,因为玩是他们的天性”在比利时,孩子天天在幼儿园不是玩耍就是画画。教师说:“在4岁这个阶段,我希望给孩子们更多的动手机会,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在这里我们鼓励孩子们更多地玩,因为玩是他们的天性。在玩中培养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独立性和快速的行动力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家长们也承认,“在玩中学”和大量的动手实践使孩子们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

  丹麦幼儿园里的生日Party

  丹麦人对孩子的生日十分重视,不仅家长要给孩子开隆重的生日Party,幼儿园也会在孩子生日那天,围绕过生日的孩子组织一些重要的活动。

  过生日升国旗

  11月28日,是儿子棒棒的生日。他一到幼儿园,老师就为他升起一面丹麦国旗。这样,所有小朋友和家长就知道了,今天有个小朋友过生日。大家也会向他表示祝贺的。儿子棒棒已经在丹麦幼儿园过了两个生日了。每年他都热切地盼望着生日这天早日到来,因为,生日这天,他在幼儿园是最受重视和瞩目的孩子。

  你提“希望”我过生日你提“希望”

  10点30分是幼儿园的CircleTime,就是老师带领小朋友做游戏、唱歌、讲故事的时间。因为今天是棒棒的生日,所有的活动就围绕棒棒来进行了。先是大家一起为棒棒唱生日歌,然后,棒棒在老师的引领下,和班里的每一位小朋友握手,握手时,小朋友们会给棒棒送出生日祝福。而且,在送出生日祝福的时候,小朋友们还可以给棒棒提一点“希望”,也就是咱们开会时说的“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个小朋友对棒棒说:“希望你以后说话声音小点!”还有一个小朋友说:“希望你不高兴的时候不要打人!”老师解释说,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孩子了解自己在过去的一年中有哪些方面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哪些还需要改进。过生日的时候,老师还会对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要孩子们知道母亲生养孩子的不易,教育他们要爱自己的父母。

  好朋友帮忙吹蜡烛

  老师会为过生日的小朋友准备蜡烛,由过生日的小朋友来点着。老师让棒棒邀请他在幼儿园最好的朋友,帮他一起吹灭蜡烛。小朋友们都希望自己被邀请到,因为被过生日的小朋友点名是件会十分自豪,意味着被重视、被认可。午饭时间,幼儿园老师把一面小国旗放在了棒棒的桌子上。听棒棒说,大家都希望能够坐在小寿星的旁边,因为他那儿有国旗。午饭吃得差不多的时候,老师就和大家再一次为“小寿星”棒棒唱起生日歌,然后大家一起分享生日蛋糕。当天下午离园时,过生日的“小寿星”还会收到一份生日礼物,是幼儿园专门送的。

  英国全圣高特小学幼儿户外活动场

  全圣高特小学设有几个3岁-5岁的幼儿班,幼儿班的室内外环境完全不同于小学,而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要设计的。面积不大的幼儿活动场位于学校后面一个狭长的不规则的空地中。活动场主要由三个区域组成。

  一是建构游戏区

  建构游戏区是室内活动区的延展,这里投放了许多室内外共用的玩具。建构游戏区顶部有较大的雨棚,透光并与房屋相接,有许多大型积木、柜子、婴儿车、娃娃等玩具,既可以满足幼儿持续探索的兴趣和需要,也可以满足孩子雨天室外游戏需求。

  二是室外学习运动区

  室外学习运动区不仅有我们常见的跷跷板、攀登架,还有供幼儿学习用的黑板、纸张和“室外学习器”(这是我为之起的名称),“室外学习器”从上到下排列着三根铁杠,每根铁杠都串着三个可转动的正方体,正方体的每一面都写有不同的数字、字母或加减符号,正方体的每一次转动都会出现一个新的组合或新的算式,供幼儿在玩耍中学习。

  三是“高速”三是“高速”公路运动区

  这里设有草坪、停车场、山丘、坡路标志以及公路的标志线。公路两侧用的防护栏是用木桩代替的。这是一个室外封闭运动场,它的“公路”呈不规则环形,是依地形而设的,公路两侧的木桩整齐排列,约40厘米高,形成安全“护栏板”。公路上有许多非常醒目的标线,如车行道分界线、人行横道斑马线、减速标线等。减速带呈凸状,设在慢坡路的顶端。这些真实标线及路障的设立,对帮助幼儿学习了解交通标志,形成良好的交通行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停车场设在山丘下方,与山丘一“路”相隔,停车场的两个出口处画有斑马线。停车场也是由木桩环绕而成,且木桩是双排的,内部种植了许多垂挂的花草,停车场地面设有垂直式停车位标线,主要是为了规划车辆(儿童两轮车、三轮车)的停放区域,规范“驾驶员”行为,引导“驾驶员”有序停车。

