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博彦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疫情防控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正文

【体育总结】温州市体育局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要点【优秀范文】

时间:2023-05-19 10:27:01 浏览量:

温州市体育局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要点2010年,是全市开展“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之年,也是第十四届省运会和首届省体育大会召开之年。一年来,我市体育工作围绕创建体育强市这一目标,抓住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总结】温州市体育局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要点【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体育总结】温州市体育局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要点【优秀范文】



温州市体育局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要点


2010年,是全市开展“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之年,也是第十四届省运会和首届省体育大会召开之年。一年来,我市体育工作围绕创建体育强市这一目标,抓住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升竞技体育水平这两条主线,突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备战参战省运会和省体育大会、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重点,奋发进取,创新创业,全市体育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群众体育事业得到新发展

以提高全民体质为目标,着力增强基本体育公共服务能力,丰富服务内容和形式,全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蝉联第八届全国“游泳之乡”光荣称号。

1、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一是大力举办市内大型群众体育活动。市本级坚持“一月一主题”,创新载体,丰富内容,广泛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成功举办第30届元旦万人健身跑、第28届春节横渡瓯江冬泳活动等富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活动。在城区,举办温州市第4届社区运动会;在农村,举办温州市第二届“百镇千村万场篮球赛”。一年来,市体育局共举办温州市首届业余五人制足球联赛、温州市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温州市直机关首届综合运动会等16项市级大型体育活动;市本级28个体育协会开展了温州市象棋锦标赛、温州市成人游泳公开赛等150多项体育比赛活动,参加活动十万多人。二是积极参赛省首届体育大会。积极动员、认真组队,做好赛前训练和备战参赛工作,共注册各项目运动员2023人,组织筛选780名运动员,参加了体育大会所有的48个项目比赛,以总分1729.5分的成绩,名列团体总分第三位,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的光荣称号。三是精心承办省内外大型群众体育活动。承办了全国桥牌锦标赛、全国中式8球排名赛、中国业余篮球公开赛(温州赛区)、浙江省第十九届业余羽毛球比赛、浙江省“老年体育特色项目展示”等活动,推进体育交流活动。四是划龙舟活动安全文明有序进行。市、县两级体育部门加强河面安全巡逻和安全指导,鹿城、龙湾、瓯海、乐清等31市体育局严把审批关,共批准龙舟活动数561只,总下水龙舟数2007舟次,参加划龙舟活动人数5万多人,观众100多万人次。整个活动没有出现死人事件和突发性群体事件,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个确保”的工作目标。

2、群众体育基础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积极筹备体育社团组织。2010年新成立了市自行车协会、市高尔夫协会,使我市单项体育协会达到28个。二是加强体育骨干队伍培训。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200多名,使我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7970人。另有150多人参加省局举办的国家级、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国民体质监测指导员培训以及健身气功、地掷球、健美操、风筝、台球、舞龙、龙舟等项目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三是开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创建活动。新建省级青少年体育户外活动营地2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1个、省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3个、浙江省村级体育俱乐部35个,使我市的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达到26个,省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达到4个,浙江省村级体育俱乐部达到152个,温州市村级体育俱乐部达到197个。四是保质保量完成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任务。在全市9个县(市、区)和开发区开展体质检测和问卷调查,共测试幼儿、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四个年龄段的样本4885个,上报样本4041个,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第三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温州片区的监测任务。开展国民体质监测、体育培训、体育器材“三下乡”活动,完成国民体质监测3000例。

3、体育创强活动势头不减

今年以来,市、县两级体育部门按照体育强市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体育创强力度,争创体育强镇(乡)的积极性很高。我们加强了对申报体育创强的24乡镇的指导、培训,永嘉县碧莲镇等24个乡镇通过了省级体育强镇的检查验收,乐清市和平阳县昆阳镇等第二批14个省级体育强镇通过了体育强县、强镇复查验收,使我市体育强县(市、区)达到5个,体育强镇(乡、街道)达到102个。

二、竞技体育工作取得新成绩

以确保在第十四届省运会上取得总成绩全省第三名为主要任务,制定落实业余训练相关政策、扩大训练规模,充分调动市本级和各县(市、区)训练部门备战参赛省运会的积极性,科学训练、认真参赛,竞技体育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积极完善业训布局,强化科学训练

