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博彦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疫情防控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强化海外合同的监管14篇

时间:2022-11-19 11:15:05 浏览量:

强化海外合同的监管14篇强化海外合同的监管  总包方签订海外工程施工合同的注意事项和管理办法  王雪韵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16(000)017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强化海外合同的监管14篇,供大家参考。

强化海外合同的监管14篇

篇一:强化海外合同的监管

  总包方签订海外工程施工合同的注意事项和管理办法

  王雪韵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16(000)017

  【摘

  要】工程施工合同是依法保护发承包双方利益的法律文件,也是双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最高行为准则.文章对总包方签订海外工程项目施工合同时的几个阶段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笔者曾从事的海外工程项目的管理经验,对施工合同的签订及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办法.

  【总页数】1页(P390)

  【作

  者】王雪韵

  【作者单位】上海电气输配电工程成套有限公司,上海200050

  【正文语种】中

  文

  【相关文献】

  1.港迪电气与福建八方港口签订系统工程总包合同[J],2.浅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签订注意事项[J],孙福霞

  3.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八个注意事项[J],4.中国企业作为总包方在签订国际设计采购施工合同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孙巍;5.签订工程施工合同的注意事项[J],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二:强化海外合同的监管

  .

  企业海外经营合规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目的及依据

  开展海外经营是中国企业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重要方式。强化合规经营意识是企业海外经营行稳致远的前提。为了更好地引导企业规范海外经营合规管理工作,倡导企业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参照GB/T35770《合规管理体系指南》及有关国际合规规则,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指引适用于在境外开展对外贸易、境外投资、海外运营以及海外工程建设等"走出去"相关业务的中国境内企业及其境外子公司、分公司、代表机构等境外分支机构〔以下简称"企业"。

  第三条

  基本概念

  本指引所称合规,是指企业及其员工在开展业务时遵守我国及业务所在国法律法规、缔结或者加入的有关国际条约等,遵守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和自律规则,遵守行业公认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要求。

  第四条

  合规管理框架

  企业合规管理应以倡导合规经营价值观为导向,明确合规管理工作内容,建设合规管理组织架构,识别评估合规风险,编制合规管理规范,执行合规管理制度,强化合规运行机制管控,完善合规评审与改进,构建完整的合规管理系统,培育合规管理文化,形成重视合规经营的企业氛围。

  第五条

  合规管理原则

  〔一独立性原则。企业合规管理应从制度、组织和人员安排及汇报规则上保证独立性。合规管理部门及人员承担的其他职责不得与合规职责产生利益冲突。

  〔二适用性原则。企业的合规管理应从业务规模、发展状况等实际出发,兼顾成本与效率,强化合规管理制度以及流程设计的可操作性,提高合规管理的实用有效性。同时,企业应随着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持续调整和改进合规管理体系。

  〔三协调性原则。企业合规管理应融入日常经营管理体系,避免合规管理与业务经营相脱离,更好地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第六条

  合规管理目的

  企业合规管理工作应确保其对外贸易、境外投资、海外运营以及海外工程建设中全流程、全方位的合法合规,符合境内外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避免重大合规风险,保障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9

  .

  第七条

  对外贸易中的合规要求

  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应遵守与企业业务所涉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在贸易管制与禁止交易方面的法律法规,避免风险。还应特别关注针对中资企业或可能对中资企业产生影响的贸易管制、贸易救济调查,包括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问题。

  第八条

  境外投资中的合规要求

  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应严格遵守国内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同时遵守业务所涉国家〔地区政府关于外资准入、贸易管制、国家安全审查、行业监管和反垄断申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确保合理有序开展境外投资活动,防范和应对境外投资风险,实现境外投资阶段全流程的合法合规。

  第九条

  海外运营中的合规要求

  企业开展海外运营,应严格遵守国内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全面把握境外机构管理和运营涉及国家〔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劳工权利保护、环境保护、反贿赂、数据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反洗钱、贸易管制等方面的监管要求,确保境外机构管理和运营始终合法合规。

  第十条

  海外工程建设中的合规要求

  企业开展海外工程建设业务,应严格遵守国内有关部门的法律法规、监管要求以及业务所涉国家〔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如投标管理、合同管理、项目履约、捐赠与赞助、劳工管理、第三方连带合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监管要求,防范海外工程建设中的重大合规风险,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条

  分层治理结构

  企业应结合发展需要,按照"统一协调、分层管理"的原则,建立权责清晰的分层合规治理结构。分层合规治理结构是指在决策、管理、执行三个层级上划分相应的合规管理责任,以解决企业治理结构纵向层级上的合规管理分工问题。

  〔一企业的决策层在合规治理中应以保证企业合规经营为目的,通过原则性顶层设计,解决合规管理工作中的权力配置问题。

  〔二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应分配充足的资源建立、制定、实施、评价、维护和改进合规管理体系及其绩效成果。

  〔三企业的各业务部门及境外分支机构应及时识别更新归口管理业务领域的合规标准规范,更新合规管控措施,执行合规管理制度和程序,收集合规风险信息,落实相关工作要求。

  第十二条

  合规管理机构

  2/9

  .

  企业应根据业务性质、地域范围、监管要求等设置相应的合规管理机构。合规管理机构一般由合规委员会、首席合规官和合规管理部门组成。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不设立专门的合规管理机构,由相关部门履行合规管理职责,同时明确合规管理负责人。

  〔一合规委员会

  企业可在决策层设立合规委员会,作为企业合规管理体系的最高负责机构。合规委员会应履行以下合规职责:

  1.确认合规管理战略,明确合规管理目标。

  2.建立和完善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审批合规管理制度、程序和重大合规风险管理方案。

  3.听取合规管理工作汇报,指导、监督、检查合规管理工作。

  〔二首席合规官

  企业应任命专职的首席合规官,或由总法律顾问担任合规负责人。首席合规官或合规负责人是企业合规管理工作具体实施的负责人、决策者和日常监督者,对企业合规管理工作负具体管理责任。首席合规官或合规负责人应履行以下合规职责:

  1.贯彻执行企业决策层对合规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全面开展并具体实施合规管理的各项工作。

  2.协调合规管理与企业各项业务之间的关系,监督各业务部门、所属机构合规管理执行情况,及时解决合规管理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3.领导合规管理部门,完善组织队伍建设,做好人员选聘培养,监督各级合规管理部门认真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三合规管理部门

  企业应根据发展需要,设置专职的合规管理部门,或者由具有合规管理职能的相关部门承担合规管理职责。合规管理部门应履行如下合规职责:

  3/9

  .

  1.持续关注我国及业务所涉国家〔地区法律法规、行业监管要求和国际规则的最新发展,及时为决策层高级管理层提供合规建议。

  2.识别合规义务,将其转化为可行的方针、程序和流程,并及时将新识别出的合规职责融入现有方针、程序和流程。

  3.制定并执行风险导向的合规管理计划,包括特定政策和程序的实施与评价、合规风险评估、合规性测试、合规培训宣传等。

  4.审查评价企业各项政策、程序和实施细则的合规性,组织、协调和监督各业务条线和内控部门对各项政策、程序和实施细则进行梳理和修订。

  5.为员工提供或组织持续合规培训,提供与合规程序和参考资料相关的资源,提供关于合规相关事项的客观建议,并成为员工咨询有关合规问题的内部联络部门。

  6.组织制定合规管理程序以及合规手册、员工行为准则等合规指南性文件,评估合规管理程序和合规指南性文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为员工遵守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和国际规则提供指导。

  7.积极主动地识别和评估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合规风险,并管理与供应商、代理商、分销商、咨询顾问和承包商等第三方〔以下简称"第三方"相关的合规风险。为新产品和新业务的开发提供必要的合规性审查和测试,识别和评估新业务方式的拓展、新客户关系的建立以及客户关系的性质发生重大变化等所产生的合规风险。

  8.推动将合规责任纳入岗位职责和员工绩效管理流程。建立合规绩效指标,监控和衡量合规绩效,识别改进行动的需求。

  9.建立合规报告和记录系统,制定实施资料管理流程。

  4/9

  .

  10.确保按计划周期评估合规管理体系,实施充分且具有代表性的合规风险评估和测试,包括通过现场审查对各项政策和程序的合规性进行测试,询问政策和程序存在的缺陷,并进行相应的调查。

  11.建立并保持与境内外监管机构日常的工作联系,确保在建立、实施和维护合规管理体系流程中能够获得适当的专业建议。跟踪和评估监管意见和监管要求的落实情况。

  第十三条

  合规管理协调

  〔一与业务部门分工协作

  合规管理需要合规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密切配合。企业应把不同类型合规风险的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业务部门或境外分支机构,履行以下合规职责:

  1.识别业务范围内的合规风险,向合规管理部门提交风险评估报告。

  2.按照合规要求完善业务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确保员工合规履职。

  3.管理业务系统内的合规审核事项。

  4.组织或者接受合规检查,协助或者配合违规查处。

  5.组织或者监督业务系统内不合规行为的整改。

  〔二与监督部门的分工协作

  合规管理部门与其他具有合规管理职能的监督部门应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企业应根据风险防控需要以及各监督部门的职责分工划分合规管理的职责,解决企业组织架构中横向职能部门之间的合规管理责任划分问题,确保各业务系统合规运营。

  〔三与外部监管机构沟通协调

  企业应与境内外监管机构建立沟通渠道,构建公开透明关系,了解监管机构期望的合规流程,制定符合监管机构规则的合规制度,降低在报告义务和遭受处罚等方面的风险。

  〔四与第三方沟通协调

  企业应当向重要的第三方传达合规要求,包括自身的合规要求和对对方的合规要求,并在商务合同中明确约定。

  5/9

  .

  第十四条

  合规行为准则

  企业应制定合规行为准则,主要内容应适用于从事海外经营相关业务的所有员工,以及代表企业从事海外经营活动的第三方。

  合规行为准则规定了在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和标准,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合规制度,是其它合规制度政策的基础和依据。包括但不限于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依法纳税,维护公平竞争、防止贿赂腐败、回避利益冲突、保护企业资产、保障信息安全等方面,以便从源头上规范基本要求和管控流程。

  第十五条

  合规管理办法和规范

  在统一管控的基础上,企业应在合规行为准则的基础上,针对特定主题或特定合规风险领域制定具体的合规管理办法和规范,适用于全体员工、企业各部门及第三方,为企业日常运营活动中的主要合规风险领域提供具体指导原则和标准。包括但不限于:礼品及邀请政策、举报管理和内部调查政策、人力资源合规政策、赞助及捐赠政策、反洗钱政策、商业伙伴合规管理政策等。

  从建立相应的合规运营制度入手,进一步规范日常合规管理的决策机制和运行机制,实现规范运营、动态监管。

  企业还应针对特定行业或地区特有的合规要求制定专门的合规管理制度。不同行业或地区的合规标准各异,企业需要根据相对应的国家〔地区法律法规、行业监管要求等,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合规风险管理制度。比如,金融行业的反洗钱政策,银行、通信、医疗等行业的数据信息保护政策等。

  第十六条

  合规操作流程

  企业境外分支机构可结合境外运营的实际,针对合规政策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流程。也可将具体的标准和要求融入到现有的相关业务流程中去,以便让员工明确合规政策需要怎么去做、标准是什么、由谁来决定等,确保各项经营行为合法合规开展。

  第十七条

  合规培训

  企业应将合规培训纳入员工培训计划。从事海外经营相关工作的部门和驻外分支机构的所有员工,均应接受合规培训,了解并掌握企业的合规管理制度和风险防控要求。各级领导应带头接受合规培训,对高风险领域、关键岗位员工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合规培训。

  第十八条

  合规汇报

  6/9

  .

  合规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向决策层和高级管理层汇报合规管理情况。汇报内容一般涉及:合规风险评估情况,合规培训的组织情况和效果评估,发现的违反合规的事项以及处理情况,违规行为可能给组织带来的合规风险,已识别的政策或流程上的漏洞或缺陷,建议采取的纠正措施,合规管理工作的整体评价和分析等。如果违规行为性质严重并有可能给组织带来重大合规风险,合规部应当立即向决策层和高级管理层汇报,提出风险警示,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第十九条

  合规考核与评价

  合规考核评价应全面覆盖海外经营相关部门和境外分支机构的各项管理工作。合规考核和评价结果应作为海外经营相关部门和境外分支机构依法合规经营管理考核指标评分的重要依据。

  海外经营相关部门和境外分支机构可以制定单独的合规绩效考核机制,也可以将合规考核标准融入到总体的绩效管理体系中。考核结果应与单位评优评先、各级领导职务任免、员工职称职务晋升以及薪酬待遇等挂钩。

  考核机制可采取各种形式,制定详细的合规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按时完成或参加所有的合规培训;严执行组织合规政策和流程;积极支持和配合合规管理机构工作;及时汇报合规风险以避免或减少损失和负面影响等。

  第二十条

  合规咨询与审核

  海外经营相关部门和境外分支机构及其员工在履职过程中遇到合规风险事项,应及时主动寻求合规咨询或审核支持。

  企业应该针对高合规风险领域规定强制合规咨询范围。在涉及招标投标、物资采购、投融资业务、进出口贸易、安全生产、劳动用工、资产处置等重点领域或重要业务环节,主动咨询合规管理部门意见。合规管理部门应在合理时间内答复或启动合规审核流程。

  对于重大复杂或专业性强且存在重大合规风险的事项,合规管理部门应按照相关制度和流程听取企业法律顾问意见或委托专业机构召开论证会后再形成审核意见。

  第二十一条

  合规举报和调查

  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本企业的合规信息举报体系。员工、客户和第三方均有权进行举报和投诉,企业应充分保护举报人。合规管理部门应针对举报信息制定调查方案并开展调查。形成调查结论以后,企业应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对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第二十二条

  合规审计

  7/9

  .

  企业合规管理职能应与内部审计职能分离。企业审计部门应对企业合规管理的执行情况、合规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等,单独或结合常规审计项目进行审计评价。审计部门应即时将合规性审计结果告知合规部门。

  第二十三条

  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因企业或其员工在开展业务时未遵循相关法律、规则和准则,而发生使企业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合规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是合规管理体系实施的基础,合规风险识别评估工作质量决定合规管理体系的整体水平。

  第二十四条

  合规风险识别途径

  企业应当建立必要的制度和流程,识别新的和变更的合规要求。围绕关键岗位或者核心业务流程,通过合规咨询、审核、检查,违规查处、合规考核和评价等内部途径识别合规风险,也可通过外部法律顾问咨询、持续跟踪监管机构发布信息,以及参加行业组织研讨等方式获取了解外部监管政策的变化,识别合规风险。企业境外分支机构应熟悉业务所涉国家〔地区的经营环境,了解其合规监管的重点问题,以便有效识别各类合规风险,具体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1.聘请合格的中国或外国律师事务所为常年法律顾问。通过法律顾问随时了解掌握所在国〔地区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的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证始终处于合规运营的良性轨道。

  2.借鉴同行业企业的经验和教训。收集其他企业在境外经营的案例,剖析其成功或失败的内外原因,关注业务所在国合规监管的特殊要求。

  3.确认合规风险种类。深入研我国及业务所涉国家〔地区法律法规、缔结或者加入的有关国际条约等,对合规管理现状进行梳理,确认合规管理存在的风险。

  第二十五条

  合规风险评估

  企业应通过分析违规或可能造成违规的原因、来源、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合规风险评估。

  企业应根据企业的规模、目标、面临的市场环境及风险状况确定合规风险评估的标准和水平。通过与企业可接受的合规风险水平比较,设定评价标准以及合规风险管理的优先级,以助企业集中资源优先处理更高级别的风险,并对识别评估出的合规风险采取恰当的控制措施。

  第二十六条

  合规风险评估报告

  8/9

  .

