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博彦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疫情防控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课下载 > 正文

党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4篇

时间:2022-11-16 16:40:07 浏览量:

党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4篇党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  .精品文档.  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  第六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01全国16)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4篇,供大家参考。

党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4篇

篇一:党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

  .精品文档.

  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

  第六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01全国16)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是指A.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调整城市与农村的关系.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D.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2.(01广东17)人民公社体制约存在()A.10多年B.20多年.30多年D.40多年3.(01全国春季17)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A.借鉴了苏联的经验教训B.反映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已经基本消灭的客观实际.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D.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4.(01全国春季19)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期间,代表们“白天出气,晚上看戏,两干一稀,大家满意”。这里说的“出气”实际上是指A.对“大跃进”中的“左”倾错误进行批评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3

  .精品文档.B.对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协议的行为进行谴责.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进行斗争D.对“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人进行平反5.(03江苏15)中共八大确立的经济建设方针是()A、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6.(03上海历史18)“人们对于经济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为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开始于A.1949年B.1956年.1966年D.1978年7.(03上海历史19)“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8.(04广东16)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目的是A.解决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问题B.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D.落实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经济方针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13

  .精品文档.9.(05江苏15)下列史实的先后顺序是①“一五”计划的完成②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③中共“八大”召开④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②④①③D.④②③①10.(05广东综8)1957年——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A.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B.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遭到建国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1.(05广东14)下列哪个运动包含反官僚主义的运动A.延安整风运动B.“五反”运动.1957年整风运动D.“批林批孔”运动12.(05广东15)下列各项中属于“大跃进”运动中泛滥的“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是A.高指标B.高投资.高积累D.高能耗13.(2006年广东综合)“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中学历史教学园地A.延安大生产运动B.农业合作社高潮中学历史教学园地zxls..“大跃进”运动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中14.(2006年四川卷)多种材料的辨析与运用是重要的历史研究方法。下列材料与四川历史具有直接关联的是①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13

  .精品文档.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局部图案②白马寺③毛泽东长征诗部分“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④成昆铁路通车

  A.①②③B.①②④.①③④D.②③④15.(2006年广东历史卷)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1957年的整风运动B.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反右倾”斗争D.“化大革命”16.(07广东单)13.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决定在三年时间内减少2000万城镇人口。其主要目的是A.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B.加快城市化的进程.支援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D.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17.(07山东)13.1964年,周恩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13

  .精品文档.18.(07广东基)25.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1956—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19.(07广东理综)65.“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麻城和福建南安的田野上腾空而起。”这则报道可能发生在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期间B.“大跃进”运动期间.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D.杂交水稻推广后20(.07全国I)21.图六反映的是1956年-1965年间我国:A.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B.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D.石油生产的就本状况21.(08北京)19.《北京晚报》1958年创刊,后一度停刊,1980年复刊。下列各组口号与上述“创刊”“复刊”时间相符的是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和平统一”B.“反贪污、反浪费”“改革开放”.“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拨乱反正”D.“向雷锋同志学习”“实现四个现代化”22.(08宁夏)33.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这主要是因为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病充分暴露B.国民经济出现

  

篇二:党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1)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2)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了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开始乐向世

  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进军。(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

  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

  (4)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往探索中又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思想,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

  (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6)进行整风和提出建设"六又"政治局面等思想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2、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是了不起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人民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奋斗的伟大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为我们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开拓了可以依靠的阵地,为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

  随着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形成,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门益明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业部门不仅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大量的日用消费品,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大批燃料、动力、原材料和技术装备,而且还为出口提供了相当数量的产品,它使中国在赢得政治上的独立之后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

  集中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在当时物质缺乏、经济基础薄弱的条件下,起到了积极作用。它有利于把有限的资金、物力和技术力量集中起来,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的完成,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

  3、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

  历史地位?