  幼小衔接在美国幼儿园

  在美国,幼儿园(Kindergarten)一般招收5岁~6岁的幼儿(包括已超过6岁,准备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幼儿),或设置在托幼中心,或设置在公立小学,大多是半日制的。

  天使小学的琼斯班,浓郁的学习氛围扑面而来。这里完全不同于那些以游戏为主的托幼中心(ChildrenCenter),从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到环境创设,鲜明的“学习准备”(ReadytoLearn)特点体现了美国幼儿园对幼小衔接的极度重视,他们特别关注如何帮助5岁~6岁幼儿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学习性的环境:学习性的环境:可以随时学习的墙壁

  在幼儿园教室的墙壁上,语言、数学、科学、健康、社会等领域知识的各种张贴画随处可见,有的还是教师和幼儿一起设计和制作的。另外,与之相应地在墙壁上布置了可互动的空白空间,教师在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时,引导孩子们在这里自己记录、填写,并通过一段时间的展示使全班幼儿都能真正领会和运用这些知识。

  学科化的课程:以语言和数学课程为核心学科化的课程:以语言和数学课程为核心

  注重幼小衔接的美国幼儿园课程一般以语言和数学为核心,同时包括科学、计算机、社会、艺术(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运动等。语言课包括了听、说、读、写的全语言教育内容,甚至要求幼儿能拼写单词,并尝试写出自己说出的话,特别要说明的是,幼儿每天上学时必须上缴一份作业,这份作业或是一句话,或是一幅绘画作品,或是围绕某一主体的记录,等等,一般由助理教师(在班级只工作1个小时左右,负责作业批改和环境整理等协助工作)批改并展示出来。

  学科化的课程设置使得美国幼儿园明显地向小学倾斜,以帮助5岁~6岁幼儿逐渐了解、熟悉并逐步喜爱小学的学习生活。

  区域游戏:区域游戏:不可缺少的幼儿园生活

  美国幼儿园3个小时的半日活动由1个半小时的集体教学、1个小时的区域活动和半个小时的户外游戏组成。这些区域包括了阅读区、写字区、数学发现区、电脑游戏区、美工区和角色游戏区等。可以说,区域活动作为不可缺少的幼儿园活动,既满足了5岁~6岁幼儿的游戏需求,又避免了幼儿园的完全“小学化”。孩子们在幼儿园感受小学生活、学习基本读、写、算知识的同时。又有充足的时间自由游戏。

  幼儿一个探索外部世界的安全基地——日本幼儿园的特色幼儿一个探索外部世界的安全基地——日本幼儿园的特色——

  鲍尔比的依恋理论认为:依恋是一个持久的情感联结,这种联结是倾向于寻求和维持与某个特定的对象的亲近关系,特别是在受到威胁的时候。依恋可以通过依恋行为表现出来,这些显而易见的依恋行为包括:在独处或者和陌生人在一起时,婴儿会哭泣、叫喊、伸手、追随、靠近、抓挠和反抗等等,尤其是在受到惊吓、生病、疲劳或者处于其它应激状况时,或者在需要照顾和保护时,依恋系统会被激活。在儿童的依恋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叫做“安全基地”,即依恋对象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可以“探索外部世界的安全基地”。

  一、以法律手段规范幼儿园,为创造安全基地提供保障以法律手段规范幼儿园,

  日本是一个法制社会,干什么事情都必须有法律依据。开设幼儿园也一样,必须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进行。和中国不一样的是,日本学前教育实行的是幼稚园(类似国内的幼儿园)、保育园(类似国内的托儿所)“双轨制”。幼稚园是依据“学校教育法”,隶属于文部科学省的对学龄前儿童实施正规的学前教育的机构。而保育园则是依据“儿童福利法”,在厚生省管辖下,专门对家人照看有困难的儿童实施保育并兼事学前教育的社会福利设施。两者从法律上而论,前者以教育为主,后者以保育为主。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两者的保育内容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具体的做法上各有特色,却大同小异。日本的法律对幼稚园和保育园的设置制定了相应的最低标准,对保育师应该具备的条件也作了详细的规定。这些看起来事无巨细的法律法规,为把幼儿园建设成为一个孩子们的安全基地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