  企业合规风险评估后应形成评估报告,供决策层、高级管理层和业务部门使用。评估报告内容包括风险评估实施概况、合规风险基本评价、原因机制与可能的损失、处置建议和应对措施等。

  第二十七条

  合规评审

  为促进合规体系的不断完善,发现和纠正合规管理贯彻执行中可能的问题,企业应定期对合规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审查体系设计的全面性、执行措施的有效性。合规管理部门在开展效果评价时,应考虑企业面临的合规要求和承诺的变化情况,不断调整合规管理目标,更新合规风险管理措施,以保障企业能够满足内、外部合规管理要求。

  第二十八条

  持续改进

  企业应根据合规评审情况,进入合规风险再识别和合规制度再制定的持续改进阶段,完善合规管理长效机制,保障合规管理体系全环节的稳健运行。企业应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对合规行为的监督检查及对违规行为的追责处罚,及时整改,推动合规管理体系建设。

  第二十九条

  合规文化建设

  企业应将合规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树立依法合规、守法诚信的价值观,不断提升员工的合规意识和行为自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营造依规办事、按章操作的良好文化氛围,形成和谐友善的企业外部环境。

  9/9

篇三:强化海外合同的监管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浅谈国有企业海外项目的财务管理

  作者:杨芳

  来源:《中国经贸》2017年第10期

  【摘

  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以及中国国有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越发加快,国有企业原有的运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大部分企业积极拓展海外项目财务管理工作,为企业的经济运行及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依据。但国有企业的海外项目财务管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作为企业海外项目的财务管理,通常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文化、环境、政策,国别等,均会加大企业财务管理难度;国有企业海外项目财务风险点有其特殊性,特别是在资金和合同方面尤为突出;国有企业对海外项目财务管理方式要求更加多样化,须从内、外部共同着手,优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研究中将国有企业海外项目中的财务管理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同时也认识到了海外项目的特殊性因素,核心目的是通过财务管理工作的提升,加强国有企业的海外竞争力,确立企业发展目标,从而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及稳定运行提供有效支持,满足企业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

  【关键词】国有企业;海外项目;财务管理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大,国有企业所涉及的海外项目数量也激剧增长,通过对国有企业海外项目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海外项目中存在投资金额大,项目周期长、成本管理以及控制链复杂等特点,这些现象的出现也就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此,在现阶段国有企业海外项目分析中,需要通过对项目结构的科学化分析,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从而为企业的运行及稳定发展提供有效依据。

  一、海外项目与国内项目财务管理的差异性

  1.地域及文化的差异性

  对于国有企业投资海外项目而言,在企业开始调研关注并购项目,以及完成并购后持续经营海外项目时,均会受到项目地域、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在海外项目的财务管理中经常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海外项目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很多投资海外项目的失败,都是由于前期未对海外项目所在地域及文化的差异引起高度重视,为企业后续财务管理留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获取海外项目真实信息,对项目情况作一个准确判断,国有企业一方面须组织实地考察论证,更重要的是借助专业中介机构力量进行全面尽职调查,出具法律意见书。例如聘请专业检测机构出具相关数据报告;聘请专业机构开展拟收购项目的财务税务尽职调查和资产评估,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设计项目交易结构和税务筹划方案,出具该项目的可研报告。同时,国有企业还要加强与中国驻项目所在地大使馆沟通了解情况,与项目所在地政府机构建立沟通联系,更多获取当地信息及投资政策,依据这些专业意见和信息,企业可以核实项目基本情况,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合理设计了交易结构,为项目决策审批和后期组织实施提供有力的专业支撑。

  2.税收及会计政策的差异性

  在海外国家税收以及会计政策分析中,由于地域政策的差异性,其财务管理工作与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国有企业的海外项目必须在赚取利润的同时,更多地考虑到利润的产生将会带来的税务风险。按照海外项目所在国的法律,我国企业的投资利润势必要缴纳税费,这也是全球普遍执行的制度。作为企业,必须明确项目所在地的税收政策,避免企业投资利润处于多重税负制度下,导致投资利润的损失。同时,海外投资也要面临项目所在地税收政策随时变化的突发状况,比如提高税率,极端国有化或私有化等情况。

  做为涉及海外项目的国有企业,在项目所在地与国内税收及会计政策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既要确保集团内会计政策的一致性,又要确保海外项目的财务管理符合所在地要求。为此,国有企业可按国内总体核算要求,统一会计政策和会计科目,建立相应的国内核算账套并定期按国内准则上报人民币报表;另一方面可通过服务外包或聘请当地专业财务人员等方式实现财务本土化管理,有效规避当地政策风险。同时,作为国有企业需要通过对当地财务管理工作以及税收政策的分析,进行财务管理项目的完善。构建针对性、科学性的财务管理机制,从而为我国国有企业海外项目的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3.海外项目的高风险性

  在国有企业海外项目投资及发展中,由于海外项目投资的特殊性,导致其会计经济形势受到国外会计准则、货币政策、税收制度、国家政治环境以及国别风险的限制,导致海外项目投资中的风险因素逐渐增大。

  针对这一现象,需要海外项目财务人员通过对项目财务内容的细枝末节进行分析,了解政策风向,测算项目未来收益,将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完善,而且也需要通过对规范性法律因素的分析,对财务管理项目进行工作优化,提升项目整体设计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并在项目谈判环节将潜在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同时也需要通过对政策管理机制的融合,满足企业发展的自身需求,为国有企业海外项目的财务管理提供有效支持,保证实现预期收益。

  二、国有企业海外项目财务风险的类型

  1.资金结构以及金融风险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海外项目应通过项目融资,以实现项目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充分考虑内部和外部的各项财务关系,保证在协调有效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经营方针、发展阶段和投资规模,运用科学合理的预测方法,正确地测定企业在某一时期的资金需求量。企业在拟定融资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实际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竞争力,适度负债,追求最佳的资本结构,确保资金结构的合理性。

  海外项目对资金使用要进行综合安排。例如,在建设阶段,可以使用银行信用证,在投资阶段,可以借助银行融资贷款完成,国有企业自身资金动用可集中在对海外项目所在公司的资本金部分。借助贷款银行对于海外项目的大力支持,提高贷款资金使用比例,提高自有资金使用效率,同时降低自身资金风险。

  与此同时,作为海外项目的资金管理,也应纳入到投资企业整体资金管理范围内。财务管理者应更加关注海外项目资金使用情况以及资金结余状况,对资金整体结构及大额变动进行有效监管。

  2.合同中的财务风险

  在海外项目分析中,其财务管理方面也存在着合同风险问题,其具体的问题形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财务人员虽参与合同的订立与管理,但未能在审查合同的过程中,发现合同中相关涉税及其他风险;第二,套用国内财务管理模式,使得合同订立后结算时点,结算方式,发票及相关单据不符合项目所在地要求。因此,在现阶段国有企业海外项目设计中,需要通过对合同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加强项目管理的有效经营,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将企业运行中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状态,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合理节税。

  三、国有企业海外项目财务管理的优化策略

  1.构建事宜性的海外项目财务管理工作

  第一,在海外项目构建中,需要设计分阶段的财务管理模式。首先,通过前期调研关注海外项目的资产结构及股权架构等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财税风险,全面分析或有事项,对海外项目的财务状况及当地财税等政策作出客观评价。其次,结合海外项目的现状,选定恰当评估基准日,确定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法,开展海外项目进行资产估计,并以此作为谈判及交易的定价基础和依据。再次,通过对海外项目监管及绩效水平的提升,完善科学化的预算管理标准,从而为海外项目的预算控制提供依据,实现对海外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最后,结合财务专业知识,参与海外项目建设或并购协议等有关事项的谈判,最终签订相关合同、协议。并在海外项目实施后做好股权过户、资产接收、账务处理及交接等手续,实现与母公司在财务管理上无缝对接。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第二,在海外项目正常运转后,我国国有企业通常利用财务报表来了解和掌握海外项目的进展和财务管理情况,这些报表虽然能够反映出海外项目报表时点的财务状况,但因为时间、地点等条件限制,使得其存在一定滞后性。因此,建设完善的财务信息体系,加强彼此之间财务信息的交流,有效的分析财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信息披露提供基础,实现国有企业对海外项目的控制和管理。

  第三,强化资金的管理及运用机制。在国有企业海外项目构建中,需要企业财务管理者及时认识到财务控制工作的核心内容,通过对企业资金状况的预测,进行资金管理内容的合理安排,避免海外项目成本不合理支出对企业经济造成的影响。同时,国有企业在选择资金支付方式时应尽量采用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等融资方式,尽量采用“背靠背”条款,并确保符合银行及上级单位的有关规定,尽量减少资金占用风险;同时确保资金还款来源合法合规,对延迟还款的约定罚则制定保障条款。

  2.强化海外项目财务内部控制

  在海外项目设计优化中,需要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不同项目的差异性,通过对海外重点项目的规划,配备专业性的财务管理人员,提高财务管理者的专业水平,有效加强海外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从而为海外项目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提供有效支持,满足企业创新发展的基本需求。

  另外,在海外财务管理项目内部控制及优化中,根据海外项目所在地政策及公司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及资金审批程序等,使企业管理者及时发现影响财务控制的因素,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对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构建有针对性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从而为海外项目优化提供有效支持。

  3.实现财务管理的国际化

  在国有企业海外项目发展中,为了完善财务管理工作的设计理念,需要企业管理者通过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分析,将我国会计准则及财务管理制度作为基础,对海外国家的项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准入性、制度性原则,从而为管理制度的优化及工作项目的合理提升提供有效支持。我国企业也需要及时转变原有的财务管理机制,将本土化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基础,实现与国际化财务管理工作的结合,对海外项目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及时调整,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发展。

  作为国有企业为实现财务管理的国际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及时了解项目所在地政治、经济变化动向,分析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根据政策的变化及时制定应对方案,并第一时间反馈到上级单位,避免因国别风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第二,按照独立核算的原则,海外机构可以实行双轨制会计核算,也是就是在聘请符合所在地管理要求的中介机构或会计人员进行海外账务核算的同时,也须考虑到集团统一的会计政策,采用统一的财务软件、会计科目、报表系统等同步进行会计核算,并在每月及时反馈至上级单位,以满足内部管理及外部监管需要。特别是纳入国内资年度财务决算范围内的海外机构,更应加强双轨制会计核算的力度,为及时并高质量的完成国内财务决算审计工作奠定基础。

  第三,海外项目财务人员配备必须符合不相容职务互相分离的原则,公司可以通过委派财务负责人的方式,将海外财务人员从国内派出,并由上级单位统一进行调换、培训、考核和管理。切实做到财务管理工作以本土化为基础,但又不失管理与管控。

  4.建立国际汇率风险预警机制

  在海外项目结构优化中,需要企业管理者认识到汇率风险预警机制的核心内容,引导财务管理人员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控制机制,减少企业在海外项目设计中,由于汇率变动对企业经济造成的影响。

  首先,企业应当对影响汇率变动的相关因素高度关注,根据掌握的可能影响变动的因素而采取必要的完善措施,制定汇率预警线,防范国际汇率变动所产生的风险,并制定有关的应对措施,一旦出现汇率变动立即采取相关方式,减少企业因汇率变动而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发生。其次,企业在签订海外项目合同过程中,应当将汇率变动、付款时间、付款方式等因素考虑在内,根据可能存在的风险而选择适当的避免风险方式,规避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最后,企业对银行汇率进行限制,对预期外汇汇率变动可能引发的风险进行防范,进而减少不必要的汇兑经济损失,避免因为到期收取而不能汇兑产生不必要的违约金。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国有企业海外项目财务管理工作设计中,需要将财务风险的控制作为基础,通过对社会需求的分析,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设计,企业中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通过对海外项目财务管理体系的分析,进行海外项目资金的内部控制,明确海外投资项目的国际化发展需求,优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从而为国有企业海外投资项目的结构优化提供稳定支持。

  参考文献:

  [1]王玉娥.海外工程项目财务管理问题初探[J].现代商业,2011,(35):239-240.

篇四:强化海外合同的监管

  海外工程合同管理办法

  海外工程合同管理办法

  海外工程项目的开展以及合同的签订管理都属于系统性的工程类型,以下是海外工程合同管理办法,供阅读参考!

  海外工程合同管理办法

  在海外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多样性特征比较显著,其中会包含文化环境以及国际法律事务、项目合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差异,综合性比较强,其中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整体管理工作的基础与核心部分,涉及到了整个项目的开展全过程之中,合同管理的效果与项目的成败有着很大的关联,在海外工程项目开展中一切行为都需要根据法律的规定以及合同的约定来执行。

  一、海外工程项目中合同管理的地位

  1、合同管理是海外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

  从广义的层面来看,工程项目中包含的所有工作内容都可以划定为合同管理的范畴之内,合同管理这一工作涉及到工程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在项目的总体开展中起着控制与保证的作用,在具体的工程实施中缺乏合同管理意识就会使得工程目标不明确,工程项目的管理也不会向着系统化的方向发展,阻碍效率的提升以及工程目标的实现。合同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属于一种新的管理内容,在国外的工程项目建设中,相关的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逐渐得到积累,合同管理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重视,在开始阶段人们主要是从法律的角度去对合同进行分析,在发展中逐渐对合同事务的管理提高了重视,再后来的发展中则主要从项目的管理的层面去研究合同管理中的问题。在现代工程项目建设中需要专门的机构与人员去进行合同管理,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合同管理知识,具有管理的熟练经验,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海外工程中合同文件的内容很多,它包含有通用专用合同条件、标书以及投标保证协议书、技术条款、工程量清单等内容,合同的制定与实施时间都比较长,这也提升了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2、海外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细致性特点

  海外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工作既需要系统化的管理,同时又具有细致性的特点,其细致化管理的实施对合同双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按照国际惯例,工程项目合同的管理使用的是静态的招投标、动态的合同管理方式[1]。如果在工程项目中对合同的管理工作不能全面、详细的掌握,不能有效的利用合同中的条款去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那么工程承包商可能就会失去很多获得补偿的机会,甚至是蒙受到经济上的损失,使自身的利益受损,而工程项目的业主则容易因为不能确保

  施工进度和质量的达标而付出严重的经济方面的代价。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中,其本质中也可以被称为是合同经济或者法制经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与合同管理有着很大的关联,合同管理工作具有系统性与动态性、全过程等的特点,系统性就是说合同管理的各个部门需要进行统一的管理,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变化,做到对合同及时的修改与补充或者终止,这就是合同管理的动态性,而全过程就是合同签订前与签订后的管理同样重要,从合同的洽谈、签订到合同失效这一过程之中都要开展合同管理工作。避免合同签订之后就不再管理的情况出现,这样容易发生因为管理不善而出现各种问题遭到惩罚。

  二、海外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审查中的要点

  1、海外工程项目合同审查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从本质上来说,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种约定,所以合同中有关权利义务的规定是合同审查的重要内容[2]。合同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而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则是对等的,合同的本质特性决定了这一点。在实际的海外工程项目实施中,由于工程是在对方国家施工的,所以对方比较占有优势,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业主也会凭借自身的优势将更加严格的责任、义务加到承包商的身上,使得权利与义务上出现不对等的状况,承包商在其中的优势地位不明显,在对合同签订做出让步的时候应该使其控制在技术性或者局部的利益之中,因此在这方面的合同审查中应将重点放在双方利益的对等上,这种特性都包含在了合同的各项条款之中,审查的时候需要尽量的细致,将合同内容的内涵与外延都参透,对其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然后对业主与承包商的行为进行确定与规范,促进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确保利益的最大化的达成。

  2、合同期间与合同解除的审查

  合同期间是指合同生效至终止的这段时间,签订了合同,并不意味着合同立即生效,承包商就可以开展工作,合同生效需要一定的生效条件[3]。有的合同的生效除了获得国家政府批准之外,还需要具备其他的一些条件,也是作为合同生效的前提存在的,对于海外工程项目合同的签订来说,合同生效的条件还应该包括信用证开立以及支付预付款等内容,这些方面的条款应该具有可行性,要求不能太高或太低,否则会对合同关联者的利益造成不利影响,不能实现条款中的约定对于工程项目的开展也是非常不利的。另外,造成合同解除的主要原因有协议解除、发生不可抗力、合同一方发生破产清算以及合同一方违约等,在合同解除的过程中如果是一方提出的解约,通常情况下都属于非正常的解约,在合同解除中应该对这种解除原因进行细分,使得具体的解除工作有据可依,如果是对方的错误造成的解约,那么则应该按照规定进行赔偿,弥补另一方所受到的损失。

  三、海外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方式分析

  1、海外工程项目合同的签订

  海外工程项目合同的签订属于合同管理的第一步,主要分为准备阶段与签字阶段两个部分,第一个阶段是合同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在这一阶段实行严格的调查工作是合同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海外工程项目的合同具有其复杂特性,施工方的市场人员对工程项目实施国家的技术、政治以及经济等情况不是那么的熟悉了解,所以在合同签订之前应该由熟悉这方面的业务的专门人员对相关的语言、资料等进行审查,这样能够对合同中的相关质量、费用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做到有效的事前管理,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到提前的防范,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合同执行过程中的损失。在合同签字之前相关人员需要对合同内容从头至尾的阅读,从合同的整体制定角度对其中的条款进行审查,重点对其中是否存在疏漏等进行检查,以便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对施工企业以及工程项目的全局进行综合的考虑,比如汇率变化会对工程收益产生的影响、工程进度款项与资金流动需求是否相符等,合同关系需要签字盖章之后才可以正式的生效,因此这一环节也是对合同进行的最后的一个把关阶段,合同管理意识的提高是促进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

  2、建立合同实施的保障体系

  合同管理这一工作需要由组织机构与专业人员来完成,提高合同管理水平,需要促进合同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建立合同实施的`保障体系是对实施中日常事务有序进行,确保合同受到控制的目标[4]。在合同签订之后,管理人员是实际的执行人,应该对合同中的所有条款进行认真的阅读学习,分析其中的内容,完成合同交底工作,对合同的整体内容以及相应的风险进行详细的说明,达到目标管理的作用,让工程项目参与者都能对合同的内容进行了解熟悉,确定自身的责任以及工作范畴等义务,避免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在海外工程项目施工中,日常需要处理的事务比较繁琐,需要对不同工作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比如业主或者监理人员的信函处理、合同管理事务等,这就需要增强合同的制度化、系统化的管理,在业主以及监理、施工之间的沟通上需要以书面的形式进行,这样可以在今后的合同管理中作为依据保存下来。合同管理需要交给专门的组织与人员执行,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需处理大量的文件,而且在工程开展中也会不断的产生大量的文件,所以合同文档系统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海外工程项目中产生的所有文件资料进行科学、系统化的整理与保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对于合同管理的完善也是非常重要的步骤,文档的保存管理对今后项目出现的索赔或者反索赔的问题能够作为有效的证据提供很大的帮助作用。

  3、海外工程项目的合同实施管理

  在合同实施过程的管理中需要对工程目标进行控制与跟踪、监督,合同控制的主要特点就是动态性,合同的实施会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5]。在向合同目标的发展过程中呈现波动的状态,在管理中需要对其动态问题及时的进行调整,并且合同自身也是动态的,没有不发生变化的合同。在工程项目的控制工作中主要针对质量、进度以及安全等问题展开,这些方面的目标的管理主要就是为了确保项目可以根据计划开展,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另外,还需要加强合同执

  行中的信息管理,信息化管理是现代合同管理的一种进步,通过各种形式的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能够促进合同管理信息的共享,结合合同管理与信息管理两方面的工作,对合同中的问题进行归纳可以避免审核中出现信息不一致的情况,对合同中的遗留问题进行清理。海外工程一般具有较长的工期,人员的流动性也较大,需要加强对合同审核时效进行管理,使得合同管理效率得到提升。