  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1)关于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A、基本国情:中国是个大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生产力不发达,也很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B、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还需一个完善和巩固的过程,并且认为这个过程的时间很长,任务也很艰巨。

  (2)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探索。毛泽东提出,要把“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作为努力的目标;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坚持人民民主,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让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社会主义法制要保护劳动人民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社会生产力。

  (3)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的探索。毛泽东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实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要向科学进军,不能走世界各国发展科学技术的老路,而应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4)关于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方面的探索。毛泽东最早觉察到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危险,号召共产党人提高警惕,同这种危险作斗争。同时,他又十分警惕党在执政以后可能产生的种种消极现象。为此,他提出: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地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依靠人民群众行使这个权力,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必须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平等待人;必须防止在共产党内、在干部队伍中形成特权阶层、贵族阶层,坚决地反对党内和干部队伍中的腐败现象;必须切实解决“培养无产阶级的革命接班人”的问题。

  (5)关于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的探索。毛泽东提出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指导思想;还提出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

  局的方针,并为巩固国防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积累了军事斗争同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相结合的独创性经验。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阐明的这些重要思想,为党继续进行探索并系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所以,薄一波同志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于毛,成于邓”。胡绳同志也曾经指出: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他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抗拒来自国外的强大影响和强大压力,从而发动并且坚持进行这种探索。所以毛泽东作为这种探索的开创者的历史功绩应当用最浓的笔墨记载在史册上。”

  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A、毛泽东的一生来看,他不愧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B、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作出了重大的贡献。C、他的后半生,领导党和人民抵御来自国外的威胁和压力,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探索。这些重要的历史功绩和探索的首创精神,是应该充分肯定的。D、他在探索过程中发生的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走了大的弯路,这是应该引为沉痛教训的。E、全面评价毛泽东的一生,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是不可磨灭的。

  

篇三:党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本章主要概述1956-1976年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艰苦探索的历史时期。一方面共产党人积极务实,努力工作,全国人民满腔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另一方面中共未对社会主义建设之路有完整地认识,这就使得这个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失误、挫折,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成绩与失误并存,即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本章主要内容:按照社会主义探索的历史进程分为两个阶段,1956至1966年是全面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曲折探索时期,期间面临的两大问题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八大提出的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方针和设想、八字方针的提出和七千人大会的总结等都是这个时期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成果。而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派斗争等,是在曲折的探索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但能有错必纠,时错时纠,经历了一段曲折发展的过程后,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1966年至1976十年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的危害,是全局性的错误。不过这一时期,我国国民经济虽遭受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第一节良好的开局

  本节的主要内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以及1957年前为建设社会主义进行的早期积极探索。

  本节的知识要点: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进行“第二次合作”的思考,《论十大关系》的内容、中共八大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长远指导意义。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进入了全面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建国初期我国生产力水平落后,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艰巨事业。刚刚取得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只能根据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设想以及苏联的建设经验来建设新中国。但是学习苏联终究不能代替对本国建设道路的探索,苏联的经验也并不都是成功的。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全盘否定斯大林,在共产国际运动中引起极大震动,帝国主义也乘机掀起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这促使中共中央重新审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客观形势要求中国共产党像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一样,领导全国人民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实行“第二次合作”,在实践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离开知识分子与科学技术是不可能的。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动员全国知识分子积极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起向科学进军的重大战略部署。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又没有现成答案,苏联与其他国家的道路和模式不能完全适合我国情况,全靠我们自己在实践中探索。

  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1

  从1956年开始中共中央领导人开始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进行了一次时间长、内容全又系统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为借鉴,经中央政治局几次讨论,集思广益,最后由毛泽东总结概括,形成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思想。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指出苏联经济体制的弊端,同时为了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概括提出了十大关系,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十对矛盾”,它们实际是一对矛盾: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体制与中国国情的矛盾。《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早期探索的开始。

  2、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中共七大以来的11年间,国内国际发生重大变化。中共八大的基本任务是总结“七大”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和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中共八大是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意义在于提出和初步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它明确指出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对新时期经济建设、民主建设和执政党建设指明方向,并制定了正确的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

  党的“八大”在中共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由于历史条件限制,“八大”对阶级关系变化还有认识不够的地方,对社会主义建设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对焦躁冒进情绪反对不力等。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社会主义建立后,社会主义社会还有没有矛盾?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在1956年的多事之秋,国际上,苏共二十大后相继发生波兰、匈牙利事件;国内接连出现工人罢工、农民退社事件。它表明社会主义仍然存在着矛盾,能否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是关系到能否顺利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的大问题。

  中国共产党认真冷静分析后,对事件原因和形势作了比较客观的估计。基于这种正确的分析,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一理论没有拘泥于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的现成答案,而是根据党民主革命实践和建国后头7年的新鲜经验,对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