一是完善业余训练布局。在增设了自行车、射箭2个训练项目后,全市共开展26个大项的业余训练,与第十四届省运会竞赛项目全面接轨。扩大业余训练规模,省运会注册运动员适龄运动员2294人,预报名1035人,达到历史最大规模。二是组织科学训练。吸取第13届省运会的经验教训,充分发挥市体科所的技术优势,加强科研测试,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加大科学训练力度,杜绝拔苗助长和急功近利现象。组织了800多名运动员参加冬训、夏训,并组织了部分项目外训和封闭训练,有选择地组织参加热身赛、对抗赛,提高运动队的实战能力。三是继续拓展训练基地。新建温州中学等11所温州市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等29所温州市体育特色学校,使我市的省级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达到6所、省级体育特色学校达到42所、市级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达到20所、市级体育特色学校达到67所,市级青少年训练基地学校达到8所。

2、认真组织比赛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一是认真组织市本级各类比赛活动。2010年共举办了30项市级青少年比赛,全市共有36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各类体育比赛项目。组织参加了省少儿游泳比赛、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省青少年网球冠军赛等9项省级体育比赛,取得较好成绩。承办了浙江省青少年春季篮球锦标赛等比赛。二是加强教练员培训。先后4次举办教练员岗位培训班和专家讲座,邀请北京体育大学陈立人教授、清华大学李庆教授、广东体科所李捷博士、国家集训队教练陈燕北、杨佳熹、八一队体科所袁建琴副所长等一批著名专家学者,为全市专兼职教练员讲课,听课人数600多人次,努力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派出60名教练员参加了总局、省局主办的田径、拳击、跆拳道、摔跤、柔道、网球教练员培训班,进一步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三是加强裁判员队伍建设。举办乒乓球、羽毛球、围棋、象棋等4个项目的裁判员晋级考试培训班,邀请省内知名国家级裁判长讲课,85人获得二、三裁判员证书。派出了143名裁判员参加省局组织的浙江省第14届运动会裁判员上岗培训和晋升一级裁判员考试,进一步提高了我市体育比赛裁判员整体水平。四是规范运动员技术等级审批工作。制定了《温州市等级运动员审批程序》、《温州市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专人负责,严格审批,公开透明,2010年共审批了159名二级运动员。

3、全力参赛省运会,实现预期目标

全心投入、全力以赴、全面备战,组织582名运动员参加了除沙滩排球以外的25个大项比赛,共夺得224枚金牌、141枚银牌、111.83枚铜牌,奖牌总数476.83,团体总分4231.63分,在综合金牌数、奖牌数、总分都名列第三,并荣获了体育道德风尚奖和竞技体育贡献奖,不辱使命,实现了预期目标。在本届省运会上,共有1915次在田径、游泳比赛中破15项省年龄组纪录,1人平1项省年龄组纪录。李朱濠等20名运动员各自都获得2枚或2枚以上金牌,被市政府授予“温州市优秀运动员”荣誉称号,倪卫红等7名教练员被授予“20072010年温州市业余训练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陈荣等3名教练被市政府授予“20072010年温州市业余训练贡献奖”荣誉称号,谢士敏等10名干部被授予“温州市优秀体育训练管理干部”荣誉称号。我市传统强项游泳项目获得24枚金牌,柔道、射击各获得8枚金牌,武术获得7枚金牌;新兴项目体操获得14枚金牌,赛艇获得8枚金牌,自行车获得4枚金牌,游泳队等8支运动队被授予“温州市优秀运动队”荣誉称号。

4、参赛国内外大赛,温籍健儿捷报频传

一是在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我市朱启南、江钰源、陈慧佳、吕志武、潘飞鸿等5位选手参赛,取得713铜、总分88分的优异成绩,实现了参赛运动员人人有金牌的目标。二是在2010年新加坡青奥会上,温籍选手白安琪以21146的成绩打破女子200米仰泳世界青年纪录,夺得金牌,又与她的队员们一起夺得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赛金牌。三是在2010年荷兰鹿特丹体操世锦赛女子全能项目中,江钰源夺得中国体操女子首枚全能银牌,改写了中国女子全能的历史。四是蒋川在2010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上勇夺男子组冠军,成为我国第十四位棋王和温州第一位中国象棋特级大师。五是我市运动员张建艇在2010年创下了亚洲拳王争霸赛、首届中国拳击联赛等各类赛事惊人的5连冠。六是我市运动员2010年获得个世界冠军,分别是朱启南的2010年第50届世界射击锦标赛10米气步枪团体冠军、潘磊的2010年航海模型动力艇项目世界锦标赛冠军并破世界纪录。同时,我市运动员还在世界杯站赛中获254铜,在全国比赛中获263225铜。