  4、海外工程项目合同实施的索赔与反索赔管理

  在海外工程项目合同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对容易引起费用索赔、工期索赔等的各项条件进行明确,将合同双方洽谈中的招投标文件以及记录、承诺函等加入到合同之中[6]。在出现索赔问题的时候,处理程序需要根据合同的管理原则,实现双方利益的同等对待,对索赔问题的成立依据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在分析中还要秉持着合法性以及客观性的原则。另外,在处理合同索赔问题时需要对索赔信件的有效时间点进行重点的注意,避免因为错过有效的时间期限而发生无法索赔或者被索赔的状况。

  1.行政机关合同管理办法

  2.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办法

  3.厦门市劳动合同管理办法

  4.公司合同管理办法文库

  5.部门合同管理办法

  6.贵阳市劳动合同管理办法范文

  7.医院合同管理办法

  8.供用电合同管理办法

  9.湖南省经济合同管理办法

  10.公司劳动合同管理办法

篇五:强化海外合同的监管

  纵深推进海外项目管控-企业管理论文

  纵深推进海外项目管控

  企业需要明确管控重点,并通过有效管理手段及时掌握海外项目的运营状况和施加适当的控制,来保障项目管理符合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实现企业海外业务的稳健成长。

  文

  刘军

  随着企业海外战略的不断纵深推进,海外项目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化、多样化与管控手段、工具的单一化矛盾日益突出,海外项目经营风险累积效应愈来愈大,如何强化监管,规避海外项目经营风险,确保企业经营目标实现成了当下企业“走出去”不得不应对的课题。

  海外项目管控的困难与挑战

  海外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带来了经营预期的不确定性。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经济、体制以及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跨文化冲突无处不在,给项目管理带来严峻的挑战,国内成熟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模式整体移植导致水土不服,管理失效,严重者导致项目失败。

  工程项目的特殊性与不可复制性导致经营风险增大。海外项目普遍具有规模庞大、资金密集、涉及层面广、管理跨度大、建设工期紧等特点,和其他行业的重复生产不同,建筑企业的产品多是一次性,都具有自身独有、不可复制的特点,对项目管理能力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合格人才供需失衡导致学习成本不断增加,经营风险增大。

  企业管控工具、手段与海外项目管理需求不匹配,海外项目远离本土、人员分散、信息不畅,传统的管控工具、手段难以及时、深入地了解项目的实际

  情况并实现有效监管,很大程度上依然依靠项目现场决策,在缺乏责任追究机制的情况下,内部责任和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控制、评价、约束及激励,造成很多海外项目整体效益偏低,甚至巨额亏损,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财务负担。

  管控体系不全、监管能力欠缺。由于受制于企业管理层级过多、体制不健全、职责不清、管理效率低下等原因,使得企业的监管很难触及到海外工程项目,项目执行过程中无法实现有效监管,项目经营、资产产权等方面存在管理盲区,客观上增加企业经营风险。

  海外项目管控的目标和重点

  强化合同管理,规避合同陷阱。国内企业因对当地市场环境调研不足,对合同所蕴含的风险缺乏足够评估,习惯以国内的“潜规则”仓促进入市场,经常导致陷入合同陷阱不能自拔。在项目招投标阶段,认真分析招投标文件,分析业主资信能力,详细了解当地市场环境至关重要,根据调研编制高质量的投标文件;在合同谈判阶段,学会如何进行合同谈判和合同签订,利用有效的合同管理来防范和规避风险,捍卫自己的权利和利益是项目管理中能否最终实现盈利的关键所在,也是企业在管控过程中的焦点;在项目实施阶段,充分依据合同管理来维护项目权益。

  严格成本控制,实现经营目标。项目作为企业的成本控制中心,在项目启动阶段就实行量价分离,明晰企业与项目执行团队在成本管控上的职权与责任,更好地体现价值创造的增值功能,加强业绩考核过程监督评价,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以项目的盈利来保障企业的经营目标。

  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全球优势。海外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采购大量材料、设备和备品备件,如何进行资源的统筹整合,实现全球市场化配置是达到物

  尽其用,货畅其流,效率最大化的途径。建立和整合国际采购渠道,综合比较各种材料、设备采购单价、材料准入限制、运输费用、关税以及材料进场时间要求等因素,优选出对整体利益最大化的采购渠道,建立起合作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

  强化风险防范,降低风险损失。承揽的工程项目分布于不同国家,且实施过程中受到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所在国政局、经济、宗教、信仰、文化等差异的影响,给国际工程承包带来更多的不确定。在开拓海外市场方面,很多企业不遗余力,但后期跨国管理却跟不上,突出表现为市场意识强烈,风险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价与预防体系,往往会蒙受巨额财产损失。因此,加强工程项目所在国别风险识别并制定个性化的应对措施是降低风险损失、实现企业海外扩张的积极战略。

  实现海外项目有效管控的途径

  完善海外内控体系,落实监管责任。海外项目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适用于所在国的法律及环境的内控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活动,落实内部监督措施,提高内控执行力,确保所有的决策都符合内控要求,所有的经营管理行为都不游离在内部控制制度之外,营造和培育适合内部控制的“土壤”,提高海外项目的持续发展及经济效益。

  推动信息化建设,强化海外监管。利用信息技术对有关信息进行链接,做到资源共享,加快信息的流速,降低项目管理费用,集中整合企业所有资源来为项目服务,从而形成国内外互动高效的项目监管网络,可以突破以往仅依靠项目管理团队来承担项目管理职能,项目经营和管理无法处于受控状态的情形。

  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提升管理效率。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利用他们深谙当地的文化传统与习俗、能顺畅地与当局相关方沟通的优势,可以避免

  因上述差异造成的管理上的不利,而且有利于增强与东道国的联系,最大限度地消除隔阂,增强项目部与所在国政府打交道的能力。

  加强项目团队建设,打造高绩效团队。摆脱海外项目管控不力,除了制度体系的建设与有效执行,最重要的是打造

  支素质过硬的经营管理团队,提高团队的执行力和生产力,对市场作出迅速的反应,增强项目管理的决策能力,减少项目风险和避免决策失误,全面提升对项目的管控能力。

  推行项目稽查制度,完善内部监管。一是企业抽调专业人员,组成项目联合检查组定期深入项目,对项目决策、管理、制度执行等进行现场稽查。二是强化过程控制和程序监督,向大型海外项目派遣监督员,监督员直接隶属于企业总部,对企业总部负责,促进各项监管措施和制度的落实。三是建立信息化远程监管模式,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构建远程监控工作平台,及时了解情况,及早解决问题,堵塞管理漏洞。

  构建弹性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价值创造潜能。积极探索建立对外有竞争力、对内公平合理的弹性激励约束机制,真正发挥参建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解决效率与效益不匹配、管理缺位的问题。对于管理层人员设立管理目标,给予充分实现个人价值和发挥其聪明才智的平台;对于业务层面工作,探索模拟外部市场进行内部责任承包,搭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双赢格局;对于当地雇员,在遵行当地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适当推行计件工资制。

  海外项目监管的变革管理

  企业管控需求随着业务规模扩大、模式转变和市场环境变化,对信息管理的要求从局部向整体、从总部向基层、从简单向复合进行演变,推动企业管理变革,需要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改变企业组织生产、经营管理、流程方式,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来为项目管理服务。

  管理链条向扁平化转化。海外项目由于时空关系使项目信息的传输和沟通经常滞后于施工现场,不能有效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适时的管理决策。扁平化管理可以优化整合内部资源,缩短管理链条,以更快的速度响应和满足市场需求,不失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实现转型发展的有效选择。海外项目根据业务需要设置业务流程,企业对各业务板块实行专业化、垂直化的经营管理。

  管理决策由单极向多极转变。海外项目由于远离本土,加之资讯不发达,信息不对称,管理职能的履行通常倚重于现场的管理团队,其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项目的成败,而多级决策可有效规避“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的风险,充分利用企业长期累积的管理经验和优势来支持协同解决项目经营管理中的问题。

  管理手段逐步由现场监管向远程协同。传统项目管理难以适应项目管理复杂多变的环境及市场衍生的多样化需求。信息化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有利于实现高质量的信息沟通和共享,异地协同办公,动态监控管理,易于形成实时高效、灵活互动的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保障项目的经营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

  业绩考核由目标管理向综合绩效评价转变。逐步改变传统考核只关心账面收益的目标绩效考核导向,建立以目标管理为核心,强调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发展的综合平衡,强化企业对项目的经济资本约束,形成量化的关键绩效指标综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本栏目主持人:靳明伟

  版权申明

  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潘宏亮个人所有

  Thisarticleincludessomeparts,includingtext,pictures,anddesign.CopyrightisPanHongliang"spersonalownership.用户可将本文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Usersmayusethecontentsorservicesofthisarticleforpersonalstudy,researchorappreciation,andothernon-commercialornon-profitpurposes,butatthesametime,theyshallabidebytheprovisionsofcopyrightlawandotherrelevantlaws,andshallnotinfringeuponthelegitimaterightsofthiswebsiteanditsrelevantobligees.Inaddition,whenanycontentorserviceofthisarticleisusedforotherpurposes,writtenpermissionandremunerationshallbeobtainedfromthepersonconcernedandtherelevantobligee.

  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Reproductionorquotationofthecontentofthisarticlemustbereasonableandgood-faithcitationfortheuseofnewsorinformativepublicfreeinformation.Itshallnotmisinterpretormodifytheoriginalintentionofthecontentofthisarticle,andshallbearlegalliabilitysuchascopyright.

篇六:强化海外合同的监管

  企业海外经营合规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目的与依据

  开展海外经营是中国企业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重要方式。强化合规经营意识是企业海外经营行稳致远的前提。为了更好地引导企业规X海外经营合规管理工作,倡导企业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参照GB/T35770《合规管理体系指南》与有关国际合规规则,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适用X围

  本指引适用于在境外开展对外贸易、境外投资、海外运营以与海外工程建设等“走出去”相关业务的中国境内企业与其境外子公司、分公司、代表机构等境外分支机构(以下简称“企业”)。

  第三条

  基本概念

  本指引所称合规,是指企业与其员工在开展业务时遵守我国与业务所在国法律法规、缔结或者加入的有关国际条约等,遵守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和自律规则,遵守行业公认的职业道德规X和行为准则要求。

  第四条

  合规管理框架

  企业合规管理应以倡导合规经营价值观为导向,明确合规管理工作内容,建设合规管理组织架构,识别评估合规风险,编制合规管理规X,执行合规管理制度,强化合规运行机制管控,完善合规评审与改进,构建完整的合规管理系统,培育合规管理文化,形成重视合规经营的企业氛围。

  第五条

  合规管理原则

  (一)独立性原则。企业合规管理应从制度、组织和人员安排与汇报规则上保证独立性。合规管理部门与人员承担的其他职责不得与合规职责产生利益冲突。

  (二)适用性原则。企业的合规管理应从业务规模、发展状况等实际出发,兼顾成本与效率,强化合规管理制度以与流程设计的可操作性,提高合规管理的实用有效性。同时,企业应随着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持续调整和改进合规管理体系。

  (三)协调性原则。企业合规管理应融入日常经营管理体系,避免合规管理与业务经营相脱离,更好地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第六条

  合规管理目的

  企业合规管理工作应确保其对外贸易、境外投资、海外运营以与海外工程建设中全流程、全方位的合法合规,符合境内外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避免重大合规风险,保障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七条

  对外贸易中的合规要求

  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应遵守与企业业务所涉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在贸易管制与禁止交易方面的法律法规,避免风险。还应特别关注针对中资企业或可能对中资企业产生影响的贸易管制、贸易救济调查,包括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问题。

  第八条

  境外投资中的合规要求

  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应严格遵守国内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同时遵守业务所涉国家(地区)政府关于外资准入、贸易管制、国家安全审查、行业监管和反垄断申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确保合理有序开展境外投资活动,防X和应对境外投资风险,实现境外投资阶段全流程的合法合规。

  第九条

  海外运营中的合规要求

  企业开展海外运营,应严格遵守国内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全面把握境外机构管理和运营涉与国家(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劳工权利保护、环境保护、反贿赂、数据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反洗钱、贸易管制等方面的监管要求,确保境外机构管理和运营始终合法合规。

  第十条

  海外工程建设中的合规要求

  企业开展海外工程建设业务,应严格遵守国内有关部门的法律法规、监管要求以与业务所涉国家(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如投标管理、合同管理、项目履约、捐赠与赞助、劳工管理、第三方连带合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监管要求,防X海外工程建设中的重大合规风险,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条

  分层治理结构

  企业应结合发展需要,按照“统一协调、分层管理”的原则,建立权责清晰的分层合规治理结构。分层合规治理结构是指在决策、管理、执行三个层级上划分相应的合规管理责任,以解决企业治理结构纵向层级上的合规管理分工问题。

  (一)企业的决策层在合规治理中应以保证企业合规经营为目的,通过原则性顶层设计,解决合规管理工作中的权力配置问题。

  (二)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应分配充足的资源建立、制定、实施、评价、维护和改进合规管理体系与其绩效成果。

  (三)企业的各业务部门与境外分支机构应与时识别更新归口管理业务领域的合规标准规X,更新合规管控措施,执行合规管理制度和程序,收集合规风险信息,落实相关工作要求。

  第十二条

  合规管理机构

  企业应根据业务性质、地域X围、监管要求等设置相应的合规管理机构。合规管理机构一般由合规委员会、首席合规官和合规管理部门组成。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不设立专门的合规管理机构,由相关部门履行合规管理职责,同时明确合规管理负责人。

  (一)合规委员会

  企业可在决策层设立合规委员会,作为企业合规管理体系的最高负责机构。合规委员会应履行以下合规职责:

  1.确认合规管理战略,明确合规管理目标。

  2.建立和完善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审批合规管理制度、程序和重大合规风险管理方案。

  3.听取合规管理工作汇报,指导、监督、检查合规管理工作。

  (二)首席合规官

  企业应任命专职的首席合规官,或由总法律顾问担任合规负责人。首席合规官或合规负责人是企业合规管理工作具体实施的负责人、决策者和日常监督者,对企业合规管理工作负具体管理责任。首席合规官或合规负责人应履行以下合规职责:

  1.贯彻执行企业决策层对合规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全面开展并具体实施合规管理的各项工作。

  2.协调合规管理与企业各项业务之间的关系,监督各业务部门、所属机构合规管理执行情况,与时解决合规管理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3.领导合规管理部门,完善组织队伍建设,做好人员选聘培养,监督各级合规管理部门认真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三)合规管理部门

  企业应根据发展需要,设置专职的合规管理部门,或者由具有合规管理职能的相关部门承担合规管理职责。合规管理部门应履行如下合规职责:

  1.持续关注我国与业务所涉国家(地区)法律法规、行业监管要求和国际规则的最新发展,与时为决策层高级管理层提供合规建议。

  2.识别合规义务,将其转化为可行的方针、程序和流程,并与时将新识别出的合规职责融入现有方针、程序和流程。

  3.制定并执行风险导向的合规管理计划,包括特定政策和程序的实施与评价、合规风险评估、合规性测试、合规培训宣传等。

  4.审查评价企业各项政策、程序和实施细则的合规性,组织、协调和监督各业务条线和内控部门对各项政策、程序和实施细则进行梳理和修订。

  5.为员工提供或组织持续合规培训,提供与合规程序和参考资料相关的资源,提供关于合规相关事项的客观建议,并成为员工咨询有关合规问题的内部联络部门。

  6.组织制定合规管理程序以与合规手册、员工行为准则等合规指南性文件,评估合规管理程序和合规指南性文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为员工遵守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和国际规则提供指导。

  7.积极主动地识别和评估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合规风险,并管理与供应商、代理商、分销商、咨询顾问和承包商等第三方(以下简称“第三方”)相关的合规风险。为新产品和新业务的开发提供必要的合规性审查和测试,识别和评估新业务方式的拓展、新客户关系的建立以与客户关系的性质发生重大变化等所产生的合规风险。

  8.推动将合规责任纳入岗位职责和员工绩效管理流程。建立合规绩效指标,监控和衡量合规绩效,识别改进行动的需求。

  9.建立合规报告和记录系统,制定实施资料管理流程。

  10.确保按计划周期评估合规管理体系,实施充分且具有代表性的合规风险评估和测试,包括通过现场审查对各项政策和程序的合规性进行测试,询问政策和程序存在的缺陷,并进行相应的调查。

  11.建立并保持与境内外监管机构日常的工作联系,确保在建立、实施和维护合规管理体系流程中能够获得适当的专业建议。跟踪和评估监管意见和监管要求的落实情况。

  第十三条

  合规管理协调

  (一)与业务部门分工协作

  合规管理需要合规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密切配合。企业应把不同类型合规风险的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业务部门或境外分支机构,履行以下合规职责:

  1.识别业务X围内的合规风险,向合规管理部门提交风险评估报告。

  2.按照合规要求完善业务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确保员工合规履职。

  3.管理业务系统内的合规审核事项。

  4.组织或者接受合规检查,协助或者配合违规查处。

  5.组织或者监督业务系统内不合规行为的整改。

  (二)与监督部门的分工协作

  合规管理部门与其他具有合规管理职能的监督部门应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企业应根据风险防控需要以与各监督部门的职责分工划分合规管理的职责,解决企业组织架构中横向职能部门之间的合规管理责任划分问题,确保各业务系统合规运营。