  4、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整风、反右派是1957年关系全局的两件大事。它们性质本来不同,但在实际进行中又搅在一起。1957年整风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发扬延安整风传统,加强执政党建设,提高党的素质和领导能力的重大举措。整风中积极听取党外群众的意见,绝大多数党外人士向党提出了宝贵建议,但也有个别人企图乘机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事情正在起变化》的发表,表明整风指导思想发生变化。实际工作中向反右派斗争转变,对右派的判定愈来愈脱离实际,导致右派的数量和处理上严重扩大化。这种错误源于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基本国情认识不够,毛泽东对右派进攻的形势估计脱离实际。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使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遭受了一次严重的挫折。

  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本节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对失误的调整以及对错误进行的科学分析。

  本节的知识要点:正确认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错误、七千人大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八届十中全会的基本内容、1959年“反右倾”斗争的严重后果、“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社会主义建设中失误教训的总结。

  2

  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并不一帆风顺。在经济落后、困难重重的压力下和急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推动下,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快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在它引领下相继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其共同特点都有着急于求成和夸大主观能动性等思想根源,但性质有所不同,前者主要表现在生产力发展方面盲目冒进,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高指标、高速度;后者主要表现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变革方面的盲目冒进,片面追求一大二公。结果,由于决策本身的某些缺陷以及执行中的巨大偏差,忽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忽视经济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造成经济生活连续三年的严重困难。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问题日益暴露,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觉察失误,连续召开一系列会议试图加以纠正。但是由于当时毛泽东等对错误的严重性还缺乏足够清醒的认识,纠正失误并没有触及左倾指导思想,即便已经确定的纠“左”措施,也远未完全贯彻落实。因此整个形势不但没有根本好转,庐山会议后期开始发动的所谓“反右倾运动”使形势进一步恶化。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存在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左”倾错误给国民经济带来极大破坏和混乱,迫使中共中央正视现实,召开了庐山会议。会议期间彭德怀写信给毛泽东,提出从主客观方面总结经验教训,继续纠正“左”的错误。庐山会议由此而风云突变,由纠“左”转向反右。彭德怀、张闻天、黄克诚、周小舟被定性为“彭、黄、张、周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这主要由于他们要求总结“大跃进”、人民公社经验教训的深度和广度,超出了毛泽东所允许的限度和范围,是他不能同意和接受的。庐山会议的转向使纠“左”的进程中断,掀起了继续“跃进”的高潮,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严重后果。

  60年代初期,为克服“大跃进”造成的困难,对国民经济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说明中共中央对经济工作中的失误有所醒悟,并期望通过具体措施扭转局势。为此中共中央于1962年召开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大跃进”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贯彻“八字方针”,促进国民经济好转。不过调整过程中,由于对盲目发动“大跃进”这一错误决策未能从根本上认识;相反,还指望稍加调整后重新实现“大跃进”,也就不可能全面正视和彻底纠正,所采取的措施并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摆脱“大跃进”的轨道,以致经济形势不能迅速摆脱困境。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左”倾错误还有发展。

  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966年正当我国国民经济任务基本完成、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文化大革命”发生,党和国家陷入一场延续十年之久的内乱。“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发动和领导,其主观目的是寻求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办法,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但他据以发动“文化革命”的主要论点则是完全错误。期间关于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社会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已发展到极为严重的程度,对我国阶级斗争形势以及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也作出完全错误的估计。个人专断、个人崇拜之风盛行。中共中央未能及时纠正这些错误,林彪、江青等又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这些错误,导致“文化大革命”欲罢而不能。

  “文化大革命”的发难从文艺、学术、教育界开刀,这也是毛泽东把他赋予文化意义的原因之一。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批判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其批判超出学术范围,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标志“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1967年1月“文化大革命”进入以上海为起点的所谓“全面夺权”阶段。毛泽东认为

  3

  这是“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革命”。在全国掀起由造反派夺取中央、地方以及各行业领导权的狂暴行动。一些老一辈革命家进行了抗争,刘少奇、邓小平、彭德怀等一大批革命家和党员、干部、知识分子等遭到迫害打击。1969年中共九大召开,使文化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

  党的九大以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为争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勾心斗角。林彪集团的阴谋篡权活动被毛泽东察觉后,决定铤而走险策动武装叛变,毛泽东、周恩来机智地粉碎了叛变,林彪及其死党乘飞机外逃,途经蒙古温都尔汗附近时机毁人亡。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形成及其策动的武装政变,是“文化大革命”推翻党的一系列基本原则造成的恶果,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与实践的失败。