三、体育产业在探索中发展。

针对我市体育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规模偏小的现状,我们积极调研,探索、引导、扶持我市体育产业健康发展

1、着力引导和规范体育健身服务业活动

对全市22家评为星级的健身房进行走访、复查,及时纠正健身房管理存在的问题,引导各健身房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努力把健身房行业做大做强。组织天龙网球、平阳艾力斯特等企业参展浙江省优秀体育运动休闲产品博览展示,荣获一等奖。

2、加强高危险性体育场所安全管理

为进一步规范体育产业和市场管理,改变了过去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两级审批的做法,改为属地管理原则,明确了市、县(市、区)两级管理权限和管理职责。召开全市游泳(水上项目)场所管理工作会议,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场所负责人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管理水平,保障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在全市范围开展游泳场所开场前安全检查,确保游泳场所安全。温州体育中心游泳馆蝉联全国“先进游泳池馆”光荣称号。

3、积极创建平安文明体育场所

按照平安体育场所的标准,积极创建温州体育中心平安体育场所。一是加强游泳安全管理。更新了游泳馆跳水池垫层、水道线、冷却塔等游泳馆设施设备,对油锅炉进行热泵加热系统改造,对电子显示屏进行维修。更换了游泳馆破损更衣柜和锁,聘请11名经警充实到游泳馆男更衣室与安检口,实施安全管理。二是加强应急管理。对羽毛球馆地板、卫生间进行改造,在体育各场馆通道内设立应急电源、紧急疏通标志,加强紧急疏散引导管理,防止恐慌性事故的发生。三是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对游泳馆的消防设备进行了整体更新,好又多消防与游泳馆消防系统分离,确定了谁经营谁负责的安全责任目标。一年来,温州体育中心承接文艺演出9次,大型体育比赛活动48次,在体育馆举办活动113天,在体育场举办活动139天,游泳馆、羽毛球馆、体育场晨练常年开放,没有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实现了平安、文明、群众满意的目标。

4、体育彩票发行量首次突破10亿元

2010年,我市体育彩票销量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达10.91亿元,稳居全省第二位,为国家筹集公益金3.43亿元,其中市本级公益金达9600多万元,为汶川地震灾区募集重建专项公益金2578万元。

5、体育竞赛市场有序发展

成功承办了2010年全国蹦床锦标赛、全国空手道冠军赛、世界女子职业高尔夫循环赛-第三站比赛、中美篮球对抗赛、全国足球乙级联赛12场主场比赛等国内重大赛事,取得圆满成功。全市各地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品牌赛事。如永嘉借助楠溪江国家级风景区优势,连续3年举办全国城市定向越野赛;泰顺利用生态、绿色、环保的环境,连续2年举办浙江省山地自行车邀请赛,并引导民资建造浙南首个室内滑雪场和山地自行车比赛场地;龙湾利用民间资本,建造短道汽车拉力赛训练场,举办全国短道汽车拉力赛;洞头利用海洋资源,连续2年举办横渡半屏山海峡冬泳活动;平阳利用乒乓球运动良好的群众基础,承办全国乒超联赛;苍南利用鱼寮风景区沙滩、海洋资源优势,承办浙南片区种文化活动;乐清推出周末篮球赛、足球赛等活动,颇受群众欢迎。

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针对我市体育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现状,我们加大工作力度,加快编制《温州市城市体育设施布局规划》,积极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1、市本级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下半年,市委专题会议对奥体中心建设进行了调整,将三大场馆分散建设,体育场选址龙湾,结合温州体育大学建设;体育馆选址瓯海,结合温州肯恩大学建设;游泳馆拟选址鹿城区七都镇。目前,温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功能定位和建设规模已通过专家论证,奥林匹克体育场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编制完成,划定红线。二是温州市室内体育活动中心。建设项目设计方案20102月份报市规划部门审批,已完成方案设计联席会审、公示、召开听证会等程序;通过审批后即可进行招投标、开工建设。三是温州市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建设项目落户乐清市清江镇,已完成环评、选址论证、控规调整会审等审批手续,落实用地指标,已进入土地审批阶段。四是温州体校2号楼(学生生活训练综合用房)已经竣工,外墙装修已完成,正在内装修。五是温州体校3号楼(学校教学行政楼)。建设项目已立项,完成了施工图设计,正在办理供地手续。六是温州体育运动学校郭溪校区(一期)项目建议书已编制完成。