  (三)与外部监管机构沟通协调

  企业应与境内外监管机构建立沟通渠道,构建公开透明关系,了解监管机构期望的合规流程,制定符合监管机构规则的合规制度,降低在报告义务和遭受处罚等方面的风险。

  (四)与第三方沟通协调

  企业应当向重要的第三方传达合规要求,包括自身的合规要求和对对方的合规要求,并在商务合同中明确约定。

  第十四条

  合规行为准则

  企业应制定合规行为准则,主要内容应适用于从事海外经营相关业务的所有员工,以与代表企业从事海外经营活动的第三方。

  合规行为准则规定了在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和标准,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合规制度,是其它合规制度政策的基础和依据。包括但不限于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依法纳税,维护公平竞争、防止贿赂腐败、回避利益冲突、保护企业资产、保障信息安全等方面,以便从源头上规X基本要求和管控流程。

  第十五条

  合规管理办法和规X

  在统一管控的基础上,企业应在合规行为准则的基础上,针对特定主题或特定合规风险领域制定具体的合规管理办法和规X,适用于全体员工、企业各部门与第三方,为企业日常运营活动中的主要合规风险领域提供具体指导原则和标准。包括但不限于:礼品与邀请政策、举报管理和内部调查政策、人力资源合规政策、赞助与捐赠政策、反洗钱政策、商业伙伴合规管理政策等。

  从建立相应的合规运营制度入手,进一步规X日常合规管理的决策机制和运行机制,实现规X运营、动态监管。

  企业还应针对特定行业或地区特有的合规要求制定专门的合规管理制度。不同行业或地区的合规标准各异,企业需要根据相对应的国家(地区)法律法规、行业监管要求等,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合规风险管理制度。比如,金融行业的反洗钱政策,银行、通信、医疗等行业的数据信息保护政策等。

  第十六条

  合规操作流程

  企业境外分支机构可结合境外运营的实际,针对合规政策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流程。也可将具体的标准和要求融入到现有的相关业务流程中去,以便让员工明确合规政策需要怎么去做、标准是什么、由谁来决定等,确保各项经营行为合法合规开展。

  第十七条

  合规培训

  企业应将合规培训纳入员工培训计划。从事海外经营相关工作的部门和驻外分支机构的所有员工,均应接受合规培训,了解并掌握企业的合规管理制度和风险防控要求。各级领导应带头接受合规培训,对高风险领域、关键岗位员工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合规培训。

  第十八条

  合规汇报

  合规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向决策层和高级管理层汇报合规管理情况。汇报内容一般涉与:合规风险评估情况,合规培训的组织情况和效果评估,发现的违反合规的事项以与处理情况,违规行为可能给组织带来的合规风险,已识别的政策或流程上的漏洞或缺陷,建议采取的纠正措施,合规管理工作的整体评价和分析等。如果违规行为性质严重并有可能给组织带来重大合规风险,合规部应当立即向决策层和高级管理层汇报,提出风险警示,并与时采取纠正措施。

  第十九条

  合规考核与评价

  合规考核评价应全面覆盖海外经营相关部门和境外分支机构的各项管理工作。合规考核和评价结果应作为海外经营相关部门和境外分支机构依法合规经营管理考核指标评分的重要依据。

  海外经营相关部门和境外分支机构可以制定单独的合规绩效考核机制,也可以将合规考核标准融入到总体的绩效管理体系中。考核结果应与单位评优评先、各级领导职务任免、员工职称职务晋升以与薪酬待遇等挂钩。

  考核机制可采取各种形式,制定详细的合规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按时完成或参加所有的合规培训;严执行组织合规政策和流程;积极支持和配合合规管理机构工作;与时汇报合规风险以避免或减少损失和负面影响等。

  第二十条

  合规咨询与审核

  海外经营相关部门和境外分支机构与其员工在履职过程中遇到合规风险事项,应与时主动寻求合规咨询或审核支持。

  企业应该针对高合规风险领域规定强制合规咨询X围。在涉与招标投标、物资采购、投融资业务、进出口贸易、安全生产、劳动用工、资产处置等重点领域或重要业务环节,主动咨询合规管理部门意见。合规管理部门应在合理时间内答复或启动合规审核流程。

  对于重大复杂或专业性强且存在重大合规风险的事项,合规管理部门应按照相关制度和流程听取企业法律顾问意见或委托专业机构召开论证会后再形成审核意见。

  第二十一条

  合规举报和调查

  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本企业的合规信息举报体系。员工、客户和第三方均有权进行举报和投诉,企业应充分保护举报人。合规管理部门应针对举报信息制定调查方案并开展调查。形成调查结论以后,企业应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对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第二十二条

  合规审计

  企业合规管理职能应与内部审计职能分离。企业审计部门应对企业合规管理的执行情况、合规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等,单独或结合常规审计项目进行审计评价。审计部门应即时将合规性审计结果告知合规部门。

  第二十三条

  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因企业或其员工在开展业务时未遵循相关法律、规则和准则,而发生使企业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合规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是合规管理体系实施的基础,合规风险识别评估工作质量决定合规管理体系的整体水平。

  第二十四条

  合规风险识别途径

  企业应当建立必要的制度和流程,识别新的和变更的合规要求。围绕关键岗位或者核心业务流程,通过合规咨询、审核、检查,违规查处、合规考核和评价等内部途径识别合规风险,也可通过外部法律顾问咨询、持续跟踪监管机构发布信息,以与参加行业组织研讨等方式获取了解外部监管政策的变化,识别合规风险。企业境外分支机构应熟悉业务所涉国家(地区)的经营环境,了解其合规监管的重点问题,以便有效识别各类合规风险,具体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1.聘请合格的中国或外国律师事务所为常年法律顾问。通过法律顾问随时了解掌握所在国(地区)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的变化,与时采取应对措施,保证始终处于合规运营的良性轨道。

  2.借鉴同行业企业的经验和教训。收集其他企业在境外经营的案例,剖析其成功或失败的内外原因,关注业务所在国合规监管的特殊要求。

  3.确认合规风险种类。深入研我国与业务所涉国家(地区)法律法规、缔结或者加入的有关国际条约等,对合规管理现状进行梳理,确认合规管理存在的风险。

  第二十五条

  合规风险评估

  企业应通过分析违规或可能造成违规的原因、来源、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合规风险评估。

  企业应根据企业的规模、目标、面临的市场环境与风险状况确定合规风险评估的标准和水平。通过与企业可接受的合规风险水平比较,设定评价标准以与合规风险管理的优先级,以助企业集中资源优先处理更高级别的风险,并对识别评估出的合规风险采取恰当的控制措施。

  第二十六条

  合规风险评估报告

  企业合规风险评估后应形成评估报告,供决策层、高级管理层和业务部门使用。评估报告内容包括风险评估实施概况、合规风险基本评价、原因机制与可能的损失、处置建议和应对措施等。

  第二十七条

  合规评审

  为促进合规体系的不断完善,发现和纠正合规管理贯彻执行中可能的问题,企业应定期对合规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审查体系设计的全面性、执行措施的有效性。合规管理部门在开展效果评价时,应考虑企业面临的合规要求和承诺的变化情况,不断调整合规管理目标,更新合规风险管理措施,以保障企业能够满足内、外部合规管理要求。

  第二十八条

  持续改进

  企业应根据合规评审情况,进入合规风险再识别和合规制度再制定的持续改进阶段,完善合规管理长效机制,保障合规管理体系全环节的稳健运行。企业应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对合规行为的监督检查与对违规行为的追责处罚,与时整改,推动合规管理体系建设。

  第二十九条

  合规文化建设

  企业应将合规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树立依法合规、守法诚信的价值观,不断提升员工的合规意识和行为自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营造依规办事、按章操作的良好文化氛围,形成和谐友善的企业外部环境。

篇七:强化海外合同的监管

  海外工程项目合同管理

  【摘

  要】在现代企业建设发展中合同管理属于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需要确保合同内容的公平以及各方利益的兼顾,这也是合同得到良好履行的基础条件,对海外工程来说合同管理的高效性可以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与完成,在海外各项经营管理工作中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在合同管理中应该加强对其中条款内容的审查力度,避免存在法律风险。

  【关键词】海外工程;项目合同;管理

  在海外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多样性特征比较显著,其中会包含文化环境以及国际法律事务、项目合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差异,综合性比较强,其中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整体管理工作的基础与核心部分,涉及到了整个项目的开展全过程之中,合同管理的效果与项目的成败有着很大的关联,在海外工程项目开展中一切行为都需要根据法律的规定以及合同的约定来执行。

  一、海外工程项目中合同管理的地位

  1、合同管理是海外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

  从广义的层面来看,工程项目中包含的所有工作内容都可以划定为合同管理的范畴之内,合同管理这一工作涉及到工程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在项目的总体开展中起着控制与保证的作用,在具体的工程实施中缺乏合同管理意识就会使得工程目标不明确,工程项目的管理也不会向着系统化的方向发展,阻碍效率的提升以及工程目标的实现。合同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属于一种新的管理内容,在国外的工程项目建设中,相关的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逐渐得到积累,合同管理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重视,在开始阶段人们主要是从法律的角度去对合同进行分析,在发展中逐渐对合同事务的管理提高了重视,再后来的发展中则主要从项目的管理的层面去研究合同管理中的问题。在现代工程项目建设中需要专门的机构与人员去进行合同管理,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合同管理知识,具有管理的熟练经验,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海外工程中合同文件的内容很多,它包含有通用专用合同条件、标书以及投标保证协议书、技术条款、工程量清单等内容,合同的制定与实施时间都比较长,这也提升了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2、海外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细致性特点

  海外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工作既需要系统化的管理,同时又具有细致性的特点,其细致化管理的实施对合同双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按照国际惯例,工程项目合同的管理使用的是静态的招投标、动态的合同管理方式[1]。如果在工程项目中对合同的管理工作不能全面、详细的掌握,不能有效的利用合同中的条款去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那么工程承包商可能就会失去很多获得补偿的机会,甚至是蒙受到经济上的损失,使自身的利益受损,而工程项目的业主则容易因为不能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的达标而付出严重的经济方面的代价。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中,其本质中也可以被称为是合同经济或者法制经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与合同管理有着很大的关联,合同管理工作具有系统性与动态性、全过程等的特点,系统性就是说合同管理的各个部门需要进行统一的管理,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变化,做到对合同及时的修改与补充或者终止,这就是合同管理的动态性,而全过程就是合同签订前与签订后的管理同样重要,从合同的洽谈、签订到合同失效这一过程之中都要开展合同管理工作。避免合同签订之后就不再管理的情况出现,这样容易发生因为管理不善而出现各种问题遭到惩罚。

  二、海外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审查中的要点

  1、海外工程项目合同审查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从本质上来说,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种约定,所以合同中有关权利义务的规定是合同审查的重要内容[2]。合同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而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则是对等的,合同的本质特性决定了这一点。在实际的海外工程项目实施中,由于工程是在对方国家施工的,所以对方比较占有优势,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业主也会凭借自身的优势将更加严格的责任、义务加到承包商的身上,使得权利与义务上出现不对等的状况,承包商在其中的优势地位不明显,在对合同签订做出让步的时候应该使其控制在技术性或者局部的利益之中,因此在这方面的合同审查中应将重点放在双方利益的对等上,这种特性都包含在了合同的各项条款之中,审查的时候需要尽量的细致,将合同内容的内涵与外延都参透,对其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然后对业主与承包商的行为进行确定与规范,促进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确保利益的最大化的达成。

  2、合同期间与合同解除的审查

  合同期间是指合同生效至终止的这段时间,签订了合同,并不意味着合同立即生效,承包商就可以开展工作,合同生效需要一定的生效条件[3]。有的合同的生效除了获得国家政府批准之外,还需要具备其他的一些条件,也是作为合同生效的前提存在的,对于海外工程项目合同的签订来说,合同生效的条件还应该包括信用证开立以及支付预付款等内容,这些方面的条款应该具有可行性,要求不能太高或太低,否则会对合同关联者的利益造成不利影响,不能实现条款中的约定对于工程项目的开展也是非常不利的。另外,造成合同解除的主要原因有协议解除、发生不可抗力、合同一方发生破产清算以及合同一方违约等,在合同解除的过程中如果是一方提出的解约,通常情况下都属于非正常的解约,在合同解除中应该对这种解除原因进行细分,使得具体的解除工作有据可依,如果是对方的错误造成的解约,那么则应该按照规定进行赔偿,弥补另一方所受到的损失。

  三、海外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方式分析

  1、海外工程项目合同的签订

  海外工程项目合同的签订属于合同管理的第一步,主要分为准备阶段与签字阶段两个部分,第一个阶段是合同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在这一阶段实行严格的调查工作是合同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海外工程项目的合同具有其复杂特性,施工方的市场人员对工程项目实施国家的技术、政治以及经济等情况不是那么的熟悉了解,所以在合同签订之前应该由熟悉这方面的业务的专门人员对相关的语言、资料等进行审查,这样能够对合同中的相关质量、费用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做到有效的事前管理,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到提前的防范,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合同执行过程中的损失。在合同签字之前相关人员需要对合同内容从头至尾的阅读,从合同的整体制定角度对其中的条款进行审查,重点对其中是否存在疏漏等进行检查,以便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对施工企业以及工程项目的全局进行综合的考虑,比如汇率变化会对工程收益产生的影响、工程进度款项与资金流动需求是否相符等,合同关系需要签字盖章之后才可以正式的生效,因此这一环节也是对合同进行的最后的一个把关阶段,合同管理意识的提高是促进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

  2、建立合同实施的保障体系

  合同管理这一工作需要由组织机构与专业人员来完成,提高合同管理水平,需要促进合同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建立合同实施的保障体系是对实施中日常事务有序进行,确保合同受到控制的目标[4]。在合同签订之后,管理人员是实际的执行人,应该对合同中的所有条款进行认真的阅读学习,分析其中的内容,完成合同交底工作,对合同的整体内容以及相应的风险进行详细的说明,达到目标管理的作用,让工程项目参与者都能对合同的内容进行了解熟悉,确定自身的责任以及工作范畴等义务,避免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在海外工程项目施工中,日常需要处理的事务比较繁琐,需要对不同工作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比如业主或者监理人员的信函处理、合同管理事务等,这就需要增强合同的制度化、系统化的管理,在业主以及监理、施工之间的沟通上需要以书面的形式进行,这样可以在今后的合同管理中作为依据保存下来。合同管理需要交给专门的组织与人员执行,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需处理

  大量的文件,而且在工程开展中也会不断的产生大量的文件,所以合同文档系统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海外工程项目中产生的所有文件资料进行科学、系统化的整理与保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对于合同管理的完善也是非常重要的步骤,文档的保存管理对今后项目出现的索赔或者反索赔的问题能够作为有效的证据提供很大的帮助作用。

  3、海外工程项目的合同实施管理

  在合同实施过程的管理中需要对工程目标进行控制与跟踪、监督,合同控制的主要特点就是动态性,合同的实施会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5]。在向合同目标的发展过程中呈现波动的状态,在管理中需要对其动态问题及时的进行调整,并且合同自身也是动态的,没有不发生变化的合同。在工程项目的控制工作中主要针对质量、进度以及安全等问题展开,这些方面的目标的管理主要就是为了确保项目可以根据计划开展,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另外,还需要加强合同执行中的信息管理,信息化管理是现代合同管理的一种进步,通过各种形式的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能够促进合同管理信息的共享,结合合同管理与信息管理两方面的工作,对合同中的问题进行归纳可以避免审核中出现信息不一致的情况,对合同中的遗留问题进行清理。海外工程一般具有较长的工期,人员的流动性也较大,需要加强对合同审核时效进行管理,使得合同管理效率得到提升。

  4、海外工程项目合同实施的索赔与反索赔管理

  在海外工程项目合同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对容易引起费用索赔、工期索赔等的各项条件进行明确,将合同双方洽谈中的招投标文件以及记录、承诺函等加入到合同之中[6]。在出现索赔问题的时候,处理程序需要根据合同的管理原则,实现双方利益的同等对待,对索赔问题的成立依据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在分析中还要秉持着合法性以及客观性的原则。另外,在处理合同索赔问题时需要对索赔信件的有效时间点进行重点的注意,避免因为错过有效的时间期限而发生无法索赔或者被索赔的状况。

  结束语:

  海外工程项目的开展以及合同的签订管理都属于系统性的工程类型,在工程项目中涉及到多种多样的合同内容,不同的合同对应的工作环节与内容也是不同的,对这些合同的管理需要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跨国进行的经济活动,合同管理工作会更加的复杂,需要确保合同内容的全面性,在合同的编制过程中各个内容的论述都需要做到详细具体,避免在合同履行中发生误解或者争议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李成.国际总承包工程项目的合同风险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

  [2]候化坤.国际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3]国测.海外工程项目合同文档管理初探[J].北京档案,2015,02:29-30+33.

  [4]李颖.海外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交底工作实践[J].山西建筑,2015,30:257-258.

  [5]鲁万忠.浅谈海外工程项目合同的审查[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0,03:103-105.

  [6]张宏德.海外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程实践——商务/合同管理篇[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3,08:168-172.