  周恩来在毛泽东支持下逐步进行整顿,但是毛泽东不允许从根本上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中共十大继续九大的错误,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结成“四人帮”,王洪文当上中共中央副主席。1974年“四人帮”利用所谓“批林批孔”运动把矛头指向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严厉批评他们,并粉碎了“四人帮”“组阁”阴谋。周恩来病重,邓小平主持中央和国务院日常工作。

  1975年邓小平着手对各方面进行整顿。但是毛泽东不能容忍系统纠正“文化大革命”,又发动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全国再度陷入混乱。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天安门发生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运动,毛泽东对此作出错误判断,并撤销邓小平职务。9月9日毛泽东逝世,在此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毅然粉碎“四人帮”,结束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灾难。

  三、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1、探索中的失误

  1957年以来中共所犯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是中共在独立寻找自己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发生的。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所造成,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完全可以纠正这些错误。

  2、犯错误的原因

  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历史更短,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有些已经比较清楚,更多的还有待于继续探索。中共过去长期处于战争和阶级斗争环境,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容易把不属于阶级斗争问题看作阶级斗争,把党的领袖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某些设想和论点加以误解或教条理解,把阶级斗争扩大化误当成保卫马克思主义纯洁性。斗争方法习惯于过去急风暴雨式群众运动,此外中苏论战挑起的国家争端,导致国内阶级斗争扩大化深入到党内,很难抵制毛泽东提出的一些“左”倾观点。

  党在面临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新任务而需要特别谨慎时,毛泽东的威望也达到高峰。他逐渐骄傲起来,逐渐脱离实际和群众,主观主义和个人专断作风日益严重,日益凌驾于党中央之上,使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不断受到削弱以至破坏。

  3、用科学的态度对错误作具体分析

  我们党敢于正视和纠正自己的错误,有决心和能力防止重犯过去那样严重的错误。在“文革”的特殊年代,毛泽东多次要求全党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在犯错误时,制止和纠正过一些具体错误,保护过一些党的领导干部和党外著名人士。党的干部绝大多数是忠于党和人民的,受打击和迫害的各阶层绝大多数没有动摇热爱国家和社会主义的信念。正由于此,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限制,国民经济虽遭巨大损失,仍取得进展。

  第三节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4

  本节的主要内容: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来取得的建设成就、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结果。

  本节的知识要点:建设中取得的成就、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成果。

  一、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从“一五”时期到1976年的20多年,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打基础的重要发展时期。尽管经历了严重挫折,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仍然比较快。最大的建设成就是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

  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党和政府十分关心人民生活,把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作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较大幅度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初步满足占世界1/4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文化建设方面,扫除文盲、推广普通话,加大教育投资。新中国在核技术、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等尖端科技领域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

  三、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新中国建立后,在独立自主基础上,积极争取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支持,发展同西方国家的民间外交关系,1964年实现中法建交。抗美援朝及随后召开的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极大提高了国际地位。同紧邻的亚洲国家也妥善解决了边界问题,支持越南和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1971年取得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日趋正常化,1972年中日两国发表建交的联合声明。到1976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增加到111个,国际环境大为改善。

  四、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的概括提出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在创建新中国和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制度,作出了一些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创造。探索刚起步时毛泽东就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基本思想,此后在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共产党自身建设等方面阐述了若干重要原则。

  5

  

篇四:党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良好的开局1.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提出[单选]毛泽东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是在1956年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2.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多选、简答、论述](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这个报告主要总结经济建设的初步经验,借鉴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系统地阐述了十大关系。1)基本方针:一定要努力所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双百方针: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根本任务: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2)报告的具体内容有:第一,经济建设方面,提出了若干新方针,基本精神是要在着重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同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农业,并且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沿海与内地两方面的建设积极性。第二,政治建设方面,提出了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要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肃反中坚持“一个不杀、大部不捉”的方针。第三,文化建设方面,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的方针。3)意义:《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2)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1)经济建设上坚持的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2)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3)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1)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2)大会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执政党建设提出了正确的指导方针;3)八大还专门安排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方面代表作大会发言。4)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中共八大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思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大会集中全党智慧总结提出的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成果,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事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5)陈云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2)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3)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基本内容: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系统阐释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概括提出了区分和处理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矛盾的学说;3)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2)意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它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规律,创造性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奠定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基础,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4)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1)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2)整风运动内容: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3)1957年6月8日《这是为什么?》,反右派运动全面展开。如何评价反右派斗争及其严重扩大化的影响?1)对极少数右派分子的进攻实行坚决反击,是完全正确的和必要的,但是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造成了一系列消极影响;2)许多党的干部和有才华的知识分子由此受到长期压抑和打击,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损失,更是党和国家整个事业的严重损失;3)在运动中采取了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错误斗争方式,也是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一个重要因素;4)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一个重要影响,是1957年召开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改变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认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后来召开