2、体育“为民办实事”工程圆满完成

在认真总结2009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2010年的体育为民办实事工程,我们做到早启动、早部署、早落实,通过实地调研、会议研究、制定方案、签订责任书等工作,明确和落实了工作任务。投入2000多万元,带动各级财政和社会资金8000多万元,新建370个省小康体育村,30个灯光篮球场、300个健身苑(点)、100个乒乓球室、100个篮球场亮灯工程、10个市级健身广场(全民健身示范工程)、2个省级全民健身广场(体育主题公园)。加大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力度,安排专项经费100万元,给市区每所对外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补助2万元。

五、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以深入开展“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争先创优活动、深化文明机关创建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局系统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1、深入开展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

一是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围绕“转变工作作风、改善发展环境”的实践载体,制定活动方案,认真开展动员部署、学习教育、调查研究等工作,完成了《关于体育社团走“三化”路子的几点思考》等一批调研文章。做好梳理问题、公开承诺、破解难题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深入开展以“双争一满意”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争做创业敬业先锋、争创服务管理品牌、让党员和群众满意。积极开展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与农村党支部结对活动,体育中心党支部结对帮扶平阳县龙尾乡百尖村党支部。三是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将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市、区),实现审批工作重心下移,方便群众办事。按照“取消一批、简化一批、规范一批、提速一批”的要求,对行政审批职能进行整合,对各项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事项流程再优化,压缩了2项审批时限,依法调整了1项审批事项的审批程序和承办时限。研究制定了《温州市体育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执行标准(试行)》,着力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为。四是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建立领导干部联系运动队制度。在第14届省运会和首届体育大会期间,市局领导干部每人联系若干个运动队,及时帮助各运动队解决训练比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导运动队干净参赛、公平竞赛,鼓励运动员赛出水平、赛出成绩。五是建立监督员队伍。聘请了11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和体育爱好者代表担任市体育局特约人员,加强对局系统干部职工的监督。

2、有效深化文明机关创建活动

2009年下半年我局通过复评验收后,我局继续有效深化市级文明机关创建活动,围绕“三优一满意”创建主题和“六个好”的创建标准,深化创建理念、创新工作载体、强化创建措施,有效提高队伍素质、推动中心工作。一是研究制定了《市体育局2010年度深化文明机关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新一轮文明机关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创建内容、创建步骤和工作要求。二是大力营造文明机关创建氛围。加大文明机关创建宣传力度,将《温州市体育局文明用语》和文明机关的创建主题、标准、理念、目标等做成宣传牌,让局机关每位工作人员时刻看到,经常记起。通过短信群发平台,给局机关每位工作人员每周发一条有关文明机关知识的短信,经常提醒大家以文明机关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形成了人人争说文明话、争办文明事、争做文明人,人人参与文明机关创建的良好氛围。三是有效深化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研究制定《温州市体育局党组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以“开卷有益、常学常新”为活动主题,开展每日一小时自学,坚持每月一次集中学习会、每季一次学习研讨会、每年一次学习总结会,有计划、有重点地层层推进。四是积极开展“慈善一日捐”等献爱心活动,市体育局系统270人共捐献慈善款24455元,局机关30人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献爱心款16200元。

3、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在“转作风优环境”活动中,穿插廉政教育,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录像,局领导轮流给党员干部上勤政廉政课,开展反腐倡廉谈心谈话活动,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制定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计划、组织领导与责任分工,规范议事程序,认真落实“一把手”四不直接分管等各项廉政制度,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和直属单位事务公开工作,规范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基建工程和设备采购招投标等制度,与直属各单位、各处室签订了反腐倡廉责任书,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坚定不移地开展反兴奋剂工作,与各比赛单位签订《反兴奋剂工作责任书》。近几年来,我市运动员在各类比赛中没有出现一例兴奋剂问题。 