篇八:强化海外合同的监管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切实提高风险管控能力保障海外业

  务健康发展

  1993年,中国告别石油自给自足30

  年的历史,再度成为石油进口国。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针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确立了国际化经营的发展战略。近二十年来,面对激烈的国际油气竞争市场和复杂多变的海外环境,中国石油的海外业务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一到综合、从投入到回收的跨越式发展,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

  一是海外大庆顺利建成,奠定了能源保障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截止2011年,中国石油建成中亚—俄罗斯、中东、非洲、南美及亚太五大油气合作区,海外油气作业产量当量超过1亿吨、权益产量达5170万吨,相当于在海外建成一个大庆油田,成为海外油气业务发展历史的重要里程碑。二是海外业务规模快速增长,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近年来,中国石油在中东、中亚、美洲等地区获得数个大型、特大型油气开发项目,原油和成品油国际贸易收入突破1000亿美元。在迅速拓展国际空间的同时,国际形象显著提升,海外业务进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三是各专业齐头并进,一体化发展势头良好。油气开发带动了工程技术服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和贸易等业务在海外的迅速增长。截至目前,已有1138支工程技术服务队伍进入52个国家和地区作业,技术服务和物资装备出口业务年收入保持在100亿美元以上,形成了上、下游业务相互促进、国内外单位协调发展的格局。四是国际化经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培养了一支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具有两个及以上项目工作经验的人员占海外核心业务人员的45.5%,每百万吨油气作业产量对应的中外方员工人数为448人,均高于国际油公司同期水平。

  中国石油海外战略的成功,既得益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能源外交的推动,也得益于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同时更得益于公司对风险管理工作的常抓不懈和各项具体工作的充分落实。回顾以往的海外实践,中国石油在风险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经验,借此机会,向大家作一简要汇报。

  一、海外风险特点及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一)海外业务面临的风险环境特点

  中国石油的海外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政治环境不稳定、法律法规不健全、安全风险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不少海外项目具有运营管理难度大,勘探开发风险高、边际利润低的特点。结合以往经历和当前形势,面临的风险一是地缘政治风险。国际地缘政治动荡与国际能源争夺日益加剧,波及几乎所有重点油气区。二是法律税务风险。高油价引

  发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资源国油气合作环境日益严苛。三是国际油价和汇率波动频繁难测,汇率和价格风险对海外业务经济效益产生了较大影响。四是安保风险形势严峻。许多国家地区民族、宗教和社会冲突交织,恐怖活动频发,社会治安混乱。五是海外项目组织结构、运营管理、外部监管复杂多样,且已由上游油气开发转变到多专业一体化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趋复杂,对公司的管控能力形成了新的挑战。

  (二)海外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进展

  多年来,中国石油立足海外业务管理实际,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逐步建立了海外内控

  与风险管理体系。

  1.从上市到未上市、从国内到海外逐步推进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建立差异化、全覆盖的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

  自2006年起,中国石油试点海外油气投资业务内控体系建设并顺利通过了外部审计和管理层测试。总结经验后,以“有效性、差异化、全覆盖”为工作原则,构建决策、管理、执行及监督“四位一体”的工作网络,全面推动各海外单位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内控和风险管理体系。到“十一五”末,各海外专业公司均发布了海外业务内控手册分册,同时取得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海外勘探开发分公司构建了制度与流程建设、重要管理模块建设和内控体系建设等3种差异化建设模型;东方物探公司将内控和风险管理要素与日常业务管理融为一体,在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的同时有效控制了风险;国际事业公司以重大风险为导向,不断梳理完善制度流程、优化信息系统,防控市场和金融风险能力稳步提升;长城钻探、技术开发、工程建设公司也逐步将内控体系建设延伸到海外单位和项目,在防控安全风险、运营风险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2.从管理层、总部机关到基层一线,广泛开展风险评估、推行风险报告制度。

  2008年以来,中国石油在向国资委报送风险管理报告的同时,将此项工作逐步向所属企事业单位延伸。2010年,海外勘探开发分公司试点独立编制风险管理年报;2011年,增选东方物探等五家单位,修订海外企业风险管理报告模板并下发推行;2011年底,组织开展了系统的海外风险专项评估,形成了海外47个国家(地区)的国别风险报告,总结了“十一五”期间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对已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进行了有效性分析,并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的工作重点;2012年,将此项工作推广到所有海外地区分公司,报告质量进一步提高。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风险评估和风险报告工作,强化了海外单位和员工的风险意识,明确了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路,进一步加快了风险管理和经营管理的有效融合。

  3.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应对地缘政治、法律税务、社区安保、汇率价格等突出重大风险。

  针对海外业务面临的重要风险,中国石油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加强研究分析,逐步提高了风险应对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地缘政治类风险,秉持先保障人身安全,再保障财产安全的原则,常态开展预警演习,建立应急联防联动机制。针对法律税务类风险,加强内部税收统筹,保证整体利益最大化;灵活主动地应对法律/政策变动,积极配合各类检查,加强内部管理;依法处置纠纷,总结并建立常见案例库。针对汇率价格类风险,稳妥选择签约和结算币种,加强预判,集中资金,减少敞口,杜绝投机,适时开展套期保值。针对社区安保类风险,依托当地资源,加强安全预警和安保培训,提高员工安保技能,明确现场行为准则。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营建和谐油区。针对技术管理类风险,找准市场定位,发挥自有技术优势。通过整合与协同,发挥勘探开发、工程技术、工程建设、国际贸易等内部各专业优势,有效控制整体成本。同时通过对标分析提升国际化科研和管理水平,通过完善流程不断强化内部管控能力。

  通过努力,中国石油应对地缘政治动荡的能力显著提高,保障员工人身和资产安全的能力不断加强,同时有效控制了法律、税务和汇率风险,为持续扩大海外业务规模、争取国际市

  场话语权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海外重大项目风险管控的经验体会

  中国石油海外风险管理的核心和关键在于重大油气投资项目的全过程风险防控。

  (一)海外油气投资项目的特点

  一是合同模式的多样性。海外油气项目的合同模式主要有矿费税收、产品分成、回购和服务合同等不同类型,合同模式的多样化决定了管理模式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二是权益的差异性。在中国石油执行的海外项目中,作业权益从最大100%到最小不超过10%,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三是行权管理的多元化。海外项目通常由多方组成联合公司进行作业,体现了多元文化和利益多方的碰撞与融合。在管理上主要是发挥项目公司股东会、董事会、联管会、联合作业委员会、勘探技术开发审查委员会等机构的决策职能,使中方的管理融入贯彻到生产经营中,行使出资人权利。

  (二)海外油气投资项目前期的风险防控

  随着国际石油公司战略调整和国家石油公司强势崛起,获取成熟和高回报油气资产的难度不断增大。同时,国际油气投资程序复杂,风险贯穿整个过程。都为新项目开发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在项目前期,风险的具体应对措施如下:

  一是加强新项目筛选。以“明确资源导向、坚持效益优先、抓好布局优化、力求规模突破”为方针,定期优选十大目标项目和十大后备项目,积极跟踪,掌握动态。二是以“科学论证、集体决策、多级把关、政府审批”为原则,构建科学有效的新项目开发管理体系。具体包括:加强尽职调查,对资源国宏观经济及石油、货币、税收、投资管理政策和法规变化从专业角度,设计风险应对方案;组织实地考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降低目标项目评价风险;加强对目标项目的法律风险进行调查分析,规避资源国、合作方的法律连带责任;对目标项目进行经济技术、安全环保、投资政策、法律环境、财税和汇率等评价工作,不达要求,坚决不开发、不上马;组织勘探、开发、炼化、管道、经济、法律、安全、环保、财税等专家组进行评审论证;海外新项目开发领导小组遵循“集中管理,统一决策”的原则,对目标项目集体决策并经公司审查同意后,再上报发改委核准。

  (三)海外油气投资项目建设期的风险防控

  目前,中国石油的海外业务正处在关键发展时期,土库曼阿姆河天然气项目产能建设、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后续建设,中东两伊地区的大型项目、委内瑞拉重油项目、加拿大油砂项目的启动和开发等导致公司的投资压力急剧增加。为控制投资,确保工期与工程质量,制定了以下具体应对措施:

  一是效益最大化。调整部分风险较大项目和区块的投资安排,放缓投资节奏,控制投资风险和投资规模;综合考虑资源国政治经济风险、项目整体战略部署、项目配套瓶颈问题、分散投资压力的需求及项目实施能力等因素,对部分重大油气田建设项目总体实施方案进行反复优化论证,合理安排投资节奏;优化海外业务布局,处置部分不符合总体发展战略、预期

  经济效益差或无效益的勘探项目,缓解投资压力。

  二是严格把控投资关键节点。积极推进海外钻修井作业服务合同模式由日费制向大包制的转变,全面控制成本;加强对勘探部署/油田开发/试油/工程设计等各类方案的论证审查和优化简化,严格审批,从源头控制投资规模;工程建设实行国际、国内公开招标,技术服务上,一方面通过招标引进中国石油队伍以打破当地垄断,另一方面加强与合同商谈判,降低投资运营成本;实施科学的工程项目管理措施,大力推行“PMT(项目管理组)+PMC(项目管理咨询)+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和“IPMT(项目一体化管理组)+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工程管理和运营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强化对施工安全、质量、进度、投资四大环节的控制,大力推进物资集约化采购,加大国产化设备、材料的应用,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推广应用新技术,降低大宗设备采购成本和整体投资规模。

  三是建立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与监控体系。通过前期工作跟踪、季度投资框架计划、月度投资监测及季度执行分析、AFE(费用申请单)、BCR(预算变更申请)、重大采办审批、滚动经济评价等一整套工作机制,全程跟踪和监控投资项目,确保按期保质完成,并将投资控制在总体目标范围内。

  (四)海外油气投资项目运行期的风险防控

  一是全面实施有限授权管理,规范管理行为。按照分级授权的思路,结合合同规定,确定对海外管理人员的授权事项和额度。分为业务授权和全面授权:业务授权涉及生产运营、采办与合同管理等方面;全面授权在除业务授权外,还包括组织与人事授权。授权书年度颁发,与主要管理人员签订业绩合同同时进行,体现权责对等。从而构建了责任明确、权限清晰、透明监督、相互制衡的管控机制,实现了对经营管理重大事项的逐级管控。

  二是构建投资计划预算管理体系,防范投资风险。形成了以滚动投资和年度投资计

  划预算、项目前期管理、新项目经济评价及报批、项目滚动评价及后评价、经营策略研究和综合统计工作等7项工作为核心的投资计划预算管理体系;构建了以投资管理制度为核心,各管控节点和细则为配套,各相关业务管理办法为补充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体系。同时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对投资的全过程针对关键管理环节进行研究,为实现科学决策、有效控制投资风险提供了可靠依据。

  三是强化采办管理,严控投资风险。形成了以海外项目公司为实施主体的分级授权采办管理体系,明确了具体业务流程和控制要素。采办申请主要关注预算、工作量、采购计划;策略审批主要以授权审批、采购招标策略为控制对象;招标和采办的控制要素为招评标文件和技术商务评价;同时根据业务分工,对合同执行对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

  四是构建完整的管理、监督和考核体系,积极防范财务风险。预算执行与控制上,形成了科学有效的“预算-预算调整与AFE审批-CASH

  CALL-财务报表-预算考核”业务循环,并通过季度预算执行分析进行控制和监督,预算考核指标的设置和权重根据项目特点而体现差异性。

  五是建立相对独立的资金管理系统。在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转、效益和加强管控的前提

  下,通过资金集中、统一授信、管控外汇、统筹敏感地区资金、强化收入和分红、加强欠款回收等资金模块管理,实现了资金总量的积累与突破,有效控制了资金风险。

  六是强化预防和应急管理,实现HSSE体系高效运行。从2006年开始,大力推进HSSE体系建设和有效运行。正式建立并发布了符合国际行业标准的《HSE体系管理手册》(中英俄版)和《HSE

  handbook》(中英版),并全面推行设计阶段风险评估—作业前分析—作业中监控—作业后总结的风险预防制度,严格执行高风险作业许可制度,从源头控制安全环保风险。目前,在拥有作业控制权的项目中,84%的项目建立了HSE管理体系,31%的项目通过了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国际认证,实现了海外油气业务HSE管理的系统化运行。

  应急管理方面,结合海外实际,制定了《重大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17个专项应急预案,各地区公司和海外项目共编制104个公司级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值班室并24小时实时值守,跟踪国际政治安全形势和重大突发事件。各地区公司和海外项目建立了应急组织机构,以“大环境、大安保、大后勤,统一协调和管理”为原则,与社会应急救援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与使馆、相邻单位、承包商、当地政府、社区建立应急联防联动机制。

  七是通过体系建设全方位防控法律风险。针对海外油气投资法律风险加剧化、复杂化、多样化的新特点,编制完成了《法律风险防控体系手册》,包括100个法律风险源和686条防控措施,涵盖资源权属、财税管理等8个主要业务领域。以“预防到位、反应及时、应对有力、损失可控”为原则,持续建设全方位、立体化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突出重大法律问题研究和纠纷处理机制,加强资源国法律环境监控。

  八是强化监督考核机制,确保风险管理有效性。针对重点地区、领域和项目,制定

篇九:强化海外合同的监管

  专家点评

  全国企业合规委员会副主席、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龙图新世纪企业管理首席专家王志乐教授表示,发改委先发征求意见稿,有利于尽快推动企业合规,有利于向外人说明中国企业合规走向世界的决心。其实,去年习主持中央深改组35次会议就要求企业建立合规管理制度,今年国务院领导要求走出去企业要有合规经营意识。中兴案例不仅暴露了我国企业构建全球价值链中硬件的缺失,也暴露了企业软实力的欠缺。事实上,合规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门槛。愿《企业海外经营合规管理指引》修订后成为企业提升软实力的指导性文件。

  《企业海外经营合规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原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及依据

  开展海外经营是中国企业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参与“一带一

  路”建设,推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重要方式。强化合规经营意识是企业海外经营行稳致远的前提。为了更好地引导企业标准海外经营合规管理工作,倡导企业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参照

  GB/T35770《合规管理体系指南》及有关国际合规规则,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指引适用于在境外开展对外贸易、境外投资、海外运营以及海外工程建设等“走出去”相关业务的中国境内企业及其境外子公司、分公司、代表机构等境外分支机构〔以下简称“企业”〕。

  第三条

  基本概念

  本指引所称合规,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开展业务时遵守我国及业务所在国法律法规、缔结或者加入的有关国际条约等,遵守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和自律规则,遵守行业公认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要求。

  第四条

  合规管理框架

  企业合规管理应以倡导合规经营价值观为导向,明确合规管理工作内容,建设合规管理组织架构,识别评估合规风险,编制合规管理标准,执行合规管理制度,强化合规运行机制管控,完善合规评审与改进,构建完整的合规管理系统,培育合规

  管理文化,形成重视合规经营的企业氛围。

  第五条

  合规管理原则

  (一〕

  独立性原则。企业合规管理应从制度、组织和人

  员安排及汇报规则上保证独立性。合规管理部门及人员承担的其他职责不得与合规职责产生利益冲突。

  (二〕

  适用性原则。企业的合规管理应从业务规模、发

  展状况等实际出发,兼顾成本与效率,强化合规管理制度以及流程设计的可操作性,提高合规管理的实用有效性。同时,企业应随着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持续调整和改进合规管理体系。

  (三〕

  协调性原则。企业合规管理应融入日常经营管理体系,防止合规管理与业务经营相脱离,更好地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第二章

  合规管理目的和要求

  第六条

  合规管理目的

  企业合规管理工作应确保其对外贸易、境外投资、海外

  运营以及海外工程建设中全流程、全方位的合法合规,符合境内外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防止重大合规风险,保障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七条

  对外贸易中的合规要求

  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应遵守与企业业务所涉国家〔地区〕和

  国际组织在贸易管制与禁止交易方面的法律法规,防止风险。还

  应特别关注针对中资企业或可能对中资企业产生影响的贸易管

  制、贸易救济调查,包括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问题。

  第八条

  境外投资中的合规要求

  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应严格遵守国内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同时遵守业务所涉国家〔地区〕政府关于外资准入、贸易管制、国家安全审查、行业监管和反垄断申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监管

  要求,确保合理有序开展境外投资活动,防范和应对境外投资风

  险,实现境外投资阶段全流程的合法合规。

  第九条

  海外运营中的合规要求

  企业开展海外运营,应严格遵守国内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全面把握境外机构管理和运营涉及国家〔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劳工权利保护、环境保护、反贿赂、数据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反洗钱、贸易管制等方面的监管要求,确保境外机构管理和运营

  始终合法合规。

  第十条

  海外工程建设中的合规要求

  企业开展海外工程建设业务,应严格遵守国内有关部门的法

  律法规、监管要求以及业务所涉国家〔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如投标管理、合同管理、项目履约、捐赠与赞助、劳工管理、第

  三方连带合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监管要求,防范海外工程建设中

  的重大合规风险,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合规管理治理结构

  第十一条

  分层治理结构

  企业应结合发展需要,按照“统一协调、分层管理”的

  原则,建立权责清晰的分层合规治理结构。分层合规治理结构是指在决策、管理、执行三个层级上划分相应的合规管理

  责任,以解决企业治理结构纵向层级上的合规管理分工问题。

  (一〕

  企业的决策层在合规治理中应以保证企业合规经营为目的,通过原则性顶层设计,解决合规管理工作中的权力配置问题。

  (二〕

  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应分配充足的资源建立、制定、实施、评价、维护和改进合规管理体系及其绩效成果。

  (三〕

  企业的各业务部门及境外分支机构应及时识别更新归口管理业务领域的合规标准标准,更新合规管控措施,执行合规管理制度和程序,收集合规风险信息,落实相关工

  作要求。

  第十二条

  合规管理机构

  企业应根据业务性质、地域范围、监管要求等设置相应

  的合规管理机构。合规管理机构一般由合规委员会、首席合规官和合规管理部门组成。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不设立专门的合规管理机构,由相关部门履行合规管理职责,同时明确合规管理负责人。

  (一〕合规委员会

  企业可在决策层设立合规委员会,作为企业合规管理体系的最高负责机构。合规委员会应履行以下合规职责:

  1.确认合规管理战略,明确合规管理目标。

  2.建立和完善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审批合规管理制度、程序和重大合规风险管理方案。