  二、让孩子把安全基地从父母转移到幼儿园

  依恋理论认为,父母是孩子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依恋对象。正是在早期与父母的交往中,孩子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依恋方式,并会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有关自我和他人的“内部活动模型”。随着孩子的成长,其依恋的对象也逐渐扩大到其他人身上,如老师、同学等等。在幼儿园阶段,如果有一个良好的教养环境,孩子的依恋对象会逐渐转移到幼儿园老师身上。而这个良好的环境主要表现在对孩子的各种需求能够及时地作出反应,以及在孩子碰到困难时能够给与帮助。在日本的幼儿园里,给我们的感觉是这方面的工作做得相当不错。一方面是因为幼儿园教师很尽职尽责,且在保育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幼儿园为了营造一种让孩子熟悉的环境,非常重视建立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孩子的需求情况。通常,日本的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主要由班级教师来负责。“联络帐”是教师开展家长工作的重要形式。“联络帐”是一个记事的小本子,每个幼儿人手一册,每天由幼儿携带。进到教室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本子交给老师,并在当天的日期上贴上一个小贴片,这样教师可以随时清点人数。如果有需要与家长联络的事项,就可以直接写在本子里,便于教师与家长适时的交流与沟通。家长了解孩子在园情况的另一种形式,就是每周或者每月由孩子带回来的幼儿园或者教师制定的各种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以月报形式总结班级工作,并列出下月工作目标和计划,再分发给家长,以便让家长了解并配合幼儿园或保育园的工作,是幼儿园教师开展家长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形式。这种计划以班为单位,月报设计别致有趣,一目了然。

  三、丰富多彩的探索性行为

  人类的依恋行为总是与探索性行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依恋对象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一个“可以进行探索性行为的安全基地”。而孩子们的探索行为主要表现在游戏、适当的学习以及学会跟小朋友交往上。日本的幼儿园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以我们孩子曾上过的福冈市香椎浜保育园为例,每年的主要活动包括(按月份排列,在日本新的学年是从每年4月份开始的,来年3月结束):4月:入园式,保育恳谈会,欢迎远足。5月:儿童节,母亲节(日本的儿童节是5月5日),健康诊断。6月:父亲节,保育参加会/给食参观/育儿讲座/和留学生的交流会,交通教室。7月:参观天文馆(5岁组),七夕节,开放游泳池,露营保育(5岁组)。

  8月:毕业生同窗会(5岁组),游泳池关闭。9月:敬老日寄家信活动,运动会。10月:育儿讲座,挖红薯远足(3,4,5岁组),父母会的友爱义卖。11月:七五三参拜(香椎宫,3,4,5岁组),到福冈国际中心参观相扑比赛(5岁组),勤劳感谢日的慰问(5岁组)、绘画造型展。12月:打年糕,圣诞节。1月:保育参观/育儿讲座/给食品尝会,爆竹节。2月:节分(即立春,在日本通常会举办撒豆驱邪等活动),蒲公英音乐发表会(5岁组),生活发表会(幼儿园的文艺汇演)。3月:女儿节,茶道(5岁组),敬老和桃花节,饯行远足,修了式/卒园式(5岁组)。此外,在每个月中,幼儿园都要进行发育测定、避难训练、有便当日(即园外保育,这一天保育园不提供午餐,必须从家里带盒饭上保育园,通常是在天气好的时候,把孩子们带到附近的公园,在活动后大家一起吃饭,有点野餐的味道。这项活动主要是针对3、4、5岁组的孩子),还有集体过生日这些活动。但是,随着每个月节日的不同,以及季节的不同,保育重点各有不同,而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让孩子们也在快乐中学习一些知识和技能。我们还有一个特别强烈的感觉:日本幼儿园的这些活动非常注意培养孩子们的集体精神以及合作精神。依恋理论强调儿童的探索性行为,认为这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和阶段,是关乎儿童健康成长甚至人格形成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日本幼儿园的这些活动,可以说为孩子们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日本人的那种守秩序、讲礼貌、团结合作,都是从幼儿园的这些游戏中就已经开始了。我们认为,对于中国的幼儿园来说,这些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我县幼儿园发展策略

  1、近30年幼儿园发展变化。80年代的1所,04年的5所,05年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时到达110所。10年出现了第一批公办幼儿园10所,今年公办幼儿园已达到46所。2、依照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并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3、坚持“1312”方针与主题园建设。4、创新实施幼低一体园建设。(1)取消教学点,便于规模管理。(2)小学、幼儿园资源共享。(3)幼儿园教师为小学低年级上校本特色课。(4)小学低年级学生到幼儿园当“娃娃老师”。(5)教师共同研究幼小衔接问题。5、幼儿教育工作“三个转变”。即:由建设向教育管理转变;由托管识字现向智力开发转变;由松散管理向正规年龄段教育转变。6、教育质量从幼儿抓起。

  (1)为孩子创设最后的梦想时光。(2)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打击“心脑算,珠心算,全脑训练”对幼儿的一种摧残,小学23年级就开始掉队了。(3)玩中学,重视语言和表达。(4)研究幼小衔接新教法(5)完善幼教教研组织。

  

推荐访问:幼儿园教育幼儿无宗教信仰的内容 宗教信仰 幼儿园 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