一年来,我市体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周边城市相比,与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基本体育公共服务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公共体育设施不足,特别是城市中心,群众健身需求与体育场地缺乏的矛盾尤其突出。基层体育组织网络不健全,全民健身组织化程度不高。市民体质特别是公务员和青少年学生的体质不容乐观。二是业余训练受到训练设施严重不足、训练机构单一、教练员队伍整体水平在下滑等诸多制约因素影响,竞技体育竞争力下降。三是体育产业发展缓慢,与群众多元化的体育需求不相适应。休闲体育、体育旅游等还处在探索开发阶段,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发展缓慢,承办有影响力的国际、国内体育比赛不多,没有形成品牌赛事等。

温州市体育局2011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2011年,温州体育工作要紧抓机遇,按照“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要求,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重塑竞技体育新优势,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推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打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态休闲之城,使体育发展与温州作为全省三大中心城市的地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相适应,为“十二五”温州体育发展起好步、开好局,为率先建成浙江省体育强市打下扎实基础,为推进温州环境建设发挥独特作用。

二、主要目标

1、开创全民健身事业新局面

——加快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推进体育设施“上山、下乡、沿河、进公园”工作。2011年建制村(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

——逐步健全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促进协会健康发展。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500名以上。新创15个省级体育强镇(乡)。

——大力举办群众身边体育活动。市本级每月组织1次示范性大型群众体育活动。

2、取得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新提升

——筹办温州体育类高校,为我市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全面备战参赛七城会。力争我市代表团参赛成绩处于中上游水平。

——切实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全年向上级训练部门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15名以上。

——加强教练员、裁判员、科研工作者队伍建设,体育科技和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

3、引领体育产业新发展

——引进赛事。积极承办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逐步培育温州体育竞赛市场。

——打造品牌。培育1个全国知名的体育健身服务品牌和1个体育制造产品品牌。打造体彩公益品牌,全年体育彩票发行量确保10亿元以上。

4、推进体育设施建设跨越式发展

——开工建设4大工程。2011年开工建设温州奥林匹克体育场、温州市水上运动训练中心、温州市室内体育活动中心、温州体育中心健身广场。

——推进4大工程前期工作。2011年积极推进温州奥林匹克体育馆、游泳馆、温州帆船帆板基地、温州体育中心体育健身综合馆前期工作。

5、塑造体育干部队伍新形象

——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和新“五型机关”创建活动。

——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强化教育,加强监督,健全制度,预防腐败。

三、工作重点

(一)倡导生态健身理念,开创全民健身活动新局面

广泛宣传、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制定《温州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温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扎实认真做好群众体育“三边”工作。

1、加快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努力满足市民健身需要

紧紧抓住温州“六城联创”的重大机遇,结合市区“一横两纵”慢行休闲廊道建设、温瑞塘河整治、园林绿化大行动等,遵循“实用、美化、同步”的原则,因地制宜,精心规划,建设一批健身步道、自行车健身专用道和篮球场、网球场、门球场等健身设施。一是建设大罗山登山步道。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配合,对大罗山原来的山间小径进行改造,增设必要的照明、休息设施,为市民提供登山健身的好去处,为打造国家级登山休闲运动基地奠定基础。二是建设温瑞塘河、江滨路沿岸健身长廊。结合江滨路防洪工程建设,重点打造健身游步道;结合温瑞塘河整治,在塘河沿岸规划建设自行车健身专用道。三是建设公园健身休闲角。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在九山公园建设4片人工草皮的门球场,使之成为浙江省档次最高的门球比赛场地;在白鹿洲公园建设小型足球场(20×40米)、网球场等设施;在杨府山公园建设篮球场等设施,缓解市民特别是青少年踢足球、打篮球难和老年人打门球难的问题。四是继续实施“体育为民办实事”工程,新建灯光篮球场30个、健身苑点500个、登山步道10条、省小康体育村300个,2011年实现全市社区、行政村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五是支持市区内50所学校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向公众开放,实现体育资源共享。