  3.听取合规管理工作汇报,指导、监督、检查合规管理工作。

  (二〕

  首席合规官

  企业应任命专职的首席合规官,或由总法律参谋担任合规负责人。首席合规官或合规负责人是企业合规管理工作具体实施的负责人、决策者和日常监督者,对企业合规管理工作负具体管理责任。首席合规官或合规负责人应履行以下合规职责:

  1.贯彻执行企业决策层对合规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全面开

  展并具体实施合规管理的各项工作。

  2.协调合规管理与企业各项业务之间的关系,监督各业务部门、所属机构合规管理执行情况,及时解决合规管理中出现的重

  大问题。

  3.领导合规管理部门,完善组织队伍建设,做好人员选聘培养,监督各级合规管理部门认真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三〕

  合规管理部门

  企业应根据发展需要,设置专职的合规管理部门,或者由具有合规管理职能的相关部门承担合规管理职责。合规管理部门应

  履行如下合规职责:

  1.持续关注我国及业务所涉国家〔地区〕法律法规、行业监管要求和国际规则的最新发展,及时为决策层高级管理

  层提供合规建议。

  2.识别合规义务,将其转化为可行的方针、程序和流程,并及时将新识别出的合规职责融入现有方针、程序和流程。

  3.制定并执行风险导向的合规管理计划,包括特定政策和程序的实施与评价、合规风险评估、合规性测试、合规培训宣传等。

  4.审查评价企业各项政策、程序和实施细则的合规性,组织、协调和监督各业务条线和内控部门对各项政策、程序和实施细则进行梳理和修订。

  5.为职工提供或组织持续合规培训,提供与合规程序和参考资料相关的资源,提供关于合规相关事项的客观建议,并成为职工咨询有关合规问题的内部联络部门。

  6.组织制定合规管理程序以及合规手册、职工行为准则等合规指南性文件,评估合规管理程序和合规指南性文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为职工遵守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和国际规

  则提供指导。

  7.积极主动地识别和评估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合规风险,并管理与供应商、代理商、分销商、咨询参谋和

  承包商等第三方〔以下简称“第三方相关的合规风险。

  为新产品和新业务的开发提供必要的合规性审查和测试,识

  别和评估新业务方式的拓展、新客户关系的建立以及客户关系的性质发生重大变化等所产生的合规风险。

  8.推动将合规责任纳入岗位职责和职工绩效管理流程。建立合规绩效指标,监控和衡量合规绩效,识别改进行动的需求。

  9.建立合规报告和记录系统,制定实施资料管理流程。

  10.确保按计划周期评估合规管理体系,实施充分且具有代表性的合规风险评估和测试,包括通过现场审查对各项政策和程序的合规性进行测试,询问政策和程序存在的缺陷,并进行相应

  的调查。

  11.建立并保持与境内外监管机构日常的工作联系,确保在

  建立、实施和维护合规管理体系流程中能够获得适当的专业建议。

  跟踪和评估监管意见和监管要求的落实情况。

  第十三条

  合规管理协调

  (一〕与业务部门分工协作

  合规管理需要合规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密切配合。企业应把不同类型合规风险的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业务部门或境外分支机构,履行以下合规职责:

  1.识别业务范围内的合规风险,向合规管理部门提交风险评估报告。

  2.按照合规要求完善业务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确保职工合规履职。

  3.管理业务系统内的合规审核事项。

  4.组织或者接受合规检查,协助或者配合违规查处。

  5.组织或者监督业务系统内不合规行为的整改。

  (二〕

  与监督部门的分工协作

  合规管理部门与其他具有合规管理职能的监督部门应

  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企业应根据风险防控需要以及各监督部门的职责分工划分合规管理的职责,解决企业组织架构中

  横向职能部门之间的合规管理责任划分问题,确保各业务系

  统合规运营。

  (三〕

  与外部监管机构沟通协调

  企业应与境内外监管机构建立沟通渠道,构建公开透明关系,了解监管机构期望的合规流程,制定符合监管机构规则的合规制度,降低在报告义务和遭受处罚等方面的风险。

  (四〕

  与第三方沟通协调

  企业应当向重要的第三方传达合规要求,包括自身的合规要求和对对方的合规要求,并在商务合同中明确约定。

  第四章

  合规管理规则体系

  第十四条

  合规行为准则

  企业应制定合规行为准则,主要内容应适用于从事海外经营相关业务的所有职工,以及代表企业从事海外经营活动

  的第三方。

  合规行为准则规定了在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和标准,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合规制度,是其它合规制度政策的基础和

  依据。包括但不限于遵纪守法、老实守信、依法纳税,维护

  公平竞争、防止贿赂腐败、回避利益冲突、保护企业资产、保障

  信息安全等方面,以便从源头上标准基本要求和管控流程。

  第十五条

  合规管理方法和标准

  在统一管控的基础上,企业应在合规行为准则的基础上,针对特定主题或特定合规风险领域制定具体的合规管理方法和标准,适用于全体职工、企业各部门及第三方,为企业日常运营活动中的主要合规风险领域提供具体指导原则和标准。包括但不限

  于:礼品及邀请政策、举报管理和内部调查政策、人力资源合规

  政策、赞助及捐赠政策、反洗钱政策、商业伙伴合规管理政策等。

  从建立相应的合规运营制度入手,进一步标准日常合规管理的决

  策机制和运行机制,实现标准运营、动态监管。

  企业还应针对特定行业或地区特有的合规要求制定专门的合规管理制度。不同行业或地区的合规标准各异,企业需要根据

  相对应的国家〔地区〕法律法规、行业监管要求等,结合企业自

  身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合规风险管理制度。比方,金

  融行业的反洗钱政策,银行、通信、医疗等行业的数据信息保护

  政策等。

  第十六条

  合规操作流程

  企业境外分支机构可结合境外运营的实际,针对合规政策制

  定相应的标准操作流程。也可将具体的标准和要求融入到现有的相关业务流程中去,以便让职工明确合规政策需要怎么去做、标

  准是什么、由谁来决定等,确保各项经营行为合法合规开展。

  第五章

  合规管理运行机制

  第十七条

  合规培训

  企业应将合规培训纳入职工培训计划。从事海外经营相

  关工作的部门和驻外分支机构的所有职工,均应接受合规培

  训,了解并掌握企业的合规管理制度和风险防控要求。各级

  领导应带头接受合规培训,对高风险领域、关键岗位职工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合规培训。

  第十八条

  合规汇报

  合规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向决策层和高级管理层汇报合规管理情况。汇报内容一般涉及:合规风险评估情况,合规培训的组织情况和效果评估,发现的违反合规的事项以及处

  理情况,违规行为可能给组织带来的合规风险,已识别的政策或流程上的漏洞或缺陷,建议采取的纠正措施,合规管理工作的整体评价和分析等。

  如果违规行为性质严重并有可能给组织带来重大合规

  风险,合规部应当立即向决策层和高级管理层汇报,提出风险警示,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第十九条

  合规考核与评价

  合规考核评价应全面覆盖海外经营相关部门和境外分支机构的各项管理工作。合规考核和评价结果应作为海外经营相关部门和境外分支机构依法合规经营管理考核指标评

  分的重要依据。

  海外经营相关部门和境外分支机构可以制定单独的合规绩

  效考核机制,也可以将合规考核标准融入到总体的绩效管理体系中。考核结果应与单位评优评先、各级领导职务任免、职工职称

  职务晋升以及薪酬待遇等挂钩。

  考核机制可采取各种形式,制定详细的合规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按时完成或参加所有的合规培训;严格执行组织合规政策和流程;积极支持和配合合规管理机构工作;及时汇报合规风险以防止或减少损失和负面影响等。

  第二十条

  合规咨询与审核

  海外经营相关部门和境外分支机构及其职工在履职过程中遇到合规风险事项,应及时主动寻求合规咨询或审核支持。

  企业应该针对高合规风险领域规定强制合规咨询范围。在涉及招标投标、物资米购、投融资业务、进出口贸易、安全生产、劳动用工、资产处置等重点领域或重要业务环节,主动咨询合规管理部门意见。合规管理部门应在合理时间内答复或启动合规审

  核流程。

  对于重大复杂或专业性强且存在重大合规风险的事项,合规

  管理部门应按照相关制度和流程听取企业法律参谋意见或委托专业机构召开论证会后再形成审核意见。

  第二十一条

  合规举报和调查

  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本企业的合规信息举报体系。职工、客户和第三方均有权进行举报和投诉,企业应充分保护举报人。

  合规管理部门应针对举报信息制定调查方案并开展调查。形成调查结论以后,企业应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对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第二十二条

  合规审计

  企业合规管理职能应与内部审计职能别离。企业审计部门应对企业合规管理的执行情况、合规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等,单独或结合常规审计项目进行审计评价。审计部门应即时将合规性审计结果告知合规部门。

  第六章

  合规风险识别与评估

  第二十三条

  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因企业或其职工在开展业务时未遵循相

  关法律、规则和准则,而发生使企业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合规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是合规管理体系实施的基础,合规风险识别评估工作质量决定合规管理体系的整体水平。

  第二十四条

  合规风险识别途径

  企业应当建立必要的制度和流程,识别新的和变更的合

  规要求。围绕关键岗位或者核心业务流程,通过合规咨询、审核、检查,违规查处、合规考核和评价等内部途径识别合

  规风险,也可通过外部法律参谋咨询、持续跟踪监管机构发布信息,以及参加行业组织研讨等方式获取了解外部监管政策的变化,识别合规风险。

  企业境外分支机构应熟悉业务所涉国家〔地区〕的经营环境,了解其合规监管的重点问题,以便有效识别各类合规风险,具体

  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1.聘请合格的中国或外国律师事务所为常年法律参谋。通过法律参谋随时了解掌握所在国〔地区〕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的变

  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证始终处于合规运营的良性轨道。

  2.借鉴同行业企业的经验和教训。收集其他企业在境外经营的案例,剖析其成功或失败的内外原因,关注业务所在国合规监

  管的特殊要求。

  3.确认合规风险种类。深入研我国及业务所涉国家〔地区〕

  法律法规、缔结或者加入的有关国际条约等,对合规管理现状进

  行梳理,确认合规管理存在的风险。

  第二十五条

  合规风险评估

  企业应通过分析违规或可能造成违规的原因、来源、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合规风险评估。

  企业应根据企业的规模、目标、面临的市场环境及风险状况

  确定合规风险评估的标准和水平。通过与企业可接受的合规风险水平比较,设定评价标准以及合规风险管理的优先级,以助企业集中资源优先处理更高级别的风险,并对识别评估出的合规风险采取恰当的控制措施。

  第二十六条

  合规风险评估报告

  企业合规风险评估后应形成评估报告,供决策层、高级管理层和业务部门使用。评估报告内容包括风险评估实施概况、合规风险基本评价、原因机制与可能的损失、处置建议和应对措施等。

  第七章

  合规评审与改进

  第二十七条

  合规评审

  为促进合规体系的不断完善,发现和纠正合规管理贯彻

  执行中可能的问题,企业应定期对合规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审查体系设计的全面性、执行措施的有效性。合规管理部门在开展效果评价时,应考虑企业面临的合规要求和承诺的变化情况,不断调整合规管理目标,更新合规风险管理措施,以保障企业能够满足内、外部合规管理要求。

  第二十八条

  持续改进

  企业应根据合规评审情况,进入合规风险再识别和合规制度再制定的持续改进阶段,完善合规管理长效机制,保障合规管理体系全环节的稳健运行。

  企业应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对合规行为的监督检查及对违规行为的追责处罚,及时整改,推动合规管理体系建设。

  第八章

  合规文化培育

  第二十九条

  合规文化建设

  企业应将合规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树立依法合规、守法诚信的价值观,不断提升职工的合规意识和行为自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营造依规办事、按章操作的良好文化氛围,形成和谐友善的企业外部环境。

篇十:强化海外合同的监管

  关于加强合同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

  (房山工商分局

  二○○七年七月十二日)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合同监督管工作,规范签约、履约行为,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工商局关于加强北京市合同监督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京政办发〔2006〕50号)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建立地区合同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责,发挥作用

  (一)房山工商分局是我区合同综合管理部门,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是合同专业管理部门。我区要建立以区政府主管区长任主任委员,区政府办、房山工商分局、房山公安分局、区法院、区农委、区建委、区市政管委、区科委、区文委、区国资委、区法制办、区工业局、区商务局、区司法局、区旅游局、区体育局、区质监局、区信息中心等部门为成员单位,聘请北京市经济法学会房山分会及相关律师事务所作为法律咨询单位列席合同监管联席会议,汇聚各部门监督职能,形成监管合力。对区域内合同监管的有关事项进行研究,对重大区域内较为复杂的合同纠纷、合同诈骗等个案,通过会商作出决定,责成各部门依职能进行处理。

  (二)合同监管联席会议不设常务机构。在区政府的领导下,由房山工商分局牵头,每半年召开一次成员单位例会,共同研究决定合同监管的问题,遇有特殊情况,成员单位可向房山工商分局提议召开临时会议。

  (三)合同监管联席会议的主要工作内容:

  1.组织协调全区合同监管工作;

  2.各部门书面通报职责范围内在合同监管方面采取的措施、取得的进展、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通报各自掌握的重大合同违法案件的案情以及合同投诉热点情况;

  3.各行政机关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有必要与区法院等司法机关建立工作衔接、信息沟通机制。联席会议实行重大案件会商机制;

  4.在区信息中心平台专门设立合同案件披露和合同欺诈预警网页。

  二、加强合同行政指导服务

  政府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本着政府所能、社会所需、法律所依、防微杜渐的原则,积极开展合同行政指导。具体工作包括:

  (一)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各部门应制定普法计划,报联席会议备案。

  (二)各部门应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制定计划和措施。认真开展法律法规咨询、合同的签约指导和合同争议的行政调解,并制作相应的工作台帐,汇总情况年终报合同监管联席会议。

  (三)有重点地开展企业信用建设工作。

  1.各行业主管部门应选择5-10家基础好、竞争能力强的企业,加强合同信用的管理。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确定合同管理机构。建立起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补救的合同信用管理制度:建立3个机制,即交易前期的资信调查与评估机制、交易中期的债权保障机制和交易后期的应收账款管理追收机制。

  为企业提供资信服务,具体分工为:工商部门负责提供市场主体资信信息;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相关专业资质和经营情况信息;司法部门负责提供司法涉案涉诉信息。

  2.用合同信用推动信用房山的建设。区政府将以联席会议制度为基础,研究制定以企业信用建设为主要内容的“重合同、守信用”工作,通过科学评价,选拔公示一批“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以企业信用带动地区信用环境的改善,以此优化房山的投资环境。

  (四)指导企业依照规则从事合同行为。房山工商分局及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合同示范文本的制定和推行。在重点行业加大合同示范文本推行力度。

  三、加强合同尤其是格式条款的监管与治理

  在加强合同监管的同时,对区域内重点行业的合同格式条款进行调查研究,对消费者反映强烈的合同格式条款上报市工商局

  统一进行披露。同时,房山工商分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对下列10类合同中的格式条款进行重点检查:一是房屋的买卖、租赁及居间、委托、行纪合同;二是物业管理、家庭装饰装修合同;三是供用电、水、气、热合同;四是经营性培训合同;五是有线电视、邮政、通信服务合同;六是消费贷款和人身、财产保险合同;七是旅游、运输合同;八是汽车买卖、租赁、维修及其居间、委托、行纪合同;九是特许加盟合同;十是商业超市进货交易合同。用行政指导方法,运用提示、告诫、约见等方式引导格式条款提供方改进格式条款,逐步杜绝格式条款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

  同时,房山工商分局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通过公开听证的方式制定和发布有关行业交易合同的核心条款及禁止性规定。

  四、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合同违法行为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合同领域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查处合同欺诈违法行为,努力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交易环境。在监管工作中重点查处以下几类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虚构合同主体,用已被吊销企业的名义或者盗用、冒用其他组织或者个人的名义签订合同。

  (二)伪造合同,虚构货源、合同标的物、销售渠道、质量标准等。

  (三)故意交付部分货物(货款)骗取全部货款(货物),或者骗取货款(货物),拒不交付货物(货款)。

  (四)利用虚假广告或信息,诱使他人订立合同,骗取中介费、立项费、保证金、培训费、加盟费、设备费等费用。

  (五)以特许加盟、连锁经营、技术转让等为名,以高额利润为诱饵,诱使他人订立合同。

  (六)当事人无实际履约能力,采取欺诈手段订立或者履行合同,骗取对方当事人的价款、酬金或者货物;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做担保的。

  (七)在合同中设置事实上不能履行的条款,造成对方当事人无法履行合同。

  加强合同行政监管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全区尤其是各相关部门在贯彻本意见时,要思想认识到位,组织落实到位。统一思想,高度重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治理投资环境,整顿交易秩序,树立名实相符的“诚信立区、信用房山”的新形象。

篇十一:强化海外合同的监管

 海外监管合规下的信息科技管理

  作者:高岩

  来源:《中国金融电脑》2017年第12期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契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大力拓展海外业务。截至2016年末,有20家中资银行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逾千家海外分支机构,总资产破万亿美元。在机构数量快速扩张、网络布局持续优化、资产规模稳步攀升的同时,中资银行的海外拓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依托集中统一的技术平台满足各国差异化的监管要求即是面临的重大考验之一。