  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确认了这个判断,这一理论上和指导思想上的失误造成了长时期的严重后果。【论述】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早期取得了哪些成果?1)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提出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作出了良好的开局;2)中国八大的召开及其作出的正确决策,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大会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执政党建设提出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大会集中全党智慧总结提出的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成果,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事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文章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概括提出了区分和处理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矛盾的学说。二、探索中的严重曲折1.大跃进及其纠正[单选、多选](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教训有哪些?答:1)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能急于求成;2)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路线和政策时必须要立足于基本国情,依据中国的客观实际,实事求是。3)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2)“大跃进”运动发生的原因:1)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全党普遍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2)由于毛泽东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3)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一些坚持正确意见的中央领导人受到批判,“左”倾错误得到发展,偏离了实事求是、稳步前进的正确轨道。4)1958年“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有高指标、浮夸风、瞎指挥、共产风。(3)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评价:这条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国家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总路线提出的“多快好省”这四个字,本来是相互制约的,但在宣传中和实际工作中片面地突出了一个“快”字,提出“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4)第一次郑州会议、武昌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郑州会议、上海政治局会议等,纠“左”的努力。(5)庐山会议及纠“左”进程的中断。(6)“八字方针”,国民经济的调整。(7)七千人大会的召开,实事求是、民主精神和自我批评精神的恢复。(8)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的召开,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2.“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导火线:《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②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中共中央会议有:1966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2)[单选]全面内乱形成于上海造反派“一月革命”的发动。(3)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4)挫败“四人帮”的“组阁”图谋。(5)1975年整顿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多选](6)对“文化大革命”错误进行抵制。①“二月抗争”;②“四五”运动;③邓小平的全面整顿。3.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多选、简答、论述](1)“文化大革命”爆发的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1)我们党在迅速进入社会主义新的历史阶段之后,对于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2)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积累下了丰富的阶级斗争经验,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新事物、新问题时,容易照搬过去的经验,把本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看作是阶级斗争,仍然习惯于采取大规模群众性政治运动的方法去处理;3)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严重破坏,致使党无法依靠制度的和集体的力量及时地发现并纠正错误。(2)对错误进行科学分析:犯错误的时候,党的性质和宗旨没有变;党内外广大干部群众对错误进行了抵制和抗争;毛泽东在全局上坚持错误的同时制止和纠正过一些具体错误。

  (3)在“文化大革命”中取得的成就:1)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3)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4.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早期出现了哪些失误?这些错误的性质是什么?如何正确分析这些错误?(1)严重错误有1)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庐山会议后的反“右倾”斗争;4)发动了“文化大革命”。(2)性质: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所犯的严重错误,包括“文化大革命”在内,是探索中的错误,并不是由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所造成的,作为这些错误的主要责任者——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但也是一位犯了严重错误而不自觉其为错误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尽管毛泽东犯了严重的错误,但就其一生来说,功绩始终是第一位的。(3)分析:首先,中国共产党在犯严重错误的时候,其性质和宗旨都没有改变,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依然取得了重大成绩;其次,党内外广大干部群众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抗战一直没有停止过,并最终取得胜利;再次,毛泽东在全局上对这些错误承担主要责任,但也制止和纠正过一些具体错误;最后,这些错误最终让我们党从中吸取了重大教训,为我们走上改革开放之路提供了启迪,坚定我们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三、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1.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取得了哪些成果?答:1)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等得到长足发展,初步满足了占世界1/4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医疗、科学技术方面等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3)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国际环境得到改善。2.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哪些理论贡献?意义?1)论述了必须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基本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2)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3)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4)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大中小企业并举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5)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要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社会主义法制要保护劳动人民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社会生产力;6)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实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7)在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指导思想;8)关于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毛泽东提出要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危险,同时提出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意义: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阐明的这些重要思想,把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大大地向前推进,为继续进行探索并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系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推荐访问:党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 党课 曲折 社会主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