2、努力健全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提高全民健身组织化程度

一是加强对各类体育协会的指导,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促进协会健康发展,发挥协会在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主力军作用。二是加强对社区和农村体育俱乐部建设的指导,给予适当经费补助,增加数量,提升质量,提高全民健身组织化程度。新建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0个、省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1个、浙江省村级体育俱乐部30个、温州市村级体育俱乐部100个。三是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和管理,新增1500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充分发挥他们在宣传普及科学健身知识、传授健身技能方面的作用。四是加强市、县(市、区)和乡镇(街道)三级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建设,新建省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1个、乡镇级国民体质监测站10个,市国民体质双休日免费为市民提供体质测试和科学健身服务。五是建立群体数据库,有计划地组织知识更新培训,建设一支省内一流的体育骨干队伍,为开展群众体育储备人才。六是推进体育创强工作。新创15个省级体育强镇(乡)。

3、大力组织开展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提高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

完善政府主导和群众自发组织相结合,上下联动,城乡互动的群众体育活动机制,积极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文明健康的机关、企业、社区、学校体育活动,倡导生态、绿色、环保的新型全民健身理念,使体育锻炼健身与日常生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市本级每月组织1次示范性大型群众体育活动,如“全国全民健身万里行”(温州站)活动、“百镇千村万人篮球赛”等,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健身活动。根据国家规定,积极推动党政机关、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恢复工间操。

(二)以备战参赛七城会为重点,取得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新提升

积极完善业余训练项目结构,实施竞技体育精品战略,健全竞技体育保障机制,重塑竞技体育新优势,在全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实现“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目标,促进我市竞技体育水平更上新台阶。

1、筹办温州体育类高校。温州体校现有的中专办学层次,已越来越显现出对学校发展的严重限制。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服务温州体育事业发展和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温州体育运动学校要升格为温州体育类高校。要引进国内外知名体育大学联合办学,整合全市体育教育资源,以政府为主导,并吸收民间资本参与,规划用地500亩,与奥体中心主体育场连在一起,专业以竞技体育、社会体育、体育文化、体育经济、体育休闲、体育经纪、体育教育等为主,形成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连贯式培养模式,为温州体育事业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备战参赛全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精心组织、全面备战,认真做好参赛运动员的注册、报名、组织工作,做到赛前有选拔,赛中有临战计划,赛后有总结分析。实施竞技体育精品战略,合理配置、优化组合训练项目,根据各项目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扩大游泳、射击、体操等优势项目,重振重竞技、羽毛球、乒乓球等曾经辉煌但现在萎缩和下滑的项目,提升田径、水上运动等基础性大项和社会影响大的三大球项目,力争我市代表团参赛成绩处于中上游水平。

3、增设业余体育训练单位。在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中,各级各类业余体校和业余训练单位处在塔基的位置,为成就中国竞技体育今日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长期以来,我市业余训练机构单一,业余训练整体水平已越来越落后于杭州、宁波,甚至落后于绍兴、嘉兴。从目前我市的实际情况出发,2011年要谋划好3个中心的发展规划,即水上训练中心(皮划艇、赛艇、帆板、帆船)、重竞技中心(摔跤、跆拳道、柔道、举重、散打、武术、拳击)、射击自行车训练中心(射击、射箭、自行车),变体校孤军奋战为集团军作战,为提升业余训练整体水平奠定坚实组织基础。

4、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全年向上级训练部门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15名以上。一是加大体教结合工作力度。2011年新创2所省级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基地学校、10所省级体育特色学校、10所市级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所市级体育体育特色学校。二是推进社会力量办体育。认真总结心桥体操艺术俱乐部模式,研究扶持措施,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社会力量投入到竞技体育中来,实现民间资本与政府投入的对接、民营企业与体育专业机构管理上的融合,探索竞技体育发展新途径。

5、加强体育教练员队伍建设。体育业余训练水平高低,教练员是关键,科研人员是保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大投入,健全激励机制,培养造就一支优秀的教练员和体育科研人才队伍。2011年向全国公开招聘5位运动健将级的优秀退役运动员和高水平教练员,提升教练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加强与温州医学院、温州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合作,提升业余训练的科学研究水平。

(三)以抓好规划和环境再造为重点,引领体育产业新发展

紧紧抓住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谋规划、创品牌、抓招商、强服务,制订《温州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出台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体育健身服务业、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旅游业,通过几年努力做大做强体育产业,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1、引进赛事。从温州的实际出发,选择、引进几项群众喜爱的知名体育赛事,以政府先期投入为主进行培育,努力将其打造成具有温州地方特色、全国知名的品牌体育赛事,逐步培养温州体育竞赛市场。