  海外国家和地区信息科技监管大多具备“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的监管体系。其中,欧美发达国家对信息科技的监管较为严格,其监管要求几乎覆盖信息科技的所有领域;在亚太区域,以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在历经金融业蓬勃发展及金融危机的重创后,监管态度更加审慎,其监管机构除定期对已发布的监管要求做出修订完善,还紧跟经济与科技发展形势,强化了网络安全、数据保护的监管要求;近年来欧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势头虽已大幅放缓,但欧盟在个人隐私保护方面的要求更趋严格,金融机构需从基础设施建设、系统访问控制和数据加密保护等多角度进行积极应对。总体来看,海外国家和地区对信息科技的监管重点聚焦于数据安全防护、外包风险控制、业务连续性管理、电子银行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与审计、IT基础设施与重要信息系统变更等多个方面。对中资银行而言,从新机构开立、业务准入到日常运营,均需要前瞻性考虑这些监管重点。

  以中国银行为例,我行正在实施以“集中统一、转型提升、延伸拓展”为目标的海外信息系统整合转型项目,旨在依托国内IT基础设施及技术架构,将海外机构的信息系统整合上收至国内数据中心运营。自2012年项目启动以来,中国银行已完成亚太、欧非、美洲地区44个国家分支机构的系统上收。项目实施须满足海外机构所在地的监管要求,通过报批报备获得各地监管的理解支持。本文将从中国银行海外信息科技合规的难点着眼,提出海外信息科技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海外信息科技合规的难点

  1.欧盟个人数据保护法案

  欧盟委员会(EuropeanCommission)于1995年颁布了旨在保护欧盟成员国公民个人信息的数据保护指令(Directive95/46/EC,以下简称“95/46指令”)。随后,英、法、德、意、荷、比、卢等欧盟成员国分别根据“95/46指令”在本国制定了更加细化的数据保护法案。2016年,欧盟发布《一般数据保护法案》(GDPR),为加强个人隐私保护、促进欧洲数字化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欧盟数据保护法案严格禁止将个人数据传输到欧盟以外的国家或地区,除非目标传输国家或地区通过完善的数据保护法律体系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并且其个人数据保护能力已得到欧盟数据保护机构的认可。目前瑞士、加拿大等国获得了这一认可。中国不在欧盟数据保护机构认可的国家之列。对中资银行而言,仅可通过两种途径合法传输欧盟公民的个人信息至欧盟境外:途径一,签订欧盟标准数据保护合同条款,明确数据传输方、数据接收方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责任。数据传输方与数据接收方必须无条件同意并遵守条款要求。在数据传输方与数据接收方共同签署数据保护合同条款后,该合同条款需由数据传输方递交本国数据保护机构,在获得认可后方能向数据接收方跨境传输欧盟公民的个人信息。途径二,执行企业约束规则,在机构内部建立完善的数据保护机制,明确机构内部对数据的保护原则,并依据原则对企业内的个人信息进行保护。企业建立企业约束规则,并得到所有欧盟成员国数据保护机构的认可,欧盟分支机构方可在企业内部跨境传输个人信息。

篇十二:强化海外合同的监管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强化合同监管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制定机关

  公布日期

  施行日期

  文号

  主题类别

  效力等级

  时效性

  2011.08.252011.08.25青工商市[2011]144号

  工商管理综合规定

  地方规范性文件

  现行有效

  正文: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强化合同监管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青工商市〔2011〕144号)

  西宁市、海东地区、各自州工商行政管理局,省工商局各直属工商行政管理分局:

  为进一步强化合同监管工作,更好地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强化合同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契约经济,合同已经成为经济交往必不可少的工具,合同的质量决定着市场经济的质量。近年来工商部门合同监管机构撤并、职能弱化,出现了监管盲区,合同欺诈、霸王条款等违规违约行为时有发生,迫切需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加强合同监管工作。为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进一步强化合同监管工作,全面履行合同监管职能,维护市场秩序,服务经济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自觉服务、高效监管、有为维权、严格执法、锤炼队伍的总体要求,以推进基层工商局、工商所提高基层履行合同监管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工商机关合同监管职能,坚持意思自治与适度监管相结合,查处违法与提供指导服务

  相结合,事前防控与时候处理相结合的原则,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明确合同监管工作机构、人员、职责,通过开展“合同帮农”,治理“霸王条款”,打击合同欺诈,规范拍卖行为,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等工作,全面履行合同监管职责。

  三、职责任务

  (一)省工商局的职责任务

  1、深入研究合同监管工作,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围绕省局中心工作检查、指导、考评各级工商机关加强合同监管工作。

  2、研究推行合同示范文本,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开展合同工作督导,并及时总结和宣传各地工商机关合同监管工作经验。

  3、加强拍卖行业监管,规范拍卖行为,维护拍卖市场秩序。

  4、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理顺工作关系。

  (二)州(地、市)工商局的职责任务

  1、根据省局年度工作部署,制订合同监管工作方案,组织落实合同监管工作职责。

  2、督促、指导各县(区)工商(分)局组织开展合同监管工作的宣传、培训,引导企业争创“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对重点企业、龙头企业进行跟踪服务。

  3、开展合同备案工作,检查监督各县(区)工商(分)局推行农牧业订单合同工作落实情况,及时总结推广当地工商系统监管农牧业订单合同的成功经验,研究和解决实施农牧业订单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

  4、推行合同示范文本,加强合同(格式合同)检查和备案工作,组织查处合同违法行为。

  5、指导基层工商局、工商所开展合同备案审查工作和合同违法案件的查办工作。

  (三)县(区)工商(分)局的职责任务

  1、组织开展《合同法》、《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宣传活动;指导工商所开展涉农合同帮扶工程和订单合同监管工作。

  2、加强对涉农企业、农牧户的合同管理知识培训工作,指导涉农涉牧企业建立、健全合同管理机构、落实合同管理人员、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3、前移监管关口,借助行政指导方式,加强对重点商品销售合同、重点服务行业格式合同的审查,帮助经营者及时纠正不规范格式合同内容,并做好合同违法案件的查办工作。

  4、办理动产抵押登记,开展合同纠纷行政调解。

  5、定期召开订单合同分析会,对农业订单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分析,向辖区工商部门反映本辖区内订单合同履行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及建议。

  6、推广合同示范文本,指导工商所做好备案审查和案件查办工作。

  (四)工商所的职责任务

  1、宣传合同法律法规,做好订单合同示范文本的发放及条款解释工作,指导其正确签约。

  2、对辖区内签订的农业订单合同、格式合同进行备案。

  3、加强合同履约检查,及时督促合同当事人依法履行合同。

  4、开展合同纠纷行政调解;

  5、依法查处农业订单合同中的违法行为。

  (五)合同帮扶点的职责任务

  1、受理、调解合同纠纷。调解不成或虽达成调解协议但不能即时履行的,以及不属于工作站管辖范围的,应及时移送辖区工商所。

  2、收集群众对制假售假、无照经营、侵害消费者权益、合同欺诈等违法经营活动的举报,并及时向工商部门反映。

  3、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宣传合同法律法规,为农民群众提供合同法律法规业务咨询服务,指导涉农企业和农户正确使用订单合同示范文本,协助工商部门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实施合同帮扶工程。

  四、主要工作内容

  (一)坚持把打击合同欺诈作为合同监管的重点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结合各地实际,每年至少一次集中时间、力量对重点行业进行专项检查或开展专项整治。一是以农畜副产品定购、加工承揽、房地产开发、商品房买卖、产权交易合同为重点,严厉查处利用合同非法进行房地产开发、商品房买卖的违法案件;严厉查处企业改组、改制中利用合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被侵吞的案件;二是以医疗医药、旅游、中介服务以及重要生产资料交易等领域为重点,严厉查处利用虚假信息诱人签订合同实施欺诈行为的违法案件。把打击合同欺诈、查处违法合同列入重点工作抓好抓实。

  (二)大力开展动产抵押登记。要继续完善登记程序,规范文书格式,建立登记档案,防止重复登记和错误登记。一要拓宽登记主体范围,支持个体工商户和农牧民经营者通过开展动产抵押登记进行融资,允许把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及农牧民以现有的和将有的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及畜产品进行抵押,为个体户、农牧业生产经营者增加更灵活的融资途径。二要拓宽抵押物登记范围,在原先开展机械设备等动产抵押登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展浮动抵押登记、存货抵押登、企业间的非融资性抵押、国外投资机构担保抵押等多种形式的动产抵押登记。三要突出对当地重点骨干企业、涉农涉牧龙头企业、农村牧区种养大户的帮扶,对资金困难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积极想方设法、牵线搭桥,运用动产抵押融资方式帮助他们破解生产经营中的融资难题。

  (三)深入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工商局《关于公示守合同重信用活动优秀单位的意见》精神,加强对“守合同重信用”评比活动各个环节的监管,确保评比活动公开、公正、公平。各地要采取各种形之有效的宣传形式,提升“守合同重信用”在社会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扩大社会影响,积极引导组织企业涌跃参加这项活动,扩大企业的参与面。州、地、市局在报经省局备案后,每年度评比公示一次“守重”企业,在此基础上省局每两年评比公示一批“守重”企业。

  (四)加强合同示范文本的推行和管理工作。凡国家和省局已经发布的示范文本,都要积极引导企业使用。没有国家和省局统一发布示范文本的各类合同,加强备案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断提高合同行为的规范程度。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房地产、保险、供电、供水、供气、邮电、电信等重要部门,使用不规范的合同文本进行检查清理,治理“霸王条款”。

  (五)探讨实行“订单农牧业”、“农牧区土地流转”合同的监管。在促进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积极发挥合同监管作用,要借鉴先进的经验和作法,重点规范、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的标的、期限、价款、付款方式及时间、土地交付时间、双方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等内容,以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维护双方当事人特别是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六)加强合同帮扶点建设,完善工作机制。要以基层工商局、工商所为基础,以村委会和一会两站等组织为依托,加强合同帮扶点的建设,确定合同帮扶联络员1-2人,建立合同备案、回访、争议调解等制度,健全合同指导、服务工作规范化、常态化机制。

  (七)建立合同欺诈行为的预警机制。要认真收集群众投诉和媒体反映等信息,总结合同欺诈行为的特点、规律、惯用手法、骗术类型、高发领域及多发区域,加大宣传攻势,对投资经营风险进行预警。在农畜产品采收期、交易期,农资供需旺盛期,及时作出预警提示;公布利用合同侵害当事人利益的典型案例和警示信息,提高企业、农村牧区生产经营组织和农户的防范意识。

  (八)加强合同争议行政调解工作。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及时受理合同纠纷,以理服人,依法调解,防止矛盾激化,扎实推进行政调解工作。简化调解程序,放宽受理范围,凡以实现经济目的为内容的合同纠纷均纳入受理范围,合同当事人不局限于法人、个人合伙、个体工商户,还包括农村承包经营户及其他经济组织相互间发生的经济合同纠纷。要探索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有机衔接、上下延伸”的机制。

  (九)加强对拍卖市场的监管。维护拍卖市场的秩序,要对拍卖企业进行专项整顿,整顿的重点是:一是未登记设立的拍卖企业;二是拍卖人及其工作人员参预竟买或委托他人代为竟买;三是拍卖人在自己组织的拍卖活动中拍卖自己的物品或财产权利;四是委托人参与竟买或委托他人代为竟买;五是竟买人之间及竟买人与拍卖人之间恶意串通等违法行为。同时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转让、租赁、处置等委托合同的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十)加强宣传、培训和指导等服务工作。要积极开展针对农民、农牧经纪人和涉农涉牧企业的合同法律法规宣传培训,为广大农牧户、农牧区个体工商户、农牧业生产经营者、涉农涉牧企业等提供动产抵押融资、合同签订履行及合同示范文本等方面的指导、咨询以及争议调解等各种合同服务,积极参与农村牧区土地承包、土地流转等合同的指导与服务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全面履行合同监管职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落实一把手负责制,由主管局长亲自抓,形成相关科室配合,业务科室牵头推进的工作格局。要结合基层建设工作认真开展合同监管,制订年度合同监管计划,突出重点、落实责任、细化措施、鼓励创新,抓好落实,推进工作。

  (二)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州地市工商局要至少确定1名合同监管工作负责人员,县、区(分)局要配备2名以上熟悉合同监管业务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专(兼)职人员,工商所(队)要配备1名合同专管员,以适应新形势下合同监管工作的要求。

  (三)加强业务培训。合同监管工作法律性很强,要加强合同监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经验交流、专题培训、案例分析,以考促学等多种方式,提高合同监管干部的业务素质。

  (四)强化责任管理。合同监管工作要做到五定,即:定人员、定责任、实绩效、定标准、定奖惩,把各项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对不作为、过失、过错、渎职的要问责。

  (五)扎实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要重视业务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明确专人负责,力求统计数据准确、及时,口径统一。要加强文字材料报送和信息宣传工作,及时发现和总结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扩大合同监管服务工作的权威和影响力。要充分利用业务软件和内部局域网工作平台,扎实推进办公自动化建设,不断提高业务工作信息化水平。

  (六)建立督导、考核机制。省局将把合同监管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每半年对各地合同监管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或考评,并列入年终考核范围。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也要建立相应的考评奖惩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指导工作。同时,要及时发现典型,采取形之有效的方式推广经验,全面推动工作。对领导不力、任务不落实的单位和分管领导,要实行领导谈话和重点帮扶等措施,促其履行职责、做好工作。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结束——

篇十三:强化海外合同的监管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关于加强国有企业海外项目监管的几点思考

  作者:王珂平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5年第22期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674-1145(2015)11-000-02

  摘

  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入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许多大型国有企业制定并实施“走出去”战略。一些企业加大开发海外市场力度,规范海外项目管理行为,有效规避海外项目风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但也有一些国有企业由于缺乏海外项目管理经验,缺乏对海外项目的有效管理和监督,致使一些海外项目出现了效益不好、严重亏损甚至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现象,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企业如何进一步加强海外项目监管、有效规避海外项目风险、顺利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国有企业必须正视和破解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国有企业

  项目监管

  管理

  机制

  一、正确认识加强海外项目监管的重要性,是预防国有资产流失的首要前提

  企业走出国门,开发海外市场,开展国际合作,仅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第一步。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实现国有资产增值,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积累海外管理经验,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才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最终目的。由于海外项目身居异国他乡,远离企业本部,远距离的监督和遥控式的管理,容易形成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的死角;由于社会制度不同,价值取向各异,海外特殊的人文环境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容易使少数意志薄弱者产生“非分”之想,行侵吞国有资产之举;由于海外项目的管理人员一般较少,权力相对集中,容易产生个人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由于内外法律不同,工作环境复杂,容易使少数腐败分子钻法律差异的空子,使其违纪违法行为难以得到及时、严肃的惩处。“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如果各级领导人员缺乏对海外项目管理和监督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放松了对海外项目的有效管理和监督,必然危及国有资产的安全,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海外项目缺乏必要、系统的管理和监督,必然会成为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主“渠道”,加强海外项目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是预防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积极思考、不断创新海外项目管理和监督手段,不仅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刻不容缓、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建立健全海外项目监管的体制和机制,是预防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基础

  我国海外项目多以工程项目为主,往往是开工出境,竣工回国,具有驻外时间不一、长期流动分散的特点。加强海外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必须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建立健全海外项目管理和监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坚决控制自然人股份的代持权。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一)要探索建立海外项目区域监管的工作机制

  目前,许多国有企业海外项目在世界各地动态分布不均,海外项目按照企业隶属关系实行垂直管理,往往一个区域里同时有若干家中国的企业在施工和管理,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这种海外项目的领导体制和监管机制,致使管理机构重叠,管理方式多样,管理费用加大,管理和监督工作难以取得实效。要加强对海外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必须建立健全上下统一、左右联动的海外项目领导体制和监管机制。对于海外项目比较集中的区域,国有企业可通过协商,以一个国有企业为主,建立区域性的管理机构,统一协调和管理所辖区域各单位的海外项目,统一加强对各企业项目的监管。

  (二)要探索建立具有海外项目特点的管理制度

  从不同国家和地区法律、环境、价值观的角度看,海外项目有其特殊性;从我国国有企业的整体来说,国有企业又具有一般性。因此,海外项目的管理制度既要突出所在国的特点、具有特殊性,同时又要具有中国国有企业的特征、具有一般性。特殊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海外项目(机构)的设立、海外项目(机构)的产权管理、海外项目(机构)的财务管理、海外项目(机构)物资(设备)购置、海外项目(机构)管理人员考核、财务人员委派、财务管理等工作制度和办法。必须严格执行的常规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三重一大”问题集体讨论、外事管理、因公出国(境)人员审查管理、员工从业回避、内部审计、人事管理、生产经营以及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等制度和办法。

  (三)要探索建立控制自然人股份代持权的机制

  有些国家法律规定,要承揽本国工程项目,必须在本国注册成立合资公司;要在当地组建合资公司,必须以自然人名义持股。在拓展海外市场、在当地组建合资公司时,要坚持“公司授权、个人持股、依法承诺、公司所有”的股权自然人代持模式,既保证国有资产以自然人名义合法注册,又确保国有资产属性不变,防止个别人借自然人持股侵吞国有资产。一是坚持集体研究决定原则,确保将股份授权给那些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高级管理人员代为持有;二是代持人必须依照法律对委托持有的国有资产股份做出书面承诺,确认代持股权为总公司或所属单位所有,总公司或所属单位可随时收回或转移授权;三是必须及时将承诺书等法律文书交由总公司或所属单位保存;四是坚持持股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海外项目经营者不得持有大量股权。

  三、加强对海外项目的管理和监督,是预防海外项目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保证加强对海外项目的管理和监督,主要是严把“五关”:

  (一)严把人员关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要选择那些思想好、业务精、作风硬的人员,到海外项目工作;挑选那些政治强、作风正、善管理、熟悉国际商务的同志,担任海外项目的领导职务;选拔那些党性观念强、在海外项目中业绩突出、善于把握大局、应对复杂形势和突发事件的同志担任主要领导职务。