2、打造品牌。以提升体育类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扶持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健身服务业加快发展,培育、打造一个全国知名的体育健身服务品牌和一个体育制造产品品牌。加强公益宣传,打造体彩公益品牌,拓展体彩销售网络,全年体彩发行量确保10亿元以上。

3、构造产业圈。一是以生态城市建设为契机,依托温州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海洋资源,联合鹿城、龙湾、瓯海、洞头和生态园区,提升健身房、网球、羽毛球、游泳等企业服务品质,让市民乐享高品质的体育有偿消费,打造以运动健身服务业为主的核心城区健身服务圈。二是大力发展假日体育,打造以大罗山登山步道、丽岙马术、瑶溪赛车、仰义高尔夫、泽雅漂流、湿地龙舟、江心嬉水等为主的都市运动休闲圈。三是提升温州体育休闲业的档次和品位,打造以帆船帆板、海钓、摩托艇、环岛自行车、环岛马拉松、铁人三项等为主的瓯江口新区海洋运动休闲圈。四是打造以探险、漂流、攀岩、定向越野等为主的楠溪江生态运动休闲圈。同时,要加强对各县(市、区)的指导,实施体育产业“一县一品”战略。

(四)以惠民生促经济提形象为目标,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式发展

以编制和落实《温州市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08--2010)》为目标,加快温州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1、开工建设四大工程。一是开工建设奥林匹克体育场。结合温州体育大学建设,选址龙湾,建设规模可以容纳6万人,达到承办全国城市运动会标准。2011年要积极准备,排出开工倒计时安排表,紧锣密鼓地开展征地等前期工作,完成项目报批手续和施工图设计任务,确保10月份开工建设。二是开工建设温州市水上运动训练基地。该项目选址乐清市清江镇农场,用地面积77亩,另外483亩的芙蓉池水域作为赛艇、皮划艇的训练比赛场地和群众水上运动休闲场地。要采取分期建设的思路,妥善处理征地问题,确保20113月开工建设,年底完成基础工程。三是开工建设温州市室内体育活动中心。全力做好开工前的政策处理、招投标工作,确保20114月开工建设。四是开工建设体育中心广场改建工程。改建工程内容包括体育中心广场,西、南出入口、南围墙等项目,2011年开工建设,一年内完成。

2、推进四大工程前期工作。一是做好奥林匹克体育馆前期工作。该项目选址瓯海区丽岙镇,用地150亩,主要建设12000人体育馆,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总投资估算4亿元。2011年要编制完成建设方案等前期工作,争取2012年开工建设。二是加快奥林匹克游泳馆和七都体育主题公园建设前期工作。游泳馆设观众席3000座,建筑面积约30000平方米, 2011年要完成选址论证等前期工作。三是做好温州帆船帆板基地的前期工作。项目选址洞头县状元岙深水港码头旁,计划用地80亩,2011年要完成项目建议书编制等前期工作。四是做好温州体育中心体育健身综合馆前期工作。体育健身综合馆项目用地388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88平方米,地上一层设乒乓球室、羽毛球场、健身馆及管理用房等,局部屋面设网球场3片,2010年基本完成前期工作。

(五)进一步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塑造温州体育干部队伍新形象

深入开展以“双争一满意”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和新“五型机关”创建活动,结合温州体育人“敢于争先、勇于争先”的精神,加强体育干部队伍建设。

1、深入开展争先创优和新“五型机关”创建活动。开展“双争一满意”活动,就要弘扬温州体育人精神,推进体育强市发展战略。创建“五型”机关,主要是建设责任型、服务型、效率型、学习型、廉洁型机关。改版市体育局网站,完善服务功能,建设体育信息服务平台,为市民健身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正面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加强对体彩公益金、工程建设、场馆维修租赁、运动器材和药品营养品等大宗物资采购、重大赛事财务等的监管,预防腐败。加强对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的教育管理,狠抓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文明办赛、文明参赛。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和直属单位事务公开工作,促进内部管理和反腐倡廉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推荐访问:体育局 温州市 工作总结 【体育总结】温州市体育局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要点

猜你喜欢