  (二)严把考核关

  国有企业要定期对区域性海外项目管理机构领导班子及主要负责人进行全面考核,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根据工作业绩做出评价。对不适应工作的,要及时作出调整;对存在违纪现象的,要及时立案调查处理;对触犯刑律的,要及时遣送国内,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三)严把财务关

  在坚持财务人员委派制的前提下,调动海外项目资金或处理海外项目资产,必须由国有企业总部审批,并实行海外项目部经理和财务主管双签制,大额度资金调动或主业资产处理可实行区域性海外项目管理机构、海外项目部经理和财务主管三签制。必要时,可邀请或接受具有国际财务监审资质机构进行审计。

  (四)严把决策关

  海外项目重大问题决策必须坚持“三重一大”原则,重要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调动使用必须集体研究决定。在重大决策前,要认真研究当地的法律和规定,了解当地的风俗和传统习惯,联系我国国情和国有企业实际,制定首选方案、预定方案和应急方案供集体研究决策。

  (五)严把购销关

  海外项目物资设备购置和废旧物资处理,必须坚持购销计划权、招标询价权、市场购销权、验收结算权等购销职权分离的原则,原则上在国内招标购销;因质量、价格或设计因素不能在国内采购的,由区域性海外项目管理机构负责比质、询价、统一购销,有条件的必须采取招标形式实行海外项目的物资设备“阳光”购销。

  四、加强海外项目的党风廉政建设,是预防海外项目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措施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中,决不能忽视、放松或放弃海外项目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组建海外项目部、区域性海外项目管理机构时,要根据项目规模和区域大小,同步建立党的组织和纪检组织;挑选那些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敢于坚持原则的党员领导干部担任各级海外项目党组织负责人,切实加强对海外项目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二)健全制度,加强教育

  海外项目党组织要结合海外项目实际,及时建立健全党组织工作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认真履行党组织的各项职能。有条件的单位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通过建立党风廉政建设网站等形式,及时向海外项目传送学习资料和信息,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

  (三)突出重点,效能监察

  效能监察是推进国有企业强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海外项目要突出经营开发、物资购销、机械租赁、财务管理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深入开展效能监察,不断提高管理效能,有效规避海外风险,推进海外项目持续健康发展。

篇十四:强化海外合同的监管

 企业海外经营合规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目的及依据

  开展海外经营是中国企业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重要方式。强化合规经营意识是企业海外经营行稳致远的前提。为了更好地引导企业规范海外经营合规管理工作,倡导企业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参照GB/T35770《合规管理体系指南》及有关国际合规规则,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指引适用于在境外开展对外贸易、境外投资、海外运营以及海外工程建设等“走出去”相关业务的中国境内企业及其境外子公司、分公司、代表机构等境外分支机构(以下简称“企业")。

  第三条

  基本概念

  本指引所称合规,是指企业及其员工在开展业务时遵守我国及业务所在国法律法规、缔结或者加入的有关国际条约等,遵守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和自律规则,遵守行业公认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要求.

  第四条

  合规管理框架

  企业合规管理应以倡导合规经营价值观为导向,明确合规管理工作内容,建设合规管理组织架构,识别评估合规风险,编制合规管理规范,执行合规管理制度,强化合规运行机制管控,完善合规评审与改进,构建完整的合规管理系统,培育合规管理文化,形成重视合规经营的企业氛围。

  第五条

  合规管理原则

  (一)独立性原则.企业合规管理应从制度、组织和人员安排及汇报规则上保证独立性。合规管理部门及人员承担的其他职责不得与合规职责产生利益冲突。

  (二)适用性原则。企业的合规管理应从业务规模、发展状况等实际出发,兼顾成本与效率,强化合规管理制度以及流程设计的可操作性,提高合规管理的实用有效性.同时,企业应随着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持续调整和改进合规管理体系。

  (三)协调性原则.企业合规管理应融入日常经营管理体系,避免合规管理与业务经营相脱离,更好地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第六条

  合规管理目的

  企业合规管理工作应确保其对外贸易、境外投资、海外运营以及海外工程建设中全流程、全方位的合法合规,符合境内外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避免重大合规风险,保障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七条

  对外贸易中的合规要求

  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应遵守与企业业务所涉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在贸易管制与禁止交易方面的法律法规,避免风险.还应特别关注针对中资企业或可能对中资企业产生影响的贸易管制、贸易救济调查,包括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问题。

  第八条

  境外投资中的合规要求

  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应严格遵守国内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同时遵守业务所涉国家(地区)政府关于外资准入、贸易管制、国家安全审查、行业监管和反垄断申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确保合理有序开展境外投资活动,防范和应对境外投资风险,实现境外投资阶段全流程的合法合规。

  第九条

  海外运营中的合规要求

  企业开展海外运营,应严格遵守国内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全面把握境外机构管理和运营涉及国家(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劳工权利保护、环境保护、反贿赂、数据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反洗钱、贸易管制等方面的监管要求,确保境外机构管理和运营始终合法合规。

  第十条

  海外工程建设中的合规要求

  企业开展海外工程建设业务,应严格遵守国内有关部门的法律法规、监管要求以及业务所涉国家(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如投标管理、合同管理、项目履约、捐赠与赞助、劳工管理、第三方连带合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监管要求,防范海外工程建设中的重大合规风险,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条

  分层治理结构

  企业应结合发展需要,按照“统一协调、分层管理"的原则,建立权责清晰的分层合规治理结构。分层合规治理结构是指在决策、管理、执行三个层级上划分相应的合规管理责任,以解决企业治理结构纵向层级上的合规管理分工问题。

  (一)企业的决策层在合规治理中应以保证企业合规经营为目的,通过原则性顶层设计,解决合规管理工作中的权力配置问题。

  (二)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应分配充足的资源建立、制定、实施、评价、维护和改进合规管理体系及其绩效成果。

  (三)企业的各业务部门及境外分支机构应及时识别更新归口管理业务领域的合规标准规范,更新合规管控措施,执行合规管理制度和程序,收集合规风险信息,落实相关工作要求。

  第十二条

  合规管理机构

  企业应根据业务性质、地域范围、监管要求等设置相应的合规管理机构。合规管理机构一般由合规委员会、首席合规官和合规管理部门组成.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不设立专门的合规管理机构,由相关部门履行合规管理职责,同时明确合规管理负责人.

  (一)合规委员会

  企业可在决策层设立合规委员会,作为企业合规管理体系的最高负责机构.合规委员会应履行以下合规职责:

  1。确认合规管理战略,明确合规管理目标.

  2.建立和完善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审批合规管理制度、程序和重大合规风险管理方案。

  3。听取合规管理工作汇报,指导、监督、检查合规管理工作。

  (二)首席合规官

  企业应任命专职的首席合规官,或由总法律顾问担任合规负责人。首席合规官或合规负责人是企业合规管理工作具体实施的负责人、决策者和日常监督者,对企业合规管理工作负具体管理责任。首席合规官或合规负责人应履行以下合规职责:

  1.贯彻执行企业决策层对合规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全面开展并具体实施合规管理的各项工作。

  2。协调合规管理与企业各项业务之间的关系,监督各业务部门、所属机构合规管理执行情况,及时解决合规管理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3。领导合规管理部门,完善组织队伍建设,做好人员选聘培养,监督各级合规管理部门认真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三)合规管理部门

  企业应根据发展需要,设置专职的合规管理部门,或者由具有合规管理职能的相关部门承担合规管理职责。合规管理部门应履行如下合规职责:

  1。持续关注我国及业务所涉国家(地区)法律法规、行业监管要求和国际规则的最新发展,及时为决策层高级管理层提供合规建议。

  2.识别合规义务,将其转化为可行的方针、程序和流程,并及时将新识别出的合规职责融入现有方针、程序和流程。

  3.制定并执行风险导向的合规管理计划,包括特定政策和程序的实施与评价、合规风险评估、合规性测试、合规培训宣传等。

  4.审查评价企业各项政策、程序和实施细则的合规性,组织、协调和监督各业务条线和内控部门对各项政策、程序和实施细则进行梳理和修订。

  5。为员工提供或组织持续合规培训,提供与合规程序和参考资料相关的资源,提供关于合规相关事项的客观建议,并成为员工咨询有关合规问题的内部联络部门。

  6。组织制定合规管理程序以及合规手册、员工行为准则等合规指南性文件,评估合规管理程序和合规指南性文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为员工遵守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和国际规则提供指导。

  7。积极主动地识别和评估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合规风险,并管理与供应商、代理商、分销商、咨询顾问和承包商等第三方(以下简称“第三方")相关的合规风险。为新产品和新业务的开发提供必要的合规性审查和测试,识别和评估新业务方式的拓展、新客户关系的建立以及客户关系的性质发生重大变化等所产生的合规风险.

  8。推动将合规责任纳入岗位职责和员工绩效管理流程。建立合规绩效指标,监控和衡量合规绩效,识别改进行动的需求.

  9。建立合规报告和记录系统,制定实施资料管理流程。

  10.确保按计划周期评估合规管理体系,实施充分且具有代表性的合规风险评估和测试,包括通过现场审查对各项政策和程序的合规性进行测试,询问政策和程序存在的缺陷,并进行相应的调查。

  11。建立并保持与境内外监管机构日常的工作联系,确保在建立、实施和维护合规管理体系流程中能够获得适当的专业建议.跟踪和评估监管意见和监管要求的落实情况。

  第十三条

  合规管理协调

  (一)与业务部门分工协作

  合规管理需要合规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密切配合.企业应把不同类型合规风险的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业务部门或境外分支机构,履行以下合规职责:

  1.识别业务范围内的合规风险,向合规管理部门提交风险评估报告。

  2。按照合规要求完善业务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确保员工合规履职。

  3。管理业务系统内的合规审核事项。

  4。组织或者接受合规检查,协助或者配合违规查处。

  5。组织或者监督业务系统内不合规行为的整改。

  (二)与监督部门的分工协作

  合规管理部门与其他具有合规管理职能的监督部门应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企业应根据风险防控需要以及各监督部门的职责分工划分合规管理的职责,解决企业组织架构中横向职能部门之间的合规管理责任划分问题,确保各业务系统合规运营。

  (三)与外部监管机构沟通协调

  企业应与境内外监管机构建立沟通渠道,构建公开透明关系,了解监管机构期望的合规流程,制定符合监管机构规则的合规制度,降低在报告义务和遭受处罚等方面的风险。

  (四)与第三方沟通协调

  企业应当向重要的第三方传达合规要求,包括自身的合规要求和对对方的合规要求,并在商务合同中明确约定。

  第十四条

  合规行为准则

  企业应制定合规行为准则,主要内容应适用于从事海外经营相关业务的所有员工,以及代表企业从事海外经营活动的第三方。

  合规行为准则规定了在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和标准,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合规制度,是其它合规制度政策的基础和依据。包括但不限于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依法纳税,维护公平竞争、防止贿赂腐败、回避利益冲突、保护企业资产、保障信息安全等方面,以便从源头上规范基本要求和管控流程.

  第十五条

  合规管理办法和规范

  在统一管控的基础上,企业应在合规行为准则的基础上,针对特定主题或特定合规风险领域制定具体的合规管理办法和规范,适用于全体员工、企业各部门及第三方,为企业日常运营活动中的主要合规风险领域提供具体指导原则和标准。包括但不限于:礼品及邀请政策、举报管理和内部调查政策、人力资源合规政策、赞助及捐赠政策、反洗钱政策、商业伙伴合规管理政策等。

  从建立相应的合规运营制度入手,进一步规范日常合规管理的决策机制和运行机制,实现规范运营、动态监管.

  企业还应针对特定行业或地区特有的合规要求制定专门的合规管理制度。不同行业或地区的合规标准各异,企业需要根据相对应的国家(地区)法律法规、行业监管要求等,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合规风险管理制度.比如,金融行业的反洗钱政策,银行、通信、医疗等行业的数据信息保护政策等。

  第十六条

  合规操作流程

  企业境外分支机构可结合境外运营的实际,针对合规政策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流程。也可将具体的标准和要求融入到现有的相关业务流程中去,以便让员工明确合规政策需要怎么去做、标准是什么、由谁来决定等,确保各项经营行为合法合规开展。

  第十七条

  合规培训

  企业应将合规培训纳入员工培训计划.从事海外经营相关工作的部门和驻外分支机构的所有员工,均应接受合规培训,了解并掌握企业的合规管理

  制度和风险防控要求。各级领导应带头接受合规培训,对高风险领域、关键岗位员工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合规培训。

  第十八条

  合规汇报

  合规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向决策层和高级管理层汇报合规管理情况.汇报内容一般涉及:合规风险评估情况,合规培训的组织情况和效果评估,发现的违反合规的事项以及处理情况,违规行为可能给组织带来的合规风险,已识别的政策或流程上的漏洞或缺陷,建议采取的纠正措施,合规管理工作的整体评价和分析等。如果违规行为性质严重并有可能给组织带来重大合规风险,合规部应当立即向决策层和高级管理层汇报,提出风险警示,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第十九条

  合规考核与评价

  合规考核评价应全面覆盖海外经营相关部门和境外分支机构的各项管理工作.合规考核和评价结果应作为海外经营相关部门和境外分支机构依法合规经营管理考核指标评分的重要依据.

  海外经营相关部门和境外分支机构可以制定单独的合规绩效考核机制,也可以将合规考核标准融入到总体的绩效管理体系中。考核结果应与单位评优评先、各级领导职务任免、员工职称职务晋升以及薪酬待遇等挂钩.

  考核机制可采取各种形式,制定详细的合规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按时完成或参加所有的合规培训;严执行组织合规政策和流程;积极支持和配合合规管理机构工作;及时汇报合规风险以避免或减少损失和负面影响等。

  第二十条

  合规咨询与审核

  海外经营相关部门和境外分支机构及其员工在履职过程中遇到合规风险事项,应及时主动寻求合规咨询或审核支持.

  企业应该针对高合规风险领域规定强制合规咨询范围。在涉及招标投标、物资采购、投融资业务、进出口贸易、安全生产、劳动用工、资产处置等重点领域或重要业务环节,主动咨询合规管理部门意见.合规管理部门应在合理时间内答复或启动合规审核流程。

  对于重大复杂或专业性强且存在重大合规风险的事项,合规管理部门应按照相关制度和流程听取企业法律顾问意见或委托专业机构召开论证会后再形成审核意见.

  第二十一条

  合规举报和调查

  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本企业的合规信息举报体系。员工、客户和第三方均有权进行举报和投诉,企业应充分保护举报人。

  合规管理部门应针对举报信息制定调查方案并开展调查.形成调查结论以后,企业应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对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第二十二条

  合规审计

  企业合规管理职能应与内部审计职能分离。企业审计部门应对企业合规管理的执行情况、合规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等,单独或结合常规审计项目进行审计评价.审计部门应即时将合规性审计结果告知合规部门。

  第二十三条

  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因企业或其员工在开展业务时未遵循相关法律、规则和准则,而发生使企业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合规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是合规管理体系实施的基础,合规风险识别评估工作质量决定合规管理体系的整体水平。

  第二十四条

  合规风险识别途径

  企业应当建立必要的制度和流程,识别新的和变更的合规要求.围绕关键岗位或者核心业务流程,通过合规咨询、审核、检查,违规查处、合规考核和评价等内部途径识别合规风险,也可通过外部法律顾问咨询、持续跟踪监管机构发布信息,以及参加行业组织研讨等方式获取了解外部监管政策的变化,识别合规风险。企业境外分支机构应熟悉业务所涉国家(地区)的经营环境,了解其合规监管的重点问题,以便有效识别各类合规风险,具体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1.聘请合格的中国或外国律师事务所为常年法律顾问。通过法律顾问随时了解掌握所在国(地区)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的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证始终处于合规运营的良性轨道.

  2.借鉴同行业企业的经验和教训。收集其他企业在境外经营的案例,剖析其成功或失败的内外原因,关注业务所在国合规监管的特殊要求。

  3。确认合规风险种类.深入研我国及业务所涉国家(地区)法律法规、缔结或者加入的有关国际条约等,对合规管理现状进行梳理,确认合规管理存在的风险.

  第二十五条

  合规风险评估

  企业应通过分析违规或可能造成违规的原因、来源、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合规风险评估。

  企业应根据企业的规模、目标、面临的市场环境及风险状况确定合规风险评估的标准和水平.通过与企业可接受的合规风险水平比较,设定评价标准以及合规风险管理的优先级,以助企业集中资源优先处理更高级别的风险,并对识别评估出的合规风险采取恰当的控制措施.

  第二十六条

  合规风险评估报告

  企业合规风险评估后应形成评估报告,供决策层、高级管理层和业务部门使用。评估报告内容包括风险评估实施概况、合规风险基本评价、原因机制与可能的损失、处置建议和应对措施等。

  第二十七条

  合规评审

  为促进合规体系的不断完善,发现和纠正合规管理贯彻执行中可能的问题,企业应定期对合规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审查体系设计的全面性、执行措施的有效性。合规管理部门在开展效果评价时,应考虑企业面临的合规要求和承诺的变化情况,不断调整合规管理目标,更新合规风险管理措施,以保障企业能够满足内、外部合规管理要求。

  第二十八条

  持续改进

  企业应根据合规评审情况,进入合规风险再识别和合规制度再制定的持续改进阶段,完善合规管理长效机制,保障合规管理体系全环节的稳健运行。企业应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对合规行为的监督检查及对违规行为的追责处罚,及时整改,推动合规管理体系建设。

  第二十九条

  合规文化建设

  企业应将合规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树立依法合规、守法诚信的价值观,不断提升员工的合规意识和行为自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营造依规办事、按章操作的良好文化氛围,形成和谐友善的企业外部环境。

推荐访问:强化海外合同的监管 监管 强化 合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